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1843U - 一种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1843U
CN211001843U CN201922117454.8U CN201922117454U CN211001843U CN 211001843 U CN211001843 U CN 211001843U CN 201922117454 U CN201922117454 U CN 201922117454U CN 211001843 U CN211001843 U CN 211001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fuselage
tail
cover
carbo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74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彦非
李继广
孙俊磊
王飞
张庆
谯盛军
魏佳豪
唐家坤
严天健
李二博
李嘉兴
张锐佳
白楠楠
张天阳
易俊杰
吴悦
刘豪定
龙喜洋
张兆杨
王昭质
陆南
何凯
刘庆
郭晓阳
封承霖
李以撒
夏雁博
王怡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21174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1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1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18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包括机身、平尾、起落架、两个机翼、垂尾和尾撑,起落架设置在机身底部,两个机翼对称设置在机身的两侧,两个垂尾并列设置在机身后方,平尾设置在两个垂尾顶部并与垂尾固定连接,两个垂尾底部分别通过两个尾撑与机身后侧两端连接;机身包括机身架和机罩,所述机身架上设置有动力设备,机身架设置在机罩内,并支撑机罩,机罩上下设置有中线。该无人机可满足较大装载空间要求,采用高升阻比总体外形设计,可快速拆卸、组装,机鼻和高平尾提升大迎角性能,小翼和垂尾提升抗侧风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可完成多种任务需求的技术装备,在军用和民用领域获得了极大重视和应用。目前,各国、各单位、各领域、各公司都十分重视无人机的开发和应用。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多种成熟可靠的无人机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机身部位不产生升力、仅仅作为设备和任务载荷的装载空间;
2)机身各部位固连在一起,运输和保存占用空间大;
3)飞行稳定性和大迎角飞行能力弱。
针对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无人机设计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平尾、起落架、两个机翼、垂尾和尾撑,所述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底部,两个所述机翼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两个所述垂尾并列设置在所述机身后方,所述平尾设置在两个所述垂尾顶部并与所述垂尾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垂尾底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尾撑与所述机身后侧两端连接;
所述机身包括机身架和机罩,所述机罩上下设置有中线,所述机身架上设置有动力设备,所述机身架设置在所述机罩内,并支撑所述机罩;
所述机罩顶部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所述机罩的前侧机鼻部位向内收缩、且机鼻下弯,所述机罩的后侧中间向四周隆起形成柱状尾翼,所述机罩两侧分别开设有机翼安装孔,所述机翼安装孔外侧设置有机翼安装套,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后方均设置有尾撑杆连接件,所述机罩顶部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盖板;
两个所述机翼分别与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配合,并与所述机身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尾撑分别与两个尾撑杆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身架包括机身前置安装碳管、机身后置安装碳管、两根并排设置的支撑梁和与所述支撑梁垂直设置的一组油箱隔框,所述支撑梁穿过所述油箱隔框底部,所述油箱隔框两侧的所述支撑梁上均设置有设备安装板,所述动力设备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板上;
两个所述油箱隔框之间设置有油箱,两个所述油箱隔框两侧分别正对一个所述机翼安装孔,所述机身前置安装碳管和机身后置安装碳管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油箱隔框的外侧;
所述支撑梁前端设置有前侧机身隔框,所述前侧机身隔框外壁设置有光电吊舱安装板,所述光电吊舱安装板上安装有光电吊舱,所述光电吊舱安装板上靠近所述前侧机身隔框设置有前起落架转轴;所述支撑梁后端设置有尾部隔框,所述尾部隔框通过副梁与后侧的所述油箱隔框连接;所述柱状尾翼与所述尾部隔框和副梁所在的位置匹配,所述光电吊舱下端穿过所述机罩的前侧底板。
优选地,所述机翼包括主翼、副翼和翼梢小翼,所述主翼包括主翼罩和设置在所述主翼罩内支撑所述主翼罩的主翼架,所述主翼架包括机翼前置安装碳管、机翼后置安装碳管、并排设的前翼肋、后翼肋、位于所述前翼肋和后翼肋之间的多个中间翼肋及并排设置的两个机翼梁,两个所述机翼梁均穿过所述前翼肋、中间翼肋和后翼肋,所述机翼前置安装碳管和机翼后置安装碳管均穿过所述前翼肋;所述前翼肋与所述机翼安装套配合,所述机翼前置安装碳管与所述机身前置安装碳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机翼后置安装碳管与所述机身后置安装碳管可拆卸连接;
所述副翼包括副翼罩和设置在所述副翼罩内并带动所述副翼罩转动的副翼架,所述副翼架包括转轴和均匀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多个支撑片,所述转轴两端分别与所述后翼肋与其中一个所述中间翼肋转动连接,所述副翼罩底部通过铰接部件与所述主翼罩底部铰接;
所述翼梢小翼包括小翼罩和固定在所述小翼罩内侧的两根小翼梁,两根所述小翼梁均穿过所述后翼肋并与所述后翼肋固定连接,所述小翼罩尾部向上翘起。
