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5641U -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65641U
CN220465641U CN202322159324.7U CN202322159324U CN220465641U CN 220465641 U CN220465641 U CN 220465641U CN 202322159324 U CN202322159324 U CN 202322159324U CN 220465641 U CN220465641 U CN 220465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mechanism
shock absorber
elastic
side suspension
ou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593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劲松
张鑫
戴燕
朱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Fengyuan Bod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Fengyuan Bod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Fengyuan Bod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Fengyuan Bod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593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65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65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65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提供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左悬置机构、右悬置机构和一组稳定梁,所述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通过稳定梁连接为一体,所述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一侧对称设置有便于注油的减震器组件,所述减震器组件的底面分别与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铰接,所述减震器组件的顶部设置有液压锁,所述液压锁的一侧分别铰接有两组导向杆组件,通过设置的两组减震器组件作为纵向力度的缓冲,通过架体顶部与液压锁内侧之间对称设置的导向杆组件作为横向力度的缓震,通过注油管便于经常对阻尼器内部注入润滑油,不易降低活塞杆的运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后悬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
背景技术
驾驶室后悬置是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在驾驶室后部与车架之间,主要起到支撑驾驶室及在车辆行驶中对驾驶室进行减振的作用,对于平头化可翻转式中卡驾驶室,驾驶室后悬置还起到对驾驶室进行锁止的作用,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
公开号为“CN105667608A”提供的一种双向减振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左后支撑组件、右后支撑组件和龙门架,所述左后支撑组件和右后支撑组件的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龙门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支撑组件和右后支撑组件均包括纵向减震器、横向导向组件,所述纵向减震器的下端与龙门架相铰接,横向导向组件采用横向减振器与导向拉杆并联布置,同时在导向拉杆内布置低刚度的柔性橡胶衬套,导向拉杆可以保证驾驶室在侧向振动后自动回正,减小侧倾的幅度。
但是上述装置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上述装置及现有技术的驾驶室后悬架大多没有设置方便注油的减震器组件,驾驶室后悬架可以衰减路面传递到驾驶室的振动,普遍采用的是侧向拉杆或者是侧向减振器,汽车行驶过程中,减震器组件随之晃动,在车架与车桥作往复相对运动时,减震器组件的活塞在缸筒内也作往复运动,如不便注入润滑油经常对其进行润滑,可能会降低活塞杆的运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左悬置机构、右悬置机构和一组稳定梁,所述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通过稳定梁连接为一体,所述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一侧对称设置有便于注油的减震器组件,所述减震器组件的底面分别与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铰接,所述减震器组件的顶部设置有液压锁,所述液压锁的一侧分别铰接有两组导向杆组件;
所述架体的底面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底座,通过底座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螺旋减震器等结构的安装以缓和路面冲击。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组件包括安装板、连接板、弹性外罩和弹性阻尼器,所述安装板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弹性阻尼器设置于两组安装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弹性外罩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其中一组安装板的底面,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弹性外罩的底面且于另一组安装板螺纹连接,所述弹性外罩套接设置于弹性阻尼器外部。
优选的,所述弹性阻尼器一侧连通设置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的一端延伸且插接固定于弹性外罩的内壁,所述弹性外罩一侧开设有注油孔。
优选的,所述注油孔卡接设置有与注油管匹配设置的柱塞,所述注油管设置为钢丝伸缩管体,所述注油管的两端分别与弹性阻尼器和弹性外罩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块。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组件均包括底杆和支杆,所述支杆滑动连接于底杆内部,所述支杆一端与底杆内部之间均设置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上环绕套接有压缩弹簧;
所述架体的稳定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底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液压锁的侧边,所述支杆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块铰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两组侧板、一组底板和一组面板,两组底座相对一侧设置有安装槽,通过安装槽对螺旋减震器等结构进行安装;
