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43094U - 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43094U
CN213443094U CN202022441430.0U CN202022441430U CN213443094U CN 213443094 U CN213443094 U CN 213443094U CN 202022441430 U CN202022441430 U CN 202022441430U CN 213443094 U CN213443094 U CN 213443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antenna
fuselage
fixe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414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414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43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43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43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固定翼、尾翼组件、动力组件和通信模块,固定翼与机身相连,尾翼组件位于机身的后侧,且通过翼臂与固定翼相连,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动力组件,第一动力组件通过翼臂与固定翼相连,且包括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一螺旋桨,第一动力单元与第一螺旋桨相连以驱动第一螺旋桨转动,通信模块包括天线,天线适于与卫星通信,天线设在翼臂上且位于第一螺旋桨的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人飞行器,便于保证与卫星之间的可靠通信,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在无人飞行器中,无人飞行器上常常需配置天线,以实现相关通信功能,例如配置通信天线以与遥控装置通信,配置定位天线以定位无人飞行器的当前位置。然而,相关技术中,与卫星通信的天线设置不合理,使得无人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天线存在被遮挡的隐患,影响天线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飞行器,所述无人飞行器便于保证与卫星之间的可靠通信,具有良好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与机身相连;尾翼组件,所述尾翼组件位于所述机身的后侧,且通过翼臂与所述固定翼相连;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动力组件通过所述翼臂与所述固定翼相连,且包括第一动力单元和第一螺旋桨,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螺旋桨转动;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天线,所述天线适于与卫星通信,所述天线设在所述翼臂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通过将适于与卫星通信的天线设在对应第一螺旋桨的上方,可以避免天线被第一螺旋桨等遮挡,而影响天线与卫星之间的正常通信,保证了天线的正常工作,以实现天线的功能,从而提升了无人飞行器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翼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连接在所述机身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固定翼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动力组件,所述尾翼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的后侧,且所述尾翼组件的两端通过所述翼臂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翼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固定翼前侧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的所述第一动力单元设在所述翼臂的上侧,且每个所述固定翼后侧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的所述第一螺旋桨连接在相应所述第一动力单元的上侧,每个所述固定翼后侧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的所述第一动力单元设在所述翼臂的下侧,且每个所述固定翼后侧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的所述第一螺旋桨连接在相应所述第一动力单元的下侧,其中,所述天线邻近所述固定翼后侧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设置,且设在所述固定翼后侧的所述第一螺旋桨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设在所述翼臂的上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旋桨的转动轴线竖直延伸,作与所述固定翼后侧的所述第一螺旋桨同轴的预设圆柱面,所述预设圆柱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半径相等,所述天线位于所述预设圆柱面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为RTK天线,所述RTK天线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翼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天线座,所述天线座设在所述翼臂上,所述天线安装于所述天线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包括:机身框架;机身外壳,所述机身外壳包覆在所述机