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1478U - 管件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管件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1478U
CN216201478U CN202023172312.0U CN202023172312U CN216201478U CN 216201478 U CN216201478 U CN 216201478U CN 202023172312 U CN202023172312 U CN 202023172312U CN 216201478 U CN216201478 U CN 216201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interface
component
matching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723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chang County Sitong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County Sitong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County Sitong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County Sitong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723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1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1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1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件连接组件,其中管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至少两个接管,第一部件的材料为钢材料,第二部件的材料为钢材料,所述接管包括所述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的材料为铜质材料,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一部件与第一接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这样通过将钢材料以替代紫铜材料,并且第一部件的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部件的第二配合部相配合,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以加强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焊接强度和焊接可靠性。

Description

管件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件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有的空调系统中会使用到管件连接组件以用来对流体进行合流或分流等控制,一般多通管件连接装置与系统的管路为同一类材质,这样有利于焊接,连接相对方便,而管件连接组件一般采用紫铜材料,但整体材料采用紫铜材料,相应的的加工过程可能需要进行酸洗等表面处理,这对环保有一定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以上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管件连接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件连接组件,所述管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至少两个接管,所述第一部件的材料为钢材料,所述第二部件的材料为钢材料,所述接管包括所述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的材料为铜质材料,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接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孔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孔部内,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孔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孔部内,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管件连接组件的零件采用分开加工的方式,其中第一部件的材料为钢材料,第二部件的材料为钢材料,第一接管的材料为铜质材料,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一部件与第一接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这样通过将钢材料以替代紫铜材料,并且第一部件的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部件的第二配合部相配合,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以加强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焊接强度和焊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件连接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管件连接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管件连接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管件连接组件的第一部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管件连接组件的第二部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管件连接组件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件连接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管件连接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是附图中所示的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管件连接组件100包括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材料均为钢材料如不锈钢、碳钢等材料,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均采用不锈钢板材加工而成,第一部件1包括第一配合部11、第一主体部12、第一接口部13以及第二接口部14,第二部件2包括第二配合部21、第二主体部22以及第三接口部23。