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1288U - 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1288U
CN220661288U CN202322185140.8U CN202322185140U CN220661288U CN 220661288 U CN220661288 U CN 220661288U CN 202322185140 U CN202322185140 U CN 202322185140U CN 220661288 U CN220661288 U CN 220661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station
mold
box girder
e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51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启科
何鹏
李文强
沙明
胡晓晨
张豪
朱淑兰
陆佳恩
杨旭
许华耀
韦怡
谭本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Original Assignee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led Critical Fif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to CN2023221851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1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1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1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包括箱梁生产线单元,所述箱梁生产线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内模出入模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外侧设置有内模避让台位;其中,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用于在安装好钢筋笼的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中完成内模、端模安装,混凝土浇筑及终凝、端模拆除;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用于将所述蒸汽养护工位转移过来的箱梁进行初张拉,并待箱梁脱模并转移后,在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中完成钢筋笼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对生产线的工位布局作了合理优化,有利于显著提高箱梁预制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梁预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
背景技术
箱梁是我国公路、铁路桥梁建造的重要结构之一,最早采用现浇建造模式,这种模式存在施工周期长、对交通影响大、整体能耗高、现场施工人员多、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后来出现了装配式桥梁建造的理念,箱梁采用标准化集中预制,与桥梁下部结构同时进行施工,再由运梁车运输到指定位置,架桥机架设,这种装配式桥梁建造的模式,大大提供了施工效率。随着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发展,箱梁在制梁场集中预制已经成为主流,并逐渐由传统固定台位预制方式演化为生产线生产。
传统预制箱梁采用固定台位预制方式,从钢筋笼入模、模板合模、浇筑到初张拉完成均在一个台位上完成,目前这种预制方式技术已经成熟,但缺点明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施工成本高、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蒸养效率低,且多个台位同时浇筑,混凝土需采用罐车从搅拌站运输到浇筑现场,效率低,耗油大。
而目前发展起来的生产线生产方式,生产线划分为底模入模工位、合模浇筑工位、内模出入模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和初张拉工位,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生产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具体为:为了节省预制梁场的空间,还是需要多个工序同时在一个工位完成,特别是合模浇筑工位,需要完成底模入模,侧模合模、打磨,涂刷涂膜剂,钢筋笼入模,内模入模,端模合模,预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和终凝,待箱梁强度发展达到承重模板拆模强度,完成拆模后才可进入下一工位,这一工序在生产线中占据了太多时间,不能充分发挥生产线的产能优势。因此,对工位进一步作合理布局,提高箱梁预制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对生产线的工位布局作了合理优化,有利于显著提高箱梁预制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包括:包括箱梁生产线单元,所述箱梁生产线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内模出入模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外侧设置有内模避让台位;
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用于在安装好钢筋笼的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中完成内模、端模安装,混凝土浇筑及终凝、端模拆除;
