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1576U - 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1576U
CN220741576U CN202322020031.0U CN202322020031U CN220741576U CN 220741576 U CN220741576 U CN 220741576U CN 202322020031 U CN202322020031 U CN 202322020031U CN 220741576 U CN220741576 U CN 220741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mold
die
mould
side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00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浩
黄赟
张建华
黄莉萍
谷吴
何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Jianzhua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Jianzhua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Jianzhua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Jianzhuang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00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1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1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1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涉及建筑领域,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包括内模具以及外模具,所述外模具设置在所述内模具的外周,所述外模具和所述内模具在制备所述预制板时相连,外模具的内表面与内模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外模具的顶部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对应设置,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分别与外模具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把手上设置有第一紧扣件,第一紧扣件与第一把手活动连接,第二把手上设置有第二紧扣件,第二紧扣件与第二把手活动连接,第一紧扣件与第二紧扣件能够分别与内模具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本实用新型制备预制板的模具能够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提高预制板的生产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
背景技术
预制板是20世纪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是建筑工程中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由于预制板是通过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以形成混凝土预制件,随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因此叫预制板,而预制板往往需要通过相应的模具制备来满足承重、排水、维修等一系列要求。
公开号为CN20213783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一种水泥预制板的成型模具公开了成型模具由铁制外侧板围成一封闭体,其横截面为长方形,外侧板中相对设置的两较长外侧板上对应位置处各设有一圆孔,但是,现有的模具在浇筑过程中可能受挤压而导致模具变形甚至损坏,导致预制板最终成型的形状也随着模具的变形而变形,无法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影响预制板的生产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无法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影响预制板的生产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包括:内模具以及外模具,所述外模具设置在所述内模具的外周,所述外模具和所述内模具在制备所述预制板时相连,所述外模具的内表面与所述内模具的外表面抵接,所述外模具的顶部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分别与所述外模具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把手上设置有第一紧扣件,所述第一紧扣件与所述第一把手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把手上设置有第二紧扣件,所述第二紧扣件与所述第二把手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紧扣件与所述第二紧扣件能够分别与所述内模具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模具包括第一成型框、第二成型框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成型框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成型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成型框连接,所述第一紧扣件与所述第二紧扣件能够分别与所述连接部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框包括第一长边模、第一短边模、第二长边模以及第二短边模,所述第一长边模、第一短边模、第二长边模以及第二短边模依次围合封闭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长边模、所述第一短边模、所述第二长边模以及所述第二短边模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成型框包括第三长边模、第三短边模、第四长边模以及第四短边模,所述第三长边模、第三短边模、第四长边模以及第四短边模依次围合封闭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长边模、所述第三短边模、所述第四长边模以及所述第四短边模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框和所述第二成型框内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
一种设备,包括模台以及如上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所述模台上设置有定位线,所述外模具根据所述定位线进行安装,所述内模具设置在所述外模具内,所述外模具包围所述内模具。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通过设置有内模具和外模具,外模具的顶部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对应设置,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与外模具活动连接;第一把手上设置有第一紧扣件,第一紧扣件与第一把手活动连接,第二把手上设置有第二紧扣件,第二紧扣件与第二把手活动连接,第一紧扣件与第二紧扣件能够分别与内模具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当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往靠近内模具的方向转动到达内模具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时,将第一紧扣件和第二紧扣件往下翻出,使第一紧扣件和第二紧扣件与内模具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限制住内模具的位置在外模具内,由于外模具的内表面与内模具的外表面抵接,能够进一步固定内模具的位置,保证内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提高预制板的生产质量,同时,外模具的设置起到了保护内模具的作用,提高内模具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外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把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把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把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把