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4294U -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 Google Patents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4294U
CN215944294U CN202122396045.3U CN202122396045U CN215944294U CN 215944294 U CN215944294 U CN 215944294U CN 202122396045 U CN202122396045 U CN 202122396045U CN 215944294 U CN215944294 U CN 215944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heel
port
pressure port
valve
hydraulic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960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Zhongy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Zhongy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Zhongy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Zhongy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960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4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4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4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其中前轮驱动系统包括:负载敏感泵;第一前轮液压马达,具有第一高压口;第二前轮液压马达,具有第二高压口;多路阀,具有入口、第三高压口和第四高压口,入口与负载敏感泵连接,第三高压口与第一高压口连接,第四高压口与第二高压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路阀,可以取消自由轮阀,能够进行大流量切换,反应速度快。另外,多路阀的高压口分别连接两个液压马达的高压口,能够对两个液压马达进行单独控制,根据后轮车速匹配前轮速度提高整车驱动能力,有效避免马达打滑,多路阀给定不同的电流可以实现马达的差速和转向,减少行驶阻力以及轮胎磨损程度。

Description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轮驱动系统和一种摊铺机。
背景技术
摊铺机是用来摊铺各种等级公路、市政道路、机场、停车场等基层稳定土材料与面层沥青混合料的专用施工设备,它对路面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技术的摊铺机中,前轮驱动系统采用负载敏感泵加分流阀的形式,负载敏感变量泵通过前轮驱动控制阀组连接轮式摊铺机的左前轮驱动马达和右前轮驱动马达,前轮驱动控制阀组包括设置供油油路上的连接负载敏感变量泵的前驱换向阀,前驱换向阀连接分流阀,分流阀连接差速锁电磁阀,在前驱系统正常的工作状态中差速锁电磁阀不得电,左、右前轮驱动马达的高压油口侧处于联通状态,此时通过分流阀的液压自由分配给左右两侧驱动马达。当出现前轮有一侧打滑时则所有的油液都将提供给打滑的那侧驱动马达,此时打滑的驱动马达超速空转,而恰恰有附着力的那侧驱动马达失去动力,整个前轮驱动系统处于失效状态。为了解决该问题,使差速锁电磁阀得电,由此切断了左右两侧驱动马达高压侧的联系;负载敏感变量泵输出的油液通过分流阀将油液平均分配给左右两侧驱动马达;避免了打滑一侧超速而另一侧失去动力的情况发生;即通过液压系统对油液的强制分配实现差速锁的功能。
上述相关技术中的前轮驱动系统,存在如下问题,1)自由轮阀恒定小流量控制,排量切换时间长;2)采用差速锁电磁阀和分流阀实现工况切换,打滑判断和差速锁控制需人为控制,往往在人知晓时可能已为时过晚,造成摊铺过程中断,给摊铺路面质量造成较大影响。3)分流阀压损大,发热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轮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前轮驱动系统的摊铺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轮驱动系统,包括:负载敏感泵;第一前轮液压马达,第一前轮液压马达具有第一高压口;第二前轮液压马达,第二前轮液压马达具有第二高压口;多路阀,多路阀具有入口、第三高压口和第四高压口,入口通过第一液路与负载敏感泵连接,第三高压口通过第二液路与第一高压口连接,第四高压口通过第三液路与第二高压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轮驱动系统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多路阀,可以取消自由轮阀,能够进行大流量切换,反应速度快。多路阀的高压口分别连接两个液压马达的高压口,能够对两个液压马达进行单独控制,根据后轮车速匹配前轮速度提高整车驱动能力,有效避免马达打滑,多路阀给定不同的电流可以实现马达的差速和转向,有利于减少行驶阻力以及轮胎磨损程度。另外,多路阀还具有压损小,发热小的优点。
