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6714U -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36714U
CN220336714U CN202321789965.4U CN202321789965U CN220336714U CN 220336714 U CN220336714 U CN 220336714U CN 202321789965 U CN202321789965 U CN 202321789965U CN 220336714 U CN220336714 U CN 220336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nnecting rod
housing
motor
worm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899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虹
张光辉
马瑞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899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36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36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367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车门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杆、滑块、安装壳和丝杆,安装壳用于与车身及车门中的一者连接,丝杆转动连接于安装壳中,连接杆的第一端用于与车身及车门中的另一者连接,连接杆的第二端伸入安装壳,滑块与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且滑块与丝杆螺纹连接,车门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电机位于安装壳远离连接杆的第一端的位置,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安装壳中并通过蜗轮蜗杆组件与丝杆驱动连接,该车门驱动装置能够大大降低传动副发生偏磨震动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车型的标配,在部分车型中,为了减小车门驱动装置在纵向上,也就是车辆长度上的空间占用,其车门驱动装置通常包括电机、蜗轮、蜗杆和丝杆,丝杆设置于车身,蜗轮内圈具有与丝杆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即,蜗轮外圈既可以与蜗杆啮合,内圈也与丝杆螺纹连接,电机与蜗杆驱动连接,且电机与车门固定,如此,电机带动蜗杆转动时,就会驱动蜗轮旋转,蜗轮则沿着丝杆边旋转边移动,蜗轮移动的同时也带动与其啮合的蜗杆和电机移动,最终带动车门运动。这种车门驱动装置中的电机不会占用车辆长度空间,虽然降低了装置整体对车辆长度上的空间占用,但是,由于车门运动的轨迹并不是一个直线轨迹,为了满足车门运动轨迹,这种车门驱动装置就需要丝杆的一端与车身活动连接,使得丝杆能随车门的运动适应性地摆动,但是,由于丝杆存在摆动,蜗杆与丝杆上的蜗轮啮合时会发生微小的角度变化,导致震动噪音,以及会发生偏磨,其次,由于车门仅是由电机带动并沿丝杆移动,整体刚度也较低,震动与磨损效果更加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杆、滑块、安装壳和丝杆,所述安装壳用于与车身及车门中的一者连接,所述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壳中,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用于与车身及车门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安装壳,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滑块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车门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安装壳远离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的位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安装壳中并通过蜗轮蜗杆组件与所述丝杆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门驱动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丝杆一端不用像传统车门驱动装置中的丝杆一样与车身连接,而是可以通过连接杆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安装壳与车门连接,电机可以与安装壳连接,如此,电机通电工作时,电机能够通过蜗轮蜗杆组件驱动丝杆旋转,例如蜗轮蜗杆组件中的蜗轮设置于丝杆上,蜗轮能够与丝杆同步旋转,蜗轮蜗杆组件中的蜗杆与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电机通过蜗杆驱动蜗轮旋转,旋转的蜗轮带动丝杆旋转,由于滑块是设置于连接杆第二端的,滑块就会给予丝杆一个反作用力,使丝杆相对于滑块移动,进而实现作为丝杆载体的安装壳移动,最终实现与安装壳连接的车门的开启和关闭,在车门运动过程中,为了配合车门运动轨迹,连接杆的第一端与车身的连接关系可以是铰接,即连接杆可以随车门的运动进行适应性地摆动,但是丝杆上的蜗轮与蜗杆之间的夹角不会变化,大大降低了传动副发生偏磨震动的现象,而且,由于是安装壳、电机以及安装壳中的丝杆一起沿着滑块和连接杆移动,该车门驱动装置整体的刚度更高,会进一步降低车门运动时震动、磨损现象的发生,并且,由于电机是通过蜗轮蜗杆组件与丝杆传动连接的,电机可相对于丝杆垂直设置,电机也能做到不占用车辆长度方向的空间,进而使得该装置整体也能也能减小对车辆长度方向的空间占用。