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5643U - 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5643U
CN220585643U CN202322291743.6U CN202322291743U CN220585643U CN 220585643 U CN220585643 U CN 220585643U CN 202322291743 U CN202322291743 U CN 202322291743U CN 220585643 U CN220585643 U CN 220585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connector
groove
cavity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17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浙帅
刘利超
王坚波
吕晓钟
唐建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17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5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5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5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包括形成于连接器插头内的插接槽、与插接槽连通的锁定腔体以及滑动设置在锁定腔体内并能够与锁定腔体干涉以在滑动后进行复位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的顶部自锁定腔体延伸至插接槽内并与连接器插座锁扣配合;锁定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锁定腔体内的锁块组件以及沿垂直于锁块组件的滑动方向穿设在锁块组件内的限位柱,锁块组件相对于所述限位柱滑动时使锁块组件的顶部至少部分进入或退出插接槽内以与连接器插座配合进行锁定或解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锁定机构通过导向滑槽与限位柱的配合能够在锁定腔体内稳定滑动,滑脱的风险较低,操作方便且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
背景技术
储能连接器通常用作为储能设备和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件,实现储能设备与用电设备之间的大电流的传输,现有的储能连接器主要包括插接配合的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线缆,连接器插头连接用电设备或其他设备。目前,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在插接配合时通常以卡扣件卡接固定,以避免连接器插座和连接器插头受外力影响而移位甚至意外脱落,从而导致影响连接器插座与连接器插头的连接稳定性。
现有的卡扣件的一种形式是在连接器插头内设置能够左右滑动的锁块,锁块的顶部能够伸入连接器插头内,通过锁块的左右滑动带动锁块的顶部与连接器插座的配合以实现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的锁定和解锁。为确保锁块与连接器插头的稳定连接,通常是在锁块上设置卡钩与连接器插头内设置的凸块配合来限制锁块的移动,但由于连接器插头的整体结构较小,如此,卡钩和凸块作为连接器插头的一部分,其结构更小,稍一用力就会使得卡钩从凸块上脱落,导致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意外脱落,进而导致储能连接器的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的储能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锁块与锁定腔体在配合时容易脱落导致连接器的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一沿轴向形成于连接器插头内并用于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的插接槽、一位于所述插接槽一侧并与所述插接槽连通的锁定腔体以及一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内并能够与锁定腔体干涉以在滑动后进行复位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的顶部自锁定腔体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并与连接器插座锁扣配合;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内的锁块组件以及沿垂直于锁块组件的滑动方向穿设在所述锁块组件内并的限位柱,所述锁块组件相对于所述限位柱滑动时使所述锁块组件的顶部至少部分进入或退出所述插接槽内以与所述连接器插座配合进行锁定或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腔体在锁定组件的滑动方向上至少一端开口且所述锁定腔体具有一形成于垂直于插接槽轴线的平面上的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锁定腔体的开口端连通,所述锁块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柱滑动配合,另一端外露于所述连接器插头的侧部;所述敞口上可拆卸设置有封闭所述敞口的盖板,所述限位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锁定腔体的内壁和/或盖板上且所述限位柱的里端与所述锁定腔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限位柱的外端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块组件包括一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内的滑块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