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2328U -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2328U
CN216102328U CN202122010419.3U CN202122010419U CN216102328U CN 216102328 U CN216102328 U CN 216102328U CN 202122010419 U CN202122010419 U CN 202122010419U CN 216102328 U CN216102328 U CN 216102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locking
locking device
unlock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04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军旺
肖小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Beicong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Beicong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Beicong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Beicong Maternal And Infan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104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2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2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23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新型儿童推车,其包括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座椅、下端枢接于所述支架或/和座椅的车手;所述车手与所述支架或/和座椅2之间设置有可限制车手相对所述支架或/和座椅旋转的第一锁定装置,所述支架上或支架与车手之间或所述座椅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可将所述支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第二锁定装置连接,且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第二锁定装置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被解锁时,所述第二锁定装置也被解锁,如此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操作更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儿童推车一般包括可折叠的支架与设置于支架上的座椅,支架一般包括一支架以及枢接于所述支架上的车手。当不需要使用儿童推车时,可将其折叠起来以减少体积,而儿童推车的折叠,需要支架各组件相对靠拢,车手也要与支架靠拢,如此才能使得折叠后的儿童推车体积小。而要达到此目的,需要解锁车手,还需要解锁支架,常规儿童推车中,需要通过两次操作才能实现,从而使得儿童推车整体的折叠操作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儿童推车,其车手解锁时可联动支架解锁,从而整体折叠操作更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座椅、下端枢接于所述支架或/和座椅的车手;所述车手与所述支架或/和座椅之间设置有可限制车手相对所述支架或/和座椅旋转的第一锁定装置,所述支架上或支架与车手之间或所述座椅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可将所述支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第二锁定装置连接,且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第二锁定装置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被解锁时,所述第二锁定装置也被解锁。
所述新型儿童推车还包括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连接于所述支架,一左右延伸的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座,另一端与所述车手下端枢接,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车手下端之间;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与第一连接件或/和旋转座之间。
所述支架包括一枢接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枢接座的并上下延伸的移动件、后上端枢接于所述枢接座的前脚、前上端枢接于所述枢接座的后脚、后端枢接于所述移动件的前支撑件、前端枢接于所述移动件的后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的前端枢接于前脚,所述后支撑件的后端枢接于后脚,且所述前支撑件后端、后支撑件前端与移动件枢接的位置位于所述枢接座下侧;所述旋转座连接于所述枢接座上侧,所述移动件上侧可上下移动地伸入所述旋转座内。
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的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车手下侧的第一配合部,当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时,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车手不能相对旋转;当所述第一锁定件被驱动往朝向移动件的一侧移动时,可推动所述第一锁定件脱离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配合。
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的第二锁定件,且所述第二锁定件朝向移动件的一侧设置有锁定部;所述移动件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锁定孔,当所述锁定部插入所述第二锁定孔内,所述移动件不能相对旋转座上下移动;较佳的,所述第二锁定件与第一连接件或旋转座或枢接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锁定装置通过联动装置与第一锁定装置连接,当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被解锁时,可通过所述联动装置解锁第二锁定装置;较佳的,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件、一第二钢线、一绕向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所述第一联动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定件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联动件被设置为可随所述第一锁定件一起往往朝向移动件的一侧移动,所述绕向件与第一连接件相对连接;所述第二钢线一端与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第二钢线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绕向件后与第二锁定件连接。
