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1552U -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51552U CN215451552U CN202120926077.7U CN202120926077U CN215451552U CN 215451552 U CN215451552 U CN 215451552U CN 202120926077 U CN202120926077 U CN 202120926077U CN 215451552 U CN215451552 U CN 2154515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field
- heating
- heating device
- generating body
- me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车辆。加热装置包括:金属发热体,所述金属发热体上设有放置槽;磁场发生体,磁场发生体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放置槽内,所述磁场发生体适于与交变电源相连,所述交变电源适于向所述磁场发生体提供交变电流以使磁场发生体产生电感磁场,电感磁场作用在金属发热体上使得金属发热体发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结构简单,无需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安全性高,热传导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磁场发生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放置槽内,因此可以增加金属发热体位于磁场内的结构,进一步提高金属发热体的发热效率,可以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技术上,为改善电池系统低温性能,保证电池可以在寒冷季节的快速充电,减少充电等待时间等,一般都会在电池包内设有加热装置。现有的加热装置常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冷媒加热,如常见的液冷液热结构或者直冷直热结构;另一类是电阻加热,如常见的加热PTC或加热膜等。
当采用冷媒加热时,液冷板和管路需要良好的密封性能,一方面是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是占用大量空间,一旦冷媒泄漏,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当电阻加热时,这种加热方式的传热效率较低,电阻丝在加热过程中容易产生高温氧化,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装置,无需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安全性高,热传导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加热装置的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模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包括:金属发热体,所述金属发热体上设有放置槽;磁场发生体,所述磁场发生体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所述金属发热体的放置槽内,所述磁场发生体适于与交变电源相连,所述交变电源适于向所述磁场发生体提供交变电流以使所述磁场发生体产生电感磁场,所述电感磁场作用在所述金属发热体上使得所述金属发热体发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通过采用磁场发生体和金属发热体,利用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发生体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金属发热体中上产生感应电流,并利用感应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发热,发热的金属发热体可以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与相关技术的冷媒加热和电阻加热相比,不仅结构简单,无需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安全性高,热传导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磁场发生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放置槽内,因此可以增加金属发热体位于磁场内的结构,进一步提高金属发热体的发热效率,可以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发热体上设有朝向第一方向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朝向第二方向凹入的所述放置槽,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发热体的一部分结构朝向第一方向弯折以限定出所述凸起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槽在所述凸起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凸起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发热体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凸起部,每个所述凸起部上设有所述放置槽,所述磁场发生体的一部分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多个所述放置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凸起部上的多个所述放置槽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放置槽在所述凸起部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凸起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凸起部上的多个放置槽在所述凸起部的宽度方向正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场发生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直线段和多个弯折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段相连以形成所述磁场发生体,每个所述直线段容纳在多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放置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弯折段位于所述放置槽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槽的深度不低于所述磁场发生体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场发生体为导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场发生体为铁排,所述铁排外部包裹有绝缘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还包括均温固定板,所述均温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金属发热体的背离所述放置槽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箱体;电芯,所述电芯设在所述箱体内;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在电芯上以对所述电芯进行加热,所述加热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采用磁场发生体和金属发热体,利用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发生体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金属发热体中上产生感应电流,并利用感应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发热,发热的金属发热体可以对电芯进行加热,与相关技术的冷媒加热和电阻加热相比,不仅结构简单,无需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安全性高,热传导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磁场发生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放置槽内,因此可以增加金属发热体位于磁场内的结