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9978U - 高低速控制模块、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及高空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高低速控制模块、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及高空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9978U
CN220319978U CN202321566737.0U CN202321566737U CN220319978U CN 220319978 U CN220319978 U CN 220319978U CN 202321566737 U CN202321566737 U CN 202321566737U CN 220319978 U CN220319978 U CN 220319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internal
valve
working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67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淋
周启迪
禄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de Zhonglian Zhongke Hydraulic Co ltd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de Zhonglian Zhongke Hydraulic Co ltd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de Zhonglian Zhongke Hydraulic Co ltd,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de Zhonglian Zhongke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667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9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9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9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低速控制模块,包括分流集流阀、第一高低速切换阀、第二高低速切换阀,分流集流阀的合流端口连接于内部合流油路,且第一分流端口连接于内部第一工作油路,第二分流端口连接于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第一高低速切换阀连接于内部第一工作油路、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内部第二工作油路和内部第三工作油路,以及第二高低速切换阀连接于内部第四工作油路、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内部第二工作油路和内部第三工作油路。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本实用新型的高低速控制模块能够有效保证高空作业车行走时避免爬坡无力或打滑。

Description

高低速控制模块、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及高空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控制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低速控制模块。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
背景技术
剪叉式高空作业车的液压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举升控制、转向控制、行走控制及制动控制,行走控制回路中一般包括高低速控制回路,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单个换向阀控制高低速的切换,这使得剪叉式高空作业车在行走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参见图1,该剪叉式高空作业车行走转向液压控制阀组的行走动作控制主要通过补偿阀分配转向与行走的油液,从而实现优先转向功能,当剪叉式高空作业车仅执行行走时,液压泵来油进入补偿阀,由补偿阀的第四端进入行走油路,由行走油路供应给行走马达,从而实现剪叉式高空作业车的行走动作。该行走油路上主要设有一个三位四通电磁阀和一个两位四通电磁阀,其中三位四通电磁阀用来控制行走的动作方向,二位四通电磁阀用来控制行走动作的高低速切换,由于高低速切换的电磁阀为简单的开关阀,则当剪叉式高空作业车为低速行走,即两个行走马达并联时,液压油通过二位四通电磁阀分别向两个行走马达供油,由此当两个行走马达出现负载不均,即油液分配两个行走马达的流量不均匀的情况,会导致其控制的车轮速度不一致从而发生行走动作打滑或者爬坡无力的现象。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在行走控制油路中设置补偿阀来分配液压油流量,但补偿阀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剪叉式高空作业车控制阀组,以解决或克服上述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低速控制模块,该高低速控制模块能够有效保证高空作业车行走时油液分配均匀,两车轮车速基本一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该控制阀组能够有效确保高空作业车行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该作业车行走平稳,安全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低速控制模块,包括分流集流阀、第一高低速切换阀、第二高低速切换阀,所述分流集流阀的合流端口连接于内部合流油路,且第一分流端口连接于内部第一工作油路,第二分流端口连接于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连接于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内部第二工作油路和内部第三工作油路,以及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连接于内部第四工作油路、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和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其中所述高低速控制单元具有低速控制状态和高速控制状态,其中
在所述低速控制状态,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内部第二工作油路和内部第三工作油路彼此截止,以及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与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连通,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与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连通,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与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之间截止;以及
在所述高速控制状态,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与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连通,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与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连通,且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与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彼此截止;以及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切换为使得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和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彼此截止。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和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均为电控二位四通换向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高低速控制模块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包括上述的高低速控制模块,该高低速控制模块的所述内部合流油路和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连接于行走换向控制阀,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连接于内部主进油油路和内部主回油油路,以能够使得所述高低速控制模块经由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进回油。
优选地,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之间连接有第一补油油路,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之间连接有第二补油油路,所述第一补油油路和第二补油油路均设有补油单向阀,所述补油单向阀的正向端口朝向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
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还包括举升控制换向阀,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连接于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内部行走供油油路、以及用于与外部举升液压执行元件连接的内部举升油路,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经由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连接于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以通过该举升控制换向阀连接到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具有举升工作状态和供油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举升工作状态,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与所述内部举升油路连通,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连通;以及在所述供油工作状态,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与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连通,所述内部举升油路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连通。
