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22950U - 一种汽车平衡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平衡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22950U
CN211222950U CN201921633095.5U CN201921633095U CN211222950U CN 211222950 U CN211222950 U CN 211222950U CN 201921633095 U CN201921633095 U CN 201921633095U CN 211222950 U CN211222950 U CN 211222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late
bearing plate
damping spr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30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平勇
寿新涛
周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she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s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she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s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30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22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22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22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平衡杆,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框,且承载板的两端均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内部,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均设有支撑板,所述固定框内的一端侧壁上均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有竖板,且竖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盒,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均贯穿固定盒并延伸至固定盒内,所述固定盒内的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固定板,且固定板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滑块。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和上下减震装置,增强了车体刚性、有效地防止车体变形,平衡了两轮扭力,避免转弯时感到无力及侧倾,从而增加了车身的安全性,使得驾驭操作更灵活,乘坐更舒适,适宜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平衡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平衡杆。
背景技术
平衡杆使汽车上重要的零部件,当左右两轮行经相同的路面凸起或窟窿时,平衡杆并不会产生作用。但是如果左右轮分别通过不同路面凸起或窟窿时,也就是左右两轮的水平高度不同时,会造成杆身的扭转,产生防倾阻力抑制车身滚动。也就是说当左右两边的悬吊上下同步动作时平衡杆就不会发生作用,只有在左右两边悬吊因为路面起伏或转向过弯造成的不同步动作时平衡杆才产生作用。但是现有用于汽车后副车架的平衡杆都为直通式平衡杆,也就是说,其外形均呈直管状,当平衡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直管状构造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外力弯曲或扭转,但却无法有效吸收其受到的外力,从而导致其实效性非常小,当外力超过一定值时,甚至会导致平衡杆杆体产生崩裂,继而引发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平衡杆,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平衡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平衡杆,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上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框,且承载板的两端均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内部,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均设有支撑板,所述固定框内的一端侧壁上均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有竖板,且竖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盒,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均贯穿固定盒并延伸至固定盒内,所述固定盒内的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固定板,且固定板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一侧均固定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一端均固定在承载板的两侧,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压杆,且第二压杆上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固定盒内的两端侧壁之间共同固定有挡板,所述第二压杆贯穿挡板并延伸至挡板的一侧,且固定盒内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和第二压杆对应的限位板,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均固定在承载板的一端侧壁上,且第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挡板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块,且固定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套管,且套管内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减震弹簧,且第一减震弹簧远离套管的一端固定有压板,且压板远离第一减震弹簧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压杆,且两个第一压杆的一端均固定在固定盒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下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垫块,且垫块上均贯穿设有四个第一螺栓,所述垫块上均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承载板上设有和第一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且第一螺栓贯穿第一螺纹通孔并延伸至第二螺纹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照明灯具。
优选地,所述套管为一端封闭的筒体,且套管的封闭端固定在固定块的一侧。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包覆有橡胶层。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采用碳素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身遇到单独的凸块或者窟窿产生不平稳时,承载板会带动第二压杆向一侧移动,压缩一个第二减震弹簧,拉伸另一个第二减震弹簧,对汽车左右起减震缓冲作用,同时支撑杆也会跟着滑块沿着滑槽移动,且车身上下发生轻微震动时,支撑板上其中一个套管内的第一减震弹簧均会被拉伸,另一个套管内的第一减震弹簧均会被压缩,以此实现上下减震缓冲,照明灯具方便照明,便于查看和维修。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和上下减震装置,增强了车体刚性、有效地防止车体变形,平衡了两轮扭力,避免转弯时感到无力及侧倾,从而增加了车身的安全性,使得驾驭操作更灵活,乘坐更舒适,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平衡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平衡杆固定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平衡杆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平衡杆的B-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第一螺栓、3照明灯具、4承载板、5第一减震弹簧、6固定框、7第一压杆、8固定盒、9套管、10固定块、11 第二螺栓、12支撑板、13第二减震弹簧、14支撑杆、15第二压杆、 16固定板、1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汽车平衡杆,包括承载板4,起承载作用,承载板4的上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有支撑架1,起支撑作用,承载板4 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框6,且承载板4的两端均贯穿固定框6并延伸至固定框6的内部,固定框6的一侧均设有支撑板12,固定框6内的一端侧壁上均通过第二螺栓11固定有竖板,支撑固定盒8,且竖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盒8,承载板4的两端均贯穿固定盒8并延伸至固定盒8内,固定盒8内的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固定板16,且固定板16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滑槽内安装有滑块,可带动支撑杆14沿着滑槽移动,且滑块的一侧均固定有支撑杆14,两个支撑杆14的一端均固定在承载板4的两侧,承载板4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压杆15,且第二压杆15上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3,当车身遇到单独的凸块或者窟窿产生不平稳时,承载板4会带动第二压杆15 