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6039U -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06039U CN220706039U CN202322326170.6U CN202322326170U CN220706039U CN 220706039 U CN220706039 U CN 220706039U CN 202322326170 U CN202322326170 U CN 202322326170U CN 220706039 U CN220706039 U CN 2207060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ute
- centrifugal fan
- air
- utility
- noi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30279 gene silenc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所示蜗壳包括:蜗壳主体,所述蜗壳主体的内侧限定出风道;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与所述蜗壳主体相连,所述降噪结构设于所述风道的外侧,所述降噪结构具有共振腔和连通孔,所述共振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风道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通过设置降噪结构,可以降低离心风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从而提升空调器工作过程中的静音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在家用电器上的使用较为频繁,空调器内会装有离心风机,在离心风机工作的过程中,离心风轮高速转动并带动离心风机内的气流流动,并且气流流动速度较快,在离心风轮转动和气流流动的过程中在离心风机内会产生噪音,当噪音过大时,会极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蜗壳,所述蜗壳可以吸收离心风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蜗壳的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离心风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蜗壳,包括:蜗壳主体,所述蜗壳主体的内侧限定出风道;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与所述蜗壳主体相连,所述降噪结构设于所述风道的外侧,所述降噪结构具有共振腔和连通孔,所述共振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蜗壳,通过设置降噪结构,可以降低离心风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从而提升空调器工作过程中的静音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通孔贯通所述风道的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壳主体具有蜗形部和出风部,所述蜗形部为环形且内侧限定出风轮腔,所述出风部的一端与所述蜗形部相连,所述出风部的另一端背离所述蜗形部向外延伸,所述降噪结构设置在所述蜗形部与所述出风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部包括:侧板、外板和内板,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在离心风机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外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一端相连,所述内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外板、所述内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围合出所述风道的出风段,其中,所述内板位于所述外板的朝向所述离心风机的中心轴线的一侧,所述降噪结构布置在所述内板与所述蜗形部之间,所述连通孔贯通所述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板沿与所述蜗形部相连位置的切线方向延伸,在气流流向方向上,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降噪结构还包括: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连接在所述连通孔的周沿,所述延伸管沿所述连通孔的中心轴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延伸管朝向所述共振腔内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从所述风道到所述共振腔的方向上,所述延伸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风道内所述连通孔所在位置的气流流向相反或呈夹角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降噪结构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共振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共振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通孔与所述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共振腔呈矩阵式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共振腔的壁厚为1mm-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壳为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离心风机,包括: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蜗壳;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设于所述蜗壳的径向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离心风机,通过设置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蜗壳,可以降低离心风机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离心风机的噪声具有多个不同的频带区间,所述降噪结构具有多个所述共振腔,每个所述频带区间设有至少一个频率匹配的所述共振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离心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可以提高空调器工作过程中的静音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离心风机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离心风机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共振腔和延伸管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共振腔和延伸管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未设置降噪结构时,工作过程中噪音频段分布的柱状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工作过程中,降噪结构对各频段噪音吸收情况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
