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9000U - 压延轮组、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延轮组、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9000U
CN220739000U CN202322470851.XU CN202322470851U CN220739000U CN 220739000 U CN220739000 U CN 220739000U CN 202322470851 U CN202322470851 U CN 202322470851U CN 220739000 U CN220739000 U CN 220739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alendaring
wheel set
nut
cal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708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博昂
孟瑞锋
江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konor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konor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konor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konor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708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9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9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9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延轮组、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其中,压延轮组包括:轮组,固定座以及转接件。轮组包括压延轮,用于辊压极片;固定座具有第一穿设孔,第一穿设孔用以供滚珠丝杆的丝杆穿设;转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固定座,用于与滚珠丝杆的螺母连接。在将压延轮组用于压延装置时,且当压延装置包括多个压延轮组时,能够选用螺母的最大直径小于第一穿设孔的孔径的滚珠丝杆,使得螺母能够直接穿过第一穿设孔,而不会阻碍固定座的移动。因此,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将固定座沿着丝杆的轴向直接移动至对应的螺母处,并通过转接片连接螺母与固定座,无需对螺母进行拆卸即可直接完成压延轮组的拆装,利于压延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

Description

压延轮组、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延轮组、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
背景技术
在锂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对极片轧制前需要先进行涂布工序,由于极片涂布区和空箔区存在厚度差,当涂布区因为辊压而延展时,空箔区并没有对应的延展,而导极片产生褶皱。为解决极片产生褶皱的问题,现多采用压延轮提前针对极片进行预轧制,相关技术中,压延轮通过滚珠丝杆进行驱动,以使压延轮能够横移,然而,当压延轮设置有多个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先将螺母拆卸,再将压延轮组套设于丝杆上,安装过程繁琐,使得压延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维护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延轮组,能够用于与滚珠丝杆连接,且与滚珠丝杆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利于压延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维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压延轮组的压延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压延轮组的极片压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轮组,包括:轮组,固定座以及转接件。
所述轮组包括压延轮,用于辊压极片;所述固定座具有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一穿设孔用以供滚珠丝杆的丝杆穿设;所述转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用于与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母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延轮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压延轮组包括与固定座可拆卸连接的转接件,转接件用于与滚珠丝杆的螺母连接。在将压延轮组用于压延装置时,且当压延装置包括多个压延轮组时,能够选用螺母的最大直径小于第一穿设孔的孔径的滚珠丝杆,使得螺母能够直接穿过第一穿设孔,而不会阻碍固定座的移动。因此,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将固定座沿着丝杆的轴向直接移动至对应的螺母处,并通过转接片连接螺母与固定座,相对比于现有技术,应用本方案的压延轮组时,在拆装过程中无需对螺母进行拆卸即可直接完成压延轮组的拆装,利于压延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接件沿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孔缘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件设置有两个,所述转接件成半圆形结构,沿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径向,所述转接件第一穿设孔的孔壁的一侧还具有凹槽,两个所述转接件凹槽限定出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二穿设孔用于供所述穿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撑部和转动部,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动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形成所述第一穿设孔,所述转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转动部;
所述压延轮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转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机具有设定的长度,所述驱动电机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穿设孔的轴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具有安装槽,所述转动部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装置,包括:滚珠丝杆以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压延轮组。