所述车手与第一锁定装置之间有可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解锁装置,通过操作该解锁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锁定件往朝向移动件的方向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较佳的,所述解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手与第一锁定装置之间的第一解锁装置与第二解锁装置,所述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均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解锁装置与第二解锁装置被设置为,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操作所述第二解锁装置也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车手下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配合设置的第一解锁件,所述第一解锁件同时与所述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解锁件被设置为,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操作所述第二解锁装置也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解锁第一锁定装置;较佳的,所述第一解锁件一侧连接于所车手下侧内,另一侧往朝向第一连接件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解锁件可相对所述车手、第一连接件移动,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或第二锁定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往朝向第一连接件的方向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旋转座另一侧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枢转的第三锁定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包括下端枢接于所述旋转座的第三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锁定件与旋转座之间的扭簧、设置于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三锁定件上侧的卡合孔,所述第三锁定件外侧设置有卡合部;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三锁定件上侧的卡合部卡入所述连接座的卡合孔内。
所述新型儿童推车还包括一提把,所述提把朝向旋转座/连接座的一侧通过一连接轴连接于枢接件,且所述提把与该连接轴可相对所述枢接件移动;所述连接轴被设置为,在第三锁定件上侧的卡合部卡入所述卡合孔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轴位于第三锁定件朝向旋转座/连接座的一侧;较佳的,所述枢接件远离第二联动件的一侧设置有长槽,所述连接轴插入所述长槽,且所述长槽被设置为往上斜向延伸。
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设置,其有益效果包括:
1、在折叠操作时,不仅车手可以解锁而折叠,而且车手的解锁还能联动支架的解锁,从而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折叠操作更方便;
2、座椅可随着支架的折叠而一起折叠,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整体折叠操作更方便;
3、所述第三锁定装置的设置,还能避免误操作带来的危险,从而能更保证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在使用状态下的安全性;
4、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解锁既可通过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实现,还可通过操作第二解锁装置实现,即有两种操作装置来解锁第一锁定装置,从而不会因为其中一解锁装置有损坏而影响解功能,进而保证第一锁定装置的解锁操作,从而保证支架的折叠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支架与座椅分开后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根据图3中A部分另一角度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6中H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移动件、第一连接件、联动装置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9为根据图3中D-D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根据图9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根据图9中J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根据图3中D1-D1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根据图12中K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根据图12中L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根据图3中B-B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车手与第一钢线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根据图15中F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根据图6中G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第一解锁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根据图3中E-E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在第上年锁定装置解锁状态下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22为根据图21中的相关组件在本实用新型型儿童推车折叠过程的状态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在折叠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儿童推车,其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1、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座椅2、下端枢接于所述支架1或/和座椅2的车手3;所述车手3与所述支架1或/和座椅2之间设置有可限制车手3相对所述支架1或/和座椅2旋转的第一锁定装置,所述支架1上或支架1与车手之间或所述座椅2与支架1之间设置有可将所述支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第二锁定装置连接,且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第二锁定装置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被解锁时,所述第二锁定装置也被解锁。
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还包括旋转座4,所述旋转座4连接于所述支架1,一左右延伸的第一连接件5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座4,另一端与所述车手3下端枢接,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车手3下端之间;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1与第一连接件5或/和旋转座4之间。
结合图21所示,所述支架1包括一枢接座12、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枢接座12的并上下延伸的移动件13、后上端枢接于所述枢接座12的前脚14、前上端枢接于所述枢接座12的后脚15、后端枢接于所述移动件13的前支撑件16、前端枢接于所述移动件13的后支撑件17,所述前支撑件16的前端枢接于前脚14,所述后支撑件17的后端枢接于后脚15,且所述前支撑件16后端、后支撑件17前端与移动件13枢接的位置位于所述枢接座12下侧;所述旋转座4连接于所述枢接座12上侧,所述移动件13上侧可上下移动地伸入所述旋转座4内。
