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9456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99456U CN215899456U CN202121570431.3U CN202121570431U CN215899456U CN 215899456 U CN215899456 U CN 215899456U CN 202121570431 U CN202121570431 U CN 202121570431U CN 215899456 U CN215899456 U CN 2158994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cooking
- cooking appliance
- heating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具有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限定出容纳腔;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锅体组件,在所述烹饪器具处于所述第二烹饪模式下,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锅体组件且驱动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风机组件可拆卸地设在锅体组件上,不仅可以使盖体组件更加轻薄,而且便于减小锅体组件的高度、避免锅体组件过高,从而便于控制烹饪器具的整体尺寸,用户操作更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例如采用压力锅与空气炸锅结合的锅具,一般空气炸盖设有空气加热装置,导致空气炸盖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收藏放置。用户通过切换空气炸盖及压力锅盖实现烹饪模式的切换,操作过程复杂,且锅具的控温结构复杂、不便安装、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的风机组件可拆卸地设在锅体组件上,不仅可以使盖体组件更加轻薄,而且便于减小锅体组件的高度、避免锅体组件过高,从而便于控制烹饪器具的整体尺寸,用户操作更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具有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限定出容纳腔;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锅体组件,在所述烹饪器具处于所述第二烹饪模式下,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锅体组件且驱动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风机组件可拆卸地设在锅体组件上,不仅可以使盖体组件更加轻薄,而且可以减小锅体组件的高度、避免锅体组件过高,从而便于控制烹饪器具的整体尺寸,用户操作更方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体组件具有连接口,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锅体组件的外侧且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体组件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具有与所述连接口相连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朝向所述加热组件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体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安装腔;外锅,所述外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锅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所述导风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外锅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支撑于所述外锅的底壁或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通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加热组件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具有过风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过风孔正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锅体组件的外周壁或底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锅体组件卡接配合或磁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烹饪容器包括第一食物容器和第二食物容器,所述第二食物容器具有通风孔,在所述烹饪器具处于所述第一烹饪模式下,所述第一食物容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烹饪器具处于所述第二烹饪模式下,所述第二食物容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二食物容器的烹饪腔和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器具还包括: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具有可视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加热件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烹饪器具处于第一烹饪模式。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烹饪器具处于第二烹饪模式。
附图标记:烹饪器具100、锅体组件10、容纳腔101、连接口105、导风件120、导风通道121、出风口122、
加热组件20、过风孔201、
风机组件30、风扇31、电机32、
第一食物容器41、处理腔403、第二食物容器42、通风孔401、烹饪腔402、锅盖组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具有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锅体组件10、加热组件20、烹饪容器和风机组件30。
