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3213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13213U CN219813213U CN202320476389.1U CN202320476389U CN219813213U CN 219813213 U CN219813213 U CN 219813213U CN 202320476389 U CN202320476389 U CN 202320476389U CN 219813213 U CN219813213 U CN 2198132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atomizer
- base
- heat generating
-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99 nebu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6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87 aeroso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9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72 p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837 pasti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内部形成有容腔的主体以及收容于容腔中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发热容器、设置于发热容器的内表面的发热单元以及设置于发热容器的外表面并与发热单元连接的两个电极部。发热单元设置于发热容器的内表面,气溶胶产生介质放入雾化腔中后能够与发热单元直接接触,对气溶胶产生介质的流动性没有限制,从而能够适配高粘度甚至达到膏状的气溶胶产生介质。此外,由于发热单元的热量不需要从发热容器的锅外传到锅内,从而可以快速达到雾化温度,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对输出功率的要求降低,能够适应电子雾化装置的小型化需求。两个电极部设置于发热容器的外表面,便于外接电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一般采用电液分离的方案,即发热单元和介质储存空间分开,通常又分为两种方式:
方式1:介质通过导液单元传送到发热单元上,发热单元通电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进行雾化。导液单元一般为多孔陶瓷或多孔棉,或者是两者的组合,它们既起到封闭介质储存空间、防止介质泄漏的作用,也起到传输介质的作用,同时,多孔陶瓷和多孔棉还可以用于固定发热体,比如,陶瓷雾化芯的发热单元直接固定在陶瓷体上。这种方式对介质的流动性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介质的流动性差,它将很难在导液单元内流动,导致发热单元供液不足,雾化效率就会降低。
方式2:介质储存空间和发热单元完全分开,不需要进行导液,介质储存于具有开口的发热容器内,发热容器采用高导热材料,发热单元在外部进行加热,热量通过高导热材料的锅壁传到锅内,介质在高温下完成雾化。由于外部加热方式需要把整个发热容器升温,所以达到雾化温度时需要更多的功耗,增加了产品的复杂程度,导致产品的体积较大,不方便用户携带,也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器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使得电子雾化装置能够适配高粘度甚至膏状介质,且能够适应小型化和低功率输出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内部形成有容腔的主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容腔中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发热容器、设置于所述发热容器的内表面的发热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容器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发热单元连接的两个电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腔的顶部具有抵压面,所述抵压面为软质结构面,所述发热容器的上端面抵靠于所述抵压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腔的底部具有两个可导电的支撑面,所述两个电极部设置于所述发热容器的锅底并分别与所述两个可导电的支撑面抵接并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电极部设置于所述发热容器的径向两相对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可拆卸配合的基座以及绝缘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中的电极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可拆卸地收容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基座之间,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两个电极部中的一个接触并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可导电,所述基座与所述两个电极部中的另一个接触并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顶面下凹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发热容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所述发热容器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形状为非圆形,所述安装腔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形状与所述发热容器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容器的底面与所述安装腔的底面间隔设置,
所述安装腔内延伸形成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支撑并抵靠于所述两个电极部中的另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柱以及与所述电极柱的上端连接的电极连接件,所述电极连接件支撑并抵靠于所述两个电极部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的绝缘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吸嘴,所述吸嘴内沿纵向贯穿形成有出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嘴为软质材质,所述吸嘴具有抵压面,所述抵压面抵压于所述发热容器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的控制电路。