除此之外,电机是位于安装壳远离连接杆第一端的位置,那么蜗轮蜗杆组件也即是设置在丝杆远离连接杆第一端的一端(记为丝杆的设定端),例如当电机和安装壳随丝杆移动直至丝杆的设定端靠近滑块且无法继续移动时,车门可以是处于完全开启的状态,丝杆的设定端远离滑块且无法继续移动时,车门则可以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那么,电机和安装壳能够实现置于车门内部,电机、安装壳和车门的结构强度、刚度都会增高,进一步避免了车门运动时的震动噪声和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第一端轴承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伸入所述第二壳体内,并通过第二端轴承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中并套设于所述丝杆的第二端,所述蜗轮与所述丝杆过盈配合或花键配合,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本体和第一壳盖,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本体和第三壳盖,所述第一壳本体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壳本体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一壳盖盖设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所述第一敞口处,所述第一壳盖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杆孔,所述第二壳本体的第一端具有第四敞口,所述第四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连通,所述第二壳本体的第二端具有第三敞口,所述第二壳本体于所述第四敞口处向外延伸有第二壳盖,所述第二壳盖盖设于所述第一壳本体的第二敞口处,所述第三壳盖盖设于所述第二壳盖的所述第三敞口处,其中,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第一端轴承与所述第一壳盖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端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本体内壁处。
进一步地,所述杆孔处设置有密封套,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所述第一壳盖过盈配合并形成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靠近所述蜗轮的位置设置有随所述丝杆同步转动的挡圈,所述第二壳体内壁设置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用于对所述挡圈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包括滑块本体和衬套,所述滑块本体内部设置有套孔,所述衬套设置于所述套孔中,所述衬套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所述安装壳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凹槽;或/和,所述滑块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向凹槽,所述安装壳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凹槽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凸起。
进一步地,车门驱动装置还包括车身安装座,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车身安装座,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用于通过所述车身安装座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件与所述车身安装座铰接,和/或,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轴件与所述滑块铰接。
进一步地,车门驱动装置还包括电磁制动器,所述电磁制动器设置于所述电机或所述电机和连接杆之间的传动链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
由于所述汽车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与所述车门驱动装置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汽车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壳;11、第一壳体;111、第一壳本体;1111、第一导向凹槽;112、第一壳盖;1121、密封套;1122、紧固件;112、第一壳盖;12、第二壳体;121、第二壳本体;122、第二壳盖;123、第三壳盖;2、丝杆;3、蜗轮蜗杆组件;31、蜗轮;32、蜗杆;4、连接杆;41、第一轴件;42、第二轴件;5、滑块;51、滑块本体;511、第一导向凸起;52、衬套;6、电磁制动器;7、车身安装座;81、第一端轴承;82、第二端轴承;83、挡圈;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而且,附图中X轴表示纵向,也就是前后方向,并且X轴的正向表示前,X轴的负向表示后;Y轴表示横向,也就是左右方向,并且Y轴的正向表示左,Y轴的负向表示右;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方向,并且Z轴的正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表示下。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X轴、Y轴和Z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9、安装壳1、丝杆2、连接杆4和滑块5,所述丝杆2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壳1中,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用于与车身及车门中的一者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安装壳1中并设置有所述滑块5,所述滑块5与所述丝杆2螺纹连接,所述电机9位于所述安装壳1远离所述连接杆4第一端的位置,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伸入所述安装壳1中并通过蜗轮蜗杆组件3与所述丝杆2驱动连接,所述安装壳1和/或所述电机9用于与所述车身及所述车门中的另一者连接。
