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2285U - 真空吸气泵 - Google Patents

真空吸气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2285U
CN220302285U CN202322017557.3U CN202322017557U CN220302285U CN 220302285 U CN220302285 U CN 220302285U CN 202322017557 U CN202322017557 U CN 202322017557U CN 220302285 U CN220302285 U CN 220302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chamber
bottom plate
noise reduction
f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75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百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75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2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2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2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吸气泵,包括集排气室、组装于集排气室内的集排气组件以及对应遮盖住阀板而与阀板之间形成第一降噪腔的顶盖,集排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嘴,阀板上开设有气流孔,集排气室的底端端面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降噪腔,集排气室的侧壁中还开设有排气通道,底板上开设有排气孔,底板的内侧面还朝集排气室的底壁凸出形成有若干个第一降噪隔片,集排气室的底壁还朝底板凸出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降噪隔片,第一降噪隔片的末端与集排气室的底壁之间以及第二降噪隔片的末端与底板之间均具有预定宽度的间隙而使第二降噪腔内部形成曲折延伸的气流通道,排气通道的出气端通过气流通道与排气孔的进气端相连。本实施例能有效降低工作噪音。

Description

真空吸气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气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吸气泵。
背景技术
诸如小型真空包装机、电动吸奶器等产品中均采用了真空吸气泵来提供真空(负压)抽吸的功能,现有的真空吸气泵主要包括集排气室、组装于集排气室内的集排气组件和驱动组件,工作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来驱动所述集排气组件的集气腔内的集排气组件周期性活动以实现集气腔内气压变化,进而实现真空(负压)抽吸功能。现有的集排气室的气路设计较为简单,不仅抽气速率低,真空度时大时小,性能很不稳定,而且,降噪结构不合理,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气泵,能有效降低工作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吸气泵,包括具有封闭的内腔且在顶端设置有阀板的集排气室、组装于所述集排气室内的集排气组件以及对应遮盖住所述阀板而与阀板之间形成第一降噪腔的顶盖,所述集排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集排气室的内腔相连通的进气嘴,所述阀板上开设有气流孔,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外表面设置有由组装于集排气室的底壁外侧的底板密封遮盖住的第二降噪腔,所述集排气室的侧壁中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的排气通道,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降噪腔的排气孔,所述底板的内侧面还朝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凸出形成有若干个第一降噪隔片,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还朝所述底板凸出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降噪隔片,所述第一降噪隔片和所述第二降噪隔片相间设置,所述第一降噪隔片的末端与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降噪隔片的末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具有预定宽度的间隙而使所述第二降噪腔内部形成曲折延伸的气流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出气端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排气孔的进气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降噪腔的顶壁中部设有向所述底板方向凸出且顶端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的凸台,所述第一降噪隔片和所述第二降噪隔片均设于所述凸台的相对两侧,各个所述气流通道环绕所述凸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还朝所述底板方向凸出设有与所述底板内侧面抵接的第一分隔片,所述底板的内侧面还朝所述第二降噪腔的底壁凸出形成有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分隔片贴合密封的第二分隔片,所述集排气室的相对两侧壁中还均开设有所述排气通道,所述排气孔的进气端与至少一个排气通道的出气端分设于所述第一分隔片相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内侧面还设有排气柱,所述排气孔开设在所述排气柱中部,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还朝所述底板方向凸起设有内径大于所述排气柱外径的降噪隔环,所述排气柱伸入所述降噪隔环内。
进一步的,所述集排气室包括顶端部开设有若干个平行的缸室的缸体、组装于所述缸体顶端而遮盖住各个所述缸室顶端开口的所述阀板以及组装于所述缸体底端的底壳,所述进气嘴设置于所述底壳侧面,所述第二降噪腔是自所述底壳的底壁外表面向所述集排气室的内腔方向凹入形成的,所述排气通道是由分别贯穿所述阀板、所述缸体的侧壁和所述底壳的多个流通孔分别依次正对连通而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集排气组件包括组装于所述缸体和所述阀板之间且具有多个分别一一对应地嵌设于各个缸室内的皮碗的隔膜元件以及组装于所述集排气室的内腔中且具有若干个驱动筒的摆架,各个所述驱动筒与各个皮碗一一对应插接,所述驱动筒的端面开设有吸气孔,所述皮碗的端面对应设有遮盖住所述吸气孔的弹性阀片。