向一侧移动,压缩一个第二减震弹簧13,拉伸另一个第二减震弹簧 13,对汽车左右起减震缓冲作用,固定盒8内的两端侧壁之间共同固定有挡板17,第二压杆15贯穿挡板17并延伸至挡板17的一侧,且固定盒8内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和第二压杆15对应的限位板,第二减震弹簧13的一端均固定在承载板4的一端侧壁上,且第二减震弹簧13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挡板17的侧壁上,支撑板12的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块10,且固定块10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套管9,且套管9内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减震弹簧5,且第一减震弹簧5远离套管9的一端固定有压板,且压板远离第一减震弹簧5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压杆7,且两个第一压杆7的一端均固定在固定盒8的两侧,当车身上下发生轻微震动时,支撑板12上其中一个套管9内的第一减震弹簧5均会被拉伸,另一个套管9内的第一减震弹簧5均会被压缩,以此实现上下减震缓冲。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架1的下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垫块,且垫块上均贯穿设有四个第一螺栓2,固定住垫块也就是固定住支撑架1 的位置,垫块上均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承载板4上设有和第一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且第一螺栓2贯穿第一螺纹通孔并延伸至第二螺纹通孔内,承载板4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照明灯具3,方便照明,便于查看和维修,套管9为一端封闭的筒体,且套管9的封闭端固定在固定块10的一侧,限位块上包覆有橡胶层,承载板4采用碳素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身遇到单独的凸块或者窟窿产生不平稳时,承载板4会带动第二压杆15向一侧移动,压缩一个第二减震弹簧13,拉伸另一个第二减震弹簧13,对汽车左右起减震缓冲作用,同时支撑杆14也会跟着滑块沿着滑槽移动,且车身上下发生轻微震动时,支撑板12上其中一个套管9内的第一减震弹簧5均会被拉伸,另一个套管9内的第一减震弹簧5均会被压缩,以此实现上下减震缓冲,照明灯具3方便照明,便于查看和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平衡杆,包括承载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4)的上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有支撑架(1),所述承载板(4)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框(6),且承载板(4)的两端均贯穿固定框(6)并延伸至固定框(6)的内部,所述固定框(6)的一侧均设有支撑板(12),所述固定框(6)内的一端侧壁上均通过第二螺栓(11)固定有竖板,且竖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盒(8),所述承载板(4)的两端均贯穿固定盒(8)并延伸至固定盒(8)内,所述固定盒(8)内的两侧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固定板(16),且固定板(16)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一侧均固定有支撑杆(14),两个支撑杆(14)的一端均固定在承载板(4)的两侧,所述承载板(4)的一端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压杆(15),且第二压杆(15)上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3),所述固定盒(8)内的两端侧壁之间共同固定有挡板(17),所述第二压杆(15)贯穿挡板(17)并延伸至挡板(17)的一侧,且固定盒(8)内的一端侧壁上固定有和第二压杆(15)对应的限位板,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3)的一端均固定在承载板(4)的一端侧壁上,且第二减震弹簧(13)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挡板(17)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板(12)的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块(10),且固定块(10)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套管(9),且套管(9)内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减震弹簧(5),且第一减震弹簧(5)远离套管(9)的一端固定有压板,且压板远离第一减震弹簧(5)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压杆(7),且两个第一压杆(7)的一端均固定在固定盒(8)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平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下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垫块,且垫块上均贯穿设有四个第一螺栓(2),所述垫块上均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承载板(4)上设有和第一螺纹通孔对应的第二螺纹通孔,且第一螺栓(2)贯穿第一螺纹通孔并延伸至第二螺纹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平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4)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照明灯具(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平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9)为一端封闭的筒体,且套管(9)的封闭端固定在固定块(10)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平衡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块,在限位块上包覆有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平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4)采用碳素钢制成。
CN201921633095.5U 2019-09-28 2019-09-28 一种汽车平衡杆 Active CN211222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3095.5U CN211222950U (zh) 2019-09-28 2019-09-28 一种汽车平衡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3095.5U CN211222950U (zh) 2019-09-28 2019-09-28 一种汽车平衡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22950U true CN211222950U (zh) 2020-08-11

Family

ID=71932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3095.5U Active CN211222950U (zh) 2019-09-28 2019-09-28 一种汽车平衡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22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4324B (zh) 一种整体式构架及转向架
CN107415616A (zh) 横置复合材料板簧悬架结构
CN211222950U (zh) 一种汽车平衡杆
CN203427567U (zh) 用于工程车辆的悬架减振结构
CN105329059A (zh) 重型载货车及其气囊提升气囊承载后悬架系统
CN103386869A (zh) 用于工程车辆的悬架减振结构
CN206900123U (zh) 横置复合材料板簧悬架结构
CN201073919Y (zh) 轿车发动机右悬置支架
CN201487106U (zh) 板簧装置
CN202955172U (zh) 减震器
CN104875571A (zh) 一种车辆用减振缓冲机构
CN211684555U (zh) 一种拖拉机减震器托架
CN201172433Y (zh) 翻转驾驶室悬置筒式支撑减振装置
CN208359862U (zh) 一种大轮边驱动独立悬架装置
CN204749783U (zh) 一种适用于轻卡的前悬架结构
CN215474303U (zh) 一种适用于左前螺旋弹簧的焊合件
CN205674801U (zh) 一种汽车盖板前悬架
CN202186439U (zh) 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CN219361237U (zh) 电动车后平叉
CN209566757U (zh) 汽车悬架系统内减震器支架
CN221090377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车桥
CN220465641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支架
CN220764538U (zh) 一种重卡车的车架连接结构
CN206419424U (zh) 一种汽车后支撑胶垫总成
CN210565998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用弹簧下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