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1546U - 一种翻身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1546U
CN220761546U CN202322570844.7U CN202322570844U CN220761546U CN 220761546 U CN220761546 U CN 220761546U CN 202322570844 U CN202322570844 U CN 202322570844U CN 220761546 U CN220761546 U CN 220761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fixing frame
cylinder
base
com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708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aisi Electromechanical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aisi Electromechanical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aisi Electromechanical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aisi Electromechanical Digit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708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1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1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1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身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支撑驱动机构,所述支撑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翻转机构包括由支撑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两个齿轮,其两个所述齿轮的内侧固定有安装架,其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固定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内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的输出端固定有活动压紧台,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侧固定有固定压紧台,所述活动压紧台与固定压紧台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隔板的压紧腔;所述第二固定架内还设置有径向支撑机构,所述径向支撑机构的输出端延伸至压紧腔内并与隔板的外侧面活动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隔板加工效率,以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翻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身机。
背景技术
汽轮机隔板,安装在汽轮机汽缸内并将汽缸分隔成若干个压力不同的腔室的圆板形部件。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安装喷嘴或静叶片并阻止级间漏汽。蒸汽工质流过安装在隔板上的喷嘴时将势能转换成动能,压力降低,速度增加,然后进入动叶片做功。隔板安装在汽缸内壁的凹槽中,一般分为上下两半,跨在转轴上,转轴从其中心穿过。
目前,隔板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其上下两面进行车加工,由于隔板的重量较重,一般是通过人工和吊车进行的,其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还使得后续的加工效率较慢。
公开号为:CN110744250A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应用于汽轮机隔板的自动化焊接可翻转装置,由第一立式支撑组件、第二立式支撑组件,及与第一立式支撑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旋转控制组件,及与第一立式支撑组件、第二立式支撑组件、旋转控制组件相配合使用的隔板支撑组件组成。该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汽轮机隔板的自动化焊接可翻转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设计结构合理,适用于对汽轮机隔板进行快速的组装固定,能依据需要进行精准、稳定的翻转调整作业,实现自动化焊接设备高效的焊接加工作业,整体结构实用性、焊接加工效率高,满足自动化焊接精加工作业要求;2、其设计结构合理、固定安全系数高且便于清洁维护,但该实用新型在进行下一个翻转工序千,需要进行复位,使得加工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翻身机,从而解决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翻身机,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支撑驱动机构,所述支撑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翻转机构包括由支撑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两个齿轮,其两个所述齿轮的内侧固定有安装架,其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固定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内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的输出端固定有活动压紧台,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侧固定有固定压紧台,所述活动压紧台与固定压紧台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隔板的压紧腔;所述第二固定架内还设置有径向支撑机构,所述径向支撑机构的输出端延伸至压紧腔内并与隔板的外侧面活动接触。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驱动机构包括两组呈对称结构的驱动组件,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两组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于底座上且呈相对设置的驱动座,其两个所述驱动座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有两个驱动齿轮,其两个所述驱动齿轮分别设置于相应的驱动座内,所述驱动齿轮与齿轮相啮合;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第一转轴进行轴连接。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驱动机构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于底座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通过第三转轴安装有支撑轮,所述齿轮的外侧固定有环形圈,所述支撑轮与环形圈的外表面相抵接。