在一部分实施例中,丝杆2可以通过连接杆4的第一端与车身连接,安装壳1与车门连接,电机9可以与安装壳1连接,如此,电机9通电工作时,电机9能够通过蜗轮蜗杆组件3驱动丝杆2旋转,例如蜗轮蜗杆组件3中的蜗轮31设置于丝杆2上,蜗轮31能够与丝杆2同步旋转,蜗轮蜗杆组件3中的蜗杆32与电机9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电机9通过蜗杆32驱动蜗轮31旋转,旋转的蜗轮31带动丝杆2旋转,由于滑块5是设置于连接杆4第二端的,滑块5就会给予丝杆2一个反作用力,使丝杆2相对于滑块5移动,进而实现作为丝杆2载体的安装壳1移动,最终实现与安装壳1连接的车门的开启和关闭,在车门运动过程中,为了配合车门运动轨迹,连接杆4的第一端与车身的连接关系可以是铰接,即连接杆4可以随车门的运动进行适应性地摆动,但是丝杆2上的蜗轮31与蜗杆32之间的夹角不会变化,大大降低了传动副发生偏磨震动的现象,而且,由于是安装壳1、电机9以及安装壳1中的丝杆2一起沿着滑块5和连接杆4移动,该车门驱动装置整体的刚度更高,会进一步降低车门运动时震动、磨损现象的发生,并且,由于电机9是通过蜗轮蜗杆组件3与丝杆2传动连接的,电机9可相对于丝杆2垂直设置,电机9也能做到不占用车辆长度方向的空间,进而使得该装置整体也能也能减小对车辆长度方向的空间占用。除此之外,电机9是设置在安装壳1远离连接杆4第一端的一端,那么蜗轮蜗杆组件3也即是设置在丝杆2远离连接杆4第一端的一端(记为丝杆2的设定端),例如当电机9和安装壳1随丝杆2移动直至丝杆2的设定端靠近滑块5且无法继续移动时,车门可以是处于完全开启的状态,丝杆2的设定端远离滑块5且无法继续移动时,车门则可以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那么,电机9和安装壳1能够实现置于车门内部,电机9、安装壳1和车门的结构强度、刚度都会增高,进一步避免了车门运动时的震动噪声和磨损。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排除蜗轮蜗杆组件3中的蜗轮31设置于电机9的输出轴上,蜗杆32同轴连接于丝杆2一端。
参见图1-2,可选地,车门驱动装置还包括车身安装座7,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车身安装座7,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用于通过所述车身安装座7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件41与所述车身安装座7铰接,和/或,所述连接杆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轴件42与所述滑块5铰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的第一端是与车身连接的,电机9、安装壳1与车门连接,而且电机9与安装壳1远离连接杆4第一端的位置连接,也即是说电机9、蜗轮蜗杆组件3是设置于丝杆2远离连接杆4第一端的位置,如此,连接杆4可以设置于车门框前侧的车身处,且连接杆4第二端的滑块5靠近车门框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的状态),即连接杆4的第一端为连接杆4的前端,连接杆4的第二端为连接杆4的后端,这时,当电机9和安装壳1可以一起相对滑块5向前运动以实现车门的向前开启,当电机9和安装壳1向前移动至极限位置时,车门完全开启,电机9和安装壳1相对滑块5向后运动时,车门为关闭状态,当电机9和安装壳1向后运动至极限位置时,车门完全关闭,这种情况下,电机9和安装壳1是可以布置在车门内部的,且不妨碍车门开启和闭合动作。当然,由于蜗轮31和电机9是设置于丝杆2远离连接杆4第一端的位置,连接杆4可以设置于车门框后侧的车身处,且连接杆4的第二端的滑块5靠近车门框,即此时连接杆4第二端为前端,连接杆4第一端为后端(附图未示出该情况),这时,当电机9和安装壳1可以一起相对滑块5向后运动以实现车门的向后开启,当电机9和安装壳1向后移动至极限位置时,车门完全开启,电机9和安装壳1相对滑块5向前运动时,车门为关闭状态,当电机9和安装壳1向前运动至极限位置时,车门完全关闭,这种情况下,电机9和安装壳1也是可以布置在车门内部的,且不妨碍车门开启和闭合动作。如上所述,连接杆4与车身连接,电机9和安装壳1与车门连接的布置方式,为车门驱动装置的第一种布置。
车门驱动装置的第二种布置方式是连接杆4与车门连接,而电机9和/或安装壳1则与车身连接,当电机9工作时,蜗轮蜗杆组件3会带动丝杆2旋转,旋转的丝杆2使得滑块5移动,进而移动的滑块5通过连接杆4带动车门开启或关闭。
为不使后文混淆,后文以该车门驱动装置的第一种布置方式进行说明,并以图1和图2所示例坐标系的情况进行说明,即,连接杆4设置于车门框前侧的车身处,且连接杆4第二端的滑块5靠近车门框设置,即连接杆4的第一端为连接杆4的前端,连接杆4的第二端为连接杆4的后端。
连接杆4的前端通过第一轴件41与该车身安装座7铰接,在车门按设定轨迹运动时,连接杆4可以适应性的摆动,连接杆4的后端也可以通过第二轴件42与滑块5铰接,连接杆4也可以相对滑块5有一个摆动,使得电机9、安装壳1移动过程中至少具有两个自由度(第一轴件41提供的一个自由度,第二轴件42也提供一个自由度)。其中,第一轴件41和第二轴件42的轴向为竖直方向。具体地,滑块5中具有供连接杆4后端伸入的孔,该孔的尺寸略大于连接杆4后端的尺寸,连接杆4的后端只可以在滑块5的孔中进行小角度范围的活动,足以满足车门的运动轨迹。
