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2211U - 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2211U
CN220512211U CN202321011318.0U CN202321011318U CN220512211U CN 220512211 U CN220512211 U CN 220512211U CN 202321011318 U CN202321011318 U CN 202321011318U CN 220512211 U CN220512211 U CN 220512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eal
seal ring
moun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13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清
褚庆臣
周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13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2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2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2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密封组件,包括:内密封圈以及外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的一端弯折形成基座。所述外密封圈环绕于所述内密封圈的外侧,并通过吸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内密封圈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将密封组件设置为内外密封圈采用吸附方式固定的方式形成,并在密封组件外密封圈与内密封圈之间形成间隙,以使得密封组件能够固定多种形状的雾化芯,解决了传统雾化器中的结构不能够对各自零件的最大误差,零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导致组装后成品容易泄漏;且装配时相互之间的误差也会导致装配困难,造成成品制作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雾化器用于存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电源组件用于为雾化器的工作提供电能。
传统雾化器中的结构中,各自零件在制造装配时存在公差,零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导致组装后成品容易泄漏;且装配时相互之间的误差也会导致装配困难,造成成品制作不便。尤其是在一些雾化器中,为了实现一些特定的技术需求,部分零部件可能采用非标尺寸或者异形结构,这进一步加剧了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至少部分改善上述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密封组件,包括:内密封圈以及外密封圈。所述外密封圈具有位于外侧的外密封面;所述内密封圈具有位于内侧的内密封面;其中,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内密封圈具有通过吸附方式连接的密封状态,在所述密封状态下,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内密封圈之间具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密封圈的一端弯折形成基座;所述外密封圈环绕于所述内密封圈的外侧,并通过吸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外密封圈于所述内密封圈之间形成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密封圈的朝向所述基座的端面设置有吸槽,所述吸槽环绕所述外密封圈的周向形成环状,所述吸槽吸附于所述基座。所述基座的朝向所述外密封圈的表面为光滑平面,所述外密封圈吸附于所述光滑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密封圈的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的内径。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固定座、雾化芯以及两个如上述的密封组件。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安装腔。所述雾化芯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内。其中一个所述密封组件设置为所述内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端外,且所述外密封圈套接于所述固定座,另一个所述密封组件设置为所述内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端且所述外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固定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上固定座以及下固定座,所述安装腔设置于所述上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雾化芯连通,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顶板的边缘并围成所述安装腔,其中一个所述密封组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侧板相抵,另一个所述密封组件的外密封圈与所述侧板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的所述内密封圈形成安装座,所述雾化芯的所述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件,所述雾化芯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二安装件,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密封组件之间形成有间隔。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外壳、电源装置以及如上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装置以及所述雾化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
