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2474U - 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2474U
CN220662474U CN202321863891.4U CN202321863891U CN220662474U CN 220662474 U CN220662474 U CN 220662474U CN 202321863891 U CN202321863891 U CN 202321863891U CN 220662474 U CN220662474 U CN 220662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energy storage
slidable
unit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638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荣贵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638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2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2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2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方,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组件、吸能溃缩组件和碰撞保护组件。吸能溃缩组件包括储能连接单元和可滑动吸能单元,储能连接单元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可滑动吸能单元可溃缩地连接于储能连接单元的一端。碰撞保护组件固定设置于可滑动吸能单元远离储能连接单元的一端。储能连接单元相对于固定安装组件朝向远离底盘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设置,可滑动吸能单元和碰撞保护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发生碰撞时碰撞保护组件能够支撑和保护小腿,防止小腿和韧带伤害超标。

Description

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厂商普遍采用固定安装式小腿保护系统,固定安装式小腿保护系统的常规保护方法是在前保险杠的下支撑位置保护行人小腿,从而提升车辆在行人法规与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的星级性能。但是固定安装式小腿保护系统在承受碰撞时的支撑位置是固定的,无法动态调整支撑位置。尤其是在SUV车型中,由于SUV车型的造型以及设计角的原因,下支撑位置往往靠上,支撑位置较高,因此小腿碰撞过程中容易呈C字形绕支撑点向车内旋转,造成小腿与韧带伤害超标。但是现有技术中在汽车的前端设置的固定安装式小腿保护系统中,只设置有前保险杠以及支撑装置,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保护行人的小腿也无法调整支撑位置,保护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前端在和行人发生碰撞的时候,不能很好地保护行人的小腿并且无法调整支撑位置,防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方,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组件、吸能溃缩组件以及碰撞保护组件。固定安装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汽车的底盘前端。吸能溃缩组件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组件上,包括储能连接单元和可滑动吸能单元,储能连接单元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可滑动吸能单元可溃缩地连接于储能连接单元远离固定安装组件的一端。碰撞保护组件固定设置于可滑动吸能单元远离储能连接单元的一端。
储能连接单元相对于固定安装组件朝向远离底盘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设置,可滑动吸能单元和碰撞保护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安装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汽车的底盘前端,并用于安装吸能溃缩组件以及碰撞保护组件,碰撞保护组件设置于车头碰撞防护装置的最前端,在发生碰撞时和行人的小腿接触,可滑动吸能单元相对于储能连接单元发生塑性溃缩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然后碰撞保护组件和可滑动吸能单元朝向储能连接单元内滑动,滑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能量传递到储能连接单元通过弹性构件进行压缩储能,然后在小腿发生C形旋转之前,储能连接单元内的弹性构件释放储存的能量,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以及碰撞保护组件反向滑动,通过碰撞保护组件支撑和保护小腿,防止小腿弯矩与韧带伤害超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能够在发生碰撞时,对车头前端的行人的小腿进行两次保护支撑,第一次防护支撑是在碰撞的初段,小腿在和碰撞保护组件接触时,可滑动吸能单元相对于储能连接单元发生塑性溃缩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进行第一次保护。第二次防护支撑是在碰撞的后段,储能连接单元内的弹性复位构件释放储存的能量,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以及碰撞保护组件反向滑动支撑小腿,防止小腿发生C形旋转,避免小腿弯矩与韧带伤害超标,进而防止发生小腿骨折等现象。并且因为可滑动吸能单元和碰撞保护组件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而储能连接单元是倾斜设置的,因此碰撞保护组件对小腿的两次防护支撑的位置和角度不一样,第二次防护时碰撞保护组件和小腿接触的位置比第一次更低,进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行人的小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在45°~80°范围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这个角度范围内,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在对行人的小腿进行防护时能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储能连接单元包括储能安装盒和设置于储能安装盒内的弹性复位构件。
