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5393U - 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5393U
CN220545393U CN202322178002.7U CN202322178002U CN220545393U CN 220545393 U CN220545393 U CN 220545393U CN 202322178002 U CN202322178002 U CN 202322178002U CN 220545393 U CN220545393 U CN 220545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ircuit board
power supply
heat
suppl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80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细平
范华清
姜凯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chuan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chuan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chuan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chuan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80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5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5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5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电源装置包括散热结构、发热组件、电路板组件以及连接件,散热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发热组件设于第一侧面,电路板组件设于第二侧面,发热组件上设有朝向电路板组件延伸且与电路板组件抵接的连接部,连接件可穿过电路板组件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电路板组件与散热结构的第二侧面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因此可通过调整连接部的延伸高度来调整电路板组件与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以使得电路板组件和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实现精准管控导热胶的厚度,避免出现导热胶过厚导致散热效率差或者导热胶过薄导致电路板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电源装置通常包括散热结构、发热组件以及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和发热组件分别安装于散热结构的两侧,电路板组件具有安装面,电路板的安装面朝向散热结构设置,电路板的安装面上还设置有其他发热器件,如MOS管等,其他发热器件可以通过填充导热胶的方式与散热结构相连,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将发热组件的引脚穿过散热结构与电路板组件进行焊接固定,该种连接方式使得电路板组件和散热结构之间的距离固定,无法精准管控导热胶的厚度,容易出现导热胶过厚导致散热效率差或者导热胶过薄导致电路板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精准管控导热胶的厚度,容易出现导热胶过厚导致散热效率差或者导热胶过薄导致电路板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源装置包括:
散热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侧面;
发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发热组件上设有朝向所述电路板组件延伸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穿过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有所述连接部;
发热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对应所述连接部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发热元件的引脚设于所述连接部,且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后与所述连接件相接触,以使得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热元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设有穿设孔;
所述连接部穿出所述穿设孔后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接,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面套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面用以与所述穿设孔的内壁面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具有外螺纹段;
所述连接部包括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具有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适于与所述外螺纹段螺纹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散热结构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一侧,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组件和/或所述散热结构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底座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底座共同围设形成散热空间,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散热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散热主体,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部以及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之间的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部,所述散热主体内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以及,
两个导流部,安装于所述底座,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两个所述导流部内部均设置有导流通道,两个所述导流部均设置有与对应的所述导流通道相连通的连通孔,两个所述连通孔用以分别与所述散热流道的两端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散热流道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多个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散热流道分隔成多个散热支道,多个所述散热支道的两端均连通所述连通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
散热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侧面;
发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发热组件上设有朝向所述电路板组件延伸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穿过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发热组件设于第一侧面,电路板组件设于第二侧面,实现散热结构可以同时对发热组件和电路板组件进行降温。另外,连接部朝向电路板组件的方向延伸且与电路板组件抵接,实现对电路板组件相对散热结构的高度位置的限位,连接件可穿过电路板组件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在连接件与连接部安装到位后,电路板组件与发热组件之间通过连接件和连接部实现相对固定的同时,电路板组件与散热结构的第二侧面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可在电路板组件与散热结构的第二侧面之间填充导热胶,使得电路板组件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接触导热,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连接部的延伸高度来调整电路板组件与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以使得电路板组件和第二侧面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实现精准管控导热胶的厚度,避免出现导热胶过厚导致散热效率差或者导热胶过薄导致电路板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部分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散热结构、发热组件以及电路板组件装配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电源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电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电源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1的散热结构与发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散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导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散热主体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电源装置 22 安装架
