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8801U -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18801U CN211918801U CN202020066844.7U CN202020066844U CN211918801U CN 211918801 U CN211918801 U CN 211918801U CN 202020066844 U CN202020066844 U CN 202020066844U CN 211918801 U CN211918801 U CN 2119188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voted
- connecting rod
- seat
- seat board
- lin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包括一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支架以及连接于两侧支架之间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每一所述侧支架均包括前脚、前侧枢接于前脚后侧的后脚、与后脚交叉枢接的车手、一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后侧枢接于车手下侧,所述第二连杆前侧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往后下方旋转移动所述车手上侧,所述第一连杆被带动而联动所述联动机构折叠,且所述联动机构的折叠带动两侧支架相对靠近,如此,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折叠时各组件联动非常顺畅,从而折叠轻松不费力,且折叠后材积小,方便携带、存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婴幼儿越来越多,婴幼儿产品市场也蓬勃发展。各种婴幼儿产品中,儿童推车由于其便利性而得到广泛使用,父母带婴幼儿出行时,一般都会带上儿童推车,在出行途中,婴幼儿或坐或卧于儿童推车内,父母推车行走,如此,父母更轻松,孩子也更自在。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婴幼儿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于儿童推车而言,其折叠的操作性以及折叠后材积的大小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两点。
折叠儿童推车时,儿童推车各组件联动性越好,折叠操作越轻松不费力,反之,则操作特别费力。
至于儿童推车折叠后的材积,若是要出行,则需携带,在上下车甚至上飞机的时候,需将儿童推车折叠后放进汽车后备箱或者带上飞机或打包托运,所以就希望儿童推车折叠后材积越小携带越方便;即使是不使用而存放于家中时,也是越小越不占用空间。
儿童推车一般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以及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车架锁定机构。而车架的结构是影响折叠时各组件的联动性以及折叠后材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折叠时各组件联动性非常好,从而折叠操作轻松不费力,且折叠后材积非常小,方便携带、存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支架以及连接于两侧支架之间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每一所述侧支架均包括前脚、后脚、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后脚前侧枢接于前脚后侧,所述车手与所述后脚交叉枢接,且所述车手下侧通过第一枢轴与第一连杆后侧枢接,通过第二枢轴与第二连杆后侧枢接,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枢轴位于第二枢轴前侧;所述第一连杆前侧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二连杆前侧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往后下方旋转移动所述车手上侧,所述第一连杆被带动而联动所述联动机构折叠,所述联动机构的折叠带动两侧支架相对靠近。
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两侧支架的第一连杆之间。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左右两第一联动杆、左右两斜向设置的第二联动杆,两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相对侧以及两第二联动杆的相对侧枢接,两所述第一联动杆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可相对前后移动地枢接于所述两侧支架的第一连杆,所述两第二联动杆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枢接于两侧支架的第一连杆前侧;两所述第二连杆前端分别枢接于两所述第一联动杆相对远离的一侧。
每一所述侧支架的第一连杆上均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有一滑动件,两所述第一联动杆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枢接于所述两侧支架第一连杆上的滑动件,两所述第二连杆前端也分别枢接于所述两侧支架第一连杆上的滑动件。
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挡块,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滑动件后侧与所述挡块抵靠。
所述滑动件后侧设置有与所述挡块形状匹配的缺口,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缺口内。
每一所述侧支架还包括一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交叉枢接于所述后脚,所述车手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接件的后侧,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后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枢接于所述转接件的前侧。
