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0697U - 限界尺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 - Google Patents

限界尺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0697U
CN220500697U CN202320981651.8U CN202320981651U CN220500697U CN 220500697 U CN220500697 U CN 220500697U CN 202320981651 U CN202320981651 U CN 202320981651U CN 220500697 U CN220500697 U CN 220500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
mounting
support frame
ruler
rea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16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伟
全伟
黄桂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ze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z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z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z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816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0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0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0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限界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限界尺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该限界尺的内侧具有安装端,安装端位于限界尺的内侧并且下表面形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安装面,安装端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固定孔的轴线垂直于安装面;限界尺的外侧、底部和顶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标准轨距铁路限界中的建筑限界相适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限界尺安装后稳定,不会由于自身的伸出端的重力作用而下摆,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限界尺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建筑限界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限界尺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铁路两侧、底部和顶部的建筑物或其他异物(如生长的杂草、灌木等)需与钢轨保持一定间距,以保证列车的正常行驶。GB146.2-2020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尺寸限定。因此,为了保证列车的正常行驶,需要对钢轨左右两侧、底部和顶部进行检查,当发现侵入了限界区域内时,需进行上报处理。
目前,对限界区域的检查,基本都是采用测距进行,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23049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通过卷尺测量某一位置的尺寸,然后再对比上述国标对该位置的要求。该方法至少技术问题:每次测量时卷尺相对于钢轨的均有偏差,因此测量误差大;需要对各位置均测量一遍、测量工作量大。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测量误差大、测量工作量大的问题,需要一种轨道作业平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测量误差大、测量工作量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限界尺,所述限界尺的内侧具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限界尺的内侧并且下表面形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安装面,所述安装端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安装面;
所述限界尺的外侧、底部和顶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标准轨距铁路限界中的建筑限界相适应。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载体,上表面形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定位面,所述安装载体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垂直于所述定位面,所述安装载体沿钢轨的延伸方向可运动地安装;安装锁紧件,依次穿过形成于所述安装端的固定孔、形成于所述安装载体的定位孔后使得安装面紧密贴合于所述定位面,所述安装面由所述安装端的下表面形成,所述安装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自内而外依次布置;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固定孔一一对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界尺包括:固定件,所述安装端为所述固定件的内端;摆动件,受到轨道附近的物体的阻挡作用>复位力而作用,可自初始位置摆动向指示位置;轨道附近的物体的阻挡作用消失后,所述摆动件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可自所述指示位置摆动至所述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初始位置下所述摆动件竖直,或者,所述摆动件的下端向后摆动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限界尺还包括复位件,以提供所述复位力。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摆动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为配重,所述配重安装于所述摆动件并且位于所述摆动件的摆动轴线的下方。
