CN220800814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0814U
CN220800814U CN202322630151.2U CN202322630151U CN220800814U CN 220800814 U CN220800814 U CN 220800814U CN 202322630151 U CN202322630151 U CN 202322630151U CN 220800814 U CN220800814 U CN 220800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cooking cavity
air fryer
air
electromagnetic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301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正庭
曹伟
李龙祥
汤亚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301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0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0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0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盖体;座体,与盖体相连,并与盖体围合形成烹饪腔;热风装置,设于盖体,用于向烹饪腔提供烹饪热风,热风装置包括电磁线圈盘和发热件,电磁线圈盘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热件能够发热;可视窗,设于座体,并与烹饪腔连通,用于通过可视窗观察烹饪腔。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通过电磁加热的空气炸锅,上盖中一般设有电控电源板、电磁线圈、发热叶片以及风机等多个部件,且电控电源板的面积较大,使得上盖布局较满,无法做透明窗可视,导致用户无法观察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影响用户的操作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盖体;座体,与盖体相连,并与盖体围合形成烹饪腔;热风装置,设于盖体,用于向烹饪腔提供烹饪热风,热风装置包括电磁线圈盘和发热件,电磁线圈盘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热件能够发热;可视窗,设于座体,并与烹饪腔连通,用于通过可视窗观察烹饪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包括盖体、座体、热风装置和可视窗,具体而言,座体与盖体连接,并围合形成烹饪腔。热风装置能够对烹饪腔进行加热,具体地,可将待烹饪的食材置于烹饪腔内,开启热风装置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可选地,盖体与座体可开合连接,从而可以便于通过打开盖体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取放。
热风装置包括电磁线圈盘和发热件,其中,电磁线圈盘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热件能够发热。也就是说,发热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导磁性。
可以理解的是,电磁线圈盘在通电时能够产生交变磁场,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具有导磁性的发热件会产生热量。通过电磁线圈盘和具有导磁性的发热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发热件能够在短时间内温度迅速升高,以实现对烹饪腔的加热。
通过将可视窗设置在座体上,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可视窗对烹饪腔进行观察,即可通过可视窗观察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而且,将可视窗设置在座体上,无需占用盖体的结构空间,提高盖体的空间利用率,确保盖体中电控元件的有效散热,进而确保空气炸锅的稳定工作。
此外,通过在座体上设置可视窗,相较于在盖体上做可视而言,可以相应增大可视窗的可视面积,从而增大用户的视觉感受,提升用户通过可视窗观察烹饪腔的可视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气炸锅的工作过程中,电磁线圈盘会发热,若不及时进行散热,则易引发电磁线圈盘故障,影响空气炸锅的稳定工作,且降低电磁线圈盘使用寿命,增加空气炸锅的维修成本。
可选地,盖体还设有散热腔、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腔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电磁线圈盘位于散热腔内,空气或气流自进风口进入散热腔内,并能够通过出风口流出,在此过程中,带走电磁线圈盘表面的热量,从而对电磁线圈盘进行散热,降低电磁线圈盘发生故障的概率,延长空气炸锅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空气炸锅的维修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气炸锅,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可视窗包括由外向内相对设置的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可视窗包括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具体而言,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由外向内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一视窗位于外侧,第二视窗位于内侧。