参见图1-2,所述安装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一壳体11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12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丝杆2的一端通过第一端轴承81与所述第一壳体11转动连接,所述丝杆2的另一端通过伸入所述第二壳体12内,并通过第二端轴承82与所述第二壳体12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杆4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壳体11中,所述蜗轮蜗杆组件3包括蜗轮31和蜗杆32,所述蜗轮31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2中并套设于所述丝杆2的第二端,所述蜗杆32与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蜗轮31与所述丝杆2过盈配合或花键配合,所述蜗杆32与所述蜗轮31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丝杆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端轴承81支撑于第一壳体11中,丝杆2的第二端则伸出第二壳体12中,并通过第二端轴承82支撑于第二壳体12中,丝杆2两端通过两个轴承支撑于安装壳1中,利于传动的稳定性。
并且,第一壳体11内部空间至少要布置丝杆2、滑块5和推杆,所需空间较大,而第二壳体12内部不用留有推杆和滑块5的活动空间,因,第二壳体12内部的空间至少用于布置蜗轮31和第二端轴承82,由于蜗轮31和第二端轴承82的尺寸仅比丝杆2的截面尺寸大一点,所以,这里将第二壳体12的截面尺寸设计地小于第二壳体12截面尺寸,可以减小安装壳1对车门内部空间的占用,也节省安装壳1的用材和重力。
参见图1-2,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壳本体111和第一壳盖112,所述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壳本体121和第三壳盖123,所述第一壳本体111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壳本体111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一壳盖112盖设于所述第一壳本体111的所述第一敞口处,所述第一壳盖112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杆4穿过的杆孔,所述第二壳本体121的第一端具有第四敞口,所述第二壳本体121的第二端具有第三敞口,所述第二壳本体121于所述第四敞口处向外延伸有第二壳盖122,所述第二壳盖122盖设于部分所述第一壳本体111的第二敞口处,且所述第四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连通,所述第三壳盖123盖设于所述第二壳盖122的所述第三敞口处,其中,所述丝杆2的一端通过第一端轴承81与所述第一壳盖112转动连接,所述丝杆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端轴承8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本体121内壁处。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壳1的内部结构的安装,安装壳1为分体式结构,具体是由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拆卸连接,而第一壳体11又包括第一壳本体111和第一壳盖112,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壳本体121和第三壳盖123,第二壳本体121的第四敞口向外延伸有第二壳盖122,以盖设第一壳本体111部分的第二敞口,另一部分的第二敞口则用于安装第二壳体12,以使这部分的第二敞口与第二壳体12的第四敞口对应连通,如此,不用通过扩大第二壳体12本体内部空间的大小而盖设第二敞口,保证第二壳本体121内部空间的截面尺寸仅稍大于丝杆2的截面尺寸,以用于至少布置蜗轮31和第二端轴承82。其中,丝杆2前端的第一端轴承81具体是装配于第一壳盖112的预留孔中,第一壳盖112盖于第一壳本体111前端的第一敞口后,可以与第一壳本体111螺栓连接,第二壳盖122盖设于第一壳本体111后端的第二敞口后,可以与第一壳本体111螺栓连接。第一壳盖112可以通过紧固件1122与车门安装固定。
参见图2,所述杆孔处设置有密封套1121,所述连接杆4穿设于所述密封套1121,所述密封套1121与所述第一壳盖112过盈配合并形成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穿设于密封套1121,当安装壳1相对连接杆4移动时,密封套1121始终与连接杆4保持密封关系,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安装壳1,而且,密封套1121由于与第一壳盖112过盈配合,能实现与第一壳盖112密封连接,外部灰尘也不会从密封套1121与第一壳盖112的连接处进入安装壳1。
参见图1-2,所述丝杆2靠近所述蜗轮31的位置设置有随所述丝杆2同步转动的挡圈83,所述第二壳本体121内壁设置限位凸台(图中未示出),所述限位凸台用于对所述挡圈83轴向限位。
本实施例中,挡圈83可以是与丝杆2过盈配合,限位凸台对该挡圈83轴向限位,也就实现了对丝杆2的轴向限位,极限情况下,防止车门开启时,丝杆2相对轴承有发生移动的风险。挡圈83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壳本体121内,且贴近蜗轮31,使有限长度的丝杆2能够相对滑块5有最大的移动行程,同时提高装置整体的集成度。
参见图1-2,所述滑块5包括滑块本体51和衬套52,所述滑块本体51内部设置有套孔,所述衬套52设置于所述套孔中,所述衬套52与所述丝杆2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衬套52可以是金属材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衬套52的外壁与滑块本体51的套孔过盈配合或键连接,衬套52不可相对滑块本体51转动和移动,进一步保证丝杆2在衬套52中的运动的稳定性。