进一步地,在自重作用下所述摆动件的下端位于所述摆动轴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件的上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上端,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固定件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作业平台,其包括:
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架,内侧向右延伸,以形成搭接凸台;右支撑架,其内侧形成能够卡入所述搭接凸台内的搭接凹槽,所述左支撑架的内侧与所述右支撑架的内侧在非搭接位置通过可拆卸件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方留有观察空间,以利于用户自所述支撑架外观察所述非搭接位置;
前轮组件,包括:前轮支架,左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左支撑架、右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右支撑架;前轮,沿轨道可滚动地安装于所述前轮支架;
后轮组件,包括:后轮支架,左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左支撑架、右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右支撑架;后轮,沿轨道可滚动地安装于所述后轮支架;
任一上述的限界尺,其中:所述左支撑架、所述右支撑架分别可拆卸安装有一个限界尺;并且/或者,左侧的所述前轮支架的外侧、右侧的所述前轮支架的外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一个限界尺;并且/或者,左侧所述后轮支架的外侧、右侧的所述后轮支架的外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一个限界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限界尺的外侧、底部和顶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标准轨距铁路限界中的建筑限界相适应,从而使得限界尺沿轨道运动的同时即可通过其外侧、底部和顶部中至少一者的外轮廓实现限界检测的目的,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限界尺安装于沿轨道运动的任一载体(如列车或其他小型的检修车等)并由该载体的运动来带动时,通过水平的平面结构的安装面压紧在载体的一平面上,然后通过连接件穿过固定孔后固定在载体上,亦即,安装面的平面结构使得与载体的接触面积大,可承受较大的来自连接件的压力,尤其是处于轻量化设计要求,使得限界尺采用低强度材料、空心结构成为可能;同时该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能够稳定地安装于载体;固定孔的轴线与安装面垂直,避免限界尺、载体之间出现过定位而导致的:限界尺的底部与载体脱离、受力部位仅为固定孔处,固定孔处受剪应力极易撕裂进一步导致连接件的连接失效、限界尺变形,无法保证限界检测的准确性;固定孔与限界尺过定位而导致的干涉,限界尺无法安装,及时施加较大外力勉强安装后也会导致限界尺的变形,从而影响限界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申请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申请。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申请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申请。
图1为限界尺一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一左一右两个限界尺对称安装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区域Z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轨道作业平台一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区域Z1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区域Z2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区域Z3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轨道作业平台又一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视角方向为自底部斜向上;
图10为图9中区域Z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视角方向为自底部斜向上;
图12为图11中区域Z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9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视角方向为自上而下;
图14为图13中区域Z1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3中区域Z2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后轮组件作为一个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支撑架;110、左支撑架;111、搭接凸台;112、锁定凸台;120、右支撑架;121、搭接凹槽;122、锁定凹槽;1221、观察开口;130、可拆卸件;140、支撑网板;150、卡入凹槽;160、支撑凹槽;170、接纳凹槽;