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用于配合内模的出模和入模,并为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提供返回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的空间;
所述养护预张拉工位用于将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转移过来的箱梁进行箱梁预张拉强度蒸养、预应力钢绞线束穿束和预张拉、内模出模;
所述蒸汽养护工位用于将所述养护预张拉工位转移过来的箱梁进行初张拉强度蒸养;
所述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用于将所述蒸汽养护工位转移过来的箱梁进行初张拉,并待箱梁脱模并转移后,在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中完成钢筋笼的安装;
所述内模避让台位用于暂存避让箱梁的内模。
优选的,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远离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的一端设置有端模避让台位;所述内模避让台位靠近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的一端也设置有端模避让台位。
优选的,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搅拌站,且混凝土搅拌站和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之间设置有送料轨道。
优选的,所述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前方还设置有运梁车横移区;
还包括循环线单元,所述循环线单元设置在所述箱梁生产线单元的一侧或设置在两条所述箱梁生产线单元之间,由所述运梁车横移区延伸至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用于提供转移运梁车移动的空间,将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由所述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转移回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
优选的,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在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内模出入模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和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之间转移是通过运梁车实现;
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和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设置有至少两条条形基础,在所述运梁车将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转移到位后支撑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
优选的,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在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内模出入模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运梁车横移区和所述循环线单元之间转移是通过运梁车实现;
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和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设置有至少两条条形基础,在所述运梁车将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转移到位后支撑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
更优选的,所述运梁车包括运梁车车架、运梁车滚轮和运梁车千斤顶,所述运梁车车架与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的长度相匹配,下面滚动连接有多个运梁车滚轮,上面的间隔设置有多排运梁车千斤顶。
更优选的,每排运梁车千斤顶至少设置有三个运梁车千斤顶,其中一个运梁车千斤顶设置在所述运梁车车架的中轴线上,其他两个相对于所述运梁车车架的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包括底模、侧模和底模纵向连接件,所述底模两侧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底模纵向连接板,所述底模纵向连接板间隔设置有多个底模纵向连接孔;所述侧模下侧边设置有向下突出的侧模纵向连接板,所述侧模纵向连接板间隔设置有多个侧模纵向连接孔;所述底模纵向连接件穿过所述底模纵向连接孔和所述侧模纵向连接孔并紧固,使所述侧模固定在所述底模两侧,所述底模纵向连接件为螺栓和螺母组合;
所述底模包括底模面板,所述底模面板下面间隔固定有底模支撑纵梁,所述底模支撑纵梁沿所述底模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长度与所述底模面板的长度相匹配;所述侧模包括侧模面板,所述侧模面板外侧面间隔固定有侧模支撑纵梁,所述侧模支撑纵梁沿所述侧模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长度与所述侧模面板的长度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下面和外侧设置有模板支撑体系,所述模板支撑体系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液压支撑系统。
以上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对工位布局做了合理优化,在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完成钢筋笼入模工序,如此可以减少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的操作工序,减少对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的占用时间,提升整条生产线的预制效率。
