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8371U - 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8371U
CN220518371U CN202321325207.7U CN202321325207U CN220518371U CN 220518371 U CN220518371 U CN 220518371U CN 202321325207 U CN202321325207 U CN 202321325207U CN 220518371 U CN220518371 U CN 220518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foot
connecting piece
linkage
low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252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
江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kade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kade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kade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kade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252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8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8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8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婴儿车包括车手、前脚、后脚、联动件,车手下侧与前脚后侧枢接于后脚的不同位置,联动件可相对直线移动地与后脚连接;车手下侧还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一侧枢接,且联动件一侧与后脚枢接于车手下侧的不同位置;前脚后侧还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另一侧枢接,且联动件另一侧与后脚枢接于前脚后侧的不同位置;车手上侧往朝向后脚的方向旋转时,可拉动联动件相对后脚直线移动,从而驱动前脚前侧也往朝向后脚的方向旋转,直至车手、前脚、后脚相互靠近,婴儿车折叠,如此,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折叠操作方便,而且折叠后体积小。

Description

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被广泛用于父母带孩童外出的场合,且婴儿车一般被设置为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从而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婴儿车展开以供孩童坐/卧,父母推动婴儿车移动,从而代替传统父母抱孩童的方式;当要携带婴儿车出行或者提拿婴儿车上下楼或者把婴儿车放在家中时,可以将婴儿车折叠起来,因为相对而言,折叠后的婴儿车比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所需的占地空间要少,故提拿搬运会相对方便,外出携带或者是放在室内也相对占地小。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对于婴儿车的性能需求就是婴儿车的折叠操作要方便;另一项需求就是折叠后体积尽可能小,因为体积越小,外出携带更方便(有时外出时还需要放在汽车里,如果婴儿车折叠后体积还是比较大,就太占地方),搬运方便,存放在家里的时候也能尽量减少占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其折叠操作方便,而且折叠后体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包括车手、前脚、后脚、联动件,所述车手下侧与前脚后侧枢接于后脚的不同位置,所述联动件可相对直线移动地与后脚连接;车手下侧还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一侧枢接,且联动件一侧与后脚枢接于车手下侧的不同位置;前脚后侧还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另一侧枢接,且联动件另一侧与后脚枢接于前脚后侧的不同位置;车手上侧往朝向后脚的方向旋转时,可拉动联动件相对后脚直线移动,从而驱动前脚前侧也往朝向后脚的方向旋转。
所述联动件可相对后脚上下直线移动,所述车手下侧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上侧枢接,所述前脚后侧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下侧枢接;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车手下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后侧与后脚枢接位置的上方。
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车手下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驱动件上侧。
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第一长孔的后侧。
所述车手下侧设置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上侧枢接,所述车手下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与第一驱动件间隔设置;较佳的,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前脚后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驱动件前侧。
所述联动件上侧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长孔,所述第一驱动件伸入第一长孔内,且第一驱动件可沿着第一长孔移动并可相对第一长孔旋转。
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二驱动件位于第二长孔的后侧。
所述前脚后侧设置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下侧枢接,前脚后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间隔设置;较佳的,前脚后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驱动件前侧。
所述联动件下侧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长孔,所述第二驱动件伸入第二长孔内,且第二驱动件可沿着第二长孔移动并可相对第二长孔旋转。较佳的,第二驱动件位于第二长孔的后侧。
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联动件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连接于连接座;所述后脚前侧相对固定连接于连接座,车手下侧与前脚后侧均枢接于连接座,且车手下侧与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后侧与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上方。
所述连接座包括相对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联动件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容置槽,所述联动件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位于容置槽内;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容纳槽,第二连接件朝向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一起形成所述容置槽。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侧一部分露出于第一连接件上端外,所述车手下侧枢接于第二连接件该一部分;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联动件上侧露出于第一连接件外;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端面设置为往下凹的弧形面,对应的,所述车手下侧设置为圆弧形,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车手下侧的外围面与第一连接件上端面形状匹配。
