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34491U - 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34491U
CN220434491U CN202321795320.1U CN202321795320U CN220434491U CN 220434491 U CN220434491 U CN 220434491U CN 202321795320 U CN202321795320 U CN 202321795320U CN 220434491 U CN220434491 U CN 220434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lock
sliding seat
movable sliding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953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淑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7953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34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34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34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包括有:第一机械锁芯组件;内侧操作件,驱动第一机械锁芯组件;电动锁芯组件,与第一机械锁芯组件传动配合;电子解锁面板组件,与电动锁芯组件通信连接;锁止组件,其包括有固定式导向轨、活动式滑动座、用于驱动活动式滑动座的输入组件,输入组件与第一机械锁芯组件形成传动配合;活动式滑动座中设有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输入组件设置在第一缓冲弹簧与第二缓冲弹簧之间,且输入组件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与活动式滑动座形成传动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向自动复位、缓冲功能,消除撞击受损的风险,动力传递平顺,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紧凑,有效提升质感。

Description

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
背景技术
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房车在我国也越来越多的出现。智能电子门锁是指在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电子门锁作为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相比较传统的机械锁具有更安全、更便利、更先进的突出特点,越来越成为主流的选择。若将智能电子门锁与房车相结合,形成一种适用于房车的全新结构的房车锁,即能够获得良好的市场效应。
房车锁示例,参阅专利文献CN218234735U,具有双保险机构的房车锁,包括锁壳、以及设置在锁壳中的锁芯系统;锁芯系统包括有开关锁舌组件、锁芯组件、把手构件、分别控制锁芯组件的机械解锁组件和电子解锁组件、作用于电子解锁组件电子锁保险组件、以及机械锁保险组件;当电子锁保险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电子锁保险组件作用于电子解锁组件并限制电子解锁组件启用;机械锁保险组件作用于机械解锁组件并限制机械解锁组件启用;当电子锁保险组件和机械锁保险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机械解锁组件和电子解锁组件能够正常启用。本发明通过机械锁保险组件对机械解锁组件的作用、以及电子锁保险组件对电子解锁组件的作用,实现了双重保险功能。
上述这类专利产品中,房车锁在开启后,其复位都是通过单侧的一个独立弹簧直接作用至锁舌,锁舌的移动带动把手,把手再通过连杆、齿轮等传动配件与关联的零部件传动,以使得各零部件适应性回位。这类工作原理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1、复位时,弹簧直接作用于锁舌,对于锁舌的伤害较大,且其它传动配件之间全部属于硬质物件的直接接触传动,会出现“嗒嗒嗒”的声响,存在一定的结构干涉,容易因撞击受破坏;2、单侧弹簧的方式,为了能够使得锁舌锁紧,弹簧初始设置时的弹力往往较大,但后期使用时受力不均衡容易出现变形,导致有时弹出过度,而有时弹出不到位的情况发生;3、只具有单侧缓冲、复位的功能;4、容易导致锁舌出现配合松垮的情况;5、应急解锁结构独立设置并单独作用,导致房车锁内部结构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包括有:
第一机械锁芯组件,其朝外侧设置;
内侧操作件,其朝内侧设置,用于驱动第一机械锁芯组件;
电动锁芯组件,与第一机械锁芯组件形成传动配合;
电子解锁面板组件,其朝外侧设置,并与电动锁芯组件通信连接;
锁止组件,其包括有固定式导向轨、滑设在固定式导向轨上的活动式滑动座、设置在活动式滑动座中并用于驱动活动式滑动座的输入组件,所述的输入组件与第一机械锁芯组件形成传动配合;
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具有锁止位置状态和解锁位置状态;当处于锁止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与外部物件相互干涉以形成锁止配合;当处于解锁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与外部物件相互错开,外部物件能够自由活动;
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中设有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的输入组件设置在第一缓冲弹簧与第二缓冲弹簧之间,且所述的输入组件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与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形成传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中设有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分别穿入至第一缓冲弹簧、输入组件和第二缓冲弹簧中。