参见图1-2,可选地,所述滑块5的相对两侧(具体是滑块本体5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511,所述安装壳1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511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凹槽1111;或/和,所述滑块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向凹槽,所述安装壳1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凹槽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凸起。
本实施例中,滑块本体51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511,第一导向凸起511与安装壳1(具体是第一壳本体111)内壁的第一导向凹槽1111滑动配合,保证安装壳1相对滑块本体51移动的平稳性,进一步提高车门运动整体的平顺性。其中,第一壳本体111内壁上也可以设置第二导向凸起,滑块本体51左右两侧设置有与第二导向凸起配合的第二导向凹槽,滑块本体51运动的稳定性更高。
参见图2,可选地,车门驱动装置还包括电磁制动器6,所述电磁制动器6设置于所述电机9或所述电机9和连接杆4之间的传动链上。
本实施例中,该车门驱动装置还包括电磁制动器6,电磁制动器6的转子可以套接于电机9的输出轴,当电机9停电时,可以同时使电磁制动器6通电,通过控制激磁电流,电磁制动器6的定子磁极气隙中产生磁场,使电磁制动器6的转子产生磁滞效应,产生一定的扭矩,对电机9的输出轴起阻尼作用,进而对丝杆2起到阻尼作用,保证电机9停电后,丝杆2和车门不会继续移动或窜动,进一步改善车门运动整体的平顺性,而且,电磁制动器6提供的阻尼力还可以保证车门在某一位置悬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磁制动器6也可以套设在电机9和连接杆4之间的传动链上,例如套设在蜗杆32或丝杆2上。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
由于所述汽车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与所述车门驱动装置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汽车进行赘述。
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4)、滑块(5)、安装壳(1)和丝杆(2),所述安装壳(1)用于与车身及车门中的一者连接,所述丝杆(2)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壳(1)中,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身及所述车门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安装壳(1),所述滑块(5)与所述连接杆(4)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滑块(5)与所述丝杆(2)螺纹连接,所述车门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9),所述电机(9)位于所述安装壳(1)远离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的位置,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伸入所述安装壳(1)中并通过蜗轮蜗杆组件(3)与所述丝杆(2)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一壳体(11)连接,且所述第二壳体(12)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丝杆(2)的一端通过第一端轴承(81)与所述第一壳体(11)转动连接,所述丝杆(2)的另一端通过伸入所述第二壳体(12)内,并通过第二端轴承(82)与所述第二壳体(12)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杆(4)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壳体(11)中,所述蜗轮蜗杆组件(3)包括蜗轮(31)和蜗杆(32),所述蜗轮(31)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2)中并套设于所述丝杆(2)的第二端,所述蜗轮(31)与所述丝杆(2)过盈配合或花键配合,所述蜗杆(32)与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蜗杆(32)与所述蜗轮(31)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壳本体(111)和第一壳盖(112),所述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壳本体(121)和第三壳盖(123),所述第一壳本体(111)的第一端具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壳本体(111)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敞口,所述第一壳盖(112)盖设于所述第一壳本体(111)的所述第一敞口处,所述第一壳盖(112)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杆(4)穿过的杆孔,所述第二壳本体(121)的第一端具有第四敞口,所述第四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连通,所述第二壳本体(121)的第二端具有第三敞口,所述第二壳本体(121)于所述第四敞口处向外延伸有第二壳盖(122),所述第二壳盖(122)盖设于部分所述第一壳本体(111)的第二敞口处,所述第三壳盖(123)盖设于所述第二壳盖(122)的所述第三敞口处,其中,所述丝杆(2)的一端通过第一端轴承(81)与所述第一壳盖(112)转动连接,所述丝杆(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端轴承(8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本体(121)内壁