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9956U - 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9956U
CN220509956U CN202322214259.3U CN202322214259U CN220509956U CN 220509956 U CN220509956 U CN 220509956U CN 202322214259 U CN202322214259 U CN 202322214259U CN 220509956 U CN220509956 U CN 220509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arc extinguishing
pieces
circuit breaker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42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海军
曾谊
童伟
张阳瑞
赵恩东
李钱公
陈威挺
童浩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y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ny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y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ny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142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9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9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9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动触头和静触头,并根据动触头运动轨迹在灭弧室中排列设有14片息弧片,这些息弧片在灭弧室中依次左右交错排列,且若干息弧片的厚度在灭弧室中是由下向上逐渐减小。采用本技术方案,根据断路器的电弧电压在断开初由大转小的变化,从而合理优化布局灭弧室中的若干息弧片厚度,能够在灭弧室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计息弧片的厚度和间距以增加熄弧片数量,能够满足14片熄弧片的设置需求,从而有效增加了灭弧室容量,使每片熄弧片承受的电压更小,更容易灭弧,提升灭弧系统的灭弧效果,显著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塑壳断路器中,通常会在其内部设置灭弧室来熄灭电气设备中动静触头产生的电弧,以保证电器设备运行安全。现有断路器中的灭弧室一般由绝缘罩和若干灭弧片组成,当动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弧时,电弧会在磁力线的收缩力作用下被拉入灭弧片,从而将一个长弧分隔成多段短弧,起到电弧冷却的作用,也使得灭弧气体冷却并去离子化,从而达到灭弧效果。但在实际使用中,同一规格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体积大小是相同的,其内部设置的灭弧片基本为10片内,而动、静触头分断产生的电弧电压是较大的,使得每片灭弧片承受较大电弧电压,弧压越大越不容易熄弧,从而降低灭弧室的灭弧能力,以及电弧随动触头的运动呈弧柱状,电弧电压在灭弧室中是由下至上逐渐减小,尤其是动、静触头分断处的弧根部分电压最大且最不容易被切割,会对灭弧室底侧的若干灭弧片进行长时间灼烧,缩短灭弧室使用寿命,导致灭弧室的灭弧效果不佳,降低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灭弧室的若干灭弧片所承受的电弧电压大,熄灭电弧能力相对较差,降低产品分断能力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降低若干熄弧片承受的电弧电压,灭弧能力强,提升产品分断能力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以及在灭弧室中配合接触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灭弧室包括罩体和依次交错间隔设置在罩体中的若干熄弧片,以及形成于若干熄弧片之间可供所述动触头做旋转运动的导弧空间,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配合接触在所述导弧空间的底侧,所述熄弧片按照动触头运动轨迹在灭弧室中排列的数量为14片,且若干熄弧片的厚度由所述导弧空间底侧向顶侧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弧空间包括由下至上分布的下导弧区、中部导弧区和上导弧区,所述若干熄弧片包括设置在下导弧区底部的1个下引弧片,和设置在下导弧区与中部导弧区之间且厚度小于所述下引弧片的6个第一灭弧栅片,和设置在中部导弧区与上导弧区之间且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的6个第二灭弧栅片,以及设置在上导弧区顶部且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的1个上引弧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引弧片的厚度为2mm,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