具体而言,前轮驱动系统包括负载敏感泵、第一前轮液压马达、第二前轮液压马达和多路阀。其中,负载敏感泵是一种新的液压补偿器,能够同时感应系统压力和流量的需求,使柱塞泵根据流量压力需求的变化做出正确响应。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的一种执行元件,具有能够转动的输出轴。液压马达能够将液压泵提供的液体压力转变为输出轴的机械能(转矩和转速)。第一前轮液压马达与摊铺机中位于前端的第一轮体传动连接,第二前轮液压马达与摊铺机中位于前端的第二轮体传动连接。换言之,第一前轮液压马达能够驱动第一轮体转动,第二前轮液压马达能够驱动第二轮体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前轮液压马达具有第一高压口,第二前轮液压马达具有第二高压口。多路阀具有入口、第三高压口和第四高压口。多路阀的入口通过第一液路与负载敏感泵连接,负载敏感泵能够将油箱中的工作介质通过第一液路泵送至多路阀。多路阀的第三高压口通过第二液路与第一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一高压口连接,且多路阀的第四高压口通过第三液路与第二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二高压口连接。通过设置多路阀,可以取消自由轮阀,能够进行大流量切换,反应速度快。多路阀的高压口分别连接两个液压马达的高压口,能够对两个液压马达进行单独控制,根据后轮车速匹配前轮速度提高整车驱动能力,有效避免马达打滑,多路阀给定不同的电流可以实现马达的差速和转向,有利于减少行驶阻力以及轮胎磨损程度。另外,多路阀还具有压损小,发热小的优点。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多路阀为电比例双联多路阀,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多路阀。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负载敏感泵具有吸油口,第一前轮液压马达还具有第一低压口,第二前轮液压马达还具有第二低压口,前轮驱动系统还包括:油箱,油箱通过第四液路与吸油口连接,第一低压口与油箱连接,第二低压口与油箱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负载敏感泵具有吸油口,第一前轮液压马达还具有第一低压口,第二前轮液压马达还具有第二低压口。进一步地,前轮驱动系统还包括油箱,油箱用于存储工作介质。油箱通过第四液路与负载敏感泵的吸油口连接,负载敏感泵能够将油箱中的工作介质泵送至多路阀,进而工作介质由多路阀分配至第一前轮液压马达或第二前轮液压马达。
进一步地,第一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一低压口与油箱连接,第二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二低压口与油箱连接。通过将液压马达的低压口与油箱连接,有利于降低低压口的压力值,进而可以增大液压马达高压口与低压口之间的压力差,有利于提高液压马达的动力性能,背压低节能效果好。
进一步地,负载敏感泵包括泵体、负载敏感阀和压力切断阀,其中负载敏感阀与多路阀的Ls口连接,按多路阀流量需求控制泵排量。压力切断阀能够限定最高压力,当系统压力超过切断阀设定压力时,减少泵排量,并维持切断压力。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作介质为液压油或其它介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路阀具有回油口、第三低压口和第四低压口,第一前轮液压马达具有第一泄油口,第二前轮液压马达具有第二泄油口,第三低压口、第四低压口、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合流后通过单向阀连接油箱。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路阀具有回油口、第三低压口和第四低压口,可以理解为,多路阀具有至少三个油口,至少一个油口为第一三低压口,至少一个油口为第四低压口,至少一个油口为回油口,回油口用于与油箱连接以形成液压回路。进一步地,第一前轮液压马达具有第一泄油口。第二前轮液压马达具有第二泄油口。第三低压口、第四低压口、第一泄油口和第二泄油口合流后通过单向阀连接油箱。当摊铺机处于非前驱工况时,工作介质能够依次经过油口、泄油口、单向阀和油箱。具体地,一部分工作介质由多路阀的第一油口流向第一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一泄油口,还有一部分工作介质由多路阀的第二油口流向第二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二泄油口,最后工作介质汇合后经单向阀流回油箱。单向阀控制所需切换压力,以快速实现马达自由轮的切换。
换言之,多路阀的两个低压口合流后分别接两个液压马达的泄油口,并通过单向阀给马达泄油提供稳定的背压进行排量切换,多余的油直接回油箱。多路阀的低压口能够按需调节壳体压力,有利于降低背压能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高压口与第二高压口通过节流阀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一高压口与第二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二高压口通过节流阀连接,能够有效避免马达吸空或憋压,两个液压马达的高压口节流连接,有利于简化转向控制程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负载敏感泵包括:泵体,泵体通过第一液路与入口连接;负载敏感阀,与泵体连接,负载敏感阀的反馈口与多路阀的信号口连接;压力切断阀,与泵体以及负载敏感阀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负载敏感泵包括泵体、负载敏感阀和压力切断阀,其中泵体通过第一液路与入口连接,泵体能够将工作介质由油箱经第一液路泵送至多路阀,进而多路阀将工作介质分配至两个液压马达。进一步地,负载敏感阀与泵体连接。负载敏感阀的反馈口与多路阀的信号口即Ls口连接,按多路阀流量需求控制泵排量。压力切断阀与泵体连接,且压力切断阀与负载敏感泵连接。