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5789U - 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5789U
CN220535789U CN202322224538.8U CN202322224538U CN220535789U CN 220535789 U CN220535789 U CN 220535789U CN 202322224538 U CN202322224538 U CN 202322224538U CN 220535789 U CN220535789 U CN 220535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body
assembled
carriage
lifting assembly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245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海英
张浩岩
张二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Wanhe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Wanhe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Wanhe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Wanhe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245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5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5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5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所述车厢本体的顶部插接装配有中间厢体,所述车厢本体内固定有和中间厢体固定安装的第一升降组件,所述中间厢体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顶部固定装配有顶盖,所述顶盖和中间厢体之间装配有密封波纹管,在第一升降组件工作时能够带动中间厢体远离车厢本体的方向移动,能够实现对车厢内部的空间的扩展,且第一升降组件工作时能够通过锁止板实现锁止,提高了车厢高度升降后的限位稳固性,中间厢体和顶盖的高度可以进行单独调整,能够对车厢内部的空间进行渐进式调整,提高车厢内部空间的多变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车车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背景技术
传统的货车车厢结构为四边体组成,顶部也是固定的不可调节的,那么车厢内的可用空间也就是固定的不可调节的,随着使用需求的增加,固定空间的车厢结构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的使用需求。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货车车厢在使用时,由于其车厢是固定设置的,这就导致车厢内的容积是固定的,无法使得车厢的顶盖进行升降,因此无法达到通过扩大车厢本体顶部空间来增加载货量的需求,导致车厢的实用性大大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包括车厢本体,所述车厢本体的顶部插接装配有中间厢体,所述车厢本体内固定有和中间厢体固定安装的第一升降组件,所述中间厢体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顶部固定装配有顶盖,所述顶盖和中间厢体之间装配有密封波纹管。
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内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侧壁上固定装配有齿板,所述收纳槽内侧壁上滑动装配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外侧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和齿板啮合装配的齿轮,所述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和齿轮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保护箱内腔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延伸出保护箱的锁止板,所述锁止板和齿轮对应,所述保护箱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在中间厢体底部。
优选的,所述车厢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和支撑柱适配的导向孔,且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置在车厢本体的四角处,所述齿板的宽度和齿轮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中间厢体顶部的底板和固定在顶盖底部的顶板,所述底板左端通过铰接轴转动装配有第一铰接架,所述顶板左端通过铰接轴转动装配有第二铰接架,所述第一铰接架上铰接连接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底端铰接装配在底板顶部,所述底板和顶板右侧均开设有滑道,所述滑座内滑动装配有滑座,所述第一铰接架和第二铰接架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和滑座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架和第二铰接架中间位置通过转动轴铰接装配,所述第一铰接架和第二铰接架绞合呈X型,所述滑道沿着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道的长度和液压油缸的伸缩行程适配。