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对烹饪腔进行观察,即可通过可视窗观察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提升用户对空气炸锅的使用体验。
此外,将可视窗设置为由外向内的双层可视,能够在实现通过可视窗对烹饪腔进行观察的同时,相较于单层可视而言,可以提高烹饪腔的保温效果,确保空气炸锅的加热效率。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座体包括座本体和置物件,其中,座本体与盖体相连,并与盖体围合形成烹饪腔,第一视窗设于座本体,置物件设于烹饪腔内,第二视窗设于置物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座体包括座本体和置物件,具体而言,座本体与盖体连接并围合形成烹饪腔。置物件设置在烹饪腔内,可以理解的是,置物件用于放置待加热的食材。
第一视窗设置在座本体上,第二视窗设置在置物件上,由于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对烹饪腔进行观察,即可通过可视窗观察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提升用户对空气炸锅的使用体验。
而且,将可视窗设置在座体上,无需占用盖体的结构空间,提高盖体的空间利用率,确保盖体中电控元件的有效散热,进而确保空气炸锅的稳定工作。
可选地,置物件可取放地设置在烹饪腔内,从而便于通过操作置物件实现对烹饪腔内食材或器具的取放。
可选地,置物件包括锅体或拉篮。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置物件和第二视窗中的一者设有卡槽,另一者设有凸筋,凸筋能够插入卡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地,置物件上设置卡槽,第二视窗上设置凸筋。或者,置物件上设置凸筋,第二视窗上设置卡槽。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凸筋能够插入卡槽内,从而实现第二视窗与置物件的固定安装。
通过设置凸筋与卡槽相配合,能够在实现第二视窗与置物件之间快速装配的同时,提高第二视窗与置物件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第二视窗在置物件上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置物件设有压筋,压筋与置物件相连,且压筋与置物件形成卡槽。
可选地,压筋与置物件可通过螺钉或打胶等方式进行固定。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置物件还设有第一安装口,第一安装口与烹饪腔连通,第二视窗设于第一安装口处;空气炸锅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设于第一安装口处,并位于第二视窗和置物件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置物件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口,第二视窗设置在第一安装口处,从而可通过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对烹饪腔进行观察。
空气炸锅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位于第二视窗和置物件之间,即对第二视窗和置物件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烹饪腔内的热空气通过第二视窗和置物件的连接处泄漏,确保空气炸锅的加热效率。
而且,若烹饪腔内的热空气通过第二视窗和置物件的连接处泄漏,则较热的空气遇到较冷的第一视窗,会在第一视窗上冷凝,影响可视效果。
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二视窗和置物件之间设置密封件,还能够确保可视窗的可视效果,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座本体设有相连通的插槽和第二安装口,第一视窗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安装口插入插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座本体设置有插槽和第二安装口,具体而言,插槽与第二安装口相连通,第一视窗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安装口插入插槽内,从而实现第一视窗的固定安装。且通过第一视窗的一部分与插槽相配合,可以提高第一视窗的安装效率。
第一视窗位于第二安装口处,从而可通过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对烹饪腔进行观察。即可通过可视窗观察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提升用户对空气炸锅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座体还包括安装筋,安装筋设于座本体,并位于座本体朝向烹饪腔的一侧,安装筋与座本体形成插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座体还包括安装筋,具体而言,安装筋设置在座本体上,且安装筋位于座本体朝向烹饪腔的一侧,也就是说,安装筋位于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之间。
安装筋与座本体形成插槽,第一视窗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安装口插入插槽内,从而实现第一视窗的固定安装。
可选地,安装筋为非透明件,即用户无法观察到安装筋以外的区域,从而可以起到遮丑的作用。
