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5711U - 翻转组件及具有其的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翻转组件及具有其的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65711U CN220765711U CN202321880592.1U CN202321880592U CN220765711U CN 220765711 U CN220765711 U CN 220765711U CN 202321880592 U CN202321880592 U CN 202321880592U CN 220765711 U CN220765711 U CN 2207657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rnover
- gear
- assembly
- link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翻转组件及具有其的生产线,其中,翻转组件包括基座、翻转机构和驱动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结构和固定座,载具与翻转结构固定连接,翻转结构可转动地与固定座连接;驱动机构的动力部的输出端与驱动结构连接,驱动结构与翻转结构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通过驱动机构与翻转机构的设置实现了载具的自动化翻转,代替了人工作业,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通过驱动结构与翻转结构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能够实现驱动结构不会与其他装配设备之间产生干涉,不会产生对实际生产的影响。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载具的翻转,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组件及具有其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出现在市面上,高度集成化的产物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高度集成化对于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生产的质量要求以及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制造业的逐步发展中,为了满足质量的要求,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作业流程,以便于代替人工作用,同批次的产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产品的质量标准也能得以保障。
现有技术中,由于智能化产品的高度集成,使得产品的内部零件上具有较多的装配位置,包括同一产品的不同面,均能够设置不同的装配位置。目前对于产品不同位置的安装,通常采用人工进行载具的翻转,使得产品的安装面能够更好的配合其他装配设备,实现零部件的组装,采用人工进行翻转作业在装配设备之间进行翻转,存在安全风险,并且对于翻转作业存在效率不一致的问题,自动化程度较低,不利于高效地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翻转组件及具有其的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载具的翻转,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翻转组件,包括:基座、翻转机构和驱动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结构和固定座,载具与翻转结构固定连接,翻转结构可转动地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基座上;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部和驱动结构,动力部的输出端与驱动结构连接,驱动结构与翻转结构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结构包括限位件与转轴,转轴与固定座可转动地连接,限位件与转轴固定连接,限位件可相对固定座转动,限位件与驱动结构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部和驱动结构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驱动结构包括杆体,杆体的一端与限位件连接,杆体可环绕传动结构平动,任意位置的杆体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相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结构包括依次啮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与动力部的输出端连接,杆体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可转动地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齿轮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杆体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三齿轮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杆体可转动地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与驱动结构处于连接状态时,限位件可相对驱动结构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载具为多个,各载具均与转轴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组件包含连杆结构和多个翻转结构,连杆结构分别与各翻转结构的限位件可转动地连接,连杆结构与驱动结构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包括相连接的夹持端和动力元件,夹持端与连杆结构相适配,连杆结构与驱动结构处于连接状态时,夹持端夹持连杆结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产线,生产线包括装配设备、流水线体和翻转组件,翻转组件为上述的翻转组件,翻转组件设置于流水线体上,翻转组件根据装配设备的装配工序调整载具的形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转组件及具有其的生产线,其中,翻转组件包括基座、翻转机构和驱动机构;翻转机构包括翻转结构和固定座,载具与翻转结构固定连接,翻转结构可转动地与固定座连接,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基座上;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部和驱动结构,动力部的输出端与驱动结构连接,驱动结构与翻转结构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通过驱动机构与翻转机构的设置实现了载具的自动化翻转,代替了人工作业,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通过驱动结构与翻转结构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能够实现驱动结构不会与其他装配设备之间产生干涉,不会产生对实际生产的影响。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载具的翻转,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翻转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翻转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翻转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翻转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翻转组件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翻转组件的翻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翻转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含如下的附图标记:
10、基座;20、翻转机构;21、翻转结构;211、限位件;212、转轴;213、插杆;22、固定座;23、连杆结构;231、杆体部分;232、连接部分;30、驱动机构;31、动力部;32、驱动结构;321、杆体;322、夹持端;323、动力元件;33、传动结构;331、第一齿轮;332、第二齿轮;333、第三齿轮;334、第一连杆;335、第二连杆;336、第一转轴;337、第二转轴;34、安装结构;341、安装架;342、安装板体;343、滑动气缸;35、防尘罩;40、载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情况,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前”、“后”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发生了位置翻转或者姿态变化或者运动状态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性的指示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例如: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方面,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翻转组件,包括:基座10、翻转机构20和驱动机构30;翻转机构20包括翻转结构21和固定座22,载具40与翻转结构21固定连接,翻转结构21可转动地与固定座22连接,固定座22固定设置在基座10上;驱动机构30包括动力部31和驱动结构32,动力部31的输出端与驱动结构32连接,驱动结构32与翻转结构21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通过驱动机构30与翻转机构20的设置实现了载具40的自动化翻转,代替了人工作业,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通过驱动结构32与翻转结构21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能够实现驱动结构32不会与其他装配设备之间产生干涉,不会产生对实际生产的影响。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载具的翻转,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翻转,载具40通常在流水线上运转作业,当载具40不能够及时翻转或者出现意外情况时,需要将多个工序停止下来进行载具的调整,并且由于人工翻转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翻转前后需要对载具40进行重新排序,这样的设置对于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来说会严重降低生产效率。通过上述自动翻转的翻转组件,使得载具进行翻转的时候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并且能够配合工位进行运转,避免干涉对生产线上设备的影响。
如图1至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翻转结构21包括限位件211与转轴212,转轴212与固定座22可转动地连接,限位件211与转轴212固定连接,限位件211可相对固定座22转动,限位件211与驱动结构32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限位件211的设置用于固定转轴212,以及控制转轴212的转动角度,进而控制载具40所需要的形态。限位件211的设置使得翻转结构21的整体性更好,便于控制,还可以通过限位件211的结构设置控制限位件211翻转的角度,以便于载具40的形态能够与其他的生产设备之间更好的配合。
更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限位件211包括垂直贯通的两个圆形通孔,一个圆形通孔与固定座22上的安装孔直径相等,转轴212上沿垂直于其轴线的方向设置有一个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与限位件211另一圆形通孔的直径相适应。装配时,现将限位件211与固定座22进行装配,使得第一个圆形通孔与安装孔重合,此时将转轴212穿过圆形通孔与安装孔,使得转轴212上圆形通孔与限位件211上另一个圆形通孔相配合,最后插入插杆213,完成限位件211与转轴212的固定连接,这样的设置结构紧凑,外观简洁,更利于提高翻转结构的自动化。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动力部31和驱动结构32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33,驱动结构32包括杆体321,杆体321可环绕传动结构33平动,任意位置的杆体321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相等。这样的设置使得杆体321与限位件211相配合,实现了杆体321沿弧形带动限位件21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翻转,这样设置的杆体321的转动可以定位精准,配合限位件211能够实现不同角度的翻转,适配加工过程,杆体321具有一定的跨度,其结构强度相对更好,配合其他生产工序时,能够稳定地控制载具40的具体形态。平动指的是杆体321在同一平面内运动。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传动结构33包括依次啮合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和第三齿轮333,第二齿轮332与动力部31的输出端连接,杆体321分别与第二齿轮332和第三齿轮333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和第三齿轮33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通过齿轮啮合进行转动的精准控制,另一方面,主动齿轮为第二齿轮332,第一齿轮331和第三齿轮333的转动方向相同,杆体321连接在第二齿轮332和第三齿轮333上能够实现平动,转动半径等于连接点与第二齿轮332或者第三齿轮333之间的距离。两个转动方向的齿轮能够进行转动方向的精准控制,转动的角度的距离相同,能够控制杆体321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另一方面相互啮合的齿轮在进行状态固定时,由于相互啮合的齿轮,其稳定性和连接强度更高,更利于用于生产工序。动力部31具体可以是电机或者回转气缸,能够带动齿轮进行转动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和第三齿轮333均相等,并且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和第三齿轮333的回转中心处于同一直线方向上,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齿轮331的两侧受到的转矩方向相反,平衡性更好,并且齿轮转动过程中的啮合状态更加均匀,对齿轮的齿部保护良好,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和第三齿轮333具体安装在安装板体342上,安装板体342上设置有防尘罩35,这样能够防止车间的灰尘等进入齿轮引起齿轮的磨损老化。
