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7493U - 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7493U
CN220577493U CN202321585944.0U CN202321585944U CN220577493U CN 220577493 U CN220577493 U CN 220577493U CN 202321585944 U CN202321585944 U CN 202321585944U CN 220577493 U CN220577493 U CN 220577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aircraft
fuselage
sub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59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雁飞
刘十一
谢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Fuku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Fuku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Fuku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Fuku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59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7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7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7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所述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包括机身和机翼;所述机翼包括连接主体、第一子翼和第二子翼,所述第一子翼和所述第二子翼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的两侧;所述机身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插接在所述机翼的连接主体内,所述机翼基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机身上。所述飞行器通过将机翼转动连接在机身上,通过转动调整使得机翼的长度方向与机身的长度方向重叠,减少飞行器的横向尺寸,实现对飞行器的整体转运,从而提高飞行器转运的效率,降低飞行器转运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飞行器技术的日益成熟,现有的民用飞行器广泛应用在空中拍摄、监控、电力巡检、环保、农业等领域,根据不同的作业需求,飞行器需要在不同使用场景之间进行高频转运运输。
目前对于固定翼飞行器的转运运输,由于飞行器机翼的横向尺寸较大,需要先将飞行器的机翼和机身进行拆解,将机翼和机身分别装载在包装箱或行李箱内通过运输工具转运,转运到目的地后再对飞行器进行组装,这种转运方式需要对飞行器进行拆解和组装,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人力物力,影响飞行器转运的效率,增加了飞行器转运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所述飞行器通过将机翼转动连接在机身上,通过转动调整使得机翼的长度方向与机身的长度方向重叠,减少飞行器的横向尺寸,实现对飞行器的整体转运,从而提高飞行器转运的效率,降低飞行器转运运输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所述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包括机身和机翼;
所述机翼包括连接主体、第一子翼和第二子翼,所述第一子翼和所述第二子翼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的两侧;
所述机身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插接在所述机翼的连接主体内,所述机翼基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机身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翼还包括机翼横梁,所述连接主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机翼横梁的中部插接在所述连接主体内部的中空结构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翼横梁上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位于所述中空结构内;
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翼横梁上,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主体的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配合安装孔,且所述配合安装孔贯穿所述连接主体与外部环境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中部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孔和第二螺纹连接孔,所述配合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相连通,或所述配合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飞行器上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设置在所述配合安装孔内;
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螺接配合,或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螺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主体的顶面设置槽口,所述槽口开设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主体还设置有配合盖,所述配合盖卡接在所述槽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中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安装槽,所述连接主体配合在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主体的顶面向上凸起形成弧面结构,所述连接主体基于所述弧面结构与所述机身形成流线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所述飞行器通过将机翼转动连接在机身上,通过转动调整使得机翼的长度方向与机身的长度方向重叠,减少飞行器的横向尺寸,实现对飞行器的整体转运,从而提高飞行器转运的效率,降低飞行器转运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飞行状态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转运状态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主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身的安装槽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飞行状态结构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飞行器转运状态结构的示意图。所述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包括机身1和机翼2;所述机翼2包括连接主体、第一子翼201和第二子翼206,所述第一子翼201和所述第二子翼206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的两侧,所述机身1的中部设置有转轴102,所述转轴102插接在所述机翼2的连接主体内,所述机翼2基于所述转轴102转动连接在所述机身1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10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机身1内,所述转轴102的另一端从机身1顶部的中部位置延伸在所述机身1外,且所述转轴10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着所述连接主体,操作人员通过手动转动所述机翼2可以调整所述机翼2和所述机身1的相对位置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飞行器在飞行状态时,所述机翼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机身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使得所述飞行器能够平稳进行飞行任务;所述飞行器在转运状态下,所述机翼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机身1的长度方向重叠,可以减少所述飞行器的横向尺寸,实现对飞行器的整体转运运输,提高飞行器的转运效率,降低飞行器转运的人力劳动成本。