所述转接件的截面呈倒U形,所述车手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接件后侧内,所述第一连杆后端枢接于所述转接件前端内;较佳的,所述转接件后侧的延伸方向与车手一致,所述转接件前侧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杆一致,且所述车手与第一连杆不在同一直线上,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杆后端低于所述车手下端。
每一所述侧支架还包括一推把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下侧与后脚前侧枢接,上侧与推把杆枢接,所述车手上侧也枢接于所述推把杆,且所述推把杆、车手、第三连杆、后脚形成为一四连杆机构。
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乘坐部,所述乘坐部包括左右两间隔设置的座管,两所述座管分别与一侧支架连接,且每一所述座管均包括前座管与后座管,所述前座管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后座管前侧枢接,所述后座管后侧枢接于车手或后脚;或,所述乘坐部包括左右两座板,所述两座板分别与一侧支架连接,且两座板的相对侧枢接,且每一所述座板均包括前座板与后座板,所述前座板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前座板前侧枢接,所述后座板后侧枢接于车手或后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车架如此设置,使得其在折叠过程中,各组件联动非常顺畅,从而折叠操作非常轻松不费力;而且折叠后,每一侧支架的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相对靠拢,且两侧支架也相对靠近,从而折叠后的整体材积非常小,方便携带、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2中A部分的部分组件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一侧支架位于折叠过程中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一侧支架位于折叠过程中的另一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位于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位于折叠状态下的另一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一侧支架位于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一侧支架位于折叠状态下的另一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位于折叠状态下的部分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支架1以及连接于两侧支架1之间的联动机构2,所述联动机构2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每一所述侧支架1均包括前脚11、后脚12、车手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所述后脚12前侧枢接于前脚11后侧,所述车手13与所述后脚12交叉枢接,且所述车手13下侧通过第一枢轴131(如图5所示)与第一连杆14后侧枢接,通过第二枢轴132与第二连杆15后侧枢接,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枢轴131位于第二枢轴132前侧;所述第一连杆14前侧枢接于前脚11;所述第二连杆15前侧与所述联动机构2连接;往后下方旋转移动所述车手13上侧,所述第一连杆14被带动而联动所述联动机构2折叠,所述联动机构2的折叠带动两侧支架1相对靠近。
所述联动机构2设置于两侧支架1的第一连杆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2包括左右两第一联动杆21、左右两斜向设置的第二联动杆22,两所述第一联动杆21的相对侧以及两第二联动杆22的相对侧枢接,两所述第一联动杆21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可相对前后移动地枢接于所述两侧支架1的第一连杆14,即是说,两第一联动杆21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枢接于两侧支架1的第一连杆14并可相对第一连杆14前后移动,所述两第二联动杆22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枢接于两侧支架1的第一连杆14前侧;两所述第二连杆15前端分别枢接于两所述第一联动杆21相对远离的一侧。
较佳的,每一所述侧支架1的第一连杆14上均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有一滑动件16,两所述第一联动杆21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枢接于所述两侧支架1第一连杆14上的滑动件16,两所述第二连杆15前端也分别枢接于所述两侧支架1第一连杆14上的滑动件16。
所述前脚11前下部连接有前轮3,所述后脚12后下部连接有后轮4。
当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被一车架锁定机构锁定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前轮3与后轮4稳固地支撑于地面,两侧支架1被处于展开状态的联动机构2撑开而不能靠近;当要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时,先解锁车架锁定机构,然后进行车架的折叠动作,即往后下方旋转移动所述车手13上侧,车手13下侧会往上旋转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14后端往前上旋转移动,第二连杆15前端则会拉动前脚11往后朝向后脚12旋转,在此状态下,所述滑动件16则会在第二连杆15前端的推动下而沿着第一连杆14往前往下移动,从而带动两第一联动杆21相对远离的一侧沿着对应侧的第一连杆14往前往下移动,第一联动杆21与第二联动杆22的夹角变小(如图5、6所示),联动机构2进入折叠过程中,而随着第一联动杆21与第二联动杆22夹角的逐渐变小,两第二联动杆22之间的夹角也变小,从而拉动两第一连杆14相对靠近,即拉动两侧支架1相对靠近(如图7、8所示),如此,各组件联动非常顺畅,所以折叠操作轻松不费力;直至两侧支架1不能再相对靠近移动时,联动机构2处于折叠状态;此时,每一侧支架1的车手13、前脚11、后脚12、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相对靠拢,且两侧支架1也相对靠近,从而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整体车架折叠后的材积非常小,方便携带、存放。
