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09506U - 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09506U
CN220409506U CN202321844832.2U CN202321844832U CN220409506U CN 220409506 U CN220409506 U CN 220409506U CN 202321844832 U CN202321844832 U CN 202321844832U CN 220409506 U CN220409506 U CN 220409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
runner
inlet
plate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448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俊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Ken Better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Ken Better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Ken Better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Ken Better Precis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448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09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09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09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所述热流道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板、分流道板和镶嵌件;所述主流道板设有第一入流道和与第一入流道连通的第一分出支流道;所述分流道板在水平设有第二入流道和二分出支流道;所述第二入流道设置有镶嵌腔;所述热流道流道结构中的主流道板与分流道板是通过镶嵌件对接连通的,所述镶嵌件采用R转角设计,能使得热流道结构中的塑料更快速流动,而且塑料在热流道结构中流动就不会出现死角积料因长时间加温导致流道中的料发黄发黑的现象,提高流速,能保证产品质量,延长分流板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的热流道的应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上一般是由一块主流道板和多块分流道板,需要将注塑料通过多块分流道板并联的方式分流至模具的注塑内。
由于现有分流道板内的热流道流道结构是直接采用电钻直接加工而成的,在拐角位置会形成类似直角的区域,这样就会在分流道板内形成热流道死角区域,在该死角区域容易残留注塑料。分流道板内残留的注塑料容易使得前后几次注塑工艺的注塑料混合,导致注塑出的产品次品率增高;此外注塑料残留在死角区域内,不易清除,注塑得到的产品容易出现发黑或发黄等质量问问,此外残留有注塑料的分流道板的使用寿命会降低,进而也使得模具的热流道的应用成本严重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能保证产品质量,延长分流板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的热流道的应用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板、分流道板和镶嵌件;所述主流道板设有第一入流道和与第一入流道连通的第一分出支流道;所述分流道板在水平设有第二入流道和与第二入流道的出料端连通的第二分出支流道;所述第二入流道的入料端竖向设置有镶嵌腔,所述镶嵌腔的底部为盲端与所述第二入流道垂直连通,所述镶嵌腔的顶部竖向设有入流口;所述镶嵌件呈柱状结构,其内部设有类L形流道,使得所述镶嵌件的顶面为进料口,所述镶嵌件的一侧面设有出料口;所述镶嵌件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分出支流道的出料端对接;所述镶嵌件嵌入安装至所述镶嵌腔的底部时,所述镶嵌件的出料口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入流道的入料端对接连通;所述第二分出支流道的出料端用于与模具的注料口对接。
优选地,所述镶嵌腔为圆柱状,所述镶嵌件也为圆柱状;所述镶嵌件的顶部设有定位部,且当所述镶嵌件完全嵌入安装至所述镶嵌腔的底部时,所述镶嵌件的定位部露在所述镶嵌腔外部。
优选地,所述镶嵌件内开设得类L形流道的拐角处均为弧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镶嵌件的外壁设有至少两道环形凸起部,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外径尺寸从所述镶嵌件的底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环形凸起部的数量有三道,且所述环形凸起部凸起于所述镶嵌件的外壁范围为:0.1-0.5mm;相邻的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外径尺寸差值范围为:0.1-0.2mm。
优选地,所述主流道板设有两条所述第一分出支流道;每条所述第一分出支流道的出料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镶嵌件与一个所述分流道板连通;所述分流道板设有两条所述第二入流道,两条所述第二入流道的入料端均与所述镶嵌件的出料口对接;两条所述第二入流道的出料端并联有三条所述第二分出支流道。