上述的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通过将密封组件设置为内外密封圈结构,且采用吸附方式固定的方式,在密封组件外密封圈与内密封圈之间形成间隙,以使得密封组件能够固定多种形状的雾化芯,解决了传统雾化器中雾化芯异形结构导致在装配时误差较大,零件之间相互干涉的情形,避免组装后成品出现泄漏;且在装配时装配难度显著降低,良品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电子雾化装置1、雾化器10、密封组件100、内密封圈110、基座111、安装座112、第一安装件112a、第一安装导向部113、外密封圈120、吸槽121、安装块122、第二安装导向部123、第一密封组件130、第二密封组件140、间隙150、下固定座200、安装槽210、上固定座300、安装腔310、顶板320、插孔321、侧板330、第一阶梯331、第二阶梯332、雾化芯400、第一端410、第二安装件411、第二端420、外壳20、电源装置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使用。其中,所述加热方式可以为对流、传导、辐射或者其组合。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形态可以是液体、凝胶、膏体或固体等。当气溶胶生成基质为固体时,其可以是粉碎状、颗粒化、粉末状、粒状、条状或片状形式的固体。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包括但不限于是用于医疗、养生、健康、美容目的的材料,例如,气溶胶生成基质为药液、油类,或者,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为植物类材料,例如植物的根、茎、叶、花、芽、种子等。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请参阅图2,雾化器10可以包括:下固定座200、上固定座300、雾化芯400以及两个密封组件100。需要说明的是,下固定座200与上固定座300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在此不做限制,本申请以下固定座200与上固定座300为分体式结构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请同时参阅图3,图3示出了上固定座300与下固定座200的装配示意图。上固定座300设置有安装腔310,上固定座300与下固定座200可拆卸连接。上固定座300与下固定座200可以采用相同材质,例如塑料、橡胶等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
上固定座300包括顶板320和侧板330,顶板320设置有插孔321,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从插孔321中插入安装腔310内,进而可以插入雾化芯400的内部中空处,气溶胶也可以从插孔321中流出,被用户吸食。
侧板330连接于顶板320的边缘并围成安装腔310。侧板330的内表面可以为阶梯状,由靠近下固定座200到远离下固定座200分别为第一阶梯331和第二阶梯332。下固定座200与第一阶梯331的表面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下固定座200可以连接于第一阶梯331的任意位置,以适应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雾化芯400。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在安装腔310内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安装雾化芯400,下固定座200可以靠近第二阶梯332设置,或者直接与第二阶梯332抵接。此外,下固定座200上还可以设置安装槽210,具体的,安装槽210可以设置于下固定座200靠近上固定座300的端部,安装槽210用于安装雾化芯400,若雾化芯400为异形结构,例如雾化芯400中部的直径大于两端的直径时,可以通过安装槽210对雾化芯400进行固定,安装槽210的可以使下固定座200适配更多形状、大小的雾化芯。
具体的,请再次参阅图2以及图3,雾化芯400可以为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请同时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以雾化芯400为筒状的雾化芯400为例进行说明,雾化芯40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10和第二端420,第一端410设置于下固定座200,第二端420伸入安装腔310内,雾化芯400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设置于雾化芯400的内部的中空处,以便于雾化芯400能够更加充分的对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
请参阅图2,两个密封组件100可以包括第一密封组件130和第二密封组件140,为便于描述,后续将第一密封组件130定义为靠近下固定座200也就是靠近雾化芯400的第一端410的密封组件100,第二密封组件140定义为靠近上固定座300也就是靠近雾化芯400的第二端420的密封组件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组件130和第二密封组件140的结构可以一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2以及图3,第一密封组件130至少部分嵌入安装腔310内,并与侧板330相抵形成密封,第二密封组件140的外密封圈120与侧板330抵接形成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密封组件100均可以包括:内密封圈110以及外密封圈120,即第一密封组件130和第二密封组件140均包括内密封圈110以及外密封圈120。所述外密封圈120具有位于外侧的外密封面,所述内密封圈110具有位于内侧的内密封面,其中,所述外密封圈120与所述内密封圈110具有通过吸附方式连接的密封状态,在所述密封状态下,所述外密封圈120与所述内密封圈110之间具有间隙。具体请参阅图5-图7,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密封组件130的结构为例展开说明:
请参阅图5,内密封圈110的一端弯折形成基座111,基座111呈环状,类似于裙边设置于内密封圈110的一端,基座111可以起到承载外密封圈120的作用。内密封圈110可以用于安装雾化芯400,即雾化芯400可以套设在内密封圈110内,例如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将雾化芯400夹设在内密封圈110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基座111也可以形成于外密封圈120上,内密封圈110可以通过吸附于基座111上与外密封圈120连接。
请一并结合图5和图6,外密封圈120环绕于内密封圈110的外侧,并通过吸附方式固定于基座111,外密封圈120与内密封圈110之间形成间隙150。由于不同型号的雾化芯400的形状结构、外径尺寸等有所差异,因此外密封圈120与内密封圈110之间的间隙150可以使得多种型号的雾化芯400均能够安装在内密封圈110内,例如当雾化芯400的体积较大时,可以通过压缩间隙150的方式,将雾化芯400安装在内密封圈110内,提高了密封组件100的适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内密封圈110与外密封圈120均可以为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橡胶等,当取下雾化芯400后可以自动恢复弹性形变,以便于后续可以安装其他结构的雾化芯400。
进一步的,内密封圈110的靠近基座111的一端的内径可以大于远离基座111的一端的内径。也就是说,上述的内密封圈110的截面结构可以形成类似夹具的结构,以便于固定雾化芯4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密封圈110还可以设置第一安装导向部113,外密封圈120可以设置第二安装导向部123,在安装内密封圈110和外密封圈120时,可以根据第一安装导向部113和第二安装导向部123大致对内密封圈110和外密封圈120定位,进一步简化了内密封圈110和外密封圈120的安装流程。