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发热单元设置于发热容器的内表面,气溶胶产生介质放入雾化腔中后能够与发热单元直接接触,对气溶胶产生介质的流动性没有限制,从而能够适配高粘度甚至达到膏状的气溶胶产生介质。此外,由于发热单元的热量不需要从发热容器的锅外传到锅内,从而可以快速达到雾化温度,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对输出功率的要求降低,能够适应电子雾化装置的小型化需求。两个电极部设置于发热容器的外表面,便于外接电源。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雾化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雾化器的分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基座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该电子雾化装置1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雾化器100配合连接的电源装置200。电源装置200通常包括用于给雾化器100供电的电池以及用于控制雾化器100发热的控制电路。雾化器100用于收容气溶胶产生介质并在通电后加热该气溶胶产生介质以生成气溶胶。该气溶胶产生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是用于医疗、养生、健康、美容目的的材料,气溶胶产生介质的形态可以是液体、凝胶、膏体或固体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00、电源装置200均可大致呈圆柱状,且两者可沿轴向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雾化器100、电源装置200可通过螺纹连接、磁吸连接、卡扣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100和/或电源装置200的横截面形状也不局限于呈圆形,其也可以呈椭圆形、跑道形或长方形等其他形状。
如图3-5所示,雾化器100可包括主体10以及收容于主体10内的雾化组件50。雾化组件50用于收容气溶胶产生介质并在通电后加热雾化该气溶胶产生介质以生成气溶胶。主体10内形成有出气通道210,气溶胶产生介质雾化产生的气溶胶可经过出气通道210流出,供用户吸食或吸入。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50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主体10内,方便在雾化组件50寿命结束后,用户对雾化组件50进行更换。
雾化组件50可包括发热容器51、设置于发热容器51用于通电后发热的发热单元52以及分别与发热单元52的两端连接的两个电极部53。发热容器51内形成有一端具有开口511的雾化腔510,气溶胶产生介质可经由开口511放置到雾化腔510中。
具体地,发热容器51包括底壁513以及由底壁513的周缘向上延伸的侧壁514。侧壁514呈筒状,侧壁514、底壁513共同围设形成上端具有开口511的雾化腔510。发热容器51可采用高导热的陶瓷或石英等材料制成,实现高效传热以均匀加热气溶胶产生介质。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容器51也可采用低导热材料制成,可通过在发热容器51的内表面涂覆具有高导热系数的均热涂层来实现高效传热。
发热单元52设置于发热容器51的内表面,气溶胶产生介质放入雾化腔510中后能够与发热单元52直接接触,对气溶胶产生介质的流动性没有限制,从而能够适配高粘度甚至达到膏状的气溶胶产生介质。此外,由于发热单元52的热量不需要从发热容器51的锅外传到锅内,从而可以快速达到雾化温度,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对输出功率的要求降低,能够适应电子雾化装置1的小型化需求,易于携带。
发热单元52可包括发热膜或者金属发热体,发热单元52的形状和布局可根据所需的热场梯度、能耗要求等需要进行调节,以满足气溶胶产生介质不同成分的不同温度要求。
两个电极部53设置于发热容器51的外表面,便于外接电源。发热容器51、发热单元52、电极部53可通过烧结的方式形成为一体。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单元52设置于底壁513的内表面,两个电极部53设置于底壁513的外表面。两个电极部53可以为焊盘,其可以对称地设置于底壁513的径向两相对侧。
主体10内形成有一用于收容雾化组件50的容腔11。容腔11的顶部具有一抵压面221,雾化组件50的上端面可抵靠于该抵压面221上。容腔11的底部具有两个支撑面4223、4122,雾化组件50的下端面抵靠于该两个支撑面4223、4122上。进一步地,两个支撑面4223、4122可导电,两个电极部53分别与两个支撑面4223、4122抵接并导通。两个支撑面4223、4122分别对称地设置于发热容器51的径向两相对侧,使得发热容器51的受力均匀。抵压面221为软质结构面,通过抵压面221施加作用力在雾化组件50上,确保两个电极部53与两个支撑面4223、4122实现稳定的电连接。
具体地,主体10可包括外壳30、沿纵向设置于外壳30中的吸嘴20以及设置于外壳30下端的基座组件40。外壳30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其可采用塑胶等硬质材料制成。外壳30内可沿纵向从下往上形成有第一腔31和第二腔32。第一腔3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腔32的横截面积,使得在第一腔31与第二腔32的交接处形成有一环状的台阶面312。雾化组件50收容于第一腔31中。
吸嘴20沿纵向设置于外壳30中并可与外壳30同轴设置,吸嘴20内沿纵向贯穿形成出气通道210。吸嘴20的下端可伸入到发热容器51内并与发热容器51的底壁513间隔设置。吸嘴20的上端可伸出外壳30之外,以供用户抽吸使用,还可使得在雾化后,外壳30仍然能够保持干净,不需要清洁或者更换。在其他实施例中,吸嘴20的上端也可不伸出外壳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嘴20可采用软胶等软质材料制成,其可包括吸嘴本体21以及由吸嘴本体21的外壁面向外延伸的凸缘22。出气通道210由吸嘴本体21的上端面沿纵向延伸至吸嘴本体21的下端面,并可与吸嘴本体21同轴设置。凸缘22可呈圆环状,凸缘22的下端面形成抵压面221。凸缘22的上端面可抵靠于台阶面312上,通过挤压方式和台阶面312密封配合,避免烟气的泄漏。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吸嘴20也可采用塑胶等硬质材料制成,此时,吸嘴20也可与外壳30一体成型。或者,吸嘴本体21与凸缘22也可分体设置,其中,凸缘22可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外壳30的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气孔310,外壳30的内壁面与发热容器5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连通通道350,发热容器51的上表面和凸缘22的下表面之间还形成有至少一个通气口512,进气孔310、连通通道350、通气口512依次连通形成供外界空气进入雾化腔510中的进气通道。