压力切断阀能够限定最高压力,当系统压力超过切断阀设定压力时,减少泵排量,并维持切断压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五液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六液路,第六液路的一端与第三低压口连接,第六液路的另一端与第一端连接;第七液路,第七液路的一端与第四低压口连接,第七液路的另一端与第一端连接;第八液路,第八液路的一端与第一泄油口连接,第八液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端连接;第九液路,第九液路的一端与第二泄油口连接,第九液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端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前轮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五液路、第六液路、第七液路、第八液路和第九液路。具体地,第五液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六液路的一端与多路阀的第三低压口连接,第六液路的另一端与第五液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七液路的一端与多路阀的第四低压口连接,第七液路的另一端与第五液路的第一端连接。一部分工作介质由多路阀的第三低压口先后进入第六液路和第五液路,还有一部分工作介质由多路阀的第四低压口先后进入第七液路和第五液路,可以理解为,第五液路为汇合液路。
进一步地,第八液路的一端与第一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一泄油口连接,第八液路的另一端与第五液路的第二端连接。第九液路的一端与第二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二泄油口连接,第九液路的另一端与第五液路的第二端连接。一部分工作介质由第一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一泄油口先后进入第八液路和第五液路,还有一部分工作介质由第二前轮液压马达的第二泄油口先后进入第九液路和第五液路。工作介质由液压马达的泄油口进入第五液路,最后流回油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十液路,第十液路的一端与第二端连接,第十液路的另一端与油箱连接,单向阀设于第十液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前轮驱动系统还包括第十液路。具体地,第十液路的一端与第五液路的第二端连接,第十液路的另一端与油箱连接,工作介质由第十液路流回油箱,可以理解为,液压马达的低压口与油箱连通,有利于降低系统背压,节能效果好。进一步地,单向阀设于第十液路。通过在第十液路上设置单向阀,工作介质在第五液路汇合后经单向阀流回油箱,单向阀控制所需切换压力,以快速实现马达自由轮的切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电比例溢流阀,电比例溢流阀的一端与多路阀的信号口以及负载敏感泵的反馈口连接,电比例溢流阀的另一端与油箱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前轮驱动系统还包括电比例溢流阀。具体地,电比例溢流阀的一端与多路阀的信号口以及负载敏感泵的反馈口连接,电比例溢流阀的另一端与油箱连接。可以理解为,多路阀的Ls回路并联电比例溢流阀,电比例溢流阀用于调节系统压力,通过调节工作介质的流速和流量来改变液压马达的驱动力大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过滤器,设于第一液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前轮驱动系统还包括过滤器。具体地,过滤器设于第一液路,通过设置过滤器,能够对由负载敏感泵进入到多路阀的工作介质进行过滤,有利于减少杂质对液压系统的污染,降低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摊铺机,包括:架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轮体,可转动地设于第三端;第二轮体,可转动地设于第四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前轮驱动系统,设于架体,前轮驱动系统的第一前轮液压马达与第一轮体传动连接,前轮驱动系统的第二前轮液压马达与第二轮体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摊铺机的实施例,摊铺机包括架体、第一轮体、第二轮体和前轮驱动系统。其中,架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为架体的前端,即摊铺机的前端;第二端为架体的后端,即摊铺机的后端。第一轮体可转动地设于第三端,即第一轮体能够相对架体转动;第二轮体可转动地设于第四端,即第二轮体能够相对架体转动。
进一步地,前轮驱动系统设于架体。具体地,前轮驱动系统的第一前轮液压马达与第一轮体传动连接,即第一前轮液压马达能够驱动第一轮体转动;前轮驱动系统的第二前轮液压马达与第二轮体传动连接,即第二前轮液压马达能够驱动第二轮体转动。
其中,由于摊铺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前轮驱动系统,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前轮驱动系统的第一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前轮驱动系统的第二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摊铺机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前轮驱动系统;110:负载敏感泵;111:吸油口;112:泵体;113:负载敏感阀;114:压力切断阀;120: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1:第一高压口;122:第一泄油口;123:第一低压口;130: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1:第二高压口;132:第二泄油口;133:第二低压口;140:多路阀;141:第三高压口;142:第四高压口;143:第三低压口;144:第四低