更优选地,所述内部举升油路经由举升控制溢流阀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连接。
具体地,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为电控二位四通换向阀。
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还包括转向控制换向阀,该转向控制换向阀连接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内部转向回油油路以及用于与外部转向液压执行元件连接的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和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上,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具有中位工作状态、第一转向工作状态和第二转向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中位工作状态,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和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均各自与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和内部转向回油油路截止,且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和内部转向回油油路彼此连通;在所述第一转向工作状态,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与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连通,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与所述内部转向回油油路连通;以及在所述第二转向工作状态,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与所述内部转向回油油路连通,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与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连通,其中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经由调速阀连接于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上,所述内部转向回油油路经由转向回油单向阀连接于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上的转向回油连接点,且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上还设有位于所述转向回油连接点与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之间的所述行走供油单向阀。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和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上均设有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经由转向节流阀和转向溢流阀连接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
优选地,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在所述转向回油连接点与所述行走供油单向阀之间还连接有用于与外部制动器连接的制动控制油路,该制动控制油路上设有单向节流阀。
更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包括阀体,该阀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连通的进油端口、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连通的回油端口、与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连通的第一行走端口、与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连通的第二行走端口、与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连通的第三行走端口、与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连通的第四行走端口、与所述内部举升油路连通的举升端口、与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连通的第一转向端口、与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连通的第二转向端口以及与所述制动控制油路连通的制动端口。
优选地,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通过主溢流阀连接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
优选地,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上还设有回油单向节流阀。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该高空作业车的液压控制系统中连接有上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中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连接于外部主进油油路,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连接于外部主回油油路,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和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分别连接于所述高空作业车一侧的行走液压马达的两个油口,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和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连接于所述高空作业车另一侧的行走液压马达的两个油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低速控制模块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分流集流阀能够使得高空作业车在低速行走时,进油油液基本均匀分配至高空作业车的两个液压马达内,从而避免了因两液压马达出现负载不均时,两车轮速度不一致而打滑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具有的有益效果为:行走换向控制阀与高低速控制模块的内部合流油路和内部第四工作油路连接,进油油液通过行走换向控制阀流入高低速控制模块,从而完成高空作业车行走动作的换向及高低速切换,使得高空作业车无论在高速行走,还是在低速行走过程中,两车轮轮速保持一致且行走过程中安全平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空作业车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高空作业车内集成了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使得高空作业车能够在路况复杂路面行驶时,两车轮车速保持一致,不出现打滑或爬坡无力的现象,从而使得高空作业车行驶得安全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剪叉式高空作业车行走转向液压控制阀组的液压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低速控制模块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低速行走的液压马达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高速行走的液压马达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分流集流阀 2第一高低速切换阀
3第二高低速切换阀 4行走换向控制阀
5补油单向阀 6举升控制换向阀
7举升控制溢流阀 8转向控制换向阀
9调速阀 10转向回油单向阀
11行走供油单向阀 12转向节流阀
13转向溢流阀 14单向节流阀
15主溢流阀 16回油单向节流阀
L1内部合流油路 L2内部第一工作油路
L3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 L4内部第二工作油路
L5内部第三工作油路 L6内部第四工作油路
L7第一补油油路 L8第二补油油路
L9内部主进油油路 L10内部主回油油路
L11内部行走供油油路 L12内部举升油路
L13内部转向供油油路 L14内部转向回油油路
L15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 L16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
L17制动控制油路
P进油端口 CSE举升端口
AS第一转向端口 BS第二转向端口
BR制动端口 B1第一行走端口
C1第二行走端口 B2第三行走端口
C2第四行走端口 T回油端口
a转向回油连接点 1a合流端口