所述底座顶部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便于外接螺栓对底座与架体之间进行连接,两组所述侧板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架体安装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通过设置的两组减震器组件作为纵向力度的缓冲,通过架体顶部与液压锁内侧之间对称设置的导向杆组件作为横向力度的缓震,消除了后悬置垂直刚度的干涉,避免不协调运动的产生;
2.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内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组导向杆组件,进一步增加了横向弹簧减振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侧倾、横摆振动,提高驾驶室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3.通过设置的注油管便于对阻尼器内部进行注油,注油管一端连通于阻尼器内部,另一端延伸且插接固定于弹性外罩的内壁,便于经常对阻尼器内部注入润滑油,不易降低活塞杆的运动性能;
4.通过设置的底座与架体底面两侧螺纹连接,根据使用的需要进行安装与拆卸,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两组底座之间进行螺旋减震器等结构的安装,以起到缓和路面冲击的作用;
通过设置的两组减震器组件作为纵向力度的缓冲,通过架体顶部与液压锁内侧之间对称设置的导向杆组件作为横向力度的缓震,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两组底座之间进行螺旋减震器等结构的安装,以起到缓和路面冲击的作用,通过注油管便于经常对阻尼器内部注入润滑油,不易降低活塞杆的运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的底座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的底座部分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的减震器组件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的导向杆组件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的减震器组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减震器组件;201、安装板;202、连接板;203、弹性外罩;204、弹性阻尼器;3、液压锁;4、导向杆组件;401、底杆;402、支杆;5、底座;501、侧板;502、底板;503、面板;504、安装槽;6、注油管;601、柱塞;7、注油孔;8、压缩弹簧;9、连接块;10、连接孔;11、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包括架体1,架体1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左悬置机构、右悬置机构和一组稳定梁,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通过稳定梁连接为一体,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的结构相同,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一侧对称设置有便于注油的减震器组件2,减震器组件2的底面分别与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铰接,减震器组件2的顶部设置有液压锁3,液压锁3的一侧分别铰接有两组导向杆组件4,增加导向缓冲力;
架体1的底面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底座5,通过底座5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螺旋减震器等结构的安装以缓和路面冲击。
减震器组件2包括安装板201、连接板202、弹性外罩203和弹性阻尼器204,安装板201对称设置有两组,弹性阻尼器204设置于两组安装板201之间,弹性外罩20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其中一组安装板201的底面,连接板202固定连接于弹性外罩203的底面且于另一组安装板201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连接板202便于对安装板201分离,进行内部弹性阻尼器204的养护维修等等操作;
弹性外罩203套接设置于弹性阻尼器204外部,弹性阻尼器204一侧连通设置有注油管6,注油管6的一端延伸且插接固定于弹性外罩203的内壁,弹性外罩203一侧开设有注油孔7,注油孔7卡接设置有与注油管6匹配设置的柱塞601,注油管6设置为钢丝伸缩管体,注油管6的两端分别与弹性阻尼器204和弹性外罩203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块,通过设置的注油管6便于对弹性阻尼器204内部注油,便于经常对弹性阻尼器204内部的活塞杆部分进行润滑,在行车过程中,不易降低活塞杆的运动性能。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考虑仅通过实施例一的注油管6组件便于对减震器组件2内部的弹性阻尼器204进行注油,在车架与车桥作往复相对运动时,减震器组件2的活塞在缸筒内也作往复运动,经常对其进行润滑,不易降低活塞杆的运动性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缺少了横向弹簧减振功能,因此本实施例中展开导向杆组件4的设置,增加了横向弹簧减振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侧倾、横摆振动,导向杆组件4均包括底杆401和支杆402,支杆402滑动连接于底杆401内部,支杆402一端与底杆401内部之间均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上环绕套接有压缩弹簧8;
架体1的稳定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块9,底杆401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液压锁3的侧边,支杆402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块9铰接,铰接且对称设置的导向杆组件4能够衰减侧倾、横摆振动,承受侧向力,增强导向作用。
底座5包括两组侧板501、一组底板502和一组面板503,两组底座5相对一侧设置有安装槽504,通过安装槽504对螺旋减震器等结构进行安装,底座5顶部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孔10,通过连接孔10便于外接螺栓对底座5与架体1之间进行连接,两组侧板501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散热孔11,通过设置的底座5与架体1底面两侧螺纹连接,根据使用的需要进行安装与拆卸,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两组底座5之间进行螺旋减震器等结构的安装,以起到能够进一步缓和路面冲击,增强缓冲力的作用。