结合图7、10、12、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内的第一锁定件71、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与第一连接件5之间的第一弹性件72、设置于所述车手3下侧的第一配合部37,当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与第一配合部37相互配合时,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从而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车手3不能相对旋转;当所述第一锁定件71被驱动往朝向移动件13的一侧移动时,可推动所述第一锁定件71脱离与所述第一配合部37的配合,从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第一连接件5朝向车手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71包括一侧可相对左右移动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51内的定位件711,对应的,所述第一配合部37设置为设置于所述车手3下侧的第一锁定孔,当所述定位件711与第一锁定孔对准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72的作用下,所述定位件711朝向车手3的一侧插入第一锁定孔37内,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较佳的,所述第一锁定件71还包括可相对左右移动地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51内的一载体712,所述定位件711连接于所述载体712并可与所述载体712一起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7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51内并位于所述载体712与第一连接件5之间。当所述定位件711与第一锁定孔37对准时,第一弹性件72会推动载体712往第一锁定孔37的方向移动,从而定位件711随之一起移动,定位件711朝向第一锁定孔37的一侧插入第一锁定孔37内,如此实现第一锁定装置的锁定。
较佳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51内还相对固定设置有一导向件713,所述导向件713与所述载体712间隔设置,且所述导向件713设置于载体712背离车手3的一侧;所述导向件713上设置有导向孔7131,所述定位件711背离车手3的一侧插入该导向孔7131内,且在第一锁定件71在移动的过程中,定位件711背离车手3的一侧总有一部分在该导向孔7131内,从而实现导向功能。如此设置,可使得所述定位件711的移动更顺畅且不易移位,进而保证第一锁定装置锁定性能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所述第一锁定件71的移动更好控制,同时也为了避免所述载体712脱离第一容置空间51,也即避免定位件711无序脱离,一第一侧板5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51朝向车手3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侧板52上开设有供所述定位件711朝向车手3的一侧穿过的第一穿孔521。如此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件72的作用下,当载体712移动至与该第一侧板52抵靠时,即表示载体712不能再往车手3的方向移动,此时,定位件711一侧也穿过第一侧板52上的第一穿孔521后插入第一锁定孔37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所述第一锁定件71也可设置为一齿轮,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车手3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槽、第二齿槽,该第二齿槽被设置为所述第一配合部37,所述齿轮可在第一齿槽、第二齿槽之间内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72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一连接件5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72可设置为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设置于齿轮与第一齿槽底壁之间),在所述第一弹性件72的作用下,所述齿轮同时与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驱动所述齿轮往远离车后3的一侧移动,使得齿轮移动至完全脱离第二齿槽而只与第一齿槽啮合时,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解锁,即车手3解锁。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容置空间51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轮齿,从而形成为一第一齿槽。
再结合图8、11、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内的第二锁定件84,且所述第二锁定件84背离车手3一侧(即朝向移动件13的一侧)设置有锁定部841;所述移动件13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锁定孔(图未示),当所述锁定部841插入所述第二锁定孔时,所述移动件13不能相对旋转座4上下移动,也不能相对枢接座12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所述支架1不能折叠。
较佳的,所述第二锁定件84与第一连接件5或旋转座4或枢接座1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图未示),当所述锁定部841与第二锁定孔对准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部841往朝向移动件的方向移动,从而锁定部841插入所述第二锁定孔。即是说,因为第二弹性件的设置,所述第二锁定件84一直保持往朝向移动件13的方向移动的趋势。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设置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故不在此赘述。
所述第二锁定装置通过联动装置与第一锁定装置连接,当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被解锁时,可通过所述联动装置解锁第二锁定装置。
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件81、一第二钢线82、一绕向件83,所述第一联动件81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内,所述第一联动件81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定件71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联动件81被设置为可随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一起往往朝向移动件13的一侧移动,所述绕向件83与第一连接件5相对连接;所述第二钢线82一端与第一联动件81另一端连接,第二钢线82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绕向件83后与第二锁定件84连接。如此设置,使得当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解锁,所述第一锁定件71往往朝向移动件13的一侧移动时,所述第一联动件81一起往相同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钢线82一端往远离车手3的方一侧移动,通过所述绕向件83的绕向,所述第二钢线82的另一端拉动所述第二锁定件84往朝向车手3的一侧移动,使得第二锁定件84的锁定部841与第二锁定孔脱离,从而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即解锁所述支架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件81远离旋转座4的一侧与所述载体712连接,从而在第一锁定装置解锁时,载体712往朝向座椅2的移动会推动第一联动件81一起移动而解锁第二锁定装置。若是第一锁定件设置为齿轮,则所述第一联动件81远离旋转座4的一侧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联动件81可通过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与载体712/齿轮连接,应当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联动件81远离旋转座4的一侧与所述载体712/齿轮抵靠,也是连接的一种方式。