滑块内并能够与锁定腔体的内壁发生干涉的扭簧,所述滑块包括一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内的主体部、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的锁止部、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且对应于靠近限位柱一侧的锁扣部以及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对应于远离限位柱的一侧并外露于所述连接器插头的按压部,所述限位柱穿设在所述锁扣部上并与所述锁扣部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部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的滑动段以及一体形成于所述滑动段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的锁定段,所述锁定段能够随所述滑动段的滑动沿垂直于插接槽的轴线的方向进入或退出所述插接槽。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部上沿限位柱的轴线方向贯穿形成有一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柱的尺寸并沿滑块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滑槽的宽度与所述限位柱的尺寸适配,所述限位柱穿设在所述导向滑槽内;所述导向滑槽的内壁具有一远离主体部的锁扣面,当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锁扣时,所述限位柱的外周面抵靠于所述锁扣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内一体设置有一轴线平行于所述插接槽的轴向的支撑轴以及凹设在所述支撑轴外的安装环槽,所述扭簧容置于所述安装环槽内并套接在所述支撑轴的外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穿出安装环槽的对应位置并与对应端的主体部和锁定腔体干涉以向所述滑块提供回弹力。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上对应所述安装环槽的位置处沿安装环槽的切向设置有与所述安装环槽连通的第一干涉槽以及独立于所述第一干涉槽并连通所述安装环槽与锁定腔体的第二干涉槽;
所述扭簧包括一容置于安装环槽内并环套在支撑轴外的螺旋段以及沿所述螺旋段的第一端的切向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一干涉槽内的第一抵接段和沿所述螺旋段的第二端的切向一体延伸并穿越第二干涉槽至所述锁定腔体内的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一抵接段与第一干涉槽抵接或固定,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锁定腔体的内壁相干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储能连接器,包括插接配合的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以及如上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所述插接槽沿插接方向形成于所述连接器插头,所述锁定腔体形成于所述连接器插头内且对应于插接槽下方的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沿插接方向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端子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并与所述端子组件导电连接的线缆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器插座包括能够对插至所述插接槽内的插座壳体以及沿轴向设置在所述插座壳体内并与所述端子组件弹性接触的插针。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壳体具有一面向所述插接槽设置的第一抵持斜面,所述锁定机构对应于进入插接槽内的部分形成有一面向所述插座壳体的第二抵持斜面,所述第一抵持斜面于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对插时能够抵靠于第二抵持斜面上并推动所述第二抵持斜面以使锁定机构的对应位置退出所述插接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能够在锁定腔体内滑动的滑块以及穿设在滑块上并与锁定腔体连接的限位柱,滑块上设置有供限位柱穿过的导向滑槽,当滑块在锁定腔体内滑动时,在限位柱与导向滑槽的配合下,滑块只能在导向滑槽限定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导向滑槽的宽度与限位柱的尺寸适配,使得滑块在滑动过程中,滑块不会上下浮动,以确保滑块滑动的稳定性。同时,导向滑槽的内壁合围形成一封闭空间,并且在导向滑槽的内壁上形成能够与限位柱抵靠的锁扣面,使得在解锁时滑块顶部的锁止部退出插接槽后能够在扭簧的回弹力作用下回位并抵靠在锁扣面上,能够有效避免滑块从锁定腔体内脱落,以确保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的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1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向视图。
图5为图3中B-B的向视图。
图6为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如下:
连接器插头100、插头壳体110、端子组件120、端子座121、导电端子122、线缆连接组件130、接线端子131、绝缘套132、弹性固定套133、锁紧螺栓134;
连接器插座200、第一抵持斜面200a、插座壳体210、插针220;
插接槽310、对接槽320;
锁定腔体400、敞口410、定位孔420;