所述第一连接件前下侧一部分露出于第二连接件前侧外,所述前脚后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该一部分;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联动件下侧露出于第二连接件外;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下侧端面设置为凹陷的弧形面,对应的,所述前脚后侧面也设置为圆弧形,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前脚的后侧面与第二连接件的弧形面形状匹配。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因为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折叠时,只需使得车手上侧往后下方后脚的方向旋转,即可通过联动件的直线移动而带动前脚往后朝向后脚的方向旋转移动,直至婴儿车折叠,如此,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折叠操作方便;
2、婴儿车折叠后,车手、前脚、后脚相对,靠近,从而婴儿车折叠后的整体体积小,便于提拿搬运,外出携带或者是放在室内都很合适;
3、联动件只是相对后脚/连接座直线往复移动,从而在婴儿车折叠时,车手下侧、联动件、前脚后侧三者相对移动、旋转所需的空间比较小,故婴儿车此部分可以做到相对比较扁平,从而婴儿车折叠后这块也是比较扁平,如此,使得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更轻巧,收合后体积也更小;
4、车手、前脚、后脚、联动件以及连接座的连接方式,使得婴儿车此部分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左右方向上更扁平,如此,进一步使得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更轻巧,收合后体积也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一;
图4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联动件与后脚连接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5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收合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收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收合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婴儿车包括车手1、前脚2、后脚3、联动件4,所述车手1下侧与前脚2后侧枢接于后脚3的不同位置,所述联动件4可相对直线移动地与后脚3连接;车手1下侧还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4一侧枢接,即是说,所述车手1下侧与联动件4一侧枢接,且车手1下侧还可相对联动件4移动,且联动件4另一侧与后脚3枢接于车手1下侧的不同位置;前脚2后侧还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4另一侧枢接,即所述前脚2后侧与联动件4下侧旋转连接,且前脚2后侧还可相对联动件4移动,且联动件4下侧与后脚3枢接于前脚2后侧的不同位置;车手1上侧往朝向后脚3的方向旋转时,可拉动联动件4相对后脚3直线移动,从而驱动前脚2前侧也往朝向后脚3的方向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4可相对后脚3上下直线移动,所述车手1下侧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4上侧枢接,所述前脚2后侧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4下侧枢接;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车手1下侧与后脚3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2后侧与后脚3枢接位置的上方。
所述车手1下侧可绕第一转轴10旋转地枢接于后脚3,所述车手1下侧朝向后脚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件11,所述第一驱动件11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4上侧枢接,所述第一驱动件11与第一转轴10间隔设置,即车手1下侧与后脚3的枢接位置与第一转轴10间隔设置,从而实现联动件4上侧与后脚3枢接于车手1下侧的不同位置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4上侧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长孔41,所述第一驱动件11伸入第一长孔41内,且第一驱动件11可沿着第一长孔41移动并可相对第一长孔41旋转,从而实现车手1下侧还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4上侧枢接的目的。
所述前脚2后侧可绕第二转轴20旋转地枢接于后脚3,所述前脚2后侧朝向后脚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件21,所述第二驱动件21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4下侧枢接,所述第二驱动件21与第二转轴20间隔设置,即前脚2后侧与后脚3的枢接位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21间隔设置,从而实现联动件4上侧与后脚3枢接于车手1下侧的不同位置的目的。
所述联动件4下侧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长孔42,所述第二驱动件21伸入第二长孔42内,且第二驱动件21可沿着第二长孔42移动并可相对第二长孔42旋转,从而实现前脚2后侧还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4下侧枢接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一驱动件11位于第一转轴10下侧,即车手1下侧与后脚3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驱动件11上侧,且车手1下侧与后脚3的枢接位置可以是位于第一驱动件11的后上侧、正上侧、后上侧。
较佳的,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驱动件11位于第一长孔41的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二驱动件21设置于第二转轴20后侧,即前脚2后侧与后脚3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驱动件21前侧。较佳的,所述第二驱动件21位于第二长孔42的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连接座5,所述联动件4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连接于连接座5;所述后脚3前侧相对固定连接于连接座5,车手1下侧与前脚2后侧均枢接于连接座5,且车手1下侧与连接座5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2后侧与连接座5枢接位置的上方。从而实现车手1下侧与后脚3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2后侧与后脚3枢接位置的上方的目的。
较佳的,所述车手1下侧枢接于连接座5上侧,前脚2后侧枢接于连接座5前下侧,后脚3固定连接于连接座5的后下侧,从而整个婴儿车的结构更紧凑。