储能安装盒的内部形成有滑动空腔,储能安装盒的后端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固定连接、远离固定安装组件的前端倾斜向下延伸并设置有开口,弹性复位构件设置在储能安装盒的滑动空腔内,弹性复位构件的一端与固定安装组件抵接,另一端与可滑动吸能单元的端部连接。并且可滑动吸能单元与弹性复位构件相接的一端部套设在滑动空腔内,可滑动吸能单元靠近储能安装盒的一侧顶端与储能安装盒可溃缩地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方式公开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弹性复位构件包括复位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复位构件在发生碰撞时的第一次防护过程中被可滑动吸能单元压缩进行储能,在第二次防护过程中弹性复位构件发生复位,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和碰撞保护组件反向支撑小腿,进而防止小腿弯矩与韧带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可滑动吸能单元与储能安装盒抵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溃缩卡扣,可溃缩卡扣包括卡接母扣和卡接子扣,卡接子扣可溃缩地固定卡接于卡接母扣内,卡接母扣和卡接子扣中的一个固定设置于可滑动吸能单元上,另一个固定设置于储能安装盒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滑动吸能单元与储能安装盒抵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溃缩卡扣,在发生碰撞之前,可滑动吸能单元与储能安装盒相对固定,当发生碰撞时,可溃缩卡扣发生分离,此时可滑动吸能单元能够相对于储能安装盒进行滑动。设置可溃缩卡扣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自汽车的车头前端朝向车头碰撞防护装置看时,碰撞保护组件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碰撞保护组件包括碰撞保护梁,碰撞保护梁呈中空的管状结构,碰撞保护梁包括一体成形的延伸段以及两个弧形段,两个弧形段分别位于延伸段的两端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碰撞保护组件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具有较大的保护范围,能够保护汽车的整个车头前端,并且碰撞保护梁还包括两个弧形段,对车头前端的侧面也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中,碰撞保护梁远离可滑动吸能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防护层。柔性防护层能够减少碰撞时对小腿的伤害,安全性能高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固定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板以及固定支撑板。其中固定连接板呈“L”形,固定连接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底盘上,固定支撑板呈三角形状,固定支撑板的其中一侧边与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侧边与储能连接单元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固定安装组件和吸能溃缩组件均设置有两个、并沿碰撞保护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连接板呈“L”形,和底盘有两个连接安装面,安装时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固定安装组件和吸能溃缩组件设置两个,在发生碰撞时的防护以及溃缩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前述任意一项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方,包括固定安装组件、吸能溃缩组件以及碰撞保护组件。吸能溃缩组件包括储能连接单元、可滑动吸能单元以及弹性复位构件,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能够在发生碰撞时,对车头前端的行人的小腿进行两次保护支撑,第一次防护支撑是在碰撞的初段,小腿在和碰撞保护组件接触时,可滑动吸能单元相对于储能连接单元发生塑性溃缩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进行第一次保护。第二次防护支撑是在碰撞的后段,储能连接单元内的弹性复位构件释放储存的能量,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以及碰撞保护组件反向滑动支撑小腿,防止小腿发生C形旋转,避免小腿弯矩与韧带伤害超标,进而防止发生小腿骨折等现象。并且因为可滑动吸能单元和碰撞保护组件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而储能连接单元是倾斜设置的,因此碰撞保护组件对小腿的两次防护支撑的位置和角度不一样,第二次防护时碰撞保护组件和小腿接触的位置比第一次更低,进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行人的小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和小腿发生碰撞时第一次防护支撑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和小腿发生碰撞时第二次防护支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发生碰撞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发生碰撞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固定安装组件;
110、前侧安装面;120、固定连接板;130、固定支撑板;
200、吸能溃缩组件;
210、储能安装盒;211、滑动空腔;212、弹性复位构件;
220、可滑动吸能单元;
300、碰撞保护组件;
310、延伸段;320、弧形段;
400、小腿;
a、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v、碰撞时的初速度方向;A、第一次防护支撑点;B、第二次防护支撑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方,请参见图1,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组件100、吸能溃缩组件200以及碰撞保护组件300。固定安装组件100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汽车的底盘前端。吸能溃缩组件200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组件100上,包括储能连接单元和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储能连接单元固定设置于固定安装组件100的前侧,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可溃缩地连接于储能连接单元远离固定安装组件100的一端。碰撞保护组件300固定设置于可滑动吸能单元220远离储能连接单元的一端。