更进一步地,第一齿轮331与第三齿轮333通过第一转轴336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板体342上,第二齿轮332通过第二转轴337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板体342上,具体地,安装板体342上设置有装配孔,装配孔内分别设置有轴承,从而实现了齿轮的安装与转动。第一齿轮331和第三齿轮333通过平键或者花键与第一转轴336固定连接,第二齿轮332通过平键或者花键与第二转轴337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传动结构33包括第一连杆334和第二连杆335,第一连杆334的第一端与第一齿轮331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34的第二端与杆体32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杆335的第一端与第三齿轮333的转轴固定连接,第二连杆335的第二端与杆体321可转动地连接。
第一连杆334和第二连杆335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转轴336通过平键固定连接,即第二齿轮332通过动力部31输出动力转动,再通过齿轮啮合使得第一齿轮331和第三齿轮33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336转动,进而带动杆体321转动,由于第一齿轮331和第三齿轮333相同,所以转速也相同,杆体321的转动效果准确。第一连杆334和第二连杆335的设置避免了杆体321直接与齿轮连接,这样的设置保证了一定的容错空间,避免齿轮与杆体321的刚性作用直接将杆体321或者齿轮破坏,转动的效果更加明显,并且因为齿轮的转动方向确定,固定设置的第一连杆334与第二连杆335的传动完全一样,进而能够保证杆体321的转动一直,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第一连杆334以及第二连杆335均与杆体321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杆体321、第一连杆334、第二连杆335、第一齿轮331转轴以及第三齿轮333的转轴之间呈平行四边形设置,即使发生转动也不会改变两个齿轮之间以及两个连杆之间的距离,即确定了杆体321的具体位置和形态。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位件211与驱动结构32处于连接状态时,限位件211可相对驱动结构32转动。这样的设置使得限位件211与驱动结构32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对限位件211在其转动平面上的各方向均有限制,进而更加精准地控制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干涉,杆体321的转动半径与限位件211的转动半径相同,在连接状态下,杆体321与限位件211之间可转动地连接,具体通过转轴和圆形通孔配合设置,这样的设置运动状态明确,更利于精准地控制。
如图1至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载具40为多个,各载具40均与转轴212固定连接。多个载具40的设置用于批量化的生产,能够同时进行多个载具40的翻转。需要说明的是,单个转轴212可以带动一个或多个载具40进行翻转,批量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至图4、图6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翻转组件包含连杆结构23和多个翻转结构21,连杆结构23分别与各翻转结构21的限位件211可转动地连接,连杆结构23与驱动结构32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连杆结构23的设置用于带动多个限位件211进行转动,这样的设置精简的结构,使得单个杆体321也能够带动多个载具40进行翻转,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不用增加多余的结构进行翻转功能的实现。
具体地,连杆结构23包括杆体部分231和连接部分232,连接部分232向杆体的周侧延伸,延伸方向平行,连接部分232与杆体部分231优选呈直角设置,连接部分232与限位件211可转动地连接,形成连杆的作用,这样的设置使得多个限位件211的转动角度和方向相同,即同批次的载具40转动的情况相同,进而能够保证转动的效果一致。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驱动结构32包括相连接的夹持端322和动力元件323,夹持端322与连杆结构23相适配,连杆结构23与驱动结构32处于连接状态时,夹持端322夹持连杆结构23。夹持端322和动力元件323的设置实现了连杆结构23与驱动结构32之间的连接和相离,这样便于生产过程中驱动结构32进行避让,避免出现运动干涉。
进一步地,动力元件323具体为气缸,夹持端322包括两个夹持臂,夹持臂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连接后,夹持端322的夹住连杆结构23的杆体部分231,进而带动杆体部分231进行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一定的容错性,形成容纳空间后,仅限制连杆结构23与夹持端322之间不脱落,即连杆结构23的杆体部分231与容纳空间属于间隙配合,连杆结构23可沿容纳空间的设置方向滑动,因为限位件211相对固定座22属于可转动地连接,即限位件211远离固定座22的一端的高度与水平位置存在对应关系,不需要通过连杆结构23进行限制,也不能够改变其对应关系,故设置成连杆结构23可沿容纳空间的设置方向滑动有利于装配,同时也避免了刚性连接,当精度出现问题时容易直接破坏的情况。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30具体设置在安装结构34上,安装结构34包括安装架341、安装板体342和滑动气缸343,安装板体342与滑动气缸343的输出端连接,可实现安装板体342沿竖直方向上进行位移,以配合夹持端322与杆体部分231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靠近或者远离。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翻转组件的工作原理是:滑动气缸343初始处于伸出状态,此时夹持端322的夹爪处于张开状态,当载具40与转轴212完成连接后,滑动气缸343缩回,夹持端322下降。动力元件323动作,使得夹爪闭合,夹爪夹住连杆结构23,随后动力部31驱动第二齿轮332转动,与第二齿轮332啮合的第一齿轮331和第三齿轮333会反向运动。此时杆体321带动夹持端322摆动,其行程由动力部31的缓冲器锁控制。完成翻转后夹持端322释放连杆结构23,滑动气缸343缩回,动力部31转动,使得杆体321复位,整个装置回归初始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整体机构采用的原理是平面连杆机构加上齿轮运动机构。由于杆体321与第一连杆334的连接点以及杆体321与第二连杆335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齿轮331和第三齿轮333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连杆334和第二连杆335的长度相等,所以上述结构形成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第一连杆334和第二连杆335与对应的第一转轴336固定连接,杆体321与第一连杆334属于活动连接,杆体321与第二连杆335属于活动连接,第一齿轮331和第三齿轮333的位置相对固定,那么杆体321与第一连杆334的连接点以及杆体321与第二连杆335的连接点的运动属于圆弧运动,且两个连接的运动最大行程是第一连杆334或第二连杆335长度的两倍。
第一齿轮331以及第三齿轮333均与第二齿轮332的转动方向相反,即第一齿轮331与第三齿轮333的转动方向相同,如果不采用齿轮的设置,不能保证第一齿轮331与第三齿轮333位置的转动副的同向性,导致某一位置处,那么杆体321与第一连杆334的连接点的转动方向以及杆体321与第二连杆335的连接点的转动方向相反,最终破坏杆体321。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线,生产线包括装配设备、流水线体和翻转组件,翻转组件上述的翻转组件,翻转组件设置于流水线体上,翻转组件根据装配设备的装配工序调整载具40的形态。应用上述的翻转组件的生产线,能够替代人工进行翻转作业,安全性能高的同时,生产效率也能够大幅度提升。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
翻转机构(20),所述翻转机构(20)包括翻转结构(21)和固定座(22),载具(40)与所述翻转结构(21)固定连接,所述翻转结构(21)可转动地与所述固定座(22)连接,所述固定座(22)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上;