身框架外侧,所述机身外壳的底部形成有开口,所述机身框架的底部配合于所述开口以使所述机身框架的至少部分底面暴露于所述机身外壳的外侧,所述机身框架的底面形成为圆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身框架包括:第一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包括框体和锁固件,所述框体限定出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所述无人飞行器的电池,所述锁固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框体且设于所述安装槽敞开侧的边缘处,所述锁固件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固件的一部分止抵在所述电池的与所述安装槽敞开侧对应的一侧,以止挡所述电池脱离所述安装槽,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固件释放对所述电池的止挡;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框的下侧,且与所述开口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二动力组件,所述第二动力组件连接在所述机身的后端,且位于所述尾翼组件的前侧,所述第二动力组件包括第二动力单元和第二螺旋桨,所述第二动力单元与所述第二螺旋桨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螺旋桨转动,所述第二螺旋桨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无人飞行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无人飞行器的另一个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无人飞行器的再一个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无人飞行器的又一个局部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机身框架与前端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机身框架与前端壳的剖视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的无人飞行器的爆炸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第一固定框的框体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第一固定框的框体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所示的框体与航测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图9中所示的第二固定框的示意图;
图14是图9中所示的第二固定框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5是图9中所示的电池壳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无人飞行器100、
机身1、
机身框架11、圆弧面11a、
第一固定框111、
框体1111、
安装槽1111a、第一固定部1111b、第二固定部1111c、
第一配合槽1111d、安装部1111e、安装孔1111f、安装凸起1111g、
锁固件1112、枢转部1112a、锁扣部1112b、
第二固定框112、
第一连接部1121、第二配合槽1121a、
第二连接部1122、第三配合槽1122a、
机身外壳12、通口12a、
上壳体121、安装口1210、下壳体122、
前端壳13、收容腔130、
电池壳盖14、容纳槽140、第一卡扣件141、第二卡扣件142、
航测壳盖15、
固定翼2、第一翼段21、第二翼段22、固定件23、翼尖小翼24、副翼25、
支杆211、翼面212、上翼面2121、下翼面2122、
尾翼组件3、尾翼板31、活动舵面32、尾撑杆33、尾撑座34、
翼臂4、
动力组件5、
第一动力组件51、第一动力单元511、第一螺旋桨512、
第二动力组件52、第二动力单元521、第二螺旋桨522、
通信模块6、天线61、天线座62、
电池7、航测模块8、控制单元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100。其中,无人飞行器100可以用于航拍测绘、电力巡检、环境监测和灾情巡查等领域,该无人飞行器100可以以零速度起飞着陆,具备悬停能力,能以固定翼2飞行的方式水平飞行,具有较大的水平飞行速度。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100,包括机身1、固定翼2、尾翼组件3、动力组件5和通信模块6。
固定翼2与机身1相连,例如固定翼2可以为两个且两个固定翼2分别连接在机身1的左右两侧,固定翼2可以为无人飞行器100提升飞行升力。尾翼组件3位于机身1的后侧,且尾翼组件3通过翼臂4与固定翼2相连,以增强无人飞行器100飞行的稳定性。
动力组件5包括第一动力组件51,第一动力组件51通过翼臂4与固定翼2相连,且第一动力组件51包括第一动力单元511和第一螺旋桨512,第一动力单元511与第一螺旋桨512相连以驱动第一螺旋桨512转动,则第一动力组件51可以为无人飞行器100提供飞行动力。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第一螺旋桨512的转动轴线竖直延伸,则第一动力组件51可以为无人飞行器100提供垂直起降的飞行动力。
通信模块6包括天线61,天线61适于与卫星通信,无人飞行器100通过天线61与卫星通信,可以实现定位无人飞行器100的当前位置等功能。其中,天线61设在翼臂4上,且天线61位于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则在无人飞行器100使用时,例如无人飞行器100飞行过程中,避免天线61被第一螺旋桨512等遮挡,而影响天线61与卫星之间的正常通信,保证了天线61的正常工作,以实现天线61的功能,从而提升了无人飞行器100的使用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61位于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可以理解为,当第一螺旋桨512为一个时,天线61位于该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当第一螺旋桨512为多个时,天线61可以与多个第一螺旋桨512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例如天线61相对靠近多个第一螺旋桨51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且天线61位于多个第一螺旋桨512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的上方。