优选地,所述主翼罩底部开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处安装有孔盖,所述铰接部件包括铰接块、铰接座和连杆,所述铰接块安装在所述孔盖内部,所述铰接座固定在所述副翼罩底部,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铰接座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孔盖与所述铰接块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起落架包括“U”型支架和两个滚轮,所述机罩底部开设有起落架安装孔,所述“U”型支架顶部穿过所述起落架安装孔并与两根所述支撑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滚轮分别固定在所述“U”型支架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无人机可满足较大装载空间要求,采用高升阻比总体外形设计,可快速拆卸、组装;总体采用翼身融合体设计,机翼和机身自然融合,形成翼身融合体,减小的飞行阻力;同时,翼身融合的机翼在机体自然延伸,形成了边条翼,提高了升力和大迎角性能;偏平、流线型的机身经过了气动优化设计,使其产生可观的升力;机罩上下的中线,对气流启到了导流作用,对机体的整体流场进行了优化,避免了气流的不对称分离;下湾的机鼻减小了机头附件的局部迎角,同时对来流启到了下洗效果,提高了整机的大迎角性能;高尾撑设计提高了该机在大迎角条件下的操作性能,提高了大迎角条件下的飞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无人机的俯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机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机翼的俯瞰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机翼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翼梢小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机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机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机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机身1、机罩11、柱状尾翼12、机翼安装孔13、机翼安装套14、尾撑杆连接件15、盖板16、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支撑梁19、油箱隔框110、设备安装板111、油箱112、前侧机身隔框113、光电吊舱安装板114、光电吊舱115、前起落架转轴116、尾部隔框117、副梁118;
平尾2、起落架3、“U”型支架31、滚轮32;机翼4、主翼41、主翼罩411、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前翼肋414、后翼肋415、中间翼肋416、机翼梁417、孔盖418;副翼42、副翼罩421、转轴422、支撑片423;翼梢小翼43、小翼罩431、小翼梁432;垂尾5、尾撑6、动力设备7、铰接部件8、铰接块81、铰接座82、连杆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为了使用、运输方便,该无人机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这些模块通过简单的插拔即可组装成一架可以执行特定功能的飞行器。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按模块划分为机身1、两个机翼4、一个起落架3和尾部四大部分,尾部由平尾2、两个垂尾5和尾撑6组成。起落架3设置在机身1底部,两个机翼4对称设置在机身1的两侧,两个垂尾5并列设置在机身1后方,平尾2设置在两个垂尾5顶部并与垂尾5固定连接,两个垂尾5底部分别通过两个尾撑6与机身1后侧两端连接;机身1包括机身架和机罩11,机罩11上下设置有中线,机身架上设置有动力设备7,机身架设置在机罩11内,并支撑机罩11;整个机身外形前端类似于海豚的头部外形。
具体的,如图3至图10所示,机罩11顶部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机罩11的前侧机鼻部位向内收缩、且机鼻下弯,机罩11的后侧中间向四周隆起形成柱状尾翼12,机罩11两侧分别开设有机翼安装孔13,机翼安装孔13外侧设置有机翼安装套14,两个机翼安装套14后方均设置有尾撑杆连接件15,机罩11顶部开设有观察窗,观察窗上设置有盖板16;
两个机翼4分别与两个机翼安装套14配合,并与机身架可拆卸连接,两个尾撑6分别与两个尾撑杆连接件15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机身架包括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两根并排设置的支撑梁19和与支撑梁19垂直设置的一组油箱隔框110,支撑梁19穿过油箱隔框110底部,油箱隔框110两侧的支撑梁19上均设置有设备安装板111,动力设备7安装在设备安装板111上;
两个油箱隔框110之间设置有油箱112,两个油箱隔框110两侧分别正对一个机翼安装孔13,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和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分别设置在两个油箱隔框110的外侧;
支撑梁19前端设置有前侧机身隔框113,前侧机身隔框113外壁设置有光电吊舱安装板114,光电吊舱安装板114上安装有光电吊舱115,光电吊舱安装板114上靠近前侧机身隔框113设置有前起落架转轴116;支撑梁19后端设置有尾部隔框117,尾部隔框117通过副梁118与后侧的油箱隔框110连接;柱状尾翼12与尾部隔框117和副梁118所在的位置匹配,光电吊舱115下端穿过机罩11的前侧底板。
如图4至图7所示,机翼4包括主翼41、副翼42和翼梢小翼43,主翼41包括主翼罩411和设置在主翼罩411内支撑主翼罩411的主翼架,主翼架包括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并排设的前翼肋414、后翼肋415、位于前翼肋414和后翼肋415之间的多个中间翼肋416及并排设置的两个机翼梁417,两个机翼梁417均穿过前翼肋414、中间翼肋416和后翼肋415,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和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均穿过前翼肋414;前翼肋414与机翼安装套14配合,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与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可拆卸连接,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与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可拆卸连接;