1000、离心风机;
100、蜗壳;
10、蜗壳主体;11、风道;12、蜗形部;121、风轮腔;13、出风部;131、侧板;132、外板;133、内板;
20、降噪结构;21、共振腔;22、连通孔;23、延伸管;
200、离心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蜗壳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蜗壳100,包括:蜗壳主体10和降噪结构20。
具体地,蜗壳主体10的内侧限定出风道11,降噪结构20与蜗壳主体10相连,降噪结构20设于风道11的外侧,降噪结构20具有共振腔21和连通孔22,共振腔21通过连通孔22与风道11连通。
在离心风机1000工作时,风道11内会产生噪音,例如,风道11内气流冲击风道11内壁以及气流自身的振动会产生噪音、离心风轮200转动的过程中与气流撞击会产生噪音、离心风轮200振动时会产生噪音,当噪音过大时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降噪结构20,当风道11内有噪音产生时,声波可以通过连通孔22进入到共振腔21中,在共振腔21中,声波会带动共振腔21内的空气振动,空气振动时会与共振腔21内壁摩擦,由此,可以将声波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声波的能量削减,达到吸声降噪的效果。
在离心风机1000工作的过程中,离心风机1000在风道11的内侧将气流加速,然后气流沿着风道11运动直至吹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降噪结构20设置在风道11外侧,可以避免降噪结构20影响离心风机1000对气流的加速效果,同时,风道11内的噪音可以从连通孔22进入到共振腔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蜗壳100,通过设置降噪结构20,可以降低离心风机100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从而提升空调器工作过程中的静音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连通孔22贯通风道11的壁面,即降噪结构20表面形成为风道11壁面,这样,气流在风道11内流动更加顺畅,从而保证离心风机1000的吹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蜗壳主体10具有蜗形部12和出风部13,蜗形部12为环形且内侧限定出风轮腔121,出风部13的一端与蜗形部12相连,出风部13的另一端背离蜗形部12向外延伸,降噪结构20设置在蜗形部12与出风部13之间。
其中,风轮腔121中用于安装离心风轮200,在离心风轮200工作时,离心风轮200推动蜗形部12内的气体运动并使气体动能逐渐增大,蜗形部12将气流约束在蜗形部12内壁和离心风轮200之间,保证气流在蜗形部12内运动的过程中与离心风轮200的接触程度,这样,可以保证离心风轮200对气流的加速效果。加速后的气流沿着蜗形部12的内壁朝向出风部13流动,气流从蜗形部12流向出风部13的过程中会流过降噪结构20表面,当气流到达出风部13时,在出风部13内壁的引导下气流朝向特定方向吹出。
通过设置蜗形部12,可以为离心风轮200提供布置空间,同时,蜗形部12和离心风轮200配合可以保证离心风轮200对气流的加速效果,从而保证离心风机1000的吹风效果。通过设置出风部13,出风部13可以引导加速后的气流吹向特定方向,通过将降噪结构20设置在蜗形部12和出风部13之间,可以避免降噪结构20对气流加速过程产生干扰,从而保证离心风机1000的吹风效果。
除此之外,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改变蜗形部12和出风部13的结构,使离心风机1000实现不同的吹风效果,从而使蜗壳100可以满足更多的产品设计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出风部13包括:侧板131、外板132和内板133,侧板131的数量为两个且在离心风机1000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外板1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131的一端相连,内板1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131的另一端相连,外板132、内板133和两个侧板131围合出风道11的出风段,其中,内板133位于外板132的朝向离心风机1000的中心轴线的一侧,降噪结构20布置在内板133与蜗形部12之间,连通孔22贯通内板133。
由此,在产品设计时,可以通过调整侧板131、外板132和内板133的结构参数,例如,可以调整侧板131、外板132和内板133中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形状、尺寸,或者调整侧板131、外板132和内板133相对位置等,实现对出风部13出风效果的调整,从而降低产品设计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外板132沿与蜗形部12相连位置的切线方向延伸,这样,外板132沿与蜗形部12相连的位置对气流的阻碍更小,气流从蜗形部12流到出风部13更加顺畅,由此,有利于降低噪音,并且提升离心风机1000的吹风效果。
在气流流向方向(例如图4中所示的从后往前方向)上,内板133与外板13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即风道11垂直于气流流向方向的截面积逐渐增大,由此,气流从出风部13吹出后可以作用到更多的区域,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在产品设计时,可以调整在气流流向方向上内板133与外板132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出风部13吹出气流的作用区域满足设计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降噪结构20还包括:延伸管23,延伸管23连接在连通孔22的周沿,延伸管23沿连通孔22的中心轴线延伸。由此,延伸管23和共振腔21可以构造成亥姆霍兹共振消音结构,在产品设计时,通过改变延伸管23的长度、连通孔22的直径和共振腔21的尺寸可以改变共振腔21的固有频率,例如,可以改变连通孔22的直径a、延伸管23的长度b、共振腔21的长度c、共振腔21的宽度d或共振腔21的高度e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的尺寸,使共振腔21的固有频率满足设计需求,同时,使共振腔21的形态满足布置空间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管23朝向共振腔21内延伸,和/或,延伸管23背离内板133向外延伸。也就是说,可以是延伸管23朝向共振腔21内延伸,也可以是延伸管23背离内板133向外延伸,还可以是延伸管23一端朝向共振腔21内延伸,另一端背离内板133向外延伸。由此,可以根据布置空间需要调整延伸管23的延伸方向,从而使蜗壳100可以适配更多的布置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延伸管23朝向共振腔21内延伸。这样,延伸管23不会在风道11内占据空间,从而避免延伸管23增加风道11中气流流动的阻力,进而保证离心风机1000的吹风效果,同时,可以使降噪结构20更加紧凑,便于降噪结构20在蜗壳100上的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延伸管23的长度方向与风道11的第一内壁呈夹角f布置,第一内壁为风道11的内壁中形成连通孔22的一侧内壁。即,第一内壁为内板133靠近风道11的一侧表面,这样,气流在风道11中流动时不会直接吹入到延伸管23中,由此,可以降低气流在延伸管23和共振腔21内产生噪音的概率,并且减少降噪结构20对气流流动过程中的阻碍,从而保证降噪结构20的吸声降噪效果和离心风机1000的吹风效果。
