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9909U - 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9909U
CN220539909U CN202322385011.3U CN202322385011U CN220539909U CN 220539909 U CN220539909 U CN 220539909U CN 202322385011 U CN202322385011 U CN 202322385011U CN 220539909 U CN220539909 U CN 220539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an motor
fan
piece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50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观正
李享福
谢佳航
祁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50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9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9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9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轴孔;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风扇电机的转轴插入并穿出所述轴孔;风扇扇叶,所述风扇扇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并与所述转轴穿出所述轴孔的一端连接;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抵接在所述风扇电机上,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夹持固定所述风扇电机。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风扇电机进行夹持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使风扇内部的结构更加的紧凑,风扇模组的体积更加的小巧。

Description

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炎热夏季风扇成为了人们消除炎热的必备用品,伴随着人们便捷化的使用需求,更加轻量化和便携性的风扇,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现有技术中,由电力驱动的风扇,内部都设置有风扇电机。为了固定风扇电机一般在风扇壳体内设置专门的卡接结构或者螺钉对风扇电机进行固定。本发明创造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对风扇电机的固定方式结构复杂,影响风扇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夹持方式对风扇电机进行固定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轴孔;
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风扇电机的转轴插入并穿出所述轴孔;
风扇扇叶,所述风扇扇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并与所述转轴穿出所述轴孔的一端连接;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抵接在所述风扇电机上,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夹持固定所述风扇电机。
可选地,所述风扇电机和所述第一壳体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环,所述柔性连接环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粘贴连接,所述柔性连接环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电机粘贴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扇电机面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隆起形成第一凸台,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壳体面向所述风扇电机的内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凸台配合的收纳环,所述柔性连接环套设在所述收纳环上,所述收纳环与所述轴孔连通,所述第一凸台伸入所述收纳环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内表面在所述柔性连接环对应位置凹陷形成置物腔,所述柔性连接环与所述置物腔粘贴连接;和/或,
所述柔性连接环与所述风扇电机连接的一侧与所述收纳环的表面平齐或者高于所述收纳环。
可选地,所述置物腔内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多个加强筋环绕所述收纳环呈放射状排布,所述柔性连接环与所述多个加强筋的一侧表面粘贴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抵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电机面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表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风扇电机面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表面上隆起形成第二凸台,所述第一抵接件横跨所述第二凸台,并在所述第二凸台对应位置开设有缺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抵接件包括:第一抵接片、第二抵接片和第三抵接片,所述第一抵接片横跨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缺口开设在所述第一抵接片上,所述第二抵接片和第三抵接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抵接片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抵接片和第三抵接片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抵接片和第三抵接片随所述第二壳体内表面的弯曲厚度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抵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电机面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表面抵接,且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具有间隙。
为实现本申请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组装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风扇电机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连接,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能够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连接时抵接在风扇电机上,进而使第一壳体和固定支架对风扇电机产生夹持力,以此将风扇电机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风扇电机进行夹持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使风扇内部的结构更加的紧凑,风扇模组的体积更加的小巧。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风扇电机与第一壳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第二壳体背向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折叠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第一壳体;11、柔性连接环;12、轴孔;13、收纳环;14、置物腔;141、加强筋;2、第二壳体,21、固定支架;211、第一抵接件;211a、第一抵接片;211b、第二抵接片;211c、第三抵接片;211d、缺口;212、第二抵接件;3、风扇电机;31、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转轴;4、风扇扇叶;5、收纳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解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包括:第一壳体1、风扇电机3、风扇扇叶4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轴孔12;风扇电机3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且风扇电机3的转轴33插入并穿出轴孔12;风扇扇叶4设置在第一壳体1外,并与转轴33穿出轴孔12的一端连接;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连接,且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固定支架21,固定支架21抵接在风扇电机3上,以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夹持固定风扇电机3。