可选地,安装筋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座本体上,或者安装筋可粘接在座本体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地,座本体还包括底座和外锅,外锅位于置物件和底座之间,且外锅与底座相连,安装筋位于外锅和底座之间,且安装筋的一端与外锅相连,另一端与底座形成插槽。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视窗包括插筋,插筋穿过第二安装口插入插槽内;插筋向烹饪腔所在的一侧第一次折弯后,沿烹饪腔的高度方向,并向远离第二视窗的方向第二次折弯形成挡止口,座本体的一部分插入挡止口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第一视窗包括插筋,具体而言,插筋先向烹饪腔所在的一侧折弯,再向背离第二视窗的方向,并沿烹饪腔的高度方向折弯延伸,以形成挡止口,座本体的一部分插入挡止口内,从而在烹饪腔的高度方向上对第一视窗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视窗沿烹饪腔的高度方向移动,确保第一视窗的安装稳定性。
而且,还能够在由第二视窗至第一视窗的方向上对第一视窗进行限位,即防止第一视窗向外窜动,进一步提高第一视窗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座本体的外壁与第一视窗的外壁位于同一平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座本体的一部分插入挡止口后,座本体的外壁与第一视窗的外壁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可以提高空气炸锅的美观性,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空气炸锅还包括开盖按钮,开盖按钮设于盖体,盖体通过开盖按钮与座体可开合地相连,可视窗与开盖按钮位于同一侧。
由于盖体通过开盖按钮与座体可开合地连接,从而便于用户通过打开盖体,实现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取放。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用户操作,开盖按钮一般位于空气炸锅朝向用户的一侧,也就是说,开盖按钮一般位于空气炸锅的正前方。
将可视窗与开盖按钮位于同一侧,也就是说,将可视窗位于空气炸锅朝向用户的一侧,即可视窗位于空气炸锅的正前方,从而可以便于用户通过可视窗观察烹饪腔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开盖按钮的一部分与座体的一部分限位配合,当需要打开盖体时,按压开盖按钮使开盖按钮与座体取消配合,此时,盖体可以打开烹饪腔。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热风装置还包括驱动件和叶片组件,其中,叶片组件设于烹饪腔内,并与驱动件相连;叶片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发热件,或发热件包括发热板,发热板位于电磁线圈盘和叶片组件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热风装置还包括驱动件和叶片组件,具体而言,驱动件与叶片组件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叶片组件能够在烹饪腔内转动。
叶片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发热件,也就是说,在电磁线圈盘通电的条件下,叶片组件能够发热,也即,叶片组件具有导磁性,同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叶片组件能够在烹饪腔内转动,以形成热气流在烹饪腔内循环流动,以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可选地,空气炸锅还包括隔热件,隔热件设于盖体,并位于叶片组件和电磁线圈盘之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叶片组件产生的热量向电磁线圈盘传递,避免由于叶片组件产生的热量导致电磁线圈盘温升过高,进而对电磁线圈盘的性能产生影响,延长电磁线圈盘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隔热件包括但不限于微晶板、玻璃等。
或者,发热件包括发热板,发热板位于电磁线圈盘和叶片组件之间。也就是说,在电磁线圈盘和叶片组件之间设置具有导磁性的发热板,在电磁线圈盘通电的情况下,发热板能够发热,同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叶片组件能够在烹饪腔内转动,以形成热气流在烹饪腔内循环流动,以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可选地,在发热板朝向电磁线圈盘的一侧设置隔热层,即在发热板朝向电磁线圈盘的一侧涂一层隔热材料,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发热板产生的热量向电磁线圈盘传递,避免由于发热板产生的热量导致电磁线圈盘温升过高,进而对电磁线圈盘的性能产生影响,延长电磁线圈盘的使用寿命,降低电磁线圈盘发生故障的概率,降低空气炸锅的维修成本。
可选地,空气炸锅还设有隔板,隔板将散热腔分隔为第一散热室和第二散热室。第一散热室和第二散热室中的任一者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
具体地,第一散热室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驱动件位于第一散热室内,也就是说,空气或气流自进风口进入第一散热室内,并能够通过出风口流出,在此过程中,带走驱动件表面的热量,从而对驱动件进行散热。
第二散热室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电磁线圈盘位于第二散热室内,也就是说,空气或气流自进风口进入第二散热室内,并能够通过出风口流出,在此过程中,带走电磁线圈盘表面的热量,从而对电磁线圈盘进行散热,进而确保空气炸锅的稳定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气炸锅工作过程中,电磁线圈盘产生的热量相对于电机等其他电控器件产生的热量高。
通过将电磁线圈盘和驱动件通过隔板分隔两个不同的散热室进行分别散热,从而能够在对电磁线圈盘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减少电磁线圈盘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驱动件,进而影响驱动件散热的问题,确保驱动件的有效散热,进一步降低驱动件和电磁线圈盘发生故障的概率,进而降低空气炸锅的维修成本。