200、前轮组件;210、前轮支架;220、前轮;230、前轮制动器;240、前轮轮罩;
300、后轮组件;310、后轮支架;311、安装部;3111、定位面;3112、安装孔;320、后轮;330、后轮制动器;340、后轮轮罩;350、连接杆;360、固定件;361、固定块;3611、固定表面;362、固定销;370、固定板;380、辅助杆;
400、电池仓;500、座椅;510、卡入凸起;511、限位尖端;600、锁紧件;
700、限界尺;710、安装端;711、安装面;712、固定孔;720、安装锁紧件;730、摆动件;731、初始位置;740、复位件;750、固定件;760、缓冲件;
800、操作架;810、扶手;820、速度调节转把;910、挂钩;920、拖车。
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申请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申请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A和/或B”表示所有可能的A与B的组合,比如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术语“至少一个A或B”或者“A和B中的至少一个”含义与“A和/或B”类似,可以包括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单数形式的术语“一个”、“这个”也可以包含复数形式;术语“内侧”、“外侧”、“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不是要求本申请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限界尺,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限界尺700的内侧具有安装端710,安装端710位于限界尺700的内侧并且下表面形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安装面711,安装端710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712,固定孔712的轴线垂直于安装面711;限界尺700的外侧、底部和顶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标准轨距铁路限界中的建筑限界相适应(图中示出的是限界尺700的外侧靠下位置和底部与标准轨距铁路限界中的建筑限界相适应的情形)。
限界尺700的外侧、底部和顶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标准轨距铁路限界中的建筑限界相适应,从而使得限界尺700沿轨道运动的同时即可通过其外侧、底部和顶部中至少一者的外轮廓实现限界检测的目的,检测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限界尺700安装于沿轨道运动的任一载体(如列车或其他小型的检修车等)并由该载体的运动来带动时,通过水平的平面结构的安装面711压紧在载体的一平面上,然后通过连接件穿过固定孔712后固定在载体上,亦即,安装面711的平面结构使得与载体的接触面积大,可承受较大的来自连接件的压力,尤其是处于轻量化设计要求,使得限界尺700采用低强度材料、空心结构成为可能;同时该较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能够稳定地安装于载体;固定孔712的轴线与安装面711垂直,避免限界尺700、载体之间出现过定位而导致的:限界尺700的底部与载体脱离、受力部位仅为固定孔712处,固定孔712处受剪应力极易撕裂进一步导致连接件的连接失效、限界尺700变形,无法保证限界检测的准确性;固定孔712与限界尺700过定位而导致的干涉,限界尺700无法安装,及时施加较大外力勉强安装后也会导致限界尺700的变形,从而影响限界检测的准确性。
上述的限界尺700的外侧、底部和顶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标准轨距铁路限界中的建筑限界相适应,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可以为限界尺700的外侧、底部和顶部与标准轨距铁路限界中的建筑限界尺700寸吻合,也可为略大于(如大于限界尺700寸5mm)标准轨距铁路限界中的建筑限界尺700寸,以适当提高容错,尤其是可能的轨道附近的物体(如隧道的轻微沉降、极端情况下存活的植株的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靠近轨道。
限界尺700的又一实施例还可包括安装载体和安装锁紧件720,该安装载体可为载体的一部分,也可通过焊接、螺栓等可拆卸连接安装于载体上的一单独零件。限界尺700的安装方式之一为,安装载体的上表面形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定位面,安装载体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垂直于定位面,安装载体沿钢轨的延伸方向可运动地安装;安装锁紧件720依次穿过固定孔712、定位孔后使得安装面711紧密贴合于定位面,固定孔7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自内而外依次布置;安装孔与固定孔712一一对应布置。安装牢靠、结构简单。
继续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限界尺700的一种具体结构为,其包括固定件750和摆动件730,固定件750安装端710为固定件750的内端;当限界范围内没有物体阻挡摆动件730时,摆动件730仅受复位力作用而保持在初始位置731,用户观察到摆动件730位于初始位置731即可做出该检测位置满足限界要求;当摆动件730受到轨道附近的物体的阻挡作用>复位力而作用时,摆动件730可自初始位置731摆动向指示位置(图中未画出,可为自初始位置向后摆动90°或更大角度),通过观察到摆动件730的(相对于固定件750)摆动,来准确判断当前检测位置是否满足限界要求;轨道附近的物体的阻挡作用消失后,摆动件730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可述指示位置摆动至初始位置731。该检测方法可靠、准确。另外,也可在初始位置731安装限位开关,对应安装报警装置(可发出声音、光线和震动中的至少一种,甚至可以是显示屏),限位开关常开,当摆动件730离开初始位置731后限位开关闭合,报警装置工作以向用户发出易被感知的提示(声音、光线和震动中的至少一种)。