上述实施方式,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风扇电机3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连接,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固定支架21,固定支架21能够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连接时抵接在风扇电机3上,进而使第一壳体1和固定支架21对风扇电机3产生夹持力,以此将风扇电机3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对风扇电机3进行夹持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使风扇内部的结构更加的紧凑,风扇模组的体积更加的小巧。
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卡接连接。但是,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还能够通过(不限于):胶黏、热熔、螺钉或者铆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风扇电机3的主体构造成圆柱状,风扇电机3设有转轴33,转轴33的一端设置在风扇电机3内部,另一端则伸出风扇电机3外部。
本实施方式中,风扇扇叶4为双叶轴流风扇,且风扇扇叶4为可折叠扇叶。但是,风扇扇叶4的叶片数量不局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扇扇叶4的叶片数量能够3片、4片、5片或者更多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扇扇叶4的叶片能够为固定叶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扇叶片还能够为(不限于):侧流风扇、斜流风扇或者离心风扇。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施例风扇电机的整体示意图。
如图3所示,风扇电机3面向第一壳体1的一端隆起形成第一凸台31,转轴33穿过第一凸台31,第一壳体1面向风扇电机3的内表面形成与第一凸台31配合的收纳环13,收纳环13与轴孔12连通,第一凸台31伸入收纳环13内。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凸台31为圆形凸台。但是,凸台的形状不局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台31的形状能够为(不限于):椭圆形、棱形、跑道形等。
收纳环13与轴孔12相互叠放,且收纳环13和轴孔12相互连通,构造成塔型。
第一凸台31伸入到收纳环13内,能够避免第一凸台31直接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接触,减少挤压接触破损的可能性,能够很好地保护风扇电机3免受损伤。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施例风扇电机与第一壳体分解示意图。
如图4所示,风扇电机3和第一壳体1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环11,柔性连接环11一端与第一壳体1粘贴连接,柔性连接环11的另一端与风扇电机3粘贴连接。
柔性连接环11套设在收纳环13的外侧,柔性连接环11的两侧涂覆有胶水,能够使柔性连接环11两侧分别与第一壳体1和风扇电机3粘贴连接。柔性连接环11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加固风扇电机3的连接稳定性,使风扇电机3固定的更加稳定。同时,柔性连接环11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能够避免风扇电机3和第一壳体1硬性接触造成损伤。并且柔性连接环11还能够使风扇电机3的装配空间处于可调状态,当风扇电机3的尺寸存在可变误差时,柔性连接环11的形变空间能够增大对风扇电机3尺寸的容错性,提高适配性;同时,缓冲作用还能够降低风扇电机3工作时的产生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壳体1上不设置用于收纳第一凸台31的收纳环13时,柔性连接环11的环心能够进一步的缩小到与轴孔12面积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连接环11与风扇电机3连接的一侧与收纳环13的表面平齐或者高于收纳环13。柔性连接环11与收纳环13的这种构造,能够有效的避免收纳环13与风扇电机3之间因为硬性接触而造成的损伤。
本实施方式中,柔性连接环11为泡棉胶。但是,柔性连接环11的制成材料不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连接环11能够为涂覆有胶水的:硅胶环、织物制成的织物环、纸质环或者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环形体。
第一壳体1内表面在柔性连接环11对应位置凹陷形成置物腔14,柔性连接环11与置物腔14粘贴连接。置物腔14的设置,能够使柔性连接环11的厚度更厚,可以提高柔性连接的缓冲性能。由于,置物腔14的设置还能够增大柔性连接环11与第一壳体1的接触面积,产生更大的摩擦力,更好地抵消风扇电机3转动时产生的横向扭矩。
置物腔14内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41,多个加强筋141环绕收纳环13呈放射状排布,柔性连接环11与多个加强筋141的一侧表面粘贴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141的数量为6个。但是,加强筋141的数量不局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强筋141的数量能够为(不限于):2个、3个、4个、5个、7个或者更多个。
加强筋141的设置能够提升收纳环13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筋141之间的空间能够给柔性连接环11提供更大的形变空间,提高柔性连接环11的局部缓冲效力。同时,加强筋141的设置,能够在柔性连接环11与第一壳体1之间构件中空区域,中空区域能够吸收噪音,降低风扇电机3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噪音。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施例第二壳体2背向立体示意图。
固定支架21包括:第一抵接件211,第一抵接件21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壳体2的内表面,第一抵接件211的另一端与风扇电机3面向第二壳体2的一侧表面抵接。
风扇电机3面向第二壳体2的一侧表面上隆起形成第二凸台32,第一抵接件211横跨第二凸台32,并在第二凸台32对应位置开设有缺口211d。风扇电机3的第二凸台32所在的位置一般为风扇电机3转子(图未示)正对的位置,缺口211d的设置避免了第一抵接件211对风扇电机3的挤压,对风扇电机3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第一抵接件211包括:第一抵接片211a、第二抵接片211b和第三抵接片211c,第一抵接片211a横跨第二凸台32,缺口211d开设在第一抵接片211a上,第二抵接片211b和第三抵接片211c分别连接第一抵接片211a的一端,且第二抵接片211b和第三抵接片211c相互平行,并随第二壳体2内表面的弯曲厚度逐渐减小。第一抵接片211a、第二抵接片211b和第三抵接片211c的设置能够增大与风扇电机3的接触面积,使风扇电机3受到的挤压力更加的均匀,还能够增大抵接面积。第二抵接片211b和第三抵接片211c厚度的变化,能够使第二抵接片211b和第三抵接片211c与风扇电机3的接触面保持水平,同样能够使风扇电机3受力均匀。
固定支架21还包括:第二抵接件212,第二抵接件212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壳体2的内表面,第二抵接件212的另一端与风扇电机3面向第二壳体2的一侧表面抵接,且第一抵接件211和第二抵接件212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抵接件21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大风扇电机3受挤压力的面积,使风扇电机3更加的稳定。同时,由于第二抵接件212与第一抵接件211间隔设置,能够避免风扇电机3单侧或者受力点过于集中在部分区域,导致受力不均衡的问题,进一步的提升风扇电机3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实施例2
一种吹风装置,包括实施例1中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作为组装该吹风装置的核心模块组件。该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用于推动气流流动。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吹风装置包括(不限于):无叶风扇、桌面风扇、落地风扇、球形风扇、挂脖风扇、手持风扇、工业风扇、空调、吹风机等需要助推空气进行流通的产品。实施例1中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则作为出风部件装配在上述产品上。