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310有多个,该多个进气孔310沿周向均匀间隔地开设于第一腔31的腔壁上。第一腔31的孔径大于发热容器51的外径,使得外壳30的内壁面与发热容器5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环形的连通通道350,该环形的连通通道350可用于供气流流通和实现发热容器51与外壳30之间的隔热。通气口512至少有两个并沿发热容器5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每一通气口512均可由发热容器51的顶面下凹形成。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通气口512也可由凸缘22的下表面上凹形成。
基座组件40与外壳30可拆卸配合。基座组件40可包括基座41以及绝缘地穿设于基座41中的电极组件42。支撑面4223、4122可分别形成于基座41、电极组件42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基座41可采用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其可包括基部411、由基部411向上延伸的嵌置部412以及由基部411向下延伸的对接部413。基部411、嵌置部412、对接部413均可同轴设置。基部411的上端面可抵靠于外壳30的下端面上,基部411的外径可与外壳30的下端的外径一致,以提高美观性。对接部413的外径小于基部411的外径,用于与电源装置200对接配合。对接部413的外壁面可设置有外螺纹,用于与电源装置200螺纹连接。
嵌置部412设置于外壳30中,嵌置部412的外壁面以及外壳30的内壁面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外螺纹和内螺纹,基座41与外壳3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方便用户装拆。
嵌置部412的顶面下凹形成有一安装腔4120,雾化组件50的下部可收容于该安装腔4120中。安装腔4120的底壁一侧可向上延伸形成有延伸部4121,延伸部4121的上端面形成支撑面4122。雾化组件5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形状与安装腔412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形状相适配。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50的横截面外轮廓以及安装腔412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形状可以为跑道形、椭圆形等非圆形状,以实现雾化组件50在安装腔4120中的周向定位,避免雾化组件50在安装腔4120中旋转,确保两个电极部53分别与两个支撑面4223、4122相互对准。
电极组件4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极柱421以及与电极柱421连接的电极连接件422。电极柱421用于与电源装置200连接,电极连接件422用于与电极部53连接。对接部413的底面上凹形成有电极孔4130,电极柱421沿纵向绝缘地穿设于电极孔4130中,电极柱421的上端可嵌置于电极连接件422中并与电极连接件422导通。
电极连接件422可包括本体部4221以及由本体部4221的横向一侧向上延伸的凸台4222,该凸台4222的上端面形成支撑面4223。本体部4221可大致呈长方形板状,其上沿纵向贯穿形成有一穿孔4220。电极柱421的上端可通过铆压等方式固定于穿孔4220中并与穿孔4220的孔壁面接触而导通。凸台4222可设置于本体部422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本体部4221的上端面与雾化组件50的底面之间间隔设置,利于隔热。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组件42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形式,例如,电极组件42也可仅包括电极柱421,电极柱421的上端面可直接与电极部53抵接并导通。
进一步地,基座组件40还可包括设置于基座41和电极组件42之间的绝缘件43。绝缘件43可采用塑胶、硅胶等绝缘材料制成,以确保基座41和电极组件42之间的绝缘连接。绝缘件43可包括位于下部的第一绝缘部431以及位于上部的第二绝缘部432。第一绝缘部431呈筒状并设置于电极柱421的外壁面和电极孔4130的孔壁面之间,并可通过卡扣的方式与对接部413相互固定。具体地,第一绝缘部431的底部外缘可向外延伸形成有卡台4311,电极孔4130的孔壁面向内延伸形成有限位部4131,卡台4311的上端面可抵靠于限位部4131上。
第二绝缘部432可收容于安装腔4120中并支撑于安装腔4120的底壁上。第二绝缘部432的上端面下凹形成有一凹槽433,电极连接件422的本体部4221可嵌置于凹槽433中,本体部4221的顶面与第二绝缘部432的顶面可齐平也可不齐平。第二绝缘部432朝向延伸部4121的一侧形成有缺口4310,延伸部4121可卡装于缺口4310中。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41上也可设置有两个电极组件42,该两个电极组件42分别与两个电极部53电连接。此时,基座41可以为绝缘材料,或者也可以为导电材质。
该雾化器100在组装时,可先将吸嘴20从外壳30的下端开口处装入到外壳30中,将雾化组件50装入到基座组件40的安装腔4120中,然后再将雾化组件50和基座组件40的组合件从外壳30的下端开口处装入到外壳30中,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制作方便、易于组装、便于自动化生产和实际应用等优点。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形成有容腔(11)的主体(10)以及收容于所述容腔(11)中的雾化组件(50),所述雾化组件(50)包括发热容器(51)、设置于所述发热容器(51)的内表面的发热单元(52)以及设置于所述发热容器(51)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发热单元(52)连接的两个电极部(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11)的顶部具有抵压面(221),所述抵压面(221)为软质结构面,所述发热容器(51)的上端面抵靠于所述抵压面(2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11)的底部具有两个可导电的支撑面,所述两个电极部(53)设置于所述发热容器(51)的锅底并分别与所述两个可导电的支撑面抵接并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电极部(53)设置于所述发热容器(51)的径向两相对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包括外壳(30)、与所述外壳(30)可拆