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初始位置731下摆动件730竖直,此设置下,适合物体施加的阻力作用较大时,如物体为山体或其他建筑物。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还发现,当物体施加的阻力作用较小时(如进入限界区域的物体为杂草、小树枝),驱动竖直设置的摆动件730摆动需要的力较大,此时很可能摆动件730无法摆动、或者仅摆动一极小不容易被观察到的角度,从而导致限界检测不准确,基于此考虑发明人做出,初始位置731也可以是摆动件730也可向后(限界尺700运动的反方向)摆动一预设角度(如15°),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角度必须为小于90°的锐角,从而增大了限界检测的灵敏度(较小的阻挡作用即可推动摆动件730)。
关于上述的复位力,其可由复位件740提供,亦即,如果受到轨道附近的物体的阻挡作用>复位力而作用,可自初始位置731摆动向指示位置,亦即有物体进入限界区域;如果轨道附近的物体的阻挡作用消失后,摆动件730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可自指示位置摆动至初始位置731。用户通过观察摆动件730的位置即可判断限界检测的结果,检测识别准确,易为用户所观察。
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示出复位件740为复位弹簧的情形,复位弹簧安装于固定件750与摆动件730之间,提供了将摆动件730拉向固定件750的拉力,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其也可使用压簧,关于复位弹簧的种类,其可以是圆柱螺旋弹簧、板簧、扭簧等。
另外,复位件740也可为配重,配重安装于摆动件730并且位于摆动件730的摆动轴线的下方,此时,要求摆动位置高于初始位置731,亦即,摆动件730在自身重力、配重重力的作用下可自摆动位置向初始位置731摆动并完成复位。
关于上述的初始位置731,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自重作用下摆动件730的下端位于摆动轴线的下方。亦即,仅受自重作用下,摆动件730保持竖直。该状态下,能够推动摆动件730离开初始位置731的、来自于轨道附近的物体的阻挡作用力最小,亦即,轨道附近的物体的轻微阻挡即可推动限界尺700发生摆动,提高了限界检测的灵敏度,适合轻微超出限界区域、侵入限界区域内的物体为生长的植株等阻挡作用力较小的情形。
继续参见图2,摆动件730的上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件750的上端,摆动件730位于固定件750的后方。该设置下,由于固定件750位于摆动件730的前方(以限界尺700检测时沿轨道的运动方向为前、反向为后),摆动件730仅能自初始位置731向后摆动。
继续参见图2,摆动件730为空心管连接形成的框架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摆动件730的轻量化设计、提高了限界检测的灵敏度(受轨道附近物体的较小阻挡作用即可发生摆动)。
继续参见图2,固定件750与摆动件730接触的部位还固定有缓冲件760(如橡胶垫、弹簧等),以缓冲摆动件730复位时的作用力,保证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作业平台,参见图5至图16,其支撑架100以及均安装在支撑架100的前轮组件200和后轮组件300。该支撑架100提供整体的外形轮廓和强度支撑,前轮组件200和后轮组件300为可沿轨道运动的结构,如能沿轨道滚动的方式,如整体形状与列车的行走轮的轴向截面相同,以与轨道相适应。
支撑架100的一种具体结构为,继续参见图5至图16,其包括左支撑架110和右支撑架120(需要说明的是,左、右均相对于轨道作业平台的纵轴线来讲的,该纵轴线亦即轨道的延伸方向的中心线),左支撑架110的内侧向右延伸,以形成搭接凸台111;右支撑架120的内侧形成能够卡入搭接凸台内的搭接凹槽121,左支撑架110的内侧与右支撑架120的内侧在非搭接位置通过可拆卸件130(本实施例采用分度销,当然还可采用其他结构,不再一一列举)连接,支撑架100的上方留有观察空间,以利于用户自支撑架100外观察所述非搭接位置。
通过搭接凸台111与搭接凹槽121的配合,使得左支撑架110的右侧、有支撑架100的左侧可传递竖直方向的支撑力,然后在非搭接位置采用可拆卸件130进行锁定,使得左支撑架110、右支撑架120的组装、拆卸方便,简单易行。
在支撑架100的上方留观察孔,使得用户从支撑架100的上方(可为正上方,如图8所示,也可为斜上方,图中未示出)可方便地观察到可拆卸件130的连接位置,利于可拆卸件130的安装和拆卸,进一步提升了组装、拆卸的便利性。
继续参见图8和图9,前轮组件200的一种具体结构为,其包括前轮支架210和沿轨道可滚动地安装于前轮支架210的前轮220,前轮支架210的左端可拆卸安装于左支撑架110、前轮支架210的右端可拆卸安装于右支撑架120,当然上述的前轮支架210也可为分体结构,如图所示,亦即,每个前轮220对应一个前轮支架210;
后轮组件300的一种具体结构与前轮组件200的上述具体结构可相同,参见图16,其包括后轮支架310和沿轨道可滚动地安装于后轮支架310的后轮320,后轮支架310的左端可拆卸安装于左支撑架110、后轮支架310的右端可拆卸安装于右支撑架120,当然上述的后轮支架310也可为分体结构,如图所示,亦即,每个后轮320对应一个后轮支架310。前轮组件200、后轮组件300的强度可根据其实际的载荷分配进行设计。
另外,继续参见图5、图9、图11和图13,左支撑架110和右支撑架120连接后关于纵轴线对称。该对称结构下,使得左右两侧受力相等,保证了运行的沿轨道运动的稳定性。同时,使得左支撑架110、右支撑架120的体积、重量基本相等,最大化减轻了安装、拆卸时的便利性。
为了进一步满足轻量化设计的要求,左支撑架110和右支撑架120均为可采用框架结构,并且构成该框架的结构件可采用中空管(如图所示的方管),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左支撑架110和右支撑架120内均固定有一个支撑网板140,以使得支撑架100上方可承载人、物。支撑网板140可均布多个网孔,进一步降低了重量、提升了安装和拆卸时的便利性。