所述滚珠丝杆包括丝杆以及多个螺母,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所述螺母包括主体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并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凸出于所述主体;所述压延轮组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座的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所述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孔,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延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螺母的连接部的直径小于固定座的第一穿设孔的孔径,因此,螺母能够直接穿过第一穿设孔,而不会阻碍固定座的移动。故而,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将固定座沿着丝杆的轴向直接移动至对应的螺母处,并通过转接片连接螺母与固定座,相对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在压延轮组的拆装过程中无需对螺母进行拆卸即可直接完成压延轮组的拆装,利于压延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穿设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延轮组中,一个所述压延轮组的所述主体朝向另一个所述压延轮组的所述固定座的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延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压延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极片压延系统,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压延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片压延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装置,螺母的连接部的直径小于固定座的第一穿设孔的孔径,因此,螺母能够直接穿过第一穿设孔,而不会阻碍固定座的移动。故而,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将固定座沿着丝杆的轴向直接移动至对应的螺母处,并通过转接片连接螺母与固定座,相对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在压延轮组的拆装过程中无需对螺母进行拆卸即可直接完成压延轮组的拆装,利于压延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压延轮组1000;
轮组100,压延轮110,安装件120;
固定座200,第一穿设孔210,第一开口211,第二开口212,支撑部220,第一通孔221,安装槽222,转动部230,第二通孔231,传动组件240;
转接件300,凹槽310;
第二穿设孔400,驱动电机500;
滚珠丝杆2000;
丝杆600;
螺母700,主体710,连接部7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锂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对极片轧制前需要先进行涂布工序,由于极片涂布区和空箔区存在厚度差,当涂布区因为辊压而延展时,空箔区并没有对应的延展,而导极片产生褶皱。为解决极片产生褶皱的问题,现多采用压延轮提前针对极片进行预轧制,相关技术中,压延轮通过滚珠丝杆进行驱动,以使压延轮能够横移,然而,当压延轮组设置有多个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先将螺母拆卸,再将压延轮组套设于丝杆上,安装过程繁琐,使得压延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维护较为麻烦。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压延轮组1000,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轮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压延轮110包括:轮组100,固定座200以及转接件300。
其中,轮组100包括压延轮110,压延轮110用于辊压极片,轮组100还包括安装件120,压延轮110转动连接于安装件120,安装件120连接于固定座200,固定座200具有第一穿设孔210,第一穿设孔210用以供滚珠丝杆2000的丝杆600穿设。转接件300通过螺钉连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固定座200,转接件300用于与滚珠丝杆2000的螺母700连接,从而使得固定座200能够随螺母700移动。
具体地,由上述可知,当压延轮110设置有多个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先将螺母700拆卸,再将压延轮组1000套设于丝杆,例如当压延装置包括三个压延轮组1000时,在传统技术中,在对位于中间的压延轮110进行安装时需要将外侧的螺母700拆卸下来,才能够将固定座200移动至中间螺母700对应的位置,同理在拆卸时,需要先将外侧的螺母700拆卸下来才能够将固定座200与滚珠丝杆2000分离。而在本实施例中,压延轮组1000包括与固定座200可拆卸连接的转接件300,转接件300用于与滚珠丝杆2000的螺母700连接。在将本实施例的压延轮组1000用于压延装置时,能够选用螺母700的最大直径小于第一穿设孔210的孔径的滚珠丝杆2000与本实施例的压延轮组1000适配,例如,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螺母700,螺母700包括主体710以及连接部720,连接部720本体并沿径向凸出本体,因此螺母700的最大直径为连接部720的直径,即选用的螺母700的连接部720的直径小于第一穿设孔210的孔径时,使螺母700能够直接穿过第一穿设孔210,而不会阻碍固定座200的移动。因此,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将固定座200沿着丝杆600的轴向直接移动至对应的螺母700处,并通过转接片连接螺母700与固定座200。拆卸过程同理,无需对螺母700进行拆卸。因此,相对比于现有技术,应用本方案的压延轮组1000时,在拆装过程中无需对螺母700进行拆卸即可直接完成压延轮组1000的拆装,利于压延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300设置有多个,多个转接件300沿第一穿设孔210的孔缘分布,即,将本实施例的用于压延装置时,转接件300绕螺母700分布,使螺母与固定座之间具有多个连接点,以提高固定座与螺母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多个转接件300绕第一穿设孔210分布,在固定座移动过程中,能够使螺母700受到的来自转接件300施加的外力的合力沿螺母700的轴线,从而提高螺母700移动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1,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转接件300设置有两个,转接件300成半圆形结构,沿第一穿设孔210的径向,转接件300的背离第一穿设孔210的孔壁的一侧还具有凹槽310,当两个转接件300均连接于固定座200时,两个转接件300凹槽310限定出第二穿设孔400,第二穿设孔400用于供丝杆600穿设。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的滚珠丝杆2000中,螺母700通常具有至少三个螺纹孔,多个螺纹孔绕螺母700的绕轴线分布,用于与外部结构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利用两个半圆形的转接件300对固定座200与螺母700进行连接,两个半圆形的转接件300限定出第二穿设孔400,绕第二穿设孔400能够设置与螺母700上螺纹孔数量等同的连接孔,尤其是螺母700上设置有超过三个的螺纹孔时,无需设置对应数量的转接件300,只需在两个转接件300上绕第二穿设孔400设置对应数量的连接孔,进而在安装时,无论螺母700上具有多少个螺纹孔,仅需要安装两个转接件300即可,从而简化压延装置的安装过程。