可选地,隔板朝向驱动件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材料,和/或隔板朝向电磁线圈盘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电磁线圈盘所在的第二散热室的热量向第一散热室传递,进而影响驱动件散热效果的问题,确保驱动件的有效散热,进一步延长驱动件以及电磁线圈盘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驱动件包括电机。
可选地,空气炸锅还包括安全罩,安全罩可拆卸地设于盖体,并罩设于叶片组件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电磁线圈盘通电的情况下,叶片组件会发热,若用户误触到具有较高温度的叶片组件会发生烫伤。
通过在叶片组件的外侧设置安全罩,即对具有较高温度的叶片组件进行防护,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在操作空气炸锅的过程中,由于误触到具有较高温度的叶片组件而发生烫伤的问题,提高空气炸锅的使用安全性。
此外,由于叶片组件位于烹饪腔内,安全罩罩设在叶片组件的外侧,也就是说,安全罩也位于烹饪腔内,在空气炸锅长期使用后,安全罩上易附着较多油污等杂质,长期易滋生细菌,污染烹饪环境。
安全罩与盖体可拆卸地相连,从而当空气炸锅长期使用后,便于将安全罩从盖体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提升安全罩的清洁度,避免滋生细菌,确保健康的烹饪环境。
此外,由于叶片组件位于烹饪腔内,通过设置安全罩,还可以防止烹饪腔内的油污或杂质等附着在叶片组件上,确保叶片组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安全罩设有防护腔,防护腔与烹饪腔连通,叶片组件位于防护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图2所示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在A处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置物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置物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置物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空气炸锅,111盖体,112座体,113烹饪腔,120可视窗,121第一视窗,122第二视窗,130热风装置,131电磁线圈盘,132发热件,133叶片组件,134驱动件,135发热板,140座本体,141第二安装口,150置物件,151第一安装口,160卡槽,170凸筋,180密封件,190插槽,210安装筋,220插筋,230挡止口,240开盖按钮,250隔热件,260安全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100。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出了一种空气炸锅100,空气炸锅100包括:盖体111;座体112,与盖体111相连,并与盖体111围合形成烹饪腔113;热风装置130,设于盖体111,用于向烹饪腔113提供烹饪热风,热风装置130包括电磁线圈盘131和发热件132,电磁线圈盘131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热件132能够发热;可视窗120,设于座体112,并与烹饪腔113连通,用于通过可视窗120观察烹饪腔1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锅100包括盖体111、座体112、热风装置130和可视窗120,具体而言,座体112与盖体111连接,并围合形成烹饪腔113。热风装置130能够对烹饪腔113进行加热,具体地,可将待烹饪的食材置于烹饪腔113内,开启热风装置130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可选地,盖体111与座体112可开合连接,从而可以便于通过打开盖体111对烹饪腔113内的食材进行取放。
热风装置130包括电磁线圈盘131和发热件132,其中,电磁线圈盘131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热件132能够发热。也就是说,发热件132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导磁性。
可以理解的是,电磁线圈盘131在通电时能够产生交变磁场,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具有导磁性的发热件132会产生热量。通过电磁线圈盘131和具有导磁性的发热件132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发热件132能够在短时间内温度迅速升高,以实现对烹饪腔113的加热。
通过将可视窗120设置在座体112上,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可视窗120对烹饪腔113进行观察,即可通过可视窗120观察烹饪腔113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而且,将可视窗120设置在座体112上,无需占用盖体111的结构空间,提高盖体111的空间利用率,确保盖体111中电控元件的有效散热,进而确保空气炸锅100的稳定工作。
此外,通过在座体112上设置可视窗120,相较于在盖体111上做可视而言,可以相应增大可视窗120的可视面积,从而增大用户的视觉感受,提升用户通过可视窗120观察烹饪腔113的可视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气炸锅100的工作过程中,电磁线圈盘131会发热,若不及时进行散热,则易引发电磁线圈盘131故障,影响空气炸锅100的稳定工作,且降低电磁线圈盘131使用寿命,增加空气炸锅100的维修成本。