储能连接单元相对于固定安装组件100朝向远离底盘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设置,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和碰撞保护组件300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100的前侧安装面110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100的前侧安装面110之间的夹角如图1中a角度所示。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安装组件100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汽车的底盘(图中未示出)的前端,并用于安装吸能溃缩组件200以及碰撞保护组件300,固定安装组件100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固定安装组件100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碰撞保护组件300设置于车头碰撞防护装置的最前端,在汽车和行人发生碰撞时用于和行人的小腿400接触,发生碰撞后可滑动吸能单元220相对于储能连接单元发生塑性溃缩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然后碰撞保护组件300和可滑动吸能单元220朝向储能连接单元内滑动,滑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能量传递到储能连接单元通过弹性构件进行压缩储能,然后在小腿400发生C形旋转之前,储能连接单元内的弹性构件释放储存的能量,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以及碰撞保护组件300反向滑动,通过碰撞保护组件300支撑和保护小腿400,减少小腿400的弯矩与韧带伤害超标,对车头前端的行人的小腿400进行两次保护支撑。
更具体地,参见图2以及图3,对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和行人发生碰撞时的变形以及工作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请参见图2,当汽车和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的小腿400相当于以一定的初速度v撞向碰撞保护组件300,在碰撞的初段,小腿400第一次和碰撞保护组件300接触是在A点,小腿400在和碰撞保护组件300接触后,可滑动吸能单元220相对于储能连接单元发生塑性溃缩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进行第一次保护。
进一步参见图3,在碰撞的后段,可滑动吸能单元220相对于储能连接单元发生塑性溃缩变形,并朝向储能安装盒210内滑动时,弹性复位构件212被压缩并储存有一定的能量,并且此时小腿400也有一定的旋转,在小腿400发生C形旋转之前,储能安装盒210内的弹性复位构件212释放储存的能量,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以及碰撞保护组件300反向滑动支撑小腿400,防止小腿400发生C形旋转,小腿400的弯矩与韧带伤害超标,进而防止小腿400发生骨折等现象。
并且因为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和碰撞保护组件300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而储能连接单元是倾斜设置的,因此碰撞保护组件300对小腿400的两次防护支撑的位置和角度不一样,第一次防护是在小腿400的A点,第二次防护是在小腿400的B点,第二次防护时碰撞保护组件300和小腿400接触的位置比第一次更低,进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行人的小腿400。
需要说明的是,在碰撞过程中,两次防护支撑是连续、连贯进行的,进而保证小腿400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防护和支撑。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100的前侧安装面110之间的夹角在45°~80°范围内。
对于不同的车型,汽车的前端以及底盘的高度不同,因此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固定安装组件100的前侧安装面110之间的夹角也需要设置不同,例如设置为45°、60°、63°、75°、80°、或者45°~80°范围内的任意值,根据不同的车型,选择不同的旋转角度,从而使得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在对行人的小腿400进行防护时能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参见图1,储能连接单元包括储能安装盒210和设置于储能安装盒210内的弹性复位构件212。
储能安装盒210的内部形成有滑动空腔211,储能安装盒210的后端与固定安装组件100的前侧安装面110固定连接、远离固定安装组件100的前端倾斜向下延伸并设置有开口,弹性复位构件212设置在储能安装盒210的滑动空腔211内,弹性复位构件212的一端与固定安装组件100抵接,另一端与可滑动吸能单元220的端部连接。并且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与弹性复位构件212相接的一端部套设在滑动空腔211内,可滑动吸能单元220靠近储能安装盒210的一侧顶端与储能安装盒210可溃缩地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方式公开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弹性复位构件212包括复位弹簧。在其中一种连接方式中,复位弹簧的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固定安装组件100以及可滑动吸能单元220焊接。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2,在发生碰撞之前,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和碰撞保护组件300水平设置,当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向储能安装盒210内滑动以后,弹性复位构件212被压缩并反弹时,可滑动吸能单元220是沿着滑动空腔211滑动的,因此碰撞保护组件300的运动指向和发生碰撞之前不同,发生碰撞之前是水平方向,碰撞后反弹支撑过程中是向下倾斜的,因此碰撞保护组件300在对小腿400进行第二次防护支撑时的接触点比第一次更低,进而提高对小腿400的支撑性,减少小腿400的弯矩与韧带伤害值。
也就是说弹性复位构件212在发生碰撞时的第一次防护过程中被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压缩进行储能,在第二次防护过程中弹性复位构件212发生复位,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和碰撞保护组件300反向支撑小腿400,进而防止小腿400的弯矩与韧带伤害,并且第二次支撑保护的接触点比第一次更低,进一步提高支撑和保护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与储能安装盒210抵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溃缩卡扣(图中未示出),可溃缩卡扣包括卡接母扣和卡接子扣,卡接子扣可溃缩地固定卡接于卡接母扣内,卡接母扣和卡接子扣中的一个固定设置于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上,另一个固定设置于储能安装盒210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与储能安装盒210抵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溃缩卡扣,在发生碰撞之前,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与储能安装盒210相对固定,当发生碰撞达到溃缩强度时,可溃缩卡扣发生分离,此时可滑动吸能单元220能够相对于储能安装盒210进行滑动。