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7256U - 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7256U
CN216147256U CN202121187974.7U CN202121187974U CN216147256U CN 216147256 U CN216147256 U CN 216147256U CN 202121187974 U CN202121187974 U CN 202121187974U CN 216147256 U CN216147256 U CN 216147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ube
heating element
central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79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宏明
杜文莉
李欢喜
刘滔文
万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79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7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7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7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该发热机构包括壳体、提取发热组件和发热组件,提取发热组件可拆卸地固定在壳体上,部分提取发热组件位于壳体内且部分位于壳体外,提取发热组件包括中空的提取件和与提取件连接的发热管,发热管位于壳体内,发热管包括侧壁和与侧壁连接的底部,侧壁与提取件连接,发热管上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远离提取件,发热组件包括中心发热体,中心发热体可拆卸地固定在壳体上,中心发热体穿过底部并伸入发热管内,发热管能与中心发热体分离。上述发热机构利于清洁且能够改善低温电子雾化器加热的均匀性,能够提高使用者抽吸到的气溶胶的口感。

Description

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器主要是通过加热雾化介质(例如油、叶、花等)或雾化介质载体(即含有雾化介质的载体)而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其中,低温电子雾化器主要是以200℃~400℃的低温烘烤雾化介质载体,使之产生气溶胶,而又不会有大量因高温裂解带来的有害物质,因此,低温电子雾化器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低温电子雾化器的加热方式主要包括中心加热(通过将发热体直接插入雾化介质载体而加热雾化介质载体)和四周加热(通过将雾化介质载体置于管式的发热体中而使其被加热),但这两种加热方式均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影响使用者抽吸到的气溶胶的口感,并且,目前的低温电子雾化器的用于在加热时放置雾化介质载体的套筒清洁比较困难,这也进一步影响使用者抽吸到的气溶胶的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热体组件,该发热体组件利于清洁且能够改善低温电子雾化器加热的均匀性,能够提高使用者抽吸到的气溶胶的口感。
一种发热机构,包括壳体、中心发热组件和提取发热组件,所述壳体具有顶端敞口的容置腔;所述中心发热组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中心发热组件包括中心发热体;所述提取发热组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提取发热组件包括顶端敞口且底端闭口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发热管及连接适配于所述发热管的顶端的提取件,所述发热管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中心发热体穿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发热管内。
上述发热机构包括中心发热体和发热管两个发热元件,通过中心发热体发热由内向外加热雾化介质载体,并通过发热管由外向内加热雾化介质载体,使得雾化介质载体受热更均匀。此外,通过将发热管设置为可以与中心发热体分离,在通过提取件将发热管中的雾化介质载体从发热机构中提出时,发热管与中心发热体分离,从而可以分别清洗发热管和中心发热体,便于清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取件包括连接管和第一提取部,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适配连接于所述发热管的顶端,所述第一提取部位于所述容置腔外并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提取部设有与所述连接管适配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取件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或者,所述提取件与所述壳体磁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发热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及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包括保护管及连接于所述保护管的顶端的第二提取部,所述第二提取部具有与所述保护管适配的开口,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保护管的底端,所述中心发热体位于所述保护管内并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被配置为同所述保护管一起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保护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提取部可拆卸地适配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磁吸适配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容置腔的磁吸力小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保护管的装配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发热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