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5205U - 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5205U
CN220685205U CN202322247143.XU CN202322247143U CN220685205U CN 220685205 U CN220685205 U CN 220685205U CN 202322247143 U CN202322247143 U CN 202322247143U CN 220685205 U CN220685205 U CN 220685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enching
tank
quenching bath
water pump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471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之豪
李柏松
李春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chi County Ruid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chi County Ruid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chi County Ruid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chi County Ruid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471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5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5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5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池,淬火池的顶部设置有淬火笼,淬火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水泵的进水口处连通有进水管,水泵的出水口处连通有连通管,淬火池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淬火池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的底部设有开口,连通管的出水端延伸至壳体内,淬火笼用于盛放模锻件,利用水泵输送淬火液的冲击力,驱动第一搅拌叶旋转,搅动淬火池内的淬火液,使淬火笼周围升温的淬火液,与淬火池内其他区域的淬火液快速混合降低温度,进而淬火笼内的模锻件持续接触低温的淬火液,避免使用电机驱动,无需消耗电量,也能达到对模锻件快速降温的效果,减少了模锻件淬火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淬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模锻件是有模具的锻造件,现有对模锻件淬火的设备,如专利号为202022182113.1,专利名称是一种模锻件制造淬火装置,包括淬火箱、液压缸、网箱和电机等,采用网箱盛装模锻件,通过电机驱动网箱在淬火液内旋转,使网箱内的模锻件快速与淬火液接触,达到模锻件快速降温冷却效果,又如专利号为202220527895.4,专利名称是一种模锻件制造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池、淬火笼、循环水箱、水泵和驱动电机等,采用淬火笼盛装模锻件,通过电机驱动淬火笼在淬火池内移动,防止局部水温升高影响淬火效果。
综上所述,现有为了提高模锻件的冷却效果,通过电机驱动的方式,对模锻件旋转或移动,但是,电机造价昂贵,又耗费电量,造成模锻件淬火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淬火笼用于盛放模锻件,利用水泵输送淬火液的冲击力,驱动第一搅拌叶旋转,搅动淬火池内的淬火液,使淬火笼周围升温的淬火液,与淬火池内其他区域的淬火液快速混合降低温度,进而淬火笼内的模锻件持续接触低温的淬火液,避免使用电机驱动,无需消耗电量,也能达到对模锻件快速降温的效果,减少了模锻件淬火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池,所述淬火池的顶部设置有淬火笼,所述淬火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处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处连通有连通管,所述淬火池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淬火池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连通管的出水端延伸至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叶片为弧形且环形阵列,所述转轴的右端延伸出壳体并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淬火池内壁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后端套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套接有第一链轮,所述淬火池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转动杆右侧的从动杆,所述从动杆的外侧套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和从动杆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淬火笼用于盛放模锻件,利用水泵输送淬火液的冲击力,驱动第一搅拌叶旋转,搅动淬火池内的淬火液,使淬火笼周围升温的淬火液,与淬火池内其他区域的淬火液快速混合降低温度,进而淬火笼内的模锻件持续接触低温的淬火液,避免使用电机驱动,无需消耗电量,也能达到对模锻件快速降温的效果,减少了模锻件淬火的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淬火池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所述活动杆的左端套接有第一圆柱齿轮,所述转轴的外侧套接有与第一圆柱齿轮啮合的第二圆柱齿轮,通过驱动第二搅拌叶对淬火液,向不同方向搅动,进一步提高淬火池内淬火液混合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淬火池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设有防护网,通过散热孔使淬火池顶部成为半封闭的方式,即对淬火液保留可散热的效果,又能避免工作人员误触到,淬火池内第一搅拌叶或第二搅拌叶,产生损伤的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淬火笼用于盛放模锻件,利用水泵输送淬火液的冲击力,驱动第一搅拌叶旋转,搅动淬火池内的淬火液,使淬火笼周围升温的淬火液,与淬火池内其他区域的淬火液快速混合降低温度,进而淬火笼内的模锻件持续接触低温的淬火液,避免使用电机驱动,无需消耗电量,也能达到对模锻件快速降温的效果,减少了模锻件淬火的成本。
2.通过驱动第二搅拌叶对淬火液,向不同方向搅动,进一步提高淬火池内淬火液混合效果。
3.通过散热孔使淬火池顶部成为半封闭的方式,即对淬火液保留可散热的效果,又能避免工作人员误触到,淬火池内第一搅拌叶或第二搅拌叶,产生损伤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淬火池、2淬火笼、3水泵、4进水管、5连通管、6出水管、7壳体、8转轴、9叶片、10第一锥齿轮、11转动杆、12第二锥齿轮、13第一链轮、14从动杆、15第二链轮、16链条、17第一搅拌叶、18活动杆、19第二搅拌叶、20第一圆柱齿轮、21第二圆柱齿轮、22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参见附图1-3所示,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池1,淬火池1的顶部设置有淬火笼2,淬火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3,水泵3的进水口处连通有进水管4,水泵3的出水口处连通有连通管5,淬火池1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6,淬火池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7,壳体7的底部设有开口,连通管5的出水端延伸至壳体7内,壳体7内转动连接有转轴8,转轴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叶片9,叶片9为弧形且环形阵列,转轴8的右端延伸出壳体7并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0,淬火池1内壁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的后端套接有与第一锥齿轮10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转动杆11的外侧套接有第一链轮13,淬火池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转动杆11右侧的从动杆14,从动杆14的外侧套接有第二链轮15,第一链轮13与第二链轮15通过链条16传动连接,转动杆11和从动杆14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17。