其中,优选地,延伸管2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内壁的夹角f为90°-170°,例如,延伸管2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内壁的夹角f可以为90°、120°或170°,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气流在延伸管23和共振腔21内产生噪音的概率,减少降噪结构20对气流流动过程中的阻碍,从而进一步保证降噪结构20的吸声降噪效果和离心风机1000的吹风效果。除此之外,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调整延伸管2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内壁的夹角f,从而满足设计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延伸管23的中心轴线平行于外板132,在气流流向方向上,内板133与外板13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这样,当气流在风道11内流动到内板133上连通孔22处时,气流不会直接流入到延伸管23内,由此,可以降低气流在延伸管23和共振腔21内产生噪音的概率,同时,在离心风机1000工作的过程中,风道11内噪音的声波可以正常进入到延伸管23中,从而保证降噪结构20的吸声降噪效果。除此之外,在产品生产时,便于实现对降噪结构20的定位,从而可以降低生产难度,提升降噪结构20在蜗壳100上的位置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延伸管2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内板133,在气流流向方向上,内板133与外板13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这样,当气流在风道11内流动到内板133上连通孔22处时,气流不会直接流入到延伸管23内,由此,可以降低气流在延伸管23和共振腔21内产生噪音的概率,同时,在离心风机1000工作的过程中,风道11内噪音的声波可以正常进入到延伸管23中,从而保证降噪结构20的吸声降噪效果。除此之外,降噪结构20还可以增加内板133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蜗壳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降噪结构20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共振腔21。这样,每一个共振腔21都可以对风道11内的噪音进行吸收,从而可以提升降噪结构20的吸声降噪效果,同时,多个共振腔21的固有频率可以不完全相同,由此,针对不同频率的声波降噪结构20都可以有较好的吸声降噪效果,从而增大降噪结构20能够起到吸声降噪效果的声波频率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共振腔21通过至少一个连通孔22与风道11连通。例如,每个共振腔21可以通过一个、两个或三个连通孔22与风道11连通,这样,可以提高噪音的声波进入到共振腔21中的概率,从而提升降噪结构20的吸声降噪效果,并且在产生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每个共振腔21与风道11连通的连通孔22的数量来改变共振腔21的固有频率,从而降低产品设计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共振腔21呈矩阵式排布。由此,降噪结构20更加紧凑,从而便于降噪结构20在蜗壳100上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共振腔21的壁厚为1mm-3mm。例如,共振腔21的壁厚可以为1mm、2mm或3mm,由此,可以保证降噪结构20的结构强度,同时,降噪结构20的体积和重量不会过大,从而便于降噪结构20的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00为一体件,这样,可以减少生产时的操作步骤,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蜗壳100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提高蜗壳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管23在垂直于延伸管23轴线方向的截面上的投影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五角形。由此,可以根据布置空间的实际情况调整延伸管23在垂直于延伸管23轴线方向的截面上的投影形状,从而满足更多的产品设计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共振腔21的腔壁在垂直于延伸管23轴线方向的截面上的投影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五角形。由此,可以根据布置空间的实际情况调整共振腔21的腔壁在垂直于延伸管23轴线方向的截面上的投影形状,从而满足更多的产品设计需要。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机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机1000,包括: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蜗壳100和离心风轮200,离心风轮200设于蜗壳100的径向内侧。
在离心工作的过程中,气流进入到离心风轮200和蜗壳100之间,离心风轮200带动气流流动并使气流加速到设定速度,气流在蜗壳100内沿着风道11流动直至吹出,由此,完成离心风机1000的吹风过程,其中,吹风的过程中蜗壳100上的降噪结构20可以对风道11内的噪音进行吸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机1000,通过设置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蜗壳100,可以降低离心风机1000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心风机1000的噪声具有多个不同的频带区间,降噪结构20具有多个共振腔21,每个频带区间设有至少一个频率匹配的共振腔21。
在离心风机1000工作的过程中,气流在蜗形部12内不断加速,这样,在蜗形部12内各个位置气流的速度不同,气流振动会产生不同频率的噪音,从而使风道11内噪音的频率范围较大,同时,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撞击风道11内壁使气流流动方向改变,不同流动方向的气流之间会相互冲击在风道11内产生湍流,在湍流处会产生更多频率的噪音,由此,进一步增大风道11内噪音的频率范围。
在声波带动共振腔21内空气振动的过程中,当共振腔21的固有频率与声波的频率相同时,声波会与共振腔21内的空气产生共振,声波带动空气振动的程度最大,此时,声波的能量转化为热量的程度最高,即共振腔21的吸声降噪效果最佳。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共振腔21,多个共振腔21的固有频率可以不完全相同,这样,可以增大降噪结构20能够起到吸声降噪效果的声波频率范围,从而使降噪结构20可以适配更多的噪音环境。通过离心风机1000的噪声的每个频带区间设有至少一个频率匹配的共振腔21,可以使降噪结构20对离心风机1000的噪声的每个频带区间都有较好的吸声降噪效果,从而进一步降低离心风机1000工作过程的噪音。
