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3698U -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3698U
CN220673698U CN202322039289.5U CN202322039289U CN220673698U CN 220673698 U CN220673698 U CN 220673698U CN 202322039289 U CN202322039289 U CN 202322039289U CN 220673698 U CN220673698 U CN 220673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hotovoltaic module
sub
plat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92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康
何江涛
张娜
黄华
张晓峰
刘细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ongi Clea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Clea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Clean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Clea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92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3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3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3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第一侧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以及设置于第一侧板同一侧的承载板和底板,第一侧板、承载板、所第二侧板和底板围成框体型腔,框体型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横隔板,横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横隔板将框体型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型腔,光伏组件边框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沿光伏组件边框的宽度方向贯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安装孔设置在光伏组件边框的侧面,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安装可靠性,有效防止了因安装孔设置在C边而导致的边框发生撕裂、螺栓拔出等情况。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为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和设置在光伏层压件四周的边框。
目前,边框的C边开设有螺栓安装孔,通过穿设在螺栓安装孔上的螺栓连接边框与支架。
然而,在复杂地形区域、风荷载较大区域等情况下,边框的C边上螺栓安装孔处易发生撕裂、螺栓拔出等现象,也即光伏组件的安装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的安装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同一侧的承载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底板围成框体型腔,
所述框体型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所述横隔板将所述框体型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型腔,所述光伏组件边框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光伏组件边框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可选地,所述横隔板设置为一个,所述横隔板将所述框体型腔分隔为两个所述子型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横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承载板用于与光伏层压件的底面粘接连接,两个所述子型腔包括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上子型腔和靠近所述底板的下子型腔,所述下子型腔的高度大于所述上子型腔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上子型腔的高度与所述下子型腔的高度的比值为2:3。
可选地,所述横隔板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横隔板将所述框体型腔分隔为三个所述子型腔,所述安装孔位于两个所述横隔板之间。
可选地,三个所述子型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型腔、第二子型腔和第三子型腔,所述第一子型腔靠近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二子型腔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型腔的高度,且大于所述第三子型腔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型腔的高度、所述第二子型腔的高度与所述第三子型腔的高度的比值为1:2:1。
可选地,沿所述光伏组件边框的长度方向,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腰形,所述安装孔的横截面为腰形时,所述安装孔的宽度为8mm-10mm,所述安装孔的长度为13mm-15mm。
可选地,所述承载板用于与光伏层压件的底面粘接连接,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低于或平齐所述光伏层压件的向光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安装孔设置在光伏组件边框的侧面,优化了光伏组件边框的受力,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安装可靠性,有效防止了因安装孔设置在C边而导致的边框发生撕裂、螺栓拔出等情况,进而减少了因边框撕裂导致的光伏组件损坏;此外,通过横隔板的设置,提高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强度和刚度,进而减弱了安装孔对光伏组件边框的削弱,有效防止了边框发生撕裂、螺栓拔出等情况;另外,通过横隔板将框体型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型腔的设置,提高了光伏组件边框抵抗风载荷的能力,保证了光伏组件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与短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短边框与光伏层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六。
附图标记:
1-C边,2-螺栓安装孔,10-光伏组件边框,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承载板,14-底板,15-框体型腔,151-子型腔,16-横隔板,17-安装孔,20-短边框,30-光伏层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目前,参照图1,边框的C边1开设有螺栓安装孔2,通过穿设在螺栓安装孔2上的螺栓连接边框与支架。因边框的C边1通过螺栓与支架相连时边框的受力复杂、螺栓的受力复杂、螺栓安装孔2的直径和长度过大,与螺栓相配合的垫片的尺寸较小、光伏组件的风振系数和体型系数取值偏小等原因,造成边框的C边1上螺栓安装孔2处易发生撕裂、螺栓拔出等现象。
第一方面,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10,包括第一侧板11、与第一侧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12以及设置于第一侧板11同一侧的承载板13和底板14,第一侧板11、承载板13、第二侧板12和底板14围成框体型腔15,框体型腔15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横隔板16,横隔板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相连,横隔板16将框体型腔15分隔为至少两个子型腔151,光伏组件边框10上开设有安装孔17,安装孔17沿光伏组件边框10的宽度方向贯穿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
