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9995U - 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 - Google Patents

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9995U
CN220519995U CN202321583517.9U CN202321583517U CN220519995U CN 220519995 U CN220519995 U CN 220519995U CN 202321583517 U CN202321583517 U CN 202321583517U CN 220519995 U CN220519995 U CN 220519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bumper
vehicle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35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存亮
李小飞
张永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35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9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9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9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包括杆体、安装板组件和防雨遮板,安装板组件设置在杆体上并包括伸出杆体的上端面的安装端,安装端上形成有侧向开口和上端开口的U形安装腔,U形安装腔位于侧向开口相对侧的腔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防雨遮板设置在安装端上并用于封盖上端开口。通过U形安装腔的腔壁和防雨遮板的遮挡,可降低雨水打湿螺栓的螺帽的概率,降低螺栓的锈蚀速率。

Description

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
背景技术
对于起重车后防护保险杠来说,现有的主流安装方式主要有焊接安装和螺母可拆卸安装两种安装方式,焊接安装指的是直接将后防护保险杠焊接在车身尾部的保险杠安装板上,螺母可拆卸安装指的是在车身尾部的保险杠安装板上和后防护保险杠上分别打孔,然后将二者通过螺母和螺栓连接在一起,相比于前者,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可更加方便后防护保险杠安装位置调整,但螺栓和螺母的安装方式同样也存在一个弊端,由于现有的起重车后防护保险杠在安装完成后螺栓和螺母直接暴露在车身外侧,受雨水天气影响,螺栓和螺母旋接处的螺纹槽内很容易长期积攒雨水,导致螺栓和螺母锈蚀速率大大增加,当螺栓和螺母被严重锈蚀后,若需要对后防护保险杠的安装高度进行调整,则拆卸会非常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旨在解决现有后防护保险杠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时,螺栓和螺母容易锈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该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包括杆体、安装板组件和防雨遮板,安装板组件设置在杆体上并包括伸出杆体的上端面的安装端,安装端上形成有侧向开口和上端开口的U形安装腔,U形安装腔位于侧向开口相对侧的腔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防雨遮板设置在安装端上并用于封盖上端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板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杆体上端面上的板本体和分设在板本体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板本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设形成U形安装腔,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板本体上并对齐于侧向开口设置,防雨遮板安装在板本体,和/或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的上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远离板本体的一侧朝向彼此靠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还包括加强筋板,加强筋板设置在第一侧板和杆体之间,和/或设置在第二侧板和杆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竖向间隔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安装孔等间距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板组件和防雨遮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板组件沿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防雨遮板一一对应安装在安装板组件的安装端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车,其中该起重车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和车体,车体的车尾设有保险杠安装板,保险杠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和安装板组件上的第一安装孔对位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为螺纹盲孔,安装板组件上通过螺栓安装在车体的保险杠安装板上,当安装板组件安装在保险杠安装板上时,螺栓的螺帽置于U形安装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板组件上的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竖向间隔布置,通过调整车用后防护保险杠的安装高度,第二安装孔能够与不同的第一安装孔对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安装孔竖向间隔均匀布置,保险杠安装板的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安装孔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两个第二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的整数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工程车辆的车身尾部一般会设置保险杠安装板,而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需要和保险杠安装板上的第二安装孔配合使用,第二安装孔优选为螺纹盲孔,当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进行安装时,首先将设有第一安装孔的腔壁贴设在保险杠安装板上并使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对位,然后通过螺栓从侧向开口的一侧穿入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通过设置侧向开口,可方便螺栓的旋进或旋出,而当螺栓旋紧后,U形安装腔的腔壁会与保险杠安装板紧密贴合,并且螺栓会置于U形安装腔的最里侧,通过U形安装腔的腔壁与保险杠安装板紧密贴合以及螺纹盲孔的设置,可避免螺栓的螺杆端被雨淋湿,通过U形安装腔腔壁和防雨遮板的遮挡,可降低螺栓的螺帽被雨淋湿的概率,通过上述设置,可有效降低螺栓的锈蚀速率。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通过将第二安装孔设置为螺纹盲孔,并在车用后防护保险杠的连接处设置U形安装腔和防雨遮板,从而能够降低螺栓被雨水淋湿的概率,大大降低螺栓的被锈蚀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与保险杠安装板在装配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与保险杠安装板在装配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保险杠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其中一种结构形式的安装板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杆体 2 安装板组件