当要将折叠后的车架展开时,只需反向操作所述车手13,即使得原往后下方旋转靠近后脚12下侧的车手13上侧往前上方旋转,从而车手13前侧拉动第一连杆14上端往后下方旋转,从而滑动件16在第二连杆15前端的拉动下沿着第一连杆14往后移动,从而第一联动杆21与第二联动杆22的夹角逐渐变大,两第二联动杆22之间的夹角也变大,从而两第二连杆15被逐渐展开的联动机构2推着往相对远离,直至车架再次处于展开状态,从而展开操作也非常轻松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14上设置有挡块17,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滑动件16后侧与所述挡块17抵靠。如此设置,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可防止滑动件16往后移动而影响车架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要将折叠的车架展开时,当所述滑动件16沿着第一连杆14往后移动直至滑动件16后侧与所述挡块17相接触而不能再移动时,即表示车架展开到位,从而展开操作更直观。
较佳的,所述滑动件16后侧设置有与所述挡块17形状匹配的缺口161,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挡块17位于所述缺口161内,从而整体上结构更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16上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穿孔162,所述滑动件16通过所述穿孔162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14上。所述滑动件16上还设置有往后开口的凹槽163,所述第二连杆15前端枢接于所述凹槽163内。两所述滑动件16分别朝相对侧延伸有两间隔的横向枢接板164,两第一联动杆21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枢接于对应侧的滑动件16的两横向枢接板164之间。所述滑动件16如此设置,即分别设置供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第一联动杆21连接的部位,使得各组件的组装更方便明了,从而组装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支架1还包括一转接件18,所述转接件18交叉枢接于所述后脚12,所述车手13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接件18的后侧,所述第一连杆14与第二连杆15后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枢轴131、第二枢轴132枢接于所述转接件18的前侧。
较佳的,所述转接件18的截面呈倒U形,所述车手13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接件18后侧内,所述第一连杆14后端枢接于所述转接件前端内。如此,结构整体上更节凑,而且组装也更方便。
较佳的,所述转接件18后侧的延伸方向与车手13一致,所述转接件18前侧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杆14一致,且所述车手13与第一连杆14不在同一直线上,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杆14后端低于所述车手13下端。如此设置,可以使得车手上端往后下方旋转时,车手13下端能将第一连杆14后端更迅速地往上旋转,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能快速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脚12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后脚管121,一固定件122上设有两通孔1221,所述两后脚管121穿过分别穿过所述两通孔1221并与固定件122相对固定连接,所述转接件18中部枢接于所述固定件122。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支架1还包括一推把杆19、第三连杆20,所述第三连杆20下侧与后脚12前侧枢接,上侧与推把杆19枢接,所述车手13上侧也枢接于所述推把杆19,且所述推把杆19、车手13、第三连杆20、后脚12形成为一四连杆机构。车架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推把杆19的设置有效延长了车手13的高度,从而方便推车;在进行车车架的折叠时,使得所述推把杆19的下端往后下方移动旋转,因为四连杆机构的特性,车手13上侧、第三连杆20上侧均被带动而往后下方旋转移动而靠近后脚12,推把杆19也靠近后脚12,且推把杆19上端朝向后脚12上侧,即所述推把杆19、第三连杆20也与后脚12靠拢。如此设置成四连杆机构,不会影响各组件的联动性,而且车架整体的折叠材积还是较小。
每一侧支架1还包括一中接件6,所述后脚12固定连接于所述中接件6,所述前脚11后端以及第三连杆20下端均枢接于所述中接件6。
较佳的,所述车架1还包括左右两横向设置的车手横杆191,两车手横杆191的相对侧枢接,且两车手横杆191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枢接于两侧支架1推把杆19的上端。从在在车架折叠过程中,两车手横杆191的相对侧可往下旋转移动(结合图1、2、8所示),如此,车手横杆191的设置不会妨碍两侧支架1的相对靠近;且在车架展开状态下,两车手横杆191的设置还可增加两侧支架1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所述车架锁定机构设置于车架1任意相枢接的两部件之间,用于解锁的操作部件可以设置于两车手横杆191相枢接的两对侧,且车架锁定机构与操作部件之间连接有钢线,驱动所述操作部件,联动钢线而解锁车架锁定机构。如此,要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时,可单手操作所述操作部件而解锁车架锁定机构,再旋转移动车手横杆而使得车手上端往后下方旋转移动即可,实现单手折叠车架,从而折叠操作更方便。所述操作部件、车架锁定机构的具体机构以及其与钢线的联动可为任意公知可行的方式,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在此赘述。
结合图1、2、6、9所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还包括乘坐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坐部包括左右两间隔设置的座管5,两所述座管5分别与一侧支架1连接,且每一所述座管5均包括前座管51与后座管52,所述前座管51前侧与前脚11枢接,后侧与后座管52前侧枢接,所述后座管52后侧枢接于车手13或后脚12。从而在车架折叠过程中,因为前脚11与后脚12相对旋转靠近,从而前座管51后侧与后座管52前侧往上旋转移动,即相当于座管5中间往上,前后两端朝下,整体呈折叠状态。如此设置,可避免不能折叠的座管5影响车架折叠后的整体材积。