锁定机构500、第二抵持斜面500a、滑块510、主体部511、支撑轴5111、安装环槽5112、第一干涉槽5113、第二干涉槽5114、锁止部512、滑动段5121、锁定段5122、锁扣部513、导向滑槽5131、锁扣面5132、按压部514、扭簧520、螺旋段521、第一抵持段522、第二抵接段523、限位柱530、盖板540、固定孔5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连接器包括插接配合的连接器插头100和连接器插座200以及能够对连接器插头100和连接器插座200在插拔过程中进行锁定和解锁的连接器锁定结构。所述连接器插头100通过线缆连接储能设备,连接器插座200被配置在用电设备或充电设备上,当连接器插头100插接至连接器插座200上时,可以通过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在储能设备与用电设备或充电设备之间形成电流通路。所述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一沿轴向形成于连接器插头100内并用于与连接器插座200插接配合的插接槽310、一位于所述插接槽310一侧并与所述插接槽310连通的锁定腔体400以及一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400内的锁定机构500。所述插接槽310沿插接方向形成于所述连接器插头100内,所述锁定腔体400优选形成于所述连接器插头100内且对应于插接槽310下方的位置处,使得所述锁定机构500的顶部能够自锁定腔体400延伸至插接槽310内并与连接器插座200锁扣配合,以实现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的锁定和解锁。
所述锁定腔体400在锁定机构500的滑动方向上至少一端开口,且锁定腔体400具有一形成于垂直于插接槽310轴线的平面上的敞口410,所述敞口410与所述锁定腔体400的开口端连通,使得锁定机构500能够自所述敞口410安装至锁定腔体400内;当锁定机构500安装到位后,锁定机构500的一端与所述锁定腔体400配合以实现对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的锁定和解锁,以防止锁定机构500从锁定腔体400内脱落;锁定机构500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连接器插头100的侧部,以作为施力点作用于锁定机构500上促使锁定机构500滑动一段距离后其顶部能够退出插接槽310而对连接器插头100和连接器插座200进行解锁。
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以图1示出的方向为例,定义X轴方向为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的插接方向、定义Y轴方向为锁定机构500的滑动方向以及定义Z轴方向为插接槽310与锁定腔体400的相对位置布置方向,也即锁定腔体400沿Z轴方向布置在插接槽310的下方。
所述连接器插头100包括插头壳体110、沿插接方向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110内的端子组件120以及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110内并与所述端子组件120导电连接的线缆连接组件130。所述插接槽310沿插接方向形成于所述插头壳体110内,以供连接器插座200插入,所述锁定腔体400形成于插头壳体110内且相对于Z轴方向位于插接槽310的下方,所述插头壳体110采用注塑模具成型得到,在注塑过程中即在所述插头壳体110内形成所述插接槽310及锁定腔体400。所述端子组件120沿插接方向同轴设置在所述插接槽310内,以在连接器插座200插入插接槽310内时与连接器插座200弹性接触以实现信号传输。所述线缆连接组件130的轴线在Z轴方向上延伸,线缆连接组件130的一端与端子组件120连接,另一端连接线缆,以实现线缆与端子组件120之间的导电。
所述端子组件120包括插设在插接槽310内并包裹在插头壳体110内的端子座121以及同轴固定在端子座121内的导电端子122,所述端子座121在插接方向上至少一端开口(优选为连接器插座200插入的方向),使得连接器插座200能够插入插接槽310内与导电端子122弹性接触,端子座121的另一端(即相对于远离连接器插座200插入的一端)与线缆连接部连接,以实现电能在线缆与导电端子122间的传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座121与导电端子122均采用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合金或其他非金属材料制成,端子座121与导电端子122和线缆连接部之间可采用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以实现导电端子122、端子座121及线缆之间的导通。
所述线缆连接组件130包括与端子座121的对应端连接的接线端子131、环套于接线端子131远离端子座121的一端外侧的绝缘套132、环套于绝缘套132外侧的弹性固定套133以及环套于弹性固定套133外侧并与插头壳体110可拆卸连接的锁紧螺栓134。所述接线端子131的一端与端子座121连接,另一端能够自插头壳体110的底部露出,绝缘套132环套在所述接线端子131的露出端上,以实现接线端子131与外部的绝缘。所述接线端子131的露出端具有一中空的接线槽,线缆可容置在该接线槽内以通过接线端子131与端子组件120之间实现导通。所述弹性固定套133具有弹性,当锁紧螺栓134旋紧时,能够向内挤压弹性固定套133,使弹性固定套133能够向内收拢以压紧线缆,从而确保线缆的稳定连接。
所述连接器插座200包括插座壳体210以及沿插接方向设置在插座壳体210内的插针220,在插座壳体210内沿轴向(即插接方向)设置有一在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对插时容置插头壳体110的对接槽320,同时对插后,插座壳体210容置在插接槽310内,插针220插入端子组件120中并与导电端子122弹性接触,以实现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的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壳体210上面向插接槽31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抵持斜面200a,第一抵持斜面200a沿插座壳体210的插接方向向后向外倾斜设置,当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对插时,插座壳体210插入插接槽310内且插针220同轴插入导电端子122内,在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头100相对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持斜面200a能够与锁定机构500上对应进入插接槽310的部分接触并推动锁定机构500动作,使锁定机构500在锁定腔体400内滑动以退出插接槽310,直至第一抵持斜面200a越过锁定机构500后,锁定机构500在其与锁定腔体400内壁的干涉作用下复位后与连接器插座200的插座壳体210锁扣,以对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进行锁定。