限位于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支撑件和固定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保护管上,所述支撑件具有容纳腔,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中心发热体呈针状、柱状或条形片状,所述中心发热体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穿出所述容纳腔并伸入所述发热管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及所述中心发热体通过红外辐射发热或电阻发热;或者,所述发热机构还包括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圈绕于所述发热管外,所述发热管和所述中心发热体中的其中一个通过电磁感应发热,另一个通过红外辐射发热或电阻发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还用于空气流动,所述提取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通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的底部和/或靠近所述底部的区域开设有进气孔,所述提取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
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上述的发热机构和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为所述发热机构的发热管和所述发热机构的中心发热体的发热进行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器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雾化器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雾化器组装之后的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雾化器的气体流动路径;
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器的局部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电子雾化器;130、电池组件;110、壳体;111、保护件;113、提取发热组件;113a、提取件;113b、发热管;113c、侧壁;113d、底部;113e、第一提取部;113f、连接管;113g、出气口;114、进气孔;115、中心发热组件;115a、安装座;115b、中心发热体;115c、支撑件;115d、固定件;115f、第二密封件;116、进气口;117、第一密封件;131、电池壳;133、电池;118、电磁感应线圈;100、雾化介质载体;119、进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器10,用于加热雾化介质载体100,该电子雾化器10包括发热机构和为发热机构供电的电池组件130。
具体地,发热机构包括壳体110、提取发热组件113和中心发热组件115。壳体110具有顶端敞口的容置腔,提取发热组件113和中心发热组件115均可拆卸地固定于容置腔内,提取发热组件113与壳体110之间形成进气通道119。
提取发热组件113既作为容纳雾化介质载体100的容器和将雾化介质载体100从发热机构分离的提取部件,又作为加热雾化介质载体100的部件。具体地,部分提取发热组件113的一部分位于容置腔内,另一部分位于容置腔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可拆卸地固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接或磁吸连接。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提取发热组件113与壳体110通过磁吸连接。
提取发热组件113包括发热管113b和提取件113a。发热管113b的顶端敞口且底端闭口并位于容置腔内,提取件113a连接适配于发热管113b的顶端,提取件113a与发热管113b共同围成用于容纳雾化介质载体100的加热腔。发热管113b用于加热容置在其内的雾化介质载体100,提取件113a的设置便于将发热管113b从容置腔中取出而使得中心发热组件115与提取发热组件113分离。
具体地,发热管113b包括侧壁113c和与侧壁113c连接的底部113d,侧壁113c远离底部113d的一端与提取件113a连接。发热管113b具有靠近提取件113a的出气口113g,发热管113b的底部113d上开设有通孔。提取件113a包括连接管113f和第一提取部113e,连接管113f位于容置腔内且适配连接于发热管113b的顶端,第一提取部113e位于容置腔外并与连接管113f远离发热管113b的一端连接,第一提取部113e设有与连接管113f适配的开口。
可选地,提取发热组件113大致呈伞状,壳体110大致呈中空管状,壳体110套设于提取发热组件113外。具体地,壳体110呈中空圆柱状,第一提取部113e呈帽状,第一提取部113e的中空部分位于帽顶的中部;连接管113f大致呈中空圆柱状,连接管113f的一部分位于壳体110内,另一部分位于壳体110外并与第一提取部113e连接;发热管113b大致呈圆口杯状,发热管113b全部位于壳体110内,连接管113f和发热管113b围成圆口杯状的加热腔,供雾化介质载体100插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提取部113e的形状不限于帽状、壳体110和连接管113f的形状不限于中空圆柱状、发热管113b的形状也不限于圆口杯状,第一提取部113e、壳体110、连接管113f和发热管113b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第一提取部113e还可以呈片状。可选地,连接管113f的一端与第一提取部113e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发热管113b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本文中,在未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固定连接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螺接或卡接等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粘结、焊接、铆接等的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发热管113b用于加热雾化介质载体100。可选地,发热管113b为红外辐射发热管113b或电阻发热管113b。红外辐射发热管113b是通过辐射远红外线照射雾化介质载体100而使雾化介质载体100吸收远红外线后内部分子和原子共振而产生热能,已达到加热的目的;电阻发热管113b是通过电阻发热而加热雾化介质载体100。