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于第一固定架内侧的长板,所述长板上分别固定有两个压紧油缸,所述压紧油缸的输出端与活动压紧台进行固定。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之间固定有四个呈矩形阵列设置的导柱,所述导柱上套设有第一轴套,所述活动压紧台固定于第一轴套上。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径向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二固定架内的两个固定座和两个油缸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通过两组轴承座固定有两个导向轴,两个所述导向轴上都套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上固定有滑座,所述油缸座上固定有径向支撑油缸,所述径向支撑油缸的输出端固定于滑座上,所述滑座上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活动设置有径向支撑块,所述径向支撑块的内侧面为与隔板的外侧端面相适配的弧形面。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压紧台上开设有两个条形通槽,所述立柱位于条形通槽内,所述立柱上端延伸至压紧腔内;所述活动压紧台与固定压紧台的内侧铺设有船舶橡胶,所述径向支撑块的弧形面上设置有黄铜层。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立柱包括第一圆柱和固定于第一圆柱上侧的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的直径小于第一圆柱的直径,所述第二圆柱的外侧具有凸起的凸条;所述径向支撑块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第二圆柱相适配,所述圆孔的一侧还开设有扇形槽,所述凸条位于扇形槽内。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压紧台与固定压紧台的内侧形成有若干相对应的叉车脚板避让槽;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吊环;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外侧面固定有弧形板金,其两个所述弧形板金构成圆柱结构;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合围成矩形的立板,所述立板上固定有两个保护架,所述齿轮的上侧半侧位于保护架的内侧;所述底座的外侧还设置有护栏和楼梯架。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的制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翻身机通过叉车将隔板送至压紧腔内,然后通过驱动活动压紧台靠近固定压紧台,使得将隔板压紧,然后通过径向支撑机构对隔板的一侧进行限位支撑,使得隔板在翻身过程中其下侧具有限位结构,通过支撑驱动机构对齿轮、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进行正反转来对隔板进行翻身,使得替代传统吊车翻身方式,该翻身机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生产效率;该翻身机可单独完成单半隔板及组成整圈后的隔板翻身,翻身后无须复位即可执行下一次翻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外部钣金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径向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活动压紧台与固定压紧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翻身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支撑驱动机构,所述支撑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翻转机构包括由支撑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两个齿轮2,其两个所述齿轮的内侧固定有安装架3,其两个所述安装架3之间固定有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5,所述第一固定架4内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的输出端固定有活动压紧台6,所述第二固定架5的内侧固定有固定压紧台7,所述活动压紧台6与固定压紧台7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隔板的压紧腔;所述第二固定架5内还设置有径向支撑机构,所述径向支撑机构的输出端延伸至压紧腔内并与隔板的外侧面活动接触。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5之间固定有若干支承板11。
本实施例中,通过叉车将隔板送至压紧腔内,然后通过驱动活动压紧台6靠近固定压紧台7,使得将隔板压紧,然后通过径向支撑机构对隔板的一侧进行限位支撑,使得隔板在翻身过程中其下侧具有限位结构,通过支撑驱动机构对齿轮2、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5进行正反转来对隔板进行翻身;所述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5有若干横杆和竖杆构成的;该翻身机可单独完成单半隔板及组成整圈后的隔板翻身,翻身后无须复位即可执行下一次翻身;翻身机主体钢材制造,结构强度及刚性好,焊后整体退火。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驱动机构包括两组呈对称结构的驱动组件,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两组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于底座1上且呈相对设置的驱动座8,其两个所述驱动座8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上固定有两个驱动齿轮10,其两个所述驱动齿轮10分别设置于相应的驱动座8内,所述驱动齿轮10与齿轮2相啮合;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第一转轴9进行轴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两组驱动组件对齿轮2进行驱动盒支撑,使得能带动齿轮2之间的机构进行旋转;减速电机采用交流减速电机。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驱动机构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于底座1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通过第三转轴安装有支撑轮13,所述齿轮2的外侧固定有环形圈14,所述支撑轮13与环形圈14的外表面相抵接。所述齿轮2的外侧也具有凸起的凸圈,所述凸圈与环形圈14的外表面相抵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环形圈14辅助支撑翻身机构的重量,使得缓解驱动齿轮10的压力。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紧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于第一固定架4内侧的长板15,所述长板15上分别固定有两个压紧油缸16,所述压紧油缸16的输出端与活动压紧台6进行固定。压紧机构用于驱动活动压紧台6与固定压紧台7和工件贴合,避免翻转至过象限时发生碰撞。