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端子座121、导电端子122、线缆连接组件130及插针220等结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请参考图4、图5和图6,所述锁定机构500的顶部对应位置在锁定机构500沿Y轴方向滑动时能够适时自锁定腔体400内进入插接槽310或自插接槽310中退出,以与连接器插座200配合对连接器插头100及连接器插座200进行锁定及解锁,并且在解锁的滑动过程中,所述锁定机构500能够与锁定腔体400发生干涉以在滑动后产生回弹力进行复位,由此,可以实现锁定机构500的自动复位,进而实现对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的自动锁定。具体的,所述锁定机构500对应于进入插接槽310内的部分形成有一面向所述插座壳体210的第二抵持斜面500a,在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对插时,第一抵持斜面200a能够与第二抵持斜面500a接触并抵靠在第二抵持斜面500a上,随着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的继续移动,第一抵持斜面200a推动第二抵持斜面500a以促使锁定机构500动作,进而使锁定机构500退出插接槽310。
所述锁定机构500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400内的锁块组件以及沿垂直于锁块组件的滑动方向穿设在所述锁块组件内的限位柱530,所述锁块组件相对于所述限位柱530滑动时使所述锁块组件的顶部至少部分进入或退出所述插接槽310内以与所述连接器插座200配合进行锁定或解锁。所述锁块组件的一端活动套接在限位柱530外,使得锁块组件在锁定腔体400内沿Y轴滑动时能够与限位柱530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使得锁块组件的顶部进入或退出插接槽310内;所述锁块组件的另一端作为施力点外露于锁定腔体400的开口端(也即连接器插头100的侧部)。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一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400内的滑块510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滑块510内并能够与锁定腔体400的内壁发生干涉的扭簧520,所述限位柱530穿设在所述滑块510内。所述滑块510的顶部延伸至插接槽310内与连接器插座200的插座壳体210锁扣配合,滑块510在Y轴方向上的一端套接在限位柱530外、另一端外露于锁定腔体400以提供施力点。所述扭簧520的一端与滑块510抵接或固定,扭簧520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腔体400干涉,以在滑块510滑动后为滑块的复位提供回弹力。
所述滑块510包括一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400内的主体部511、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511的顶部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插接槽310内的锁止部512、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511且对应于靠近限位柱530的一侧的锁扣部513以及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511对应于远离限位柱530的一侧并外露于所述连接器插头100的按压部514。所述扭簧520设置在所述主体部511内;所述锁止部512至少部分能够进入或退出插接槽310,且所述第二抵持斜面500a形成于所述锁止部512上以与插座壳体210配合实现锁定和解锁;所述锁扣部513与限位柱530配合对滑块510的滑动进行导向以确保滑块510稳定滑动以及对滑块510进行限位以防止滑块510从锁定腔体400中意外脱落;所述按压部514能够提供施力点。当向内推动按压部514时,能够带动整个滑块510在锁定腔体400内沿Y轴方向向内滑动,限位柱530与锁扣部513产生相对移动,使限位柱530自锁扣部513对应远离主体部511的一端相对向靠近主体部511的一端移动,进而使得锁止部512的顶部完全从插接槽310中退出,以便插座壳体210能够进出,与此同时,滑块510在滑动时,能够挤压扭簧520时扭簧520的两端发生相对位移,进而使扭簧520获得回弹力,当松开按压部514时,扭簧520在回弹力作用下推动滑块510复位直至锁扣部513与限位柱530向相反的方向发生相对移动,使限位柱530重新回位至锁扣部513上对应于远离主体部511的一端后并与锁扣部513的对应位置抵靠,进而使锁止部512的顶部重新进入插接槽310内以限制插座壳体210的进出。
所述锁止部512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511的顶部的滑动段5121以及一体形成于所述滑动段5121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插接槽310内的锁定段5122,滑动段5121整体位于锁定腔体400内,以在滑块510滑动时带动锁定段5122同步滑动。所述第二抵持斜面500a形成于锁定段5122上,锁定时,第一抵持斜面200a与第二抵持斜面500a接触并推动第二抵持斜面500a以将整个锁定段5122推出插接槽310,与此同时,锁定段5122能够将第一抵持斜面200a的推力通过滑动段5121传递至整个滑块510,使滑块510在滑动时作用在扭簧520上以获得回弹力便于在第一抵持斜面200a与第二抵持斜面500a分离后锁定段5122能够重新回位至插接槽310内。而解锁时,随着整个滑块510的滑动,又能够带动滑动段5121滑动,进而使锁定段5122随滑动段5121的滑动退出所述插接槽310后在按压部514上外力消失后,通过扭簧520的作用自动回位。