压口;145:入口;146:回油口;150:油箱;161:单向阀;162:电比例溢流阀;163:过滤器;164:节流阀;170:第一液路;171:第二液路;172:第三液路;173:第四液路;174:第五液路;1741:第一端;1742:第二端;175:第六液路;176:第七液路;177:第八液路;178:第九液路;179:第十液路;200:摊铺机;210:架体;211:第三端;212:第四端;220:第一轮体;230:第二轮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和摊铺机20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可以应用于自卸车、搅拌车等多种作业机械,下面将以应用于摊铺机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和摊铺机200进行示例性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包括负载敏感泵110、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和多路阀140。其中,负载敏感泵110是一种新的液压补偿器,能够同时感应系统压力和流量的需求,使柱塞泵根据流量压力需求的变化做出正确响应。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的一种执行元件,具有能够转动的输出轴。液压马达能够将液压泵提供的液体压力转变为输出轴的机械能(转矩和转速)。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与摊铺机200中位于前端的第一轮体220传动连接,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与摊铺机200中位于前端的第二轮体230传动连接。换言之,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能够驱动第一轮体220转动,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能够驱动第二轮体230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具有第一高压口121,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具有第二高压口131。多路阀140具有入口145、第三高压口141和第四高压口142。多路阀140的入口145通过第一液路170与负载敏感泵110连接,负载敏感泵110能够将油箱150中的工作介质通过第一液路170泵送至多路阀140。多路阀140的第三高压口141通过第二液路171与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的第一高压口121连接,且多路阀140的第四高压口142通过第三液路172与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的第二高压口131连接。通过设置多路阀140,可以取消自由轮阀,能够进行大流量切换,反应速度快。另外,多路阀140的高压口分别连接两个液压马达的高压口,能够对两个液压马达进行单独控制,根据后轮车速匹配前轮速度提高整车驱动能力,有效避免马达打滑,多路阀140给定不同的电流可以实现马达的差速和转向,有利于减少行驶阻力以及轮胎磨损程度。另外,多路阀140还具有压损小,发热小的优点。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多路阀140为电比例双联多路阀140,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多路阀14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的第一高压口121与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的第二高压口131通过节流阀164连接,能够有效避免马达吸空或憋压,两个液压马达的高压口节流连接,有利于简化转向控制程序。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前轮驱动系统100还包括电比例溢流阀162。具体地,电比例溢流阀162的一端与多路阀140的信号口以及负载敏感泵110的反馈口连接,电比例溢流阀162的另一端与油箱150连接。可以理解为,多路阀140的Ls回路并联电比例溢流阀162,电比例溢流阀162用于调节系统压力,通过调节工作介质的流速和流量来改变液压马达的驱动力大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前轮驱动系统100还包括过滤器163。具体地,过滤器163设于第一液路170,通过设置过滤器163,能够对由负载敏感泵110进入到多路阀140的工作介质进行过滤,有利于减少杂质对液压系统的污染,降低安全隐患。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负载敏感泵110具有吸油口111,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还具有第一低压口123,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还具有第二低压口133。进一步地,前轮驱动系统100还包括油箱150,油箱150用于存储工作介质。油箱150通过第四液路173与负载敏感泵110连接,负载敏感泵110能够将油箱150中的工作介质泵送至多路阀140,进而工作介质由多路阀140分配至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或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
进一步地,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的第一低压口123与油箱150连接,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的第二低压口133与油箱150连接。通过将液压马达的低压口与油箱150连接,有利于降低低压口的压力值,进而可以增大液压马达高压口与低压口之间的压力差,有利于提高液压马达的动力性能,背压低节能效果好。