(2)采用运梁车进行箱梁预制工位转移,工位转移效率更高;且运梁车在预制场内移动,工序分配更加分散,各个工位作业时间差更小,充分释放了生产线产能。
(3)底模和侧模采用一体化设计,整个预制过程中底模和侧模不拆分,因此在预制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侧模合模和脱模的操作,简化了箱梁预制施工工序,减少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的操作工序,进而减少对合模浇筑工位的占用时间大大提高了箱梁预制效率。
(4)采用本生产线进行箱梁预制,由于提高了箱梁的预制效率,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作业人员施工时间,有效降低箱梁预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箱梁生产线单元和循环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运梁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省略运梁车控制室)。
图5是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中底模和侧模纵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中底模和侧模横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模板支撑体系、条形基础、运梁车、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梁生产线单元1,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端模避让台位102,内模避让台位103,内模出入模工位104,养护预张拉工位105,蒸汽养护工位106,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107,运梁车横移区108,送料轨道109,混凝土搅拌站110,循环线单元2,运梁车3,运梁车控制室301,运梁车千斤顶302,运梁车车架303,运梁车滚轮304,箱梁4,侧模5,侧模面板501,侧模支撑纵梁502,第一侧模支撑纵梁502a,第二侧模支撑纵梁502b,侧模纵向连接板503,挡板模504,底模6,底模面板601,底模支撑纵梁602,底模纵向连接板603,模板支撑体系7,第一加固连接单元701,背肋支撑结构702,竖撑703,第二加固连接单元704,上部横向支架705,第三加固连接单元706,第四加固连接单元707,第二竖向支架708,模板支撑横梁709,第一竖向支架710,第三竖向支架711,底部横向支架712,模板支撑机构调节组件713,侧模液压支撑机构714,支架连接纵梁715,第五加固连接单元716,条形基础8,工作梯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如图1所示,包括:包括箱梁生产线单元1,箱梁生产线单元1包括依次设置的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内模出入模工位104、养护预张拉工位105、蒸汽养护工位106、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107,内模出入模工位104外侧设置有内模避让台位103。其中: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用于在安装好钢筋笼的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中完成内模、端模、部分预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及终凝、端模拆除,其中所说的部分预埋件安装包括通风孔、泄水孔、吊装孔等预埋件安装。内模出入模工位104用于配合内模的出模和入模,并为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提供返回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的空间。内模避让台位103用于暂存避让箱梁4的内模,具体来说,入模时,内模从内模出入模工位104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完成内模入模,出模时,内模从养护预张拉工位105到内模出入模工位104出模,设置内模避让台位103,当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的箱梁4转移至养护预张拉工位105时,内模出入模工位104等待下一片梁生产入模的内模暂时进入内模避让台位103,完成箱梁4至养护预张拉工位105的转移后,内模转移回内模出入模工位104,等待入模,内模的转移可采用内模转运台车来完成。养护预张拉工位105用于将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转移过来的箱梁4进行箱梁4预张拉强度蒸养、预应力钢绞线束穿束和预张拉、内模出模;蒸汽养护工位106用于将养护预张拉工位105转移过来的箱梁4进行初张拉强度蒸养;养护预张拉工位105和蒸汽养护工位106均进行密闭蒸养,有利于提高热量利用效率,而采用蒸汽养护,可大幅缩短养护时间,缩短预制工序时间,提高预制效率,且在养护预张拉工位105中可减少对内模的占用时间,提高内模周转应用效率,降低工装实用成本。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107用于将蒸汽养护工位106转移过来的箱梁4进行初张拉,并待箱梁4脱模并转移后,在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中完成钢筋笼的安装,在成品箱梁4张拉完成之后,由提梁机提梁出箱梁生产线单元1,此时完成一次成品箱梁4制作,这时开始下一片箱梁4的预制工作,即在一直由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运送到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107的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中,进行模板打磨清洗,涂刷脱模剂,安装支座板、防落梁预埋件,然后进行钢筋笼的安装。本实施例始终保持底模6和侧模5一体化设计,即形成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减少了拆除侧模的时间,同时还对钢筋笼的安装步骤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在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107完成,如此可以减少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的操作工序,减少对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的占用时间, 大大提高了箱梁预制效率。
