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3612U - 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 - Google Patents

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3612U
CN220763612U CN202322378896.4U CN202322378896U CN220763612U CN 220763612 U CN220763612 U CN 220763612U CN 202322378896 U CN202322378896 U CN 202322378896U CN 220763612 U CN220763612 U CN 220763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eating
heated
hot
uni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88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韫
周忠明
李响
陈立伟
张旸
吕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mson Laser Intelligent Equipment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788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3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3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3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其中,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包括:沿加压方向依次叠设的基座、加热板以及加压板;其中,加热板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以及夹设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加热丝,加热丝在与第一导热板平行的平面内以均匀分布的形式绕设成加热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利于改善加热板表面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使加压板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Description

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池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电芯是电池的核心器件,其制造工艺包括热压步骤,也即利用外部的热源加热隔膜,使得隔膜与极片在压力作用下固结。
现有技术中,热压板通常采用加热棒结构,即在热压板内部插入细长加热棒,通过加热棒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给热压板,从而实现热压版的整体发热。但由于加热棒发热过于集中,因此热压板上存在温度均匀性不良的问题。
针对于加热不均的问题,中国专利CN113858522A提供了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机用热压板,通过在热压板本体内设有风循环回路和气体混合室本体,底部设置出风口,以此避免热压板本体的温度过于集中导致过热的问题,使得热压板本体的整体温度均匀。但这种结构成本过高,且不利于实施。
因此,有必要对热压板的结构做出新的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有利于改善加热板表面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使加压板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包括:沿加压方向依次叠设的基座、加热板以及加压板。其中,加热板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以及夹设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加热丝,加热丝在与第一导热板平行的平面内以均匀分布的形式绕设成加热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设置均匀分布的形式绕设的加热丝以形成加热面,使得加热板表面加热温度均匀,有利于改善加热板表面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使加压板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加压板为多个。至少一第一加压板内设置有检测加压板当前温度的第一热电偶,至少一第一加压板内设置有监测加压板当前温度是否超过预设值的第二热电偶。基座设置温控器,第一热电偶与控制加热丝加热的温控器电连接,第二热电偶与外部报警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设置第一热电偶以及第二热电偶,第一热电偶能够检测加压板当前温度,第二热电偶能够监测当前温度是否超过预设值,有利于改善加热板表面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使加压板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每一加压板内均设置第二热电偶,在任意一第二热电偶监测到加压板当前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向外部报警器发送电信号。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第二热电偶与外部报警器电连接,在任意一第二热电偶监测到加压板当前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向外部报警器发送电信号,使加压板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至少一加压板能够相对其余加压板在加压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为铝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加热板与基座之间设置有隔热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板,防止加热板的温度过高损伤基座表面,有利于保护基座,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还包括:包绕加热板与加压板的外周的保护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包绕加热板与加压板的外周的保护板,有利于保护加热板以及加压板,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基座具有凸台,隔热板压接在凸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在任意一第二热电偶监测到加压板当前温度与预设值之间偏差为±3℃的状态下,向外部报警器发送电信号。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第二热电偶与外部报警器电连接,在任意一第二热电偶监测到加压板当前温度与预设值之间偏差为±3℃的状态下,向外部报警器发送电信号,有利于使得加压板以及加热板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防止加压板表面温度过高或过低,有利于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压机,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设置均匀分布的形式绕设的加热丝以形成加热面,使得加热板表面加热温度均匀,有利于改善加热板表面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使加压板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提升热压机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一实施例的加热板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一实施例的加热丝的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热压机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基座-100,加热板-200,加压板-300,热压机-400;
温控器-110,外部报警器-120,隔热板-130,保护板-140,凸台-150,第一导热板-210,第二导热板-220,加热丝-230,第一热电偶-310,第二热电偶-320,第一加压板-330,第二加压板-340,第三加压板-35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池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电芯是电池的核心器件,其制造工艺包括热压步骤,也即利用外部的热源加热隔膜,使得隔膜与极片在压力作用下固结。现有技术中,热压板通常采用加热棒结构,即在热压板内部插入细长加热棒,通过加热棒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给热压板,从而实现热压版的整体发热。但由于加热棒发热过于集中,因此热压板上存在温度均匀性不良的问题。针对于加热不均的问题,中国专利CN113858522A提供了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机用热压板,通过在热压板本体内设有风循环回路和气体混合室本体,底部设置出风口,以此避免热压板本体的温度过于集中导致过热的问题,使得热压板本体的整体温度均匀。但这种结构成本过高,且不利于实施。因此,有必要对热压板的结构做出新的改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能够使得加热板表面加热温度均匀,有利于改善加热板表面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使加压板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包括:沿加压方向依次叠设的基座100、加热板200以及加压板300。其中,加热板200包括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以及夹设在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之间的加热丝230,加热丝230在与第一导热板210平行的平面内以均匀分布的形式绕设成加热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之间设置均匀分布的形式绕设的加热丝230以形成加热面,使得加热板200表面加热温度均匀,有利于改善加热板200表面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使加压板300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加热丝230在与第一导热板210平行的平面内以蛇形弯曲的形式绕设成加热面,加热面具有均匀的加热温度并使得第一导热面具有均匀的加热温度,并将该均匀的加热温度传递至加压板300,使得加压板300表面具有均匀的加热温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加热丝230排列方式,如按照S型环绕排列设置,本申请对加热丝230排列方式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加热丝230的排列方式,以达到具有均匀加热面的技术效果。
