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0648U - 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0648U
CN220290648U CN202321755772.7U CN202321755772U CN220290648U CN 220290648 U CN220290648 U CN 220290648U CN 202321755772 U CN202321755772 U CN 202321755772U CN 220290648 U CN220290648 U CN 220290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haft hole
operating device
main body
rotat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57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雪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57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0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0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0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晃动及咔哒声的操作装置,具备:被旋转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进行轴支承的旋转轴;以及保持部,将所述旋转轴保持为在轴的旋转方向上旋转自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轴两端具备一对前端部,该一对前端部被设置成与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一对轴孔卡合,所述前端部包括球面部和圆柱部,在所述操作部被旋转操作而所述旋转轴旋转时,所述球面部与所述轴孔的上缘抵接并且所述圆柱部与所述轴孔的下内壁抵接。

Description

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操作装置,特别涉及具备将按压操作转变为旋转操作的操作机构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备将按压操作转变为旋转操作的操作机构的操作装置,存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操作装置。在该操作装置中,具备操作部件10和对操作部件10进行支承的旋转轴100。旋转轴100具备被支承于保持部件2上所设置的轴孔12的一对前端部20以及与前端部20连接的两个弯曲部30。关于该操作装置,当用户施加按压力来按压操作部件10的情况下,旋转轴100由于受到作用于操作部件10的力而以与连接旋转轴100的一对前端部的直线平行的方向为轴向进行旋转,从而将按压操作转变为旋转操作,进行操作装置构成的开关的接通/断开。
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操作装置中,为了防止操作装置的作为支承轴的旋转轴100与轴孔12之间的咔哒声,而在旋转轴100的一对前端部20分别设置有球面部21。并且,球面部21被设置为,即使在操作装置被施加按压力而操作部件10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旋转轴100与轴孔12之间的过盈配合状态。
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操作装置中,在操作部件10不被按压的情况下,如图5B中的实线所示,由于旋转轴的弯曲部30的弹性恢复力,处于设置在旋转轴100的前端部20的球面部21与轴孔过盈配合的状态。
但是,在操作部件10通过空心箭头所示的按压力而被按压操作的情况下,旋转轴100的弯曲部弹性变形从而前端部的位置成为图5B中虚线所示那样,前端部20朝从轴孔12向内侧脱离的方向滑动。进而,在按压力进一步按压的情况下,旋转轴100的前端部20会沿着球面部21的下侧部分继续向下方滑动,由此旋转轴100的前端部20的嵌入部22与轴孔12的内壁间产生间隙A,从而用户对操作装置进行操作时,会有发生晃动的感觉,影响用户对操作装置的触感。另一方面,旋转轴100的前端部20沿着球面部21的下侧部分继续向下方滑动使得用户感觉按压的部件没触及底部即按压操作没结束而可能用户过度用力按压,而继续过度用力按压可能导致旋转轴100的前端部20的嵌入部22从轴孔12脱落而损坏操作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提供了一种操作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既能够防止咔哒声,也能够防止晃动,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装置,具备:被旋转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进行轴支承的旋转轴;以及保持部,将所述旋转轴保持为在轴的旋转方向上旋转自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轴两端具备一对前端部,该一对前端部被设置成与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一对轴孔卡合,所述前端部包括球面部和圆柱部,在所述操作部被旋转操作而所述旋转轴旋转时,所述球面部与所述轴孔的上缘抵接并且所述圆柱部与所述轴孔的下内壁抵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包括主体部、弯曲部以及所述前端部,所述主体部为板状,在一部分支承有所述操作部,所述前端部经由所述弯曲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弯曲部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前端部之间弯曲成U字状。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在相对于与所述主体部的板面平行的面而言为所述板面的上方的部分设置有所述球面部及台阶部,在相对于与所述主体部的板面平行的面而言为所述板面的下方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圆柱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圆柱部是同一圆柱的一部分。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部未被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球面部与所述轴孔的上缘以过盈配合状态抵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部被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弯曲部以U字状的开口部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观察的向视时为圆形,所述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部的直径。