进一步地,负载敏感泵110包括泵体112、负载敏感阀113和压力切断阀114,其中泵体112通过第一液路170与入口145连接,泵体112能够将工作介质由油箱150经第一液路170泵送至多路阀140,进而多路阀140将工作介质分配至两个液压马达。负载敏感阀113与所述泵体112连接,负载敏感阀113的反馈口与多路阀140的信号口连接,按多路阀140流量需求控制泵排量。压力切断阀114与泵体112连接,且压力切断阀114与负载敏感阀113连接。压力切断阀能够限定最高压力,当系统压力超过切断阀设定压力时,减少泵排量,并维持切断压力。同时,通过泵体112、压力切断阀114以及多路阀140控制前驱速度,可以减少对前驱多路阀140和马达精度要求,提高系统低速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作介质为液压油或其它介质。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多路阀140具有回油口146、第三低压口143和第四低压口144,可以理解为,多路阀140具有至少三个油口至少一个油口为第三低压口143,至少一个油口为第四低压口144,至少一个油口为回油口146,回油口146用于与油箱150连接以形成液压回路,多路阀140上的低压口用于与液压马达的泄油口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具有第一泄油口122,多路阀140的第三低压口143与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的第一泄油口122连接。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具有第二泄油口132,多路阀140的第四低压口144与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的第二泄油口132连接。当摊铺机200处于非前驱工况时,工作介质能够依次经过油口、泄油口、单向阀161和油箱150。具体地,一部分工作介质由多路阀140的第三低压口143流向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的第一泄油口122,还有一部分工作介质由多路阀140的第四低压口144流向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的第二泄油口132,最后工作介质汇合后经单向阀161流回油箱150。单向阀161控制所需切换压力,以快速实现马达自由轮的切换。
换言之,多路阀140的两个低压口合流后分别接两个液压马达的泄油口,并通过单向阀161给马达泄油提供稳定的背压进行排量切换,多余的油直接回油箱150。多路阀140的低压口能够按需调节壳体压力,有利于降低背压能耗。
如图1所示,前轮驱动系统100具有非前驱工况和前驱工况,即前轮可以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切换。在前轮驱动系统100处于非前驱工况,工作介质由第三低压口143和第四低压口144流向第一泄油口122和第二泄油口132,再经单向阀161流回油箱150,此时,单向阀161控制所需切换压力,以快速实现马达自由轮的切换。在前轮驱动系统100处于前驱工况,工作介质由第一泄油口122和第二泄油口132流向第三低压口143和第四低压口144,再经多路阀140的回油口146回到油箱150。由此可见,相对于现有技术持续提供一个固定的马达壳体压力,背压高系统发热,同时排量切换时间长,本实用新型可以按需调节马达壳体压力,减少背压能耗。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2所示,前轮驱动系统100还包括第五液路174、第六液路175、第七液路176、第八液路177和第九液路178。具体地,第五液路174具有第一端1741和第二端1742,第六液路175的一端与多路阀140的第三低压口143连接,第六液路175的另一端与第五液路174的第一端1741连接。第七液路176的一端与多路阀140的第四低压口144连接,第七液路176的另一端与第五液路174的第一端1741连接。一部分工作介质由多路阀140的第三低压口143先后进入第六液路175和第五液路174,还有一部分工作介质由多路阀140的第四低压口144先后进入第七液路176和第五液路174,可以理解为,第五液路174为汇合液路。
进一步地,第八液路177的一端与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的第一泄油口122连接,第八液路177的另一端与第五液路174的第二端1742连接。第九液路178的一端与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的第二泄油口132连接,第九液路178的另一端与第五液路174的第二端1742连接。一部分工作介质由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的第一泄油口122先后进入第八液路177和第五液路174,还有一部分工作介质由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的第二泄油口132先后进入第九液路178和第五液路174。工作介质由液压马达的泄油口进入第五液路174,最后流回油箱150。
进一步地,前轮驱动系统100还包括第十液路179。具体地,第十液路179的一端与第五液路174的第二端1742连接,第十液路179的另一端与油箱150连接,工作介质由第十液路179流回油箱150。
进一步地,第十液路179上设有单向阀161。通过在第十液路179上设置单向阀161,工作介质在第五液路174汇合后经单向阀161流回油箱150,单向阀161控制所需切换压力,以快速实现马达自由轮的切换。
实施例六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摊铺机200,包括架体210、第一轮体220、第二轮体230和前轮驱动系统100。其中,架体2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211和第四端212,第一端1741为架体210的前端,即摊铺机200的前端;第二端1742为架体210的后端,即摊铺机200的后端。第一轮体220可转动地设于第三端211,即第一轮体220能够相对架体210转动;第二轮体230可转动地设于第四端212,即第二轮体230能够相对架体210转动。
