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5840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5840U
CN220545840U CN202321728879.2U CN202321728879U CN220545840U CN 220545840 U CN220545840 U CN 220545840U CN 202321728879 U CN202321728879 U CN 202321728879U CN 220545840 U CN220545840 U CN 220545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tomizer
container
atomizin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88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88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5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5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5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容器,其内形成有雾化腔;以及出气管,其内形成有出气通道。出气管包括管状侧壁以及设置于管状侧壁朝向雾化腔一端的底壁,管状侧壁上设置有将雾化腔与出气通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出气孔。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与雾化器相配接的电源装置。出气管朝向雾化腔的一端被底壁封闭,雾化腔经由管状侧壁上的至少一个出气孔与出气通道相连通,可有效防止抽吸时将气溶胶生成介质直接吸入到出气通道中,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指将存储的可雾化的气溶胶生成介质通过加热或超声等方式形成气溶胶的装置。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雾化腔和出气管,其中,雾化腔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介质,出气管用于输出气溶胶生成介质雾化后生成的气溶胶。通常,出气管直接插入到雾化腔中,抽吸时容易将气溶胶生成介质从出气管处吸出,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器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
容器,其内形成有雾化腔;以及
出气管,其内形成有出气通道;
所述出气管包括管状侧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管状侧壁朝向所述雾化腔一端的底壁,所述管状侧壁上设置有将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气通道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出气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出气孔,多个所述出气孔在所述管状侧壁的轴向和/或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状侧壁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雾化腔中,所述管状侧壁的外壁面与所述容器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将所述雾化腔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气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吸嘴,所述吸嘴内形成有将所述出气通道与外界相连通的吸气通道;所述管状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嵌置于所述吸嘴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嘴上形成有供外界空气进入所述雾化腔的至少一个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外壁面和所述吸嘴的内壁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抵靠于所述容器远离所述底壁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密封部上设置有将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的至少一个通气孔以及供所述出气管穿过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感受器材料或者由感受器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片状本体,所述片状本体抵靠于所述发热体上,且所述片状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气流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相配接的电源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出气管朝向雾化腔的一端被底壁封闭,雾化腔经由管状侧壁上的至少一个出气孔与出气通道相连通,可有效防止抽吸时将气溶胶生成介质直接吸入到出气通道中,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雾化器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下方”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该电子雾化装置1用于对气溶胶生成介质进行加热以生成气溶胶供用户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所采用的加热方式可包括热传导、电磁、红外辐射、超声、微波、等离子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气溶胶生成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是用于医疗、养生、健康、美容目的的材料,气溶胶生成介质可包括固体、液体、膏体、凝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电子雾化装置1可包括雾化器10以及与雾化器10相配接的电源装置20。其中,雾化器10主要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介质并在发热后将该气溶胶生成介质进行雾化,电源装置20主要用于控制电源供给。雾化器10、电源装置20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电源装置20可重复使用,降低使用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10、电源装置20也可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20的上端形成有一收容腔210,雾化器10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腔210中且可与电源装置20同轴设置,但不限于同轴设置。雾化器10与电源装置20插拔式连接,插拔式拆装十分方便。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采用电磁感应的方式加热气溶胶生成介质。电源装置20可包括壳体21以及收容于壳体21中的电池22、电路板23、感应加热源24。电路板23分别与电池22和感应加热源24电连接,电路板23上设置有控制芯片及相关的控制电路,用于实现对装置的计算和控制,包括用于控制电池22对感应加热源24的通电和断电,以及用于控制电池22对感应加热源24所提供的功率大小。电池22用于为电路板23、感应加热源24等电子元器件供电。感应加热源24用于在通电后生成电磁场,以加热位于电磁场内的感受器材料。通常,感应加热源24包括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可绕设在收容腔210的外部并可与收容腔210同轴设置,但不限于同轴设置。