设置可溃缩卡扣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与储能安装盒210抵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溃缩卡扣只是其中一种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或者手段使得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与储能安装盒210进行可溃式连接。例如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但是粘接强度较小,碰撞强度达到溃缩强度时,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与储能安装盒210脱离。也可以是在储能安装盒210上设置卡槽,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卡接于卡槽内,正常情况下固定连接,碰撞强度达到溃缩强度时,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与储能安装盒210脱离。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可以参见图4或者图5,自汽车的车头前端朝向车头碰撞防护装置看时,碰撞保护组件300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碰撞保护组件300包括碰撞保护梁,碰撞保护梁呈中空的管状结构,碰撞保护梁包括一体成形的延伸段310以及两个弧形段320,两个弧形段320分别位于延伸段310的两端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碰撞保护组件300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具有较大的保护范围,能够保护汽车的整个车头前端,并且碰撞保护梁还包括两个弧形段320,对车头前端的侧面也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中,碰撞保护梁远离可滑动吸能单元220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防护层。柔性防护层能够减少碰撞时对小腿400的伤害,安全性能高更。具体的,柔性防护层可以是柔性橡胶、柔性泡棉、柔性塑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具体参见图1,固定安装组件100包括固定连接板120以及固定支撑板130。其中固定连接板120呈“L”形,固定连接板12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底盘上,固定支撑板130呈三角形状,固定支撑板130的其中一侧边与固定连接板120固定连接,另一侧边与储能连接单元固定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板120呈“L”形,和底盘有两个连接安装面,安装时稳定性和连接强度更高、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在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中,固定支撑板130的一侧边与固定连接板12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另一侧边与储能连接单元也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固定安装组件100和吸能溃缩组件200均设置有两个、并沿碰撞保护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并且固定安装组件100和吸能溃缩组件200设置两个,在发生碰撞时的防护以及溃缩效果更佳,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安装组件100和吸能溃缩组件20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3个、4个或者更多的数量。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前述任意一项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
更进一步地,对汽车前端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和行人发生碰撞时的过程进行简单说明:
请参见图2,当汽车和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的小腿400相当于以一定的初速度v撞向碰撞保护组件300,在碰撞的初段,小腿400第一次和碰撞保护组件300接触是在A点,小腿400在和碰撞保护组件300接触后,可滑动吸能单元220相对于储能连接单元发生塑性溃缩变形并吸收一部分能量,进行第一次保护。
进一步参见图3,在碰撞的后段,可滑动吸能单元220相对于储能连接单元发生塑性溃缩变形,并朝向储能安装盒210内滑动时,弹性复位构件212被压缩并储存有一定的能量,并且此时小腿400也有一定的旋转,在小腿400发生C形旋转之前,储能安装盒210内的弹性复位构件212释放储存的能量,推动可滑动吸能单元220以及碰撞保护组件300反向滑动支撑小腿400,防止小腿400发生C形旋转,小腿400的弯矩与韧带伤害超标,进而防止发生小腿400骨折等现象。
并且因为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和碰撞保护组件300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而储能连接单元是倾斜设置的,因此碰撞保护组件300对小腿400的两次防护支撑的位置和角度不一样,第二次防护时碰撞保护组件300和小腿400接触的位置比第一次更低,进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行人的小腿400。可以参见图4和图5,图4是发生碰撞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发生碰撞后车头碰撞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可滑动吸能单元220和碰撞保护组件300的延伸倾斜方向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上述描述中包含了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碰撞防护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前保险杠下方,所述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包括:
固定安装组件,所述固定安装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底盘前端;
吸能溃缩组件,所述吸能溃缩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上,包括储能连接单元和可滑动吸能单元,所述储能连接单元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可溃缩地连接于所述储能连接单元远离所述固定安装组件的一端;
碰撞保护组件,所述碰撞保护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远离所述储能连接单元的一端;其中