举例而言,烹饪器具100形成为压力空炸一体机,第一烹饪模式为压力烹饪模式,第二烹饪模式为空气炸烹饪模式。烹饪容器包括第一食物容器41和第二食物容器42,在烹饪器具100工作过程中,第一食物容器41和第二食物容器42二者中可选择一个装配到锅体组件10内,对应可以将风机组件30安装到锅体组件10上或者从锅体组件10上拆卸下来。例如,在烹饪器具100需要压力烹饪时,可以将第一食物容器41装配到容纳腔101内,实现压力烹饪,此时风机组件30不工作,可以拆卸下来。在烹饪器具100需要炸制烹饪时,可以将第二食物容器42装配到容纳腔101内,实现空气炸烹饪,此时风机组件30工作,需要装配到锅体组件10上。也就是说,在风机组件30不工作时,可以将风机组件30从锅体组件10上拆卸下来,减小烹饪器具100的体积,便于烹饪器具100的收藏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锅体组件10限定出容纳腔101,加热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容纳腔101内,烹饪容器设在容纳腔101内,风机组件30可拆卸地设在锅体组件10上。具体地,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一烹饪模式下,风机组件30可以与锅体组件10分离,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二烹饪模式下,风机组件30安装在锅体组件10上,且风机组件30安驱动容纳腔101内的空气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切换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模式,可以实现烹饪器具100不同的烹饪功能,这样烹饪器具100可以满足更多的烹饪需求,实现不同的烹饪效果。
并且,通过将加热组件20设置在容纳腔101内,可以省去在锅盖组件上设置加热结构,有利于简化锅盖组件的结构、减小锅盖组件的部件数量、体积和重量,用户取放锅盖组件更省力,用户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将加热组件20设在容纳腔101内,可以实现容纳腔101内部风道的自下而上循环,因为热空气会自然向上,故可以有效提升容纳腔101内部热场循环,从而提高空气炸烹饪时内部食材加热的均匀性和加热效率,提高烹饪效果。
此外,通过将风机组件30可拆卸地设在锅体组件10上,可以根据需要对风机组件30进行拆卸和安装,在不需要风机组件30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将风机组件30从锅体组件10上拆卸下来,例如,风机组件30设在锅体组件10的外侧。这样可以省去在锅体组件10内预留风机组件30的设置空间,减小锅体组件10的高度、避免锅体组件10的高度过高,从而便于控制烹饪器具100的整体尺寸,烹饪器具100的外形更加小巧美观,便于烹饪器具100的放置和收纳,用户操作更方便。
同时,相比将风机组件设在盖体内的方式,不可以使盖体组件更加轻薄美观,进一步便于用户进行烹饪操作。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风机组件30可拆卸地设在锅体组件上,不仅可以使盖体组件更加轻薄,而且便于减小锅体组件的高度、避免锅体组件过高,从而便于控制烹饪器具的整体尺寸,用户操作更方便。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可以包括锅体组件10、加热组件20、烹饪容器和风机组件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烹饪容器包括第一食物容器41和第二食物容器42,第二食物容器42具有通风孔401,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一烹饪模式下,第一食物容器41设于容纳腔101内。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二烹饪模式下,第二食物容器42设于容纳腔101内,通风孔401连通第二食物容器42的烹饪腔402和容纳腔101。这样可以针对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分别设计更加合适的烹饪容器,以便于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效果,还可以延长烹饪容器的使用寿命,便于对烹饪容器进行清洗。例如,第二食物容器42具有通风孔401,经过加热组件20加热的热空气可以快速地进入到烹饪腔402内,便于热空气可以在容纳腔101和第二食物容器42的烹饪腔402之间进行循环流动,提高空气炸烹饪模式的烹饪效率和烹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锅体组件10具有连接口105,风机组件30设在锅体组件10的外侧,且风机组件30能够通过连接口105与容纳腔101连通。也就是说,风机组件30产生的风可以通过连接口105进入容纳腔101内。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风机组件30的正常工作,便于风机组件30驱动空气在容纳腔101内进行流动,而且便于对风机组件30进行拆装操作,提高用户的操作便捷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锅体组件10内包括有导风件120,导风件120具有导风通道121,导风通道121适于与连接口105相连,导风通道121朝向加热组件20延伸。这样通过设置导风件120,可以将风机组件30产生的气流引导至加热组件20处,便于加热组件20对空气进行加热,以便于利用热空气对食材进行烹饪加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锅体组件10包括外壳和外锅,外壳具有安装腔,外锅设于安装腔内,外锅限定出容纳腔101,导风件120设于安装腔内且位于外锅的下方。这样导风件120可以从烹饪容器的下方将风向上吹入容纳腔101,且容纳腔101下部的空气经过加热后有自然向上的趋势,有利于提升内部热场循环,实现食物受热的均匀性。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加热组件20支撑于外锅的底壁或侧壁。这样便于加热组件20的安装设置,便于利用加热组件20对烹饪容器内的食材进行烹饪加工。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图2所示,导风通道121具有出风口122,出风口122与加热组件20对应设置。可选地,出风口122位于加热组件20的下方(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和/或,出风口122位于加热组件20侧部的至少一侧。这样便于将风准确地吹向加热组件20,便于加热组件20对气流进行充分加热,经过加热组件20加热的空气可以迅速流动至低温区域,有利于提高容纳腔101和烹饪腔402内温度的均匀性。因而,便于提高气流流经加热组件20的效率,便于在容纳腔101内形成循环的气流通路。