所述车手3与第一锁定装置之间有可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解锁装置,通过操作该解锁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锁定件71往朝向移动件13的方向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结合图15至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手3与第一锁定装置之间的第一解锁装置与第二解锁装置,所述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均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解锁装置与第二解锁装置被设置为,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操作所述第二解锁装置也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
较佳的,所述车手3下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配合设置的第一解锁件7,所述第一解锁件7同时与所述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解锁件7被设置为,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7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操作所述第二解锁装置也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7解锁第一锁定装置。当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后,所述车手3与第一连接件5即可相对旋转。
所述第一解锁件7一侧连接于所车手3下侧内,另一侧往朝向第一连接件5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解锁件7可相对所述车手3、第一连接件5移动,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或第二锁定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7往朝向第一连接件5的方向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较佳的,所述第一解锁件7与所述车手3或第一连接件5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7-1,从而在解除所述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的操作后,所述第一解锁件7可自动复位,从而保证下一次解锁操作的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包括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3上侧的第一操作件31、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件31的第一钢线310、与所述第一钢线310下端连接的第一驱动件32,所述第一驱动件32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手3下侧内,且所述第一驱动件32与所述第一解锁件7配合设置,往上拉动所述第一操作件31,可通过第一钢线310拉动所述第一驱动件32往上移动而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7往朝向第一连接件5的移动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第一驱动件32上侧设置有第一主动斜面321,对应的,所述第一解锁件7下侧设置有第一从动斜面70(如图7所述),从而当第一驱动件32被拉动往上移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一主动斜面321与第一从动斜面70的相互配合(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解锁件7被推动往朝向第一连接件5的方向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第一操作件31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3外侧,所述车手3的侧壁上开设有孔,所述第一钢线310上端穿过所述孔后与第一操作件31连接;或,所述车手3的侧壁上开设有长孔(图未示),所述第一操作件31的一部分经所述长孔伸入车手内,一部分位于车手外,所述第一钢线310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件31伸入车手内的部分,所述第一操作件31往上移动的时候,该长孔的设置可避免干涉。如此,都可实现往上移动所述第一操作件31时可拉动第一钢线310往上移动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解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解锁件7配合设置的第二驱动件33、下端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3上侧内的推把34,所述第二驱动件33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设置于车手3内,往下移动所述推把34可使得第二驱动件33往下移动,往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33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7往朝向第一连接件5的方向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第二驱动件33下侧设置有第二主动斜面331,对应的,所述第一解锁件7上侧设置有第二从动斜面701(如图7所述),当第二驱动件33往下移动时,通过第二主动斜面331与第二从动斜面701配合(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解锁件7被推动往朝向第一连接件5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第二驱动件33与推把34下端连接,或,所述第二驱动件33间隔设置于推把34下侧。若所述第二驱动件33与推把34下端连接(推把34下端与第二驱动件33接触也算是连接的一种方式),则在推把34往下移动时,第二驱动件33随之一起往下移动,当一起移动一定距离后,第二驱动件33会与第一解锁件7接触,随着第二驱动件33的继续往下移动,即可驱动第一解锁件7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若所述第二驱动件33间隔设置于推把34下侧,则在推把34往下移动一定距离后,推把34下端会碰到第二驱动件33,继续往下移动推把34,推把34即可推动第二驱动件33一往下移动而驱动第一解锁件7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所述第二驱动件33与推把34下端连接,也实现了所述第二驱动件33可相对车手3上下移动的目的。若第二驱动件33间隔设置于推把34下侧,所述第二驱动件33还是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3。