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作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既能够防止咔哒声,也能够防止晃动,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的沿通过轴孔中心的面剖切后的立体图。
图2B是图2A中虚线框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3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的组装状态下的沿通过轴孔中心的面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3B是图3A中虚线框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的操作部件与旋转轴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4B是图4A中虚线框所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5A及图5B是现有技术的操作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操作装置;
100:操作部;
200:旋转轴;
201:主体部;
202:弯曲部;
203:前端部;
2031:球面部;
2032:圆柱部;
2033:台阶部;
300:保持部;
301: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仅对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有关的部件进行说明和表示,而省略了其他部件。
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另外,在附图中,根据需要,为了容易理解,而记载相互正交的X轴、Y轴及Z轴。将沿着X轴的方向称为X方向或第一方向,将沿着Y轴的方向称为Y方向或第二方向,将沿着Z轴的方向称为Z方向或第三方向。由X轴及Y轴规定的平面被称为X-Y平面。将观察X-Y平面称为俯视。
另外,附图是示意性或概念性的,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部分间的大小的比率等未必与现实相同。即使在表示相同的部分的情况下,也存在根据附图而彼此的尺寸、比率不同地表示的情况。
首先,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A、图1B、图2A、图3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1000包括操作部100、旋转轴200、保持部300以及基板400。
其中,操作部100例如为树脂制的旋钮(按键或者按钮),Z方向俯视时例如为四个角部被倒角的大致矩形。操作部100是操作装置1000的供用户进行按压操作、旋转操作的部件。
旋转轴200例如为树脂,一体地包括主体部201、两个弯曲部202以及一对前端部203(参照图2A、图3A、图4A)。旋转轴200例如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例如模塑成型、注塑成型来制作。
主体部201为平行于X-Y平面的大致板状,旋转轴200的主体部201上支承有操作部100。例如,操作部100支承于主体部201的部分区域。俯视观察时,操作部100与旋转轴200的主体部201的一部分重叠。另外,操作部100与旋转轴200机械连接。旋转轴200的轴向沿着Y方向,当操作部100被操作的情况下,操作部100向下方移动,使旋转轴200绕Y方向转动。旋转轴200的转动角度优选为0°以上5°以下,更优选为0°以上3°以下,例如为2°。
弯曲部202在主体部201和前端部203之间呈U字状。弯曲部202能够弹性变形。例如,在操作部100被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弯曲部202以U字状的开口部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参照图3B)。另外,如图3A及图3B所示,当操作装置1000处于组装状态,且操作部100未被进行操作(例如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弯曲部202处于具有向操作装置1000沿着Y方向的外侧的方向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状态。
前端部203包括球面部2031、圆柱部2032、台阶部2033。前端部203在相对于与主体部201的板面平行的面而言为板面的上方(Z方向)的部分设置有球面部2031及台阶部2033,在相对于与主体部201的板面平行的面而言为板面的下方(Z方向的相反方向)的部分设置有圆柱部2032。另外,圆柱部2032和台阶部2033例如是同一圆柱的一部分。
由圆柱部2032和台阶部2033形成的圆柱的轴线沿着Y方向。
另外,球面部2031例如为球面,也可以为锥面。前端部203在沿Y方向进行向视观察的情况下,为上侧半圆形与下侧半圆形以圆心及直径重合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形状。上侧半圆形的圆弧部分为球面部2031的在沿Y方向进行向视观察时的轮廓,下侧半圆形的圆弧部分为圆柱部2032在沿Y方向进行向视观察时的轮廓。上侧半圆形的圆弧部分的弧度(也称为上侧弧度)与下侧半圆形的圆弧部分的弧度(也称为下侧弧度)之和为360度。上侧半圆形的圆弧部分的弧度大于90°小于270°的圆弧,优选如图4A、图4B所述为大致为180°。