构,进一步提高金属发热体的发热效率,可以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可以减少电池模组在寒冷季节的充电等待时间,有利于快速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设在所述电芯的顶部和/或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池模组,通过采用磁场发生体和金属发热体,利用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发生体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金属发热体中上产生感应电流,并利用感应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发热,发热的金属发热体可以对电芯进行加热,与相关技术的冷媒加热和电阻加热相比,不仅结构简单,无需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安全性高,热传导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磁场发生体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放置槽内,因此可以增加金属发热体位于磁场内的结构,进一步提高金属发热体的发热效率,可以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可以减少电池模组在寒冷季节的充电等待时间,有利于快速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模组1000、
加热装置100、箱体200、电芯300、
金属发热体1、放置槽10、凸起部11、
磁场发生体2、直线段20、弯折段21、
均温固定板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00,其中加热装置100可用于对车辆的电芯300进行加热,其中车辆可以为电动汽车或者油电混合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00可以应用于加热任何需要加热的待加热物体。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00,包括:金属发热体1 和磁场发生体2,其中金属发热体1上设有放置槽10。磁场发生体2适于与交变电源相连,交变电源适于向磁场发生体2提供交变电流以使磁场发生体2产生电感磁场,磁场发生体2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放置槽10内,电感磁场作用在金属发热体1上使得金属发热体1发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磁场发生体2可以为导线,从而使得磁场发生体1的结构简单。由于导线散热性能不好且过流量很难做大,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磁场发生体2为铁排,铁排外部包裹有绝缘层,从而可以使得加热装置100应用到大功率的场合。可以理解的是,当加热装置100对车辆的电芯 300进行加热时,铁排为高压系统(比如电池包、充配电)等通电流的一种结构。
具体而言,磁场发生体2的一端与交变电源的正极相连,磁场发生体2的另一端与交变电源的负极相连,交变电源可以为车辆内任意可以提供交变电流的供电装置。
当交变电源往磁场发生体2内通入交变电流例如高频交变电流时,磁场发生体2的周围空间会产生变化的磁场,磁场发生体2中通过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磁场强度越强。如图3所示,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又称安培定则),磁场发生体2例如长直导线产生的磁场,呈同心圆分布,磁场分布在磁场发生体2周围。根据电磁感应定律,随着磁场发生体2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停变换,磁场发生体2产生的磁场大小和方向也随之改变。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将会在位于其中的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由此可知,由于磁场发生体2内通入交变电流,因此磁场发生体2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金属发热体1中上产生感应电流,并利用感应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发热,即金属发热体1会发热,当将加热装置100应用于电池模组1000中时,发热的金属发热体1 可以对电芯300进行加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金属发热体1可以为铁板,由此铁板的磁导率高,可以更好的感应磁场,形成涡旋电流,可以具有更高的导热速率。可以理解的是,当金属发热体1为金属板时,金属发热体1的厚度会影响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效率,太薄或者太厚都影响,因此进一步地,金属发热体1的厚度取值范围为0.2mm-0.5mm。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由于将磁场发生体2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放置槽10内,因此金属发热体1的围绕放置槽10的部分会位于磁场发生体2产生的磁场内,与将磁场发生体2直接放置在一块平板上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00的金属发热体1的位于磁场内的部分更多,从而可以增加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效率。
发明人将一个导线经过弯折后直接放置在金属板的表面以检测该金属板的发热率 (为了便于描述,在下述简称为对比试验),发明人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同等长度的磁场发生体2,对比试验检测出的发热率低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00 的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00,通过采用磁场发生体2和金属发热体1,利用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发生体2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金属发热体1中上产生感应电流,并利用感应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发热,发热的金属发热体1可以对待加热物体进行加热,与相关技术的冷媒加热和电阻加热相比,不仅结构简单,无需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安全性高,热传导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磁场发生体2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放置槽10内,因此可以增加金属发热体1位于磁场内的结构,进一步提高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效率,可以提高加热装置100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金属发热体1上设有朝向第一方向凸起的凸起部11,凸起部11上设有朝向第二方向凹入的放置槽1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例如如图1所示,凸起部11在Z轴方向上凸起,放置槽10在Z轴方向上凹入。从而通过设置凸起部11,并在凸起部11上设置放置槽10,从而不仅可以提高金属发热体1的结构强度,还保证了凸起部1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磁场内,提高了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金属发热体1的一部分结构朝向第一方向弯折以限定出凸起部11。也就是说,凸起部11是由金属发热体1的一部分弯折限定出,从而使得金属发热体1的结构简单。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金属发热体1 上设置凸起部11,例如在金属发热体1上焊接或者粘接实心的凸包以限定出凸起部11。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放置槽10在凸起部11的厚度方向(如图1中的Z轴方向)贯穿凸起部11,换言之,凸起部11的一部分结构被去除以限定出放置槽10,即可以通过切除凸起部11的一部分以限定出放置槽10。从而在凸起部11的厚度方向上,可以使得金属发热体1位于放置槽10内的部分尽量最多,提高了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率,同时使得放置槽10的形成方式简单。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发热体1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11,每个凸起部11上设有放置槽10,磁场发生体2的一部分放置在放置槽10内,即每个放置槽10放置有磁场发生体2的一部分。从而通过设置多个放置槽10,可以进一步增加金属发热体1的位于磁场内的部分,进一步增加金属发热体1 的发热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凸起部11上设有多个放置槽10,也就是说,凸起部11为多个,每个凸起部11上均设有多个放置槽10,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金属发热体1的位于电感磁场内的部分,进一步增加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在凸起部11的长度方向(即如图1中的Y轴方向) 上,每个凸起部11上的多个放置槽10间隔设置,每个放置槽10在凸起部11的宽度方向(即如图1中的X轴方向)贯穿凸起部11。从而便于将金属发热体1放置在每个放置槽10内,同时可以尽量的增多放置槽10的数量,尽量的增加金属发热体1位于电感磁场内的部分,进一步增加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率。