较佳的,所述第二驱动件33与车手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330,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330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驱动件33一直保持往上移动的趋势。从而在车手3往上移动后,第二驱动件33往上移动自动复位,不会影响第一解锁件7的移动,也不影响下一次第一解锁装置对第一解锁件7的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33包括上侧的联动部件333、下侧的作用部件334,所述作用部件334下侧设置有所述第二主动斜面,所述联动部件333下端与作用部件334上端相接,当推把34往下移动驱动联动部件333往下移动的时候,会推动作用部件334一起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330设置于所述联动部件333与车手之间。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安装更方便容易。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联动部件333与作用部件可334设置为一个部件,即两者可为一个整体。
所述推把34下端与车手3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移动的推把锁定装置,所述推把34上侧与所述推把锁定装置之间设置有可解锁所述推把锁定装置的推把解锁装置,通过操作所述推把解锁装置解锁所述推把锁定装置后,即可相对车手3往下移动推把34。所述推把锁定装置与推把解锁装置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较佳的,所述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还被设置为,当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时,所述第二解锁装置不被驱动;当操作所述第二解锁装置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时,所述第一解锁装置不被驱动。即是说,第一解锁装置与第二解锁装置互不干涉,从而避免了因为操作其中一解锁装置而影响另一解锁装置的功能,进而保证无论在何时,不管是操作第一解锁装置还是第二解锁装置均能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解锁装置与车手3之间设置有可避让第一钢线310的空间,具体的说,所述推把34朝向第一钢线310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343(图16所示),从而推把34上下移动的时候,不会与第一钢线310有干涉;所述第二驱动件33下侧朝向第一钢线310的一侧也设置有避让槽332,从而所述第二驱动件33上下移动时,也不会与第一钢线310有干涉。从而操作第一解锁装置时,第二解锁装置不会被驱动,同理,操作第二解锁装置时,第一解锁装置不会被驱动,互不干涉。
所述联动部件333与所述第一钢线310间隔设置,所述作用部件334朝向第一钢线3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避让槽332(图18所示)。
所述车手3下侧朝向第一连接件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30,所述第一解锁件7一侧可相对移动地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内,所述第一驱动件32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内,所述第二驱动件33至少下侧可往下移动而伸入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内。一第二侧板38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手3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朝向第一连接件5的一侧,所述第二侧板38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孔37,且所述第二侧板38上还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解锁件7另一侧穿过的第二穿孔381。所述第一侧板52上还设置有通孔522,所述第一解锁件7另一侧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孔381、通孔522后与所述载体712相接触。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7往往朝向移动件13的一侧移动时,即可驱动载体712带动定位件711往远离第二侧板38的一侧移动,从而定位件711脱离第一锁定孔,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解锁。
所述定位件711与第一锁定孔37的数量、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置。
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7-1设置为弹簧,并设置于所述第一解锁件7与第二侧板38之间。结合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锁件7包括主体702、自所述主体702往第一连接件方向延伸的推动部703,所述推动部703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穿孔381、通孔522后与所述载体712相接触(如图11所示);所述主体702下侧设置有所述第一从动斜面70,下侧设置有所述第二从动斜面701;且所述主体702中间凹设有凹槽704,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7-1一端抵靠于所述凹槽704底壁,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二侧板38。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7-1的组装很的方便。
可以是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轮齿,从而形成为所述第二齿槽。
所述座椅2下侧连接有一连接座21,所述连接座21设置于所述旋转座4上侧,且所述连接座21一侧与旋转座4枢接,所述移动件13上端通过一第二联动件132与连接座21枢接,所述第二联动件132一端枢接于所述移动件13,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座21,且所述第二联动件132与旋转座4枢接于所述连接座21不同的位置。如此设置,在支架1折叠时,移动件13的往上移动能联动第二联动件132一端往上移动,从而第二联动件132另一端推动连接座21,使得连接座21以其与旋转座4枢接的枢接轴为旋转轴旋转,即使得座椅2也可旋转至折叠后的支架1一侧(如图23所示),即使得座椅2与支架1一起折叠。而且所述第二联动件132的设置,可使得座椅2能旋转更大的角度,即能与支架靠得更近,从而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折叠后的整体体积更小。
所述座椅2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座21上的乘坐部22以及下侧枢接于所述乘坐部22的背靠23,为使得折叠的儿童推车体积更小,可旋转背靠23而使得背靠23与乘坐部22靠近。所述座椅2与连接座2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所述背靠23与乘坐部22的枢接结构也可以采用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均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一枢接件131连接于所述移动件13上端,所述第二联动件132端枢接于所述枢接件131。具体的说,所述移动件13上端固定连接有一T形配合件133,且所述T形配合件133的横向部分1331位于移动件13上端外;所述枢接件131包括一底部件131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部件1311一侧的顶部件1312,所述底部件1311连接于所述T形配合件133或/和移动件13并位于所述T形配合件133的横向部分1331下方,所述顶部件1312一侧位于所述T形配合件133的横向部分1331上方;所述第二联动件132一端枢接于所述底部件1311。如此设置,枢接件131不会与移动件13脱离,而且移动件13往上移时,所述枢接件131能随之一起往上移动,从而带动座椅2一起折叠。