1b第一分流端口 1c第二分流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术语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特征。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高低速控制模块和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属于液压领域,对于该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液压系统、液压装置等的实质性技术构思在于其液压连接关系,例如图2、图3所示的液压原理图,而不在于任何一种具体机械结构。在该图2和图3所示的液压连接原理的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各种各样的具体实现结构,例如图4和图5所示的组合为整体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通过在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的阀体上插装所需的阀门,并在阀体内形成所需的油腔、油道,以实现图3所示的液压连接原理,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通过简单变型,可以在阀体上形成各种与图4和图5不同的细节结构,包括油腔、油道等,其同样能够实现图3所示的液压功能。而且,从广义上来讲,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也不限于图4和图5所示的整体式组合控制阀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图2和图3所示的液压原理的启示下,按照图2和图3所示通过管路连接相应的独立阀门,从而构成一种非整体式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同时,通过图2和图3的技术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图2和图3所示的一些阀门的替换形式,但是只要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其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在以下的描述中,将首先参照图2的液压原理图从广义层次上描述本实用新型高低速控制模块的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为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参照图4的液压原理图从广义层次上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将参照图4和图5的整体式机械结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形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低速控制模块,包括分流集流阀1、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所述分流集流阀1的合流端口1a连接于内部合流油路L1,且第一分流端口1b连接于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第二分流端口1c连接于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连接于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和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以及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连接于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和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其中所述高低速控制单元具有低速控制状态和高速控制状态,其中
在所述低速控制状态,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和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彼此截止,以及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与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连通,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与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连通,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与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之间截止;以及
在所述高速控制状态,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与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连通,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与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连通,且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与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彼此截止;以及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切换为使得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和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彼此截止。
上述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低速控制模块的基本技术方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高低速的切换,内部合流油路L1油液的均匀分配,以及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和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油液的等比例集流的功能,这属于本实用新型高低速控制模块的基本功能,因此其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方案,尽管在上述基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增加各种公知的补油油路、缓冲油路等,但只要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高低速控制模块也具有优选的补油油路,这将在下文进行描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分流集流阀1实现油液的均匀分配和等比例集流的功能,分流集流阀1内设置有固定节流孔、液控油路、阀芯、弹簧以及可变节流孔,具体地,分流集流阀1的工作过程为:如果分流集流阀1分流油路上连接的负载相等,则可变节流孔的出口压力相等,而阀结构对称,所以输出流量亦相等,如果负载不相等,引起可变节流孔出口的液压油压力不相等,阀芯来不及运动而处于中间位置,由于两支流道的总阻力相同,使得可变节流孔出口的液压油流量不相等,进而使得流经固定节流孔的液压油压力不相等,此时阀芯在不对称压力的作用下位移,使出口压力大的可变节流孔增大,出口压力小的可变节流口减小,从而使得两可变节流孔出口的液压油流量基本相等,阀芯在新的位置上稳定。基于分流集流阀1的等比例分流功能,能够使得内部合流油路L1上的液压油经分流集流阀1基本以1:1的比例分配至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和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上,基于分流集流阀1的等比例集流功能,能够使得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和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上的液压油基本以1:1的比例汇集到内部合流油路L1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能够通过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和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实现高低速油路的切换。当进行低速控制时,上述技术方案的油路连通截止关系中,通过切换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还使得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与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之间截止。这样当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正向运转时,外部进油油液经内部合流油路L1通过分流集流阀1将液压油均匀分配至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和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上,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将液压油供应到第一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中,第一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油液流入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上,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通过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将液压油供应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上;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通过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将液压油供应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上,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将液压油供应至第二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中,第二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油液流入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上;当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反向运转时,外部进油油液经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将液压油分别供应给第二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以及通过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供应给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第二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油液经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并通过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流入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同时,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将液压油供应给第一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第一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油液流入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和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的油液经分流集流阀1集流至内部合流油路L1。