所述储能连接单元相对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朝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设置,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和所述碰撞保护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所述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连接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之间的夹角在45°~80°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连接单元包括储能安装盒和设置于所述储能安装盒内的弹性复位构件;其中
所述储能安装盒的内部形成有滑动空腔,所述储能安装盒的后端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的前侧安装面固定连接、远离所述固定安装组件的前端倾斜向下延伸并设置有开口,所述弹性复位构件设置在所述储能安装盒的滑动空腔内,所述弹性复位构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的端部连接;并且
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与所述弹性复位构件相接的一端部套设在所述滑动空腔内,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靠近所述储能安装盒的一侧顶端与所述储能安装盒可溃缩地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与所述储能安装盒抵接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溃缩卡扣;其中
所述可溃缩卡扣包括卡接母扣和卡接子扣,所述卡接子扣可溃缩地固定卡接于所述卡接母扣内,所述卡接母扣和所述卡接子扣中的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上,另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储能安装盒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构件包括复位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保护组件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中
所述碰撞保护组件包括碰撞保护梁,所述碰撞保护梁呈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碰撞保护梁包括一体成形的延伸段以及两个弧形段,两个所述弧形段分别位于所述延伸段的两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保护梁远离所述可滑动吸能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柔性防护层。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板以及固定支撑板;其中
所述固定连接板呈“L”形,所述固定连接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固定支撑板呈三角形状,所述固定支撑板的其中一侧边与所述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侧边与所述储能连接单元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组件和所述吸能溃缩组件均设置有两个、并沿所述碰撞保护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0.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头碰撞防护装置。
CN202321863891.4U 2023-07-14 2023-07-14 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20662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3891.4U CN220662474U (zh) 2023-07-14 2023-07-14 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63891.4U CN220662474U (zh) 2023-07-14 2023-07-14 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2474U true CN220662474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1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63891.4U Active CN220662474U (zh) 2023-07-14 2023-07-14 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2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7222B2 (en) Vehicle anti-crash safety device
KR101428243B1 (ko) 외장 에어백장치
US20040160071A1 (en) Bumper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20662474U (zh) 车头碰撞防护装置及汽车
US20160059809A1 (e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for bumper assembly
CN208021380U (zh) 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汽车保险杠
KR100691199B1 (ko) 범퍼 립 겸용 보행자 보호 지지부재를 구비한 로우어스티프너
CN204452311U (zh) 一种设置有碰撞传感器的保险杠
JP4162958B2 (ja) 衝撃緩衝部材
CN216734170U (zh) 一种碰撞回缩的汽车保险杠
CN102555862A (zh) 一种座椅安装结构
CN105292038A (zh) 车辆的行人腿部保护装置、系统和方法
KR101618952B1 (ko) 차량용 크래쉬박스
KR101262970B1 (ko) 차량용 시트백프레임 마운팅 브라켓 및 시트프레임 유닛
KR100428081B1 (ko) 자동차용 범퍼의 충격 흡수장치
CN206954173U (zh) 汽车行人保护结构
CN113997893B (zh) 具有扩展功能的汽车保险杠装置
CN212148731U (zh) 一种缓冲泡沫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9883808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的回弹结构
KR100535552B1 (ko) 자동차의 충격흡수 구조
CN212709289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护头
KR101700683B1 (ko) Rcar 충돌성능이 우수한 크래쉬 박스 조립체
CN219295358U (zh) 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及其车辆
CN212579785U (zh) 一种无人驾驶车防踩踏吸能防撞梁
CN219342839U (zh) 一种桥梁防撞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