较佳的,为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所述旋转座4另一侧与连接座21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枢转的第三锁定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包括下端枢接于所述旋转座4的第三锁定件41、设置于所述第三锁定件41与旋转座4之间的扭簧(图未示)、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1朝向所述第三锁定件41上侧的卡合孔211,所述第三锁定件41外侧设置有卡合部411;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三锁定件41上侧的卡合部411卡入所述连接座21的卡合孔211内,第三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所述连接座21该侧不能往上旋转移动,从而移动件13不能往上移动,支架1不能折叠。
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还包括一提把1313,所述提把1313朝向旋转座4/连接座21的一侧通过一连接轴1314连接于枢接件131,且所述提把1313与该连接轴1314可相对所述枢接件131移动;所述连接轴1314被设置为,在第三锁定件41上侧的卡合部411卡入所述卡合孔211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轴1314位于第三锁定件41朝向旋转座4/连接座21的一侧。
在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后,往外拉所述提把1313,与提把1313连接的连接轴1314被带动一起移动而将第三锁定件41往外推,使得其第三锁定件41上侧的卡合部411脱离连接座21的卡合孔211,从而解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连接座21该侧可相对旋转座4往上旋转移动。此时,往上拉提把1313,即可拉动枢接件131往上一定,即拉动移动件13往上移动,从而折叠支架1与座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枢接件131远离第二联动件132的一侧设置有长槽1310,所述连接轴1314插入所述长槽1310,从而所述提把1313与连接轴1314可相对枢接件131移动。
较佳的,所述连接轴1314与枢接件131之间设置有拉簧(图未示),且所述第三锁定件41上端设置有驱动斜面411;从而在松开提把1313后,提把1313与连接轴1314自动复位。在要将折叠后的儿童推车展开时,将移动件13往下移动,其带动支架1各组件反向运动而展开,座椅2也被拉动复位,而连接轴1314之前的复位,即可使得座椅2在复位过程中,复位的连接轴1314能与第三锁定件41的驱动斜面411配合而推动第三锁定件41上侧往外旋转,如此,使得支架1的展开操作更简单。
所述提把1313通过所述连接轴1314与枢接件131连接,即是通过所述连接轴1314与底部件1311或/和顶部件1312连接。
如此设置第三锁定装置,使得仅仅解锁第二锁定装置后,也不能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只能在解锁第二锁定装置后,继续解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才能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如此,避免了误操作解锁第二锁定装置而带来的意外危险,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在展开使用时更安全。而且解锁第三锁定装置也是通过所述提把1313,而且解锁第三锁定装置后继续往上拉提高1313即可,如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操作更简便。较佳的,所述长槽1310被设置为往上斜向延伸,从而解锁第三锁定装置也是往外往上拉提把1313,如此,使得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折叠操作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手3包括车手管35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手管35下端的第二连接件36,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6。如此设置,便于各相关组件组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一个整体零件下侧形成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0。
要进行儿童推车的折叠,先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然后往后旋转车手3;且在解锁第一锁定装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锁定装置也被联动装置带动而解锁;再解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然后往上提所述提把1313,使得所述移动件13往上移动,从而能带动前支撑件16后端、后支撑件17前端往上移动,并带动前脚14前下侧、后脚15后下侧、前支撑件16前侧、后支撑件17后侧往移动件13上下延伸的方向靠拢,即使得支架1各组件如雨伞般收拢,从而支架1折叠,并使得座椅2随着支架1一起旋转折叠。
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时,可采用第一解锁装置解锁第一锁定装置,但是较佳的,选择第二解锁装置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会更好,因为是通过往下移动推把34来解锁,如此,一是操作者手上的动作本身就是保持往下的趋势,再借势往后下方旋转车手3,操作会特别顺,而且如此操作也减少了推把34与车手3的整体长度,从而减少了儿童推车折叠的整体体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设置,使得在折叠操作时,不仅可以车手解锁而折叠,而且车手的解锁还能联动支架的解锁,从而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折叠操作更方便;所述第三锁定装置的设置,还能避免误操作带来的危险,从而能更保证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在使用状态下的安全性;再者,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解锁既可通过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实现,还可通过操作第二解锁装置实现,即有两种操作装置来解锁第一锁定装置,从而不会因为其中一解锁装置有损坏而影响解功能,进而保证第一锁定装置的解锁操作,从而保证支架的折叠功能;第一解锁装置与第二解锁装置互不干涉,从而避免了因为操作其中一解锁装置而影响另一解锁装置的功能,进而保证无论在何时,不管是操作第一解锁装置还是第二解锁装置均能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前脚14的前下部连接有前轮141,后脚15的后下部设置有后轮151。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设置有左右两所述车手3,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件5也设置有左右两组,两第一连接件5的相对侧均连接于所述旋转座4;对应的,所述第二锁定装置以及联动装置均设置有两组;每一车手3与第一连接件5之间均设置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对应的,推把34也设置有左右两组,每一所述推把34与对应的车手3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推把锁定装置。较佳的,所述两推把34上端之间连接有推把横管340,所述推把解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推把横管340上的操作装置341、两第二钢线(图未示),所述两根第二钢线上端均连接于所述操作装置341,下端分别连接于两推把锁定装置,驱动该操作装置341,可同时解锁左右两侧的推把锁定装置,从而操作更方便。该操作装置341可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上述方位描述中,以所述前轮141所在为前,后轮151所在为后,以前轮141、后轮151所在为下,以所述车手3所在为上,以两车手3所在为左右。应当理解的是,随着观察方向的变化,各方位会对应变化。