雾化器10被设计成与包括感应加热源24的电操作的电源装置20接合。雾化器10包括感受器材料,感受器材料可以耦合到感应加热源24并与感应加热源24相互作用。术语“感受器材料”用于描述可以将电磁能量转换成热的材料。当感受器材料位于电磁场内时,电磁场可以在感受器材料中生成涡电流,涡电流可以通过欧姆或电阻性加热而加热感受器材料,进而加热气溶胶生成介质。在感受器材料包括铁磁性材料(例如铁、镍、钴)的情况下,感受器材料还可由于磁滞损耗而进一步受热。
感受器材料可以由可通过感应方式加热到足以使气溶胶生成介质生成气溶胶的任何材料形成。合适的感受器材料可包括石墨、钼、碳化硅、不锈钢、铌、铝、镍、含镍化合物、钛以及金属材料复合物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感受器材料包括金属或碳。进一步地,感受器材料可包括铁磁性材料或由铁磁性材料组成,铁磁性材料可包括铁素体铁、铁磁性合金(例如铁磁性钢或不锈钢)、铁磁性颗粒或铁氧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受器材料可由400系不锈钢形成,例如410不锈钢、420不锈钢或430不锈钢。
如图3-5所示,雾化器10可包括吸嘴11和容器14。其中,容器14内形成有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介质的雾化腔140。吸嘴11内形成有吸气通道112,雾化腔140内雾化后生成的气溶胶能够经由吸气通道112输出至外界,以供用户吸食或吸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嘴11上还可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气口111,用于供外界空气进入雾化腔1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111有两个,该两个进气口111分别位于吸嘴11的横向两相对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口111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吸嘴11上也可不设置有进气口111,该进气口也可设置于壳体21上或者由壳体21与吸嘴11之间的配合间隙形成。
容器14可采用玻璃、陶瓷、金属、塑胶、铝箔纸等一种或几种耐高温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容器14呈圆筒状并可由玻璃材料制成,其可包括呈圆管状的容器侧壁141以及封盖于容器侧壁141的下端(即远离吸气通道112的一端)的容器底壁142。容器侧壁141、容器底壁142共同界定出上端开口的雾化腔14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容器14不局限于呈圆筒状,其可以呈椭圆筒状或方筒状等其他筒状形状,或者也可呈两端开口的管状。
容器14的上端(即靠近吸气通道112的一端)可插接于吸嘴11中,下端(即远离吸气通道112的一端)可插接于收容腔210中。吸嘴11和容器14之间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可方便将容器14从吸嘴11取下后向容器14中添加气溶胶生成介质,或者也可通过更换容器14的方式实现气溶胶生成介质的更新,从而可免去容器14的清洁问题。此外,也可通过更换整个雾化器10的方式实现气溶胶生成介质的更新,从而可免去雾化器10的清洁问题,如此,吸嘴11和容器14之间也可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当然,气溶胶生成介质也可以通过其他已知的填充装置/方法填充到雾化器10内。
进一步地,雾化器10还可包括出气管13,出气管13内形成有一出气通道1310,出气通道1310的两端分别与雾化腔140、吸气通道112相连通。出气管13的上端可嵌置于吸嘴11中,下端可伸入到雾化腔140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气管13的下端也可不伸入到雾化腔14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管13可采用无铁磁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可避免出气管13发生干烧,且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无污染、无异味、成本低等优点。出气管13的上端可通过铆接的方式嵌入到吸嘴11中与吸嘴11固定在一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气管13也可采用耐高温塑料(例如聚醚醚酮)等其他耐高温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管13可包括呈圆管状(当然也可以呈椭圆管状或方管状等其他形状)的管状侧壁131以及设置于管状侧壁131伸入到雾化腔140中的一端的底壁132。管状侧壁131、底壁132共同界定出上端开口的出气通道1310,管状侧壁131上设置有将出气通道1310与雾化腔14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出气孔1311。底壁132与容器底壁142之间间隔设置,使得底壁132与容器底壁142之间预留有用于容纳气溶胶生成介质的空间。
底壁132设置于管状侧壁131的下端,以将管状侧壁131的下端封闭,雾化腔140经由管状侧壁131上的出气孔1311与出气通道1310相连通,可有效防止抽吸时将气溶胶生成介质直接吸入到出气通道1310中。此外,单个出气孔1311的通流截面积较小,也有助于防止气溶胶生成介质被吸出。
较佳地,管状侧壁131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311,该多个出气孔1311可在管状侧壁131的周向和/或轴向上均匀间隔排布,有助于气流均匀进入到出气通道1310中。各出气孔1311的形状不受限制,其可以为圆孔、椭圆孔、方孔等各种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出气孔1311可靠近底壁132设置,有利于充分吸出气溶胶生成介质雾化后生成的气溶胶。
管状侧壁131的外径小于容器14的内径,使得管状侧壁131的外壁面与容器14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一环形的进气间隙1410,该进气间隙1410与进气口111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可包括密封件12,该密封件12至少部分设置于容器14的外壁面和吸嘴11的内壁面之间,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一方面,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件1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另一方面,容器14与密封件12插拔式连接,使得容器14的插拔式拆装十分方便。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12也可以省略,容器14可直接插接到吸嘴11中。
密封件12可包括密封地设置于容器14的外壁面和吸嘴11的内壁面之间的环形的密封部121以及由密封部121的内壁面向内延伸的环形的密封部122。密封部122可抵靠于容器14的上端面上,其上贯穿形成有一供出气管13通过的通孔1220以及至少一个将进气口111与进气间隙1410相连通的通气孔1221。
通孔1220可设置于密封部122的中部,出气管13的下端可穿过通孔1220并进一步伸入到雾化腔140中,且出气管13的外壁面可与通孔1220的孔壁面密封配合。通气孔1221可以有多个,该多个通气孔1221可环绕于通孔1220的外围并可在周向上均匀间隔排布,有利于气流均匀进入雾化腔140。