继续参见图5和图8,左支撑架110、右支撑架120通过可拆卸件130连接的一种具体方式为,左支撑架110的右端形成开口朝向右支撑架120的锁定凸台112,右支撑架120的左端形成与锁定凹槽间隙配合的锁定凹槽122,锁定凸台112通过可拆卸件130(如销轴)固定于锁定凹槽内122。通过锁定凹槽122、锁定凸台112的间隙配合来连接左支撑架110、右支撑架120,进一步提升了安装、拆卸的便利性。
另外,锁定凹槽122的一侧形成观察开口1221,观察开口1221朝上设置(如图所示),或者,观察开口也可斜向上、向支撑架100外设置(图中未示出该情形)。用户可自支撑架100外的斜上方向下观察,可拆卸件130的安装位置的光线可经该锁定凹槽122、观察空间后到达用户眼部。进一步方便观察可拆卸件130的位置,方便可拆卸件130的安装和拆卸。
发明人发现,如果整个轨道作业平台从中间分成一左一右两部分,其安装、拆卸一部分后另一部分的内侧会悬空而下摆,安装时该下摆使得安装困难(通常的做法是向上托起该下摆的内侧,势必会增大劳作强度,并且手动托起位置不能保证准确,很可能会使得左支撑架110的内侧、右支撑架120的内侧无法平齐);拆卸时,一部分拆下后,另一部分的内侧下摆而发生跌落可能引起结构的变形、损坏;同时,该两部分的内侧均下摆会造成可拆卸件130受的剪应力过大而连接失效。基于此考虑,发明人做出设计,安装或拆卸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后轮组件300或者前轮组件200作为一个整体(如图16所示)而进行安装并置于轨道上,从而形成向上的支撑,避免后续的左支撑架110、右支撑架120的内侧下摆或者产生下摆的趋势;第二步,将左支撑架110、右支撑架120安装在前轮组件200或者后轮组件300上,由于前轮组件200或者后轮组件300已经被组装成了一体结构,能够对左支撑架110的内侧、右支撑架120的内形成向上的稳定的支撑,避免了上述的下摆的发生。本实施例的第一步为将后轮组件300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安装并置于轨道上,继续参见图9、图10、图11和图12,后轮组件300还可包括连接杆350,一左、一右两个后轮支架310安装在连接杆350上,并且两后轮320保持与轨道同宽的间距,然后将该组装后的后轮组件300置于轨道(如钢轨),从而为左支撑架110、右支撑架120、前轮组件200的安装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进一步利于组装和拆卸。
采用了上述的连接杆350的一种具体方式为,支撑架100的下端形成卡入凹槽150,连接杆350通过固定件360可拆卸安装于卡入凹槽150内,通过卡入凹槽150与连接杆350的配合支撑架100可轻松地组装至连接杆350,然后通过固定件360松紧,卡入凹槽150的底部与连接杆350的侧面相适配(图中该二者的接触位置为半圆柱表面);左侧的后轮支架310、右侧的后轮支架310分别(可通过铆接、焊接、螺栓等连接件的方式)固定于连接杆350的一端。
固定件360的一种具体结构为,其可包括固定块361和固定销362,固定块361与卡入凹槽150间隙配合,并且朝向连接杆350的表面形成与连接杆350贴合的固定表面3611(图中示出该两表面均为半圆柱面);固定销362穿过支撑架100、固定块361后将连接杆350固定于卡入凹槽150内,进一步提升了组装、拆卸的便利性。
继续参见图9和图10,后轮320的一种安装方式为,后轮组件300还可包括固定板370和辅助杆380,固定板370与连接杆350固定连接,连接杆350、辅助杆380和固定板370固定为一体,从而形成后轮支架310,为后轮320、左支撑架110、右支撑架120提供了安装基础,进一步利于组装和拆卸,后轮320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板370;辅助杆380与固定板370固定连接,支撑架100的下端形成支撑凹槽160,支撑凹槽160的底部与辅助杆380的侧面相适配,辅助杆380可卡入支撑凹槽160内并且可由与上述的可拆卸件130相同的结构来锁紧。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3所示,前轮组件200还包括前轮轮罩240,前轮轮罩240固定于前轮支架210并且罩设在所述前轮220的上方,防止用户、其他物体从前轮220上方跌落而碰触到前后,对用户起到防护作用,也防止其他物体跌落在前轮220与轨道之间而引起前轮220的脱轨;同理,后轮组件300也可包括后轮轮罩340,后轮轮罩340固定于后轮支架310并且罩设在后轮320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由列车牵引,也可自带动力驱动,当其自带动力驱动时,前轮220和后轮320中的至少一者是驱动轮。如上所述,当两个后轮320通过连接杆350组装为一体时,后轮组件300整体会较重,因此,将后轮320设置为驱动轮、前轮220设置为从动轮更为合理。
作为上述驱动后轮320转动的动力源的方式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包括固定于支撑架100的蓄电池,后轮320集成有轮毂电机,蓄电池与轮毂电机电性连接。蓄电池为轮毂电机供电,轮毂电机工作驱动后轮320转动,从而实现沿着轨道滚动。
后轮组件300还可包括后轮制动器330,如图13所示,后轮制动器330安装于后轮支架310与后轮320之间,为后轮320提供制动力。图示的后轮制动器330为踏板式,由于踏板式制动器已经广泛、成熟为产业所应用,出于描述简便,不再就其具体结构展开说明。为了安装、防护蓄电池,支撑架100还设置有电池仓400,蓄电池安装在电池仓400内。
为了保证制动力的充足,还可设置前轮制动器230,前轮制动器230安装于前轮支架210与前轮220之间,为前轮220提供制动力。图中所示的前轮制动器230为手刹拉线式制动器,其已经广泛、成熟为产业所应用,出于描述简便,不再就其具体结构展开说明。
出于作业安全、改善驾乘体验的考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架100上方的座椅500。如图5所示,座椅500布置成一前一后的两排,每排布置为两个。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可将前排或后排的两个座椅500更换为一个长条形座椅500,当然还可以有其他布置方式,不再一一重复说明。
继续参见图5、图6和图7,考虑到座椅500组装至支撑架100、从支撑架100拆下的便利性,座椅500(图示的具体位置为座椅500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形成卡入凸起510,支撑架100形成有开口朝向侧方、接纳卡入凸起510的接纳凹槽170(或接纳通孔);支撑架100在接纳凹槽170的不同位置通过锁紧件600(本实施例使用搭扣)可拆卸安装于座椅500。通过卡入凸起510装入接纳凹槽170,使得座椅500仅能绕一轴线转动,然后在接纳凹槽170的不同位置设置锁紧件600,通过锁紧件600的设置以阻止座椅500的上述转动,从而将座椅500固定于支撑架100,该结构安装、拆卸方便、快捷。