具体而言,风机组件30工作时可以在锅体组件10的外侧形成正压或负压,导风通道121将气流输送至加热组件20处加热,从而使整个容纳腔101内的空气流动并进出烹饪腔402。且从容纳腔101的底部驱动容纳腔101内空气流动,有利于容纳腔101下部的热空气向上部流动,有利于使容纳腔101内上部和下部的空气更快速循环流动,提高容纳腔101和烹饪腔402内温度均匀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加热组件20具有过风孔201,出风口122与过风孔201正对设置。这样便于气流吹向加热组件20并经过过风孔201进行加热,可以增大加热组件2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组件20对空气的加热效率。由此,便于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效率和烹饪效果。
可选地,加热组件20可以为热盘、IH加热装置或红外加热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形成为加热盘,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一烹饪模式时,第一食物容器41适于支撑在加热盘上。这样第一食物容器41的底壁可以与加热组件20贴合,即面面接触,一方面可以对第一食物容器41进行支撑限位,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一食物容器41与加热组件20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高第一食物容器41的处理腔403内食材受热的均匀性。
过风孔201形成于加热盘的中部,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二烹饪模式时,第二食物容器42适于支撑在加热盘上。这里需要理解的是,第二食物容器42的底壁可以与加热组件20贴合,即面面接触,也可以与加热组件20间隔设置。这样便于热空气可以在容纳腔101和第二食物容器42的烹饪腔402之间进行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风机组件30设在锅体组件10的外周壁或底壁。在一些可选示例中,风机组件30设在锅体组件10的外周壁上。这样便于用户顺畅地拆装风机组件30,且不会增加烹饪器具100的整体高度。在另一些可选示例中,风机组件30设在锅体组件10的底壁上,通过抽拉风机组件30实现拆卸。这样同样便于用户顺畅地拆装风机组件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与锅体组件10卡接配合或磁吸配合。这样便于实现风机组件30的快速拆装,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操作便捷性。
在一些可选示例中,风机组件30与锅体组件10的外周壁卡接配合,锅体组件10的外周壁具有连接口105。锅体组件10的外周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的下端具有卡接限位部,风机组件30能够由上向下滑动配合在滑槽内,并在滑动到滑槽的下端时与卡接限位部卡接配合,此时风机组件30与连接口105正对连接。
在另一些可选示例中,风机组件30与锅体组件10的外周壁磁吸配合和连接口105,锅体组件10的外周壁设有第一磁性部,风机组件30设有适于与第一磁性部磁吸配合的第二磁性部。在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磁吸相连时,风机组件30与连接口105正对连接。举例而言,第一磁性部可以为磁铁件,第二磁性部可以为铁磁件。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风机组件30可以包括风扇31和电机32,电机32与风扇31传动相连,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二烹饪模式下,电机32驱动风扇31进行转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风机组件30的正常工作,而且可以使电机32远离加热组件20,便于对电机32进行保护,提高电机32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锅体组件10可以包括外锅和外壳,外锅设于外壳内,外锅限定出容纳腔101,外壳的侧壁设有连接口105。风机组件30设在连接口105处,电机32可以驱动风扇31转动,从而驱动容纳腔101内空气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30还可以包括散热风轮,散热风轮安装于电机轴,散热风轮工作能够驱动电机32周围的空气流动,以对电机32进行散热,保证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锅盖组件60,锅盖组件60具有可视区域。这样用户可以随时通过可视区域查看烹饪容器内食材的烹饪状态,便于掌握食材的烹饪程度,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烹饪器具100的锅盖组件60包括第一锅盖组件和第二锅盖组件,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一烹饪模式下,第一锅盖组件盖设于锅体组件10,在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二烹饪模式下,第二锅盖组件盖设于锅体组件10。这样可以针对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设计更加合适的锅盖组件,以便于提高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效果,还可以延长锅盖组件的使用寿命,便于对锅盖组件进行清洗。例如,为了防止在空气炸过程中第一锅盖组件上的排气阀被堵塞、污染,可以使用第二锅盖组件,第二锅盖组件上无需设置排气阀等复杂结构,可以直接用水冲洗,清洗更方便。
具体地,第一锅盖组件可以封闭第一食物容器41的顶部开口,以使处理腔403封闭,加热组件20对第一食物容器41进行加热时,烹饪腔402内的气压可以升高,以实现压力烹饪。例如,第一锅盖组件可以包括盖本体、排气阀和密封圈,密封圈安装于盖本体且与第一食物容器41的顶部开口边沿密封配合,以封闭第一食物容器41的顶部开口,排气阀设于盖本体且与烹饪腔402连通,以便于调节烹饪腔402内的压力。
第二锅盖组件可以与第二食物容器42的顶部开口间隔开一定间隙,以使烹饪腔402可以通过顶部开口与容纳腔101连通,便于实现热空气的循环流动。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分别使用不同锅盖组件,有利于提高锅盖组件的使用寿命,锅盖组件更易于清洗。例如,防止在空气炸过程中第一锅盖组件上的排气阀被堵塞、污染。