所述连接座5包括相对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51与第二连接件52,所述联动件4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51与第二连接件52之间。较佳的,第一连接件51与第二连接件52之间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容置槽,所述联动件4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位于容置槽内,从而可起到导向作用,保证联动件4在上下往复移动中不会移位,即保证婴儿车折叠、展开操作的准确性。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51朝向第二连接件52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容纳槽11(如图3、6所示),第二连接件52朝向第一连接件51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容纳槽521(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521一起形成所述容置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52上侧一部分露出于第一连接件51上端外,所述车手1下侧枢接于第二连接件52该一部分;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联动件4上侧露出于第一连接件51外,即第一长孔41露出第一连接件51上端外,从而便于第二连接件52与第二长孔42的连接。对应的,第二容纳槽521的上侧露出于第一连接件51外。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51上端面设置为往下凹的弧形面512(如图5所示),对应的,所述车手1下侧设置为圆弧形,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车手1下侧的外围面与第一连接件51上端面形状匹配(如图1所示),如此设置,使得婴儿车看上去更整体化,结构更紧凑,而且在车手1往后下方旋转时,两者之间不会产生干涉,弧形面512与车手1的外围面之间也不会有夹手间隙,从而折叠操作更安全。
所述第一连接件51前下侧一部分露出于第二连接件52前侧外,所述前脚2后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51该一部分;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联动件4下侧露出于第二连接件52外,即第二长孔42下侧露出于第二连接件52外,从而便于第二长孔42与前脚2后侧的第二连接件52连接。对应的,第二容纳槽521的下侧露出于第二连接件52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52前下侧端面设置为凹陷的弧形面522(如图3所示),对应的,所述前脚2后侧面22也设置为圆弧形,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前脚2的后侧面22与第二连接件52的弧形面522形状匹配。同理,如此设置,使得婴儿车看上去更整体化,结构紧凑,而且在后脚3旋转时,前脚2的后侧面22与第二连接件52的弧形面522之间也不会产生干涉,两个面之间也不会有夹手间隙。
所述前脚2前下部连接有前轮6,后脚3的后下部连接有后轮7。
所述婴儿车包括两侧支架100,每一侧支架100均包括所述车手1、前脚2、后脚3、联动件4、连接座5。且两侧支架100之间连接有横杆,可以保持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两连接座5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杆,两前脚2之间连接有第二横杆,两后脚3之间连接有第三横杆。
当要折叠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时,使得车手1上侧往后下方朝向后脚3的方向旋转,从而车手1下侧相对往上旋转,因为联动件4只能相对连接座5上下直线移动,从而第一连接件51会沿着第一长孔41往前移动并同时相对第一长孔41旋转,如此,拉动联动件4往上直线移动;而联动件4往上直线移动时,会拉动前脚2上的第二连接件52往上移动,即拉动前脚2后侧往上旋转移动,从而第二连接件52会同时沿着第二长孔42移动并相对其旋转,前脚2前侧也后往后旋转,即往后朝向后脚3的方向旋转移动(如图7、8所示),直至车手1、前脚2不能再相对后脚3旋转为止,此时,婴儿车折叠;即只要往后下方后脚的方向旋转车手1上侧,就可带动联动件4直线移动而驱动前脚2也往后脚3的方向旋转,从而折叠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婴儿车折叠后,车手1、前脚2与后脚3相对靠近(如图9、10所示),婴儿车体积比较小,便于存放、携带、搬运。
当要将折叠后的婴儿车展开时,往上旋转车手1,各组件即会被带动反向旋转、移动,直至婴儿车再次展开。
因为在婴儿床的展开、折叠操作中,联动件4只是相对后脚3/连接座5直线往复移动,从而在婴儿车折叠时,车手1下侧、联动件、前脚2后侧三者相对移动、旋转所需的空间比较小,故婴儿车此部分可以做到相对比较扁平,从而婴儿车折叠后这块也是比较扁平,如此,使得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更轻巧,收合后体积也更小。
再加上车手1下侧、联动件4、前脚2后侧与连接座5的连接方式,相当于连接座5一侧的上侧设置空缺位供车手1下侧枢接,连接座5另一侧的下侧设置空缺位供前脚2后侧枢接,而联动件4还是连接于连接座5内,从而使得婴儿车此部分的整体结构更紧凑,车手1、联动件4、连接座5、前脚2连接后左右方向上更显扁平,如此,进一步使得婴儿车在展开状态下更轻巧,收合后体积也更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51设置于第一转轴10的前下侧,即第一连接件51位于车手1下侧与后脚3枢接位置的前下侧。从而在车手1上侧往后下方旋转,能更快速地拉动联动件4往上直线移动,进而能更快速地折叠本实用新型婴儿车。
所述婴儿车还包括用于将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车手1、前脚2、后脚3、联动件4、连接座5任意相连接的两者之间,解锁锁定机构后即可进行折叠操作。所述锁定机构与解锁操作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上述相对方位描述中,以车手1所在为上,以前轮6、后轮7所在为下,以前轮6所在为前,以后轮7所在为后,以两侧支架100所在为左右。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方位的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且上述方位描述相对方位会随着观察视角的改变而发生对应改变。

Claims (22)

1.一种婴儿车,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包括车手、前脚、后脚、联动件,所述车手下侧与前脚后侧枢接于后脚的不同位置,所述联动件可相对直线移动地与后脚连接;车手下侧还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一侧枢接,且联动件一侧与后脚枢接于车手下侧的不同位置;前脚后侧还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另一侧枢接,且联动件另一侧与后脚枢接于前脚后侧的不同位置;车手上侧往朝向后脚的方向旋转时,可拉动联动件相对后脚直线移动,从而驱动前脚前侧也往朝向后脚的方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可相对后脚上下直线移动,所述车手下侧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上侧枢接,所述前脚后侧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下侧枢接;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车手下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后侧与后脚枢接位置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下侧设置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上侧枢接,所述车手下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与第一驱动件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车手下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一驱动件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上侧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