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8396U -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8396U
CN220298396U CN202321300601.5U CN202321300601U CN220298396U CN 220298396 U CN220298396 U CN 220298396U CN 202321300601 U CN202321300601 U CN 202321300601U CN 220298396 U CN220298396 U CN 220298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trunk
support
bracket
bracke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006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天河
缪士林
汪元清
朱强
魏风
靳干
彭超
陈玲
熊康
王平
李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006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8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8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8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该后备箱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和与第一支架本体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接部,第一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本体和与第二支架本体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二卡接部,第二支架本体包括第二支撑部;和中间支架,中间支架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接配合,中间支架包括第三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一起适于承托车辆的后备箱盖板。上述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备箱支撑组件与车辆地板的连接件较多,影响整车装配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后备箱是装载物品的主要区域,并且通常通过后备箱盖板分为上下两层空间。上层空间是打开车辆的后背门即可看到的储藏空间;下层空间是需要掀开盖板才能看见的储藏空间。下层空间在一些车型上常用来存放备胎、工具箱等。
后备箱盖板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用户可以随意地掀起并移动后备箱盖板,因此后备箱盖板需要放置在后备箱中的支撑组件上才能在其上装载物品,以保证盖板在车辆颠簸时的支撑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后备箱盖板通过多个独立的支架进行支撑。支架通常固定在车辆的钣金地板上,使用的紧固件较多,影响了整车的装配效率。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备箱支撑组件与车辆地板的连接件较多,影响整车装配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后备箱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和与第一支架本体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接部,第一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本体和与第二支架本体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二卡接部,第二支架本体包括第二支撑部;和中间支架,中间支架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接配合,中间支架包括第三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一起适于承托车辆的后备箱盖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支撑后备箱盖板的相对的两侧,采用中间支架支撑后备箱盖板的在该相对两侧之间延伸的另一侧。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一卡接部,第一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本体和第二卡接部,第二支架本体包括第二支撑部。通过上述的配置,两个支架本体分别通过支撑部起主要的支撑作用。中间支架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接配合。通过上述的配置,中间支架无需紧固件即可稳定地固定在两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提高了在生产线上的装配效率。中间支架包括第三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一起适于承托车辆的后备箱盖板。通过上述的配置,由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中间支架一起承托起的后备箱盖板更加稳定,承重性能更好。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卡接部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的朝向第二支架本体的一侧上,第二卡接部设置在第二支架本体的朝向第一支架本体的一侧上,并且中间支架位于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之间。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的距离较短,从而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卡接配合的中间支架也较短,使得在车辆预定的后备箱空间内,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占据的空间更大,即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承担更多的载荷,以便延长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处的使用寿命,避免卡接处过快地变形或者损坏。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卡接部和/或第二卡接部配置成楔形构件,在中间支架的与楔形构件相对应的端部上设有与楔形构件相配的楔形槽。通过楔形构件和楔形槽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中间支架的装配效率,并且在组装完成的状态下,后备箱盖板上装载的物品越重,中间支架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卡接越牢固。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楔形构件具有顶壁,楔形槽具有与顶壁相对的底壁,底壁的面积小于顶壁,以便在底壁和顶壁之间形成空腔。通过上述的配置,空腔能够吸收楔形槽和楔形构件之间的偏差,使得第三支撑部能够有效地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形成配合,一起支撑后备箱盖板。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架本体还包括与第一支撑部相对的第一安装部,第二支架本体还包括与第二支撑部相对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适于与车辆的地板形成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能够稳定地固定在车辆上。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后备箱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第一护板包括第一遮挡部,第二护板包括第二遮挡部,第一遮挡部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的朝向第二支架本体的一侧,第二遮挡部设置在第二支架本体的朝向第一支架本体的一侧,以使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适于与后备箱盖板、车辆的地板一起围成储物空间。