进一步的,所述阀板上还插设有用于遮盖所述气流孔且对应容纳于所述第一降噪腔内的伞丁。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表面还凸伸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底壳的底面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定位柱相应插入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气泵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集排气组件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组装于所述底板外侧面的驱动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摆架之间的偏心轴,所述底板和所述底壳的底壁的中部还分别开设有穿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底板和所述底壳的底壁上的穿孔而伸入所述集排气室的内腔中,所述摆架的底端倾斜地插接在所述偏心轴上偏离所述输出轴的位置处,所述底壳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栓锁固连接且相互配合夹紧所述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的排气端由所述驱动电机遮蔽,所述底板的外侧面还设有与所述排气孔连通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驱动电机外侧的排气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底板设置若干第一降噪隔片,集排气室的底壁设置若干第二降噪隔片,由于第一降噪隔片和第二降噪隔片相间设置,且第一降噪隔片的末端与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降噪隔片的末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具有预定宽度的间隙,从而使第二降噪腔内部形成曲折延伸的气流通道,延长了气体的流动路径,当从排气通道的出气端进入第二降噪腔内气体经过所述气流通道时,能有效降低工作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除驱动电机外另一角度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沿第一降噪隔片的横向中轴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沿一个第一降噪隔片的横向中轴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沿厚度方向中轴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沿宽度方向中轴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吸气泵一个可选实施例隔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吸气泵,包括具有封闭的内腔10且在顶端设置有阀板12的集排气室1、组装于所述集排气室1内的集排气组件3以及对应遮盖住所述阀板12而与阀板12之间形成第一降噪腔50的顶盖5,所述集排气室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集排气室1的内腔10相连通的进气嘴14,所述阀板12上开设有气流孔121,所述集排气室1的底壁外表面设置有由组装于集排气室1的底壁外侧的底板6密封遮盖住的第二降噪腔60,所述集排气室1的侧壁中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降噪腔50和第二降噪腔60的排气通道15,所述底板6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降噪腔60的排气孔62,所述底板6的内侧面还朝所述集排气室1的底壁凸出形成有若干个第一降噪隔片64,所述集排气室1的底壁还朝所述底板6凸出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降噪隔片601,所述第一降噪隔片64和所述第二降噪隔片601相间设置,所述第一降噪隔片64的末端与所述集排气室1的底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降噪隔片601的末端与所述底板6之间均具有预定宽度的间隙而使所述第二降噪腔60内部形成曲折延伸的气流通道60a,所述排气通道15的出气端通过所述气流通道60a与所述排气孔62的进气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底板6设置若干第一降噪隔片64,集排气室1的底壁设置若干第二降噪隔片601,由于第一降噪隔片64和第二降噪隔片601相间设置,且第一降噪隔片64的末端与所述集排气室1的底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降噪隔片601的末端与所述底板6之间均具有预定宽度的间隙,从而使第二降噪腔60内部形成曲折延伸的气流通道60a,延长了气体的流动路径,当从排气通道15的出气端进入第二降噪腔60内气体经过所述气流通道60a时,能有效降低工作噪音。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降噪隔片64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降噪隔片601。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二降噪腔60的顶壁中部设有向所述底板6方向凸出且顶端与所述底板6密封连接的凸台65,所述第一降噪隔片64和所述第二降噪隔片601均设于所述凸台65的相对两侧,各个所述气流通道60a环绕所述凸台65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降噪隔片64和所述第二降噪隔片601均设于所述凸台65的相对两侧,从而使各个所述气流通道60a环绕所述凸台65设置,能有效的延长气体的流动路径,降低工作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集排气室1的底壁还朝所述底板6方向凸出设有与所述底板6内侧面抵接的第一分隔片66,所述底板6的内侧面还朝所述第二降噪腔60的底壁凸出形成有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分隔片66贴合密封的第二分隔片67,所述集排气室1的相对两侧壁中还均开设有所述排气通道15,所述排气孔62的进气端与至少一个排气通道15的出气端分设于所述第一分隔片66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分隔片66和第二分隔片67,利用第一分隔片66和第二分隔片67相互贴合密封,从而使从排气通道15的出气端进入第二降噪腔60的气体仅能沿单一方向流动经过每个降噪区60a,气体流动路径长,降噪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底板6的内侧面还设有排气柱68,所述排气孔62开设在所述排气柱68中部,所述集排气室1的底壁还朝所述底板6方向凸起设有内径大于所述排气柱68外径的降噪隔环603,所述排气柱68伸入所述降噪隔环603内。