进一步地,相邻的凸起部11上的多个放置槽10在凸起部11的宽度方向正对设置。从而便于放置槽10的加工成型,且便于放置金属发热体1,使得加热装置100的结构简单。
例如如图1所示,多个凸起部11在X轴方向上间隔分布,每个凸起部11上的多个放置槽10在Y轴方向上间隔分布,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金属发热体1的位于磁场内的部分,进一步增加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 所示,每个凸起部11在Y轴上延伸至金属发热体1的两侧,因此从金属发热体1的侧边看,金属发热体1的侧面形成为一个波浪形的折弯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磁场发生体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直线段20和多个弯折段21,相邻的两个直线段20的一端通过弯折段21相连以形成磁场发生体2,每个直线段20容纳在多个凸起部11的放置槽10内。具体地,多个直线段20在Y方向间隔分布,一部分直线段20中的每一个直线段20的两端均通过弯折段21与其相邻的直线段20相连,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率,且使得加热装置100的结构简单。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当磁场发生体2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直线段20,相邻的直线段20之间会穿过方向相反的电流,中心发热点在两个直线段20之间的金属发热体21的部分结构上,热量从中心发热点向外扩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直线段20平行设置以限定出蛇形排布的磁场发生体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磁场发生体2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磁场发生体2还可以形成为“回”字形等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多个直线段20的间距相同,每个凸起部11上的多个放置槽10的间距相同,多个凸起部11的间距相同,从而使得提高金属发热体1 的不同位置的发热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磁场发生体2的直线段20越多,即磁场发生体2的弯折次数越多,磁场发生体2的位于放置槽10内的部分越多,从而使得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率越大,即加热装置100的加热功率越大。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100应用于电池模组1000以加热电芯300时,可以根据电芯300的分布情况调整磁场发生体2的弯折次数、相邻的直线段20之间的间距等(即调整磁场发生体2的密度),从而控制加热装置100的加热效果。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弯折段21位于放置槽10的外部。从而便于将磁场发生体2放置在金属发热体1上,且使得金属发热体 1上的放置槽10的形状简单,便于放置槽10的加工成型。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放置槽10的深度不低于磁场发生体 2的厚度。从而可以使得金属发热体1更多的结构位于磁场内,进一步提高金属发热体 1的发热率,提高加热装置100的加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加热装置100还包括均温固定板3,均温固定板3固定在金属发热体1的背离放置槽10的一侧。其中当加热装置 100用于加热物体例如电芯300时,均温固定板3与被加热物体接触,从而可以将金属发热体1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到待加热物体上。具体地,均温固定板3可以采用粘贴等方式安装至金属发热体1上。具体地,均温固定板3可以为导热性能好的金属板。
进一步地,均温固定板3的朝向金属发热体1的一侧的面积大于金属发热体1的朝向均温固定板3的一侧的面积,从而保证了均温固定板3可以将金属发热体1的热量均匀散热至待加热物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包括:箱体200、电芯300和加热装置100,其中电芯300设在箱体200内。加热装置100设在电芯300上以对电芯300进行加热,加热装置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通过采用磁场发生体2和金属发热体1,利用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发生体2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金属发热体1中上产生感应电流,并利用感应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发热,发热的金属发热体1可以对电芯300进行加热,与相关技术的冷媒加热和电阻加热相比,不仅结构简单,无需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安全性高,热传导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磁场发生体2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放置槽10 内,因此可以增加金属发热体1位于磁场内的结构,进一步提高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效率,可以提高加热装置100的加热效率,可以减少电池模组1000在寒冷季节的充电等待时间,有利于快速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00的底部敞开,加热装置100设在箱体200的底部以封盖箱体200的底部敞开口,从而可以增加电池模组1000的空间利用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加热装置100还可以设在其他地方,例如可以设在箱体200内且位于电芯300的顶部和/或者还可以是位于电芯300的底部,加热装置100可以根据电芯 300整体加热需求设置在相应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300为多个,相邻的电芯300之间设有加热装置100,从而可以保证对多个电芯300均可以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000仅采用加热装置100实现对电芯300的涡流加热,由于电池模组1000中部的保温性能更好,电池模组1000中部的温度下降速率相比电池模组1000四周更慢,因此为了均衡电池模组1000整体的加热温度,可以使得电池模组1000四周设置的磁场发生体2的密度大于电池模组1000的中部设置的密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000采用自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并以加热装置100的涡旋加热为辅助加热,由于电池模组1000自加热的方式中加热效率集中在电池端口,即发热效率集中在电池模组1000的两端,电池模组1000的中部的自加热效率低,则在此种情况下,可以使得电池模组1000中部的磁场发生体2的密度大于电池模组1000的四周的密度,以均衡衡电池模组1000整体的加热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池模组1000,通过采用磁场发生体2和金属发热体1,利用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发生体2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金属发热体1中上产生感应电流,并利用感应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发热,发热的金属发热体1 可以对电芯300进行加热,与相关技术的冷媒加热和电阻加热相比,不仅结构简单,无需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安全性高,热传导效率较高。同时由于磁场发生体2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放置槽10内,因此可以增加金属发热体1位于磁场内的结构,进一步提高金属发热体1的发热效率,可以提高加热装置100的加热效率,可以减少电池模组 1000在寒冷季节的充电等待时间,有利于快速充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发热体,所述金属发热体上设有放置槽;