关于上述技术方案中输入组件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输入组件包括输入块、以及与输入块传动连接的输入齿轮;
所述的输入齿轮上具有驱动摆臂,所述的输入块上开设有插槽,所述的驱动摆臂插入至插槽中,以使得输入齿轮与输入块形成传动配合。
关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机械锁芯组件和电动锁芯组件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机械锁芯组件包括第一钥匙锁芯、套设在第一钥匙锁芯上并与内侧操作件连接的带齿驱动套、与带齿驱动套啮合传动的机械输出齿轮,所述的机械输出齿轮与输入组件形成传动配合;
所述的电动锁芯组件包括有电控板、电机、受电机驱动的电机轴齿轮、套设在带齿驱动套上的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所述的电机轴齿轮与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啮合并传动;
所述的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上具有传动定位部,所述的带齿驱动套上具有从动部,所述的传动定位部能够与从动部相抵,以使得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与带齿驱动套形成传动配合;
所述的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开设有离合孔,所述的带齿驱动套上具有传动凸轮部,所述的传动凸轮部位于所述的离合孔中,且所述的传动凸轮部与离合孔之间具有空行程区段;当传动凸轮部通过空行程区段后,传动凸轮部与离合孔的内壁相抵,以使得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与带齿驱动套传动接合。
优选的,还包括有若干个与电控板通信连接的光传感器,所述的传动定位部上设有挡光片,所述的光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挡光片的运动路径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房车主车门锁,包括有:
内锁壳,其上设置有内把手;
外锁壳,其上设置有外把手,所述的外锁壳与内锁壳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
锁芯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空间中并分别与所述的内把手和外把手形成传动配合;
还包括有如前所述的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所述的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作用于所述的锁芯机构;
当活动式滑动座处于锁止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与锁芯机构相互干涉以形成锁止配合;当活动式滑动座处于解锁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与锁芯机构相互错开,锁芯机构能够自由活动。
关于电子房车主车门锁中锁芯机构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芯机构包括有:
锁勾组件,其至少部分伸出在安装空间外,用于适配外部门柜上的锁止件;
集成式驱动板,其至少具有第一限位区段、内开输入区段和外开输入区段;所述的内开输入区段与内把手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外开输入区段与外把手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作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区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保险锁组件,所述的集成式驱动板还包括有第二限位区段,所述的保险锁组件能够作用于第二限位区段,以限制集成式驱动板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把手具有电池仓,所述的电池仓的一端设有可开启的盖板,所述电池仓的另一端设有接电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内锁壳上开设有应急孔,所述活动式滑动座的内侧凸设有应急拨块,所述的应急拨块通过应急孔伸出至内锁壳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输入组件在运动过程中,其两侧始终受到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从而能够防止其与其它硬质物件(活动式滑动座)直接接触,以消除撞击受损的风险。
二、输入组件始终有弹簧抵接,并通过弹簧作为动力传递介质,将动力输出至活动式滑动座,因此能够保证使用时动力传递的平顺,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紧凑且一致,并提升操作手感和锁具质感。
三、能够提供双向自动复位功能。
四、空行程区段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机械锁芯组件与电动锁芯组件传动时具备离合功能,消除运动干涉,防止电机逆转,以对相关零部件起到防护作用;
五、具有双弹簧的锁止组件,既属于双侧缓冲锁止机构中的一环,与第一机械锁芯组件、电动锁芯组件和集成式驱动板形成传动配合;同时也具有应急解锁功能,能够单独作用于集成式驱动板,实现解锁动作,应对紧急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子房车主车门锁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子房车主车门锁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锁止组件与集成式驱动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电子房车主车门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锁止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是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机械锁芯组件和电动锁芯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第一机械锁芯组件和电动锁芯组件的爆炸图。