1 散热结构 23 发热元件
11 第一侧面 3 电路板组件
12 第二侧面 31 安装孔
13 穿设孔 4 连接件
14 容纳槽 5 底座
15 散热主体 6 螺钉
151 第一散热部 7 支撑部
152 第二散热部 8 分隔板
16 导流部 a 散热空间
2 发热组件 b 散热流道
21 连接部 b1 散热支道
211 螺母套 c 连通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动汽车的电源装置通常包括散热结构、发热组件以及电路板组件,电路板组件和发热组件分别安装于散热结构的两侧,电路板组件具有安装面,电路板的安装面朝向散热结构设置,电路板的安装面上还设置有其他发热器件,如MOS管等,其他发热器件可以通过填充导热胶的方式与散热结构相连,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将发热组件的引脚穿过散热结构与电路板组件进行焊接固定,该种连接方式使得电路板组件和散热结构之间的距离固定,无法精准管控导热胶的厚度,容易出现导热胶过厚导致散热效率差或者导热胶过薄导致电路板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装置100包括散热结构1、发热组件2、电路板组件3以及连接件4,散热结构1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电路板组件3设于第二侧面12,发热组件2设于第一侧面11,发热组件2上设有朝向电路板组件3延伸的连接部21,且连接部21与电路板组件3抵接,连接件4穿过电路板组件3与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发热组件2设于第一侧面11,电路板组件3设于第二侧面12,实现散热结构1可以同时对发热组件2和电路板组件3进行降温。另外,连接部21朝向电路板组件3的方向延伸且与电路板组件3抵接,实现对电路板组件3相对散热结构1的高度位置的限位,且连接件4可穿过电路板组件3与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在连接件4与连接部21安装到位后,电路板组件3与发热组件2之间通过连接件4和连接部21实现相对固定的同时,电路板组件3与散热结构1的第二侧面12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可在电路板组件3与散热结构1的第二侧面之间填充导热胶,使得电路板组件3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1接触导热,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连接部21的延伸高度来调整电路板组件3与第二侧面12之间的间距,以使得电路板组件3和第二侧面12之间的间距可调,从而实现精准管控导热胶的厚度,避免出现导热胶过厚导致散热效率差或者导热胶过薄导致电路板上的其他发热器件与散热结构1之间存在干涉的问题。
具体地,参照图5和图6,发热组件2包括安装架22和发热元件23,安装架22设置有连接部21,发热元件23安装于安装架22,如此设置,实现了发热元件23的安装固定,且结构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发热元件23包括磁性元件,磁性元件通常由绕组和磁芯构成,它是储能、能量转换及电气隔离所必备的电力电子器件,磁性元件可以包括变压器和电感器。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3以变压器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元件23的具体组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5,电路板组件3对应连接部21设有安装孔31,连接件4可穿过安装孔31与连接部21连接,发热元件23的引脚设于连接部21,且在连接件4与连接部21连接后与连接件4相接触,以使得电路板组件3与发热元件23电连接,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易安装。通过连接件4与连接部21的可拆卸连接不仅可以使得电路板组件3与发热元件23之间拆装方便,还能够实现电路板组件3与发热元件23之间的导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10,散热结构1设有穿设孔13,连接部21穿出穿设孔13后与电路板组件3抵接,并与连接件4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使得发热组件2可以全部位于散热结构1的散热区域,增大散热面积,散热效果好。
进一步地,连接部21的外侧壁面套装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外壁面用以与穿设孔13的内壁面相抵接,如此设置,通过密封圈可以实现对连接部21的外侧壁面与穿设孔13内壁面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避免发热组件2与散热结构1之间的导热胶从穿设孔13溢出,可大幅提高发热组件2与散热结构1之间的散热效率,还可以避免发热组件2的发生晃动导致连接部21与连接件4之间的连接出现松动,提高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件4具有外螺纹段,连接部21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具有内螺纹段,连接件4进入连接孔后外螺纹段与内螺纹段螺纹连接,通过使得外螺纹段与内螺纹段螺纹连接,从而实现连接件4与连接部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提升了发热组件2的拆装效率,大幅节省了工艺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1包括螺母套211,螺母套211设有内螺纹段,螺母套211固定地嵌设在连接孔内,在连接件4进入连接孔后外螺纹段与螺母套21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连接件4与连接部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孔的内侧壁面上形成有内螺纹段,连接件4进入连接孔后外螺纹段与内螺纹段螺纹连接。
另外,通过外螺纹段和连接孔内的内螺纹段配合的固定方式可以保持电路板上MOS管等其他发热器件与导热胶之间的压力,使得导热胶不容易与发热器件脱落。
由于发热组件2的重量较大且实际应用场景中发热组件2处于电路板组件3下方,若直接将发热组件2与电路板组件3连接,可能会导致电路板组件3受发热组件2的重力而变形,参照图1、图4以及图5,电源装置100还包括底座5,底座5设于散热结构1背离电路板组件3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底座5与发热组件2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不仅仅可以减小电路板组件3的应力,以避免电路板组件3变形而导致无法管控MOS管等其他发热器件导热胶厚度的精度,还可以使得发热组件2拆装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底座5与发热组件2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底座5与发热组件2之间可以通过相互配合的卡凸和卡槽配合安装。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发热组件2设置有螺纹孔,发热组件2与底座5之间通过螺钉6进行固定,可大大减少了因发热组件2的重量导致电路板组件3变形的风险。
参照图4至图6,底座5上还设置有多个支撑部7,通过多个支撑部7共同支撑电路板组件3,增大了电路板组件3的受力面积,且使得电路板组件3安装稳定,避免电路板组件3变形。
为了更好地固定电路板组件3,各支撑部7均与电路板组件3螺接固定,如此,既实现了对电路板组件3的支撑,同时将电路板组件3与多个支撑部7可拆卸连接,避免使用过程中,电路板组件3移动且拆装过程中发生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6,发热组件2的安装架22上设置有连接部21,连接部21穿过穿设孔13后与电路板组件3抵接,连接件4穿过电路板组件3上的安装孔31后进入连接部21的连接孔中,并与连接孔内的内螺纹段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发热组件2与电路板组件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另外,发热组件2的发热元件23的引脚设置在连接孔内,在连接件4与连接部21螺纹连接后,连接件4与发热元件23的引脚相接触,从而实现发热元件23与电路板组件3之间的电连接。通过连接件4与连接部21的可拆卸连接,不仅使得发热组件2与电路板组件3之间的拆装方便,还能实现发热元件23与电路板组件3之间的电连接,同时通过调节连接部21的延伸高度还可以实现精准管控电路板组件3上其他发热器件的导热胶的厚度。在另一实施例中,穿设孔13、连接部21、安装孔31以及连接件4均设置多个,多个穿设孔13、多个连接部21、多个安装孔31以及多个连接件4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在多个安装孔31内均插装连接件4,使得多个连接件4分别穿过对应的连接部21的连接孔后与对应的连接部21螺纹连接,使得电路板组件3与发热组件2之间连接稳固,避免电路板组件3相对晃动。