可选地,第二锅盖组件具有可视区域。这样用户可以随时通过可视区域查看第二食物容器42内食材的烹饪状态,便于掌握食材的烹饪程度,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第二锅盖组件可以包括盖板和把手,把手与盖板相连,以便于第二锅盖组件取放,盖板可以为透明玻璃板以形成可视区域,便于用户观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包括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第一加热件设于容纳腔101的底部,第二加热件设于容纳腔101的底部且位于第一加热件的下方。这样可以增加加热组件20的加热功率,还可以增大加热组件2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对空气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烹饪模式为压力烹饪模式,第二烹饪模式为空气炸烹饪模式。在烹饪器具100工作过程中,第一食物容器41和第二食物容器42二者中可选择一个装配到锅体组件10内。在烹饪器具100需要压力烹饪时,可以将第一食物容器41装配到容纳腔101内,实现压力烹饪;在烹饪器具100需要炸制烹饪时,可以将第二食物容器42装配到容纳腔101内,实现空气炸烹饪。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食物容器41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腔101内,在第一食物容器41设置在容纳腔101内且加热组件20工作的状态下,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一烹饪模式,此时加热组件20对第一食物容器41进行加热,以便于烹饪第一食物容器41内的食材。在第一烹饪模式下,可以对食材进行蒸、焖或者煮等处理。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食物容器42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腔101内,在第二食物容器42在容纳腔101内且加热组件20和风机组件30均工作的状态下,第二食物容器42的烹饪腔402能够与容纳腔101连通,烹饪器具100处于第二烹饪模式,此时加热组件20对容纳腔10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风机组件30驱动热空气在容纳腔101内流动,从而对第二食物容器42内的食材进行空气炸烹饪。具体地,风机组件30可以使经过加热组件20加热的空气能够更快速地进入第二食物容器42内,从而提高烹饪腔402内食材的加热效率和炸制效果。并且,与加热组件20直接加热第一食物容器41的烹饪方式相比,可以实现不同的烹饪功能。
具体地,第二食物容器42的底壁与容纳腔101的底壁间隔开一定间隙,第二食物容器42的侧壁与容纳腔101的侧壁间隔开一定间隙,以使第二食物容器42和容纳腔101的腔壁之间形成风道,减小空气流动阻力,空气可以在容纳腔101和烹饪腔402内充分循环流动,提高烹饪腔402内食材受热的均匀性和效率。
由此,通过更换配合在锅体组件10内的第一食物容器41或者第二食物容器42,使烹饪器具100可以在不同的烹饪模式下工作,实现不同的烹饪功能,这样烹饪器具100可以满足更多的烹饪需求,实现不同的烹饪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食物容器41放置在容纳腔101内时,第一食物容器41的处理腔403与容纳腔101不连通(即第一食物容器41的顶壁和侧壁均不设置通孔结构),加热组件20可以通过加热第一食物容器41,以使第一食物容器41升温并对处理腔403内的食材进行加热。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食物容器42放置于容纳腔101内时,第二食物容器42的烹饪腔402与容纳腔101连通,例如第二食物容器42的顶壁、底壁和侧壁中的至少一处可以设有与容纳腔101连通的开口。容纳腔101内经过加热组件20加热的空气可以进入烹饪腔402内,以对烹饪腔402内的食材进行加热。
具体而言,第二食物容器42的上端敞开形成取放口,在空气炸烹饪模式时,第二食物容器42的外周壁与容纳腔101的侧壁间隔设置形成有过风间隙,风机组件30工作驱动气流在容纳腔101内流动,经加热组件20加热的热空气可以从过风间隙流到第二食物容器42的取放口处进入烹饪腔402,再从第二食物容器42的通风孔401流出,经过过风孔201流到加热组件20处再次进行加热,以实现空气的加热循环流动。这样空气可以在容纳腔101和烹饪腔402内充分循环流动,使空气能够流经烹饪腔402的范围更大,可以提高烹饪腔402内各个区域食材受热的均匀性和受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形成为压力空气炸一体机,兼具压力烹饪和空气炸烹饪两种烹饪模式,实用性强。
在压力烹饪模式下,加热组件20与第一食物容器41的底壁贴合设置,风机组件30不工作。加热组件20可以对第一食物容器41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并且可以改变第一食物容器41内的气压,以形成正压(即第一食物容器41内的压力大于外界的压力)或者负压(即第一食物容器41内的压力小于外界的压力)。在压力烹饪模式下,可以对食材进行焖、煮、炖等处理,食材烹饪效率高,营养萃取效果更好。可选地,加热组件20可以从食材的底部和侧部中的至少一处加热。
在空气炸烹饪模式下,第二食物容器42可以为炸篮,加热组件20可以由对容纳腔10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进入第二食物容器42的烹饪腔402,以实现食材的烘烤、煎炸、空气炸等处理,食材受热均匀,烘烤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有利于简化锅盖组件的结构、体积和重量,使用户操作更方便,并且第一食物容器41和第二食物容器42烹饪和盛放食材不受限制,使用方便,提高用户体验,且风机组件30有利于提高第二烹饪模式下容纳腔101和第二食物容器42内各个区域的温度均匀度和加热效率,从而提高烹饪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可以设有限温装置,限温装置设置在容纳腔101内,限温装置用于控制加热组件20的工作温度。限温装置适于与加热组件20相连,加热组件20的热量可以快速传递给限温装置,使限温装置能够感测连接处加热组件20的温度。限温装置具有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在加热组件20的温度升至上限温度的状态下,限温装置控制加热组件20停止加热,在加热组件20的温度降至下限温度的状态下,限温装置控制加热组件20进行加热。这样可以准确控制加热组件20的工作温度范围,不仅便于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对食材进行烹饪加工,而且可以对加热组件20和烹饪器具100内的其他零部件进行保护,避免加热组件20自身的温度过高,避免烹饪器具100内的其他零部件受高温影响不能正常工作或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由于加热组件20安装在锅体组件10上,这样仅设置对加热组件20进行控温的限温装置即可,便于简化限温装置的结构,便于限温装置的安装设置,便于降低限温装置的成本。换言之,设置一个限温装置就可以实现对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这两种烹饪模式进行可靠控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具有第一烹饪模式和第二烹饪模式,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组件,所述锅体组件限定出容纳腔;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可拆卸地设于所述锅体组件,在所述烹饪器具处于所述第二烹饪模式下,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锅体组件且驱动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具有连接口,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锅体组件的外侧且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具有与所述连接口相连的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朝向所述加热组件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安装腔;