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100,通过将适于与卫星通信的天线61设在对应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可以避免天线61被第一螺旋桨512等遮挡,而影响天线61与卫星之间的正常通信,保证了天线61的正常工作,以实现天线61的功能,从而提升了无人飞行器100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翼2为两个,且两个固定翼2分别连接在机身1的左右两侧,每个固定翼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动力组件51,尾翼组件3位于第一动力组件51的后侧,且尾翼组件3的两端通过翼臂4连接在两个固定翼2之间。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机身1具有对称面,两个固定翼2分别对称连接在机身1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固定翼2关于对称面对称,当无人飞行器100达到一定水平飞行速度后,固定翼2可以为无人飞行器100提供足够的升力,保证无人飞行器100能够正常飞行;翼臂4为两个,两个翼臂4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翼臂4分别与两个固定翼2对应连接,每个翼臂4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两个翼臂4的前端均延伸至固定翼2的前方、后端均延伸至固定翼2的后方,尾翼组件3连接在两个翼臂4的后端之间,每个翼臂4上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动力组件51,两个第一动力组件51中的其中一个位于固定翼2的前侧、另一个位于固定翼2的后侧,则无人飞行器100的第一动力组件51为4个,每个第一动力组件51包括第一动力单元511和第一螺旋桨512,4个第一动力组件51可以分布在方形结构的4个边角处,以为无人飞行器100提供均衡动力。其中,4个第一动力组件51均位于尾翼组件3的前侧。
可选地,固定翼2与机身1可拆卸相连,从而在无人飞行器100处于不使用状态(例如无人飞行器100运输或存放)时,可以将固定翼2从机身1上拆下,减少无人飞行器100的占用空间,方便无人飞行器100的运输和存放。
可选地,固定翼2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翼段,每相邻两个翼段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以便实现固定翼2的拆解分离,减少固定翼2在不使用状态时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固定翼2前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的第一动力单元511设在翼臂4的上侧,且每个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的第一螺旋桨512连接在相应第一动力单元511的上侧,每个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的第一动力单元511设在翼臂4的下侧,且每个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的第一螺旋桨512连接在相应第一动力单元511的下侧,则每个固定翼2前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可以连接在固定翼2的上侧,每个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可以连接在固定翼2的下侧,保证无人飞行器100稳定飞行。
其中,天线61邻近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设置,则在设有天线61的固定翼2上,天线61与该固定翼2前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之间的距离大于天线61与该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之间的距离;天线61设在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以避免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螺旋桨512遮挡天线61而影响天线61正常工作,保证了天线61与卫星之间的正常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在设有天线61的固定翼2上,天线61与该固定翼2前侧的第一螺旋桨512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天线61可以设在上述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或者天线61设在上述第一螺旋桨512的下方,但不限于此。
当然,无人飞行器100的4个第一动力组件51的布置不限于此,例如,每个第一动力组件51的第一动力单元511均设在翼臂4的上侧,且每个第一动力组件51的第一螺旋桨512连接在相应第一动力单元511的上侧;或者,每个第一动力组件51的第一动力单元511均设在翼臂4的下侧,且每个第一动力组件51的第一螺旋桨512连接在相应第一动力单元511的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天线61设在翼臂4的上侧,使得天线61设在位于固定翼2下侧的第一动力单元511的上方,进一步保证了天线61正常工作,避免第一动力组件51遮挡天线61。