具体的,所述机翼2还包括机翼横梁205,所述连接主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机翼横梁205的中部插接在所述连接主体内部的中空结构内,所述机翼横梁205插接在所述连接主体内,所述机翼横梁205的一端延伸在所述连接主体的一侧外,且所述机翼横梁205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子翼201内,所述第一子翼201固定在所述机翼横梁205上,所述机翼横梁205的另一端延伸在所述连接主体的另一侧外,且所述机翼横梁205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子翼206内,所述第二子翼206固定在所述机翼横梁205上,所述机翼横梁205用于支撑和连接所述第一子翼201和所述第二子翼206,提高所述第一子翼201和所述第二子翼206的连接稳定性,以及提高机翼2的整体刚性。
具体的,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主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所述机翼横梁205上设置有连接支架204,所述连接支架204位于所述中空结构内,所述连接支架20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翼横梁205上,所述连接支架204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主体的底板上,所述连接支架204用于连接所述机翼横梁205和所述连接主体,从而提高所述连接主体和所述连接横梁的连接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204可以基于焊接固定在所述机翼横梁205和所述连接主体上,提高所述连接支架204与所述机翼横梁205以及所述连接主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204为三角形支架,所述三角形支架具有良好的结构刚性和稳定性,可以提高所述连接主体和机翼横梁205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满足飞行器的使用需求。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翼横梁205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的中部位置,所述机翼横梁205上设置有四个所述连接支架204,四个所述连接支架204对称分布在所述机翼横梁205的两侧。
具体的,所述连接支架204上设置有配合安装孔,且所述配合安装孔贯穿所述连接主体与外部环境相连通,所述机身1中部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孔103和第二螺纹连接孔104,所述配合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103相连通,或所述配合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104相连通,通过转动调整所述机翼2,可以调整所述配合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103以及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104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身1的安装槽101结构的示意图。所述机身1中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安装槽101,所述连接主体配合在所述安装槽101内,所述机身1中部的安装槽101内设置四个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103以及四个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104,四个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103对称分布在所述安装槽101的一组相对的侧边上,四个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104对称分布在所述安装槽101的另一组相对的侧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时,四个所述连接支架204的配合安装孔与四个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103对应相连通,所述飞行器处于转运状态时,四个所述连接支架204的配合安装孔与四个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104对应相连通。
具体的,所述飞行器上设置有连接螺栓3,所述连接螺栓3设置在所述配合安装孔内,所述连接螺栓3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103螺接配合,通过所述连接螺栓3对所述机翼2的连接主体和所述机身1进行连接固定,使得所述飞行器可以固定在飞行状态,确保所述飞行器在飞行期间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满足飞行任务的要求,
所述连接螺栓3还可以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104螺接配合,通过所述连接螺栓3对机翼2的连接主体和机身1进行连接固定,使得飞行器可以固定在转运状态,确保所述飞行器在转运期间的结构稳定性,降低飞行器在转运时出现损坏的风险。
具体的,所述连接主体的顶面设置槽口203,所述槽口203开设在所述连接支架204的上方,所述槽口203连通所述连接主体内部的中空结构,以便操作人员进行所述连接螺栓3的拆装,所述连接主体还设置有配合盖202,所述配合盖202卡接在所述槽口203上,所述配合盖202可以覆盖所述槽口203,避免外部灰尘和杂物进入所述连接主体内部,降低所述连接主体内部结构受损的风险,所述配合盖202还可以确保所述连接主体外形的平滑性,提高飞行器的外观观赏性,以及减低飞行器飞行时的风阻。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主体顶面设置有两个所述槽口203,两个所述槽口203对称分布在所述机翼横梁205的两侧,所述连接主体上设置有两个配合盖202,两个所述配合盖202对应覆盖两个所述槽口203上。
具体的,所述连接主体的顶面向上凸起形成弧面结构,所述连接主体基于所述弧面结构与所述机身1形成流线型结构,所述连接主体的前侧和后侧设置为光滑弧形面,且所述光滑弧形面与所述机身1上安装槽101的两侧侧壁相互配合,当所述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时,所述连接主体的光滑弧形面能够贴合在所述安装槽101的两侧侧壁内,使得所述机身1整体呈流线型结构,降低飞行器的飞行风阻,提高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1为流线型结构,使得所述飞行器处于转运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翼201和所述第二子翼206与所述机身1之间形成有夹角,避免所述机翼2在转动调整时,所述第一子翼201和所述第二子翼206与所述机身1出现碰撞和磨损的情况。