参照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200包括支撑部220和转动部230,支撑部220具有第一通孔221,转动部230具有第二通孔231,轮组100连接于支撑部220,转动部230转动连接于支撑部220,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31同轴设置形成第一穿设孔210,转接件300可拆卸地连接于转动部230。压延轮组1000还包括驱动电机500,驱动电机500与转动部230连接,用于驱动转动部230转动。具体地,例如,固定座200还包括传动组件240,传动组件240包括外壳以及传动机构,外壳固定于支撑部220,传动机构设置于外壳内并与转动部230连接,传动机构例如可以为齿轮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或者蜗轮蜗杆传动机构。驱动电机500固定于外壳,并与传动机构连接。驱动电机500转动并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至转动部230,以使转动部230转动,从而带动螺母700转动,使螺母700沿丝杆600的轴向移动,而带动压延轮组1000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各压延轮组1000均包括驱动电机500,因此各压延轮组1000能够独立移动,从而调节相邻压延轮组1000之间的间距,以提高压延装置的实用性。
参照图1,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驱动电机500具有设定的长度,驱动电机50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穿设孔210的轴向垂直。因此,当本实施例与滚珠丝杆2000配设设置时,驱动电机500的长度方向与丝杆600的轴向垂直,即驱动电机500的长度方向与压延轮组1000的横移方向垂直,从而减小驱动电机对相邻压延轮组1000之间形成的干涉,使得相邻压延轮110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小,以提高压延装置的实用性。
参照1和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20具有安装槽222,转动部230的至少部分容置于安装槽222内。具体地,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轮组100连接于支撑部220,因此,当本实施例的压延轮组1000与滚珠丝杆2000配合设置形成压延装置时,相邻支撑部220之间的间隙越小,则轮组100之间的间隙越小,能够提高压延装置的实用性。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转动部230的至少部分或者全部容置于安装槽222内,能够减小转动部230凸出支撑部220的长度,从而减小相邻支撑部220之间的间隙,使得相邻支撑部220之间的间隙能够更小,从而提高压延装置的实用性。
参照图3至图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装置,包括:滚珠丝杆2000以及多个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轮组1000。
其中,滚珠丝杆2000包括丝杆600以及多个螺母700,螺母700套设于丝杆600,螺母700包括主体710以及连接部720,连接部720连接于主体710,并沿主体710的径向凸出于主体710。固定座200的第一穿设孔210的孔径大于连接部720的直径,丝杆600穿设于第一穿设孔210,转接件300的一端连接于固定座200,另一端连接于连接部720。具体地,螺母700的连接部720的直径小于固定座200的第一穿设孔210的孔径,因此,螺母700能够直接穿过第一穿设孔210,而不会阻碍固定座200的移动。故而,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将固定座200沿着丝杆600的轴向直接移动至对应的螺母700处,并通过转接片连接螺母700与固定座200,相对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在压延轮组1000的拆装过程中无需对螺母700进行拆卸即可直接完成压延轮组1000的拆装,利于压延装置的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第一方面实施例压延轮组1000的所有技术特征,因此本实施例至少具有第一方面实施例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参照图4,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第一穿设孔210具有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212,连接部720连接于第一开口211处,且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压延轮组1000件中,一个压延轮组1000的螺母700,主体710朝向另一个压延轮组1000的固定座200的第二开口212,以使得螺母700的主体710能够自第二开口212插入第一穿设孔210中,从而使得相邻压延轮组1000之间能够后靠的更近,以提高本实施例的压延装置的实用性。具体而言,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穿设孔210的孔径大于螺母700的最大直径,因此,第一穿设孔210的孔径必然大于螺母700的主体710的直径,以使得主体710部能够插入第一穿设孔210中。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延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压延轮组1000,以使本实施例的压延装置满足更多加工需求,例如,在加工过程中,一些极片的中部区域还具有空箔区域,此时可将位于中间的压延轮组1000移动至对应的位置进行轧制;而当极片仅在两侧具有空箔区域时,可将位于中间的压延轮110移动至与外侧压延轮组1000抵靠的位置,从而实现对两侧的空箔区进行轧制,以提高本实施例的压延装置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压延轮组1000不仅可以设置有三个,还可以为四个(如图4所示)、五个等任意数量,且当压延轮组1000的数量越多时,在压延轮组1000的拆装过程中本方案相对比于传统技术能够更加快捷方便。
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极片压延系统,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装置。具体而言,本实施例采用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装置,压延装置中的螺母700的连接部720的直径小于固定座200的第一穿设孔210的孔径,因此,螺母700能够直接穿过第一穿设孔210,而不会阻碍固定座200的移动。故而,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将固定座200沿着丝杆600的轴向直接移动至对应的螺母700处,并通过转接片连接螺母700与固定座200,相对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在压延轮组1000的拆装过程中无需对螺母700进行拆卸即可直接完成压延轮组1000的拆装,利于极片压延系统的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延装置所有技术特征,因此本实施例至少具有第一方面实施例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10)

1.压延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组,所述轮组包括压延轮,用于辊压极片;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具有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一穿设孔用以供滚珠丝杆的丝杆穿过;