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天线61还可以设在翼臂4的下侧,且天线61位于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例如天线61可以与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动力单元511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便于实现天线61的灵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螺旋桨512的转动轴线竖直延伸,作与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螺旋桨512同轴的预设圆柱面,预设圆柱面的半径与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螺旋桨512的半径相等,天线61位于预设圆柱面的内侧,则天线61与该第一螺旋桨512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螺旋桨512的半径;而由于天线61位于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则在保证天线61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便于将天线61与固定翼2后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设置得较为紧凑,节省无人飞行器100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61为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天线61,RTK天线为两个,且两个RTK天线分别设于两个翼臂4上,则两个RTK天线可以分别对彼此进行校准,有利于提升无人飞行器100的定位精度。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每个翼臂4上分别设有一个RTK天线,两个RTK天线均设于翼臂4的上侧,每个RTK天线分别与对应翼臂4后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对应设置,且每个RTK天线分别位于对应翼臂4后侧的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翼臂4上设有天线座62,天线61安装于天线座62,从而方便了天线61的安装,且天线座62对天线61本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保证天线61的使用可靠性。
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翼臂4可以包括多段连接段,多段连接段沿前后方向排布,每段连接段沿前后方向延伸,天线座62设在其中一个连接段的外周壁上,且天线座62位于该连接段的上侧。可选地,天线座62与上述连接段为一体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机身1包括机身框架11和机身外壳12,机身外壳12包覆在机身框架11外侧,机身外壳12的底部形成有通口12a,机身框架11的底部配合于通口12a以使机身框架11的至少部分底面暴露于机身外壳12的外侧,便于保证机身框架11和机身外壳12之间装配可靠。其中,机身框架11的底面形成为圆弧面11a,则机身框架11的暴露于机身外壳12外侧的表面为圆弧面11a,有利于减少无人飞行器100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图11所示,机身框架11包括第一固定框111,第一固定框111包括框体1111和锁固件1112,框体1111限定出安装槽1111a,安装槽1111a内设有无人飞行器100的电池7,使得电池7容纳于安装槽1111a;锁固件1112可转动地设于框体1111,且锁固件1112设于安装槽1111a敞开侧的边缘处,锁固件1112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锁定位置,锁固件1112的一部分止抵在电池7的与安装槽1111a敞开侧对应的一侧,以止挡电池7脱离安装槽1111a,在解锁位置,锁固件1112释放对电池7的止挡,此时电池7可以自安装槽1111a取出或将电池7置于安装槽1111a内,从而锁固件1112的设置不会影响电池7的拆装,便于实现电池7的快速拆装,同时保证了电池7的安装可靠性。
例如,在图3和图8-图11的示例中,安装槽1111a的上侧敞开设置,锁固件1112设于框体1111的上侧,且锁固件1112邻近安装槽1111a的边缘设置;锁固件1112包括枢转部1112a和锁扣部1112b,锁扣部1112b连接在枢转部1112a的轴向一端,且锁扣部1112b沿枢转部1112a的径向延伸,枢转部1112a与框体1111转动连接,以带动锁扣部1112b转动,使得锁扣部1112b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锁定位置,锁扣部1112b的远离枢转部1112a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1111a的上侧边沿内侧,且锁扣部1112b止抵在电池7的上侧,以实现电池7的锁定;在解锁位置,锁扣部1112b位于安装槽1111a的上侧边沿外侧,锁扣部1112b止挡电池7,以实现电池7的拆装。其中,锁固件1112可以通过相对框体1111转动以实现锁扣部1112b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切换。
如图3和图8-图11所示,机身框架11还包括第二固定框112,第二固定框112连接在第一固定框111的下侧,且第二固定框112与通口12a相配合,则第二固定框112的底面可以形成为圆弧面11a。由此,通过设置相连的第一固定框111和第二固定框112,有利于保证机身框架11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动力组件5还包括第二动力组件52,第二动力组件52连接在机身1的后端,且第二动力组件52位于尾翼组件3的前侧,第二动力组件52包括第二动力单元521和第二螺旋桨522,第二动力单元521与第二螺旋桨522相连以驱动第二螺旋桨522转动,第二螺旋桨522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则第二动力组件52可以为无人飞行器100提供前进飞行动力。
下面参考图1-图15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所示,无人飞行器100包括机身1、固定翼2、尾翼组件3、翼臂4、动力组件5、通信模块6和航测模块8。
如图1所示,机身1具有对称面,机身1关于对称面对称设置,机身1的轴线和无人飞行器100的重心均位于机身1的对称面上。机身1为无人飞行器100的承载件,机身1上或机身1内部可以设有电气安装部,云台和控制单元9等电子元件可以设于电气安装部内。
机身1包括机身框架11和机身外壳12,机身外壳12包覆在机身框架11外侧,机身外壳12呈流线型,以减小无人飞行器100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当然机身外壳12的结构不限于此。