所述锁扣部513上沿限位柱530的轴线方向(也即X轴方向)前后贯穿形成有一导向滑槽5131,以供限位柱530穿过,且限位柱530的两端均伸出至导向滑槽5131外与对应端的锁定腔体400的内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滑槽5131的长度(即导向滑槽5131沿Y轴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柱530的尺寸,所述导向滑槽5131优选为长条形滑槽且沿滑块510的滑动方向延伸,使得导向滑槽5131能够在限位柱530的限制下沿Y轴方向滑动。所述导向滑槽5131的宽度(即导向滑槽5131沿Z轴方向的尺寸)与所述限位柱530的尺寸适配,使得在所述限位柱530穿设在所述导向滑槽5131内时,限位柱530的上、下两侧可以对应抵靠在限位滑槽5131的上壁和下壁上,以避免滑块510在滑动过程中在Z轴方向上下浮动,进而确保滑块510滑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当限位柱530为圆柱体时,限位柱530对应导向滑槽5131的长度及宽度方向的尺寸均指的是限位柱530的直径,当限位柱530的截面为立方体时,限位柱530对应导向滑槽5131长度及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指限位柱530在对应方向上的边长的长度。
所述导向滑槽5131的内壁具有一远离主体部511的锁扣面5132,当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锁扣时,所述限位柱530的外周面抵靠于所述锁扣面5132上,以限制滑块510在复位过程中向外回位的距离,并避免滑块510从锁定腔体400中脱落。当所述限位柱530为圆柱体结构时,所述锁扣面5132优选为与所述限位柱530的外周面适配的弧面,而当限位柱530为立方体时,所述锁扣面5132优选为与所述限位柱530的外周面适配的平面,使得限位柱530在抵靠于锁扣面5132上时能够与锁扣面5132之间形成面接触,以进一步增加限位柱530与滑块510配合的稳定性。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530为圆柱体时,锁扣面5132也可为平面,如此在限位柱530与锁扣面5132之间形成线接触,以对滑块510在复位时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
所述主体部511内一体设置有一轴线平行于所述插接槽310的轴向的支撑轴5111以及凹设在所述支撑轴5111外的安装环槽5112;所述扭簧520容置于所述安装环槽5112内并套接在所述支撑轴5111的外侧,扭簧520的两端分别穿出安装环槽5112的对应位置并与对应端的主体部511和锁定腔体400干涉以向所述滑块510提供回弹力。所述支撑轴5111用于支撑扭簧520,所述安装环槽5112用于收纳扭簧520,防止扭簧520在压缩或拉伸过程中发生倾斜或脱落导致锁定机构500失效。
所述主体部511上对应所述安装环槽5112的位置处沿安装环槽5112的切向设置有与所述安装环槽5112连通的第一干涉槽5113以及独立于所述第一干涉槽5113并连通所述安装环槽5112与锁定腔体400的第二干涉槽5114;扭簧520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干涉槽5113内并与第一干涉槽5113的对应位置抵接或固定,扭簧520的另一端经第二干涉槽5114延伸至锁定腔体400内并与锁定腔体400的对应位置相干涉,以使得主体部511在随滑块510滑动时,第一干涉槽5113能够推动扭簧520的对应端,由于扭簧520的另一端与锁定腔体400的内壁干涉,此时,扭簧520的两端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扭簧520产生扭力而获得能够驱动滑块510复位的回弹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扭簧520包括一容置于安装环槽5112内并环套在支撑轴5111外的螺旋段521以及沿所述螺旋段521的第一端的切向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一干涉槽5113内的第一抵接段和沿所述螺旋段521的第二端的切向一体延伸并穿越第二干涉槽5114至所述锁定腔体400内的第二抵接段523,所述第一抵持段522的末端沿切向穿出安装环槽5112并延伸至第一干涉槽5113内,所述第一抵持段522与第一干涉槽5113抵接或固定,所述第二抵持段的末端经第二干涉槽5114沿切向穿出安装环槽5112并延伸至锁定腔体400内,所述第二抵持段与锁定腔体400的内壁面干涉。可理解的,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扭簧520也可以采用弹片等结构代替以实现滑块510的自动复位。
为保护锁定机构500,所述敞口410上可拆卸设置有封闭所述敞口410的盖板540,以避免锁定机构500外露而损坏。所述限位柱5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定腔体400的内壁和/或盖板540连接,且所述限位柱530的里端与所述锁定腔体400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限位柱530的外端与所述盖板540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安装限位柱530和/或锁块组件。优选的,所述敞口410形成于锁定腔体400对应于YZ平面上,所述限位柱530的两端分别与锁定腔体400的内壁和盖板540连接,使得限位柱530与锁定腔体400和盖板540的连接位置均能够作为受力点以分散滑块510复位时锁扣面5132对限位柱530外周面的冲击力,降低限位柱530损坏的风险。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530也可以仅与锁定腔体400的内壁连接或仅与盖板540连接,并通过在限位柱530内插入钢结构或强度较大的材料以增加限位柱530的强度,达到降低限位柱530损坏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530一体形成于所述锁定腔体400的内壁上,限位柱530可以与插头壳体110一体成型,在盖板540上对应限位柱530的位置处形成有能够与限位柱530适配的固定孔550使得限位柱530的外端与所述盖板540可拆卸连接。