可选地,盖体111还设有散热腔、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腔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电磁线圈盘131位于散热腔内,空气或气流自进风口进入散热腔内,并能够通过出风口流出,在此过程中,带走电磁线圈盘131表面的热量,从而对电磁线圈盘131进行散热,降低电磁线圈盘131发生故障的概率,延长空气炸锅100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空气炸锅100的维修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电磁线圈盘131需要散热,因此占用空间较大,将热风装置130设置在盖体111上,可视窗120设置在座体112上,即对空气炸锅100的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可视窗120无需占用盖体111的结构空间,提高盖体111的空间利用率,确保盖体111中电控元件的有效散热,进而确保空气炸锅100的稳定工作。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可视窗120包括由外向内相对设置的第一视窗121和第二视窗122。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可视窗120包括第一视窗121和第二视窗122,具体而言,第一视窗121和第二视窗122由外向内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第一视窗121位于外侧,第二视窗122位于内侧。
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视窗121和第二视窗122对烹饪腔113进行观察,即可通过可视窗120观察烹饪腔113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提升用户对空气炸锅100的使用体验。
此外,将可视窗120设置为由外向内的双层可视,能够在实现通过可视窗120对烹饪腔113进行观察的同时,相较于单层可视而言,可以提高烹饪腔113的保温效果,确保空气炸锅100的加热效率。
如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座体112包括座本体140和置物件150,其中,座本体140与盖体111相连,并与盖体111围合形成烹饪腔113,第一视窗121设于座本体140,置物件150设于烹饪腔113内,第二视窗122设于置物件150。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座体112包括座本体140和置物件150,具体而言,座本体140与盖体111连接并围合形成烹饪腔113。置物件150设置在烹饪腔113内,可以理解的是,置物件150用于放置待加热的食材。
第一视窗121设置在座本体140上,第二视窗122设置在置物件150上,由于第一视窗121和第二视窗122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视窗121和第二视窗122对烹饪腔113进行观察,即可通过可视窗120观察烹饪腔113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提升用户对空气炸锅100的使用体验。
而且,将可视窗120设置在座体112上,无需占用盖体111的结构空间,提高盖体111的空间利用率,确保盖体111中电控元件的有效散热,进而确保空气炸锅100的稳定工作。
可选地,置物件150可取放地设置在烹饪腔113内,从而便于通过操作置物件150实现对烹饪腔113内食材或器具的取放。
可选地,置物件150包括锅体或拉篮。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置物件150和第二视窗122中的一者设有卡槽160,另一者设有凸筋170,凸筋170能够插入卡槽160内。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置物件150上设置卡槽160,第二视窗122上设置凸筋170。或者,置物件150上设置凸筋170,第二视窗122上设置卡槽160。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凸筋170能够插入卡槽160内,从而实现第二视窗122与置物件150的固定安装。
通过设置凸筋170与卡槽160相配合,能够在实现第二视窗122与置物件150之间快速装配的同时,提高第二视窗122与置物件150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第二视窗122在置物件150上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置物件150设有压筋,压筋与置物件150相连,且压筋与置物件150形成卡槽160。
可选地,压筋与置物件150可通过螺钉或打胶等方式进行固定。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置物件150还设有第一安装口151,第一安装口151与烹饪腔113连通,第二视窗122设于第一安装口151处;空气炸锅100还包括密封件180,密封件180设于第一安装口151处,并位于第二视窗122和置物件15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置物件150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口151,第二视窗122设置在第一安装口151处,从而可通过第一视窗121和第二视窗122对烹饪腔113进行观察。
空气炸锅100还包括密封件180,密封件180位于第二视窗122和置物件150之间,即对第二视窗122和置物件15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烹饪腔113内的热空气通过第二视窗122和置物件150的连接处泄漏,确保空气炸锅100的加热效率。
而且,若烹饪腔113内的热空气通过第二视窗122和置物件150的连接处泄漏,则较热的空气遇到较冷的第一视窗121,会在第一视窗121上冷凝,影响可视效果。
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二视窗122和置物件150之间设置密封件180,还能够确保可视窗120的可视效果,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通过将可视窗120设置在座体112上,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可视窗120对烹饪腔113进行观察,即可通过可视窗120观察烹饪腔113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