更具体地,发热管113b包括基体和位于基体表面上的发热层,基体为具有供雾化介质载体100插入的开口和底的中空柱状结构。可选地,基体为杯状基体;基体的材料无特别限制。例如,基体为陶瓷基体或金属基体;基体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中空柱状,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开口和底的具有中空部分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发热层可以只位于基体的内表面,也可以位于基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
可选地,发热层为红外辐射层或电阻发热层。在发热层为红外辐射层时,发热管113b为红外辐射发热管113b;在发热层为电阻发热层时,发热管113b为电阻发热管113b。可选地,红外辐射层为碳化硅陶瓷层、碳纤维复合层、锆钛系氧化物陶瓷层、锆钛系氮化物陶瓷层、锆钛系硼化物陶瓷层、锆钛系碳化物陶瓷层、铁系氧化物陶瓷层、铁系氮化物陶瓷层、铁系硼化物陶瓷层、铁系碳化物陶瓷层、稀土系氧化物陶瓷层、稀土系氮化物陶瓷层、稀土系硼化物陶瓷层、稀土系碳化物陶瓷层、镍钴系氧化物陶瓷层、镍钴系氮化物陶瓷层、镍钴系硼化物陶瓷层、镍钴系碳化物陶瓷层或高硅分子筛陶瓷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红外辐射层不限于上述,还可以是其他能够辐射红外线的膜层。可选地,电阻发热层可以为电阻丝层或发热电阻膜。电阻发热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通过电阻发热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管113b不限于上述的红外辐射发热管113b或电阻发热管113b,还可以是其他能起加热作用的部件。
中心发热组件115包括安装座115a和安装于安装座115a上的中心发热体115b,安装座115a用于将中心发热体115b固定于壳体110内;中心发热体115b用于发热。安装座115a可拆卸地固定于壳体110内,安装座115a位于发热管113b外并靠近底部113d,中心发热体115b的一部分固定于安装座115a上,另一部分穿过通孔伸入发热管113b内,发热管113b能与中心发热体115b分离。也即是说,可以将中心发热体115b从发热管113b内退出。更具体地,发热管113b具有出气口113g,出气口113g靠近侧壁113c与提取件113a的连接处,中心发热体115b的一部分固定于安装座115a上,另一部分穿过底部113d并伸入发热管113b内且向出气口113g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心发热体115b与发热管113b之间有空隙。在中心发热体115b与底部113d之间有间隙时,通过固定中心发热体115b,将提取发热组件113向远离中心发热体115b方向运动,则发热管113b与中心发热体115b分离;或者固定提取发热组件113,将中心发热体115b向远离发热管113b的方向运动,则发热管113b与中心发热体115b分离。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中心发热体115b与发热管113b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在发热管113b的底部113d与中心发热体115b之间增设密封件以密封中心发热体115b与底部113d之间的间隙,此时,该密封件与中心发热体115b为可拆卸连接,中心发热体115b同样也能与发热管113b分离。当然,发热管113b与中心发热体115b的关系不限于上述,只要中心发热体115b能与发热管113b分离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不仅作为中心发热体115b进入发热管113b的通道,通孔还作为外界空气进入发热管113b内的通道,此时,通孔与进气通道119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管113b靠近底部113d的一端(底端)上开设有进气孔114,进气孔114与进气通道119连通。进气孔114用于通气,便于外界空气进入发热管113b内。可选地,进气孔114开设在底部113d上和/或靠近底部113d的侧壁113c上。
更具体地,安装座115a包括支撑件115c和与支撑件115c固定连接的固定件115d,支撑件115c为中空结构,支撑件115c的内壁围成容纳腔,固定件115d位于容纳腔内,固定件115d与容纳腔的腔壁固定连接,支撑件115c的外壁可拆卸地固定在壳体110内;中心发热体115b呈针状、柱状或条形片状,中心发热体115b的一端位于容纳腔内并固定在固定件115d上,另一端穿出容纳腔并伸入发热管113b内。可以理解的是,中心发热体115b的形状不限于上述,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一个可选地具体示例中,固定件115d为法兰,中心发热体115b穿设在法兰中并与法兰固定连接,法兰的外壁与支撑件115c的内壁固定连接。
中心发热体115b用于发热。可选地,中心发热体115b为红外辐射发热体或电阻发热体。与上文发热管113b类似,红外辐射发热体通过辐射远红外线而加热雾化介质载体100;电阻发热体通过电阻发热而加热雾化介质载体100。具体地,在中心发热体115b包括本体和位于本体上的加热层。可选地,本体的形状为针状、棒状或片状。本体的材料无特别限制。可选地,本体为陶瓷本体或金属本体。可选地,加热层为红外辐射层或电阻发热层。在加热层为红外辐射层时,中心发热体115b为红外辐射发热体;在加热层为电阻发热层时,中心发热体115b为电阻发热体。红外辐射层和电阻发热层如上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1的实施例中,中心发热体115b的数量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中心发热体115b的个数不限于一个,还可以其他数量。例如,在图5的实施例中,中心发热体115b的数量为三个,三个中心发热体115b相互间隔地安装在安装座115a上,发热管113b的底部113d对应开设有三个供中心发热体115b穿过的通孔。
