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7939U - 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7939U
CN220397939U CN202321836285.3U CN202321836285U CN220397939U CN 220397939 U CN220397939 U CN 220397939U CN 202321836285 U CN202321836285 U CN 202321836285U CN 220397939 U CN220397939 U CN 220397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dispersing
supply assembly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362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碧
王嘉华
马艳龙
钱天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362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7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7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7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鼓风装置和散流件,所述散流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流通道,所述鼓风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散流通道的进气端,所述散流通道内设置有散风口,其中,沿着风的流动方向,所述散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变大以使得所述散风口的出风量均匀,散流通道内设置散风口,并且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来逐渐增大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以确保空气在经过散流通道时的出风口的出风量能够变得更加均匀,提高送风效果;散流板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易于成型,且配合使用的鼓风装置成本低,故整体成本低。

Description

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的吹风解冻模块、净味杀菌模块都需要将风扇吹出的风送到舱室内各处,不得存在无风的死角,以获得更好的功能性,故需相应的散流均风结构支撑该功能的实现。目前常用的均风方法为整面多孔板、百叶窗板等;这些方法不能实现均风的功能,但加上风扇后的整体尺寸大,特别是厚度太厚,需牺牲较大的储存空间来放置相关装置,使得冰箱整体的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缺少一种可以将风均匀送到冰箱各个部件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少一种均分风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鼓风装置和散流件,所述散流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流通道,所述鼓风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散流通道的进气端,所述散流通道内设置有散风口,其中,沿着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散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变大以使得所述散风口的出风量均匀。
在本方案中,散流通道内设置散风口,并且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来逐渐增大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以确保空气在经过散流通道时的出风口的出风量能够变得更加均匀,提高送风效果;散流板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易于成型,且配合使用的鼓风装置成本低,故整体成本低。
较佳地,所述散流件呈圆环形,所述散流通道沿着所述散流件的边缘延伸设置,和/或,
所述散流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所述散流通道的另一端封闭。
在本方案中,散流通道沿着圆环形边缘延伸设置,能够使得送风组件能够更好地迎合冰箱等设备的曲面设计,提高送风的均匀性;通过所述散流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另一端封闭的方式,能够使气流在由鼓风装置出来后,通过散流通道在流动的过程中,气流在由小到大逐渐扩散,形成均匀的送风效果。同时,散流通道的终端封闭,可以避免没有散风口的位置存在死角问题,并且能够防止未经散流处理的空气直接进入冰箱,降低其冷却性能。
较佳地,所散风口沿着所述散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散风口均匀间隔设置,能够让空气在流动时得到更好的分散和扩散,从而实现更均匀的送风效果,均匀的间隔设置也有利于整个气流的流动,降低气流的阻力和噪声,进一步提高送风效果。
较佳地,所述散流件包括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件均设置在所述散流板上,
所述第一导流件沿着所述散流件的外边缘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件的内部,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第二导流件之间的间隔相等,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第二导流件围成所述散流通道侧面。
在本方案中,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之间围成的可以有效形成散流通道的侧面,让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得到更加均匀的分散和扩散,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的设计能够在送风的同时,避免空气从侧面进入冰箱,从而防止冰箱在送风后出现死角或阻力过大的问题。
较佳地,所述散流件包括第一散流通道和第二散流通道,所述第一散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散流通道的进气端并列设置且均连通所述出风口。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将送出的气流在进入散流件后快速均匀地分散,从而使送风更加均匀。而且,所述进气端并列设置也可以使得送风组件更加紧凑,节省了空间,更加适用于小型化的冰箱设计。
较佳地,所述第一散流通沿着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逆时针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散流通道沿着远离所述出分口的方向顺时针延伸设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这种方式,气流的流动路径更加复杂多样,能够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从而使得送风更加均匀。同时,此设计还可以提高整体的送风效率。
较佳地,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风扇,所述散流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风扇通过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散流件上,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正对所述散流通道的进气端。
在本方案中,风扇可以直接与散流件相连,不需要借助额外的管道或连接器件,使得送风过程更加简洁直接。同时,这种设计还可以提高散流件的稳定性和紧凑型,防止送风装置在运行时出现松动和抖动等情况,确保散流件的正常运行和气流的稳定输送,能够更好地控制送风的方向和速度,优化空气的流动路径,进一步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风扇的进风口重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风扇的进风口重合的设计,增强空气的进出效果,提高送风组件的整体效率和均匀性。传统的设计中,由于安装孔与风扇进风口之间可能存在距离或偏移,因此容易导致空气在输送过程中的混乱和阻塞,进而影响送风效果。但是,通过此设计的重合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优化送风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和制冷效果。这种设计还能够降低送风系统的噪音和振动,使得送风组件更加安静稳定,提高整个冰箱的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送风组件的整体厚度不大于12mm。