进一步地,前轮驱动系统100设于架体210。具体地,前轮驱动系统100的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与第一轮体220传动连接,即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能够驱动第一轮体220转动;前轮驱动系统100的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与第二轮体230传动连接,即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能够驱动第二轮体230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多路阀,能够进行大流量切换,反应速度快。另外,多路阀的高压口分别连接两个液压马达的高压口,能够对两个液压马达进行单独控制,根据后轮车速匹配前轮速度提高整车驱动能力,有效避免马达打滑,多路阀给定不同的电流可以实现马达的差速和转向,有利于减少行驶阻力以及轮胎磨损程度。另外,多路阀还具有压损小,发热小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轮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载敏感泵(110);
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所述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具有第一高压口(121);
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所述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具有第二高压口(131);
多路阀(140),所述多路阀(140)具有入口(145)、第三高压口(141)和第四高压口(142),所述入口(145)通过第一液路(170)与所述负载敏感泵(110)连接,所述第三高压口(141)通过第二液路(171)与所述第一高压口(121)连接,所述第四高压口(142)通过第三液路(172)与所述第二高压口(1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敏感泵(110)具有吸油口(111),所述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还具有第一低压口(123),所述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还具有第二低压口(133),所述前轮驱动系统(100)还包括:
油箱(150),所述油箱(150)通过第四液路(173)与所述吸油口(111)连接,所述第一低压口(123)与所述油箱(150)连接,所述第二低压口与所述油箱(15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阀(140)具有回油口(146)、第三低压口(143)和第四低压口(144),所述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具有第一泄油口(122),所述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具有第二泄油口(132),所述第三低压口(143)、所述第四低压口(144)、所述第一泄油口(122)和所述第二泄油口(132)合流后通过单向阀(161)连接油箱(150),所述回油口(146)用于连接所述油箱(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口(121)与所述第二高压口(131)通过节流阀(16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敏感泵(110)包括:
泵体(112),所述泵体(112)通过所述第一液路(170)与所述入口(145)连接;
负载敏感阀(113),与所述泵体(112)连接,所述负载敏感阀(113)的反馈口与所述多路阀(140)的信号口连接;
压力切断阀(114),与所述泵体(112)以及所述负载敏感阀(11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液路(174),具有第一端(1741)和第二端(1742);
第六液路(175),所述第六液路(17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低压口(143)连接,所述第六液路(17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1741)连接;
第七液路(176),所述第七液路(176)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低压口(144)连接,所述第七液路(17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1741)连接;
第八液路(177),所述第八液路(17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泄油口(122)连接,所述第八液路(17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1742)连接;