图9是集成式驱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带齿驱动套与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01、第一钥匙锁芯;102、带齿驱动套;1021、从动部;1022、传动凸轮部;103、机械输出齿轮;2、内侧操作件;3、电动锁芯组件;301、电控板;302、电机;303、电机轴齿轮;304、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1、传动定位部;3042、离合孔;3043、空行程区段;305、光传感器;306、挡光片;4、电子解锁面板组件;5、锁止组件;501、固定式导向轨;502、活动式滑动座;5021、第一缓冲弹簧;5022、第二缓冲弹簧;5023、定位杆;503、应急拨块;6、输入组件;601、输入块;602、输入齿轮;603、驱动摆臂;604、插槽;605、过渡齿轮;7、内锁壳;701、内把手;7011、电池仓;7012、盖板;7013、电池;702、应急孔;8、外锁壳;801、外把手;9、锁芯机构;901、锁勾组件;902、集成式驱动板;9021、第一限位区段;9022、内开输入区段;9023、外开输入区段;9024、第二限位区段;10、安装空间;11、锁止件;12、保险锁组件;1201、第二钥匙锁芯;1202、拨杆;1203、联动板;13、传动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照图3~图10,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包括有: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其朝外侧设置;内侧操作件2,其朝内侧设置,用于驱动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电动锁芯组件3,与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形成传动配合;电子解锁面板组件4,其朝外侧设置,并与电动锁芯组件3通信连接;锁止组件5,其包括有固定式导向轨501、滑设在固定式导向轨501上的活动式滑动座502、设置在活动式滑动座502中并用于驱动活动式滑动座502的输入组件6,所述的输入组件6与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形成传动配合。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结构,其工作原理为: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502具有锁止位置状态和解锁位置状态;当处于锁止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502与外部物件相互干涉以形成锁止配合;当处于解锁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502与外部物件相互错开,外部物件能够自由活动。
在基础结构上,本实用新型所增加的优势结构方案为: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502中设有第一缓冲弹簧5021和第二缓冲弹簧5022,所述的输入组件6设置在第一缓冲弹簧5021与第二缓冲弹簧5022之间,且所述的输入组件6通过第一缓冲弹簧5021和第二缓冲弹簧5022与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502形成传动配合。
现有技术中一般最多只设置有一个作用于输入组件6的弹簧,其主要作用是用于解锁后的单向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缓冲弹簧的组合,且分别设置在输入组件6的两侧,一是输入组件6在运动过程中,其两侧始终受到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从而能够防止其与其它硬质物件(活动式滑动座502)直接接触,以消除撞击受损的风险;二是输入组件6始终有弹簧抵接,并通过弹簧作为动力传递介质,将动力输出至活动式滑动座502,因此能够保证使用时动力传递的平顺,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紧凑且一致,并提升操作手感;三是能够提供双向自动复位功能。
优选的,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502中设有定位杆5023,所述的定位杆5023分别穿入至第一缓冲弹簧5021、输入组件6和第二缓冲弹簧5022中。通过定位杆5023的设置,能够对第一缓冲弹簧5021、输入组件6和第二缓冲弹簧5022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防止脱离正常的工位,使得三者保持在预设的方位上,并确保三者之间的稳定配合。
关于上述技术方案中输入组件6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输入组件6包括输入块601、以及与输入块601传动连接的输入齿轮602。其中,所述的输入齿轮602上具有驱动摆臂603,所述的输入块601上开设有插槽604,所述的驱动摆臂603插入至插槽604中,以使得输入齿轮602与输入块601形成传动配合。使用时,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将动力传递给输入齿轮602,输入齿轮602转动并通驱动摆臂603与插槽604的配合将动力传递至输入块601,输入块601再通过第一缓冲弹簧5021或第二缓冲弹簧5022将动力传递给活动式滑动座502,以使得活动式滑动座502沿着固定式导向轨501移动,实现锁止位置状态和解锁位置状态的切换。
关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和电动锁芯组件3的进一步设置如下:
一、所述的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包括第一钥匙锁芯101、套设在第一钥匙锁芯101上并与内侧操作件2连接的带齿驱动套102、与带齿驱动套102啮合传动的机械输出齿轮103,所述的机械输出齿轮103与输入组件6形成传动配合。