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内模具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定位架的侧面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定位架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模具;11、第一成型框;111、第一长边模;112、第一短边模;113、第二长边模;114、第二短边模;12、第二成型框;121、第三长边模;122、第三短边模;123、第四长边模;124、第四短边模;13、连接部;14、第一定位架;141、第一定位件;15、第二定位架;151、第二定位件;16、拉力螺栓;2、外模具;21、第一把手;221、第一紧扣件;22、第二把手;221、第二紧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包括:内模具1以及外模具2,外模具2设置在内模具1的外周,外模具2和内模具1在制备预制板时相连,外模具2的内表面与内模具1的外表面抵接,外模具2的顶部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把手21和第二把手22,第一把手21与第二把手22对应设置,第一把手21和第二把手22分别与外模具2活动连接,外模具2的内表面与内模具1的外表面抵接,第一把手21上设置有第一紧扣件211,第一紧扣件211与第一把手21活动连接,第二把手22上设置有第二紧扣件221,第二紧扣件221与第二把手22活动连接,第一紧扣件211与第二紧扣件221能够分别与内模具1抵接,能够进一步固定内模具1和外模具2的位置,避免内模具1左右移动,防止在制备预制板时出现模具走位的情况发生;当第一把手21和第二把手22往靠近内模具1的方向转动到达内模具1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时,将第一紧扣件211和第二紧扣件221往下翻出,使第一紧扣件211和第二紧扣件221与内模具1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限制住内模具1的位置在外模具2内,由于外模具2的内表面与内模具1的外表面抵接,能够进一步固定内模具1的位置,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提高预制板的生产质量,同时,外模具2的设置起到了保护内模具1的作用,提高内模具1的使用效果。
当需要拆模时,将第一把手21和第二把手22往远离内模具1的方向转动,从而形成两个把手,利用把手将外模具2往上提起,提高拆模的便利性,缩短脱模时间,有效提高了制备预制板的生产效率,内模具1用铁锤轻敲边模,再用撬棍翘开;当拆模完成后,将第一把手21和第二把手22复位即可,此时第一把手21与第二把手22与外模具2顶部的边缘重合,第一把手21和第二把手22与外模具2的连接方式简单,有助于安装、拆卸与维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21和第二把手22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能够在提起外模具2时保证受力均匀。
请加参阅图7-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内模具1包括第一成型框11、第二成型框12和连接部13,连接部13的一端与第一成型框11连接,连接部13远离第一成型框11的一端与第二成型框12连接,连接部13的设置避免了模具的反复拆卸,第一紧扣件211与第二紧扣件221能够分别与连接部13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当第一把手21和第二把手22往靠近内模具1的方向转动到达连接部13的外边缘时,将第一紧扣件211和第二紧扣件221往下翻出,使第一紧扣件211和第二紧扣件221与连接部13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能够进一步固定内模具1和外模具2的位置,避免内模具1左右移动,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提高预制板的生产质量,防止在制备预制板时出现模具走位的情况发生;同时内模具1的连接方式简单,有助于安装、拆卸与维护,能有效提高预制板制备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成型框11与第二成型框12规格大小相同,连接部13设置为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第一成型框11包括第一长边模111、第一短边模112、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二短边模114,第一长边模111、第一短边模112、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二短边模114依次围合封闭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长边模111、第一短边模112、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二短边模114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16连接,第一短边模112与第二短边模114的规格大小相同,第一长边模111与第二长边模113的规格大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第一长边模111、第一短边模112、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二短边模114的端部的拉力螺栓16上均设置有垫片,能够增加连接的稳固性,提高预制板制备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第二成型框12包括第三长边模121、第三短边模122、第四长边模123以及第四短边模124,第三长边模121、第三短边模122、第四长边模123以及第四短边模124依次围合封闭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长边模121、第三短边模122、第四长边模123以及第四短边模124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16连接,第三短边模122与第四短边模124的规格大小相同,第三长边模121与第四长边模123的规格大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第三长边模121、第三短边模122、第四长边模123以及第四短边模124的端部的拉力螺栓16上均设置有垫片,能够增加连接的稳固性,提高预制板制备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连接部13的一端与第一成型框11通过拉力螺栓16连接,连接部13远离第一成型框11的一端与第二成型框12通过拉力螺栓1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三长边模121分别与连接部13的两端通过拉力螺栓16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第一成型框11和第二成型框12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架14和第二定位架15,第一定位架14和第二定位架15能够增加预制板的构件的精准安装,进一步避免模具的反复拆卸,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制备预制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预埋吊钉以及安装防水套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架14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件141,用于吊钉的定位;第二定位架15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件151,用于防水套筒的定位,防水套筒通过第二定位架15的准确定位,确保预制板的强度以及质量;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成型框11和第二成型框12内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架14,两个第一定位架14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架15,第一定位架14和第二定位架15均设置为圆管形,每个第一定位架14上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件141,每个第二定位架15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件151,第一定位架14和第二定位架15在同一水平线上,确保预制板的强度以及质量,预制板需预埋冲洗水管Φ114刚性防水套管,套管底部与预制板底面平齐。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备,包括模台以及如上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在本实施例中,模台上设置有定位线,外模具2根据定位线进行安装,内模具1设置在所述外模具2内,外模具2包围内模具1,外模具2固定在模台上,将外模具2根据定位线与模台连接,不仅能增加内模具1以及外模具2的安装精准度,还能有效增加模台的利用率,避免了模具的反复拆卸,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外模具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定位架14和第二定位架15到模台的距离,保证预制板能够完全制作出来。