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能够提供缓冲,保护储物空间里的物品不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直接发生碰撞。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护板还包括第一平台部,第一平台部具有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第一下表面与第一支撑部相抵靠,第二护板还包括第二平台部,第二平台部具有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第二下表面与第二支撑部相抵靠,以使第一上表面、第二上表面和第三支撑部一起适于支撑后备箱盖板。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一支撑部通过第一平台部、第二支撑部通过第二平台部与第三支撑部一起支撑后备箱盖板,使得后备箱盖板不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直接接触,而是隐藏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侧面,通过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表面设置柔软的织物层,可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平台部和/或第二平台部上形成有限位柱,限位柱从对应的第一上表面和/或第二上表面向外凸起预定距离。通过限位柱的设置,配合后备箱盖板上对应的缺口,限制后备箱盖板沿车辆前进方向的移动。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备箱支撑组件与车辆地板的连接件较多,影响整车装配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后备箱盖板;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后备箱支撑组件与后备箱盖板相配以便支撑后备箱盖板。通过后备箱支撑组件的设置,减少了紧固件的使用,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效率。
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后备箱支撑组件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都设置在对应的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的靠近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一端上。通过上述的配置,使得中间支架的卡接位置也靠近后排座椅,尽可能多地扩大后备箱盖板的下层储物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在B-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在A-A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后备箱支撑组件;10、第一支架;11、第一支架本体;111、第一支撑部;111a、支撑壁;112、第一安装部;112a、安装壁;113、连接壁;114、侧壁;12、第一卡接部;121、顶壁;122、第一周向壁;123、减重腔;20、第二支架;21、第二支架本体;211、第二支撑部;212、第二安装部;22、第二卡接部;30、中间支架;31、端部;32、楔形槽;321、底壁;322、第二周向壁;33、空腔;34、第三支撑部;40、第一护板;41、第一上护板部;42、第一平台部;421、第一上表面;422、第一下表面;423、限位柱;43、第一遮挡部;50、第二护板;51、第二上护板部;52、第二平台部;521、第二上表面;522、第二下表面;53、第二遮挡部;200、地板;300、后备箱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备箱支撑组件与车辆地板的连接件较多,影响整车装配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100,后备箱支撑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架10,第一支架10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1和与第一支架本体11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接部12,第一支架本体11包括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架20,第二支架20包括第二支架本体21和与第二支架本体21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二卡接部22,第二支架本体21包括第二支撑部211;和中间支架30,中间支架30的两个端部31分别与第一卡接部12和第二卡接部22形成卡接配合,中间支架30包括第三支撑部34,第三支撑部34与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撑部211一起适于承托车辆的后备箱盖板30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后备箱支撑组件100包括第一护板40、第二护板50、位于第一护板40外侧的第一支架10、位于第二护板50外侧的第二支架20和位于第一护板40和第二护板50之间的中间支架30。替代地,也可取消第一护板40和第二护板50的设置。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后备箱支撑组件100关于车辆的中心面大致对称,即第一护板40和第二护板50相互对称,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相互对称。替代地,后备箱支撑组件100也可根据车辆的后备箱的实际空间配置成不完全对称的布置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10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一卡接部12,第二支架20包括第二支架本体21和第二卡接部22。中间支架30的两个端部31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接部12和第二卡接部22上。
以第一支架10为例,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本体11为大致条形,在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沿车辆的前进方向延伸。第一支架本体11包括多个支撑壁111a和与多个支撑壁111a交错地设置的安装壁112a。支撑壁111a的表面平整,多个支撑壁111a之间相互平行并组成第一支架本体11的第一支撑部111。安装壁112a适于与车辆的地板200相抵靠并通过紧固件与地板200形成固定连接。多个安装壁112a组成第一支架本体11的第一安装部112。替代地,第一安装部112也可与车辆的其它合适的位置形成固定连接。替代地,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一安装部112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成其它合适的形状。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本体11还包括连接壁113和侧壁114。每个连接壁113从支撑壁111a的边缘延伸到相邻的安装壁112a的边缘上。侧壁114在支撑壁111a两侧的两个连接壁113之间延伸。替代地,也可取消侧壁114的设置。通过上述的配置,第一支架本体11可由金属或硬质塑料制成并通过注塑或一体铸造的方式快速成型,例如钢、PP-GF等。