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的架体1安装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通过设置的两组减震器组件2作为纵向力度的缓冲,通过架体1顶部的导向杆组件4作为横向力度的缓震,进一步增加了横向弹簧减振导向的功能,提高驾驶室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通过设置的注油管6便于对弹性阻尼器204内部注油,便于经常对弹性阻尼器204内部的活塞杆部分进行润滑,注油管6一端连通于弹性阻尼器204内部,另一端延伸且插接固定于弹性外罩203的内壁,便于经常对阻尼器内部注入润滑油,不易降低活塞杆的运动性能,保持行车时的缓震性。
需要说明的是,左悬置机构、右悬置机构和液压锁3为现有技术存在的装置或设备,或者为现有技术可实现的装置或设备,其供电、具体组成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故不再详细赘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左悬置机构、右悬置机构和一组稳定梁,所述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通过稳定梁连接为一体,所述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的结构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一侧对称设置有便于注油的减震器组件(2),所述减震器组件(2)的底面分别与左悬置机构和右悬置机构铰接,所述减震器组件(2)的顶部设置有液压锁(3),所述液压锁(3)的一侧分别铰接有两组导向杆组件(4);
所述架体(1)的底面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底座(5),通过底座(5)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螺旋减震器等结构的安装以缓和路面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组件(2)包括安装板(201)、连接板(202)、弹性外罩(203)和弹性阻尼器(204),所述安装板(201)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弹性阻尼器(204)设置于两组安装板(20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罩(20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其中一组安装板(201)的底面,所述连接板(202)固定连接于弹性外罩(203)的底面且于另一组安装板(201)螺纹连接,所述弹性外罩(203)套接设置于弹性阻尼器(204)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尼器(204)一侧连通设置有注油管(6),所述注油管(6)的一端延伸且插接固定于弹性外罩(203)的内壁,所述弹性外罩(203)一侧开设有注油孔(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孔(7)卡接设置有与注油管(6)匹配设置的柱塞(601),所述注油管(6)设置为钢丝伸缩管体,所述注油管(6)的两端分别与弹性阻尼器(204)和弹性外罩(203)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组件(4)均包括底杆(401)和支杆(402),所述支杆(402)滑动连接于底杆(401)内部,所述支杆(402)一端与底杆(401)内部之间均设置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上环绕套接有压缩弹簧(8);
所述架体(1)的稳定梁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块(9),所述底杆(401)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液压锁(3)的侧边,所述支杆(402)的一端分别与连接块(9)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包括两组侧板(501)、一组底板(502)和一组面板(503),两组底座(5)相对一侧设置有安装槽(504),通过安装槽(504)对螺旋减震器等结构进行安装;
所述底座(5)顶部一侧均开设有连接孔(10),通过连接孔(10)便于外接螺栓对底座(5)与架体(1)之间进行连接,两组所述侧板(501)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散热孔(11)。
CN202322159324.7U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 Active CN220465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9324.7U CN220465641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59324.7U CN220465641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65641U true CN220465641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81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59324.7U Active CN220465641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656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3117B (zh) 载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10191656U (zh) 一种商用卡车驾驶室后悬置系统及车辆
CN220465641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
CN201046654Y (zh) 汽车悬架装置
CN204821017U (zh) 一种汽车三角形可调高度防前倾充气式减振器
CN208593264U (zh) 一种可调节悬架硬度的汽车悬架降噪装置
CN202955172U (zh) 减震器
CN212690668U (zh)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用减振器
CN110608260B (zh) 一种用于城轨车辆的质量可调的吸振器及减振原理
CN212605494U (zh) 一种用于承托汽车驾驶室的后支承总成
CN115013475A (zh) 一种增强型车辆减震器
CN211715612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托架
CN210617769U (zh) 汽车减震器主托架结构
CN212004077U (zh) 一种汽车悬架用减震装置
CN211501456U (zh) 一种具有电力调节阀的智能减震器
CN220947415U (zh) 一种汽车减震支撑结构支架
CN218906826U (zh) 一种拖拉机减震装置
CN201105770Y (zh) 翻转驾驶室前悬置支撑减振装置
CN217835565U (zh) 一种内嵌式减震的车架总成
CN21474298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211222950U (zh) 一种汽车平衡杆
CN22016361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气悬架上支撑结构
CN219133768U (zh) 减震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202029920U (zh) 载重汽车驾驶室前悬置
CN220980207U (zh) 一种可调式汽车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