如此,锁块组件可以从敞口410安装至锁定腔体400内并套接在限位柱530外后将盖板540盖于敞口410上,限位柱530穿入固定孔内550内,以对限位柱530的自由端进行固定并提供支撑,避免导向滑槽5131的锁扣面5132抵靠在限位柱530外时对限位柱530进行压迫而导致限位柱530变形甚至损坏。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530也可以是一体形成于盖板540上,而在锁定腔体400的内壁上对应限位柱530的位置处形成有与限位柱530适配的定位孔420以使得限位柱530的里端与锁定腔体400的内壁可拆卸连接。当锁块组件从敞口410装配到位后,在将盖板540盖在敞口410上,使定位柱530穿入导向滑槽5131内,使得所述限位柱530能够从敞口插入锁定腔体400内并穿设在导向滑槽5131内后定位在所述定位孔420内,使所述定位孔420对限位柱530的自由端进行固定并提供支撑,避免限位柱530变形或损坏。在其他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530也可以是独立成型,通过同时在锁定腔体400的内壁设置定位孔420以及在盖板540上设置固定孔550来与限位柱530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对限位柱530的固定和支撑也是可以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相对,通过插接槽310与对接槽320与插座壳体210及插头壳体110的配合对位,将连接器插座200沿插接方向插入连接器插头100中,此时插头壳体110沿对接槽320移动而插座壳体210沿插接槽310移动,使得插座壳体210的第一抵持斜面200a与锁定段5122上的第二抵持斜面500a接触并向内推动第二抵持斜面500a,使锁定段5122退出插接槽310,解除对插座壳体210的阻挡,此时,随着滑块510的移动,挤压扭簧520使扭簧520产生回弹力,直至第一抵持斜面200a越过第二抵持斜面500a后,第二抵持斜面500a失去外力作用,在回弹力作用下复位再次进入插接槽310内,以与插座壳体210配合防止连接器插座200从连接器插头100上分离,实现连接器插头100与连接器插座200的锁定。而当需要解锁时,向内按压所述按压部514,使整个滑块510向内滑动,限位柱530的外周面与锁扣面5132分离并与导向滑槽5131在Y轴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使锁定段5122完全从插接槽310中退出,此时,可轻松将连接器插座200从连接器插头100上拔下,当连接器插座200拔下后,松开按压部514,扭簧520在回弹力作用下推动滑块510复位直至限位柱530的外周面重新与锁扣面5132抵靠,锁定段5122重新进入插接槽310内,以待下一次插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一沿轴向形成于连接器插头内并用于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的插接槽以及一位于所述插接槽一侧并与所述插接槽连通的锁定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内并能够与锁定腔体干涉以在滑动后进行复位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的顶部自锁定腔体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并与连接器插座锁扣配合;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内的锁块组件以及沿垂直于锁块组件的滑动方向穿设在所述锁块组件内的限位柱,所述锁块组件相对于所述限位柱滑动时使所述锁块组件的顶部至少部分进入或退出所述插接槽内以与所述连接器插座配合进行锁定或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腔体在锁定组件的滑动方向上至少一端开口且所述锁定腔体具有一形成于垂直于插接槽轴线的平面上的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锁定腔体的开口端连通,所述锁块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柱滑动配合,另一端外露于所述连接器插头的侧部;所述敞口上可拆卸设置有封闭所述敞口的盖板,所述限位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锁定腔体的内壁和/或盖板上且所述限位柱的里端与所述锁定腔体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限位柱的外端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块组件包括一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内的滑块以及一设置在所述滑块内并能够与锁定腔体的内壁发生干涉的扭簧,所述滑块包括一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定腔体内的主体部、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的锁止部、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且对应于靠近限位柱一侧的锁扣部以及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对应于远离限位柱的一侧并外露于所述连接器插头的按压部,所述限位柱穿设在所述锁扣部上并与所述锁扣部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的滑动段以及一体形成于所述滑动段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的锁定段,所述锁定段能够随所述滑动段的滑动沿垂直于插接槽的轴线的方向进入或退出所述插接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部上沿限位柱的轴线方向贯穿形成有一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柱的尺寸并沿滑块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滑槽的宽度与所述限位柱的尺寸适配,所述限位柱穿设在所述导向滑槽内;所述导向滑槽的内壁具有一远离主体部的锁扣面,当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锁扣时,所述限位柱的外周面抵靠于所述锁扣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内一体设置有一轴线平行于所述插接槽的轴向的支撑轴以及凹设在所述支撑轴外的安装环槽,所述扭簧容置于所述安装环槽内并套接在所述支撑轴的外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穿出安装环槽的对应位置并与对应端的主体部和锁定腔体干涉以向所述滑块提供回弹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对应所述安装环槽的位置处沿安装环槽的切向设置有与所述安装环槽连通的第一干涉槽以及独立于所述第一干涉槽并连通所述安装环槽与锁定腔体的第二干涉槽;