副翼42包括副翼罩421和设置在副翼罩421内并带动副翼罩421转动的副翼架,副翼架包括转轴422和均匀设置在转轴422上的多个支撑片423,转轴422两端分别与后翼肋415与其中一个中间翼肋416转动连接,副翼罩421底部通过铰接部件8与主翼罩411底部铰接;
翼梢小翼43包括小翼罩431和固定在小翼罩431内侧的两根小翼梁432,两根小翼梁432均穿过后翼肋415并与后翼肋415固定连接,小翼罩431尾部向上翘起。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主翼罩411底部开设有铰接孔,铰接孔处安装有孔盖418,铰接部件8包括铰接块81、铰接座82和连杆83,铰接块81安装在孔盖418内部,铰接座82固定在副翼罩421底部,连杆83一端与铰接座82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孔盖418与铰接块81转动连接。
同时,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起落架3包括“U”型支架31和两个滚轮32,机罩11底部开设有起落架3安装孔,“U”型支架31顶部穿过起落架3安装孔并与两根支撑梁19固定连接,两个滚轮32分别固定在“U”型支架31的两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主要的组装方式和过程如下所示:主翼41的前翼肋414与机罩11的机翼安装套14配合,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和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插入机翼安装孔13内,并分别与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和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插接,完成两个机翼4与机身1的安装,尾撑6插入尾撑杆连接件15内完成平尾2、垂尾5与机身1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支撑梁19、油箱隔框110、设备安装板111、前侧机身隔框113、光电吊舱安装板114、前起落架转轴116、尾部隔框117、副梁118共同构成了机身骨架;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前翼肋414、后翼肋415、中间翼肋416、机翼梁417、转轴422、支撑片423共同构成了机翼骨架。本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总体采用翼身融合体设计,机翼和机身自然融合,形成翼身融合体,减小的飞行阻力;同时,翼身融合的机翼在机体自然延伸,形成了边条翼,提高了升力和大迎角性能;偏平、流线型的机身经过了气动优化设计,使其产生可观的升力;机罩11上下的中线,对气流启到了导流作用,对机体的整体流场进行了优化,避免了气流的不对称分离;下湾的机鼻减小了机头附件的局部迎角,同时对来流启到了下洗效果,提高了整机的大迎角性能;高尾撑设计提高了该机在大迎角条件下的操作性能,提高了大迎角条件下的飞行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平尾(2)、起落架(3)、两个机翼(4)、垂尾(5)和尾撑(6),所述起落架(3)设置在所述机身(1)底部,两个所述机翼(4)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两侧,两个所述垂尾(5)并列设置在所述机身(1)后方,所述平尾(2)设置在两个所述垂尾(5)顶部并与所述垂尾(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垂尾(5)底部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尾撑(6)与所述机身(1)后侧两端连接;
所述机身(1)包括机身架和机罩(11),所述机罩(11)上下设置有中线,所述机身架上设置有动力设备(7),所述机身架设置在所述机罩(11)内,并支撑所述机罩(11);
所述机罩(11)顶部为向上拱起的曲面结构,所述机罩(11)的前侧机鼻部位向内收缩、且机鼻下弯,所述机罩(11)的后侧中间向四周隆起形成柱状尾翼(12),所述机罩(11)两侧分别开设有机翼安装孔(13),所述机翼安装孔(13)外侧设置有机翼安装套(14),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14)后方均设置有尾撑杆连接件(15),所述机罩(11)顶部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盖板(16);
两个所述机翼(4)分别与两个所述机翼安装套(14)配合,并与所述机身架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尾撑(6)分别与两个尾撑杆连接件(15)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架包括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两根并排设置的支撑梁(19)和与所述支撑梁(19)垂直设置的一组油箱隔框(110),所述支撑梁(19)穿过所述油箱隔框(110)底部,所述油箱隔框(110)两侧的所述支撑梁(19)上均设置有设备安装板(111),所述动力设备(7)安装在所述设备安装板(111)上;
两个所述油箱隔框(110)之间设置有油箱(112),两个所述油箱隔框(110)两侧分别正对一个所述机翼安装孔(13),所述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和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油箱隔框(110)的外侧;
所述支撑梁(19)前端设置有前侧机身隔框(113),所述前侧机身隔框(113)外壁设置有光电吊舱安装板(114),所述光电吊舱安装板(114)上安装有光电吊舱(115),所述光电吊舱安装板(114)上靠近所述前侧机身隔框(113)设置有前起落架转轴(116);所述支撑梁(19)后端设置有尾部隔框(117),所述尾部隔框(117)通过副梁(118)与后侧的所述油箱隔框(110)连接;所述柱状尾翼(12)与所述尾部隔框(117)和副梁(118)所在的位置匹配,所述光电吊舱(115)下端穿过所述机罩(11)的前侧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4)包括主翼(41)、副翼(42)和翼梢小翼(43),所述主翼(41)包括主翼罩(411)和设置在所述主翼罩(411)内支撑所述主翼罩(411)的主翼架,所述主翼架包括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并排设的前翼肋(414)、后翼肋(415)、位于所述前翼肋(414)和后翼肋(415)之间的多个中间翼肋(416)及并排设置的两个机翼梁(417),两个所述机翼梁(417)均穿过所述前翼肋(414)、中间翼肋(416)和后翼肋(415),所述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和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均穿过所述前翼肋(414);所述前翼肋(414)与所述机翼安装套(14)配合,所述机翼前置安装碳管(412)与所述机身前置安装碳管(17)可拆卸连接,所述机翼后置安装碳管(413)与所述机身后置安装碳管(18)可拆卸连接;