当进行高速控制时,上述技术方案的油路连通截止关系中,通过切换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还使得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与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彼此截止。这样当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正向运转时,外部进油油液经内部合流油路L1通过分流集流阀1将液压油均匀分配至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和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上,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通过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将液压油汇集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上,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将液压油供应至第一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中,第一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油液经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流入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将液压油供应至第二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第二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油液流入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当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反向运转时,外部进油油液经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供应至第二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中,第二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油液经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且通过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流入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将液压油供应至第一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中,第一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油液经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分别流入分流集流阀1和通过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流入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及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上的液压油通过分流集流阀1等比例集流至内部合流油路L1中。
从上述的操作过程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的高低速控制模块通过分流集流阀1向第一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和第二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供应基本相同的流量,以实现两个液压执行元件的速度保持同步,再从两个液压执行元件收集等油量的回油量,以实现其间的速度同步。通过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和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的换向操作实现两个液压执行元件的串并联,当进行低速控制时,参考图6,两个液压执行元件与油路的连接关系为并联,当进行高速控制时,参考图7,两个液压执行元件与油路的连接关系为串联。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分流集流阀1具有多种类型,从其可实现的功能来看,分流集流阀1可选用固定式分流集流阀、可调式分流集流阀、自调式分流集流阀以及自调和可调式组合的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同时,采用分流集流阀1的高低速控制模块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容易、可靠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和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均为电控二位四通换向阀。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和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换向阀,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高低速控制模组液压控制回路构成为独立回路的情形下,该换向阀可以是三位四通换向阀,例如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用户可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另一个油口连通其他油路以实现额外的功能,若不需要使用此油口,也可将其封堵。
在本实用新型的高低速控制模块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参见图3,包括上述的高低速控制模块,该高低速控制模块的所述内部合流油路L1和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连接于行走换向控制阀4,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4连接于内部主进油油路L9和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以能够使得所述高低速控制模块经由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4进回油。
上述行走换向控制阀4优选情况下,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即能够有效的实现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的正反转目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仅是一种优选实施形式,行走换向控制阀4存在多种简单变型,即使是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也会存在不同的具体阀门内部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油路连接关系,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地,但是无论其如何变型,应当能够实现该优选实施方式的下述液压连通关系。具体地,图3所示的行走换向控制阀4具有三个工作位置,即中位位置、正转工作位置以及反转工作位置。当电磁阀Y2和电磁阀Y3失电时,行走换向控制阀4位于中位位置,则内部主进油油路L9与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通,内部合流油路L1和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截止;当电磁阀Y2得电,Y3失电时,行走换向控制阀4位于正转工作位置,则内部主进油油路L9与内部合流油路L1连通,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与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连通;当电磁阀Y3得电,Y2失电时,行走换向控制阀4位于反转工作位置,则内部主进油油路L9与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连通,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与内部合流油路L1连通。上述通过控制电磁阀Y2和电磁阀Y3的得电、失电来控制行走换向控制阀4的工作位置是现有技术中实现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正反转功能所必然具备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因此无需详细限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之间连接有第一补油油路L7,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之间连接有第二补油油路L8,所述第一补油油路L7和第二补油油路L8均设有补油单向阀5,所述补油单向阀5的正向端口朝向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单向阀的功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液压油如果从其正向油口输入单向阀,如果油压足够,则能够通过单向阀。第一补油油路L7和第二补油油路L8主要是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内部主进油油路L9供油不足,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在正常运转中出现油路的局部不足,从而形成负压,从而在正传或反转过程中可以经由该第一补油油路L7和第二补油油路L8从相关油路(例如外部回油油路以及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接的液压系统的其他油路)上供油,补充工作油路液压油的不足。