优选地,并联连接在同一条所述第二入流道的三条所述第二分出支流道,以所述第二入流道的出料端为中心向外呈发散状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所述热流道流道结构中的主流道板与分流道板不是直接连通的,而是通过设有特殊结构的镶嵌件对接连通的,所述镶嵌件可以顺利将所述分流道板中的注塑料沿垂直方向引流至对应的分流道板内;所述镶嵌件采用R转角设计,能使得热流道结构中的塑料更快速流动,而且塑料在热流道结构中流动就不会出现死角积料因长时间加温导致流道中的料发黄发黑的现象,提高流速,能保证产品质量,延长分流板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的热流道的应用成本。所述镶嵌件又是可以从所述主流道板和所述分流道板中拆卸下来的,便于所述热流道流道结构根据注塑工艺需要进行组装和清理;能保证产品质量,延长分流板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的热流道的应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道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沿A-A平面得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镶嵌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主流道板110,第一入流道111,第一分出支流道112,分流道板120,第二入流道121,第二分出支流道122,镶嵌腔123,入流口124,镶嵌件130,L形流道131,进料口132,出料口133,方形裙边结构134,环形凸起部1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包括主流道板110、分流道板120和镶嵌件130;所述主流道板110设有第一入流道111和与第一入流道111连通的第一分出支流道112;所述分流道板120在水平设有第二入流道121和与第二入流道121的出料端连通的第二分出支流道122;所述第二入流道121的入料端竖向设置有镶嵌腔123,所述镶嵌腔123的底部为盲端与所述第二入流道121垂直连通,所述镶嵌腔123的顶部竖向设有入流口124;所述镶嵌件130呈柱状结构,其内部设有类L形流道131,使得所述镶嵌件130的顶面为进料口132,所述镶嵌件130的一侧面设有出料口133;所述镶嵌件130的进料口132与所述第一分出支流道112的出料端对接;所述镶嵌件130嵌入安装至所述镶嵌腔123的底部时,所述镶嵌件130的出料口133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入流道121的入料端对接连通;所述第二分出支流道122的出料端用于与模具的注料口对接。
所述镶嵌腔123为圆柱状,所述镶嵌件130也为圆柱状;所述镶嵌件130的顶部设有定位部,且当所述镶嵌件130完全嵌入安装至所述镶嵌腔123的底部时,所述镶嵌件130的定位部露在所述镶嵌腔123外部;所述定位部的作用是为了便于确定镶嵌件130的出料口133在镶嵌腔123内的具体朝向,可以是方形裙边结构134,也可以是具有方向标记的凸起纹理;当所述镶嵌件130嵌入安装至所述镶嵌腔123内时,可以根据安装定位需要转动所述定位部,进而使得所述镶嵌件130在所述想抢腔内转动,最终使得所述镶嵌件130的出料口133与所述第二入流道121的入流道对接,可以使得所述镶嵌件130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所述镶嵌件130内开设得类L形流道131的拐角处均为弧面结构;使得镶嵌件130内的流道结构避免残留注塑料,可以减少镶嵌件130的拆卸清理频率,且在所述镶嵌件130内的流道结构的拐角处加工弧面结构,比在分流道板120内更加方便,可以降低加工生产难度。
所述镶嵌件130的外壁设有至少两道环形凸起部136,所述环形凸起部136的外径尺寸从所述镶嵌件130的底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增大;当所述镶嵌件130嵌入安装至所述镶嵌腔123内时,所述环形凸起均会在下压力的作用下卡入所述镶嵌腔123内,由于多个所述环形凸起部136的尺寸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可以使得所述镶嵌件130在下压力作用下,与所述镶嵌腔123的过盈配合力度越来越大,使得所述镶嵌件130嵌入安装至所述镶嵌件130内更加紧密稳固。
所述环形凸起部136的数量有三道,且所述环形凸起部136凸起于所述镶嵌件130的外壁范围为:0.1-0.5mm;相邻的所述环形凸起部136的外径尺寸差值范围为:0.1-0.2mm。
所述主流道板110设有两条所述第一分出支流道112;每条所述第一分出支流道112的出料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镶嵌件130与一个所述分流道板120连通;所述分流道板120设有两条所述第二入流道121,两条所述第二入流道121的入料端均与所述镶嵌件130的出料口133对接;两条所述第二入流道121的出料端并联有三条所述第二分出支流道122。
并联连接在同一条所述第二入流道121的三条所述第二分出支流道122,以所述第二入流道121的出料端为中心向外呈发散状延伸。
所述热流道流道结构中的主流道板110与分流道板120不是直接连通的,而是通过设有特殊结构的镶嵌件130对接连通的,所述镶嵌件130可以顺利将所述分流道板120中的注塑料沿垂直方向引流至对应的分流道板120内;所述镶嵌件采用R转角设计,也就是采用设有球面或者圆弧面结构的转角设计,半径尺寸R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灵活设定,能使得热流道结构中的塑料更快速流动,而且塑料在热流道结构中流动就不会出现死角积料因长时间加温导致流道中的料发黄发黑的现象,提高流速,能保证产品质量,延长分流板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的热流道的应用成本。所述镶嵌件130又是可以从所述主流道板110和所述分流道板120中拆卸下来的,便于所述热流道流道结构根据注塑工艺需要进行组装和清理;能保证产品质量,延长分流板的使用寿命,降低模具的热流道的应用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流道板、分流道板和镶嵌件;