请结合图7,外密封圈120的朝向基座111的端面可以设置吸槽121,吸槽121可以环绕外密封圈120的周向形成环状,吸槽121吸附于基座111。也就是说,外密封圈120可以通过吸槽121吸附于基座111上,类似于吸盘吸附的方式。具体的,当外密封圈120与内密封圈110装配时,可以将外密封圈的吸槽121对准内密封圈的基座111,然后通过将外密封圈120向内密封圈110按压的方式,使外密封圈120吸附在内密封圈110上,完成安装。可以理解的是,当吸槽121吸附于基座111上后,近限制了垂直于基座111表面方向上的位移,但并不限制平行于基座111表面方向上的位移。上述的吸附方式能够便于外密封圈120与内密封圈110之间的安装,安装过程中,外密封圈120的吸槽121可以不对准基座111,吸槽121与基座111连接后再进行调整即可,简化了安装的流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11的朝向外密封圈120的表面为光滑平面,外密封圈120吸附于光滑平面,光滑的平面有助于调整吸槽121与基座111的位置关系,且不易沾染外物,并且避免其他外物(如尘埃等杂质)干扰组装过程,简化了外密封圈120与内密封圈110之间的安装流程,提高了安装效率。
第一密封组件130的内密封圈110套设于雾化芯400的第一端410外,并与下固定座200抵接,第二密封组件140套设于雾化芯400的第二端420外,内密封圈110与上固定座300抵接,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密封组件130的外密封圈120的外表面上还可以设置凸出外表面的安装块122,当第一密封组件130安装了雾化芯400后,第一密封组件130的内密封圈120可以与下固定座200为过盈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同理,第二密封组件140的外密封圈120的外表面上也可以设置突出外表面的安装块,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块122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安装块均匀设置在外密封圈120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增加外密封圈120与下固定座20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请同时参阅图2、图4以及图5,第一密封组件130的内密封圈110形成安装座112,雾化芯400的第一端410设置于安装座112。安装座11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便于用户安装。
安装座112上设有第一安装件112a,雾化芯400的第一端410上设有第二安装件411,雾化芯400与安装座112通过第一安装件112a与第二安装件411连接。第一安装件112a与第二安装件411的设置能够便于雾化芯400更加精准的安装在第一密封组件130上,并可以用于固定雾化芯400。本实施例不对第一安装件112a与第二安装件411的结构进行限制,例如第一安装件112a可以是限位凸起,第二安装件411可以是限位槽,同样第一安装件112a也可以是限位槽,第二安装件411也可以是限位凸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组件130和第二密封组件140之间可以具有间隔,即第一密封组件130和第二密封组件140之间可以不相互抵接,这样第一密封组件130与第二密封组件140之间可以安装长度更长的雾化芯400,进一步提高了密封组件100的适用性。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组件130和第二密封组件140之间也可以是相互抵接的。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组件130与下固定座20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粘接,还可以是在第一密封组件130的外密封圈120上设置第一连接件,在下固定座200的内表面上设置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将第一密封组件130与下固定座200连接。第二密封组件140与上固定座30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第一密封组件130与下固定座200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如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的原理及安装说明:
上固定座300与下固定座200连接后,上固定座内形成安装腔310,同时由于上固定座300与下固定座200之间机械连接并没有达到密封效果,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组件130以及第二密封组件140对上固定座300与下固定座200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气溶胶外漏。第一密封组件130与下固定座200的内表面过盈连接,第二密封组件140与上固定座300的内表面过盈连接,如此设置以后,气溶胶便只能从上固定座300的插孔321中流出,提高了气溶胶的利用率。考虑到雾化芯400可能存在多种型号,也可能包括不规则形状的雾化芯400,因此第一密封组件130与第二密封组件140之间均可以设置间隙150,当安装不同型号的雾化芯400时,例如体积较大的雾化芯400时,可以通过压缩间隙150的方式,将雾化芯400安装第一密封组件130以及第二密封组件140内。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能够适配更多型号的雾化芯400,且装配难度低,提高了良品率,解决了传统雾化器中的结构中,各自零件在制造装配时存在公差,零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导致组装后成品容易泄漏;且装配时相互之间的误差也会导致装配困难,造成成品制作不便的问题。
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包括:外壳20、电源装置30以及如上述的雾化器10,电源装置30以及雾化器10设置于外壳20内,电源装置30与雾化器10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密封组件100、雾化器10及电子雾化装置1,通过将密封组件100设置为内外密封圈120采用吸附方式固定的方式形成,并在密封组件100外密封圈120与内密封圈110之间形成间隙,以使得密封组件100能够固定多种形状的雾化芯400,解决了传统雾化器中的结构中,各自零件在制造装配时存在公差,零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导致组装后成品容易泄漏;且装配时相互之间的误差也会导致装配困难,造成成品制作不便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同时,可以利用上述实施例中导出其它实施方式,使得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逻辑替换和改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密封圈,所述外密封圈具有位于外侧的外密封面;
内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具有位于内侧的内密封面;
其中,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内密封圈具有通过吸附方式连接的密封状态,在所述密封状态下,所述外密封圈与所述内密封圈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圈的一端弯折形成基座;
所述外密封圈环绕于所述内密封圈的外侧,并通过吸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外密封圈于所述内密封圈之间形成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圈的朝向所述基座的端面设置有吸槽,所述吸槽环绕所述外密封圈的周向形成环状,所述基座的朝向所述外密封圈的表面为光滑平面,所述外密封圈吸附于所述光滑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圈的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的内径。
