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9103U - 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 Google Patents

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9103U
CN220379103U CN202321958394.2U CN202321958394U CN220379103U CN 220379103 U CN220379103 U CN 220379103U CN 202321958394 U CN202321958394 U CN 202321958394U CN 220379103 U CN220379103 U CN 220379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welding
welding section
treatment lay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83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海虎
杜飞龙
蔡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Hetian 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83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9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9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9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接管包括:本体,本体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段和焊接段,焊接段用于与外接管路进行焊接;处理层,设置在焊接段的表面,处理层由金属材料制成。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四通阀的接管通过铜套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后,铜套容易发生变形,对变形的铜套进行整形导致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背景技术
四通阀通常包括阀体和设置在阀体上的接管,接管的远离阀体的一端通常需要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现有技术中,阀体上的接管通常为不锈钢材质,外接管路通常为铜材质,由于不锈钢与铜之间焊接难度大,接管与外接的管路之间难以直接焊接。在对接管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前,需要在接管上先焊接铜套。具体在装配时,首先需要将铜套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接管进行焊接,之后再通过采用焊接的方式将铜套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但是,铜套焊接后会变软,且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碰撞导致变形,影响铜套与外接管路的焊接稳定性,因此,在四通阀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铜套进行整形以保证铜套与外接的管路之间焊接的稳定性,整形的过程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四通阀的接管通过铜套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后,铜套容易发生变形,对变形的铜套进行整形导致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管,接管包括:本体,本体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段和焊接段,焊接段用于与外接管路进行焊接;处理层,设置在焊接段的表面,处理层由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焊接段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处理层。
进一步地,处理层沿焊接段的周向环形设置在焊接段的内表面,且沿焊接段的轴线方向,处理层从焊接段的远离主体段的一端延伸至焊接段的靠近主体段的一端。
进一步地,焊接段轴向的长度设置在8至11mm之间,焊接段的内径设置在9.4至12.8mm之间,处理层的厚度设置在0.01至0.03mm之间。
进一步地,本体还包括连接段,连接段设置在主体段与焊接段之间,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主体段和焊接段连接,沿主体段至焊接段的方向,连接段的直径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处理层为铜层、银基层或镍基层。
进一步地,处理层通过冶金结合的方式设置在焊接段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本体的远离焊接段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与外接部件进行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本体还包括安装段,安装段设置在主体段的远离焊接段的一端,安装段的外径小于主体段的外径,主体段与安装段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形成限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四通阀,其包括;阀体,阀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装配孔;上述的接管,接管的本体的远离焊接段的一端穿设在装配孔内并与阀体焊接。
进一步地,本体的远离焊接段的一端与装配孔间隙配合。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焊接段的表面上设置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处理层,能够在不影响焊接段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焊接段与外接的管路焊接稳定性。传统技术方案中,需要通过铜套将接管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实际工况中,通常将铜套先与接管进行焊接,焊接后,将整个焊接件运输至指定的工作地点,之后,再将外接的管路与铜套进行焊接。在铜套与接管焊接处理后,铜套变软易发生变形,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铜套发生磕碰后也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铜套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前,需要对铜套进行整形,降低了工作效率。与传统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方案中在焊接段与外接管路进行焊接的步骤之前,不需要对本体进行焊接处理,即本体不会变软或者变形,保证了本体的结构强度,在保证本体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在焊接段的表面设置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处理层,在焊接段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时,使得设置有处理层的表面形成焊接面,以提升焊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接管与外接的管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再一种形式的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本体;