在本方案中,整体厚度不大于12mm的送风组件能够极大地降低整个送风组件的尺寸,从而使得冰箱内部的使用空间更加合理充分。此外,还可以提高冰箱的美感和使用体验。通过厚度的降低,设计师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空间和造型的搭配效果,进一步提高冰箱的外观和用户体验。
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如上所述的送风组件。
在本方案中,散流通道内设置散风口,并且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来逐渐增大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以确保空气在经过散流通道时的出风口的出风量能够变得更加均匀,提高送风效果;散流板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易于成型,且配合使用的鼓风装置成本低,故整体成本低。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以上各个较佳技术方案可自由组合,以得到本申请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散流通道内设置散风口,并且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来逐渐增大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以确保空气在经过散流通道时的出风口的出风量能够变得更加均匀,提高送风效果;散流板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易于成型,且配合使用的鼓风装置成本低,故整体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冰箱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送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送风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送风组件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送风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送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送风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送风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送风组件100
鼓风装置1
风扇11
出风口12
散流件2
进气端20
散流通道21
散风口22
第一导流件23
第二导流件24
安装孔25
第一散流通道31
第二散流通道32
冰箱4
解冻板41
导风筋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组件100,如图1-图5所示,送风组件100包括鼓风装置1和散流件2,散流件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流通道21,鼓风装置1的出风口12连通散流通道21的进气端20,散流通道21内设置有散风口22,其中,如图3所示,沿着远离出风口12方向,散风口22的出风面积由小逐渐变大以使得散风口22的出风量均匀。
其中,散流通道21内设置散风口22,并且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来逐渐增大出风口12的出风面积,以确保空气在经过散流通道21时的出风口12的出风量能够变得更加均匀,提高送风效果;散流板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易于成型,且配合使用的鼓风装置1成本低,故整体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散流件2呈圆环形,散流通道21沿着散流件2的边缘延伸设置;散流通道21的一端连通出风口12,散流通道21的另一端封闭,散流通道21沿着圆环形边缘延伸设置,能够使得送风组件100能够更好地迎合冰箱4等设备的曲面设计,提高送风的均匀性;通过散流通道21的一端连通出风口12,另一端封闭的方式,能够使气流在由鼓风装置1出来后,通过散流通道21在流动的过程中,气流在由小到大逐渐扩散,形成均匀的送风效果。同时,散流通道21的终端封闭,可以避免没有散风口22的位置存在死角问题,并且能够防止未经散流处理的空气直接进入冰箱4,降低其冷却性能。
在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散流件2呈椭圆形、矩形等,具体使用可结合冰箱4的具体结构进行相应的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所散风口22沿着散流通道21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散风口22均匀间隔设置,能够让空气在流动时得到更好的分散和扩散,从而实现更均匀的送风效果,均匀的间隔设置也有利于整个气流的流动,降低气流的阻力和噪声,更利于环形风道内的风从出风口12吹出,风压损失更小,进一步提高送风效果。
其中,散流件2包括第一导流件23和第二导流件24,第一导流件23和第二导流件24件均设置在散流板上,第一导流件23沿着散流件2的外边缘延伸设置,第二导流件24设置在第一导流件23的内部,第一导流件23与第二导流件24之间的间隔相等,第一导流件23与第二导流件24围成散流通道21侧面,第一导流件23和第二导流件24之间围成的可以有效形成散流通道21的侧面,让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得到更加均匀的分散和扩散,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第一导流件23和第二导流件24的设计能够在送风的同时,避免空气从侧面进入冰箱4,从而防止冰箱4在送风后出现死角或阻力过大的问题。
其中,鼓风装置1包括风扇11,散流件2上设置有安装孔25,风扇11通过安装孔25设于散流件2上,风扇11的出风口12正对散流通道21的进气端20,风扇11可以直接与散流件2相连,不需要借助额外的管道或连接器件,使得送风过程更加简洁直接。同时,这种设计还可以提高散流件2的稳定性和紧凑型,防止送风装置在运行时出现松动和抖动等情况,确保散流件2的正常运行和气流的稳定输送,能够更好地控制送风的方向和速度,优化空气的流动路径,进一步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风扇11为小型蜗壳离心风扇11,其该散流板的进出风结构使舱室内易出现局部“涡流”,在风扇11风量较小时也能保证舱室内各处风速较大,风场均匀、无死角。使用小型蜗壳离心风扇11,因风扇11风量小,对风冷冰箱4控温风路影响小;且体积小、厚度薄也避免了对冰箱4控温风路的影响。但是,本实施例中风扇11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25与风扇11的进风口重合,通过安装孔25与风扇11的进风口重合的设计,增强空气的进出效果,提高送风组件100的整体效率和均匀性。传统的设计中,由于安装孔25与风扇11进风口之间可能存在距离或偏移,因此容易导致空气在输送过程中的混乱和阻塞,进而影响送风效果。但是,通过此设计的重合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优化送风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和制冷效果。这种设计还能够降低送风系统的噪音和振动,使得送风组件100更加安静稳定,提高整个冰箱4的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送风组件100的整体厚度不大于12mm,整体厚度不大于12mm的送风组件100能够极大地降低整个送风组件100的尺寸,从而使得冰箱4内部的使用空间更加合理充分。此外,还可以提高冰箱4的美感和使用体验。通过厚度的降低,设计师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空间和造型的搭配效果,进一步提高冰箱4的外观和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箱4,如图1所示,冰箱4包括如上的送风组件100,散流通道21内设置散风口22,并且根据空气的流动方向来逐渐增大出风口12的出风面积,以确保空气在经过散流通道21时的出风口12的出风量能够变得更加均匀,提高送风效果;散流板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易于成型,且配合使用的鼓风装置1成本低,故整体成本低。风扇11吹出的风将沿着风道运动,通过风道下方的出风口12吹向冰箱4舱室内,经进风口回到风扇11;该散流板用于冰箱4内吹风解冻时。散流结构除了能用于冰箱4内辅助解冻板41的解冻和净味杀菌外,还可用于其他需要内部循环空气的场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送风组件100与实施例1中的送风组件100除了散流通道21不同之外,其他均相同。