同时,卡入凸起510的末端还可斜向上延伸,以形成限位尖端511,进一步防止卡入凸起510沿水平方向滑动而脱出接纳凹槽170。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卡入凸起510可设置在座椅500的前方(安装后座椅500朝向前方)、也可设置在座椅500的后方(安装后座椅500朝向后方),也可在座椅500的前方、后方同时设置(此时可根据需要调整座椅500是朝向前方,还是朝向后方),满足实际的多种需要。
继续参见图5,支撑架100上可拆卸安装有操作架800,操作架800上安装有操作部件(如控制轮毂电机转速的速度调节转把820、方便坐在前方一排座位上的用户手扶的扶手810、照明灯的开关等,该照明灯安装在支撑架100的前端或后端或两端均有),操作架800位于座椅500的前方。同时,该操作架800还兼具防护作用,亦即,可防止用户从支撑架100上跌落,尤其时遇到急刹车或者其他原因而使得轨道作业平台的速度急剧下降时,该操作架800的防护作用更为明显。
继续参见图5,轨道两侧的物体空间上需与轨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GB146.2-2020所规定的尺寸,可在轨道作业平台上搭载限界尺700,通过将限界尺700的外轮廓与全部的或者部分的GB146.2-2020所规定的尺寸一致,以使得轨道作业平台沿轨道边行走、便检测,从而提升限界检测的效率。另外,关于限界尺700的数量、安装位置可为:左支撑架110的外侧、右支撑架120的外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一个限界尺700;并且/或者,
左侧的前轮支架210的外侧、右侧的前轮支架210的外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一个限界尺700;并且/或者,
左侧所述后轮支架310的外侧、右侧的所述后轮支架310的外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一个限界尺700。
图3、图4和图5示出了限界尺700安装于后轮支架310的情形,并且左右对称安装有各一个,此时,一左一右的两限界尺700的结构关于纵轴线(轨道延伸方向的中心线)左右对称,亦即上述的安装载体为后轮支架310,亦即,安装载体作为轨道作业平台的一部分,后轮支架310的外侧具有安装部311,安装部311的上表面水平形成定位面3111,安装部311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3112垂直于定位面3111。水平的定位面3111够紧密贴合形成在限界尺700上能够与定位面3111紧密贴合的安装面711(也为平面结构),然后通过一如螺栓等锁紧件600贯穿即可实现限界尺700的固定,定位面3111对限界尺700形成稳固的支撑作用,防止限界尺700受伸出支撑架100的部分的自重作用、受物体阻挡的作用而发生下垂或向后摆动,保证限界尺700可靠、准确检测。
继续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包括拖车920,支撑架100的前端和后端中的至少一者固定有挂钩910,分别用于推动或者拖动拖车920。通过拖车920的设置,可大大增加轨道作业平台的载人/载货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限界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界尺的内侧具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限界尺的内侧并且下表面形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安装面,所述安装端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安装面;所述限界尺的外侧、底部和顶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标准轨距铁路限界中的建筑限界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界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载体,上表面形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定位面,所述安装载体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垂直于所述定位面,所述安装载体沿钢轨的延伸方向可运动地安装;安装锁紧件,依次穿过形成于所述安装端的固定孔、形成于所述安装载体的定位孔后使得安装面紧密贴合于所述定位面,所述安装面由所述安装端的下表面形成,所述安装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自内而外依次布置;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固定孔一一对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限界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界尺包括:
固定件,所述安装端为所述固定件的内端;
摆动件,受到轨道附近的物体的阻挡作用>复位力而作用,可自初始位置摆动向指示位置;轨道附近的物体的阻挡作用消失后,所述摆动件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可自所述指示位置摆动至所述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界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位置下所述摆动件竖直,或者,所述摆动件的下端向后摆动一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界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界尺还包括复位件,以提供所述复位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界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摆动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界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配重,所述配重安装于所述摆动件并且位于所述摆动件的摆动轴线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界尺,其特征在于,在自重作用下所述摆动件的下端位于所述摆动轴线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界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的上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上端,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固定件的后方。