长孔,所述第一驱动件伸入第一长孔内,且第一驱动件可沿着第一长孔移动并可相对第一长孔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第一长孔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6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后侧设置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可相对移动地与联动件下侧枢接,前脚后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前脚后侧与后脚的枢接位置位于第二驱动件前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下侧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长孔,所述第二驱动件伸入第二长孔内,且第二驱动件可沿着第二长孔移动并可相对第二长孔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二驱动件位于第二长孔的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6、8、9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联动件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连接于连接座;所述后脚前侧相对固定连接于连接座,车手下侧与前脚后侧均枢接于连接座,且车手下侧与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后侧与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相对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联动件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容置槽,所述联动件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位于容置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容纳槽,第二连接件朝向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一起形成所述容置槽。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联动件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连接于连接座;所述后脚前侧相对固定连接于连接座,车手下侧与前脚后侧均枢接于连接座,且车手下侧与连接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后侧与连接座枢接位置的上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相对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联动件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容置槽,所述联动件可相对上下直线移动地位于容置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容纳槽,第二连接件朝向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一起形成所述容置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侧一部分露出于第一连接件上端外,所述车手下侧枢接于第二连接件该一部分;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联动件上侧露出于第一连接件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端面设置为往下凹的弧形面,对应的,所述车手下侧设置为圆弧形,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车手下侧的外围面与第一连接件上端面形状匹配。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前下侧一部分露出于第二连接件前侧外,所述前脚后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该一部分;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联动件下侧露出于第二连接件外。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前下侧一部分露出于第二连接件前侧外,所述前脚后侧枢接于第一连接件该一部分;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联动件下侧露出于第二连接件外。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前下侧端面设置为凹陷的弧形面,对应的,所述前脚后侧面也设置为圆弧形,在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前脚的后侧面与第二连接件的弧形面形状匹配。
CN202321325207.7U 2023-05-26 2023-05-26 婴儿车 Active CN220518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5207.7U CN220518371U (zh) 2023-05-26 2023-05-26 婴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5207.7U CN220518371U (zh) 2023-05-26 2023-05-26 婴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8371U true CN220518371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0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25207.7U Active CN220518371U (zh) 2023-05-26 2023-05-26 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8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4749B (zh) 一种婴儿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
CN111137390A (zh) 童车
CN113753115A (zh) 儿童推车
CN220518371U (zh) 婴儿车
CN109606452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7176197B (zh) 可收折婴儿车
CN116605279A (zh) 婴儿车
CN216102328U (zh)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CN215904567U (zh) 一种儿童推车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儿童推车
CN210707576U (zh) 一种婴幼儿推车
CN210653260U (zh) 一种童车车架
CN106828580B (zh) 儿童推车
CN210618248U (zh)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车架
CN215904571U (zh) 换向推车
CN209904854U (zh) 一种童车
CN211642465U (zh) 折叠童车
CN217294635U (zh) 一种新型婴儿车
CN221090954U (zh) 一种童车
CN217435812U (zh) 一种婴儿车车架
CN219989309U (zh) 一种可折叠的童车车架
CN219056354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7294636U (zh) 一种童车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童车
CN216709395U (zh) 一种婴儿车
CN213168252U (zh) 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
CN219056338U (zh) 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