抽吸时,外界空气经由吸嘴11两侧的进气口111进入,通过密封件12上的通气孔1221进入雾化腔140并与雾化腔140中的气溶胶混合,混合的气流再通过出气管13上的出气孔1311进入出气通道1310,并进一步通过吸气通道112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包括设置于雾化腔140中的发热体15。发热体15可包括感受器材料或者由感受器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发热体15可包括铁磁性材料或由铁磁性材料组成。在使用时,雾化器10与电源装置20接合,使得发热体15位于由感应加热源24生成的电磁场内,发热体15可与感应加热源24同轴设置,但不限于同轴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10中也可不设置发热体15,例如,也可在容器14或者气溶胶生成介质中设置感受器材料。
发热体15的形状不受限制,例如,其可呈片状、筒状、螺旋状等各种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15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筒状的发热体15还可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介质。发热体15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容器14中,从而发热体15也可作为一次性耗材使用,免去清洁的问题,且发热体15的结构简单廉价,更换成本较低。当然,发热体15也可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容器14中,例如发热体15也可与容器14烧结固定在一起。
具体地,发热体15可包括呈圆管状的发热侧壁151以及设置于发热侧壁151下端的发热底壁152。发热底壁152可抵靠于容器底壁142上。发热侧壁151的外径小于容器侧壁141的内径,一方面可使得发热体15更容易地装配到容器14内,另一方面,可使得发热侧壁151的外表面与容器侧壁14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154,利于隔热,减少发热侧壁151向容器侧壁141传递的热量。
对于具有液体、膏体或凝胶的气溶胶生成介质,发热体15上还可设置有通孔153,使得在加热时,发热体15内的气溶胶生成介质能够通过通孔153流至间隙154。第一方面,流入间隙154的气溶胶生成介质能够与发热侧壁151的外壁面接触,从而使得气溶胶生成介质与发热体15的接触面积增加,可明显提升烟雾量,且由于间隙154内的气溶胶生成介质相对较少,升温更快,有利于快速出烟。第二方面,较小的间隙154可使得间隙154中的气溶胶生成介质沸腾而冲上去一段距离,使得气溶胶生成介质不断冲刷发热体15的壁面,从而增大发热体15的外壁面与气溶胶生成介质接触的面积,提升烟雾量,减少干烧引起的口感差。第三方面,通过设置通孔153,还能够减少发热体15内的气溶胶生成介质在加热后发生的炸液现象。
发热体15的发热侧壁151的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使得冲上去的气溶胶生成介质能够在发热侧壁151的表面停留一段时间再自然流下来,有助于减少干烧,提升烟雾量。但气溶胶生成介质在发热侧壁151表面的停留时间不易过久,否则容易造成积碳。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侧壁151的表面粗糙度的范围可以为Ra0.05~Ra25(包括两端数值),优选为Ra0.05~Ra6.3(包括两端数值)。
通孔153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其可设置于发热体15的发热侧壁151和/或发热底壁152上。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53有一个且设置于发热底壁152的中部。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53也可设置于发热侧壁151上且较佳地靠近发热底壁152设置,使得气溶胶生成介质在被加热而消耗的大部分过程中,都能通过通孔153流出。
通孔153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优选为圆形或椭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53的孔径可以为0.5mm~3mm(包括两端数值),优选为0.8mm~1.5mm(包括两端数值),在此范围内,可防止在不加热时膏状的气溶胶生成介质从通孔153流出。
间隙154的大小与气溶胶生成介质的粘度有关。较佳地,间隙154可以为具有毛细作用力的环形间隙,便于通过毛细力吸取发热体15中的气溶胶生成介质,并可通过毛细力作用使得间隙154中的气溶胶生成介质上升一段距离,进一步增加气溶胶生成介质与发热体15之间的接触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隙154的大小(即,容器14的内径与发热体15的外径之差的二分之一)可小于等于5mm,优选为0.2mm~2mm(包括两端数值)。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体15上也可不开设通孔15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侧壁151的外壁面与容器侧壁141的内壁面之间也可采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或者部分间隙配合、部分过盈配合等配合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15的表面还可设置有隔离层,通过隔离层将发热体15与气溶胶生成介质隔离开,能够进一步避免加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异味。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层相比于发热体15具有更低的导热系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10W/m·K,优选小于或等于3W/m·K,有利于热量在发热体15内均匀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层可采用玻璃釉、陶瓷釉、碳化硅、氮化硅、铁氟龙涂层等一种或几种低导热非金属材料制成。较佳地,隔离层包括陶瓷釉层或玻璃釉层,发热体15上设置的通孔153还有助于在镀釉的过程中,发热体15的表面更容易被镀上釉层,保证发热体15镀釉均匀。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还可包括设置于雾化腔140中的限位件16,用于实现发热体15在雾化腔140中的限位。限位件16可采用金属或非金属等耐高温材料制成。较佳地,限位件16可采用无铁磁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可防止限位件16干烧,且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无污染、无异味、成本低等优点。
具体地,限位件16可包括片状本体161,片状本体161上设置有多个供气流通过的气流通孔1610。片状本体161可抵靠于发热侧壁151的上端,从而将发热体15抵紧在容器底壁142上。在加热气溶胶生成介质时,片状本体161还有助于减少或防止气溶胶生成介质向外溅射。
在本实施例中,片状本体161与底壁132之间间隔设置,且片状本体161的外径小于容器14的内径。限位件16还包括设置于片状本体161外周的至少两个限位臂162,限位件16通过该至少两个限位臂162与容器14接触而限位。较佳地,该至少两个限位臂162为弹性臂且在片状本体161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有利于受力均匀,且能够通过弹性力作用而弹性抵紧在容器14的内壁面上。每个限位臂162的下端与片状本体161连接,上端向外张开一定角度从而弹性抵紧在容器14的内壁面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16也可不包括限位臂162,例如,可通过将片状本体161的至少部分外周面向外延伸形成若干个凸包,通过该若干个凸包抵靠在容器14的内壁面来实现限位;或者,也可通过将出气管13的底壁132抵靠在片状本体161上,进而将发热体15抵紧在容器底壁142上。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14),其内形成有雾化腔(140);以及