优选的,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远离内模出入模工位104的一端设置有端模避让台位102;内模避让台位103靠近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的一端也设置有端模避让台位102。每套箱梁模板匹配两组端模,前后两端各一组,在安装之前端模先放置在端模避让台位102,待安装时再将内模避让台位103的一端端模转移至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的前端进行安装,端模的转移可以通过端模安装台架来实现。图1中所示,以箱梁4前进的方向为前方,在循环线单元2左右两侧各有一条箱梁生产线单元1,右侧的箱梁生产线单元1的示意中,端模已经转移至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的前端,左侧的箱梁生产线单元1的示意中,端模还位于内模避让台位103靠近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的一端。另外,此处对内模的配合转移也做一个附加说明,右侧的箱梁生产线单元1的示意中,内模转运台车位于内模出入模工位104中,此时已完成内模的安装,再移动端模至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的前端。左侧的箱梁生产线单元1的示意中,内模转运台车在内模避让台位103中进行避让。
优选的,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搅拌站110,且混凝土搅拌站110和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之间设置有送料轨道109,设置混凝土搅拌站10,可以直接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送料轨道9送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进行箱梁浇筑,从而减少了混凝土搅拌车的反复转移,降低了施工成本。
优选的,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107前方还设置有运梁车横移区108;还包括循环线单元2,循环线单元2设置在箱梁生产线单元1的一侧,由运梁车横移区108延伸至内模出入模工位104,用于提供转移运梁车3移动的空间,将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由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107转移回内模出入模工位104;具体来说,运梁车3先将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钢筋笼移动至运梁车横移区108,然后再进行平移,转移至循环线单元2,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运梁车3经由循环线单元2的空间,将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钢筋笼移动至内模出入模工位104一侧,再平移回内模出入模工位104,最后由内模出入模工位104回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由于循环线单元2占用时间较短,为更合理地利用空间,也可在两条箱梁生产线单元1之间设置循环线单元2。
优选的,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在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内模出入模工位104、养护预张拉工位105、蒸汽养护工位106和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107之间转移是通过运梁车3实现;运梁车3载着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在不同的工位之间转移,实现箱梁4的生产线预制。若设置有循环线单元2,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在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内模出入模工位104、养护预张拉工位105、蒸汽养护工位106、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107、运梁车横移区108和循环线单元2之间转移是通过运梁车3实现。在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101、养护预张拉工位105、蒸汽养护工位106和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107设置有至少两条条形基础,在运梁车3将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转移到位后用于支撑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条形基础8为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结构支撑可保证预制过程中箱梁4不会发生偏移和下沉,施工安全性更高。