Claims (27)

1.一种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座椅、下端枢接于所述支架或/和座椅的车手;所述车手与所述支架或/和座椅之间设置有可限制车手相对所述支架或/和座椅旋转的第一锁定装置,所述支架上或支架与车手之间或所述座椅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可将所述支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第二锁定装置,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第二锁定装置连接,且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与第二锁定装置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被解锁时,所述第二锁定装置也被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连接于所述支架,一左右延伸的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座,另一端与所述车手下端枢接,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车手下端之间;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与第一连接件或/和旋转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枢接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枢接座的并上下延伸的移动件、后上端枢接于所述枢接座的前脚、前上端枢接于所述枢接座的后脚、后端枢接于所述移动件的前支撑件、前端枢接于所述移动件的后支撑件,所述前支撑件的前端枢接于前脚,所述后支撑件的后端枢接于后脚,且所述前支撑件后端、后支撑件前端与移动件枢接的位置位于所述枢接座下侧;所述旋转座连接于所述枢接座上侧,所述移动件上侧可上下移动地伸入所述旋转座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的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车手下侧的第一配合部,当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时,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车手不能相对旋转;当所述第一锁定件被驱动往朝向移动件的一侧移动时,可推动所述第一锁定件脱离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的第二锁定件,且所述第二锁定件朝向移动件的一侧设置有锁定部;所述移动件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锁定孔,当所述锁定部插入所述第二锁定孔时,所述移动件不能相对旋转座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件与第一连接件或旋转座或枢接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装置通过联动装置与第一锁定装置连接,当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被解锁时,可通过所述联动装置解锁第二锁定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件、一第二钢线、一绕向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所述第一联动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定件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联动件被设置为可随所述第一锁定件一起往往朝向移动件的一侧移动,所述绕向件与第一连接件相对连接;所述第二钢线一端与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第二钢线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绕向件后与第二锁定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8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与第一锁定装置之间有可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解锁装置,通过操作该解锁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锁定件往朝向移动件的方向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手与第一锁定装置之间的第一解锁装置与第二解锁装置,所述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均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解锁装置与第二解锁装置被设置为,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操作所述第二解锁装置也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与第一锁定装置之间有可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的解锁装置,通过操作该解锁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锁定件往朝向移动件的方向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手与第一锁定装置之间的第一解锁装置与第二解锁装置,所述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均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解锁装置与第二解锁装置被设置为,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操作所述第二解锁装置也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下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配合设置的第一解锁件,所述第一解锁件同时与所述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解锁件被设置为,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操作所述第二解锁装置也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解锁第一锁定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件一侧连接于所车手下侧内,另一侧往朝向第一连接件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解锁件可相对所述车手、第一连接件移动,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或第二锁定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往朝向第一连接件的方向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或12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下侧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配合设置的第一解锁件,所述第一解锁件同时与所述第一解锁装置、第二解锁装置配合设置,且所述第一解锁件被设置为,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解锁第一锁定装置,操作所述第二解锁装置也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解锁第一锁定装置。