优选的,机械输出齿轮103与输入齿轮602之间还设有过渡齿轮605,一是能够更好地满足安装的需求;二是在动力传递过程中,起到减速或加速的作用。
二、所述的电动锁芯组件3包括有电控板301、电机302、受电机302驱动的电机302轴齿轮、套设在带齿驱动套102上的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所述的电机302轴齿轮与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啮合并传动;所述的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上具有传动定位部3041,所述的带齿驱动套102上具有从动部1021,所述的传动定位部3041能够与从动部1021相抵,以使得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与带齿驱动套102形成传动配合。电动解锁时,需要与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配合,以将电机302的动力传递至输入组件6。
根据电动和机械的开锁动作原理,即电动开锁时需要借助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进行传动,机械开锁时机械锁芯组件可直接输出动力。因此,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与电动锁芯组件3之间若是缺少离合结构,机械开锁时一方面电动锁芯组件3会产生阻力,导致开锁力度和操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会在电机302停机时迫使电机302轴转动,导致故障率上升。为了解决上述缺陷,在此提供一种优选离合方案:所述的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开设有离合孔3042,所述的带齿驱动套102上具有传动凸轮部1022,所述的传动凸轮部1022位于所述的离合孔3042中,且所述的传动凸轮部1022与离合孔3042之间具有空行程区段3043;当传动凸轮部1022通过空行程区段3043后,传动凸轮部1022与离合孔3042的内壁相抵,以使得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与带齿驱动套102传动接合。
空行程区段3043的设置,在电动解锁时,离合孔3042相对传动凸轮部1022转动,在走完空行程区段3043后传动凸轮部1022与离合孔3042的内壁相抵并实现传动,随后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带着带齿驱动套102一同转动,实现传动配合;该过程中电动锁芯组件3与机械锁芯组件传动分离;机械解锁时,传动凸轮部1022能够沿着空行程槽移动,该移动过程中电动锁芯组件3与机械锁芯组件传动分离,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独立运动。
优选通过电机302锁芯组件实现复位,复位时电机302锁芯组件需要让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多转动一定角度(即空行程槽的角度),以带动带齿驱动套102复位,再回转一定角度(即空行程槽的角度)实现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电机302锁芯组件)复位,此时机械锁芯组件与电机302锁芯组件复位并重新形成空行程槽。
优选的,为了控制电机302的运转,使得相关零部件的走位更加精准,设置有位置检测结构,具体为:还包括有若干个与电控板301通信连接的光传感器305,所述的传动定位部3041上设有挡光片306,所述的光传感器305设置在所述挡光片306的运动路径上。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房车主车门锁,包括有:内锁壳7,其上设置有内把手701;外锁壳8,其上设置有外把手801,所述的外锁壳8与内锁壳7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10;锁芯机构9,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空间10中并分别与所述的内把手701和外把手801形成传动配合;还包括有如前所述的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所述的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作用于所述的锁芯机构9;当活动式滑动座502处于锁止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502与锁芯机构9相互干涉以形成锁止配合;当活动式滑动座502处于解锁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502与锁芯机构9相互错开,锁芯机构9能够自由活动。
关于电子房车主车门锁中锁芯机构9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芯机构9包括有:
锁勾组件901,其至少部分伸出在安装空间10外,用于适配外部门柜上的锁止件11。例如应用于车门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安装在车门上,锁止件11安装在车框上。电子房车主车门锁的锁勾组件901与锁止件11相互限位锁止时,车门无法相对车框打开;电子房车主车门锁的锁勾组件901与锁止件11相互错开解锁时,车门能够相对车框打开。
参照图4、图9,集成式驱动板902,其至少具有第一限位区段9021、内开输入区段9022和外开输入区段9023;所述的内开输入区段9022与内把手701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外开输入区段9023与外把手801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502作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区段9021。优选的,内把手701直接与集成式驱动板902连接并传动,外把手801通过传动杆组件13间接地与集成式驱动板902连接并传动。
首先,需要将活动式滑动座502切换至解锁位置状态,以与第一限位区段9021错开。接着用户操作内把手701或外把手801,通过内开输入区段9022或外开输入区段9023将动力传递给集成式驱动板902,集成式区段板运动以带动锁勾组件901运行。