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孔处设置有密封套(1121),所述连接杆(4)穿设于所述密封套(1121),所述密封套(1121)与所述第一壳盖(112)过盈配合并形成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2)靠近所述蜗轮(31)的位置设置有随所述丝杆(2)同步转动的挡圈(83),所述第二壳体(12)内壁设置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用于对所述挡圈(83)轴向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包括滑块本体(51)和衬套(52),所述滑块本体(51)内部设置有套孔,所述衬套(52)设置于所述套孔中,所述衬套(52)与所述丝杆(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511),所述安装壳(1)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511)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凹槽(1111);或/和,所述滑块(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导向凹槽,所述安装壳(1)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凹槽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身安装座(7),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设置有所述车身安装座(7),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用于通过所述车身安装座(7)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连接杆(4)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件(41)与所述车身安装座(7)铰接,和/或,所述连接杆(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轴件(42)与所述滑块(5)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制动器(6),所述电磁制动器(6)设置于所述电机或所述电机(9)和连接杆(4)之间的传动链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驱动装置。
CN202321789965.4U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20336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9965.4U CN220336714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9965.4U CN220336714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36714U true CN220336714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42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89965.4U Active CN220336714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367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9766B2 (en) Opening/closing body driving device
US9479039B2 (en) Electric damper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7070883A (ja) 車両用電動開閉装置
JPWO2015111719A1 (ja) 駆動ユニット
CN110091700A (zh) 减速器、驱动装置和电动汽车
EP1510722A1 (en) Electromagnetic damper
CN220336714U (zh)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CN205387075U (zh) 汽车电动座椅前置水平驱动机构
CN107816276B (zh) 汽车滑动门防撞缓冲装置
US20230113049A1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vehicle sliding-window panel
CN220336713U (zh)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CN220353681U (zh)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CN116856821A (zh)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CN11015474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二合一动力总成
CN211549303U (zh) 驱动机构与翻转装置
CN220319366U (zh) 一种车门驱动装置及汽车
CN216866387U (zh) 一种车用前门驱动
CN220527795U (zh) 一种电机轴连接结构、侧开门装置及车辆
CN219856705U (zh) 一种适用于多场景的全向车用悬架的驱动组件
CN219827630U (zh) 一种差速锁电子控制装置
CN220434532U (zh) 一种l型电动撑杆
CN215889739U (zh) 一种汽车车门驱动机构
CN220523189U (zh) 一种减速机
CN113565377A (zh) 一种电动车门限位器
CN218759436U (zh) 一种带有组合式壳体的汽车自动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