灭弧栅片和所述上引弧片的厚度分别为1.2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引弧片、第一灭弧栅片、第二灭弧栅片和上引弧片分别为冷扎钢板一体结构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所述熄弧片与两个安装板之间通过铆合结构保持固定相连,并使若干熄灭片呈一定倾斜角度排列在两个安装板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铆合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若干熄火片的两侧侧边上的多个铆接块,和对应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上且与多个铆接块形成铆合固定的多个铆接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灭弧栅片和第二灭弧栅片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构成导弧空间的多个矩形口,和成型在多个所述矩形口内侧的多个V形槽,多个V形槽上下交错的设置于所述导弧空间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V形槽是偏离所述矩形口的对称中心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中,通过在灭弧室中按照动触头运动轨迹排列设有14片的熄弧片,并在若干熄弧片之间形成有导弧空间,根据动触头和静触头在导弧空间的底侧实现接触或分离,因此,动触头在导弧空间中分断会产生弧柱状的电弧,电弧会被吸引到若干熄灭片之间进行冷却灭弧,由于电弧电压在分断产生初并随着动触头运动由大转小,将若干熄弧片的厚度由导弧空间底侧向顶侧逐渐减小进行排列,这样可以根据电弧电压大小合理优化布局灭弧室中的若干熄弧片厚度,利用厚度大的熄弧片去切割熄灭能量大的弧根部分,减少电弧燃烧时间,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在灭弧室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计若干熄弧片的厚度以增加熄弧片数量,可以满足14片熄弧片的设置需求,从而有效增加了灭弧室容量,使每片熄弧片承受的电压更小,更容易灭弧,提升灭弧系统的灭弧效果,显著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中,熄弧片分为厚度为2mm的下引弧片、厚度为1.5mm的第一灭弧栅片及厚度为1.2mm的第二灭弧栅片和上引弧片,将下引弧片、第一灭弧栅片、第二灭弧栅片和上引弧片呈倾斜状依次排列在灭弧室中,根据分断产生的电弧在导弧空间底侧的弧压及能量最大,越往上逐渐减小,因此对应将下引弧片和多个第一灭弧栅片的厚度设计得较大,而将上引弧片和多个第二灭弧栅片的厚度设计得较小,这种结构设置,利用下引弧片将静触头上的电弧引导至灭弧室中,并通过多个第一灭弧栅片对能量较大的电弧弧根部分进行快速灭弧,以及利用上引弧片将动触头上的电弧引导至灭弧室中,并通过多个第二灭弧栅片对能量较小的电弧拉弧部分进行快速灭弧,避免电弧长时间灼烧静触头和动触头,次结构设计的灭弧室根据电弧弧压大小合理设计下引弧片、灭弧栅片及上引弧片的厚度,可以更好做到针对性灭弧效果,提高灭弧效率,保证灭弧室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中,所述第一灭弧栅片和第二灭弧栅片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矩形口,并在多个矩形口内侧成型有多个V形槽,多个V形槽上下交错的设置于导弧空间中,这种V形槽是偏离所述矩形口的对称中心线设置,如此设计使得多个灭弧栅片上下交错排列在灭弧室中,这种结构设置,通过V形槽可以对进入灭弧室内部的电弧起到更好的拉长和切割效果,有利于减小电弧运动阻力,从而通过上下交错排列的灭弧栅片将长电弧切割成若干短电弧,进行快速灭弧,其灭弧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灭弧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熄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灭弧室;1、动触头;2、静触头;3、罩体;4、熄弧片;41、下引弧片;42、第一灭弧栅片;43、第二灭弧栅片;44、上引弧片;45、铆接块;5、导弧空间;6、矩形口;7、V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5所示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a以及在灭弧室中配合接触的动触头1和静触头2,所述灭弧室a包括罩体3和依次交错间隔设置在罩体3中的若干熄弧片4,以及形成于若干熄弧片4之间可供所述动触头1做旋转运动的导弧空间5,所述动触头1和静触头2配合接触在所述导弧空间5的底侧,所述熄弧片4按照动触头1运动轨迹在灭弧室中排列的数量为14片,且若干熄弧片4的厚度由所述导弧空间5底侧向顶侧逐渐减小。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灭弧室中按照动触头1运动轨迹排列设有14片的熄弧片4,并在若干熄弧片4之间形成有导弧空间5,根据动触头1和静触头2在导弧空间5的底侧实现接触或分离,因此,动触头1在导弧空间5中分断会产生弧柱状的电弧,电弧会被吸引到若干熄灭片之间进行冷却灭弧,由于电弧电压在分断产生初并随着动触头运动由大转小,将若干熄弧片4的厚度由导弧空间5底侧向顶侧逐渐减小进行排列,这样可以根据电弧电压大小合理优化布局灭弧室中的若干熄弧片厚度,利用厚度大的熄弧片去切割熄灭能量大的弧根部分,减少电弧燃烧时间,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好处在于,在灭弧室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计若干熄弧片的厚度和间距以增加熄弧片数量,可以满足14片熄弧片的设置需求,从而有效增加了灭弧室容量,使每片熄弧片承受的电压更小,更容易灭弧,提升灭弧系统的灭弧效果,显著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下面结合图3-5对所述熄弧片的具体设置方式做详细说明:
所述导弧空间5包括由下至上分布的下导弧区、中部导弧区和上导弧区,所述若干熄弧片4包括设置在下导弧区底部的1个下引弧片41,和设置在下导弧区与中部导弧区之间且厚度小于所述下引弧片41的6个第一灭弧栅片42,和设置在中部导弧区与上导弧区之间且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42的6个第二灭弧栅片43,以及设置在上导弧区顶部且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灭弧栅片43的1个上引弧片44,具体的,所述下引弧片41的厚度为2mm,所述第一灭弧栅片42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灭弧栅片43和所述上引弧片44的厚度分别为1.2mm,并将下引弧片41、第一灭弧栅片42、第二灭弧栅片43和上引弧片44呈倾斜状依次排列在灭弧室a中。根据分断产生的电弧在导弧空间5底侧的弧压及能量最大,越往上逐渐减小,因此对应将下引弧片41和多个第一灭弧栅片42的厚度设计得较大,而将上引弧片44和多个第二灭弧栅片43的厚度设计得较小,这种结构设置,利用下引弧片41将静触头上的电弧引导至灭弧室a中,并通过多个第一灭弧栅片42对能量较大的电弧弧根部分进行快速灭弧,以及利用上引弧片44将动触头上的电弧引导至灭弧室中,并通过多个第二灭弧栅片43对能量较小的电弧拉弧部分进行快速灭弧,避免电弧长时间灼烧静触头2和动触头1,此结构设计的灭弧室根据电弧弧压大小合理设计下引弧片、灭弧栅片及上引弧片的厚度,可以更有针对性做到灭弧效果,提高灭弧效率,保证灭弧室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需要了解的是,所述下引弧片41、第一灭弧栅片42、第二灭弧栅片43和上引弧片44分别为冷扎钢板一体结构制成,由于上、下引弧片和灭弧栅片均是采用冷扎钢板材质制成,其中,所述下引弧片41又是与静触头接触的,而上引弧片44又是靠近动触头设置的,这样设置使引弧片不仅有引弧作用,同时也跟其它灭弧栅片一样具有灭弧作用。本实施例的灭弧室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之前是增加4个熄弧片,从而使每片熄弧片承受的电压更小,这是根据灭弧室的电弧电压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例如工作电压AC为400V,则原有灭弧室的10片熄弧片平均承受电压为:400V×1.05÷1.732(√3)÷10片=24.7V,而本方案设计灭弧室的14片熄弧片平均承受电压为:400V×1.05÷1.732(√3)÷14片=17.65V,由此对比可知,这样设置可以降低每个熄弧片所承受的电弧电压,提升灭弧室的灭弧能,显著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结合图4-5所示,所述第一灭弧栅片42和第二灭弧栅片4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构成导弧空间5的多个矩形口6,和成型在多个所述矩形口6内侧的多个V形槽7,多个V形槽7上下交错的设置于所述导弧空间5中,所述V形槽7是偏离所述矩形口6的对称中心线设置,其中,上、下引弧片是不设置V形槽。如此设计使得多个灭弧栅片上下交错排列在灭弧室中,通过V形槽7可以对进入灭弧室内部的电弧起到更好的拉长和切割效果,有利于减小电弧运动阻力,从而通过上下交错排列的灭弧栅片将长电弧切割成若干短电弧,进行快速灭弧,其灭弧效果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罩体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所述熄弧片4与两个安装板之间通过铆合结构保持固定相连,并使若干熄灭片呈一定倾斜角度排列在两个安装板之间,这些熄灭片是按照动触头1的旋转轨迹依次排列在灭弧室中,有利于更好的熄灭动、静触头分断产生的电弧。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铆合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若干熄火片的两侧侧边上的多个铆接块45,和对应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上且与多个铆接块45形成铆合固定的多个铆接孔,通过铆接块和铆接孔的配合实现若干熄火片与两个安装板的安装固定,从而组装成一个整体的灭弧室,结构强度好,安装稳定可靠。