驱动机构(30),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动力部(31)和驱动结构(32),所述动力部(31)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结构(32)连接,所述驱动结构(32)与所述翻转结构(21)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结构(21)包括限位件(211)与转轴(212),所述转轴(212)与所述固定座(22)可转动地连接,所述限位件(211)与所述转轴(21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211)可相对所述固定座(22)转动,所述限位件(211)与所述驱动结构(32)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31)和所述驱动结构(32)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33),所述驱动结构(32)包括杆体(321),所述杆体(321)的一端与限位件(211)连接,所述杆体(321)可环绕所述传动结构(33)平动,任意位置的所述杆体(321)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33)包括依次啮合第一齿轮(331)、第二齿轮(332)和第三齿轮(333),所述第二齿轮(332)与所述动力部(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杆体(321)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332)和所述第三齿轮(333)可转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33)包括第一连杆(334)和第二连杆(335),所述第一连杆(33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331)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34)的第二端与所述杆体(32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3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333)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35)的第二端与所述杆体(321)可转动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11)与所述驱动结构(32)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限位件(211)可相对所述驱动结构(32)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40)为多个,各所述载具(40)均与所述转轴(21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包含连杆结构(23)和多个翻转结构(21),所述连杆结构(23)分别与各所述翻转结构(21)的所述限位件(21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杆结构(23)与所述驱动结构(32)具有连接状态和分离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32)包括相连接的夹持端(322)和动力元件(323),所述夹持端(322)与所述连杆结构(23)相适配,所述连杆结构(23)与所述驱动结构(32)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夹持端(322)夹持所述连杆结构(23)。
10.一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包括装配设备、流水线体和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设置于所述流水线体上,所述翻转组件根据所述装配设备的装配工序调整所述载具(40)的形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80592.1U CN220765711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翻转组件及具有其的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80592.1U CN220765711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翻转组件及具有其的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65711U true CN220765711U (zh) | 2024-04-12 |
Family
ID=90612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80592.1U Active CN220765711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翻转组件及具有其的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65711U (zh) |
-
2023
- 2023-07-17 CN CN202321880592.1U patent/CN2207657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10028C (zh) | 可实现整周回转的四自由度混联抓放式机器人机构 | |
CN108621130A (zh) | 具有2r1t和2t1r两种运动模式的并联机构 | |
CN108480498B (zh) | 冲压送料机械手及其夹料机构 | |
CN110090884B (zh) | 一种基于边缘约束的大直径薄壁封底结构对轮旋压装置 | |
US20240253134A1 (en) | Mirror milling machining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large-scale rotary spherical thin-walled parts | |
CN220765711U (zh) | 翻转组件及具有其的生产线 | |
CN117086849A (zh) | 一种模具搬运用机械手 | |
CN117359168B (zh) | 一种模具底座加工用焊接装置 | |
CN104985605A (zh) | 热水器内胆可混产型的机器人自动同心抓取手爪 | |
CN112692460B (zh) | 用于前车顶板总成的加工工艺及装置 | |
CN211332579U (zh) | 一种基于串并混联的磨削机构 | |
CN208543486U (zh) | 一种机械手模拟平台 | |
CN111673487A (zh) | 叶片加工用调姿平台组 | |
CN115592697B (zh) | 一种机器人夹持机构和工业机器人 | |
CN217967061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装配机器人 | |
CN219554137U (zh) | 一种旋转矫正定位装置 | |
CN216067156U (zh) | 一种金属构件加工用多自由度夹持装置 | |
CN220636779U (zh) | 一种焊接旋转架 | |
CN108527449A (zh) | 一种机械手模拟平台 | |
CN117755813B (zh) | 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顶升移载机 | |
CN218836360U (zh) | 一种心轴螺牙孔加工的定位装置 | |
CN220113315U (zh) | 一种桁架机器人的角度调整组件 | |
CN211360213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外饰件拉弯生产的多自由度拉弯结构 | |
CN221894100U (zh) | 取放料装置 | |
CN217513703U (zh) | 用于白车身吊装的定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