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6112U - 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6112U
CN220786112U CN202321942352.XU CN202321942352U CN220786112U CN 220786112 U CN220786112 U CN 220786112U CN 202321942352 U CN202321942352 U CN 202321942352U CN 220786112 U CN220786112 U CN 220786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wheel
shutter
air
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423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前明
刘亚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23219423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6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6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6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包括设置在船体的围壁和围阱之间的空气管以及设置在围壁上的百叶,所述空气管与围壁分离,所述空气管的一端设置通风口,所述通风口通过百叶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管的另一端与船体内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管、百叶、围壁和甲板共同形成隐蔽式空气管头,与船体结构融为一体,不影响船舶外观造型,特别适合于邮轮、游轮、游艇、商务接待船舶、公务船舶等对外观造型要求较高的船舶类型。通过将空气管与围壁分离,能够防止雨水和浪花直接从百叶进入空气管。

Description

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管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背景技术
船舶舱、柜空气压力平衡是船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保持船舶空舱、液舱、柜等经常无人进入的场所空气压力平衡,保证舱、柜结构在热胀冷缩、空气扰动等情况下的安全性等。目前,船舶上普遍使用的是标准型空气管头,比如CB/T3594。作为空气管头,一般须安装在甲板上开敞区域或露天区域,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3353229B的发明专利,其进水高度必须船级社规范要求,而这种区域一般为船员或旅客通道,因此,这种安装方式不仅占据了通道宽度,更影响船舶整体外观造型,不适合于现在和将来对外观造型要求越来越高的邮轮等船舶安装与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包括设置在船体的围壁和围阱之间的空气管以及设置在围壁上的百叶,所述空气管与围壁分离,所述空气管的一端设置通风口,所述通风口通过百叶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管的另一端与船体内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管、百叶、围壁和甲板共同形成隐蔽式空气管头,与船体结构融为一体,不影响船舶外观造型,特别适合于邮轮、游轮、游艇、商务接待船舶、公务船舶等对外观造型要求较高的船舶类型。通过将空气管与围壁分离,能够防止雨水和浪花直接从百叶进入空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围壁和围阱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围阱之间形成所述空气管,所述通风口设置在空气管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管结构简单,通过将通风口设置在空气管的顶部,能够防止雨水和浪花进入空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口的顶部高于百叶。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百叶顶部设置得低于通风口,能够避免雨水和浪花通过百叶进入空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夹板。
本实用新型的百叶的第一开口朝向夹板,即朝下,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和浪花进入空气管和围壁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围壁的外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放泄螺塞。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放泄螺塞,便于排除空气管和围壁之间的空间内的水。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的内侧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口,所述密封板与百叶滑动连接,使得密封板能够控制百叶上的第一开口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板,密封板能够在船体失火或触礁进水时关闭百叶的第一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上开设有腰形孔,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手动滑销,所述手动滑销的一端固定在密封板上,所述手动滑销的另一端穿过腰形孔,所述手动滑销可沿腰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手动滑销用于控制密封板的移动从而控制百叶上的第一开口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手动滑销和腰形孔,通过移动手动滑销即可控制百叶上的第一开口的开闭。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密封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固定在百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孔,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推拉杆座,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推拉杆座从而控制密封板沿腰形孔长度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通过控制推拉杆座的移动,可自动控制百叶上的第一开口的开闭。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对称平行布置在密封板两端,所述密封板两端与卡槽滑动连接,所述卡槽平行于所述腰形孔的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槽,有利于密封板滑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口处设置有防火网。
本实用新型空气管头用于具有防火要求介质的舱柜空气管头时,通风口处设置防火网,从而满足船级社规范对透气处所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百叶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百叶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C-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百叶开启时E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百叶关闭时E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百叶开启时F处放大图;
图9为图5中百叶关闭时F处放大图;
图10为图4中D-D-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百叶1;围阱2;放泄螺塞3;围壁4;空气管5;甲板6;密封板7;手动滑销8;卡槽9;驱动机构10;推拉杆座11;基座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4;腰形孔15;通风口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船体的围阱2设置在围壁4的内侧,围壁4底部固定在甲板6上,围阱2、围壁4以及甲板6均为船体本身的结构,围壁4上开设有开口,在围壁4的外侧设置有百叶1,百叶1和开口对应布置,即百叶1能够将围壁4上的开口进行遮盖,百叶1的边缘通过螺栓与围壁4连接,百叶1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13,第一开口13朝向甲板6,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3呈长条状并平行于甲板6,第一开口13设置有两列,每列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一开口13,百叶1采用不锈钢板冲孔加工而成。
如图2、3所示,围阱2和围壁4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和围阱2之间形成空气管5,挡板的底部与甲板6固定,挡板的上端与围阱2之间设置有一段距离,该段距离形成空气管5的通风口16,空气管5通过通风口16和第一开口13与外界大气连通。