另外,上述第一补油油路L7和第二补油油路L8直接连接到油箱或连接在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上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相应地也就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还包括举升控制换向阀6,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连接于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以及用于与外部举升液压执行元件连接的内部举升油路L12,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4经由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连接于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以通过该举升控制换向阀6连接到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具有举升工作状态和供油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举升工作状态,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与所述内部举升油路L12连通,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通;以及在所述供油工作状态,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与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连通,所述内部举升油路L12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通。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使得举升控制换向阀6位于举升工作状态时,切断为后续的液压执行元件供油的油路,使得举升过程只能独立进行,确保举升动作在静止状态下进行,防止工作中出现误操作导致危险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内部举升油路L12经由举升控制溢流阀7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接。当内部举升油路L12上的压力过大,且达到举升控制溢流阀7设定的压力值时,举升控制溢流阀7打开对内部举升油路L12卸荷,以平衡油路压力,避免因过大压力导致油管破损或油液渗漏等情况出现。
上述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优选为电控二位四通换向阀,然而,本实用新型的举升控制换向阀6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换向阀,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液压控制回路构成为独立回路的情形下,该换向阀可以是三位四通换向阀,例如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用户可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另一个油口连通其他油路以实现额外的功能,若不需要使用此油口,也可将其封堵。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还包括转向控制换向阀8,该转向控制换向阀8连接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以及用于与外部转向液压执行元件连接的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和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上,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8具有中位工作状态、第一转向工作状态和第二转向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中位工作状态,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8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和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均各自与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和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截止,且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和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彼此连通;在所述第一转向工作状态,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8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与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连通,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与所述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连通;以及在所述第二转向工作状态,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8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与所述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连通,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与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连通,其中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经由调速阀9连接于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所述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经由转向回油单向阀10连接于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的转向回油连接点a,且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还设有位于所述转向回油连接点a与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4之间的所述行走供油单向阀11。
具体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调速阀9所在油路具有多种工作状态,例如当需执行转向行走操作时,设定调速阀9的流量为x LPM(x L/min),当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的油液流量小于x LPM时,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的油液优先供应给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行走供油单向阀11为关闭状态,当油液流量大于x LPM时,超出设计流量的部分流入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同时,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上油液压力达到转向回油单向阀10设定的压力值,汇入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当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的油液压力达到行走供油单向阀11设定的压力值时,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将液压油通过行走换向控制阀4供应至高低速控制模块中。当仅需执行行走操作时,调速阀9有两种工作状态,一是关闭调速阀9,使得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的油液直接通过行走换向控制阀4供应至高低速控制模块中;二是未关闭调速阀9,则油液优先供应至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上,通过处于中位工作位置的转向控制换向阀8直接流入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上,当油液流量大于调速阀9所设定的流量值时,超出设计流量的部分流入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同时,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上油液汇入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通过行走供油单向阀11和行走换向控制阀4供应至高低速控制模块中。此外,设于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的转向回油连接点a设于行走供油单向阀11前,目的在于保证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的油液分配以转向优先。上述转向回油单向阀10的正向端口朝向转向控制换向阀8,行走供油单向阀11的正向端口朝向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和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上均设有节流阀。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有效保证与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和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连接的外部转向液压执行元件转向速度平稳,避免了大量液压油进入外部转向液压执行元件中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以及转向速度过快,导致不安全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经由转向节流阀12和转向溢流阀13连接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当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上的供油压力过大,达到转向溢流阀13设定的压力值,转向溢流阀13打开,实现对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的卸荷,且在转向溢流阀13上设有转向节流阀12,目的在于防止卸荷速度过快从而导致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上的压力瞬间失衡,而无法向与之连接的外部液压执行元件持续供油或导致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上的液压油倒流至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中。