具体的,参照图5,该光伏组件边框10可以设置在光伏层压件30的长边,即该光伏组件边框10具体为光伏组件中的长边框。光伏组件边框10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镀锌钢、复合材料等。承载板13和底板14固定于第一侧板11靠近第二侧板12的一侧。承载板13用于与光伏层压件30的底面粘接连接。第一侧板11、承载板13、第二侧板12、底板14和横隔板16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横隔板1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1个、2个、3个等。例如,在风荷载<0.40kN/m2的场址区,横隔板16的数量可以为1个,在风荷载≥0.40kN/m2的场址区,横隔板16的数量可以为2个。横隔板16优选与承载板13相平行。
光伏组件边框10的宽度方向可参照图2中A箭头示出的方向,安装孔17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或腰形,安装孔17的横截面即安装孔17的与光伏组件边框10的宽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安装孔17用于供螺栓穿过,该螺栓用于连接支架,该螺栓具体可以为双头螺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安装孔17设置在光伏组件边框10的侧面,优化了光伏组件边框10的受力,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安装可靠性,有效防止了因安装孔设置在C边而导致的边框发生撕裂、螺栓拔出等情况,进而减少了因边框撕裂导致的光伏组件损坏;此外,通过横隔板16的设置,提高了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强度和刚度,进而减弱了安装孔17对光伏组件边框的削弱,有效防止了边框发生撕裂、螺栓拔出等情况;另外,通过横隔板16将框体型腔15分隔为至少两个子型腔151的设置,提高了光伏组件边框10抵抗风载荷的能力,保证了光伏组件的安全性。
参照图2、图7和图9,横隔板16设置为一个,横隔板16将框体型腔15分隔为两个子型腔151,安装孔17位于横隔板16与底板14之间。
具体的,在风荷载<0.40kN/m2的场址区,横隔板16设置为一个。两个子型腔151的高度可以是不同的。安装孔17位于横隔板16与底板14之间,也即安装孔17位于光伏组件边框10靠下位置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孔17位于横隔板16与底板14之间的设置,便于光伏组件与支架连接的同时,避免了安装孔17贯穿横隔板16而导致的横隔板16对光伏组件边框10的加强作用受影响;此外,横隔板16设置为一个,相较于设置多个横隔板16减小了成本。
参照图2,承载板13用于与光伏层压件30的底面粘接连接,两个子型腔151包括靠近承载板13的上子型腔和靠近底板14的下子型腔,下子型腔的高度大于上子型腔的高度。
具体的,下子型腔的高度可参照图7中示出的H2,上子型腔的高度可参照图7中示出的H1,H2大于H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下子型腔的高度大于上子型腔的高度的设置,为安装孔17的开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上子型腔的高度与下子型腔的高度的比值为2:3。
具体的,H1与H2的比值为2:3,因上子型腔的宽度与下子型腔的宽度是相等的,上子型腔的长度与下子型腔的长度是相等的,也即上子型腔的体积与下子型腔的体积的比值为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上子型腔的高度与下子型腔的高度的比值在上述范围内的设置,在为安装孔17的开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的同时保证了光伏组件边框10的刚度分布较均匀,避免了上子型腔的高度与下子型腔的高度差异过大而导致的刚度分布不均匀。
参照图3、图8和图10,横隔板16设置为两个,两个横隔板16将框体型腔15分隔为三个子型腔151,安装孔17位于两个横隔板16之间。
具体的,在风荷载≥0.40kN/m2的场址区,横隔板16设置为两个。安装孔17位于两个横隔板16之间,也即安装孔17位于光伏组件边框10中间位置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孔17位于两个横隔板16之间的设置,避免了安装孔17贯穿横隔板16而导致的横隔板16对光伏组件边框10的加强作用受影响,同时,使得光伏组件边框10的刚度分布较均匀。
三个子型腔15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型腔、第二子型腔和第三子型腔,第一子型腔靠近承载板13,第二子型腔的高度大于第一子型腔的高度,且大于第三子型腔的高度。
具体的,第一子型腔的高度可参照图8中示出的H3,第二子型腔的高度可参照图8中示出的H4,第三子型腔的高度可参照图8中示出的H5,H4大于H3,且大于H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子型腔的高度大于第一子型腔的高度,且大于第三子型腔的高度的设置,为安装孔17的开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第一子型腔的高度、第二子型腔的高度与第三子型腔的高度的比值为1:2:1。
具体的,H3:H4:H5为1:2:1。因三个子型腔151的宽度和长度是相等的,也即第一子型腔的体积、第二子型腔的体积与第三子型腔的体积的比值为1: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子型腔的高度、第二子型腔的高度与第三子型腔的高度的比值在上述范围内的设置,在为安装孔17的开设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的同时保证了光伏组件边框10的刚度分布较均匀,防止应力集中。
安装孔17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腰形,安装孔17的横截面为腰形时,安装孔17的宽度为8mm-10mm,安装孔17的长度为13mm-15mm。
具体的,安装孔17的横截面即安装孔17的与光伏组件边框10的宽度方向相垂直的截面。参照图6,图6中的安装孔17的横截面为腰形。安装孔17的宽度即沿光伏组件边框10的高度方向上的宽度,安装孔17的长度即沿光伏组件边框1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安装孔17的宽度可以选取8mm-10mm内的任一值,安装孔17的宽度优选为9mm。安装孔17的长度可以选取13mm-15mm内的任一值,安装孔17的长度优选为14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孔17的尺寸在上述范围内的设置,使得安装孔17能供较大的螺栓穿过。
参照图2,承载板13用于与光伏层压件30的底面粘接连接,第一侧板11远离底板14的表面低于或平齐光伏层压件30的向光面。
具体的,光伏层压件30上接受光线照射的一面为向光面,光伏层压件30上与向光面相对的一面为底面。承载板13与光伏层压件30的底面粘接连接时,第一侧板11的顶部靠近第二侧板12的一侧与光伏层压件30的侧壁粘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边框10采用无上压边的形式,使得光伏层压件30的向光面不会受到光伏组件边框10的遮挡,提高了光伏层压件30的向光面积,此外,还提高了光伏组件边框10的去除积灰效果。
参照图4,沿光伏组件边框10的长度方向,安装孔17间隔设置有多个。
具体的,安装孔1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2个-6个,安装孔17的数量优选为4个。参照图6,4个安装孔17包括靠近光伏组件边框10的两端的两个外侧安装孔和位于两个外侧安装孔之间的两个内侧安装孔,沿光伏组件边框10的长度方向,两个外侧安装孔之间的间距可参照图6中示出的L2,两个内侧安装孔之间的间距可参照图6中示出的L1,L2大于L1。
L1和L2的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如L2可以为1400mm,L1可以为990mm,此时,相邻的外侧安装孔与内侧安装孔之间的间距为205mm。外侧安装孔与光伏组件边框1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可参照图6中示出的L3,L3的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如L3可以为439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孔17设置多个,使得光伏组件能够与多个支架相连,保证了光伏组件的安装可靠性;此外,在安装孔17的数量大于支架的数量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安装孔17,以实现对支架之间的沿光伏组件边框10的长度方向的间距的调节。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项的光伏组件边框10。参照图5,光伏组件还包括光伏层压件30,光伏层压件30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玻璃盖板、上封装胶膜、电池串组、下封装胶膜、背板或背面玻璃。