而且,将可视窗120设置在座体112上,无需占用盖体111的结构空间,提高盖体111的空间利用率,确保盖体111中电控元件的有效散热,进而确保空气炸锅100的稳定工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座本体140设有相连通的插槽190和第二安装口141,第一视窗121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安装口141插入插槽190内。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座本体140设置有插槽190和第二安装口141,具体而言,插槽190与第二安装口141相连通,第一视窗121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安装口141插入插槽190内,从而实现第一视窗121的固定安装。且通过第一视窗121的一部分与插槽190相配合,可以提高第一视窗121的安装效率。
第一视窗121位于第二安装口141处,从而可通过第一视窗121和第二视窗122对烹饪腔113进行观察。即可通过可视窗120观察烹饪腔113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提升用户对空气炸锅100的使用体验。
通过将可视窗120设置在座体112上,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可视窗120对烹饪腔113进行观察,即可通过可视窗120观察烹饪腔113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
而且,将可视窗120设置在座体112上,无需占用盖体111的结构空间,提高盖体111的空间利用率,确保盖体111中电控元件的有效散热,进而确保空气炸锅100的稳定工作。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座体112还包括安装筋210,安装筋210设于座本体140,并位于座本体140朝向烹饪腔113的一侧,安装筋210与座本体140形成插槽190。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座体112还包括安装筋210,具体而言,安装筋210设置在座本体140上,且安装筋210位于座本体140朝向烹饪腔113的一侧,也就是说,安装筋210位于第一视窗121和第二视窗122之间。
安装筋210与座本体140形成插槽190,第一视窗121的一部分穿过第二安装口141插入插槽190内,从而实现第一视窗121的固定安装。
可选地,安装筋210为非透明件,即用户无法观察到安装筋210以外的区域,从而可以起到遮丑的作用。
可选地,安装筋210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座本体140上,或者安装筋210可粘接在座本体140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地,座本体140还包括底座和外锅,外锅位于置物件150和底座之间,且外锅与底座相连,安装筋210位于外锅和底座之间,且安装筋210的一端与外锅相连,另一端与底座形成插槽190。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视窗121包括插筋220,插筋220穿过第二安装口141插入插槽190内;插筋220向烹饪腔113所在的一侧第一次折弯后,沿烹饪腔113的高度方向,并向远离第二视窗122的方向第二次折弯形成挡止口230,座本体140的一部分插入挡止口230内。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第一视窗121包括插筋220,具体而言,插筋220先向烹饪腔113所在的一侧折弯,再向背离第二视窗122的方向,并沿烹饪腔113的高度方向折弯延伸,以形成挡止口230,座本体140的一部分插入挡止口230内,从而在烹饪腔113的高度方向上对第一视窗121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视窗121沿烹饪腔113的高度方向移动,确保第一视窗121的安装稳定性。
而且,还能够在由第二视窗122至第一视窗121的方向上对第一视窗121进行限位,即防止第一视窗121向外窜动,进一步提高第一视窗121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座本体140的外壁与第一视窗121的外壁位于同一平面。
在该实施例中,当座本体140的一部分插入挡止口230后,座本体140的外壁与第一视窗121的外壁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可以提高空气炸锅100的美观性,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空气炸锅100还包括开盖按钮240,开盖按钮240设于盖体111,盖体111通过开盖按钮240与座体112可开合地相连,可视窗120与开盖按钮240位于同一侧。
由于盖体111通过开盖按钮240与座体112可开合地连接,从而便于用户通过打开盖体111,实现对烹饪腔113内的食材进行取放。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用户操作,开盖按钮240一般位于空气炸锅100朝向用户的一侧,也就是说,开盖按钮240一般位于空气炸锅100的正前方。
将可视窗120与开盖按钮240位于同一侧,也就是说,将可视窗120位于空气炸锅100朝向用户的一侧,即可视窗120位于空气炸锅100的正前方,从而可以便于用户通过可视窗120观察烹饪腔113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和烹饪过程,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开盖按钮240的一部分与座体112的一部分限位配合,当需要打开盖体111时,按压开盖按钮240使开盖按钮240与座体112取消配合,此时,盖体111可以打开烹饪腔113。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热风装置130还包括驱动件134和叶片组件133,其中,叶片组件133设于烹饪腔113内,并与驱动件134相连;叶片组件133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发热件132,或发热件132包括发热板135,发热板135位于电磁线圈盘131和叶片组件133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热风装置130还包括驱动件134和叶片组件133,具体而言,驱动件134与叶片组件133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件134的驱动下,叶片组件133能够在烹饪腔113内转动。