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通过焊接固定,具体的,选择符合要求的不锈钢板材,进行拉伸、整形加工获得第一配合部11与第一主体部12,再对拉伸后的不锈钢板材进行冲孔、翻边以加工得到第一接口部13与第二接口部14,即第一配合部11、第一主体部12、第一接口部13以及第二接口部14为一体结构,第一主体部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与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连通所述第二接口部与第一配合部,如此获得第一部件1;相应的,选择符合要求的不锈钢板材,进行拉伸、整形加工获得第二配合部21与第二主体部22,再对拉伸后的不锈钢板材进行冲孔、翻边以加工得到第三接口部23,即第二配合部21、第二主体部22以及第三接口部23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主体部连通所述第三接口部与第二配合部,如此获得第二部件2。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部件1的第一配合部11具有孔部,第二部件2的第二配合部21至少部分伸入第一配合部11的孔部内,即第一配合部11套设于第二配合部21、第一配合部11的外径大于第二配合部21的外径,以此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相配合以便于焊接,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或者两者过渡配合,并借助工装在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不焊接时进行固定或者限位;再或者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之间过盈配合,即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两者的过盈量小于0.06mm,这样的配合,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在焊接进行压紧配合后,在焊接时无需借助于其他工装固定或者限位,此加工更加方便。并且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均为不锈钢材质,相较于之前应用的紫铜材质,对于组件表面处理更加简单且方便,使用的领域也更加广泛,并且更加环保。
或者,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部件2的第二配合部21具有孔部,第一部件1的第一配合部11至少部分伸入第二配合部21的孔部内,即第二配合部21套设于第一配合部11、第二配合部21的外径大于第一配合部11的外径,以此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相配合以便于焊接,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或者两者过渡配合,并借助工装在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焊接时进行固定或者限位;再或者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之间过盈配合,即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两者的过盈量小于0.06mm,这样的配合,第一配合部11与第二配合部21在焊接进行压紧配合后,在焊接时无需借助于其他工装固定或者限位,此加工更加方便。
如图1-6所示,第一部件1包括第一主体部12以及第一变径部15、第二部件2包括第二主体部22以及第二变径部24,第一本体部12与第一接口部13以及第二接口部14之间为第一变径部15、第二主体部22与第三接口部23之间为第二变径部24,第一变径部15、第二变径部24实际上分别为两个从本体部加工到接口部的过渡段,其中第二变径部24靠近第二配合部21的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二变径部24靠近第三接口部23的一端的外径,且自第二变径部24靠近第二配合部21的一端到第二变径部24靠近第三接口部23的一端,第二变径部24的外壁所围成的垂直于第三接口部23轴线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如图7和图8所示为另一种第二部件2实施方式,以此对于液体流入后可更加顺利地进行流动,避免回流的风险。
如图6所示,管件连接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接管3、第二接管4与第三接管5,第一接管3包括第一焊接配合部31,第二接管4包括第二焊接配合部41,第三接管5包括第三焊接配合部51,第一焊接配合部31与第一部件1的第一接口部13配合以便于焊接;具体地,第一焊接配合部31插入第一部件1的的第一接口部13所在的孔部,经焊接以实现第一接管3与第一接口部13之间的固定;第二焊接配合部41插入第一部件1的的第二接口部14所在的孔部,经焊接以实现第二接管4与第二接口部14之间的固定;第三焊接配合部51插入第二部件2的的第三接口部23所在的孔部,经焊接以实现第三接管5与第三接口部23之间的固定。
为保证接管与接口部的焊接质量,可以在第一接管3的第一焊接配合部31处、第二接管4的第二焊接配合部41处以及第三接管5的第三焊接配合部51处设置拉丝或凸筯等,使焊接配合部形成局部凸出的结构,这样可以使接管与接口部形成局部过盈的结构,有利于炉焊时两者之间的固定,同时也可以在接管的焊接配合与接口部之间在焊接时填充焊料,使接管的焊接配合部与接口部之间焊接更加可靠。第一部件与第一接管之间焊接时采用的焊料包括青铜焊料即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接管之间的焊缝部包括青铜焊料成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管之间焊接时采用的焊料包括青铜焊料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管之间的焊缝部包括青铜焊料成分,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三接管之间焊接时采用的焊料包括青铜焊料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三接管之间的焊缝部包括青铜焊料成分。
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进行组装将第一部件1的第一配合部11至少部分伸入第二部件2的第二配合部21的孔部,完成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安装固定;再通过氩弧焊或气体保护焊或者激光焊接的焊接方式完成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焊接,其中气体保护的方式包括惰性气体与还原性气体保护,之后将第一接管3与第一接口部13安装固定,具体地第一焊接配合部31插入第一部件1的的第一接口部13所在的孔部,第一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口部轴向限位,所述第一接管插入所述第一接口部的深度范围为3mm-10mm;和/或将第二接管4与第二接口部14安装固定,具体地第二焊接配合部41插入第一部件1的的第二接口部14所在的孔部,所述第二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口部轴向限位,所述第二接管插入所述第二接口部的深度范围为3mm-10mm;和/或将第三接管5与第三接口部23安装固定,具体地第三焊接配合部51插入第二部件2的的第三接口部23所在的孔部,所述第三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三接口部轴向限位,所述第三接管插入所述第三接口部的深度范围为3mm-10mm,使第一接管3、第二接管4以及第三接管5与焊接完成的第一部件1以及第二部件2通过隧道炉进行气体保护炉焊,或者通过真空炉保持一定的温度与时间使管件连接组件100进行保护焊接。在第一接管3、第二接管4以及第三接管5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可以分别在第一接口部13、第二接口部14以及第三接口部23中预设环状的焊料(如焊环),使得焊环留置,再安装第一接管3、第二接管4以及第三接管5。先让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经氩弧焊或者气体保护焊或者激光焊接固定后,再采用隧道炉或者真空炉与第一接管3、第二接管4以及第三接管5一体焊接,可以有效地消除有害应力。