如图3和图8-图11所示,机身框架11包括第一固定框111和设在第一固定框111下侧的第二固定框112,第一固定框111包括框体1111,框体1111包括第一固定部1111b和第二固定部1111c,第一固定部1111b和第二固定部1111c的外周沿形成有安装凸起1111g。第一固定部1111b大致形成为方形壳体结构,第一固定部1111b上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一配合槽1111d和开口朝上的安装槽1111a,安装槽1111a由第一配合槽1111d的底壁的部分外表面向下凹入形成,则安装槽1111a的外周沿位于第一配合槽1111d的外周沿的内侧,无人飞行器100的电池7安装于安装槽1111a,电池7可以为无人飞行器100提供动力;第二固定部1111c由第一固定部1111b的后端向后延伸,第二固定部1111c上具有4个安装部1111e,其中两个安装部1111e关于对称面左右对称设置,另外两个安装部1111e间隔设在上述其中两个安装部1111e的后侧且关于对称面左右对称设置,每个安装部1111e上形成有安装孔1111f,上述其中两个安装部1111e的安装孔1111f同轴设置,上述另外两个安装部1111e的安装孔1111f同轴设置。
第一固定框111还包括锁固件1112,锁固件1112可转动地设于框体1111,且锁固件1112设于安装槽1111a敞开侧的边缘处,锁固件1112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锁定位置,锁固件1112的一部分止抵在电池7的与安装槽1111a敞开侧对应的一侧,以止挡电池7脱离安装槽1111a,在解锁位置,锁固件1112释放对电池7的止挡,此时电池7可以自安装槽1111a取出或将电池7置于安装槽1111a内。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二固定框112包括第一连接部1121和第二连接部1122,第一连接部1121和第二连接部1122的下表面共面,且第一连接部1121和第二连接部1122的下表面形成为圆弧面11a;第一连接部1121上形成有开口朝下的第二配合槽1121a,航测模块8穿过第二配合槽1121a顶壁的通孔向上伸入第一配合槽1111d以安装于框体1111,第二连接部1122上形成有开口朝上的第三配合槽1122a,第一连接部1121和第二连接部1122上均形成有连接柱,第二固定框112通过连接柱与第一固定框111固定连接。
如图8所示,机身1还包括前端壳13,前端壳13内限定出收容腔130,第一固定部1111b的前端伸入收容腔130且与前端壳13固定连接。机身1还包括航测壳盖15,航测壳盖15配合于第二配合槽1121a的开口处,以保护航测模块8。
如图9-图11所示,机身外壳12包括上壳体121和下壳体122,上壳体121设在机身框架11的上侧,下壳体122设在机身框架11的下侧,且上壳体121和下壳体122均与安装凸起1111g固定连接,例如上壳体121和下壳体122均与安装凸起1111g胶粘相连。上壳体121上形成有与安装槽1111a的开口对应的安装口1210,电池7可以通过安装口1210安装于安装槽1111a、或拆离安装槽1111a,便于电池7的拆装;下壳体122上形成有通口12a,第一连接部1121和第二连接部1122的下部配合于通口12a。
机身1还包括电池壳盖14,电池壳盖14配合于安装口1210,以封盖安装口1210;电池壳盖14上设有第一卡扣件141和第二卡扣件142,第一卡扣件141上形成有第一卡扣部,第二卡扣件142上形成有第二卡扣部,安装口1210的侧壁上形成有卡扣槽,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配合于对应卡扣槽,以实现电池壳盖14与上壳体121之间的卡扣连接,保证电池7的安装可靠性。其中,电池壳盖14上还形成有容纳槽140,容纳槽140适于容纳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固件1112的至少部分,以限制锁固件1112的转动,而且当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固件1112配合于容纳槽140时,说明第二卡扣部与对应卡扣槽已经完成配合,完成了电池壳盖14的安装,避免电池7脱落。
如图1所示,固定翼2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连接在机身1的左右两侧,每个固定翼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翼段21和第二翼段22,第一翼段21设在机身1和第二翼段22之间,且第一翼段21和第二翼段22之间通过固定件23相连。当然,固定翼2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固定翼2还可以根据无人飞行器100的尺寸设计构造成包括第一翼段21、第二翼段22、第三翼段和第四翼段,相邻翼段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与第一翼段21与第二翼段22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第一翼段21包括支杆211和翼面212,支杆211为两个且分别穿设于安装孔1111f,使得两个支杆211平行且前后间隔设置,翼面212包括上翼面2121和下翼面2122,上翼面2121和下翼面2122分别包裹在两个支杆211的上下两侧,且上翼面2121和下翼面2122均与机身外壳12连接。其中,翼面212可选为泡沫等轻质材料,以减轻无人飞行器100的重量。
如图9所示,上翼面2121与上壳体121为一体件,且上翼面2121与上壳体121之间流线型过渡,下翼面2122与下壳体122为一体件,且下翼面2122与下壳体122之间流线型过渡,以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第二翼段22的远离第一翼段21的一端设有翼尖小翼24,翼尖小翼24自第二翼段22的远离第一翼段21的翼段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以使翼尖小翼24与第二翼段22呈一定夹角,以阻碍第二翼段22上下表面的空气绕流,减少绕流对升力的破坏。第二翼段22的后沿处设有副翼25,固定翼2内设有舵机,脱机的输出轴自固定件23的侧壁穿出,并通过连接组件与副翼25连接以驱动副翼25转动,使得副翼25可相对机身1上下翻转,以控制无人飞行器100的飞行姿态和飞行方向;副翼25具有相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副翼25的上表面与第二翼段22的顶面大致平齐,副翼25的下表面与第二翼段22的底面大致平齐。