淬火池1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8,活动杆1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19,活动杆18的左端套接有第一圆柱齿轮20,转轴8的外侧套接有与第一圆柱齿轮20啮合的第二圆柱齿轮21。
淬火池1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22,散热孔22内设有防护网。
工作原理:在本实用新型中,预先将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储存淬火液的水箱连通,将模锻件放置在淬火笼内,启动水泵将水箱内淬火液,从进水管输送到连通管,并喷向壳体内的叶片,然后从壳体下方的开口处流入淬火池内,对淬火笼内的模锻件降温,最后从出水管回流到水箱中,这个过程中,淬火液推动叶片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转动杆旋转,转动杆带动第一链轮转动,通过链条使第二链轮随着第一链轮同步转动,第二链轮带动从动杆转动,进而转动杆和从动杆同步转动,均带动第一搅拌叶左右方向转动,同时,转轴带动第二圆柱齿轮旋转,第二圆柱齿轮带动第一圆柱齿轮旋转,第一圆柱齿轮活动杆转动,活动杆带动第二搅拌叶前后方向转动,进而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均对淬火液搅动,将淬火笼周围升温的淬火液,与淬火池内其他区域的淬火液快速混合降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3)

1.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池(1),所述淬火池(1)的顶部设置有淬火笼(2),所述淬火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3),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处连通有进水管(4),所述水泵(3)的出水口处连通有连通管(5),所述淬火池(1)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池(1)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7),所述壳体(7)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连通管(5)的出水端延伸至壳体(7)内,所述壳体(7)内转动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叶片(9),所述叶片(9)为弧形且环形阵列,所述转轴(8)的右端延伸出壳体(7)并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0),所述淬火池(1)内壁的前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的后端套接有与第一锥齿轮(10)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所述转动杆(11)的外侧套接有第一链轮(13),所述淬火池(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位于转动杆(11)右侧的从动杆(14),所述从动杆(14)的外侧套接有第二链轮(15),所述第一链轮(13)与第二链轮(15)通过链条(16)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1)和从动杆(14)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池(1)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8),所述活动杆(1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19),所述活动杆(18)的左端套接有第一圆柱齿轮(20),所述转轴(8)的外侧套接有与第一圆柱齿轮(20)啮合的第二圆柱齿轮(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池(1)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22),所述散热孔(22)内设有防护网。
CN202322247143.XU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 Active CN220685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7143.XU CN220685205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7143.XU CN220685205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5205U true CN220685205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05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47143.XU Active CN220685205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5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4499B (zh) 一种单晶炉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20685205U (zh) 一种模锻件制造用淬火装置
CN213467794U (zh) 一种反应釜搅拌装置
CN211800844U (zh) 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
CN116007372B (zh) 一种铝合金熔体处理装置
CN211562579U (zh) 一种散热式潜水搅拌装置
CN112337332A (zh) 一种纳米研磨乳化机循环冷却系统
CN112675741A (zh) 一种静脉药物配制用混合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8047421U (zh) 一种除锈剂配料设备
CN216191171U (zh) 一种便于药剂混合的循环水处理加药装置
CN210631993U (zh) 羊尾油脂与伸展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用辅助装置
CN215510221U (zh) 一种用于龙门铣床的在线润滑机构
CN219050984U (zh) 一种带有双搅拌机构的助焊剂钢塑复合储罐
CN211337278U (zh) 一种制备鸭附件香料的冷却储藏装置
CN109734171A (zh) 一种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高级氧化装置
CN216864244U (zh) 高效真空炉油冷却装置
CN217784163U (zh) 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机械手臂行星减速机
CN216878884U (zh) 基于转动式的增加液体流动性的防爆管道
CN214808527U (zh) 一种用于亚磷酸二乙酯精制的加热装置
CN217777036U (zh) 一种用于机械手电机快速冷却的水冷工装
CN219953666U (zh) 一种新式单螺杆空压机
CN219922824U (zh) 一种蚕蛹除油的装置
CN214810765U (zh) 一种金属加工液反应装置
CN219709617U (zh) 一种电镀均匀的电镀槽
CN215364925U (zh) 一种活性炭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