所述副翼(42)包括副翼罩(421)和设置在所述副翼罩(421)内并带动所述副翼罩(421)转动的副翼架,所述副翼架包括转轴(422)和均匀设置在所述转轴(422)上的多个支撑片(423),所述转轴(422)两端分别与所述后翼肋(415)与其中一个所述中间翼肋(416)转动连接,所述副翼罩(421)底部通过铰接部件(8)与所述主翼罩(411)底部铰接;
所述翼梢小翼(43)包括小翼罩(431)和固定在所述小翼罩(431)内侧的两根小翼梁(432),两根所述小翼梁(432)均穿过所述后翼肋(415)并与所述后翼肋(415)固定连接,所述小翼罩(431)尾部向上翘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翼罩(411)底部开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处安装有孔盖(418),所述铰接部件(8)包括铰接块(81)、铰接座(82)和连杆(83),所述铰接块(81)安装在所述孔盖(418)内部,所述铰接座(82)固定在所述副翼罩(421)底部,所述连杆(83)一端与所述铰接座(82)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孔盖(418)与所述铰接块(8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3)包括“U”型支架(31)和两个滚轮(32),所述机罩(11)底部开设有起落架(3)安装孔,所述“U”型支架(31)顶部穿过所述起落架(3)安装孔并与两根所述支撑梁(19)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滚轮(32)分别固定在所述“U”型支架(31)的两端。
CN201922117454.8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无人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01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7454.8U CN211001843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7454.8U CN211001843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1843U true CN211001843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98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745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01843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184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5273A (zh) * 2019-11-29 2020-02-11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无人机
CN113200149A (zh) * 2021-05-18 2021-08-0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进气道的固定翼无人机承力结构
CN113371175A (zh) * 2021-06-26 2021-09-10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5273A (zh) * 2019-11-29 2020-02-11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无人机
CN113200149A (zh) * 2021-05-18 2021-08-0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进气道的固定翼无人机承力结构
CN113371175A (zh) * 2021-06-26 2021-09-10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固定翼察打一体无人机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01843U (zh) 一种无人机
US20170297708A1 (en) Methods for improvements of the box wing aircraft concept and corresponding aircraft configuration
CN105947192A (zh) 一种倾转双涵道无人机
CN107804469B (zh) 飞机
CN108284949A (zh) 一种可折叠交错六旋翼飞行器
CN110775273A (zh) 一种无人机
CN208530830U (zh) 基于仿生蝠鲼的无人机
CN114590413A (zh) 一种绳驱变支柱自主空中加油锥套
CN210027900U (zh) 一种多旋翼载人飞行器的电池仓及包含该电池仓的载人飞行器
CN211253017U (zh) 一种串列翼可垂直起降的无人飞机
CN208979093U (zh) 一种复合式垂直起降飞行器
CN212473892U (zh) 一种组件化的复合翼无人机
CN110550203A (zh) 一种超音速飞机
CN210338280U (zh) 一种多旋翼载人飞行器
CN205469769U (zh) 一种带悬挂舱的可折叠六旋翼飞行器
CN210284611U (zh) 一种飞翼布局太阳能无人机
JP3238261U (ja) 機体の左右に1対の半円錐形のエアバッグを備えた落下防止飛行機
CN212401540U (zh) 一种飞行器机体及其旋翼飞行器
CN210191820U (zh)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211281471U (zh) 一种载重能力强且可垂直起降的无人飞机
CN208102333U (zh) 一种无人机中双层旋翼架
CN210284608U (zh) 双模式切换无人机
CN109484636B (zh) 用于油动无人机的导流罩的支撑结构
CN208102332U (zh) 一种新型双层多旋翼无人机
CN109720538B (zh) 一种飞机机身侧面内置轮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