较佳的,所述车手13通过第三枢轴133枢接于后脚12,所述后座管52后侧通过第四枢轴521枢接于车手13,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四枢轴521不位于第三枢轴133下侧。从而,在车架1折叠时,旋转的车手13会带动后座管52后侧往下旋转,从而协助所述座管5整体折叠。
较佳的,所述前座管51后侧与后座管52前侧伸入一倒U形连接件53内并与所述倒U形连接件53枢接。如此设置,使得所述倒U形连接件53遮住了前座管51后侧与后座管52前侧的枢接位置,从而避免该枢接位置有夹小孩手指的潜在危险,从而保证安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所述乘坐部也可以包括左右两座板,所述两座板分别与一侧支架1连接,且两座板的相对侧枢接,且每一所述座板均包括前座板与后座板,所述前座板前侧与前脚11枢接,后侧与前座板前侧枢接,所述后座板后侧枢接于车手13或后脚12。如此,在车架折叠过程中,每一座板本身也折叠,且左右两座板的相对侧也往上旋转移动而折叠。
结合图2、8、11所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两侧支架后脚12之间的第二道安全锁机构6,要折叠本实用新型车架时,需先解锁所述第二道安全锁机构6,再进行车架的折叠。如此,可避免误操作导致车架意外折叠而引起孩童的安全事故。
所述第二道安全锁机构6包括左右两后联动杆61,所述两后联动杆61的相对侧枢接,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枢接于两侧支架1的后脚12,且所述两后联动杆61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装置,或所述后联动杆61与后脚1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装置,当该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下时,所述第二道安全锁结构处于锁定状态而不能折叠,从而车架也不能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道安全锁机构6还包括左右两斜向中联动杆62、左右两下联动杆63、一中间联动杆64,所述中间联动杆64的下端与左右两下联动杆63的相对侧一起枢接,上端与所述左右两后联动杆61的相对侧一起枢接,中部与一枢接件65相对移动连接;所述左右两中间联动杆64的相对侧枢接于所述枢接件65,相远离的因一侧分别与两下联动杆63相对远离的一侧以及对应侧的后脚12一起枢接。可以在第二道安全锁机构6的任意枢接的两部件之间设置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装置或在枢接件65与中联动杆6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两者相对移动的锁定装置。
解锁上述锁定装置后,可以往上推动中间联动杆64,从而带动两后联动杆61、两中联动杆62、两下联动杆63相对旋转,再进行车架的折叠,随着车架的折叠,两后联动杆61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两中联动杆62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两下联动杆63之间的夹角也逐渐变小,从而第二道安全锁机构6也不会妨碍两侧支架1的相对靠近。
上述锁定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解锁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在此赘述。
上述方位描述中,以所述前轮3所在为前,以所述后轮4所在为后,以车手13所在为上,以前、后轮3、4所在为下,以两侧支架1所在为左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支架以及连接于两侧支架之间的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支架均包括前脚、后脚、车手、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后脚前侧枢接于前脚后侧,所述车手与所述后脚交叉枢接,且所述车手下侧通过第一枢轴与第一连杆后侧枢接,通过第二枢轴与第二连杆后侧枢接,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枢轴位于第二枢轴前侧;所述第一连杆前侧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二连杆前侧与所述联动机构连接;往后下方旋转移动所述车手上侧,所述第一连杆被带动而联动所述联动机构折叠,所述联动机构的折叠带动两侧支架相对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两侧支架的第一连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左右两第一联动杆、左右两斜向设置的第二联动杆,两所述第一联动杆的相对侧以及两第二联动杆的相对侧枢接,两所述第一联动杆相远离的一侧分别可相对前后移动地枢接于所述两侧支架的第一连杆,所述两第二联动杆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枢接于两侧支架的第一连杆前侧;两所述第二连杆前端分别枢接于两所述第一联动杆相对远离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支架的第一连杆上均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有一滑动件,两所述第一联动杆相远离的一侧分别枢接于所述两侧支架第一连杆上的滑动件,两所述第二连杆前端也分别枢接于所述两侧支架第一连杆上的滑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挡块,所述滑动件后侧与所述挡块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后侧设置有与所述挡块形状匹配的缺口,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缺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支架还包括一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交叉枢接于所述后脚,所述车手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接件的后侧,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后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枢接于所述转接件的前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的截面呈倒U形,所述车手