本实施例中,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在所述转向回油连接点a与所述行走供油单向阀11之间还连接有用于与外部制动器连接的制动控制油路L17,该制动控制油路L17上设有单向节流阀14。本实用新型的制动控制油路L17提供单向节流阀14实现紧急制动和缓慢制动的两种供油需求,且单向节流阀14中的单向阀的正向端口朝向制动控制油路17,紧急制动时,制动控制油路L17将大量液压油通过单向阀供应至外部制动器中,以实现快速制动,无需紧急制动的情况下,为提高外部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制动控制油路L17将少量液压油通过节流阀供应至外部制动器中。
为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参照图4和图5描述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该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形成为整体形式。
参见图4和图5,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包括阀体,该阀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连通的进油端口P、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连通的回油端口T、与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连通的第一行走端口B1、与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连通的第二行走端口C1、与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连通的第三行走端口B2、与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连通的第四行走端口C2、与所述内部举升油路L12连通的举升端口CSE、与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连通的第一转向端口AS、与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连通的第二转向端口BS以及与所述制动控制油路L17连通的制动端口BR。上述的分流集流阀1、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行走换向控制阀4、举升控制换向阀6、转向控制换向阀8均安装在阀体上。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图3所示的液压原理的启示下,在阀体内形成的换向阀的安装布局及内部油道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图4和图5所示的各类端口及换向阀的布置结构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结构限制,只要其与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的液压原理技术构思相同或基本相似,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内部主进油油路L9通过主溢流阀15连接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该主溢流阀15能够较好的缓冲进油压力的波动,从而起到防止压力冲击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上还设有回油单向节流阀16。该回油单向节流阀16设于行走换向控制阀4与转向溢流阀13所在回油路之间,且该回油单向节流阀16的单向阀的反向端口与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通,能够有效防止外部行走液压执行元件所在油路出现负压,需要从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上抽油补油时,液压油被大量抽取补油时,从而影响其他执行机构的液压控制回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包括上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中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连接于外部主进油油路,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接于外部主回油油路,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和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分别连接于所述高空作业车一侧的行走液压马达的两个油口(例如第一行走端口B1和第二行走端口C1),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和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连接于所述高空作业车另一侧的行走液压马达的两个油口(例如第三行走端口B2和第四行走端口C2)。
由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高低速控制模块的优点在于该高低速控制模块在低速状态下,两个行走液压马达驱动的车轮无论处于何种路况导致第一分流端口1b和第二分流端口1c的出口压力不一致而出口流量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分流集流阀1的工作原理均可动态调节使得第一分流端口1b和第二分流端口1c的出口流量基本一致,从而确保两个行走液压马达驱动的车轮车速基本一致,以使得高空作业车不会出现爬坡无力或打滑的情况。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5)

1.一种高低速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集流阀(1)、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所述分流集流阀(1)的合流端口(1a)连接于内部合流油路(L1),且第一分流端口(1b)连接于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第二分流端口(1c)连接于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连接于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和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以及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连接于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和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其中所述高低速控制单元具有低速控制状态和高速控制状态,其中,
在所述低速控制状态,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和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彼此截止,以及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与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连通,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与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连通;以及
在所述高速控制状态,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与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连通,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与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连通;以及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切换为使得所述高低速第一切换油路(L3)、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和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彼此截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速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低速切换阀(2)和所述第二高低速切换阀(3)均为电控二位四通换向阀。
3.一种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低速控制模块,该高低速控制模块的所述内部合流油路(L1)和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连接于行走换向控制阀(4),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4)连接于内部主进油油路(L9)和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以能够使得所述高低速控制模块经由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4)进回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之间连接有第一补油油路(L7),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之间连接有第二补油油路(L8),所述第一补油油路(L7)和第二补油油路(L8)均设有补油单向阀(5),所述补油单向阀(5)的正向端口朝向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还包括举升控制换向阀(6),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连接于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以及用于与外部举升液压执行元件连接的内部举升油路(L12),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4)经由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连接于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以通过该举升控制换向阀(6)连接到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