具体的,所述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的转运操作:操作人员打开所述配合盖202,并拆卸所述连接螺栓3,使得所述机翼2和所述机身1之间可以相对活动,通过转动所述机翼2,使得连接主体上的配合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104相连通,此时机翼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机身1的长度方向重叠,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连接螺栓3连接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104,并将配合盖202覆盖在槽口203上,从而将所述机翼2和所述机身1进行锁紧固定,使得所述飞行器处于转运状态,从而减少所述飞行器的横向尺寸,实现对飞行器的整体转运。
进一步的,将所述飞行器转运到目的地后,操作人员打开所述配合盖202,并拆卸所述连接螺栓3,使得所述机翼2和所述机身1之间可以相对活动,通过转动所述机翼2,使得连接主体上的配合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103相连通,此时机翼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机身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所述连接螺栓3连接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103,并将配合盖202覆盖在槽口203上,从而将所述机翼2和所述机身1进行锁紧固定,使得所述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使得飞行器可以满足飞行任务。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所述飞行器通过将机翼2转动连接在机身1上,通过转动调整使得机翼2的长度方向与机身1的长度方向重叠,减少飞行器的横向尺寸,实现对飞行器的整体转运,从而提高飞行器转运的效率,降低飞行器转运运输成本。
另外,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采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包括机身和机翼;
所述机翼包括连接主体、第一子翼和第二子翼,所述第一子翼和所述第二子翼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的两侧;
所述机身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插接在所述机翼的连接主体内,所述机翼基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机身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还包括机翼横梁,所述连接主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机翼横梁的中部插接在所述连接主体内部的中空结构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横梁上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位于所述中空结构内;
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翼横梁上,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主体的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配合安装孔,且所述配合安装孔贯穿所述连接主体与外部环境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中部设置有第一螺纹连接孔和第二螺纹连接孔,所述配合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相连通,或所述配合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上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设置在所述配合安装孔内;
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螺接配合,或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孔螺接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的顶面设置槽口,所述槽口开设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还设置有配合盖,所述配合盖卡接在所述槽口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中部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安装槽,所述连接主体配合在所述安装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的顶面向上凸起形成弧面结构,所述连接主体基于所述弧面结构与所述机身形成流线型结构。
CN202321585944.0U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 Active CN220577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5944.0U CN220577493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5944.0U CN220577493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7493U true CN220577493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2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5944.0U Active CN220577493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7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8792B2 (en) Compound helicopter with a fixed wing arrangement
WO2018103457A1 (zh) 无人机
US20220242563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20577493U (zh) 一种带有旋转机翼的飞行器
CN201849660U (zh) 多旋翼飞行器的支臂结构
US20240043146A1 (en) Titlable wing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9896002A (zh) 一种可变形的四旋翼飞行器
CN108860570A (zh) 一种可折叠、快速拆装的无人机尾翼和包括该尾翼的无人机
WO2020135637A1 (zh) 物流无人机
CN107953984B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倒v型尾翼连接结构
CN107108013A (zh) 机架组件及使用该机架组件的无人机
CN210912850U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JP7290522B2 (ja) 一体化された収納棚を備えたオーバーヘッドペイロードモジュール
CN111731465B (zh) 一种无人机用机身框架式结构及无人机
CN213443094U (zh) 无人飞行器
CN112278228A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CN205952309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
CN109110120A (zh) 一种三旋翼无人机升力系统
CN218198796U (zh) 一种双机身无人机平尾结构
CN211033006U (zh) 无人机之旋翼与机架组合结构
CN211139687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系统电池的连接结构
CN217730764U (zh) 组合涵道飞行器
CN217348210U (zh) 一种可快速折叠的多旋翼无人机
CN209870746U (zh) 飞行器
CN219989521U (zh) 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可折叠式机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