如图1所示,翼臂4为两个且关于对称面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翼臂4分别与两个固定翼2对应设置,每个翼臂4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翼臂4的延伸方向与机身1的机头朝向机尾的方向一致,翼臂4与对应固定翼2的固定件23相连,尾翼组件3连接在两个翼臂4之间且位于翼臂4的后端。尾翼组件3包括两个尾翼板31,两个尾翼板31呈倒V型设置且枢转连接,则两个尾翼板31可以相互折叠,从而在尾翼组件3拆离翼臂4时,可以减少尾翼组件3的收藏空间;尾翼板31的后缘安装有活动舵面32,使得尾翼组件3兼具固定翼2垂尾与平尾的功能,且结构重量小,控制效率高。当然,尾翼组件3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尾翼组件3还可以构造成双垂尾等其他构型的尾翼。
如图1所示,尾翼组件3还包括两个尾撑杆33和两个尾撑座34,每个尾撑杆33分别通过枢转结构连接在翼臂4的后端,每个尾撑杆33与对应翼臂4同轴设置,每个尾撑座34连接在对应尾撑杆33远离机身1的一端,两个尾翼板31连接在两个尾撑座34之间,使得两个尾翼板31构成的V型结构的两端分别通过尾撑座34和尾撑杆33与翼臂4相连。
如图1所示,动力组件5包括第一动力组件51和第二动力组件52,第一动力组件51包括第一动力单元511和第一螺旋桨512,第一动力单元511用于驱动第一螺旋桨512转动,第一螺旋桨512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则第一动力组件51为无人飞行器100提供垂直起降的飞行动力,第二动力组件52包括第二动力单元521和第二螺旋桨522,第二动力单元521用于驱动第二螺旋桨522转动,第二螺旋桨522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则第二动力组件52为无人飞行器100提供前行的飞行动力。
其中,第一动力组件51为4个,4个第一动力组件51均设在翼臂4上,其中两个第一动力组件51分别设在其中一个翼臂4的前后两端,另外两个第一动力组件51分别设在另一个翼臂4的前后两端,使得4个第一动力组件51分布在方形结构的4个边角处,则每个翼臂4上设有两个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动力组件51,每个翼臂4上前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的第一动力单元511设在翼臂4的上侧,第一螺旋桨512连接在第一动力单元511的上侧,每个翼臂4上后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的第一动力电安源511设在翼臂4的下侧,第一螺旋桨512连接在第一动力单元511的下侧。第二动力单元521通过固定座安装于机身1,固定座整体呈柱台形的壳体状且与机身外壳12的形状匹配,固定座内形成有安装腔,调节第二动力单元521的电调装置设于安装腔内。
如图1所示,通信模块6包括天线61,天线61适于与卫星通信,天线61为两个且与两个翼臂4分别对应设置,每个天线61分别设在对应翼臂4的后侧以邻近翼臂4后侧的第一动力组件51设置,每个天线61位于对应翼臂4的上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无人飞行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1);
固定翼(2),所述固定翼(2)与机身(1)相连;
尾翼组件(3),所述尾翼组件(3)位于所述机身(1)的后侧,且通过翼臂(4)与所述固定翼(2)相连;
动力组件(5),所述动力组件(5)包括第一动力组件(51),所述第一动力组件(51)通过所述翼臂(4)与所述固定翼(2)相连,且包括第一动力单元(511)和第一螺旋桨(512),所述第一动力单元(511)与所述第一螺旋桨(512)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螺旋桨(512)转动;
通信模块(6),所述通信模块(6)包括天线(61),所述天线(61)适于与卫星通信,所述天线(61)设在所述翼臂(4)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2)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连接在所述机身(1)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固定翼(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动力组件(51),所述尾翼组件(3)位于所述第一动力组件(51)的后侧,且所述尾翼组件(3)的两端通过所述翼臂(4)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翼(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翼(2)前侧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51)的所述第一动力单元(511)设在所述翼臂(4)的上侧,且每个所述固定翼(2)后侧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51)的所述第一螺旋桨(512)连接在相应所述第一动力单元(511)的上侧,每个所述固定翼(2)后侧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51)的所述第一动力单元(511)设在所述翼臂(4)的下侧,且每个所述固定翼(2)后侧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51)的所述第一螺旋桨(512)连接在相应所述第一动力单元(511)的下侧,
其中,所述天线(61)邻近所述固定翼(2)后侧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51)设置,且设在所述固定翼(2)后侧的所述第一螺旋桨(512)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61)设在所述翼臂(4)的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512)的转动轴线竖直延伸,作与所述固定翼(2)后侧的所述第一螺旋桨(512)同轴的预设圆柱面,所述预设圆柱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一螺旋桨(512)的半径相等,所述天线(61)位于所述预设圆柱面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61)为RTK天线,所述RTK天线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翼臂(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6)还包括天线座(62),所述天线座(62)设在所述翼臂(4)上,所述天线(61)安装于所述天线座(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包括:
机身框架(11);
机身外壳(12),所述机身外壳(12)包覆在所述机身框架(11)外侧,所述机身外壳(12)的底部形成有通口(12a),所述机身框架(11)的底部配合于所述通口(12a)以使所述机身框架(11)的至少部分底面暴露于所述机身外壳(12)的外侧,所述机身框架(11)的底面形成为圆弧面(11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框架(11)包括:
第一固定框(111),所述第一固定框(111)包括框体(1111)和锁固件(1112),所述框体(1111)限定出安装槽(1111a),所述安装槽(1111a)内设有所述无人飞行器(100)的电池(7),所述锁固件(111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框体(1111)且设于所述安装槽(1111a)敞开侧的边缘处,所述锁固件(1112)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固件(1112)的一部分止抵在所述电池(7)的与所述安装槽(1111a)敞开侧对应的一侧,以止挡所述电池(7)脱离所述安装槽(1111a),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固件(1112)释放对所述电池(7)的止挡;
第二固定框(112),所述第二固定框(112)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框(111)的下侧,且与所述通口(12a)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5)还包括:
第二动力组件(52),所述第二动力组件(52)连接在所述机身(1)的后端,且位于所述尾翼组件(3)的前侧,所述第二动力组件(52)包括第二动力单元(521)和第二螺旋桨(522),所述第二动力单元(521)与所述第二螺旋桨(522)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螺旋桨(522)转动,所述第二螺旋桨(522)的转动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
CN202022441430.0U 2020-10-28 2020-10-28 无人飞行器 Active CN213443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1430.0U CN213443094U (zh) 2020-10-28 2020-10-28 无人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1430.0U CN213443094U (zh) 2020-10-28 2020-10-28 无人飞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43094U true CN213443094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5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41430.0U Active CN213443094U (zh) 2020-10-28 2020-10-28 无人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43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7525B2 (en) Reconfigurable hybrid VTOL system
US11014666B2 (en) Airframe
EP3290334B1 (en) Aircraft for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US20220242564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11414199B2 (en) Fuel cell powered line-replaceable thrust module
US11628932B2 (en) Multicopter
US20220242563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O2015099603A1 (en)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6628107A (zh) 一种可折叠的四旋翼无人机
CN211001843U (zh) 一种无人机
CN213443094U (zh) 无人飞行器
WO2020000690A1 (zh) 固定翼无人机及其尾翼
CN210912856U (zh) 无人飞行器的翼臂组件以及无人飞行器
CN206125404U (zh) 固定翼无人机
CN213443067U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总成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CN210912850U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CN210912849U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CN211731806U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
CN210971492U (zh) 飞行器
CN218537114U (zh) 一种无人机及载荷连接机构
CN213735502U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总成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CN112124553A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总成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CN212172567U (zh) 无人机
CN213414246U (zh) 云台快速插接装置和具有其的机身总成、无人飞行器
CN112278228A (zh) 无人飞行器的机身和具有其的无人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