具有举升工作状态和供油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举升工作状态,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与所述内部举升油路(L12)连通,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通;以及在所述供油工作状态,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切换为使得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与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连通,所述内部举升油路(L12)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举升油路(L12)经由举升控制溢流阀(7)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控制换向阀(6)为电控二位四通换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还包括转向控制换向阀(8),该转向控制换向阀(8)连接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以及用于与外部转向液压执行元件连接的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和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上,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8)具有中位工作状态、第一转向工作状态和第二转向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中位工作状态,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8)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和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均各自与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和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截止,且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和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彼此连通;在所述第一转向工作状态,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8)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与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连通,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与所述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连通;以及在所述第二转向工作状态,所述转向控制换向阀(8)切换为使得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与所述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连通,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与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连通,其中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经由调速阀(9)连接于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所述内部转向回油油路(L14)经由转向回油单向阀(10)连接于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的转向回油连接点(a),且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上还设有位于所述转向回油连接点(a)与所述行走换向控制阀(4)之间的行走供油单向阀(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和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上均设有节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转向供油油路(L13)经由转向节流阀(12)和转向溢流阀(13)连接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行走供油油路(L11)在所述转向回油连接点(a)与所述行走供油单向阀(11)之间还连接有用于与外部制动器连接的制动控制油路(L17),该制动控制油路(L17)上设有单向节流阀(1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包括阀体,该阀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连通的进油端口(P)、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连通的回油端口(T)、与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连通的第一行走端口(B1)、与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连通的第二行走端口(C1)、与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连通的第三行走端口(B2)、与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连通的第四行走端口(C2)、与所述内部举升油路(L12)连通的举升端口(CSE)、与所述第一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5)连通的第一转向端口(AS)、与所述第二转向内部工作油路(L16)连通的第二转向端口(BS)以及与所述制动控制油路(L17)连通的制动端口(BR)。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通过主溢流阀(15)连接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
14.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上还设有回油单向节流阀(16)。
15.一种高空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其中所述内部主进油油路(L9)连接于外部主进油油路,所述内部主回油油路(L10)连接于外部主回油油路,所述内部第一工作油路(L2)和所述内部第二工作油路(L4)分别连接于所述高空作业车一侧的行走液压马达的两个油口,所述内部第三工作油路(L5)和所述内部第四工作油路(L6)连接于所述高空作业车另一侧的行走液压马达的两个油口。
CN202321566737.0U 2023-06-19 2023-06-19 高低速控制模块、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及高空作业车 Active CN220319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6737.0U CN220319978U (zh) 2023-06-19 2023-06-19 高低速控制模块、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及高空作业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6737.0U CN220319978U (zh) 2023-06-19 2023-06-19 高低速控制模块、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及高空作业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9978U true CN220319978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0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6737.0U Active CN220319978U (zh) 2023-06-19 2023-06-19 高低速控制模块、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及高空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99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94111B (zh) 主控阀、定变量液压系统和装载机
CN220319978U (zh) 高低速控制模块、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及高空作业车
CN113800437B (zh) 多向叉车用液压系统及多向叉车
WO2023098717A1 (zh) 多路控制阀及工程机械
CN215944294U (zh)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N112196855B (zh) 直线行走控制阀、直线行走控制系统及履带式工程机械
CN110962924B (zh) 液压驱动及转向系统及高空作业机械
CN113586542A (zh) 一种液压阀组、履带车及其行走控制方法
CN113217485A (zh) 一种液压驱动行驶控制阀组、液压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3829875A (zh)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N113653690A (zh) 一种可实现多种应急功能的液压控制系统及压路机
CN220185481U (zh) 行走液压系统和高空作业车
CN110805582B (zh) 同步机构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17842180U (zh) 剪叉式高空作业车控制阀组和剪叉式高空作业车
CN113931897B (zh) 一种集成多功能电控组件的负载敏感多路阀及工程机械
CN211778303U (zh) 自行走剪叉型高空作业车液压系统集成控制阀组
CN220768236U (zh) 用于挖掘机的控制系统总成及挖掘机
CN106836365A (zh) 液压多路阀系统
CN210558952U (zh) 工程车辆液控装置和工程车辆
CN117927512A (zh) 高空作业平台及其液压系统
CN111022436B (zh) 液压驱动系统及高空作业设备
CN220430279U (zh) 液压系统及工程车辆
CN117052735A (zh) 行走液压系统和工程车辆
CN217950842U (zh) 液压系统和两栖车辆
JPH013258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