提取发热组件113与壳体110之间形成有进气通道119,进气通道119与外界环境、进气孔114和/或底部113d上的通孔均连通。通过提取发热组件113与壳体110形成的进气通道119,可以使得外界空气从进气通道119进入发热管113b内的过程中先逐渐被发热管113b预热,从而使得进入发热管113b的空气为热空气,有利于提高雾化介质载体100的气溶胶释放量,同时带走壳体110的内壁的热量,减少热量向壳体110外的传递,使得发热机构的隔热效果更佳,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的同时也使得发热机构不容易发烫。可选地,第一提取部113e上开设有供外界气体进入发热机构的进气口116,进气口116与进气通道119连通。外界空气从进气口116进入后,依次经过进气通道119和进气孔114而进入发热管113b内。在一个具体示例中,进气口116靠近第一提取部113e的中空部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口116不限于开设在第一提取部113e上,也可以开设在壳体110上,例如靠近第一提取部113e的壳体11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界空气不限于从上述提取发热组件113与壳体110形成的进气通道119进入,还可以从靠近发热管113b的底部113d的一侧进入,例如从安装座115a进入,此时,被预热的外界空气则较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发热组件115还包括保护件111。保护件111位于壳体110内并与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提取件113a、发热管113b均位于保护件111内,提取件113a和安装座115a均与保护件111可拆卸地连接。保护件111用于在将提取发热组件113、安装座115a和中心发热体115b与壳体110分离时,能够将提取发热组件113、安装座115a和中心发热体115b作为一个整体与壳体110分离,避免在分离过程中直接接触中心发热体115b。
具体地,保护件111位于容置腔内,保护件111包括保护管及第二提取部,保护管位于容置腔内并与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提取部位于容置腔外并与保护管的顶端(保护管的顶端是指保护管靠近第一提取部113e的一端)连接,第二提取部具有与保护管适配的开口;连接管113f和发热管113b均位于保护管内,安装座115a可拆卸地固定于保护管的底端(保护管的底端是指保护管远离第二提取部的一端),中心发热体115b位于保护管内,安装座115a被配置为同保护管一起可拆卸地固定于容置腔内。可选地,第二提取部与第一提取部113e可拆卸地连接或第二提取部与连接管113f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第二提取部可拆卸地适配连接于壳体110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115a磁吸适配于容置腔的底部,安装座115a与容置腔的磁吸力小于安装座115a与保护管的装配力,从而使得在将保护件111从壳体110内取出时,安装座115a也能随保护件111一同从容置腔中取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提取部通过卡接或磁吸等方式可拆卸地适配连接于壳体110,而保护管和安装座115a与壳体110不发生锁固连接。可选地,安装座115a与容置腔的底部触接。通过触接实现壳体110对安装座115a的支撑或安装座115a与电池组件130的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4(图4中直线箭头代表气体流动的方向),进气通道119形成于提取发热组件113与保护件111之间,进气通道119与进气口116和进气孔114均连通。通过提取发热组件113与保护件111之间形成的进气通道119,可以使得外界空气从进气通道119进入发热管113b内的过程中先逐渐被发热管113b预热,从而使得进入发热管113b的空气为热空气,有利于提高雾化介质载体100的气溶胶释放量,同时带走保护件111的内壁的热量,减少热量向保护件111外的传递,进一步提高发热机构的隔热效果,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的同时也使得发热机构不容易发烫。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与支撑件115c密封连接。具体地,发热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17,第一密封件117套设于安装座115a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密封件117位于壳体110与安装座115a的外壁之间,并密封壳体110与安装座115a的外壁之间的空隙。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密封件117为硅胶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17不限于硅胶圈,还可以是其他材质的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发热组件115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15f,第二密封件115f位于中心发热体115b和支撑件115c之间,用于密封支撑件115c与中心发热体115b之间的间隙。通过第二一密封件的设置可以使得雾化介质载体100加热后产生的可流动地污垢不容易沿中心发热体115b的外表面进入安装座115a内。当然,在外界气体的进入发热机构的入口在靠近第一提取部113e时,第二密封件115f还可以减少从安装座115a流出的气体,提高进入发热管113b内的气体的量,利于形成大量的气溶胶。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密封件115f为硅胶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15f不限于硅胶套,还可以是其他材质的密封件。
可选地,电池组件130与中心发热组件115卡扣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30包括电池壳131和电池133,电池133收容在电池壳131内,电池壳131与壳体110卡扣连接。卡扣连接的方式使得电池组件130与中心发热组件115可分离,便于中心发热组件115的拆解,利于清洗中心发热组件115。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30与中心发热组件115还可以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螺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机构还包括电磁感应线圈118,电磁感应线圈118位于容置腔内并圈绕于发热管113b外,发热管113b和中心发热体115b中的其中一个通过电磁感应发热,另一个通过红外辐射发热或电阻发热。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池133感应线圈卷绕于保护件111外。可选地,发热管113b和中心发热体115b中的其中一个为导磁发热管113b,例如金属发热管113b,另一个为电阻发热体或红外辐射发热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热管113b为金属管,中心发热体115b为电阻发热体或红外辐射发热体。通过中心发热体115b发热由内向外加热雾化介质载体100,并通过发热管113b与电磁感应线圈118的配合,从雾化介质载体100从外向内加热雾化介质载体100,使得雾化介质载体100受热更均匀。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发热管113b为电阻发热管113b或红外辐射发热管113b,中心发热体115b为金属棒或金属片。通过发热管113b由外向内加热雾化介质载体100,并通过中心发热体115b与电磁感应线圈118的配合,从内向外加热雾化介质载体100,使得雾化介质载体100受热更均匀。