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接件后侧内,所述第一连杆后端枢接于所述转接件前端内;较佳的,所述转接件后侧的延伸方向与车手一致,所述转接件前侧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杆一致,且所述车手与第一连杆不在同一直线上,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杆后端低于所述车手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8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支架还包括一推把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下侧与后脚前侧枢接,上侧与推把杆枢接,所述车手上侧也枢接于所述推把杆,且所述推把杆、车手、第三连杆、后脚形成为一四连杆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支架还包括一推把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下侧与后脚前侧枢接,上侧与推把杆枢接,所述车手上侧也枢接于所述推把杆,且所述推把杆、车手、第三连杆、后脚形成为一四连杆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8、10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乘坐部,所述乘坐部包括左右两间隔设置的座管,两所述座管分别与一侧支架连接,且每一所述座管均包括前座管与后座管,所述前座管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后座管前侧枢接,所述后座管后侧枢接于车手或后脚;或,所述乘坐部包括左右两座板,所述两座板分别与一侧支架连接,且两座板的相对侧枢接,且每一所述座板均包括前座板与后座板,所述前座板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前座板前侧枢接,所述后座板后侧枢接于车手或后脚。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乘坐部,所述乘坐部包括左右两间隔设置的座管,两所述座管分别与一侧支架连接,且每一所述座管均包括前座管与后座管,所述前座管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后座管前侧枢接,所述后座管后侧枢接于车手或后脚;或,所述乘坐部包括左右两座板,所述两座板分别与一侧支架连接,且两座板的相对侧枢接,且每一所述座板均包括前座板与后座板,所述前座板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前座板前侧枢接,所述后座板后侧枢接于车手或后脚。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乘坐部,所述乘坐部包括左右两间隔设置的座管,两所述座管分别与一侧支架连接,且每一所述座管均包括前座管与后座管,所述前座管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后座管前侧枢接,所述后座管后侧枢接于车手或后脚;或,所述乘坐部包括左右两座板,所述两座板分别与一侧支架连接,且两座板的相对侧枢接,且每一所述座板均包括前座板与后座板,所述前座板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前座板前侧枢接,所述后座板后侧枢接于车手或后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66844.7U CN211918801U (zh) | 2020-01-13 | 2020-01-13 |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66844.7U CN211918801U (zh) | 2020-01-13 | 2020-01-13 |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18801U true CN211918801U (zh) | 2020-11-13 |
Family
ID=73331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66844.7U Active CN211918801U (zh) | 2020-01-13 | 2020-01-13 |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18801U (zh) |
-
2020
- 2020-01-13 CN CN202020066844.7U patent/CN2119188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57226U (zh) | 一种推车车架 | |
CN109515507B (zh) | 儿童推车车架及儿童推车 | |
WO2007071141A1 (fr) | Poussette pour enfant en bas age | |
WO2000037297A1 (fr) | Poussette | |
CN111137390A (zh) | 童车 | |
CN106660598B (zh) | 自行车手推车 | |
CN113753115B (zh) | 儿童推车 | |
CN109131521B (zh) | 一种收合联动顺畅且收合材积小的婴儿车 | |
CN111204369A (zh) | 一种婴幼儿推车 | |
CN109466614B (zh) | 一种可折叠推车 | |
CN110329336A (zh) | 一种便于收折的童车骨架 | |
CN212220349U (zh) | 一种折叠操作简便且折叠材积小的婴儿车 | |
CN210416702U (zh) | 一种婴幼儿推车 | |
CN211918801U (zh) |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 |
CN107776641B (zh) | 推车车架 | |
CN110001845A (zh) | 折叠式三轮车 | |
CN211442450U (zh) |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 |
CN211494194U (zh) | 一种可折叠推车车架 | |
CN209904848U (zh) | 折叠儿童推车的推杆组件及折叠儿童推车 | |
CN210707576U (zh) | 一种婴幼儿推车 | |
CN209904854U (zh) | 一种童车 | |
CN210063246U (zh) | 可折叠的儿童车 | |
CN219821540U (zh) | 一种推车的收合结构 | |
CN109733457B (zh) | 折叠儿童推车的推杆组件及折叠儿童推车 | |
CN221835414U (zh) | 一种可联动收折的童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