优选的,所述车厢本体的外侧壁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中间厢体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设置有和滑槽适配的滑板。
优选的,所述密封波纹管安装在第二升降组件的内侧和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中间厢体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安装在车厢本体顶部,保证厢体的正常使用性的同时可以实现密封处理,且在第一升降组件工作时能够带动中间厢体远离车厢本体的方向移动,能够实现对车厢内部的空间的扩展,且第一升降组件工作时能够通过锁止板实现锁止,提高了车厢高度升降后的限位稳固性,顶盖封装在中间厢体上,且顶盖能够对中间厢体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且第二升降组件能够带动顶盖移动,这样能够促使顶盖和中间厢体之间形成的装载空间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升降组件水平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厢本体;2、第一升降组件;21、收纳槽;22、齿板;23、保护箱;24、安装架;25、齿轮;26、驱动电机;27、电动伸缩杆;28、锁止板;29、支撑柱;3、中间厢体;4、第二升降组件;41、底板;42、顶板;43、液压油缸;44、铰接轴;45、第一铰接架;46、第二铰接架;47、转动轴;48、滑座;49、滑道;5、顶盖;6、密封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包括车厢本体1,车厢本体1的顶部插接装配有中间厢体3,车厢本体1内固定有和中间厢体3固定安装的第一升降组件2,中间厢体3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升降组件4,第二升降组件4的顶部固定装配有顶盖5,顶盖5和中间厢体3之间装配有密封波纹管6。
实际使用时,中间厢体3通过第一升降组件2安装在车厢本体1顶部,保证厢体的正常使用性的同时可以实现密封处理,且在第一升降组件2工作时能够带动中间厢体3远离车厢本体1的方向移动,能够实现对车厢内部的空间的扩展,且第一升降组件2工作时能够通过锁止板28实现锁止,提高了车厢高度升降后的限位稳固性,顶盖5封装在中间厢体3上,且顶盖5能够对中间厢体3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且第二升降组件4能够带动顶盖5移动,这样能够促使顶盖5和中间厢体3之间形成的装载空间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请参阅图1-图3,第一升降组件2内开设有收纳槽21,收纳槽21内侧壁上固定装配有齿板22,收纳槽21内侧壁上滑动装配有保护箱23,保护箱23外侧固定有安装架24,安装架24上安装有和齿板22啮合装配的齿轮25,安装架24上固定安装有和齿轮25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26,保护箱23内腔固定有电动伸缩杆27,电动伸缩杆27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延伸出保护箱23的锁止板28,锁止板28和齿轮25对应,保护箱23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柱29,支撑柱29的顶端固定在中间厢体3底部。
当第一升降组件2中的驱动电机26正向工作时,能够带动齿轮25转动,从而通过齿轮25和齿板22之间的啮合力带动保护箱23在收纳槽21内向上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支撑柱29带动中间厢体3上移,从而实现对车厢内空间的扩展,当中间厢体3升高到预设高度时,此时电动伸缩杆27外伸,能够带动锁止板28插接在齿轮25的齿之间,这样能够通过锁止板28实现对齿轮25的锁止,这样能够实现中间厢体3的锁止限位,提高中间厢体3在位置调整后的稳固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车厢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和支撑柱29适配的导向孔,且第一升降组件2设置在车厢本体1的四角处,齿板22的宽度和齿轮25的宽度相同,方便通过四组第一升降组件2实现对中间厢体3的支撑,提高支撑稳固性。
请参阅图1和图4,第二升降组件4包括固定在中间厢体3顶部的底板41和固定在顶盖5底部的顶板42,底板41左端通过铰接轴44转动装配有第一铰接架45,顶板42左端通过铰接轴44转动装配有第二铰接架46,第一铰接架45上铰接连接有液压油缸43,液压油缸43的底端铰接装配在底板41顶部,底板41和顶板42右侧均开设有滑道49,滑道49内滑动装配有滑座48,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44和滑座48铰接连接,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中间位置通过转动轴47铰接装配,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绞合呈X型,滑道49沿着底板41的长度方向设置,滑道49的长度和液压油缸43的伸缩行程适配。
使用时,液压油缸43和油泵连接,通过液压油缸43的外伸可以带动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绕着转动轴47转动,同时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相对于铰接轴44转动,能够实现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的角度调整,从而利用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的角度变化实现对底板41和顶板42之间距离的调整,而滑座48在滑道49内滑动,可以提供顶板42向上升的余量,通过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的铰接配合,可以带动顶板2向上升,同理,液压油缸43内缩,则可以促使顶板42下降,以便完成对顶盖5的升降操作,便于对车厢内的空间进行扩展以及内缩。