叶片组件133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发热件132,也就是说,在电磁线圈盘131通电的条件下,叶片组件133能够发热,也即,叶片组件133具有导磁性,同时,在驱动件134的驱动下,叶片组件133能够在烹饪腔113内转动,以形成热气流在烹饪腔113内循环流动,以对烹饪腔113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可选地,空气炸锅100还包括隔热件250,隔热件250设于盖体111,并位于叶片组件133和电磁线圈盘131之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叶片组件133产生的热量向电磁线圈盘131传递,避免由于叶片组件133产生的热量导致电磁线圈盘131温升过高,进而对电磁线圈盘131的性能产生影响,延长电磁线圈盘13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隔热件250包括但不限于微晶板、玻璃等。
或者,发热件132包括发热板135,发热板135位于电磁线圈盘131和叶片组件133之间。也就是说,在电磁线圈盘131和叶片组件133之间设置具有导磁性的发热板135,在电磁线圈盘131通电的情况下,发热板135能够发热,同时,在驱动件134的驱动下,叶片组件133能够在烹饪腔113内转动,以形成热气流在烹饪腔113内循环流动,以对烹饪腔113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可选地,在发热板135朝向电磁线圈盘131的一侧设置隔热层,即在发热板135朝向电磁线圈盘131的一侧涂一层隔热材料,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发热板135产生的热量向电磁线圈盘131传递,避免由于发热板135产生的热量导致电磁线圈盘131温升过高,进而对电磁线圈盘131的性能产生影响,延长电磁线圈盘131的使用寿命,降低电磁线圈盘131发生故障的概率,降低空气炸锅100的维修成本。
可选地,空气炸锅100还设有隔板,隔板将散热腔分隔为第一散热室和第二散热室。第一散热室和第二散热室中的任一者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
具体地,第一散热室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驱动件134位于第一散热室内,也就是说,空气或气流自进风口进入第一散热室内,并能够通过出风口流出,在此过程中,带走驱动件134表面的热量,从而对驱动件134进行散热。
第二散热室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电磁线圈盘131位于第二散热室内,也就是说,空气或气流自进风口进入第二散热室内,并能够通过出风口流出,在此过程中,带走电磁线圈盘131表面的热量,从而对电磁线圈盘131进行散热,进而确保空气炸锅100的稳定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气炸锅100工作过程中,电磁线圈盘131产生的热量相对于电机等其他电控器件产生的热量高。
通过将电磁线圈盘131和驱动件134通过隔板分隔两个不同的散热室进行分别散热,从而能够在对电磁线圈盘131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减少电磁线圈盘13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驱动件134,进而影响驱动件134散热的问题,确保驱动件134的有效散热,进一步降低驱动件134和电磁线圈盘131发生故障的概率,进而降低空气炸锅100的维修成本。
可选地,隔板朝向驱动件134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材料,和/或隔板朝向电磁线圈盘131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材料。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电磁线圈盘131所在的第二散热室的热量向第一散热室传递,进而影响驱动件134散热效果的问题,确保驱动件134的有效散热,进一步延长驱动件134以及电磁线圈盘13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驱动件134包括电机。
可选地,空气炸锅100还包括安全罩260,安全罩260可拆卸地设于盖体111,并罩设于叶片组件133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电磁线圈盘131通电的情况下,叶片组件133会发热,若用户误触到具有较高温度的叶片组件133会发生烫伤。
通过在叶片组件133的外侧设置安全罩260,即对具有较高温度的叶片组件133进行防护,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在操作空气炸锅100的过程中,由于误触到具有较高温度的叶片组件133而发生烫伤的问题,提高空气炸锅100的使用安全性。
此外,由于叶片组件133位于烹饪腔113内,安全罩260罩设在叶片组件133的外侧,也就是说,安全罩260也位于烹饪腔113内,在空气炸锅100长期使用后,安全罩260上易附着较多油污等杂质,长期易滋生细菌,污染烹饪环境。
安全罩260与盖体111可拆卸地相连,从而当空气炸锅100长期使用后,便于将安全罩260从盖体111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提升安全罩260的清洁度,避免滋生细菌,确保健康的烹饪环境。
此外,由于叶片组件133位于烹饪腔113内,通过设置安全罩260,还可以防止烹饪腔113内的油污或杂质等附着在叶片组件133上,从而影响叶片组件133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安全罩260设有防护腔,防护腔与烹饪腔113连通,叶片组件133位于防护腔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
座体,与所述盖体相连,并与所述盖体围合形成烹饪腔;