所述主流道板设有第一入流道和与第一入流道连通的第一分出支流道;
所述分流道板在水平设有第二入流道和与第二入流道的出料端连通的第二分出支流道;所述第二入流道的入料端竖向设置有镶嵌腔,所述镶嵌腔的底部为盲端与所述第二入流道垂直连通,所述镶嵌腔的顶部竖向设有入流口;
所述镶嵌件呈柱状结构,其内部设有类L形流道,使得所述镶嵌件的顶面为进料口,所述镶嵌件的一侧面设有出料口;
所述镶嵌件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分出支流道的出料端对接;所述镶嵌件嵌入安装至所述镶嵌腔的底部时,所述镶嵌件的出料口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入流道的入料端对接连通;
所述第二分出支流道的出料端用于与模具的注料口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嵌腔为圆柱状,所述镶嵌件也为圆柱状;
所述镶嵌件的顶部设有定位部,且当所述镶嵌件完全嵌入安装至所述镶嵌腔的底部时,所述镶嵌件的定位部露在所述镶嵌腔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嵌件内开设得类L形流道的拐角处均为弧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嵌件的外壁设有至少两道环形凸起部,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外径尺寸从所述镶嵌件的底部向顶部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部的数量有三道,且所述环形凸起部凸起于所述镶嵌件的外壁范围为:0.1-0.5mm;相邻的所述环形凸起部的外径尺寸差值范围为:0.1-0.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板设有两条所述第一分出支流道;每条所述第一分出支流道的出料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镶嵌件与一个所述分流道板连通;
所述分流道板设有两条所述第二入流道,两条所述第二入流道的入料端均与所述镶嵌件的出料口对接;两条所述第二入流道的出料端并联有三条所述第二分出支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并联连接在同一条所述第二入流道的三条所述第二分出支流道,以所述第二入流道的出料端为中心向外呈发散状延伸。
CN202321844832.2U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 Active CN220409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4832.2U CN220409506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4832.2U CN220409506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09506U true CN220409506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4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44832.2U Active CN220409506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095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409506U (zh) 一种多点式无死角的热流道结构
CN209210621U (zh) 一种玻璃绝缘子生产模具
CN215203200U (zh) 一种气动式自动脱料的注塑模具
CN202021794U (zh) 一种挤出机机头
CN202685247U (zh) 一种深腔模具冷却结构
CN216423355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06536787U (zh) 一种改善注塑产品困气的模具结构
CN207758049U (zh) 一种多腔室的注塑模具结构
CN208841728U (zh) 一种咖啡机壳体的注塑模具
CN209365251U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壳体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08068671U (zh) 一种塑胶模具用的冷却装置
CN220534856U (zh) 用于塑胶模具冷却装置的隔水片及塑胶模具冷却装置
CN210453638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塑胶注塑模胚
CN211968326U (zh) 一种便于水冷的键盘加工模具
CN216230619U (zh) 一种模具上倾斜式集水块结构
CN214395285U (zh) 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
CN212603050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合模的导向机构
CN220409548U (zh) 一种注塑瓶坯模模唇及冷却水路安装结构
CN203957283U (zh) 一种倾斜唧嘴进浇的塑胶模具结构
CN210362279U (zh) 一种100ah蓄电池中盖一出二热流道系统
CN204566570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母模及注塑模具
CN213733170U (zh) 直通式牛角注塑模具
CN208841727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滤球注塑模具
CN206426393U (zh) 一种按键笔按键的模具结构
CN211221794U (zh) 一种模仁进出料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