本实施例中,利用排气柱68和降噪隔环603相互组装配合,延长气体流动路径,提高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所述集排气室1包括顶端部开设有若干个平行的缸室161的缸体16、组装于所述缸体16顶端而遮盖住各个所述缸室161顶端开口的所述阀板12以及组装于所述缸体16底端的底壳17,所述进气嘴14设置于所述底壳17侧面,所述第二降噪腔60是自所述底壳17的底壁外表面向所述集排气室1的内腔方向凹入形成的,所述排气通道15是由分别贯穿所述阀板12、所述缸体16的筒侧壁和所述底壳17的多个流通孔12a分别依次正对连通而形成。本实施例中,外部气体在集排气组件3的作用下由底壳17侧面的进气嘴14进入集排气室1的内腔10,再由顶部的阀板12的气流孔121进入第一降噪腔50,再由排气通道15进入第二降噪腔60,经由第二降噪腔60的多个降噪区60a进行降噪排气,该集排气室1能够保证气体流动有序进行,而且底壳17的底壁内凹形成有一体的第二降噪腔60,易于加工。此外,在阀板12、缸体16和底壳17分别有多个流通孔12a连通第一降噪腔50和第二降噪腔60,结构简单且易加工和组装,能促使气流转向流动而延长了气流流动路径,有效保证泵体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6-图8所示,所述集排气组件3包括组装于所述缸体16和所述阀板12之间且具有多个分别一一对应地嵌设于各个缸室161内的皮碗301的隔膜元件30以及组装于所述集排气室1的内腔10中且具有若干个驱动筒321的摆架32,各个所述驱动筒与各个皮碗301一一对应插接,所述驱动筒321的端面开设有吸气孔321a,所述皮碗301的端面对应设有遮盖住所述吸气孔321a的弹性阀片301a。本实施例将皮碗301组装在缸体16的缸室161内,并通过摆架32带动皮碗301压缩运动,可以高效率的将气流自进气嘴14吸入并经过驱动筒321的吸气孔321a从排气孔62排出。此外,气泵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皮碗301上的弹性阀片301a与驱动筒321上的吸气孔321a不会错位而始终保持良好配合,使集排气室1内的真空度(负压)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确保抽吸性能并使压缩气流稳定地通过通气孔231外排。
具体实施中,所述隔膜元件30的周缘处也还开设有流通孔12a,来分别与所述阀板12、所述缸体16的筒侧壁和所述底壳17的侧壁的流通孔12a正对设置而形成贯通的排气通道15,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通过对所述隔膜元件30的尺寸进行精确设计而避免遮挡排气通道15,则所述隔膜元件30上无需开设流通孔12a。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阀板12上还插设有用于遮盖所述气流孔121且对应容纳于所述第一降噪腔50内的伞丁123。本实施例中,通过插设在所述阀板12上用于遮盖相应气流孔121的伞丁123对应容纳于所述第一降噪腔50内,能使伞形胶丁123始终在第一降噪腔50内活动,确保所述伞丁123在气压作用下从所述气流孔121上移开时所述气流孔121即直接与所述第一降噪腔50相贯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板6朝向所述底壳17的一侧表面还凸伸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6a,所述底壳17的底面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定位柱6a相应插入的定位孔171。本实施例中,底板6通过定位柱6a相应插入底壳17上的定位孔171,可完成底板6的快速定位和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所述真空吸气泵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集排气组件3的驱动件7,所述驱动件7包括组装于所述底板6外侧面的驱动电机70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70的输出轴701与所述摆架32之间的偏心轴72,所述底板6和所述底壳17的底壁的中部还分别开设有穿孔173,所述驱动电机70的输出轴701依次穿过所述底板6和所述底壳17的底壁上的穿孔173而伸入所述集排气室1的内腔10中,所述摆架32的底端倾斜地插接在所述偏心轴72上偏离所述输出轴701的位置处,所述底壳17与所述驱动电机70通过螺栓703锁固连接且相互配合夹紧所述底板6。本实施例通过电机70的输出轴701驱动偏心轴72以及摆架32,进而带动皮碗301压缩运动,可以高效率的将气流自进气嘴14吸入并从排气孔62排出;通过驱动件7与底壳17配合夹紧所述底板6,使底板6有效密封底壳15以形成第二降噪腔60。
在具体实施中,电机70的输出轴701的侧面还通过密封垫圈705与底壳6进行密封连接,有效保证集排气室1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和图7所示,所述排气孔62的排气端由所述驱动电机70遮蔽,所述底板6的外侧面还设有与所述排气孔62连通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驱动电机70外侧的排气槽69。本实施例中,通过由驱动电机70遮蔽排气孔62的排气端,避免排气孔62的排气端被异物堵塞,同时利用底板6的外侧面的排气槽69实现排气,结构简单,有利于泵体的小型化设计。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真空吸气泵,包括具有封闭的内腔且在顶端设置有阀板的集排气室、组装于所述集排气室内的集排气组件以及对应遮盖住所述阀板而与阀板之间形成第一降噪腔的顶盖,所述集排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与集排气室的内腔相连通的进气嘴,所述阀板上开设有气流孔,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外表面设置有由组装于集排气室的底壁外侧的底板密封遮盖住的第二降噪腔,所述集排气室的侧壁中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降噪腔和第二降噪腔的排气通道,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降噪腔的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内侧面还朝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凸出形成有若干个第一降噪隔片,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还朝所述底板凸出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降噪隔片,所述第一降噪隔片和所述第二降噪隔片相间设置,所述第一降噪隔片的末端与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降噪隔片的末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具有预定宽度的间隙而使所述第二降噪腔内部形成曲折延伸的气流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出气端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