本实施例关于制备预制板的模具的使用步骤如下:1)在使用模具前,要彻底清洁模具,以保证模具表面光滑,不会影响预制板的质量;2)在模具内涂上模具脱离剂,以便浇筑后易于脱离模具;3)在浇筑前,要将模具放在平整的模台上,以防止浇筑后出现变形;4)在浇筑时,要注意振动,以排除气泡,确保预制板的质量;5)在干燥后,要小心脱离模具,以免破坏预制板。
此外,上述制备的预制板中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00%时,能将制备的预制板吊起,运输以及安装。其中,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的规定,实验方法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的规定。结构性能的测试方法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15)的有关规定,预制板混凝土强度C40,最大水胶比为0.5;厚度为200mm,保护层厚度为25mm,预制板在预制时要考虑施工误差的影响,预制板的长度,宽度允许偏差为±5mm,厚度允许偏差为±3mm,预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起吊,运输安装。
本实施例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在本实施例中,该制备预制板的模具能够提高拆模的便利性,有效提高了制备预制板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具(1)以及外模具(2),所述外模具(2)设置在所述内模具(1)的外周,所述外模具(2)和所述内模具(1)在制备所述预制板时相连,所述外模具(2)的内表面与所述内模具(1)的外表面抵接;
所述外模具(2)的顶部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把手(21)和第二把手(22),所述第一把手(21)与所述第二把手(2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把手(21)和所述第二把手(22)分别与所述外模具(2)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把手(21)上设置有第一紧扣件(211),所述第一紧扣件(211)与所述第一把手(21)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把手(22)上设置有第二紧扣件(221),所述第二紧扣件(221)与所述第二把手(2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紧扣件(211)与所述第二紧扣件(221)能够分别与所述内模具(1)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具(1)包括第一成型框(11)、第二成型框(12)和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成型框(11)连接,所述连接部(13)远离所述第一成型框(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成型框(12)连接,所述第一紧扣件(211)与所述第二紧扣件(221)能够分别与所述连接部(13)的外边缘的内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框(11)包括第一长边模(111)、第一短边模(112)、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二短边模(114),所述第一长边模(111)、第一短边模(112)、第二长边模(113)以及第二短边模(114)依次围合封闭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边模(111)、所述第一短边模(112)、所述第二长边模(113)以及所述第二短边模(114)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框(12)包括第三长边模(121)、第三短边模(122)、第四长边模(123)以及第四短边模(124),所述第三长边模(121)、第三短边模(122)、第四长边模(123)以及第四短边模(124)依次围合封闭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长边模(121)、所述第三短边模(122)、所述第四长边模(123)以及所述第四短边模(124)的端部依次通过拉力螺栓(1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框(11)和所述第二成型框(12)内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架(14)和第二定位架(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架(14)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件(141),所述第二定位架(15)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件(1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21)和所述第二把手(22)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10.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台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预制板的模具,所述模台上设置有定位线,所述外模具(2)根据所述定位线进行安装,所述内模具(1)设置在所述外模具(2)内,所述外模具(2)包围所述内模具(1)。
CN202322020031.0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 Active CN220741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0031.0U CN220741576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0031.0U CN220741576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1576U true CN220741576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8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0031.0U Active CN220741576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1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6838A (zh) 一种具有限高装置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及其生产工艺
CN114193611A (zh) 装配式桥面预制件的施工成型方法
CN220741576U (zh) 一种制备预制板的模具及设备
CN114000646A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复合保温模板反打一体化墙板及制备方法
CN107217790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空心柱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18960B (zh) 一种现浇顶板预留洞口可周转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24968A (zh) 扶壁柱筒仓的滑模施工法
CN108843016B (zh) 剪力墙模板内撑条与拉结筋组合式构件及方法
CN206957201U (zh) 清水混凝土华夫板结构孔内早拆模
CN112878462A (zh) 一种圆形检查井模板的施工方法
CN220428725U (zh) 一种飘窗浇注模具
CN112523243A (zh) 沉箱模板
CN219213511U (zh) 一种快速拆解混凝土试块的铝合金模具
CN219686020U (zh) 一种围墙立柱筒体压筑模具
CN217760029U (zh) 一种测量放线孔成型模具与防护一体化装置
CN2061580U (zh) 盒子房屋构件顶升脱模用模板装置
CN209911091U (zh) 一种用于制备混凝土钢筋快速腐蚀试验试件的模具
CN218365447U (zh) 一种用于预制拼接式管廊l形侧板的模具
CN220100637U (zh) 一种卫生间降板吊模
CN113172736B (zh) 一种混凝土月亮门的制备方法及专用模具
CN220266645U (zh) 可周转式基础筏板后浇带模板定型模具及其应用预支组件
CN219276154U (zh) 一种便于组装和拆卸的混凝土试块模具
CN219522471U (zh) 一种可循环的装配式建筑定型工具
CN220499469U (zh) 一种预制卫生间成型模具
CN209082982U (zh) 一种建筑用永久模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