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8793U - 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8793U
CN219068793U CN202223400776.1U CN202223400776U CN219068793U CN 219068793 U CN219068793 U CN 219068793U CN 202223400776 U CN202223400776 U CN 202223400776U CN 219068793 U CN219068793 U CN 219068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pacitor
assembly
heat dissipation
temperature equa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007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陈培信
陶安发
陈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0077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8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8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8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散热组件包括背板、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容器组件,均温板散热器包括均温板和设置于均温板一侧的散热片组,散热片组、均温板及背板围合形成安装空间,电容器组件容设于该安装空间内。本设计通过均温板的相变,可将功率器件组产生的热量集中到散热片组一侧进行集中散热,而均温板未设置散热片组的一侧的安装空间可被进一步利用,在该安装空间内放置电容器组件,既可有效缩小散热组件的整体空间,电容产生的热量也可被均温板吸收同步散热,本结构设计从根本上避免普通散热器占据风道空间而导致整机的空间浪费,有效降低电机控制器等设备的内腔空间。

Description

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对于普通交流电动机的变频器、伺服电机的伺服控制器或伺服放大器等电机控制器,其内部包含有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的发热组件,如功率模块、电容等。
功率模块产生热量后,需要及时进行散热,由于与功率模块接触的散热器散热面热量集中,需要散热器有较长的翅片增加散热面积,因此散热器需要占据更多的风道空间,同样放置在风道中的电容等组件,为给散热器的翅片提供空间,会选择布置在散热器的前后方或上下方,因此需要提供较大的风道空间以容纳散热器和电容,如此因风道空间的增大而带来额外的成本浪费和整机空间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组件,旨在减少整机的空间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组件包括背板、均温板散热器和电容器组件;所述均温板散热器包括均温板和设置于所述均温板一侧的散热片组,所述散热片组、均温板及背板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电容器组件容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立板和导热板,所述立板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立板与所述均温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立板设有第一贯穿结构,所述第一贯穿结构沿所述立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立板,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功率器件组,所述功率器件组包括驱动板及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的功率模块,所述功率器件组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立板的一侧,所述功率模块伸入所述第一贯穿结构朝向所述导热板设置。
可选地,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电容板及与所述电容板电性连接的电容,所述电容器组件倒扣插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以使所述电容容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电容板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上方,所述电容板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气流驱动装置,所述气流驱动装置与所述散热片组及电容同排设置以使气流沿所述散热片组、所述电容的排布方向流动。
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固定架,所述驱动装置固定架环绕所述气流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架分别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所述立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立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板面与所述背板的板面间隔设置,所述顶板设有第二贯穿结构,所述第二贯穿结构沿所述顶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板,所述第二贯穿结构的内沿设有第二环体,所述第二环体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间距;所述电容器组件还包括电容固定架,所述电容安装于所述电容固定架,所述电容固定架的外沿设有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与所述电容固定架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之间设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二环体抵接。
可选地,所述均温板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边与所述背板的板面之间设有第一夹角;和/或,所述均温板的板面与所述背板的侧边之间设有第二夹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该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及上述散热组件,所述壳体具有一端开设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散热组件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背板覆盖所述开口。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散热组件包括背板、均温板散热器及电容器组件,均温板散热器包括均温板和设置于均温板一侧的散热片组,所述散热片组、均温板及背板围合形成安装空间,电容器组件容设于该安装空间内,本设计通过均温板的相变,可将功率器件组产生的热量集中到散热片组一侧进行集中散热,而均温板未设置散热片组的一侧的安装空间可被进一步利用,在该安装空间内放置电容器组件,既可有效缩小散热组件的整体空间,电容产生的热量也可被均温板吸收同步散热,本结构设计从根本上避免普通散热器占据风道空间而导致整机的空间浪费,有效降低电机控制器等设备的内腔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爆炸图(隐藏部分构件)。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一实施例又一视角的爆炸图(隐藏部分构件)。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位置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器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隐藏部分构件)。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4004082710000031