11、主体段;1101、安装口;
12、焊接段;
13、连接段;
14、安装段;
20、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接管,接管包括本体10和处理层,本体10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段11和焊接段12,焊接段12用于与外接管路进行焊接。处理层设置在焊接段12的表面,处理层由金属材料制成。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焊接段12的表面上设置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处理层,能够在不影响焊接段12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焊接段12与外接的管路焊接稳定性。传统技术方案中,需要通过铜套将接管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实际工况中,通常将铜套先与接管进行焊接,焊接后,将整个焊接件运输至指定的工作地点,之后,再将外接的管路与铜套进行焊接。在铜套与接管焊接处理后,铜套变软易发生变形,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铜套发生磕碰后也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铜套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前,需要对铜套进行整形,降低了工作效率。与传统的技术方案相比,本方案中在焊接段12与外接管路进行焊接的步骤之前,不需要对本体10进行焊接处理,即本体10不会变软或者变形,保证了本体10的结构强度,在保证本体10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在焊接段12的表面设置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处理层,在焊接段12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时,使得设置有处理层的表面形成焊接面,以提升焊接的稳定性。并且,本方案中,只在焊接段12的表面设置处理层,能够尽可能地节约接管的成本。
本方案处理层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其中,处理层可设置在焊接段12的内表面上,也可设置在焊接段12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中,焊接段12的内表面上和焊接段12的外表上均设置有处理层。处理层不仅在焊接时能够起到提升焊接稳定性的效果,处理层还能够提升焊接段12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起到防腐蚀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焊接段1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均设置处理层,能够进一步提升焊接段12的结构稳定性以及防腐蚀效果。
进一步地,处理层沿焊接段12的周向环形设置在焊接段12的内表面,且沿焊接段12的轴线方向,处理层从焊接段12的远离主体段11的一端延伸至焊接段12的靠近主体段11的一端。如此设置,可保证处理层覆盖在焊接段12的整个内表面上,进一步提升焊接时的稳定性。
本方案中,焊接段12轴向的长度设置在8至11mm之间,焊接段12的内径设置在9.4至12.8mm之间,处理层的厚度设置在0.01至0.03mm之间。
焊接段12轴向的长度过短时、焊接段12的内径过小、处理层的厚度过小时,处理层的表面积较小,且可能存在处理层在焊接段12的表面分不均匀的情况,对焊接稳定性的提升效果不足;焊接段12轴向的长度过长时、焊接段12的直径过大、处理层的厚度过大时,可能造成处理层材料浪费的情况。本方案将焊接段12的轴向长度、焊接段12的内径以及处理层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即能够保证处理层对焊接稳定性的提升效果,也能够减少或避免发生处理层材料浪费的情况。
其中,焊接段12轴向的长度可设置为8mm、10mm或者11mm,本实施例中,焊接段12轴向的长度为10mm。
其中,焊接段12的内径可设置为9.4mm、10mm、11mm或者12.8mm,本实施例中,焊接段12的内径设置为10.5mm。
其中,处理层的厚度可设置为0.01mm、0.02mm或者0.03mm。本实施例中,处理层的厚度设置为0.02mm。
进一步地,本体10还包括连接段13,连接段13设置在主体段11与焊接段12之间,连接段13的两端分别与主体段11和焊接段12连接,沿主体段11至焊接段12的方向,连接段13的直径逐渐增加。本实施例中,焊接段12的直径大于主体段11的直径,接管与外接的管路进行焊接处理时,外接的管路的端部穿设在焊接段12内,外接的管路的端部与连接段13限位配合。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对外接的管路与焊接段12焊接时,外接的管路的稳定性,提升焊接精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本方案对主体段11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可设置为直线段的形式,可设置为直线段与圆弧段相互连接的形式。
并且,主体段11的侧壁上还可设置安装口1101,安装口1101用于与其他的外接管路进行连接。具体安装口1101可通过冲压工艺形成。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扩口的方式对本体10的端部进行处理,以使本体10形成顺次设置的主体段11、连接段13和焊接段12。如此设置,能够提升对本体10进行加工的便捷性以及提升本体10的结构稳定性。
本方案对处理层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制,其中,处理层可设置为铜层、银基层或镍基层,处理层设置为铜层时,具体可选择黄铜层、紫铜层等。只要能够实现提升焊接稳定性的效果即可。
其中,本方案对处理层的具体形成方式不做限制,处理层通过冶金结合或电镀的方式设置在焊接段12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本体10的远离焊接段1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与外接部件进行限位配合。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提升接管与四通阀进行装配的便捷性以及提升接管与四通阀进行装配的装配精度。
具体地,本体10还包括安装段14,安装段14设置在主体段11的远离焊接段12的一端,安装段14的外径小于主体段11的外径,主体段11与安装段14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形成限位结构。具体在加工安装段14时,可在本体10的远离焊接段12的外侧壁上进行车削即可。上述设置,其结构简单,且便于成型。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四通阀,其包括阀体20和实施例一提供的接管,阀体20的侧壁上设置有装配孔。接管的本体10的远离焊接段12的一端穿设在装配孔内并与阀体20焊接。