磁场发生体,所述磁场发生体的至少一部分放置在所述金属发热体的放置槽内,所述磁场发生体适于与交变电源相连,所述交变电源适于向所述磁场发生体提供交变电流以使所述磁场发生体产生电感磁场,所述电感磁场作用在所述金属发热体上使得所述金属发热体发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上设有朝向第一方向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朝向第二方向凹入的所述放置槽,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一部分结构朝向第一方向弯折以限定出所述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在所述凸起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发热体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凸起部,每个所述凸起部上设有所述放置槽,所述磁场发生体的一部分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凸起部上设有多个所述放置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起部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凸起部上的多个所述放置槽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放置槽在所述凸起部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凸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凸起部上的多个放置槽在所述凸起部的宽度方向正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发生体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直线段和多个弯折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的一端通过所述弯折段相连以形成所述磁场发生体,每个所述直线段容纳在多个所述凸起部的所述放置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弯折段位于所述放置槽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的深度不低于所述磁场发生体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发生体为导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发生体为铁排,所述铁排外部包裹有绝缘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温固定板,所述均温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金属发热体的背离所述放置槽的一侧。
15.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电芯,所述电芯设在所述箱体内;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在电芯上以对所述电芯进行加热,所述加热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在所述电芯的顶部和/或底部。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池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26077.7U CN215451552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26077.7U CN215451552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51552U true CN215451552U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9706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26077.7U Active CN215451552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51552U (zh) |
-
2021
- 2021-04-30 CN CN202120926077.7U patent/CN21545155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16671B (zh) |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EP3293792B1 (en) | Battery system | |
CN103972610B (zh) | 具有电池电芯和用于调节电池电芯温度的装置的电池系统 | |
KR101271858B1 (ko) | 방열 특성이 향상된 배터리 팩 | |
Liang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preheating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s in electric vehicles enhanced by bending flat micro heat pipe array | |
Lin et al. | Heating lithium-ion batteries at low temperatures for onboard applications: recent progres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 |
US20160149276A1 (en) | Battery module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 incorporating a heat exchanger | |
CN107275559B (zh) | 电池组装置 | |
CN208157586U (zh) | 电池模组的散热装置及电池模组 | |
CN102263308B (zh) | 带有高导热率涂层的改进的高电压端子冷却 | |
WO2009090773A1 (ja) | 温度調節機構 | |
US20180069279A1 (en) | Battery system | |
CN206332140U (zh) | 一种电池系统 | |
US20160111760A1 (en) | Power storage module | |
CN214706054U (zh) | 加热装置、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 |
CN104253289A (zh) | 动力电池模块散热单元及动力电池散热模组 | |
CN105655513A (zh) | 动力电池组件以及具有它的电动车辆 | |
WO2024198375A1 (zh) | 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 |
CN215451552U (zh) |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车辆 | |
CN210866417U (zh) |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 |
CN215451553U (zh) | 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KR102650967B1 (ko) | 배터리 팩 | |
CN207398226U (zh) | 电池模组 | |
CN206516676U (zh) | 一种油浸式电池单元 | |
US20240304887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of a battery module and of a battery pac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