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架4与第二固定架5之间固定有四个呈矩形阵列设置的导柱17,所述导柱17上套设有第一轴套18,所述活动压紧台6固定于第一轴套18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压紧油缸16驱动活动压紧台6,使得控制对隔板的压紧,通过导柱17与第一轴套18的设置,使得对活动压紧台6的活动行程进行固定;压紧油缸16的油管为隐蔽式,暗藏在齿轮连接板及钣金件内。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径向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二固定架5内的两个固定座19和两个油缸座,所述固定座19的一侧通过两组轴承座20固定有两个导向轴21,两个所述导向轴21上都套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上固定有滑座22,所述油缸座上固定有径向支撑油缸23,所述径向支撑油缸23的输出端固定于滑座22上,所述滑座22上固定有立柱24,所述立柱24上活动设置有径向支撑块25,所述径向支撑块25的内侧面为与隔板的外侧端面相适配的弧形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油缸23驱动立柱24进行移动,使得径向支撑块25的内侧与隔板的外侧面相接触,在隔板进行翻身时对隔板进行限位支撑;径向支撑为两点、可独立控制,保证隔板直径变化及放置位置偏差在20mm内。
内的情况下均具备防止翻身过程中产生径向位移的功能。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压紧台7上开设有两个条形通槽71,所述立柱24位于条形通槽71内,所述立柱24上端延伸至压紧腔内;所述活动压紧台6与固定压紧台7的内侧铺设有船舶橡胶,所述径向支撑块25的弧形面上设置有黄铜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船舶橡胶的厚度为30mm,船舶橡胶可压缩10mm,压紧力可调,隔板在压紧状态下不会在橡胶板上产生移位,黄铜层厚度≥3mm。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2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立柱24包括第一圆柱241和固定于第一圆柱241上侧的第二圆柱242,所述第二圆柱24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柱241的直径,所述第二圆柱242的外侧具有凸起的凸条243;所述径向支撑块25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第二圆柱242相适配,所述圆孔的一侧还开设有扇形槽251,所述凸条243位于扇形槽251内。
本实施例中,在径向支撑块25接触隔板的外侧面后,其径向支撑块25进行一定的转动,使得适应不同型号的隔板,还使得径向支撑块25不会损害隔板的表面。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压紧台6与固定压紧台7的内侧形成有若干相对应的叉车脚板避让槽;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吊环26;所述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5的外侧面固定有弧形板金27,其两个所述弧形板金27构成圆柱结构;所述底座1上还固定有合围成矩形的立板28,所述立板28上固定有两个保护架29,所述齿轮2的上侧半侧位于保护架29的内侧;所述底座1的外侧还设置有护栏和楼梯架。
本实施例中,通过活动压紧台6与固定压紧台7上的叉车脚板避让槽的设置,使得隔板便于通过叉车进行上下料,使得进一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吊环26的设置,使得该翻身机能通过吊机进行移动。
安装有报警装置,翻身机运动时提示操作人员避让。
布置急停开关,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切断电源,停止翻身动作。
控制系统有翻身机过载保护、断电保护等功能。
电控系统有完善的自锁和互锁保护功能,以保证设备和操作者安全。
电气柜外壳、各辅助电气设备、翻身机本体均可靠接地,且各接地点无串连。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轴9的外侧的制动器30。
本实施例中,通过制动器30的设置,使得第一转轴9起到制动作用。所述制动器30采用现有技术,其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压紧台6与固定压紧台7内设置有检测组件,所述活动压紧台6与固定压紧台7的内侧形成有凸起的凸台,所述凸台内为空腔,其检测组件设置有中部的凸台的空腔内,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固定于空腔内的长座31,所述长座31上安装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传感器,所述长座3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设置有金属感应器,所述金属感应器的外侧端固定有金属块32,所述凸台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金属块32的外侧的一部份与条形孔相适配;
当活动压紧台6或固定压紧台7位于上侧时,其位于上侧的检测组件的金属块32用于检测压紧腔内是否有隔板,当驱动金属感应器碰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线时,其用于检测压紧油缸运动快转慢的时间检测。
所述底座1外还设置有电机柜,所述电器柜内还设置有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要求操作安全,使用方便,各按钮采用中文标示,设有紧急停止按钮。电控系统设有就地和遥控两种控制模式。所有电缆可靠绝缘并具有外力防护措施,与金属零部件摩擦的地方设置电缆保护套。
当在翻转过程中突发失电或构建断裂等不可预测情况下,翻转本体上设计有硬限位装置以及制动器,通过齿轮互锁特性,保证翻身本体及工件不失衡滑落。翻身到位有相应检测开关以及硬限位装置,不会产生翻转位过头而保证工作台的平行。
压紧力在液压站配置有液压比列放大器,分别控制压紧力和径向顶推力,压力大小由压力传感器监控、PLC控制,4个压紧油缸的同步配有同步马达。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立板28及内部部分设置于地面以下,其周围设置有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通过叉车将隔板送至压紧腔内,然后通过驱动活动压紧台6靠近固定压紧台7,使得将隔板压紧,然后通过径向支撑机构对隔板的一侧进行限位支撑,使得隔板在翻身过程中其下侧具有限位结构,通过支撑驱动机构对齿轮2、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5进行正反转来对隔板进行翻身。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翻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上支撑驱动机构,所述支撑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翻转机构包括由支撑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两个齿轮(2),其两个所述齿轮的内侧固定有安装架(3),其两个所述安装架(3)之间固定有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5),所述第一固定架(4)内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的输出端固定有活动压紧台(6),所述第二固定架(5)的内侧固定有固定压紧台(7),所述活动压紧台(6)与固定压紧台(7)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隔板的压紧腔;所述第二固定架(5)内还设置有径向支撑机构,所述径向支撑机构的输出端延伸至压紧腔内并与隔板的外侧面活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驱动机构包括两组呈对称结构的驱动组件,