在又一实施例中,底座5与散热结构1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使得散热结构1拆装便捷。
为了提高对发热组件2的散热降温效率,参照3和图4,散热结构1形成开口朝向底座5设置的容纳槽14,以使得散热结构1与底座5共同围设形成散热空间a,通过使得发热组件2安装于散热空间a内,增大了散热结构1与发热组件2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与发热组件2进行热交换,降低发热组件2的温度,提高对发热组件2的散热降温效率,效果好。
具体地,参照图4至图8,散热结构1包括散热主体15和两个导流部16,散热主体15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部151以及夹设于两个第一散热部151之间的第二散热部152,两个第一散热部151分别与第二散热部152的两端密封连接,或者散热主体15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设于第二散热部152,第二散热部152用以分别吸收电路板组件3和发热组件2的热量,散热主体15内设置有散热流道b,散热流道b贯穿两个第一散热部151与第二散热部152设置,两个导流部16安装于底座5,且分别对应两个第一散热部151设置,两个导流部16内部均设置有导流通道,两个导流部16均设置有与对应的导流通道相连通的连通孔c,两个连通孔c用以分别与散热流道b的两端相连通,以使得导流通道与散热流道b相连通,如此设置,通过两个导流通道中的一个导流通道向散热流道b内输送冷媒介质,冷媒介质流经一个第一散热部151、第二散热部152至另一个第一散热部151并从另一导流通道流出,实现与发热组件2以及电路板组件3换热,从而实现对发热组件2以及电路板组件3的降温,且散热结构1的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好。
进一步地,参照图10,散热流道b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8,多个分隔板8将散热流道b分隔成多个散热支道b1,多个散热支道b1的两端均连通导流部16的连通孔c,如此设置,在进行换热时,发热组件2和电路板组件3的热量会传导至分隔板8,位于分散热流道b内的冷媒介质也会与分隔板8进行换热,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电路板组件3和发热组件2的降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源装置100,该汽车包括上述的电源装置100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具有上述全部技术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电路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二侧面;
发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发热组件上设有朝向所述电路板组件延伸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穿过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置有所述连接部;
发热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对应所述连接部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发热元件的引脚设于所述连接部,且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后与所述连接件相接触,以使得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发热元件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设有穿设孔;
所述连接部穿出所述穿设孔后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接,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面套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面用以与所述穿设孔的内壁面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外螺纹段;
所述连接部包括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具有内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适于与所述外螺纹段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散热结构背离所述电路板组件的一侧,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组件和/或所述散热结构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形成开口朝向所述底座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底座共同围设形成散热空间,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所述散热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
散热主体,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部以及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之间的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部,所述散热主体内设置有散热流道,所述散热流道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与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以及,
两个导流部,安装于所述底座,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两个所述导流部内部均设置有导流通道,两个所述导流部均设置有与对应的所述导流通道相连通的连通孔,两个所述连通孔用以分别与所述散热流道的两端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多个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散热流道分隔成多个散热支道,多个所述散热支道的两端均连通所述连通孔。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
CN202322178002.7U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20545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8002.7U CN220545393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8002.7U CN220545393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5393U true CN220545393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2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8002.7U Active CN220545393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5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00122U (zh) 水冷散热器、双面水冷组件及功率装置
CN220545393U (zh) 一种电源装置及汽车
CN212086806U (zh) 一种应用液冷板的电子元器件安装盒
CN210444231U (zh) 一种散热好的功率放大器
CN112020280A (zh) 一种适用于相控阵雷达的阵面电源模块
CN112306168A (zh) 服务器
CN209726886U (zh) 一种均温板
CN112582359B (zh) 一种支架及功率模块
CN116642224A (zh) 一种电控散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20383447U (zh) 风道壳、散热单元以及功率组件
CN208572704U (zh) 除颤器用散热部件及除颤器
CN220545392U (zh) 一种散热装置、车载充电机及汽车
CN113251516B (zh) 一种调度机房用散热装置
CN220493472U (zh) 散热装置及电器盒
CN220510169U (zh) 一种组合式电池包安装连接架
CN219068793U (zh) 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CN219697998U (zh) 一种散热结构的集成线路板
CN220798835U (zh) 一种密集型舱段设备结构
CN218784063U (zh) 一种集成电路板用散热降温装置
CN217124351U (zh) 打印机板卡组件的冷却装置及打印机
CN211860953U (zh) 一种多媒体接口机
CN211702535U (zh) 一种新型散热电路板
CN220210836U (zh) 均温式热管排布散热模组
CN219761714U (zh) 一种电源模块用具有耐腐蚀功能低热阻导热片
CN217788537U (zh) 一种液冷板安装组件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