5.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安装腔;
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内;以及
两个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组件,其中一个所述密封组件设置为所述内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端外,且所述外密封圈套接于所述固定座,另一个所述密封组件设置为所述内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端且所述外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固定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上固定座以及下固定座,所述安装腔设置于所述上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雾化芯连通,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顶板的边缘并围成所述安装腔,其中一个所述密封组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侧板相抵,另一个所述密封组件的外密封圈与所述侧板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所述密封组件的所述内密封圈形成安装座,所述雾化芯的所述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件,所述雾化芯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二安装件,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一安装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密封组件之间形成有间隔。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源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装置以及所述雾化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
CN202321011318.0U 2023-04-28 2023-04-28 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512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1318.0U CN220512211U (zh) 2023-04-28 2023-04-28 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1318.0U CN220512211U (zh) 2023-04-28 2023-04-28 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2211U true CN220512211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1318.0U Active CN220512211U (zh) 2023-04-28 2023-04-28 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2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4766B2 (en) Atomiz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US10645975B2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EP3622989A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JPWO2020084794A1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本体ユニット、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及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JPWO2020084796A1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及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CN220512211U (zh) 密封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JPWO2020084792A1 (ja) カートリッジ、霧化ユニット、及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JP6593912B1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本体ユニット、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及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CN113594596B (zh)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盖板组件的装配方法
JPWO2020084801A1 (ja) 非燃焼式吸引器の電源ユニット、本体ユニット及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JPWO2020084798A1 (ja) 非燃焼式吸引器の電源ユニット、本体ユニット及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CN213147141U (zh) 一种便于排料的MOFs材料冷冻干燥器
CN211482970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0726678U (zh) 电子烟
EP3871526B1 (en) Atomization unit and non-combustion-type inhaler
CN221082744U (zh) 发热芯、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JPWO2020084797A1 (ja) 非燃焼式吸引器の電源ユニット及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WO202114277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216019119U (zh) 雾化器
CN219422173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5531616U (zh) 一种可实现油芯分离的雾化组件
CN220369498U (zh)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293061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044933U (zh) 一种发热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533814U (zh) 固定连接组件及对应的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