图5是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在B-B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2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11的朝向第二支架20的一侧。在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第一卡接部12位于第一支架本体11的靠近后排座椅的一端。替代地,第一卡接部12也可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11的其它合适的位置。第一卡接部12可以与第一支架本体11形成到一起,也可与第一支架本体11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2为楔形构件。楔形构件具有大小不同的两端,并且截面面积从小端到大端逐渐变大。在本实施例中,小端靠近第一支撑部111并在小端设有顶壁121,大端靠近第一安装部112。替代地,第一卡接部12也可配置成其它适合卡接配合的结构。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2包括第一周向壁122。第一周向壁122在大端和小端之间延伸,并且与顶壁121一起围成减重腔123,以便于降低第一支架10的重量和节省原材料。替代地,也可取消减重腔123的设置,以便于提高第一卡接部12的强度。
继续参阅图4,相应地,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支架本体21也为大致条形,在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沿车辆的前进方向延伸。第二支架本体21也包括由支撑壁组成的第二支撑部211、由安装壁组成的第二安装部212、连接壁和侧壁,并且作用与第一支架本体11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第二支架本体21也由金属或硬质塑料制成并通过注塑或一体铸造的方式快速成型,例如钢、PP-GF等。
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22设置在第二支架本体21的朝向第一支架10的一侧。在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第二卡接部22位于第二支架本体21的靠近后排座椅的一端。替代地,第一卡接部12也可设置在第二支架本体21的其它合适的位置。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22也配置为楔形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22的小端靠近第二支撑部211,大端靠近第二安装部212。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22也可配置成其它适合卡接配合的结构。
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中间支架30也配置成条形,在安装到车辆上的状态下沿车辆的Y方向延伸。中间支架30的两个端部31分别与第一卡接部12和第二卡接部22形成卡接配合。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2和第二卡接部22都配置成楔形构件。在两个端部31处都形成有与楔形构件相配的楔形槽32。替代地,第一卡接部12和第二卡接部22中的一个或者两个都配置成其它卡接结构,中间支架30的两个对应的端部31可配置成相应的合适形状。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楔形槽32包括底壁321和环绕底壁321的第二周向壁322。第二周向壁322与第一周向壁122相抵靠,以便于卡接部为中间支架30提供在车辆的X和Y方向的支持力。底壁321的面积小于顶壁121,使得在中间支架30安装到卡接部上时,在底壁321和顶壁121之间形成空腔33,以便于吸收因制造或其它因素造成的偏差。在中间支架30上形成有与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211大致平行的第三支撑部34,以便与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211一起支撑后备箱盖板300。
图6是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的实施例在A-A处的结构示意图。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一护板40和第二护板50用于限定后备箱的储物空间和保护装载在储物空间中的物品。以第一护板40为例,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护板40包括第一上护板部41、与第一上护板部41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平台部42和与第一平台部42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遮挡部43。第一上护板部41与后备箱盖板300一起围成上层储物空间。如图6所示,第一平台部42包括第一上表面421和第一下表面422。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第一上表面421与后备箱盖板300相抵靠,直接支撑后备箱盖板300;第一下表面422与第一支撑部111相抵靠,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1通过第一平台部42间接支撑后备箱盖板300。替代地,在取消第一护板40的设置时,第一支撑部111直接支撑后备箱盖板300。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第一上表面421上形成有限位柱423,适于与后备箱盖板300上对应的缺口形成配合。限位柱423从第一上表面421向上凸起预定高度,适于与后备箱盖板300的上表面平齐,避免占用上层储物空间。替代地,也可取消限位柱423的设置。第一遮挡部43设置位于第一支架10本体的朝向第二支架20的一侧,并与第一支架10本体的侧壁114形成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接、卡接等。第一遮挡部43与后备箱盖板300一起围成下层储物空间。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护板40也可配置成其它合适的形状。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护板40包括多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织物层、玻璃纤维层、发泡层和蜂窝纸层等。替代地,第一护板40也可只由玻璃纤维制成。
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6,相应地,第二护板50包括第二上护板部51、与第二上护板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二平台部52和与第二平台部52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二遮挡部53。第二上护板部51与后备箱盖板300、第一上护板部41一起围成上层储物空间。第二平台部52包括第二上表面521和第二下表面522。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第二上表面521与后备箱盖板300的下表面相抵靠,与第一上表面421和第三支撑部34一起直接支撑后备箱盖板300;第二下表面522与第二支撑部211相抵靠,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11通过第二平台部52间接支撑后备箱盖板300。替代地,在取消第一护板40和第二护板50的设置时,第二支撑部211与第一支撑部111、第三支撑部34一起直接支撑后备箱盖板300。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第二上表面521上也形成有限位柱,适于与后备箱盖板300上对应的缺口形成配合。限位柱从第二上表面521向上凸起预定高度,适于与后备箱盖板300的上表面平齐,避免占用上层储物空间。替代地,也可取消限位柱的设置。第二遮挡部53设置位于第二支架20本体的朝向第一支架10的一侧,并与第二支架20本体的侧壁形成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接、卡接等。第二遮挡部53与后备箱盖板300、第一遮挡部43一起围成下层储物空间。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二护板50也可配置成其它合适的形状。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护板50包括多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织物层、玻璃纤维层、发泡层和蜂窝纸层等。替代地,第二护板50也可只由玻璃纤维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后备箱盖板300和上述的后备箱支撑组件100,以便支撑后备箱盖板300。该车辆可为任何合适的电动车。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撑部;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本体和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形成固定连接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包括第二支撑部;和