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散流件2包括第一散流通道31和第二散流通道32,第一散流通道31和第二散流通道32的进气端20并列设置且均连通出风口12,能够更好地将送出的气流在进入散流件2后快速均匀地分散,从而使送风更加均匀。而且,进气端20并列设置也可以使得送风组件100更加紧凑,节省了空间,更加适用于小型化的冰箱4设计。
如图7所示,第一散流通道31沿着远离出风口12的方向逆时针延伸设置,第二散流通道32沿着远离出风口12的方向顺时针延伸设置,通过这种方式,气流的流动路径更加复杂多样,能够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从而使得送风更加均匀。同时,此设计还可以提高整体的送风效率。
其中,如图6所示,因蜗壳离心风扇11吹出的风更多的集中在出风口12的上部,将风扇11上进风口截面积设计的小于风扇11下出风口12,可使两个出风口12的风量基本相同;同时各出风口12尺寸也是越远离风扇11出风口12越大,该方案将环形风道进风口一分为二,各出风口12离风扇11出风口12更接近,故能更好的使各出风口12处风量一致,抽屉内流场更均匀。
其中,散流板进出口处可设计导风筋5结构,如图8所示,可使舱室风场更均匀。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
鼓风装置,
散流件,所述散流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散流通道,所述鼓风装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散流通道的进气端,所述散流通道内设置有散风口;
其中,沿着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所述散风口的出风面积逐渐变大以使得所述散风口的出风量均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流件呈圆环形,所述散流通道沿着所述散流件的边缘延伸设置,和/或,
所述散流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所述散流通道的另一端封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散风口沿着所述散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流件包括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件均设置在所述散流件上,
所述第一导流件沿着所述散流件的外边缘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件的内部,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第二导流件之间的间隔相等,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第二导流件围成所述散流通道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流件包括第一散流通道和第二散流通道,所述第一散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散流通道的进气端并列设置且均连通所述出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流通沿着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逆时针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散流通道沿着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顺时针延伸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风扇,所述散流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风扇通过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散流件上,所述风扇的出风口正对所述散流通道的进气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风扇的进风口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的整体厚度不大于12mm。
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组件。
CN202321836285.3U 2023-07-12 2023-07-12 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Active CN220397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6285.3U CN220397939U (zh) 2023-07-12 2023-07-12 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6285.3U CN220397939U (zh) 2023-07-12 2023-07-12 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7939U true CN220397939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01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36285.3U Active CN220397939U (zh) 2023-07-12 2023-07-12 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7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98068A1 (zh) 空调器、风机系统及其风道部件
CN212431089U (zh)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3959008A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19062625A1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4629949U (zh) 立式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及立式空调器
CN220397939U (zh) 送风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CN218495109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WO2023142932A1 (zh)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调节设备
CN105091118A (zh) 一种空调器
JP2009174790A (ja) 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機
CN21533669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7387457B (zh) 一种并联式蜗壳组件和风道组件
CN213453924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WO2017049447A1 (zh)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CN204943705U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105091086A (zh) 空调器
CN108775691B (zh) 出风口混风结构、空调器
KR20070064907A (ko) 공기조화기
CN114076352A (zh)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17049542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1706921A (zh) 一种新风空调机
CN220870997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8495121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15216460U (zh) 一种用于单离心上下出风的双级导流系统的空调器
CN218495120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