本实施例中的吹风装置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风扇电机3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连接,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固定支架21,固定支架21能够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连接时抵接在风扇电机3上,进而使第一壳体1和固定支架21对风扇电机3产生夹持力,以此将风扇电机3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对风扇电机3进行夹持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使风扇内部的结构更加的紧凑,风扇模组的体积更加的小巧。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折叠吹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中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作为折叠吹风装置的主体部件,其的一端与具有收纳空间的收纳壳体5通过转轴33连接,通过转动收纳空间能够将风扇模组收纳到其中,使折叠吹风装置整体成柱状收纳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轴孔;
风扇电机,所述风扇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风扇电机的转轴插入并穿出所述轴孔;
风扇扇叶,所述风扇扇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并与所述转轴穿出所述轴孔的一端连接;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抵接在所述风扇电机上,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夹持固定所述风扇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电机和所述第一壳体内表面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环,所述柔性连接环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粘贴连接,所述柔性连接环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电机粘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电机面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隆起形成第一凸台,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壳体面向所述风扇电机的内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凸台配合的收纳环,所述柔性连接环套设在所述收纳环上,所述收纳环与所述轴孔连通,所述第一凸台伸入所述收纳环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表面在所述柔性连接环对应位置凹陷形成置物腔,所述柔性连接环与所述置物腔粘贴连接;和/或,
所述柔性连接环与所述风扇电机连接的一侧与所述收纳环的表面平齐或者高于所述收纳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腔内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多个加强筋环绕所述收纳环呈放射状排布,所述柔性连接环与所述多个加强筋的一侧表面粘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抵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电机面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表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电机面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表面上隆起形成第二凸台,所述第一抵接件横跨所述第二凸台,并在所述第二凸台对应位置开设有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件包括:第一抵接片、第二抵接片和第三抵接片,所述第一抵接片横跨所述第二凸台,所述缺口开设在所述第一抵接片上,所述第二抵接片和第三抵接片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抵接片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抵接片和第三抵接片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抵接片和第三抵接片随所述第二壳体内表面的弯曲厚度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第二抵接件,所述第二抵接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抵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扇电机面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表面抵接,且所述第一抵接件和所述第二抵接件之间具有间隙。
10.一种吹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装置组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
CN202322385011.3U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Active CN220539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5011.3U CN220539909U (zh)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5011.3U CN220539909U (zh)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9909U true CN220539909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5011.3U Active CN220539909U (zh) 2023-08-30 2023-08-30 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9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1011B2 (en) Fan having two impellers
CN111520365B (zh) 一种风罩及具有其的风机
CA2718464C (en) Cool exchange system for an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US7874796B2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US10473108B2 (en) Blower motor assembly having air directing surface
CN20449461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冷交换系统
US20090123281A1 (en) Axial flow impeller
US6024543A (en) Blower wheel having interior motor cooling ribs
CN220539909U (zh) 基于结构优化的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CN103384956A (zh) 用于通风系统的具有改善的减振的马达安装件
CN114233650A (zh) 电器设备及其风机组件
CN216381967U (zh) 双阶片扇叶轴流风扇
CN219711830U (zh) 风机组件和吹风机
US20040076515A1 (en) Vortex fan blade unit
CN220929702U (zh) 多功能风扇
JP2003232296A (ja) 送風ファン
CN116538152B (zh) 一种鼓风机风扇
WO2021254463A1 (zh) 一种风罩、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08763957U (zh) 集成式电机及家用电器
CN213185751U (zh) 高速风类电机减震结构
CN220539890U (zh) 风扇模组及吹风装置
CN219222651U (zh) 新风结构和空调器
CN214674763U (zh) 一种高转速风类电机风叶及电机
CN220909956U (zh) 双头并联泵
CN214314818U (zh) 电机盖结构、贯流风扇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