车厢本体1的外侧壁顶部开设有滑槽,中间厢体3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设置有和滑槽适配的滑板,在对中间厢体3进行高度调整时能够通过滑板在滑槽内的滑动实现对车厢本体1的密封处理,且密封波纹管6安装在第二升降组件4的内侧和外侧,这样在对顶盖5进行高度调整时,可以通过密封波纹管6实现对车厢内部的防雨保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本体(1),所述车厢本体(1)的顶部插接装配有中间厢体(3),所述车厢本体(1)内固定有和中间厢体(3)固定安装的第一升降组件(2),所述中间厢体(3)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升降组件(4),所述第二升降组件(4)的顶部固定装配有顶盖(5),所述顶盖(5)和中间厢体(3)之间装配有密封波纹管(6);
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内开设有收纳槽(21),所述收纳槽(21)内侧壁上固定装配有齿板(22),所述收纳槽(21)内侧壁上滑动装配有保护箱(23),所述保护箱(23)外侧固定有安装架(24),所述安装架(24)上安装有和齿板(22)啮合装配的齿轮(25),所述安装架(24)上固定安装有和齿轮(25)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26),所述保护箱(23)内腔固定有电动伸缩杆(27),所述电动伸缩杆(27)的输出端固定装配有延伸出保护箱(23)的锁止板(28),所述锁止板(28)和齿轮(25)对应,所述保护箱(23)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柱(29),所述支撑柱(29)的顶端固定在中间厢体(3)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和支撑柱(29)适配的导向孔,且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设置在车厢本体(1)的四角处,所述齿板(22)的宽度和齿轮(25)的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4)包括固定在中间厢体(3)顶部的底板(41)和固定在顶盖(5)底部的顶板(42),所述底板(41)左端通过铰接轴(44)转动装配有第一铰接架(45),所述顶板(42)左端通过铰接轴(44)转动装配有第二铰接架(46),所述第一铰接架(45)上铰接连接有液压油缸(43),所述液压油缸(43)的底端铰接装配在底板(41)顶部,所述底板(41)和顶板(42)右侧均开设有滑道(49),所述滑道(49)内滑动装配有滑座(48),所述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44)和滑座(48)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中间位置通过转动轴(47)铰接装配,所述第一铰接架(45)和第二铰接架(46)绞合呈X型,所述滑道(49)沿着底板(4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道(49)的长度和液压油缸(43)的伸缩行程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本体(1)的外侧壁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中间厢体(3)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设置有和滑槽适配的滑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波纹管(6)安装在第二升降组件(4)的内侧和外侧。
CN202322224538.8U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Active CN220535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4538.8U CN220535789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4538.8U CN220535789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5789U true CN220535789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24538.8U Active CN220535789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5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2045A (zh) 一种自动升高平台
CN220535789U (zh) 一种车厢高度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CN112674976A (zh) 一种呼吸内科检查用可调整姿势的升降平台
CN216249713U (zh) 汽车模型离地间隙调整装置
CN211032552U (zh) 一种地铁车上使用的可升降简易司机操纵台
CN114074720B (zh) 车辆货箱及车辆
JP2007511407A (ja) 自動車乗用室屋根
JPH09202594A (ja) スクリュージャッキ
CN215974849U (zh) 一种便携式车载铝合金升降平台
CN206841240U (zh) 一种车用脚部按摩器
CN110101243A (zh) 一种手自一体化升降床架构
CN208006859U (zh) 全包围汽车扶手箱
CN220164024U (zh) 一种车厢顶板可升降的货车车厢
CN218477577U (zh) 轻卡汽车驾驶室分总成工位移动座
CN220905140U (zh) 龙门架装置和车辆
CN211078257U (zh) 一种起重机的定位稳固装置
CN220996223U (zh) 一种后翻式自卸车厢稳定机构
CN221032112U (zh) 一种折叠屋顶的固定结构
CN110015226B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房车拓展仓
CN112537246A (zh) 一种既可以左右拓展又可以上下升降的房车车厢
CN211895811U (zh) 一种起重机伸缩架体
CN220928617U (zh) 一种建筑外墙施工高空作业车
CN219771539U (zh) 一种方便维护的门式起重机
CN218907412U (zh) 敞篷滑动平稳的双层观光客车
CN215207276U (zh) 一种物流运输用卸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