具体地,电池组件130为发热机构的发热管113b和中心发热体115b的发热供电。当发热管113b和中心发热体115b为电阻发热或红外辐射发热时,发热管113b和中心发热体115b分别与电池组件120电连接,发热管113b和中心发热体115b由于电池组件130的供电而发热;当发热管113b或中心发热体115b为电磁感应发热时,电池组件130与电磁感应线圈电连接,电池组件130与发热管113b或中心发热体115b电连接,从而使得发热管113b和中心发热体115b中的其中一个为电磁感应发热,而另一个为电阻发热或红外辐射发热。
可选地,中心发热组件115和提取发热组件113组装到保护件111上形成发热整体组件,在发热整体组件与电池组件130分离时,电池133感应线圈与保护件111分离。具体地,电池133感应线圈固定在壳体110内,在发热整体组件与电池组件130分离时,电磁感应线圈118与保护件111也随之分离。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磁感应线圈118位于壳体110和保护件111之间并靠近电池133。在使用时,将中心发热体115b安装固定到安装座115a上形成中心发热组件115后与提取发热组件113和保护件111体装配,形成发热整体组件,然后置于电池133感应线圈中,进而实现发热管113b和中心发热体115b中的其中一个通过电磁感应发热。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发热整体组件与电池组件130分离时,电池133感应线圈与保护件111不分离。此时,电池133感应线圈固定在保护管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电子雾化器1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发热机构的加热温度。可选地,控制器位于安装座115a内。控制器与电磁感应线圈118电连接;或者,控制器与发热管113b、中心发热体115b和电磁感应线圈118中的至少两个电连接。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控制器为PCB板。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不限于位于安装座115a内,还可以位于电池壳131内。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电子雾化器10的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中心发热体115b的线路焊接到控制器上;将中心发热体115b通过固定件115d固定到支撑件115c内,并使控制器收容在容纳腔内;用第二密封件115f密封支撑件115c与中心发热体115b之间的空隙;将第一密封件117套设在支撑件115c的外壁上并将保护件111套设在支撑件115c外,形成整体组件;和将整体组件插入电池组件130的相应位置并将提取发热组件113插入保护件111中,以使中心发热体115b插入提取发热组件113的发热管113b内,形成电子雾化器10。
在清洗上述雾化器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将保护件111、提取发热组件113和中心发热组件115形成的发热整体组件与电池组件130分离;将提取发热组件113从发热整体组件中拿出以使提取发热组件113与中心发热体115b分离;将保护件111与中心发热组件分离;和将保护件111与安装座115a分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便于具体和详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的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中心发热组件和提取发热组件,所述壳体具有顶端敞口的容置腔;所述中心发热组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中心发热组件包括中心发热体;所述提取发热组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提取发热组件包括顶端敞口且底端闭口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发热管及连接适配于所述发热管的顶端的提取件,所述发热管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中心发热体穿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发热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件包括连接管和第一提取部,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适配连接于所述发热管的顶端,所述第一提取部位于所述容置腔外并与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提取部设有与所述连接管适配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件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或者,所述提取件与所述壳体磁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发热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及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包括保护管及连接于所述保护管的顶端的第二提取部,所述第二提取部具有与所述保护管适配的开口,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保护管的底端,所述中心发热体位于所述保护管内并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被配置为同所述保护管一起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保护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取部可拆卸地适配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磁吸适配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容置腔的磁吸力小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保护管的装配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