Figure BDA000400408271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组件。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散热组件包括背板110、均温板散热器200和电容器组件(可设置为包含下述电容320)。均温板散热器200包括均温板210和散热片组220,散热片组220通过多片散热片并排设置而形成;均温板散热器200沿竖直方向设置于背板110上;所述散热片组220、均温板210及背板110围合形成安装空间;电容器组件容设于该安装空间内。本申请设置散热片组220与电容器组件同排设置,如图4所示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即,均温板散热器200设置在背板110的厚度方向上且均温板散热器200的摆放方位满足使散热片组220、均温板210及背板110形成一安装空间。均温板散热器200的散热效率更高,更有利于减小均温板散热器200整体占据的风道空间。
该设计通过均温板210的相变,可将功率器件组产生的热量集中到散热片组220一侧进行集中散热,而均温板210未设置散热片组220的一侧的安装空间可被进一步利用,在该安装空间内放置电容器组件,既可有效缩小散热组件的整体空间,电容320产生的热量也可被均温板210吸收同步散热,本结构设计从根本上避免普通散热器占据风道空间而导致整机的空间浪费,有效降低电机控制器等设备的内腔空间。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散热组件还包括立板120和导热板500,立板120与背板110固定连接,如通过一体成型、卡扣连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导热板500设置于立板120与均温板210之间。其中,导热板500可设置为导热膜。此时可通过导热板500、散热片组220对功率器件组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立板120设有第一贯穿结构121,第一贯穿结构121沿立板120的厚度方向贯穿立板120,如第一贯穿结构121设置为通孔、开口等。散热组件还包括功率器件组,功率器件组包括驱动板410及与驱动板410电性连接的功率模块420;功率器件组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于立板120的一侧,即功率器件组沿垂直于背板110的板平面的方向设置于立板120的一侧;功率模块420伸入第一贯穿结构121朝向导热板500设置,即功率器件组伸入第一贯穿结构121的一端朝向导热板500设置。此时导热板500设置在均温板210与功率器件组之间,即均温板210、导热板500、立板120、功率器件组依次设置。功率器件组能够通过伸入第一贯穿结构121以朝向导热板500来保证散热效果,即实现通过导热板500、散热片组220对功率器件组进行散热;散热组件还能够通过功率器件组伸入第一贯穿结构121朝向导热板500的设置,来减小散热组件沿功率器件组的厚度方向的占用空间。具体而言,导热板500的一板面可设置为与均温板210的板面抵接,导热板500的另一板面可设置为与功率器件组抵接。此时,参照图2,导热板500可通过粘贴等形式与均温板210固定连接,再安装到立板120处,此时导热板500、均温板210设置在立板120的同一侧;再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立板120、导热板500、均温板210顺次相互固定住,再使功率器件组伸入立板120的第一贯穿结构121而抵接导热板500。散热组件既能够通过导热板500来实现将功率器件组的热量传导至均温板210而散热,又能够增大功率器件组与均温板210之间的距离,降低均温板210与功率器件组上的引脚之间产生拉弧的风险,能够创造采用均温板210这一导热效率更高的部件的条件。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电容器组件包括电容板310及与电容板310电性连接的电容320,电容器组件倒扣插设于上述安装空间内以使电容320容设于该安装空间,电容板310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于安装空间的上方,即电容板310以自身的板平面水平设置的方式设置在该安装空间的上方(以图1所示的驱动板410的板平面为竖直面、电容板310的板平面为水平面为例),电容板310与驱动板410电性连接。此时,该形式的散热组件整体造成的空间浪费更小。
具体而言,散热组件还包括连接体(图中未示出连接体),连接体可设置为锡手指等形式,连接体的一端与电容板310固定连接,连接体的另一端与驱动板410固定连接,如通过焊锡的方式;连接体用于使电容板310与驱动板410相对固定,电容板310通过连接体与驱动板410电性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体也可以设置为端子,即电容板310与驱动板410之间通过端子对插的形式进行电性连接。此时该连接体能够实现电容板310、驱动板410的电性连接,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的整体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电容板310的板面与背板110的板面间隔设置,驱动板410的板面朝向立板120的板面。驱动板410与立板120固定连接,如通过螺钉将驱动板410、立板120、导热板500、均温板210顺次相互固定住,或通过卡扣连接的形式将驱动板410与立板120固定,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的紧凑程度。
在该散热组件的实施例中,电容板310的板面与背板110的板面间隔设置、驱动板410的板面朝向立板120的板面。此时,电容板310、立板120、背板110形成的半包围的半框结构,形成一方管状风道;该方管状风道可配合风扇等气流驱动装置来使用,便于电容320通过自然的环境条件来散热。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4,散热组件还包括气流驱动装置600,如风扇等形式。气流驱动装置600与散热片组220及电容320同排设置以使气流沿散热片组220、电容320的排布方向流动,如使气流从电容器组件到散热片组220的方向流动,或使气流从散热片组220到电容器组件的方向流动。通过设置气流驱动装置600,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散热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固定架140,驱动装置固定架140环绕气流驱动装置600,驱动装置固定架140分别与气流驱动装置600、立板120固定连接,如通过卡扣连接、紧固件连接的形式,提高了气流驱动装置600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散热组件还包括顶板130,顶板130与上述立板120固定连接,顶板130的板面与背板110的板面间隔设置;顶板130设有第二贯穿结构131,第二贯穿结构131沿顶板130的厚度方向贯穿顶板130,如第二贯穿结构131设置为通孔、开口等形式,此时可设置电容320穿过第二贯穿结构131,以实现散热组件对电容320的散热。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散热组件还包括电容固定架330,电容固定架330与上述电容320固定连接,电容固定架330与顶板130背离背板110的一侧抵接,以有效承载电容器组件的重量,降低电容320与电容板310的电连接失效的风险。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电容固定架330的外沿设有第一环体340,第一环体340包括整周的环状和非整周的环状的形式;第一环体340呈整周的环状,即第一环体340沿电容固定架330的周向环绕一整周,对应的圆心角等于360度;第一环体340呈非整周的环状,即第一环体340沿电容固定架330的周向环绕不足一周,对应圆心角小于360度。第一环体340可设置为与电容固定架330一体成型。第一环体340朝向背板110的一侧与电容固定架330朝向背板110的一侧之间设有第一间距,即第一环体340与电容固定架330形成环状台阶结构;第二贯穿结构131的内沿设有第二环体132,第二环体132包括整周的环状和非整周的环状的形式,第二环体132呈整周的环状,即第二环体132沿第二贯穿结构131的内沿的周向环绕一整周,对应的圆心角等于360度;第二环体132呈非整周的环状,即第二环体132沿第二贯穿结构131的内沿的周向环绕不足一周,对应圆心角小于360度。第二环体132可设置为与设有第二贯穿结构131的顶板130一体成型。第二环体132背离背板110的一侧与顶板130背离背板110的一侧设有第二间距,即第二环体132与顶板130形成环状台阶结构;参照图5,第一环体340与第二环体132抵接(即沿图中的上下方向抵接),第一环体340的外侧面用于与第二贯穿结构131的内侧面抵接(即沿图中的左右方向抵接);此外,电容固定架330的外侧面用于与第二环体132的内侧面抵接(即沿图中的左右方向抵接),均有利于提高电容器组件安装到位的效率。