更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梁车3的结构,结合图2-4所示,运梁车3包括运梁车车架303、运梁车滚轮304和运梁车千斤顶302,运梁车车架303与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的长度相匹配,以匹配托住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并将其转移,运梁车车架303下面滚动连接有多个运梁车滚轮304,上面的间隔设置有多排运梁车千斤顶302当运梁车3需转移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时,运梁车千斤顶302顶升,顶起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使其不再受条形基础8支撑,然后运梁车3移动,将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转移至合适的工位,待转移到位后,运梁车千斤顶302回缩,使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得到条形基础8支撑。运梁车车架303前端或后端设置有运梁车控制室301,可以分开控制前部和后部的运梁车滚轮304,实现运梁车前部斜线或后部斜线移动调整,以及整体横移。
更优选的,为保证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转移时支撑的稳定性和强度,每排运梁车千斤顶302至少设置有三个运梁车千斤顶302,其中一个运梁车千斤顶302设置在运梁车车架303的中轴线上,其他两个相对于运梁车车架303的中轴线对称。至少在运梁车车架303的前部、中部和后部都设置有一排运梁车千斤顶302,以保证支撑的平衡。
优选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如图5所示,包括底模6、侧模5和底模纵向连接件,其中:底模6的两侧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底模纵向连接板603,底模纵向连接板603即沿着纵向设置,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底模纵向连接孔;侧模5的下侧边设置有向下突出的侧模纵向连接板503,侧模纵向连接板503也是沿着纵向设置,间隔设置有多个侧模纵向连接孔;侧模纵向连接板503和底模纵向连接板603均沿图5中所示的前后方向设置。底模纵向连接件,其穿过底模纵向连接孔和侧模纵向连接孔并紧固,使侧模5固定在底模6两侧,当然,侧模纵向连接板503和底模纵向连接板603相贴合,才能使得侧模5和底模6稳定地固定在一起,对于底模纵向连接件,即采用工程上常用的螺栓和螺母组合,螺栓穿过底模纵向连接孔和侧模纵向连接孔,另一端用螺母拧紧即可。该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在整个箱梁4的预制过程中均固定在一起,当需要运输或更换时,才拆除底模纵向连接件将底模6和侧模5分离。
另外,侧模5外侧上面还固定有挡板模504,以固定箱梁4上翼缘板外侧面的形状,此为现有技术,不再详述。
优选的,由于底模6和侧模5需要载着箱梁4转移,为防止箱梁4发生形变,本实施例对底模6和侧模5的结构做了优化。底模6包括底模面板601,底模面板601为常规结构,在底模面板601下面间隔固定有底模支撑纵梁602,底模支撑纵梁602沿底模面板6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长度与底模面板601的长度相匹配,底模支撑纵梁602之间互相平行,最好为等距设置;侧模5包括侧模面板501,侧模面板501外侧面间隔固定有侧模支撑纵梁502,侧模支撑纵梁502沿侧模面板50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长度与侧模面板501的长度相匹配,侧模支撑纵梁502之间也互相平行。底模支撑纵梁602和侧模支撑纵梁502,可以保证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的强度,更好地保证箱梁在浇筑和转移的过程中不出现裂纹、不发生形变等质量问题。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模支撑纵梁602和侧模支撑纵梁502材料,底模支撑纵梁602由工字钢制成,底模6承受的荷载较大,采用工字钢能更好地保证支撑强度;侧模支撑纵梁502包括第一侧模支撑纵梁502a和第二侧模支撑纵梁502b,第一侧模支撑纵梁502a固定在侧模面板501的腹板中部和侧模面板501的上翼缘板中部,两侧间隔固定有第二侧模支撑纵梁502b,第一侧模支撑纵梁502a由工字钢制成,第二侧模支撑纵梁502b由槽钢制成,在侧模5承受的荷载较大的位置处固定工字钢加固,在其他位置采用槽钢加固即可。底模支撑纵梁602和侧模支撑纵梁502和采用焊接的方式分别与底模面板601和侧模面板501连接。
另外,由于箱梁长度较大,为方便运输和储存,底模6沿长度方向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底模节段(即沿纵向),结合图6所示,底模节段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底模横向连接板204;底模横向连接板204呈横向设置,即图6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相邻的底模节段的底模横向连接板204贴在一起,并通过底模横向连接件固定,拼接形成底模6,为方便安装,可以将底模6划分为多个等长的底模节段,如此可不用限制拼接顺序;同样的,侧模5沿长度方向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侧模节段,侧模节段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设置有向下突出的侧模横向连接板105;相邻的侧模节段的侧模横向连接板105贴在一起,并通过侧模横向连接件固定,拼接形成侧模5。底模横向连接件选用工程上常用的螺栓和螺母组合,底模横向连接板204间隔穿设有底模横向连接孔205,螺栓穿过两块底模横向连接板204的底模横向连接孔205,另一端用螺母拧紧即可实现底模6前后方向的连接;侧模5前后方向亦如此,侧模横向连接板105间隔穿设有侧模横向连接孔106,也是通过螺栓和螺母来实现侧模节段的连接。优选的,底模节段和侧模节段纵向的长度相同,以方便实现每个底模节段横向与侧模节段连接完成后,再纵向实现底模和侧模节段组合之间的连接。