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两组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于底座(1)上且呈相对设置的驱动座(8),其两个所述驱动座(8)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9)上固定有两个驱动齿轮(10),其两个所述驱动齿轮(10)分别设置于相应的驱动座(8)内,所述驱动齿轮(10)与齿轮(2)相啮合;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第一转轴(9)进行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驱动机构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于底座(1)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通过第三转轴安装有支撑轮(13),所述齿轮(2)的外侧固定有环形圈(14),所述支撑轮(13)与环形圈(14)的外表面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两个固定于第一固定架(4)内侧的长板(15),所述长板(15)上分别固定有两个压紧油缸(16),所述压紧油缸(16)的输出端与活动压紧台(6)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翻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架(4)与第二固定架(5)之间固定有四个呈矩形阵列设置的导柱(17),所述导柱(17)上套设有第一轴套(18),所述活动压紧台(6)固定于第一轴套(18)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径向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二固定架(5)内的两个固定座(19)和两个油缸座,所述固定座(19)的一侧通过两组轴承座(20)固定有两个导向轴(21),两个所述导向轴(21)上都套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上固定有滑座(22),所述油缸座上固定有径向支撑油缸(23),所述径向支撑油缸(23)的输出端固定于滑座(22)上,所述滑座(22)上固定有立柱(24),所述立柱(24)上活动设置有径向支撑块(25),所述径向支撑块(25)的内侧面为与隔板的外侧端面相适配的弧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翻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压紧台(7)上开设有两个条形通槽(71),所述立柱(24)位于条形通槽(71)内,所述立柱(24)上端延伸至压紧腔内;所述活动压紧台(6)与固定压紧台(7)的内侧铺设有船舶橡胶,所述径向支撑块(25)的弧形面上设置有黄铜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翻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2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立柱(24)包括第一圆柱(241)和固定于第一圆柱(241)上侧的第二圆柱(242),所述第二圆柱(24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柱(241)的直径,所述第二圆柱(242)的外侧具有凸起的凸条(243);所述径向支撑块(25)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第二圆柱(242)相适配,所述圆孔的一侧还开设有扇形槽(251),所述凸条(243)位于扇形槽(25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压紧台(6)与固定压紧台(7)的内侧形成有若干相对应的叉车脚板避让槽;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吊环(26);所述第一固定架(4)和第二固定架(5)的外侧面固定有弧形板金(27),其两个所述弧形板金(27)构成圆柱结构;所述底座(1)上还固定有合围成矩形的立板(28),所述立板(28)上固定有两个保护架(29),所述齿轮(2)的上侧半侧位于保护架(29)的内侧;所述底座(1)的外侧还设置有护栏和楼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翻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轴(9)的外侧的制动器(30)。
CN202322570844.7U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翻身机 Active CN220761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0844.7U CN220761546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翻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0844.7U CN220761546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翻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1546U true CN220761546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2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70844.7U Active CN220761546U (zh) 2023-09-21 2023-09-21 一种翻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1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0622B (zh) 任意角度的石材自动切割机
CN201862663U (zh) 用于机械零件检测和校正的设备
CN211162698U (zh) 筒体封头组对机
CN220761546U (zh) 一种翻身机
CN110714794B (zh) 一种煤矿钻孔机械用支撑平台装置
CN115043329A (zh) 一种工业设备安装用移动助力装置
CN117283224A (zh) 一种翻身机
CN215208281U (zh) 一种罗茨风机检修装置
CN202716126U (zh) 用于轧辊磨床的砂轮翻转装置
CN113500427B (zh) 一种铣床铣削加工装置
CN217304620U (zh) 一种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用夹具
CN215177616U (zh) 一种制动盘跳动度检测定位装置
CN213239455U (zh) 一种减速机组件用全检平台
CN210943552U (zh) 一种汽车用烟灰缸托架加工用送料设备
CN103625830B (zh) 原木自动堆垛装置
CN112975232A (zh) 焊接工作站
KR100530052B1 (ko) 조정너트와 링 캐리어의 분해조립장치
CN216805866U (zh) 一种全机型飞机驾驶员座椅维修工作台
CN110961980A (zh) 一种基于机械加工的肢体靠近安全自动停机控制系统
KR100770137B1 (ko) 압연 롤초크 점검형 안착장치
CN21489452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承重力测试装置
CN217074290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维修加工用定位台
CN203972007U (zh) 一种磨煤机液压翻辊装置
CN117226622A (zh) 一种工作辊带箱磨削全自动翻转及支撑系统
CN213933389U (zh) 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