具体地,本体10的远离焊接段12的一端与装配孔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安装段14穿设在装配孔内,并与装配孔对应的阀体20的外侧壁的位置限位配合。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将安装段14穿设在装配孔中,且能保证接管与阀体20之间的位置精度。具体在装配时,将安装段14穿设在装配孔后,对安装段14进行扩张处理,使得安装段14与装配孔实现过盈配合,之后再将安装段14与阀体20进行焊接即可。如此设置,能够提升焊接的便捷性以及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包括:
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顺次连接的主体段(11)和焊接段(12),所述焊接段(12)用于与外接管路进行焊接;
处理层,设置在所述焊接段(12)的表面,所述处理层由金属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段(1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所述处理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层沿所述焊接段(12)的周向环形设置在所述焊接段(12)的内表面,且沿所述焊接段(12)的轴线方向,所述处理层从所述焊接段(12)的远离所述主体段(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焊接段(12)的靠近所述主体段(1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段(12)轴向的长度设置在8至11mm之间,所述焊接段(12)的内径设置在9.4至12.8mm之间,所述处理层的厚度设置在0.01至0.03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还包括连接段(13),所述连接段(13)设置在所述主体段(11)与所述焊接段(12)之间,所述连接段(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段(11)和所述焊接段(12)连接,沿所述主体段(11)至所述焊接段(12)的方向,所述连接段(13)的直径逐渐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层为铜层、银基层或镍基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层通过冶金结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焊接段(12)的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远离所述焊接段(1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与外接部件进行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还包括安装段(14),所述安装段(14)设置在所述主体段(11)的远离所述焊接段(12)的一端,所述安装段(14)的外径小于所述主体段(11)的外径,所述主体段(11)与所述安装段(14)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10.一种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包括;
阀体(20),所述阀体(20)的侧壁上设置有装配孔;
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管,所述接管的本体(10)的远离焊接段(12)的一端穿设在所述装配孔内并与所述阀体(20)焊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远离所述焊接段(12)的一端与所述装配孔间隙配合。
CN202321958394.2U 2023-07-24 2023-07-24 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Active CN220379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8394.2U CN220379103U (zh) 2023-07-24 2023-07-24 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8394.2U CN220379103U (zh) 2023-07-24 2023-07-24 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9103U true CN220379103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5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8394.2U Active CN220379103U (zh) 2023-07-24 2023-07-24 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9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79103U (zh) 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CN108930816B (zh)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作方法
CN207710120U (zh) 管板焊接机器人焊枪气体保护装置
CN216201478U (zh) 管件连接组件
JP2974134B2 (ja) 金属管の継ぎ手装置
CN210191585U (zh) 一种汽车转向控制臂的安装支架
CN107081534B (zh) 汽车仪表板弯管梁的变径连接结构及其焊接工艺
CN106112364A (zh) 一种前下臂焊接定位装置
CN201306561Y (zh) 一种45°y型锻三通结构
CN201310695Y (zh) 一种对焊法兰半成品
CN204900196U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排气管
CN105705848A (zh) 具有轴导的阀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18269548U (zh) 一种容器
CN204186811U (zh) 汽车轴承外圈锻件
CN204877871U (zh) 排气管和压缩机
CN220196755U (zh) 一种焊颈法兰在管道上的焊接定位工装
CN215635576U (zh) 承插压合管件焊接法兰盘的焊接组件
CN205101711U (zh) 一种薄壁不锈钢管连接结构
CN111947483A (zh) 换热管组件、换热器及换热管组件的装配方法
CN219465292U (zh) 用于阀体焊接的辅助定位工装
CN210343654U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气缸插管
CN212776178U (zh) 一种不锈钢大小头管件
CN214947206U (zh) 管件连接结构及空调设备
CN217750145U (zh) 一种用于喷杆组件焊接与机加工的定位工装
CN114682995A (zh) 管件连接组件制造方法及管件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