如图1至图6所示,加压板300为多个。至少一第一加压板330内设置有检测加压板300当前温度的第一热电偶310,至少一第一加压板330内设置有监测加压板300当前温度是否超过预设值的第二热电偶3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温控器110设置于基座100,第一热电偶310与控制加热丝230加热的温控器110电连接,第二热电偶320与外部报警器120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设置第一热电偶310以及第二热电偶320,第一热电偶310能够检测加压板300当前温度,第二热电偶320能够监测当前温度是否超过预设值,有利于使得加压板300以及加热板200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压板300包括第一加压板330、第二加压板340以及第三加压板350,第一加压板330、第三加压板350分别设置于第二加压板340两侧。第一加压板330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热电偶310、第二热电偶320,第二加压板340以及第三加压板35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第二热电偶320。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加压板300上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第一热电偶310、第二热电偶320的排列方式,或设置其他数量的第一热电偶310、第二热电偶320。本申请对第一热电偶310、第二热电偶320的排列设置方式以及数量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第一热电偶310、第二热电偶320的排列设置方式以及数量,以达到对加压板300温度更好的控制与检测效果。
如图1至图5所示,每一加压板300内均设置第二热电偶320,在任意一第二热电偶320监测到加压板300当前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向外部报警器120发送电信号。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第二热电偶320与外部报警器120电连接,在任意一第二热电偶320监测到加压板300当前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向外部报警器120发送电信号,有利于使得加压板300以及加热板200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加压板340、第三加压板350的相对两侧以及第一加压板330的一侧分别设置第二热电偶3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至少一加压板300能够相对其余加压板300在加压方向上移动。第二加压板340能够相对于第一加压板330、第三加压板350在加压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为铝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材质的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如铜板、导热垫等。本申请对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的材质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的材质,使得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
如图1至图5所示,加热板200与基座100之间设置有隔热板13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热板130,防止加热板200的温度过高损伤基座100表面,有利于保护基座100,降低成本。
如图1至图4所示,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还包括:包绕加热板200与加压板300的外周的保护板14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包绕加热板200与加压板300的外周的保护板140,有利于保护加热板200以及加压板300,降低成本。
如图5所示,基座100具有凸台150,隔热板130压接在凸台150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任意一第二热电偶320监测到加压板300当前温度与预设值之间偏差为±3℃的状态下,向外部报警器120发送电信号。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第二热电偶320与外部报警器120电连接,在任意一第二热电偶320监测到加压板300当前温度与预设值之间偏差为±3℃的状态下,向外部报警器120发送电信号,有利于使得加压板300以及加热板200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防止加压板300表面温度过高或过低,有利于提升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压机400,包括如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包括:沿加压方向依次叠设的基座100、加热板200以及加压板300。其中,加热板200包括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以及夹设在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之间的加热丝230,加热丝230在与第一导热板210平行的平面内以均匀分布的形式绕设成加热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第一导热板210和第二导热板220之间设置均匀分布的形式绕设的加热丝230以形成加热面,使得加热板200表面加热温度均匀,有利于使得加压板300以及加热板200表面稳定在预设温度,有利于改善加压板300表面加热温度的均匀性,提升热压机400热压工作效率以及热压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包括:沿加压方向依次叠设的基座、加热板以及加压板;其中,所述加热板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以及夹设在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在与所述第一导热板平行的平面内以均匀分布的形式绕设成加热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板为多个,至少一所述加压板内设置有检测所述加压板当前温度的第一热电偶,至少一所述加压板内设置有监测所述加压板当前温度是否超过预设值的第二热电偶,所述第一热电偶与控制所述加热丝加热的温控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热电偶与外部报警器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压板内均设置第二热电偶,在任意一所述第二热电偶监测到所述加压板当前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向外部报警器发送电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加压板能够相对其余加压板在加压方向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为铝板。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隔热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还包括:包绕在所述加热板与加压板的外周的保护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凸台,所述隔热板压接在所述凸台上。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任意一所述第二热电偶监测到所述加压板当前温度与预设值之间偏差为±3℃的状态下,向外部报警器发送电信号。
10.一种热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
CN202322378896.4U 2023-09-01 2023-09-01 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 Active CN220763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8896.4U CN220763612U (zh) 2023-09-01 2023-09-01 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8896.4U CN220763612U (zh) 2023-09-01 2023-09-01 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3612U true CN220763612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8896.4U Active CN220763612U (zh) 2023-09-01 2023-09-01 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3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051238A (ko) 연료전지 시스템의 유도 가열장치
CN112397812B (zh) 一种电池加热膜及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20763612U (zh) 加热均匀的热压板结构以及热压机
EP0895440A2 (en) Electrical PTC heating device
CN206639831U (zh) 一种电池温控装置
CN110168800A (zh) 用于连接电池单格的板
CN108428965B (zh) 电池组装置
CN212860126U (zh) 一种电磁硫化机加热板
CN210576081U (zh) 一种电池包热失控防护装置及应用其的电池包
CN211481494U (zh) 陶瓷纤维加热装置
CN111082183B (zh) 电池模块
CN21086641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JP5600479B2 (ja) シースヒータのリード線接続端子
KR101760375B1 (ko) 냉각수 가열장치
CN217744012U (zh) 一种加热装置、加热座及电水壶
CN102024967A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循环水箱加热装置
CN207219059U (zh) 电加热器及有色金属加热系统
CN209845352U (zh) 一种发热块
CN215835571U (zh) 用于加热罐的陶瓷加热组件
CN215222511U (zh) 一种云母支撑电热丝单面加热器
CN218008577U (zh) 一种碳纳米柔性发热组件及其直发器
CN216019116U (zh) 发热元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9163740U (zh) 一种线性蒸发源端子及其导热结构、线性蒸发源系统
CN211062696U (zh) 一种包封机加热机构
CN215451552U (zh)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