优选的,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下面和外侧设置有模板支撑体系7,模板支撑体系7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液压支撑系统。模板支撑体系7对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形成支撑,液压支撑系统配合条形基础9在工作施工作业时对箱梁4、模板、模板支撑体系7形成支撑。结合图7-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其中一种模板支撑体系7的结构,模板支撑体系7包括模板支撑横梁709、背肋支撑结构702、模板支撑横梁调节组件713、侧模支撑结构和侧模液压支撑机构714;模板支撑横梁709可拆卸的横向间隔固定在底模6下面,且向外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与底模支撑纵梁602垂直,具体来说,模板支撑横梁709呈横向设置,在底模6下面沿着纵向(即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对底模6形成支撑,在进行工位转移时,承载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在运梁车3上的外伸悬空部分的结构自重;背肋支撑结构702横向间隔设置在侧模5外面,形状与侧模5相匹配,对侧模5形成上下方向的支撑,一端固定在模板支撑横梁709上面,其与侧模支撑纵梁502垂直连接,连接的方式可采用焊接,背肋支撑结构702之间的间距和模板支撑横梁709的间距相匹配;模板支撑横梁调节组件713固定在模板支撑横梁709的下面,且位于背肋支撑结构702与模板支撑横梁709连接位置的下方,包括有调整模板支撑横梁升降的升降件;侧模支撑结构支撑在背肋支撑结构702的外侧及下面,下部包括有底部横向支架712与模板支撑横梁调整组件连接,并支撑住模板支撑横梁709的外端;侧模液压支撑机构714,其设置在底部横向支架712的外端下面,用于调整模板支撑横梁的升降。侧模支撑结构对侧模5形成支撑,模板支撑横梁调节组件713和侧模液压支撑机构714共同对底模6和侧模支撑结构形成支撑,构成了模板支撑体系7的可升降的液压支撑系统,且二者同时顶升或回缩,调整底模6和侧模支撑结构内侧、外侧的上升和下降。当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进行工位转移到位后,模板支撑横梁调节组件713和侧模液压支撑机构714顶升支撑在地面基础上,结合各个施工工位设置有条形基础8,将箱梁4及模板自重荷载、施工作业荷载传递到地面基础上,模板支撑体系7的支撑可避免出现部分结构悬空而造成模板结构的部分区域变形破坏,及内部预制箱梁4结构不符合要求的现象,保证箱梁施工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当然,由图7中明显可以看出,模板支撑体系7有两组,匹配每个侧模5各有一组,相对底模6的纵向中心线对称。
优选的,侧模支撑结构包括多组第一竖向支架710、第二竖向支架708、第三竖向支架711、上部横向支架705、底部横向支架712和加固连接单元,上部横向支架705一端固定在位于侧模5腹板部分外侧的背肋支撑结构702的上部,另一端与第一竖向支架710连接;第一竖向支架710上端与位于侧模5上翼缘板部分外侧的背肋支撑结构702的下面外端连接,下端与底部横向支架712的外端上面连接;第二竖向支架708上端与上部横向支架705的中部下面连接,下端与模板支撑横梁709的外端上面连接,进行工位转移时,模板支撑横梁调节组件713和侧模液压支撑机构714不支撑在地面上,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在运梁车3上的外伸悬空部分的结构自重传递到模板支撑横梁709上,由模板支撑横梁709提供支撑保障;第一竖向支架710支撑侧模5的外端,第二竖向支架708支撑侧模5靠近腹板的部分,使得侧模5能保证箱梁4上翼缘板的部分质量稳定;第三竖向支架711上端与模板支撑横梁的外端下面连接,下端与底部横向支架712的上面连接,且位于第二竖向支架708下方,第三竖向支架711使模板支撑横梁709与侧模支撑结构的其他部件能够连接成为一体;底部横向支架712的内端与升降件的固定部分连接,即在模板支撑横梁调节组件713顶升或回缩时,底部横向支架712不会阻碍其活动;一根第一竖向支架710、一根第二竖向支架708、一根第三竖向支架711、一根上部横向支架705、一根底部横向支架712、一根模板支撑横梁709组成一个横向的侧模支撑结构单元,横向的侧模支撑结构单元等距设置,可避免局部荷载过大而造成的结构损坏;多根第一竖向支架710与上部横向支架705和底部横向支架712的连接处,分别连接有支架连接纵梁715,通过支架连接纵梁715可将整个模板长度方向的侧模支撑结构单元连接为整体;背肋支撑结构702与第二竖向支架708之间、第一竖向支架710与第二竖向支架708之间、相邻的第一竖向支架710之间、相邻的上部横向支架705之间、相邻的底部横向支架712之间可拆卸的固定有加固连接单元,加固连接单元可提高侧模支撑结构的整体性和支撑的稳定性。侧模支撑结构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均可采用螺栓连接。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具体的加固连接单元结构,结合图7所示,相邻的第一竖向支架710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固连接单元706,为X型连接杆结构,上端设置在第一竖向支架710与位于上面的支架连接纵梁715的连接处,下端设置在第一竖向支架710与位于下面的支架连接纵梁715的连接处,形成类似于剪刀撑的结构,第三加固连接单元706可采用角钢制作。结合图7所示,相邻的上部横向支架705之间也设置有第二加固连接单元704,也为X型连接杆结构,图中可看到有第二加固连接单元704的连接杆,但未有俯视图示意,未能看到X型结构,每根杆两端分别设置在上部横向支架705与第一竖向支架710和斜对向的第二竖向支架708(相邻的另一侧模支撑结构单元的第二竖向支架708)的连接处,材料均可参照第三加固连接单元706;相邻的底部横向支架712之间也设置有第五加固连接单元716,每根杆两端分别设置在底部横向支架712与斜对向的第二竖向支架708(相邻的另一侧模支撑结构单元的第二竖向支架708)的连接处,材料可参照第二加固连接单元704。在背肋支撑结构702与第二竖向支架708之间的加固连接单元,即第一加固连接单元701,为一根连接对角的斜向支撑杆,一端连接在背肋支撑结构702和模板支撑横梁709的连接位置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竖向支架708与上部横向支架705的连接位置处,可采用角钢,设置对应的连接片形成螺栓连接;第一竖向支架710与第二竖向支架708之间的加固连接单元与第二竖向支架708形成三角形的加固结构,即图中所示的第四加固连接单元707,三角形的加固结构的顶点在第一竖向支架710上,使侧模的荷载通过第一竖向支架710和模板支撑横梁709均匀地传递至地面基础上面。