排气孔的进气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噪腔的顶壁中部设有向所述底板方向凸出且顶端与所述底板密封连接的凸台,所述第一降噪隔片和所述第二降噪隔片均设于所述凸台的相对两侧,各个所述气流通道环绕所述凸台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还朝所述底板方向凸出设有与所述底板内侧面抵接的第一分隔片,所述底板的内侧面还朝所述第二降噪腔的底壁凸出形成有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分隔片贴合密封的第二分隔片,所述集排气室的相对两侧壁中还均开设有所述排气通道,所述排气孔的进气端与至少一个排气通道的出气端分设于所述第一分隔片相对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内侧面还设有排气柱,所述排气孔开设在所述排气柱中部,所述集排气室的底壁还朝所述底板方向凸起设有内径大于所述排气柱外径的降噪隔环,所述排气柱伸入所述降噪隔环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排气室包括顶端部开设有若干个平行的缸室的缸体、组装于所述缸体顶端而遮盖住各个所述缸室顶端开口的所述阀板以及组装于所述缸体底端的底壳,所述进气嘴设置于所述底壳侧面,所述第二降噪腔是自所述底壳的底壁外表面向所述集排气室的内腔方向凹入形成的,所述排气通道是由分别贯穿所述阀板、所述缸体的侧壁和所述底壳的多个流通孔分别依次正对连通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吸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排气组件包括组装于所述缸体和所述阀板之间且具有多个分别一一对应地嵌设于各个缸室内的皮碗的隔膜元件以及组装于所述集排气室的内腔中且具有若干个驱动筒的摆架,各个所述驱动筒与各个皮碗一一对应插接,所述驱动筒的端面开设有吸气孔,所述皮碗的端面对应设有遮盖住所述吸气孔的弹性阀片。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真空吸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上还插设有用于遮盖所述气流孔且对应容纳于所述第一降噪腔内的伞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吸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表面还凸伸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底壳的底面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定位柱相应插入的定位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气泵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集排气组件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组装于所述底板外侧面的驱动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摆架之间的偏心轴,所述底板和所述底壳的底壁的中部还分别开设有穿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所述底板和所述底壳的底壁上的穿孔而伸入所述集排气室的内腔中,所述摆架的底端倾斜地插接在所述偏心轴上偏离所述输出轴的位置处,所述底壳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栓锁固连接且相互配合夹紧所述底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吸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的排气端由所述驱动电机遮蔽,所述底板的外侧面还设有与所述排气孔连通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驱动电机外侧的排气槽。
CN202322017557.3U 2023-07-28 2023-07-28 真空吸气泵 Active CN220302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557.3U CN220302285U (zh) 2023-07-28 2023-07-28 真空吸气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557.3U CN220302285U (zh) 2023-07-28 2023-07-28 真空吸气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2285U true CN220302285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7557.3U Active CN220302285U (zh) 2023-07-28 2023-07-28 真空吸气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22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04481B1 (en) Compressor discharge muffler
CN108343607B (zh) 压缩机构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2250732U (zh) 一种微型泵的能控制气流的导流装置
CN104214099A (zh)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泵体结构及空调器
CN220302285U (zh) 真空吸气泵
CN210564973U (zh) 真空吸气泵及其集排气组件
CN114542417A (zh) 一种进气互补无油增效压缩机
CN213540663U (zh) 微型真空气泵
KR20080093583A (ko) 압축기용 흡입머플러
CN220302286U (zh) 真空吸气泵
CN219197592U (zh) 微型真空气泵
CN217380826U (zh) 真空吸气泵
CN113898564A (zh) 一种隔膜真空泵
CN209875429U (zh) 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及空气压缩机
JP3755917B2 (ja) 圧縮機のバルブ装置
CN210343659U (zh) 隔膜泵
CN111810388A (zh) 微型真空气泵
JP4051067B2 (ja) 密閉型圧縮機
CN220748491U (zh) 空压机的进排气结构
CN214146717U (zh) 一种压缩机用阀座
CN218717397U (zh) 微型真空气泵及其集排气模块
CN210564959U (zh) 真空吸气泵及其集排气组件
KR101179418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의 헤드커버 및 이를 사용한 밸브 어셈블리
CN216617836U (zh) 一种单向阀片微型泵
KR100273421B1 (ko) 리니어 압축기의 오일 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