卸配合的基座(41)以及绝缘地设置于所述基座(41)中的电极组件(42),所述雾化组件(50)可拆卸地收容于所述外壳(30)和所述基座(41)之间,所述电极组件(42)与所述两个电极部(53)中的一个接触并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1)与所述外壳(30)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1)可导电,所述基座(41)与所述两个电极部(53)中的另一个接触并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1)的顶面下凹形成有安装腔(4120),所述发热容器(51)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腔(4120)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容器(51)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形状为非圆形,所述安装腔(412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形状与所述发热容器(51)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形状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容器(51)的底面与所述安装腔(4120)的底面间隔设置,
所述安装腔(4120)内延伸形成有延伸部(4121),所述延伸部(4121)支撑并抵靠于所述两个电极部(53)中的另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42)包括电极柱(421)以及与所述电极柱(421)的上端连接的电极连接件(422),所述电极连接件(422)支撑并抵靠于所述两个电极部(53)中的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41)和所述电极组件(42)之间的绝缘件(43)。
13.根据权利要求5-12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30)中的吸嘴(20),所述吸嘴(20)内沿纵向贯穿形成有出气通道(21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20)为软质材质,所述吸嘴(20)具有抵压面(221),所述抵压面(221)抵压于所述发热容器(51)的上端面。
15.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100)以及与所述雾化器(100)电连接的控制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76389.1U CN219813213U (zh) | 2023-03-13 | 2023-03-13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76389.1U CN219813213U (zh) | 2023-03-13 | 2023-03-13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13213U true CN219813213U (zh) | 2023-10-13 |
Family
ID=88274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76389.1U Active CN219813213U (zh) | 2023-03-13 | 2023-03-13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13213U (zh) |
-
2023
- 2023-03-13 CN CN202320476389.1U patent/CN2198132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68986U (zh) |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 |
WO2018024004A1 (zh) | 一种一次性烟弹、雾化器及电子烟 | |
EP3501306A1 (en) | Atomizing assembly,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 |
WO2023019797A1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958367U (zh) | 电极接触弹片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813213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551327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20044933U (zh) | 一种发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WO2019233390A1 (zh) |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 |
CN217038896U (zh) | 电子雾化设备 | |
CN215958368U (zh) | 端盖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4259085A (zh) | 单体陶瓷发热体 | |
WO2022236822A1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21670958U (zh) | 电源装置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551329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9593713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 |
CN219613081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9781538U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551326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8889266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20293067U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8551330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20987638U (zh) | 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1616267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999539U (zh) | 含有壳状电极的电子加热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