实施例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还包括有保险锁组件12,所述的集成式驱动板902还包括有第二限位区段9024,所述的保险锁组件12能够作用于第二限位区段9024,以限制集成式驱动板902的运动。
通过锁芯机构9与第一限位区段9021的配合、保险锁组件12与第二限位区段9024的配合,以对集成式转动板形成双重限位锁止功能,提高锁止强度。优选的,锁芯机构9与保险锁组件12呈对角排布,使得受力更加均衡,降低零部件受损变形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的保险锁组件12包括设置在外锁壳8上的第二钥匙锁芯1201、设置在内锁壳7上的拨杆1202、以及传动连接在第二钥匙锁芯1201上并同时连接在拨杆1202上的联动板1203,所述的拨杆1202能够与第二限位区段9024相抵并形成限位锁止配合,拨杆1202在移动后也可与第二限位区段9024错开以将限位消除。使用时,内侧通过拨杆1202控制开关,外侧通过第一钥匙锁芯101控制开关。
实施例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述的内把手701具有电池仓7011,所述的电池仓7011的一端设有可开启的盖板7012,所述电池仓7011的另一端设有接电孔。电池仓7011中可加入电池7013,用于给电路板等部件供电。同时,可以提供了空间利用率,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缩小了整个锁具的尺寸,有利于安装及使用。
实施例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所述的内锁壳7上开设有应急孔702,所述活动式滑动座502的内侧凸设有应急拨块503,所述的应急拨块503通过应急孔702伸出至内锁壳7外。在锁芯机构9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在车门内侧的人员,可直接对应急拨块503进行操作,从而在不通过锁芯机构9的情况下,直接将活动式滑动座502进行移动,实现解锁动作,应对紧急情况。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作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包括有:
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其朝外侧设置;
内侧操作件(2),其朝内侧设置,用于驱动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
电动锁芯组件(3),与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形成传动配合;
电子解锁面板组件(4),其朝外侧设置,并与电动锁芯组件(3)通信连接;
锁止组件(5),其包括有固定式导向轨(501)、滑设在固定式导向轨(501)上的活动式滑动座(502)、设置在活动式滑动座(502)中并用于驱动活动式滑动座(502)的输入组件(6),所述的输入组件(6)与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形成传动配合;
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502)具有锁止位置状态和解锁位置状态;当处于锁止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502)与外部物件相互干涉以形成锁止配合;当处于解锁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502)与外部物件相互错开,外部物件能够自由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502)中设有第一缓冲弹簧(5021)和第二缓冲弹簧(5022),所述的输入组件(6)设置在第一缓冲弹簧(5021)与第二缓冲弹簧(5022)之间,且所述的输入组件(6)通过第一缓冲弹簧(5021)和第二缓冲弹簧(5022)与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502)形成传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502)中设有定位杆(5023),所述的定位杆(5023)分别穿入至第一缓冲弹簧(5021)、输入组件(6)和第二缓冲弹簧(502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组件(6)包括输入块(601)、以及与输入块(601)传动连接的输入齿轮(602);
所述的输入齿轮(602)上具有驱动摆臂(603),所述的输入块(601)上开设有插槽(604),所述的驱动摆臂(603)插入至插槽(604)中,以使得输入齿轮(602)与输入块(601)形成传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机械锁芯组件(1)包括第一钥匙锁芯(101)、套设在第一钥匙锁芯(101)上并与内侧操作件(2)连接的带齿驱动套(102)、与带齿驱动套(102)啮合传动的机械输出齿轮(103),所述的机械输出齿轮(103)与输入组件(6)形成传动配合;
所述的电动锁芯组件(3)包括有电控板(301)、电机(302)、受电机(302)驱动的电机(302)轴齿轮、套设在带齿驱动套(102)上的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所述的电机(302)轴齿轮与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啮合并传动;
所述的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上具有传动定位部(3041),所述的带齿驱动套(102)上具有从动部(1021),所述的传动定位部(3041)能够与从动部(1021)相抵,以使得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与带齿驱动套(102)形成传动配合;
所述的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开设有离合孔(3042),所述的带齿驱动套(102)上具有传动凸轮部(1022),所述的传动凸轮部(1022)位于所述的离合孔(3042)中,且所述的传动凸轮部(1022)与离合孔(3042)之间具有空行程区段(3043);当传动凸轮部(1022)通过空行程区段(3043)后,传动凸轮部(1022)与离合孔(3042)的内壁相抵,以使得电动离合式输出齿轮(304)与带齿驱动套(102)传动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若干个与电控板(301)通信连接的光传感器(305),所述的传动定位部(3041)上设有挡光片(306),所述的光传感器(305)设置在所述挡光片(306)的运动路径上。