如图1、3所示,围壁4的外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放泄螺塞3,放泄螺塞3能够排除空气管5和围壁4之间的空间内的水。
如图4所示,百叶1的两列第一开口13之间设置有腰形孔15,腰形孔1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甲板6。百叶1的内侧滑动设置有密封板7,密封板7上开设有与多个第一开口13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口14,即第二开口14也呈长条状并平行于甲板6,第二开口14设置有两列,每列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二开口14,第二开口14的数量等于第一开口13的数量。密封板7的两列第二开口14之间设置有手动滑销8,手动滑销8的一端固定在密封板7上,手动滑销8的另一端穿过腰形孔15向百叶1的外侧延伸,手动滑销8可沿腰形孔15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密封板7上下移动,当第二开口14与第一开口13重合时,百叶1完全关闭,当第二开口14与第一开口13没有重合部分时,百叶1完全关闭。本实施例中,密封板7采用不锈钢板冲孔加工而成。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6、7所示,平行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口14之间的距离需大于第一开口13的高度,从而使得密封板7能够完全密封百叶1上的第一开口13。
上述的手动滑销8需通过人工控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百叶1开闭的结构,如图5所示该结构包括驱动机构10和推拉杆座11,推拉杆座11设置在密封板7的内侧,密封板7上开设有安装孔,驱动机构10通过基座12安装在百叶1的内侧,驱动机构10穿过安装孔,驱动机构10的输出端与推拉杆座11连接,从而控制密封板7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推拉杆座11设置在驱动机构10上方,驱动机构10竖直布置,驱动机构10为气缸。
如图6、8所示,当气缸的活塞杆完全收回时,百叶1的第一开口13和密封板7的第二开口14完全重合,百叶1完全打开,如图7、9所示,当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第一开口13的高度的长度时,百叶1的第一开口13和密封板7的第二开口14没有重合,交错布置,百叶1完全关闭。因此可通过驱动机构10控制百叶1的开闭,当雨水或浪花较大时,也可通过控制驱动机构10的活塞杆伸出较小距离,使得密封板7遮挡百叶1的第一开口13的下部,可大大减少通过第一开口13的雨水或浪花。
如图10所示,百叶1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卡槽9,卡槽9平行于腰形孔15,密封板7的两端与卡槽9滑动连接。
百叶1的第一开口13、密封板7的第二开口14以及空气管5的通风口16的公称通径根据船级社规范对不同使用处所空气管5的要求确定。
当空气管5与围壁4和甲板6共同形成隐蔽式空气管头装置用于具有防火要求介质的舱柜空气管5头时,根据船级社规范对透气处所的要求,空气管5的通风口16上安装金属防火网。
本装置可用于船舶空舱、淡水舱、压载水舱、燃油舱、滑油舱、液压油舱、油渣舱、污油舱、油污水舱、生活污水舱等船舶舱室、箱、柜处所压力平衡;本装置能使空气管5头与船体结构融为一体,不影响船舶外观造型,特别适合于邮轮、游轮、游艇、商务接待船舶、公务船舶等对外观造型要求较高的船舶类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船体的围壁(4)和围阱(2)之间的空气管(5)以及设置在围壁(4)上的百叶(1),所述空气管(5)与围壁(4)分离,所述空气管(5)的一端设置通风口(16),所述通风口(16)通过百叶(1)与外界连通,所述空气管(5)的另一端与船体内部连接;所述围壁(4)和围阱(2)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围阱(2)之间形成所述空气管(5),所述通风口(16)设置在空气管(5)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16)的顶部高于百叶(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1)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13),所述第一开口(13)朝向甲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4)的外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放泄螺塞(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1)的内侧设置有密封板(7),所述密封板(7)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13)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口(14),所述密封板(7)与百叶(1)滑动连接,使得密封板(7)能够控制百叶(1)上的第一开口(13)的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1)上开设有腰形孔(15),所述密封板(7)上设置有手动滑销(8),所述手动滑销(8)的一端固定在密封板(7)上,所述手动滑销(8)的另一端穿过腰形孔(15),所述手动滑销(8)可沿腰形孔(15)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手动滑销(8)用于控制密封板(7)的移动从而控制百叶(1)上的第一开口(13)的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1)上设置有驱动机构(10),所述密封板(7)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驱动机构(10)的一端固定在百叶(1)上,所述驱动机构(10)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孔,所述密封板(7)上设置有推拉杆座(11),所述驱动机构(10)用于驱动推拉杆座(11)从而控制密封板(7)沿腰形孔(15)长度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1)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卡槽(9),两个所述卡槽(9)对称平行布置在密封板(7)两端,所述密封板(7)两端与卡槽(9)滑动连接,所述卡槽(9)平行于所述腰形孔(15)的长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16)处设置有防火网。
CN202321942352.XU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Active CN220786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2352.XU CN220786112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42352.XU CN220786112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6112U true CN220786112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7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42352.XU Active CN220786112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6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0439B (zh) 具备自冷却的浮动式核动力反应堆
CN220786112U (zh) 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CN117022635A (zh) 一种邮轮隐蔽式空气管头
CN101301954A (zh) 用于货物集装箱的通风装置
CN209896469U (zh) 一种水冷式电源柜
CN110626464A (zh) 船舶防倒灌排水结构
CN109457729B (zh) 带天然气舱的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
CN112026990B (zh) 船舶独立式烟囱油雾箱
CN113636060B (zh) 一种船舶进气结构
CN213974370U (zh) 一种大型集装箱船货舱污水井布置方案
CN214190006U (zh) 一种滚装船舷侧活动式百叶窗
US3502047A (en) Vent check valve
CN220786109U (zh) 一种船舶隐蔽式通风装置
CN212529447U (zh) 一种方舱式电源车的排风结构
CN212125437U (zh) 船舶用的防水炮百叶窗
CN215323167U (zh) 一种油雾箱
DE202017103700U1 (de) Containerförmiger schallvernichtender mobiler Stromgenerator
CN111301657A (zh) 一种海上通风箱
KR20160139184A (ko) 부력 증강을 위한 내부 체적 축소용 격벽을 갖는 에어 밴트 헤드
CN114655418B (zh) 一种船用共形通风装置
CN218172508U (zh) 防油污油雾箱
WO1983004010A1 (en) Air vent
CN220378963U (zh) 一种防喷溅环保节能型液压安全阀
CN115056925B (zh) 一种登乘装置及船舶
CN218265694U (zh) 具有气水分离功能的船用气动风雨密百叶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