21 U形安装腔 22 第一安装孔
23 板本体 24 第一侧板
25 第二侧板 3 防雨遮板
4 加强筋板 5 保险杠安装板
51 第二安装孔 61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包括:
杆体1;
安装板组件2,设置在杆体1上并包括伸出杆体1的上端面的安装端,安装端上形成有侧向开口和上端开口的U形安装腔21,U形安装腔21位于侧向开口相对侧的腔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2;和
防雨遮板3,设置在安装端上并用于封盖上端开口。
工程车辆的车身尾部一般会设置保险杠安装板5,而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需要和保险杠安装板5上的第二安装孔51配合使用,第二安装孔51优选为螺纹盲孔,当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进行安装时,首先将设有第一安装孔22的腔壁贴设在保险杠安装板5上并使第一安装孔22和第二安装孔51对位,然后通过螺栓61从侧向开口的一侧穿入第二安装孔51和第一安装孔22,通过设置侧向开口,可方便螺栓61的旋进或旋出,而当螺栓旋紧后,U形安装腔21的腔壁会与保险杠安装板5紧密贴合,并且螺栓61会置于U形安装腔21的最里侧,通过U形安装腔21的腔壁与保险杠安装板5紧密贴合以及螺纹盲孔的设置,可避免螺栓61的螺杆端被雨淋湿,通过U形安装腔21腔壁和防雨遮板3的遮挡,可降低螺栓61的螺帽被雨淋湿的概率,通过上述设置,可有效降低螺栓61的锈蚀速率。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通过将第二安装孔51设置为螺纹盲孔,并在车用后防护保险杠的连接处设置U形安装腔21和防雨遮板3,从而能够降低螺栓61被雨水淋湿的概率,大大降低螺栓61的被锈蚀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保险杠安装板5上的第二安装孔51也可以为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工程车辆可以指的是起重车、高空作业车、工程运输车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板组件2的其中一种结构形式可以由竖向设置在杆体1上端面上的板本体23和分设在板本体23两侧的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组成,板本体23、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之间围设形成U形安装腔21,第一安装孔22设置在板本体23上并对齐于侧向开口设置,防雨遮板3安装在板本体23,和/或第一侧板24,和/或第二侧板25的上端面上。板本体23、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以及防雨遮板3之间可焊接成型,板本体23用于和保险杠安装板5贴设配合,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能够加强板本体23的结构强度以及能够从侧面对螺帽进行防护,该结构形式制作简单,成本较低,当然,安装板组件2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如一体成型的U形板等。需要说明的是,当安装板组件2设置在杆体1的上端面时,整个安装板组件2均为安装端。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在安装时由于侧向开口与螺帽同侧,因此可通过延长防雨遮板3、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的长度来增加对螺帽的遮挡效果,同时可通过精细加工来保证板本体23与保险杠安装板5贴合度,而板本体23与保险杠安装板5贴合越紧密,螺杆端被淋湿的概率也就越小。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对螺帽的遮挡效果,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远离板本体23的一侧可朝向彼此靠近设置。即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可设置成内八字形以达到减小侧向开口的开口大小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侧向开口在减小时需要以不影响螺栓安装为前提。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还包括加强筋板4,加强筋板4设置在第一侧板24和杆体1之间,和/或设置在第二侧板25和杆体1之间。具体地,通过设置加强筋板4可进一步增加安装板组件2的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22竖向间隔布置。对于起重车来说,起重车上的轮胎规格有时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使用场景来进行更换,但更换不同规格的轮胎会导致保险杠的离地高度改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22,以使第二安装孔51可选择地与合适高度的第一安装孔22对位连接,从而实现车用后防护保险杠离地高度的调整,保证不同需求下车体的通过性能。同时螺栓的防锈保护可更加容易对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进行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安装孔22等间距间隔设置。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板组件2和防雨遮板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板组件2沿杆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防雨遮板3一一对应安装在安装板组件2的安装端上。通过多个安装板组件2,从而能够增加杆体1安装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杆体1可包括横梁和分设在横梁两端的加强弯板,通过设置加强弯板能够增加杆体横向两端的结构强度。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车,其中该起重车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和车体,车体的车尾设有保险杠安装板5,保险杠安装板5上设有用于和安装板组件2上的第一安装孔22对位的第二安装孔51,第二安装孔51为螺纹盲孔,安装板组件2上通过螺栓61安装在车体的保险杠安装板5上,当安装板组件2安装在保险杠安装板5上时,螺栓61的螺帽置于U形安装腔21内。保险杠安装板5可以为焊接在车体尾部的腰形安装板,腰形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51,在安装时,首先将板本体23贴设在腰形安装板上,并使第一安装孔22和第二安装孔51对位,然后通过螺栓61从侧向开口的一侧穿入第一安装孔22和第二安装孔51,即可实现车用后防护保险杠的安装。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2和第二安装孔51在设计时需要保证杆体1最终的安装姿态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螺栓61还可配合垫圈一起使用。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板组件2上的第一安装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22竖向间隔布置,通过调整车用后防护保险杠的安装高度,第二安装孔51能够与不同的第一安装孔22对位,从而实现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安装高度的灵活调整。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安装孔22竖向间隔均匀布置,保险杠安装板5的第二安装孔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安装孔51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两个第二安装孔51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一安装孔22之间的距离的整数倍。具体地,第一安装孔22的数量为四个,两个第二安装孔51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一安装孔22之间的距离的两倍,两个第二安装孔51可选择地与四个第一安装孔22中的第一个孔和第三个孔对位,或者与第二个空和第四个孔对位,通过间隔一个孔进行对位,可增加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安装的稳定性,当然,第一安装孔22和第二安装孔51的数量可以为更多个,并且上述的整数倍还可以为一倍、三倍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包括:
杆体(1);
安装板组件(2),设置在所述杆体(1)上并包括伸出所述杆体(1)的上端面的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上形成有侧向开口和上端开口的U形安装腔(21),所述U形安装腔(21)位于所述侧向开口相对侧的腔壁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2);和
防雨遮板(3),设置在所述安装端上并用于封盖所述上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组件(2)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杆体(1)上端面上的板本体(23)和分设在所述板本体(23)两侧的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所述板本体(23)、所述第一侧板(24)和所述第二侧板(25)围设形成所述U形安装腔(21),所述第一安装孔(22)设置在所述板本体(23)上并对齐于所述侧向开口设置,所述防雨遮板(3)安装在所述板本体(23),和/或所述第一侧板(24),和/或所述第二侧板(25)的上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4)和所述第二侧板(25)远离所述板本体(23)的一侧朝向彼此靠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后防护保险杠还包括加强筋板(4),所述加强筋板(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24)和所述杆体(1)之间,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5)和所述杆体(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2)竖向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2)等间距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组件(2)和所述防雨遮板(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板组件(2)沿所述杆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防雨遮板(3)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组件(2)的所述安装端上。
8.一种起重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和
车体,所述车体的车尾设有保险杠安装板(5),所述保险杠安装板(5)上设有用于和所述安装板组件(2)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22)对位的第二安装孔(51),所述第二安装孔(51)为螺纹盲孔,所述安装板组件(2)上通过螺栓(61)安装在所述车体的所述保险杠安装板(5)上;
其中,当所述安装板组件(2)安装在所述保险杠安装板(5)上时,所述螺栓(61)的螺帽置于所述U形安装腔(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组件(2)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2)竖向间隔布置,通过调整所述车用后防护保险杠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二安装孔(51)能够与不同的所述第一安装孔(22)对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2)竖向间隔均匀布置,所述保险杠安装板(5)的所述第二安装孔(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51)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51)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2)之间的距离的整数倍。
CN202321583517.9U 2023-06-20 2023-06-20 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 Active CN220519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3517.9U CN220519995U (zh) 2023-06-20 2023-06-20 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3517.9U CN220519995U (zh) 2023-06-20 2023-06-20 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9995U true CN220519995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0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3517.9U Active CN220519995U (zh) 2023-06-20 2023-06-20 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9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29615A1 (zh) 新能源汽车底盘碰撞结构
ES2643153T3 (es) Viga de perfil para un chasis de vehículo y chasis de vehículo industrial con una viga de perfil de este tipo
CN220519995U (zh) 车用后防护保险杠及起重车
CN210912326U (zh) 一种电动轻卡侧面防护装置
CN210941363U (zh) 一种电池包后防护结构
CN217532789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用前部保护装置总成
CN215553540U (zh) 一种底护板加强件和汽车底护板组件
CN210000120U (zh) 一种重型汽车及其lng气瓶集成装置
CN217394038U (zh) 一种废料收集车
CN107415887B (zh) 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
CN220905137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顶横梁与侧围连接结构
CN218750271U (zh) 一种铝合金电池托架及车辆
CN219029556U (zh) 车架和工程机械
CN218949300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防护装置
CN218085024U (zh) 驾驶室前挡风结构及工程机械
CN214780329U (zh) 驾驶室托盘
CN212769574U (zh) 一种Jeep-Wrangler-JL外置绞盘
CN218751070U (zh) 货箱外板和皮卡
CN216994500U (zh) 前横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785367U (zh) 车体尾端结构及汽车
CN219106388U (zh) 一种电池系统总成
CN218112505U (zh) 车辆行李架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16916048U (zh) 一种机舱三角梁安装板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8806146U (zh) 车辆机舱以及车辆
CN220102986U (zh) 一种分体式尾灯框、料斗及混凝土泵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