转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用于与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延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接件沿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孔缘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延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设置有两个,所述转接件成半圆形结构,沿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径向,所述转接件第一穿设孔的孔壁的一侧还具有凹槽,当两个转接件均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两个所述转接件凹槽限定出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二穿设孔用于供所述丝杆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延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支撑部和转动部,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动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轮组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形成所述第一穿设孔,所述转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转动部;
所述压延轮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转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部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延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具有设定的长度,所述驱动电机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穿设孔的轴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延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安装槽,所述转动部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7.压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珠丝杆,包括丝杆以及多个螺母,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所述螺母包括主体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并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凸出于所述主体;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延轮组,所述压延轮组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座的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所述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孔,所述转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设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处,且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延轮组中,一个所述压延轮组的所述螺母的所述主体朝向另一个所述压延轮组的所述固定座的所述第二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压延轮。
10.极片压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压延装置。
CN202322470851.XU 2023-09-12 2023-09-12 压延轮组、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 Active CN220739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0851.XU CN220739000U (zh) 2023-09-12 2023-09-12 压延轮组、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0851.XU CN220739000U (zh) 2023-09-12 2023-09-12 压延轮组、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9000U true CN220739000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49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70851.XU Active CN220739000U (zh) 2023-09-12 2023-09-12 压延轮组、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9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11735B2 (en) Wheel for omni-directional vehicle
CN220739000U (zh) 压延轮组、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
CN209666824U (zh) 全向行走装置及全向行走设备
US3960061A (en)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a hydraulic motor
CN215390505U (zh) 一种锂电池隔膜涂布机导辊支撑结构
CN210792686U (zh) 一种麦克纳姆全向轮
CN111412266B (zh) 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机齿轴的安装结构
CN111847133A (zh) 一种收放卷盘
CN218371035U (zh) 一种锥度卡位机械轴
CN219444620U (zh) 一种电机碳刷磨削装置
CN216691900U (zh) 一种耐高温的轴承连接结构
JP4157226B2 (ja) ロール成形機
CN218488194U (zh) 一种新型拖拉机差速器锥轴承紧固结构
CN211973251U (zh) 速通门机芯及速通门
CN219906595U (zh) 用于电缆卷筒的电缆卷放装置
CN218495202U (zh) 转轮组件及转轮除湿机
CN218954007U (zh) 齿轮啮合间隙调整装置
CN216886046U (zh) 高材料利用率铝合金轮毂
CN212920537U (zh) 一种成型鼓驱动装置
CN219899624U (zh) 压延装置以及极片压延系统
CN219885364U (zh) 一种线缆穿设机构
CN220854912U (zh) 一种电机转速检测装置
CN217784010U (zh) 一种抗冲击的旋转组件
CN217301247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支撑辊
CN221081116U (zh) 一种自抗扭拧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