上述任一项的光伏组件边框10具体设置在光伏层压件30的长边。光伏组件具体包括两个光伏组件边框10,该两个光伏组件边框10分别设置在光伏层压件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光伏组件还包括两个短边框20,两个短边框20分别设置在光伏层压件3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短边框20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光伏组件边框10的结构不同。
因光伏组件包括上述光伏组件边框10,因此也具备上述光伏组件边框10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同一侧的承载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底板围成框体型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型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所述横隔板将所述框体型腔分隔为至少两个子型腔,所述光伏组件边框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光伏组件边框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设置为一个,所述横隔板将所述框体型腔分隔为两个所述子型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横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用于与光伏层压件的底面粘接连接,两个所述子型腔包括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上子型腔和靠近所述底板的下子型腔,所述下子型腔的高度大于所述上子型腔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子型腔的高度与所述下子型腔的高度的比值为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横隔板将所述框体型腔分隔为三个所述子型腔,所述安装孔位于两个所述横隔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子型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型腔、第二子型腔和第三子型腔,所述第一子型腔靠近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二子型腔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型腔的高度,且大于所述第三子型腔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型腔的高度、所述第二子型腔的高度与所述第三子型腔的高度的比值为1:2: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光伏组件边框的长度方向,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腰形,所述安装孔的横截面为腰形时,所述安装孔的宽度为8mm-10mm,所述安装孔的长度为13mm-15mm。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用于与光伏层压件的底面粘接连接,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低于或平齐所述光伏层压件的向光面。
1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
CN202322039289.5U 2023-07-31 2023-07-31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Active CN220673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9289.5U CN220673698U (zh) 2023-07-31 2023-07-31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9289.5U CN220673698U (zh) 2023-07-31 2023-07-31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3698U true CN220673698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6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9289.5U Active CN220673698U (zh) 2023-07-31 2023-07-31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3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5394B2 (en) Solar energy collecting module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EP1531498A2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EP2878519A1 (en) Vehicle roof structure and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vehicle roof unit
US11522089B2 (en) Double-glass photovoltaic assembly
US9947818B2 (en) Solar cell module
JPH0914861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架台取付構造
EP2461370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220673698U (zh) 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EP4277119A1 (en) Bracket system for photovoltaic module
CN211830684U (zh) 光伏组件及边框
JP2015227558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16938108A (zh) 一种边框安装系统
WO2010129420A1 (en) High strength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array
EP3631973B1 (en) Cost effective frame design for thinner wafers
WO2013108541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支持構造、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方法、及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218149049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与建筑框架的空腔连接结构
CN111327257A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8526281U (zh) 一种光伏单玻组件及系统
JP4555251B2 (ja) 屋根上設置物取り付け金具
JP201507003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1481217U (zh) 一种带框光伏组件的柔性安装结构
CN220210369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光伏储能箱
CN220368632U (zh) 一种光伏支架和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220273544U (zh) 用于太阳能光伏面板的加强式固定支撑系统
CN217643222U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紧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