外锅,所述外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锅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所述导风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外锅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支撑于所述外锅的底壁或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加热组件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具有过风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过风孔正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锅体组件的外周壁或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锅体组件卡接配合或磁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容器包括第一食物容器和第二食物容器,所述第二食物容器具有通风孔,在所述烹饪器具处于所述第一烹饪模式下,所述第一食物容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烹饪器具处于所述第二烹饪模式下,所述第二食物容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二食物容器的烹饪腔和所述容纳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具有可视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
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加热件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70431.3U CN215899456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70431.3U CN215899456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99456U true CN215899456U (zh) | 2022-02-25 |
Family
ID=80289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70431.3U Active CN215899456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99456U (zh) |
-
2021
- 2021-07-09 CN CN202121570431.3U patent/CN2158994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796000U (zh) | 空气炸锅 | |
CN21606017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37151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65065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06014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15518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89939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524863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1346480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899454U (zh) | 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346472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89945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039762U (zh) | 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WO2023279822A1 (zh) | 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589940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65050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899455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4246487A (zh) | 烹饪器具 | |
CN21346480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1511655U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
CN114246451B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524727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7408556U (zh) | 蒸汽空气炸锅 | |
CN217959770U (zh) | 空气炸锅结构 | |
CN217137668U (zh) | 空气炸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