6.一种电子房车主车门锁,包括有:
内锁壳(7),其上设置有内把手(701);
外锁壳(8),其上设置有外把手(801),所述的外锁壳(8)与内锁壳(7)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10);
锁芯机构(9),设置在所述的安装空间(10)中并分别与所述的内把手(701)和外把手(801)形成传动配合;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所述的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作用于所述的锁芯机构(9);
当活动式滑动座(502)处于锁止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502)与锁芯机构(9)相互干涉以形成锁止配合;当活动式滑动座(502)处于解锁位置状态时,活动式滑动座(502)与锁芯机构(9)相互错开,锁芯机构(9)能够自由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房车主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芯机构(9)包括有:
锁勾组件(901),其至少部分伸出在安装空间(10)外,用于适配外部门柜上的锁止件(11);
集成式驱动板(902),其至少具有第一限位区段(9021)、内开输入区段(9022)和外开输入区段(9023);所述的内开输入区段(9022)与内把手(701)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外开输入区段(9023)与外把手(801)形成传动配合,所述的活动式滑动座(502)作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区段(90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房车主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保险锁组件(12),所述的集成式驱动板(902)还包括有第二限位区段(9024),所述的保险锁组件(12)能够作用于第二限位区段(9024),以限制集成式驱动板(902)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房车主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把手(701)具有电池仓(7011),所述的电池仓(7011)的一端设有可开启的盖板(7012),所述电池仓(7011)的另一端设有接电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房车主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锁壳(7)上开设有应急孔(702),所述活动式滑动座(502)的内侧凸设有应急拨块(503),所述的应急拨块(503)通过应急孔(702)伸出至内锁壳(7)外。
CN202321795320.1U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 Active CN220434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95320.1U CN220434491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95320.1U CN220434491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34491U true CN220434491U (zh) 2024-02-02

Family

ID=89704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95320.1U Active CN220434491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34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8830B (zh) 电吸锁
CN101818596A (zh) 一种电动门锁
CN108756492A (zh) 电子防盗锁体及控制装置
CN111270914A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
CN220434491U (zh) 一种双侧缓冲的锁止机构及其电子房车主车门锁
CN112627649A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多控房车锁
CN208363840U (zh) 电子防盗锁体及控制装置
CN110195549A (zh) 电动外摆门系统
CN213477908U (zh) 一种机电锁离合控制装置
CN110359776B (zh) 一种机电锁
CN112664074A (zh) 一种离合式保险机构及其机电双控房车锁
CN215485365U (zh) 一种天地锁双向运动结构及其房车门
CN209817639U (zh) 一种用于向外反馈锁具关闭状态的电子锁具
CN214659397U (zh)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电动式推出机构
CN210483288U (zh) 全自动锁体开关门装置
CN210659674U (zh) 电动外摆门系统
CN214659499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多控房车锁
CN220319335U (zh) 一种房车锁的内开总成
CN218234736U (zh) 一种房车锁的全智能双锁芯系统
CN110616966B (zh) 一种电动锁体
CN212773837U (zh) 一种锁舌驱动机构
CN110388136B (zh) 丝杆拨块驱动式锁结构
CN211038128U (zh) 电子防盗门锁
CN214659460U (zh) 一种天地锁的联动锁止结构
CN213269358U (zh) 一种智能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