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7,均温板210朝向背板110的一侧边(如图中的底边)与背板110的板面(如图中平行于XY平面的板面)之间设有第一夹角(如图中的角度B1所示),即均温板散热器200整体上翘;此外,还可设置均温板210的板面(如图中偏左的板面)与背板110的侧边(如图中平行于Y轴的侧边)之间设有第二夹角(如图中的角度B2所示),即均温板散热器200整体水平偏转,从而均能够调整风道内的气流的流向。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可设置为0度,即均温板210整体垂直、无偏转地安装,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如变频器、伺服控制器或伺服放大器,该电机控制器包括上述散热组件。该散热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机控制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6,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700,壳体700具有一端开设开口的容纳腔;散热组件伸入容纳腔内,背板110覆盖开口,背板110与壳体700固定连接;壳体700还包括分别与散热组件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背板110与壳体700固定连接,使壳体700便于做成一体成型,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背板;
均温板散热器,所述均温板散热器包括均温板和设置于所述均温板一侧的散热片组,所述散热片组、均温板及背板围合形成安装空间;
电容器组件,所述电容器组件容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立板和导热板,所述立板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设置于所述立板与所述均温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设有第一贯穿结构,所述第一贯穿结构沿所述立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立板,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功率器件组,所述功率器件组包括驱动板及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的功率模块,所述功率器件组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立板的一侧,所述功率模块伸入所述第一贯穿结构朝向所述导热板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组件包括电容板及与所述电容板电性连接的电容,所述电容器组件倒扣插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以使所述电容容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电容板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上方,所述电容板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气流驱动装置,所述气流驱动装置与所述散热片组及电容同排设置以使气流沿所述散热片组、所述电容的排布方向流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固定架,所述驱动装置固定架环绕所述气流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架分别与所述气流驱动装置、所述立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立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板面与所述背板的板面间隔设置,所述顶板设有第二贯穿结构,所述第二贯穿结构沿所述顶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顶板,所述第二贯穿结构的内沿设有第二环体,所述第二环体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二间距;所述电容器组件还包括电容固定架,所述电容安装于所述电容固定架,所述电容固定架的外沿设有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与所述电容固定架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之间设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第二环体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边与所述背板的板面之间设有第一夹角;和/或,所述均温板的板面与所述背板的侧边之间设有第二夹角。
9.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壳体具有一端开设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散热组件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背板覆盖所述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连通。
CN202223400776.1U 2022-12-16 2022-12-16 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Active CN219068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0776.1U CN219068793U (zh) 2022-12-16 2022-12-16 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00776.1U CN219068793U (zh) 2022-12-16 2022-12-16 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8793U true CN219068793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1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00776.1U Active CN219068793U (zh) 2022-12-16 2022-12-16 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87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68793U (zh) 散热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CN219087025U (zh) 一种大功率伺服驱动器
CN219068051U (zh) 变频器机芯及变频器
CN217216351U (zh) 具有散热风道的变频器
CN215300226U (zh) 一种散热性良好的快充充电器
CN214900563U (zh) 电机逆变器
CN213514173U (zh) 主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0444575U (zh) 功放机用紧凑型主板结构
CN21027157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led显示屏电源组件
CN220123293U (zh) 散热支架及储能设备
CN220822878U (zh) 压缩机变频装置
CN220189760U (zh) 散热结构及蓄电组件
CN219019296U (zh) 一种新型电源管理终端
CN219834741U (zh) 窄体变频器
CN217217259U (zh) 器件安装结构及机器人
CN214707444U (zh) 无感无刷电机的内置控制器的安装结构
CN112040721B (zh) 散热结构、伺服驱动器和电机
CN216600496U (zh) 驱动器
CN215345606U (zh) 一种电机驱动器及散热外壳
CN217241201U (zh) 储能电源
CN217356712U (zh) 一种led车灯
CN219205084U (zh) 电子设备用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903087U (zh) 驱动器及注塑机
CN210808040U (zh) 车载特种逆变器
CN214924560U (zh) 一种高功率型机器人散热关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