更优选的,位于侧模上翼缘板部分外侧的背肋支撑结构702和上部横向支架705之间间隔连接有竖撑703,以在侧模5外侧形成更多的荷载传递点,避免箱梁4上翼缘板的部分因侧模5发生局部变形而影响产品质量。
另外,在侧模5外侧面的外侧、背肋支撑结构702的顶面,还可以设置工作平台,另外,可以在模板支撑体系7还可以设置工作梯9,如此可以从地面基础爬至工作平台。
优选的,模板支撑横梁调节组件713的升降件和侧模液压支撑机构714为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方便操作和控制,是升降结构的优选。
结合图7所示,运梁车3载着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在不同的工位之间转移的过程为:在箱梁4的预制过程中,运梁车3载着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及模板支撑体系7在不同的工位之间转移,当转移到位后,运梁车3上面的运梁车千斤顶302回缩,使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模板支撑体系7下落至工位的条形基础8的位置处,此时,模板支撑体系7底部的液压支撑系统也向下顶升,对模板支撑体系7形成支撑,箱梁4及模板自重荷载、施工作业荷载通过条形基础8、液压支撑系统传递到地面基础上;当完成了一个工位的作业,需要将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模板支撑体系7转移至下一个工位时,液压支撑系统回缩,运梁车千斤顶302顶升,使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脱离条形基础8,即可通过运梁车3转移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模板支撑体系7。

Claims (12)

1.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箱梁生产线单元,所述箱梁生产线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内模出入模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外侧设置有内模避让台位;
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用于在安装好钢筋笼的底模和侧模组合中完成内模、端模安装,混凝土浇筑及终凝、端模拆除;
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用于配合内模的出模和入模,并为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提供返回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的空间;
所述养护预张拉工位用于将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转移过来的箱梁进行箱梁预张拉强度蒸养、预应力钢绞线束穿束和预张拉、内模出模;
所述蒸汽养护工位用于将所述养护预张拉工位转移过来的箱梁进行初张拉强度蒸养;
所述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用于将所述蒸汽养护工位转移过来的箱梁进行初张拉,并待箱梁脱模并转移后,在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中完成钢筋笼的安装;
所述内模避让台位用于暂存避让箱梁的内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远离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的一端设置有端模避让台位;所述内模避让台位靠近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的一端也设置有端模避让台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搅拌站,且混凝土搅拌站和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之间设置有送料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前方还设置有运梁车横移区;
还包括循环线单元,所述循环线单元设置在所述箱梁生产线单元的一侧或设置在两条所述箱梁生产线单元之间,由所述运梁车横移区延伸至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用于提供转移运梁车移动的空间,将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由所述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转移回所述内模出入模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在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内模出入模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和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之间转移是通过运梁车实现;
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和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设置有至少两条条形基础,在所述运梁车将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转移到位后支撑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在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内模出入模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运梁车横移区和所述循环线单元之间转移是通过运梁车实现;