另外的,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进行组装将第一部件1的第一配合部11至少部分伸入第二部件2的第二配合部21的孔部,完成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的安装固定;再将第一接管3与第一接口部13安装固定,具体地第一焊接配合部31插入第一部件1的的第一接口部13所在的孔部,第一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口部轴向限位,所述第一接管插入所述第一接口部的深度范围为3mm-10mm;和/或将第二接管4与第二接口部14安装固定,具体地第二焊接配合部41插入第一部件1的的第二接口部14所在的孔部,所述第二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口部轴向限位,所述第二接管插入所述第二接口部的深度范围为3mm-10mm;和/或将第三接管5与第三接口部23安装固定,具体地第三焊接配合部51插入第二部件2的的第三接口部23所在的孔部,所述第三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三接口部轴向限位,所述第三接管插入所述第三接口部的深度范围为3mm-10mm,使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第一接管3、第二接管4以及第三接管5一体组装完成,后通过隧道炉进行气体保护炉焊,或者通过真空炉保持一定的温度与时间使管件连接组件100进行保护焊接。通过以下实施例对管件连接组件100的一种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包括如下步骤,如下步骤的一些顺序可进行调整;
采用钢板材经拉伸并整型后,得到第一钢件,所述第一钢件包括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一底壁部;再在第一底壁部冲孔得到第一钢件的第一孔以及第二孔;对第一孔以及第二孔的周侧壁部进行翻边以及整形后形成第一接口部以及第二接口部;再经表面清洗处理后得到第一部件;采用钢板材经拉伸并整型后,得到第二钢件,所述第二钢件包括第二侧壁部以及第二底壁部;再在第二底壁部冲孔得到第二钢件的第三孔;对第三孔的周侧壁部经翻边以及整形后形成第三接口部;再经表面清洗处理后得到第二部件或者采用钢管材经旋压、扩口后形成第二钢件的钢主体部以及第三孔,对第三孔的周侧壁部经翻边以及整形后形成第三接口部;再经表面清洗处理后得到第二部件。提供不锈钢管或铜管,经对管材进行裁切以及去毛边成型所述包括第一焊接配合部的第一接管、包括第二焊接配合部的第二接管以及包括第三焊接配合部的第三接管;
将所述第一部件1的第一配合部11插入所述第二部件2的第二配合部21的孔部或者将所述第二配合部插入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孔部,完成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的初步组装;
将初步组装完成的管件连接组件100通过氩弧焊或者气体保护焊或者激光焊接固定;
在所述第一部件1的与所述第一接管3配合的第一接口部13放置焊环,再将所述第一接管3的第一焊接配合部31插入所述第一接口部13;在所述第一部件1的与所述第二接管4配合的第二接口部14放置焊环,再将所述第二接管4的第二焊接配合部41插入所述第二接口部14;在所述第二部件2的与所述第三接管5配合的第三接口部23放置焊环,再将所述第三接管5的第三焊接配合部51插入所述第二接口部14;
还包括二次焊接:将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接口部、第二接管与第二接口部以及第三接管与第三接口部通过隧道炉焊或通过真空炉进行保护焊接。
管件连接组件100还可以按以下制造方法制造,包括如下步骤,如下步骤的一些顺序可进行调整:
采用钢板材经拉伸并整型后,得到第一钢件,所述第一钢件包括第一侧壁部以及第一底壁部;再在第一底壁部冲孔得到第一钢件的第一孔以及第二孔;对第一孔以及第二孔的周侧壁部进行翻边以及整形后形成第一接口部以及第二接口部;再经表面清洗处理后得到第一部件;采用钢板材经拉伸并整型后,得到第二钢件,所述第二钢件包括第二侧壁部以及第二底壁部;再在第二底壁部冲孔得到第二钢件的第三孔;对第三孔的周侧壁部经翻边以及整形后形成第三接口部;再经表面清洗处理后得到第二部件或者采用钢管材经旋压、扩口后形成第二钢件的钢主体部以及第三孔,对第三孔的周侧壁部经翻边以及整形后形成第三接口部;再经表面清洗处理后得到第二部件。提供不锈钢管或铜管,经对管材进行裁切以及去毛边成型所述包括第一焊接配合部的第一接管、包括第二焊接配合部的第二接管以及包括第三焊接配合部的第三接管;
将所述第一部件1的第一配合部11插入所述第二部件2的第二配合部21的孔部或者将所述第二配合部插入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孔部,完成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的初步组装;
在所述第一部件1的与所述第一接管3配合的第一接口部13放置焊环,再将所述第一接管3的第一焊接配合部31插入所述第一接口部13;在所述第一部件1的与所述第二接管4配合的第二接口部14放置焊环,再将所述第二接管4的第二焊接配合部41插入所述第二接口部14;在所述第二部件2的与所述第三接管5配合的第三接口部23放置焊环,再将所述第三接管5的第三焊接配合部51插入所述第二接口部14;
将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一接管、第二接管以及第三接管,通过炉焊或通过真空炉一次性进行保护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管件连接组件,所述管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至少两个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材料为钢材料,所述第二部件的材料为钢材料,所述接管包括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二接管的材料为铜质材料,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接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孔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孔部内,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孔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孔部内,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一主体部、第一变径部、第一接口部与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变径部、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二接口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部件还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二变径部以及第三接口部,所述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变径部与所述第三接口部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焊接固定连接前,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