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a)以及在灭弧室中配合接触的动触头(1)和静触头(2),所述灭弧室(a)包括罩体(3)和左右交错依次设置在罩体(3)中的若干熄弧片(4),以及形成于若干熄弧片(4)之间可供所述动触头(1)做旋转运动的导弧空间(5),所述动触头(1)和静触头(2)配合接触在所述导弧空间(5)的底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熄弧片(4)按照动触头(1)运动轨迹在灭弧室(a)中排列的数量为14片,且若干熄弧片(4)的厚度由所述导弧空间(5)底侧向顶侧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弧空间(5)包括由下至上分布的下导弧区、中部导弧区和上导弧区,所述若干熄弧片(4)包括设置在下导弧区底部的1个下引弧片(41),和设置在下导弧区与中部导弧区之间且厚度小于所述下引弧片(41)的6个第一灭弧栅片(42),和设置在中部导弧区与上导弧区之间且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42)的6个第二灭弧栅片(43),以及设置在上导弧区顶部且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灭弧栅片(43)的1个上引弧片(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引弧片(41)的厚度为2mm,所述第一灭弧栅片(42)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灭弧栅片(43)和所述上引弧片(44)的厚度分别为1.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引弧片(41)、第一灭弧栅片(42)、第二灭弧栅片(43)和上引弧片(44)分别为冷扎钢板一体结构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所述熄弧片(4)与两个安装板之间通过铆合结构保持固定相连,并使若干熄灭片呈一定倾斜角度排列在两个安装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若干熄火片的两侧侧边上的多个铆接块(45),和对应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上且与多个铆接块(45)形成铆合固定的多个铆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栅片(42)和第二灭弧栅片(4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构成导弧空间(5)的多个矩形口(6),和成型在多个所述矩形口(6)内侧的多个V形槽(7),多个V形槽(7)上下交错的设置于所述导弧空间(5)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槽(7)是偏离所述矩形口(6)的对称中心线设置。
CN202322214259.3U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 Active CN220509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4259.3U CN220509956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4259.3U CN220509956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9956U true CN220509956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5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4259.3U Active CN220509956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99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8368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20509956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装置
CN219370956U (zh) 灭弧室及断路器
CN116913743A (zh) 一种断路器灭弧装置
CN217521933U (zh) 断路器的触头灭弧系统以及断路器
CN108269709B (zh) 断路器的灭弧室
CN212392201U (zh) 一种优化的断路器的触头灭弧系统
CN212517099U (zh) 断路器的灭弧室
CN216161643U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及断路器
CN114695011A (zh) 一种电器开关的触头灭弧系统
CN211788887U (zh) 断路器灭弧系统
CN111883389A (zh) 一种大电流双断口接触器灭弧装置
CN209947700U (zh) 一种可调节灭弧栅片距离的灭弧室
CN114695012A (zh) 一种电器开关的触头灭弧装置
CN112017924B (zh)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系统
CN221041013U (zh) 一种断路器灭弧系统
CN112053923A (zh) 一种改良的低压开关灭弧装置
CN219759508U (zh) 一种静触头结构
CN117174546B (zh) 触头灭弧系统的断路器及方法
CN219832547U (zh) 灭弧室和断路器
CN219203077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灭弧室布局结构
CN216562920U (zh)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及断路器
CN212277101U (zh) 一种大电流双断口接触器灭弧装置
CN112017923B (zh)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
CN202905521U (zh) 一种小型开关电器的灭弧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