对未设置降噪结构20的离心风机1000工作过程中的噪音情况进行检测并抓取噪音数据,如图9所示,在250HZ-2000HZ频率范围内噪音声音最大,对本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1000工作过程中的噪音情况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未设置降噪结构20的离心风机1000的噪音数据做对比,如图10所示,在250HZ-2000HZ频率范围内,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1000上的降噪结构20在多个频率对噪音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根据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机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离心风机1000,可以提高空调器工作过程中的静音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主体,所述蜗壳主体的内侧限定出风道;
降噪结构,所述降噪结构与所述蜗壳主体相连,所述降噪结构设于所述风道的外侧,所述降噪结构具有共振腔和连通孔,所述共振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风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贯通所述风道的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主体具有蜗形部和出风部,所述蜗形部为环形且内侧限定出风轮腔,所述出风部的一端与所述蜗形部相连,所述出风部的另一端背离所述蜗形部向外延伸,所述降噪结构设置在所述蜗形部与所述出风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包括:侧板、外板和内板,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在离心风机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外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一端相连,所述内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外板、所述内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围合出所述风道的出风段,
其中,所述内板位于所述外板的朝向所述离心风机的中心轴线的一侧,所述降噪结构布置在所述内板与所述蜗形部之间,所述连通孔贯通所述内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沿与所述蜗形部相连位置的切线方向延伸,在气流流向方向上,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结构还包括: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连接在所述连通孔的周沿,所述延伸管沿所述连通孔的中心轴线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朝向所述共振腔内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风道的第一内壁呈夹角布置,所述第一内壁为所述风道的内壁中形成所述连通孔的一侧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结构具有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共振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共振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连通孔与所述风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共振腔呈矩阵式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腔的壁厚为1mm-3mm。
13.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为一体件。
14.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蜗壳;
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设于所述蜗壳的径向内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噪声具有多个不同的频带区间,所述降噪结构具有多个所述共振腔,每个所述频带区间设有至少一个频率匹配的所述共振腔。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离心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26170.6U CN220706039U (zh) | 2023-08-28 | 2023-08-28 |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326170.6U CN220706039U (zh) | 2023-08-28 | 2023-08-28 |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06039U true CN220706039U (zh) | 2024-04-02 |
Family
ID=90452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326170.6U Active CN220706039U (zh) | 2023-08-28 | 2023-08-28 |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06039U (zh) |
-
2023
- 2023-08-28 CN CN202322326170.6U patent/CN2207060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843941B2 (ja) | 遠心式送風機 | |
EP2360378B1 (en) | Blower with noise reduction device | |
WO2009130891A1 (ja) | 遠心送風機および遠心送風機の騒音低減方法 | |
CN110905858B (zh) | 一种吸油烟机 | |
JP5135966B2 (ja) | 遠心送風機 | |
CN110410365B (zh) | 蜗壳、风机及油烟机 | |
CN109210013B (zh) | 一种降噪型风机导风圈及包括该导风圈的风机 | |
CN111022381B (zh) | 一种导流降噪装置及应用有该导流降噪装置的吸油烟机 | |
CN110541842B (zh) | 风机及风管机 | |
CN220706039U (zh) |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 |
CN110541841B (zh) | 风机及风管机 | |
CN108019363B (zh) | 风机装置及烟机 | |
JP5292759B2 (ja) | 遠心送風機 | |
JP2008138661A (ja) | 遠心送風機 | |
CN115024666B (zh) | 风机罩壳、集尘基站结构及清洁装置 | |
JP5617906B2 (ja) | 遠心送風機 | |
CN115479049A (zh) | 用于降噪的风扇框、风扇以及电子设备 | |
JP2019074030A (ja) | 遠心ファン | |
JP5129668B2 (ja) | 渦流ブロワ | |
CN220124610U (zh) | 一种降噪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6693801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 | |
CN217354840U (zh) | 蜗壳、离心风机及新风空调 | |
CN112484278A (zh) |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7401261U (zh) | 一种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 |
CN109340193B (zh) | 导流风道、气流驱动件以及油烟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