发热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限位于所述保护管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支撑件和固定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保护管上,所述支撑件具有容纳腔,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中心发热体呈针状、柱状或条形片状,所述中心发热体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穿出所述容纳腔并伸入所述发热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及所述中心发热体通过红外辐射发热或电阻发热;或者,所述发热机构还包括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圈绕于所述发热管外,所述发热管和所述中心发热体中的其中一个通过电磁感应发热,另一个通过红外辐射发热或电阻发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还用于空气流动,所述提取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通孔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底部和/或靠近所述底部的区域开设有进气孔,所述提取发热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进气孔连通。
12.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发热机构和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为所述发热机构的发热管和所述发热机构的中心发热体的发热进行供电。
CN202121187974.7U 2021-05-28 2021-05-28 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 Active CN216147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7974.7U CN216147256U (zh) 2021-05-28 2021-05-28 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7974.7U CN216147256U (zh) 2021-05-28 2021-05-28 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7256U true CN216147256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35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7974.7U Active CN216147256U (zh) 2021-05-28 2021-05-28 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72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649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649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8013B2 (en) Rechargeable portable aromatherapy vaporizers
EP4129094A1 (en) Heating device and aerosol forming device
WO2013091252A1 (zh) 电子烟吸嘴
WO2023279883A1 (zh) 一种气溶胶制品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JP2022526953A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デバイスのための装置
CN216147256U (zh) 发热机构和电子雾化器
CN211910544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08813737A (zh) 具备能量回收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及系统
CN21191054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加热机构
US20230180854A1 (en)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CN109330033A (zh) 电子烤烟盒
CN217791479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794583A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2306813U (zh) 加热装置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WO2023109399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WO2023109356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CN115226952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8921686U (zh) 发热单元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054584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221417U (zh) 一种高温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气溶胶发生系统
CN219613042U (zh) 气道管组件以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3124531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43796U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218245681U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537438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气溶胶产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