第九液路(178),所述第九液路(17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泄油口(132)连接,所述第九液路(17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174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十液路(179),所述第十液路(17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1742)连接,所述第十液路(179)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150)连接,所述单向阀(161)设于所述第十液路(179)。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比例溢流阀(162),所述电比例溢流阀(162)的一端与所述多路阀(140)的信号口以及所述负载敏感泵(110)的反馈口连接,所述电比例溢流阀(162)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15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轮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器(163),设于所述第一液路(170)。
10.一种摊铺机(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2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211)和第四端(212);
第一轮体(22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三端(211);
第二轮体(23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三端(211);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轮驱动系统(100),设于所述架体(210),所述前轮驱动系统(100)的第一前轮液压马达(120)与所述第一轮体(220)传动连接,所述前轮驱动系统(100)的第二前轮液压马达(130)与所述第二轮体(230)传动连接。
CN202122396045.3U 2021-09-30 2021-09-30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Active CN215944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6045.3U CN215944294U (zh) 2021-09-30 2021-09-30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96045.3U CN215944294U (zh) 2021-09-30 2021-09-30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4294U true CN215944294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24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96045.3U Active CN215944294U (zh) 2021-09-30 2021-09-30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42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0727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湖南三一中益机械有限公司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0727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湖南三一中益机械有限公司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9132B (zh) 双动力驱动系统、工程机械车辆及控制方法
EP3774431B1 (en) Hydraulic drivetrain for a utility vehicle
CN215944294U (zh)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N108087356B (zh) 平地机前轮驱动控制阀及液压系统
CA1123707A (en) Auxiliary drive system with neutral
CN113829875A (zh) 前轮驱动系统和摊铺机
CN109356894A (zh) 平地机前轮驱动控制阀及液压系统
US6305486B1 (en) Hydrostatic drive and steering system for a utility vehicle
WO2017101034A1 (zh) 双动力驱动系统、工程机械车辆及控制方法
CN110439871B (zh) 一种前轮辅助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工程车辆
CN206551873U (zh) 一种行走机械前后轮动力分配装置及行走机械
JPH1044803A (ja) 油圧式四駆車両
CN113819103B (zh) 一种滑移装载机功率控制液压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145487A (zh) 一种高性能小四轮激光整平机液压系统
CN209022755U (zh) 联合收割机全液压行走驱动装置
CN110962924B (zh) 液压驱动及转向系统及高空作业机械
CN209776171U (zh) 一种传动系统及平地机
JPH03224830A (ja) 4輪駆動車輌の動力伝達装置
CN213574889U (zh) 一种高性能小四轮激光整平机液压系统
CN221097013U (zh) 四驱转两驱控制回路及高空作业车
CN109404354A (zh) 平地机前轮驱动控制阀及液压系统
CN220319978U (zh) 高低速控制模块、工程机械行驶控制阀组及高空作业车
CN217539154U (zh) 行走防打滑液压系统与工程车辆
CN104164830A (zh) 一种路面冷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13864261B (zh) 液压系统和作业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