焊接固定连接前,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焊接固定连接前,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的过盈量小于0.06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焊接固定连接前,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的过盈量小于0.06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径部靠近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变径部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的一端的外径,且自所述第二变径部靠近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一端到所述变径部靠近所述第三接口部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管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管、第二接管与第三接管,所述第一接管包括第一焊接配合部,所述第二接管包括第二焊接配合部,所述第三接管包括第三焊接配合部,所述第一焊接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接口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焊接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二接口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焊接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三接口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包括孔部,所述第一焊接配合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接口部的孔部中,所述第二接口部包括孔部,所述第二焊接配合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孔部中,所述第三接口部包括孔部,所述第三焊接配合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三接口部的孔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包括孔部,所述第一焊接配合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接口部的孔部中,所述第一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口部轴向限位,所述第一接管插入所述第一接口部的深度范围为3mm-10mm,所述第二接口部包括孔部,所述第二焊接配合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孔部中,所述第二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口部轴向限位,所述第二接管插入所述第二接口部的深度范围为3mm-10mm,所述第三接口部包括孔部,所述第三焊接配合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三接口部的孔部中,所述第三接管相对于所述第三接口部轴向限位,所述第三接管插入所述第三接口部的深度范围为3mm-10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件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与所述第一接口部的焊接、所述第二接管与所述第二接口部的焊接以及所述第三接管与所述第三接口部的焊接一次性完成,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接管之间形成焊缝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接管之间形成焊缝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三接管之间形成焊缝部。
CN202023172312.0U 2020-12-25 2020-12-25 管件连接组件 Active CN216201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2312.0U CN216201478U (zh) 2020-12-25 2020-12-25 管件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2312.0U CN216201478U (zh) 2020-12-25 2020-12-25 管件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1478U true CN216201478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57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72312.0U Active CN216201478U (zh) 2020-12-25 2020-12-25 管件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1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56704A (en) Tube fitting having a saddle bead with conforming pilot
CN211305265U (zh) 钎焊管路接头
CN101328878A (zh) 一种空调压缩机的吸气管及其制造和连接方法
CN211925062U (zh) 一种不锈钢管与铜管的焊接结构
CN201475535U (zh) 一种薄壁不锈钢管道承插钎焊连接结构
CN110605493B (zh) 不锈钢管与铜管的焊接方法
CN216201478U (zh) 管件连接组件
CN113266717B (zh) 一种改进型耐高温压力法兰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82995A (zh) 管件连接组件制造方法及管件连接组件
CN111112952A (zh) 一种锅炉集箱管座整体成型工艺
CN108930816B (zh) 一种换向阀及其制作方法
CN215137808U (zh) 过滤器
CN205227948U (zh) 管件和壳体的焊接结构
CN114799752A (zh) 一种用于托卡马克装置真空室内集水管的制造方法
CN220379103U (zh) 接管及具有其的四通阀
CN218269548U (zh) 一种容器
CN111947483A (zh) 换热管组件、换热器及换热管组件的装配方法
CN114623304A (zh)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
CN113007413A (zh) 一种阀体部件、流体控制阀及制造方法
CN204611130U (zh) 一种管路连接结构
CN114682996A (zh) 过滤器制造方法及过滤器
CN220771348U (zh) 一种消音器组件
CN205747594U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14789639U (zh) 一种连接管组件、连接管、空调器
CN117324746A (zh) 一种容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所制得的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