10.一种轨道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包括:
左支撑架,内侧向右延伸,以形成搭接凸台;
右支撑架,其内侧形成能够卡入所述搭接凸台内的搭接凹槽,所述左支撑架的内侧与所述右支撑架的内侧在非搭接位置通过可拆卸件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方留有观察空间,以利于用户自所述支撑架外观察所述非搭接位置;
前轮组件,包括:
前轮支架,左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左支撑架、右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右支撑架;
前轮,沿轨道可滚动地安装于所述前轮支架;
后轮组件,包括:
后轮支架,左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左支撑架、右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右支撑架;
后轮,沿轨道可滚动地安装于所述后轮支架;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限界尺,其中:
所述左支撑架、所述右支撑架分别可拆卸安装有一个限界尺;并且/或者,
左侧的所述前轮支架的外侧、右侧的所述前轮支架的外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一个限界尺;并且/或者,
左侧所述后轮支架的外侧、右侧的所述后轮支架的外侧分别可拆卸安装有一个限界尺。
CN202320981651.8U 2023-04-26 2023-04-26 限界尺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 Active CN220500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1651.8U CN220500697U (zh) 2023-04-26 2023-04-26 限界尺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1651.8U CN220500697U (zh) 2023-04-26 2023-04-26 限界尺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0697U true CN220500697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6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1651.8U Active CN220500697U (zh) 2023-04-26 2023-04-26 限界尺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0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0250B (zh) 基于承载鞍定位检测的防脱轨转向架及脱轨检测方法
CN207225355U (zh) 一种电动双轨探伤车
CN105486519B (zh) 一种用于双转向轴汽车转向轮侧向力一体化检测的检测试验台及检测装置
CN101817349A (zh) 电动钢轨探伤车
CN220500697U (zh) 限界尺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
CN209624252U (zh) 挂篮仿真智能加载系统
KR100912248B1 (ko) 철도차량 대차프레임 가변 지지장치
CN201678378U (zh) 用于门式起重机柔性腿机械式防震型纠偏装置
CN220130115U (zh) 轨道作业平台
CN214584086U (zh) 曳引机静载试验台
CN108303064A (zh) 路面弯沉快速检测车
CN210618147U (zh) 一种轨道扣件检修设备
CN115703489A (zh) 全路及列车状态检测和轨道养护作业及设备承载平台
CN208291194U (zh) 一种车辆工程检测维修平台
CN220842518U (zh) 拖车及包括其的轨道作业平台
CN207974006U (zh) 一种基于桥梁安全性能检测的智能化检测装置
CN201670241U (zh) 电动钢轨探伤车
CN217276765U (zh) 一种公路桥梁承载检测装置
CN219192567U (zh) 一种模拟飞机前起落架试验装置
CN203178142U (zh) 木柄强度检测装置
CN219945964U (zh) 轨道客车受流器安装座支撑装置
CN111076945A (zh) 一种具有负重模拟的整车震动设备
CN212988671U (zh) 一种钢轨垂向力测量装置
CN220685713U (zh) 一种公路路基路面弯沉检测设备
CN213275962U (zh) 一种车载限高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801, Eastern District, 18th Floor, No. 1 Building, 100 Xili, Balizhuang,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ianze Power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801, Eastern District, 18th Floor, No. 1 Building, 100 Xili, Balizhuang,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IANZE ELECTRIC POWER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