所述扭簧包括一容置于安装环槽内并环套在支撑轴外的螺旋段以及沿所述螺旋段的第一端的切向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一干涉槽内的第一抵接段和沿所述螺旋段的第二端的切向一体延伸并穿越第二干涉槽至所述锁定腔体内的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一抵接段与第一干涉槽抵接或固定,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锁定腔体的内壁相干涉。
8.一种储能连接器,包括插接配合的连接器插头和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所述插接槽沿插接方向形成于所述连接器插头,所述锁定腔体形成于所述连接器插头内且对应于插接槽下方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沿插接方向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的端子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插头壳体内并与所述端子组件导电连接的线缆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器插座包括能够对插至所述插接槽内的插座壳体以及沿轴向设置在所述插座壳体内并与所述端子组件弹性接触的插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具有一面向所述插接槽设置的第一抵持斜面,所述锁定机构对应于进入插接槽内的部分形成有一面向所述插座壳体的第二抵持斜面,所述第一抵持斜面于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对插时能够抵靠于第二抵持斜面上并推动所述第二抵持斜面以使锁定机构的对应位置退出所述插接槽。
CN202322291743.6U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 Active CN220585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1743.6U CN220585643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1743.6U CN220585643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5643U true CN220585643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08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1743.6U Active CN220585643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5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47159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US4902968A (en) Connector terminal checking tool
CN111180938B (zh) 嵌合连接器
KR20010062582A (ko) 커넥터와 커넥터에 연결되어지는 객체의 연결을 안내하는안내부를 가진 커넥터
JP2014110182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スクイブの接続装置
CN220585643U (zh) 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
CN116191129A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
CN219677691U (zh) 一种插头及储能连接器
US6164991A (en) Slidably attaching type connector
CN220585646U (zh) 具有内滑槽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及储能连接器
JP3555591B2 (ja) コネクタ
KR20150064670A (ko) 전기 커넥터, 하네스, 및 스퀴브의 접속 장치
CN218975946U (zh) 电连接器
CN114079200A (zh) 具有直接锁固与旋转预顶出功能的连接器
CN117080804A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
JP3047175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CN216413414U (zh) 拉带连接器及拉带连接器组件
CN217468992U (zh) 具有辅助锁固装置的电连接器和相应电连接器套件
CN115939860A (zh) 连接器装置
CN113193412B (zh) 一种连接器外壳体
CN219643212U (zh) 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及连接器插头
CN110832707A (zh) 连接器
CN111403960A (zh) 易插拔的转换器插头
CN108092342B (zh) 充电座及其电池连接模块
CN107634379B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