热风装置,设于所述盖体,用于向所述烹饪腔提供烹饪热风,所述热风装置包括电磁线圈盘和发热件,所述电磁线圈盘在通电的情况下,所述发热件能够发热;
可视窗,设于所述座体,并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用于通过所述可视窗观察所述烹饪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视窗包括由外向内相对设置的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
座本体,与所述盖体相连,并与所述盖体围合形成所述烹饪腔,所述第一视窗设于所述座本体;
置物件,设于所述烹饪腔内,所述第二视窗设于所述置物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置物件和所述第二视窗中的一者设有卡槽,另一者设有凸筋,所述凸筋能够插入所述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置物件还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与所述烹饪腔连通,所述第二视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口处;
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
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口处,并位于所述第二视窗和所述置物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本体设有相连通的插槽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视窗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口插入所述插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包括:
安装筋,设于所述座本体,并位于所述座本体朝向所述烹饪腔的一侧,所述安装筋与所述座本体形成所述插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视窗包括插筋,所述插筋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口插入所述插槽内;
所述插筋向所述烹饪腔所在的一侧第一次折弯后,沿所述烹饪腔的高度方向,并向远离所述第二视窗的方向第二次折弯形成挡止口,所述座本体的一部分插入所述挡止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本体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视窗的外壁位于同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装置还包括:
驱动件;
叶片组件,设于所述烹饪腔内,并与所述驱动件相连;
其中,所述叶片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发热件,或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板,所述发热板位于所述电磁线圈盘和所述叶片组件之间。
CN202322630151.2U 2023-09-27 2023-09-27 空气炸锅 Active CN220800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0151.2U CN220800814U (zh) 2023-09-27 2023-09-27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0151.2U CN220800814U (zh) 2023-09-27 2023-09-27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0814U true CN220800814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99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30151.2U Active CN220800814U (zh) 2023-09-27 2023-09-27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0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96000U (zh) 空气炸锅
EP3342318A1 (en) Vaccum cooking appliance
CN213371512U (zh) 烹饪器具
CN108463019A (zh) 半导体微波烹饪器具
CN220800814U (zh) 空气炸锅
CN211933710U (zh) 空气炸锅
CN2135248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019026U (zh) 一种带有双层加热结构的空气炸锅
CN215899396U (zh) 烹饪器具
CN110693345A (zh) 空气炸锅
CN215502561U (zh) 空气炸锅
CN219088972U (zh) 一种多用式空气炸锅
CN212157324U (zh) 一种强化保温型集成灶
CN211155318U (zh) 空气炸锅
CN217645046U (zh) 一种可视空气炸锅
CN215899456U (zh) 烹饪器具
CN213909869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202935U (zh) 料理机
CN21496469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800813U (zh) 空气炸锅
CN219020875U (zh) 烤箱
CN218219950U (zh) 一种便捷散热的食物处理机
CN219680389U (zh) 一种具有可视功能的蒸汽炸锅组件
CN220832760U (zh) 空气炸锅
CN220554465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的炸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