出气管(13),其内形成有出气通道(1310);
所述出气管(13)包括管状侧壁(131)以及设置于所述管状侧壁(131)朝向所述雾化腔(140)一端的底壁(132),所述管状侧壁(131)上设置有将所述雾化腔(140)与所述出气通道(131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出气孔(1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侧壁(131)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出气孔(1311),多个所述出气孔(1311)在所述管状侧壁(131)的轴向和/或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侧壁(131)至少部分伸入到所述雾化腔(140)中,
所述管状侧壁(131)的外壁面与所述容器(14)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将所述雾化腔(140)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气间隙(14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嘴(11),其内形成有将所述出气通道(1310)与外界相连通的吸气通道(112);
所述管状侧壁(131)远离所述底壁(132)的一端嵌置于所述吸嘴(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11)上形成有供外界空气进入所述雾化腔(140)的至少一个进气口(1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12),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器(14)的外壁面和所述吸嘴(11)的内壁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2)包括密封部(122),所述密封部(122)抵靠于所述容器(14)远离所述底壁(132)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密封部(122)上设置有将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口(111)与所述雾化腔(140)相连通的至少一个通气孔(1221)以及供所述出气管(13)穿过的通孔(122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雾化腔(140)中的发热体(15),
所述发热体(15)包括感受器材料或者由感受器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雾化腔(140)中的限位件(16),
所述限位件(16)包括片状本体(161),所述片状本体(161)抵靠于所述发热体(15)上,且所述片状本体(161)上设置有多个气流通孔(1610)。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10),以及
与所述雾化器(10)相配接的电源装置(20)。
CN202321728879.2U 2023-07-03 2023-07-03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545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8879.2U CN220545840U (zh) 2023-07-03 2023-07-03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8879.2U CN220545840U (zh) 2023-07-03 2023-07-03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5840U true CN220545840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10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8879.2U Active CN220545840U (zh) 2023-07-03 2023-07-03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5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21949A1 (zh) 雾化器以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112315040A (zh) 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8676375U (zh) 具备能量回收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及系统
CN11144930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2054584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024812A1 (zh) 加热器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47256U (zh) 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
CN216019105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5067565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CN217089623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2545566U (zh) 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01979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03779U (zh) 雾化芯具有套管的雾化器
CN22075657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和容器
CN22108274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82U (zh)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3109356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WO2023109399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CN115226957A (zh)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CN113974226A (zh)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153821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234530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WO2022266808A1 (zh) 雾化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CN21981321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59U (zh) 电磁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