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的两个相对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接配合,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一起适于承托所述车辆的后备箱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朝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一侧上,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朝向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一侧上,并且所述中间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或第二卡接部配置成楔形构件,在所述中间支架的与所述楔形构件相对应的所述端部上设有与所述楔形构件相配的楔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构件具有顶壁,所述楔形槽具有与所述顶壁相对的底壁,所述底壁的面积小于所述顶壁,以便在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之间形成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的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适于与所述车辆的地板形成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备箱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包括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护板包括第二遮挡部,
所述第一遮挡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朝向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遮挡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朝向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遮挡部和所述第二遮挡部适于与所述后备箱盖板、所述车辆的地板一起围成储物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护板还包括第一平台部,所述第一平台部具有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所述第一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相抵靠,
所述第二护板还包括第二平台部,所述第二平台部具有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相抵靠,以使所述第一上表面、第二上表面和第三支撑部一起适于支撑所述后备箱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平台部和/或所述第二平台部上形成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从对应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或所述第二上表面向外凸起预定距离。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
后备箱盖板;和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所述后备箱支撑组件与所述后备箱盖板相配以便支撑所述后备箱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支撑组件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都设置在对应的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的靠近所述车辆的后排座椅的一端上。
CN202321300601.5U 2023-05-23 2023-05-23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20298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0601.5U CN220298396U (zh) 2023-05-23 2023-05-23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00601.5U CN220298396U (zh) 2023-05-23 2023-05-23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8396U true CN220298396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46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00601.5U Active CN220298396U (zh) 2023-05-23 2023-05-23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8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21395A (en) Truck cargo bed liner
CN100579848C (zh) 车辆承载底板
US11110785B2 (en)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WO2012047452A1 (en) Stabilized cargo box for a vehicle rack system
RU2757430C2 (ru) Лоток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ный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на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CN220298396U (zh)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支撑组件和车辆
CN208722952U (zh) 一种拼焊式铝合金模组托盘及电池包
JP5032517B2 (ja) 車両用荷室構造
CN111516969B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散热器格栅总成的一体式eps包装箱
CN217956058U (zh) 电池箱、快换总成及电动汽车
US8434810B2 (en) Surrounding structure of storage compartment of instrument panel
CN21088347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背门竖向放置的组合式eps包装箱
JP5630694B2 (ja) 電気自動車用フロア構造体
CN219523793U (zh) 车辆地图袋、车门总成和车辆
KR102666527B1 (ko) 차량 밀착형 루프박스 장착용 루프 랙 어셈블리
CN217294406U (zh) 行李架盖板结构、行李架盖板总成及车辆
CN218750407U (zh) 电池包、快换总成和电动车辆
CN217544815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6581593U (zh) 一种可折叠的高承重围板箱
CN219969609U (zh) 车辆的防护装置以及车辆
CN216269009U (zh) 一种车尾置物架
CN215245256U (zh) 一种座桶、车体组件和两轮车
CN219750586U (zh) 一种电池包装体的支撑结构
JP2014034296A (ja) ツールボックス、及び、ツールボックスの収容構造
CN214139400U (zh) 电芯塑料托盘周转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