16.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件一侧连接于所车手下侧内,另一侧往朝向第一连接件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解锁件可相对所述车手、第一连接件移动,操作所述第一解锁装置或第二锁定装置可驱动所述第一解锁件往朝向第一连接件的方向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3至6、8、10至14、1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另一侧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枢转的第三锁定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包括下端枢接于所述旋转座的第三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锁定件与旋转座之间的扭簧、设置于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三锁定件上侧的卡合孔,所述第三锁定件外侧设置有卡合部;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三锁定件上侧的卡合部卡入所述连接座的卡合孔内。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另一侧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枢转的第三锁定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另一侧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枢转的第三锁定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另一侧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枢转的第三锁定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包括下端枢接于所述旋转座的第三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锁定件与旋转座之间的扭簧、设置于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第三锁定件上侧的卡合孔,所述第三锁定件外侧设置有卡合部;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三锁定件上侧的卡合部卡入所述连接座的卡合孔内。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提把,所述提把朝向旋转座/连接座的一侧通过一连接轴连接于枢接件,且所述提把与该连接轴可相对所述枢接件移动;所述连接轴被设置为,在第三锁定件上侧的卡合部卡入所述卡合孔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轴位于第三锁定件朝向旋转座/连接座的一侧。
24.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提把,所述提把朝向旋转座/连接座的一侧通过一连接轴连接于枢接件,且所述提把与该连接轴可相对所述枢接件移动;所述连接轴被设置为,在第三锁定件上侧的卡合部卡入所述卡合孔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轴位于第三锁定件朝向旋转座/连接座的一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提把,所述提把朝向旋转座/连接座的一侧通过一连接轴连接于枢接件,且所述提把与该连接轴可相对所述枢接件移动;所述连接轴被设置为,在第三锁定件上侧的卡合部卡入所述卡合孔内的状态下,所述连接轴位于第三锁定件朝向旋转座/连接座的一侧。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5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远离第二联动件的一侧设置有长槽,所述连接轴插入所述长槽,且所述长槽被设置为往上斜向延伸。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新型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远离第二联动件的一侧设置有长槽,所述连接轴插入所述长槽,且所述长槽被设置为往上斜向延伸。
CN202122010419.3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Active CN216102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419.3U CN21610232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0419.3U CN21610232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2328U true CN21610232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8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0419.3U Active CN216102328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23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8433A (zh) * 2022-06-27 2022-10-11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推车及其折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8433A (zh) * 2022-06-27 2022-10-11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推车及其折叠方法
CN115158433B (zh) * 2022-06-27 2023-12-29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推车及其折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89303B1 (en) Mobile frame for a buggy
EP2138375B1 (en) Stroller
CN110667679B (zh) 座椅框架组件、婴儿推车及其折叠方法
CA2756004A1 (en) Stroller
KR20190046909A (ko) 로보트라이크
CN216102328U (zh)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CN109572790B (zh) 一种童车的前轮控制结构
CN111619645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11619646A (zh) 儿童推车
US20230365180A1 (en) Child carry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child carrier
CN214524017U (zh) 一种婴幼儿车架
CN210391282U (zh)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CN113044097A (zh) 一种童车
CN209617233U (zh) 一种婴儿推车的前轮控制结构
CN210027757U (zh) 折叠式三轮车
CN216102341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设有该连接组件的儿童推车
JP3988059B2 (ja) ベビーカー用セイフティーロック装置
CN111924032A (zh) 一种儿童三轮车
CN216580666U (zh) 连接结构及设有该连接结构的婴儿车
CN211918801U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CN219134280U (zh) 婴儿车
CN217198317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5622218U (zh) 一种双向儿童手推车
CN220518371U (zh) 婴儿车
CN218661994U (zh) 一种婴幼儿提篮及设有该婴幼儿提篮的婴幼儿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