所述模板安装和浇筑工位、养护预张拉工位、蒸汽养护工位和初张拉及钢筋笼入模工位设置有至少两条条形基础,在所述运梁车将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转移到位后支撑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梁车包括运梁车车架、运梁车滚轮和运梁车千斤顶,所述运梁车车架与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的长度相匹配,下面滚动连接有多个运梁车滚轮,上面的间隔设置有多排运梁车千斤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每排运梁车千斤顶至少设置有三个运梁车千斤顶,其中一个运梁车千斤顶设置在所述运梁车车架的中轴线上,其他两个相对于所述运梁车车架的中轴线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包括底模、侧模和底模纵向连接件,所述底模两侧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底模纵向连接板,所述底模纵向连接板间隔设置有多个底模纵向连接孔;所述侧模下侧边设置有向下突出的侧模纵向连接板,所述侧模纵向连接板间隔设置有多个侧模纵向连接孔;所述底模纵向连接件穿过所述底模纵向连接孔和所述侧模纵向连接孔并紧固,使所述侧模固定在所述底模两侧,所述底模纵向连接件为螺栓和螺母组合;
所述底模包括底模面板,所述底模面板下面间隔固定有底模支撑纵梁,所述底模支撑纵梁沿所述底模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长度与所述底模面板的长度相匹配;所述侧模包括侧模面板,所述侧模面板外侧面间隔固定有侧模支撑纵梁,所述侧模支撑纵梁沿所述侧模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长度与所述侧模面板的长度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3、5-6、8-9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下面和外侧设置有模板支撑体系,所述模板支撑体系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液压支撑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下面和外侧设置有模板支撑体系,所述模板支撑体系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液压支撑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箱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模和侧模组合下面和外侧设置有模板支撑体系,所述模板支撑体系底部设置有可升降的液压支撑系统。
CN202322185140.8U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 Active CN220661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5140.8U CN220661288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5140.8U CN220661288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1288U true CN220661288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4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5140.8U Active CN220661288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1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2208B (zh) 一种短线匹配法节段梁预制流水线
CN111996916A (zh) 一种现浇箱梁一体化建造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N109404010B (zh) 一种铝制隧道模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12176540U (zh) 液压爬模系统模架
CN220661288U (zh) 一种预制箱梁生产线
CN112482317A (zh) 一种门槽二期混凝土自爬升滑模浇筑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1254799A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结构桥梁及施工方法
CN107338768B (zh) 工厂式大型渡槽施工系统及方法
CN110820558A (zh) 一种铁路桥面构件的装配式施工方法
CN220661246U (zh) 一种预制箱梁的底模和侧模组合体系及包括其的成型系统
CN116834142A (zh) 预制箱梁生产线及采用运梁车转运箱梁的生产线施工方法
CN112012473B (zh) 污水池扶臂肋梁型墙身一体成型钢模板
CN113771204A (zh) 一种预制箱梁的循环生产方法及箱梁模板装置
CN112695650A (zh) 一种浅滩变曲线宽幅现浇梁下行式移动模架法施工方法
CN217151958U (zh) 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浇筑台车
CN214819438U (zh) 一种用于预制t型梁的自行式整体液压模板设备
CN214644660U (zh) T梁、小箱梁、节段片重型预制构件的移动生产流水线
CN212077585U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结构桥梁
CN113696309B (zh) T梁精准一体化液压模板体系的施工方法及应用
CN220301178U (zh) 一种挂篮悬浇结构
CN213358358U (zh) 地铁车站全预制装配式站台构造
CN216892072U (zh) 一种新型的可移动涵洞台模
CN113027208B (zh) 一种平房仓预应力拱板高空滑移施工方法
CN113216650B (zh) 整体提升式自动化建筑施工平台
CN114319844B (zh) 电梯井提升式钢框铝合金筒模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