保持部300例如为树脂制,可以是操作装置1000的外壳。保持部300俯视为大致矩形的大致箱型。保持部300具有Z方向的俯视为大致矩形的顶壁及从顶壁的四边沿Z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平行于X-Z平面的Y方向侧壁及两个平行于Y-Z方向的X方向侧壁。在顶壁上开设有供操作部100贯通的俯视为大致矩形的孔部。该孔部的俯视为矩形的尺寸稍微大于操作部100的俯视时的矩形的尺寸。
在保持部300的两个Y方向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轴孔301。轴孔301在从沿旋转轴200的轴向及Y方向进行向视观察时为圆形。另外,保持部300的轴孔301的直径例如大于前端部203的圆柱部2032的直径。
保持部300通过该轴孔301将旋转轴200保持为在轴的旋转方向上旋转自如。具体而言,旋转轴200的一对前端部203分别被装配于保持部300的一对轴孔301。例如,一对前端部203被设置成与一对轴孔301卡合。
例如,如图3A及3B所示,当操作装置1000处于操作部100、旋转轴200、保持部300以及基板400已被组装于一体的组装状态时,在操作部100未被进行操作(例如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旋转轴200的前端部203如图3B的实线所示那样被装配于保持部300的轴孔301。此时,前端部203的球面部2031与轴孔301的上缘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抵接,前端部203的圆柱部2032与轴孔301的下内壁抵接,且前端部203的台阶部2033置于轴孔301内部。另外,前端部203的台阶部2033例如以不接触轴孔301的内壁的方式被置于轴孔301内部。
另外,在操作装置1000的组装状态时,在操作部100未被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如图3B的实线所示,弯曲部202例如处于具有向操作装置1000沿着Y方向的外侧的方向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状态。通过弯曲部202具有这样的弹性恢复力,可靠地保持如下状态:前端部203的球面部2031与轴孔301的上缘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抵接,前端部203的圆柱部2032与轴孔301的下内壁抵接,且前端部203的台阶部2033置于轴孔301内部。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在组装状态下,在操作部100未被进行操作(例如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旋转轴200的前端部203的球面部2031与保持部300的轴孔301的上缘抵接并且旋转轴200的前端部203的圆柱部2032与保持部300的轴孔301的下内壁抵接而没有间隙。由此,能够防止操作装置的咔哒声以及晃动。
另外,如图3B所示,当操作装置1000处于组装状态时,在操作部100被进行操作(例如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旋转轴200的前端部203如图3B的虚线所示那样被装配于保持部300的轴孔301。此时,前端部203的球面部2031与轴孔301的上缘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抵接,前端部203的圆柱部2032与轴孔301的下内壁抵接,且前端部203的台阶部2033被置于轴孔301内部。另外,前端部203的台阶部2033例如以不接触轴孔301的内壁的方式被置于轴孔301内部。
另外,在操作装置1000的组装状态时,在操作部100被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如图3B的实线所示,弯曲部202例如由于经由操作部100而受到Z方向的相反方向的按压力,以U字状的开口部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前端部203的球面部2031可能会向从轴孔301脱落的方向滑动,而前端部203的圆柱部2032虽然在Y方向可能会向从轴孔301脱落的方向滑动,但在Z方向上,依然与轴孔301的下内壁抵接。另外,在弯曲部202如图3B的实线所示那样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弯曲部202例如可以同样地在处于具有向操作装置1000沿着Y方向的外侧的方向具有弹性恢复力的状态。通过弯曲部202具有这样的弹性恢复力,旋转轴200的前端部203被可靠地装配于保持部300的轴孔301,并保持前端部203的球面部2031与轴孔301的上缘以过盈配合的方式抵接,且前端部203的台阶部2033被置于轴孔301内部。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在组装状态下,在操作部100被进行操作(例如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即使旋转轴200的前端部203的弯曲部202由于旋转操作而发生弹性变形,也同样地、旋转轴200的前端部203的球面部2031与保持部300的轴孔301的上缘抵接并且旋转轴200的前端部203的圆柱部2032与保持部300的轴孔301的下内壁抵接而没有间隙,且前端部203的台阶部2033被置于轴孔301内部。由此,在操作部100被进行操作(例如旋转操作)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操作装置的咔哒声以及晃动。
下面,参照图1A和图1B,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A所示,将操作部100与旋转轴200的组合体与保持部300组合。在该组合时,保持部300的轴孔301作为定位引导孔,可以在将操作部100插入到保持部300的顶壁的孔部的同时、将旋转轴200的一个前端部203插入到对应的一个轴孔301中,接着,在使旋转轴200的弯曲部203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旋转轴200的另一个前端部203插入到对应的另一个轴孔301中,从而,如图1B所示,将操作部100与旋转轴200的组合体与保持部300组合而得到组件。
接着,从下方将基板400与组件组合。在该组合时,将基板400通过例如卡合等方式安装于保持部300。
以上,完成将操作部100、旋转轴200、保持部300以及基板400组装成操作装置1000。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装置,结构简单,且由于保持部300的顶壁的孔部与轴孔301的定位,使得操作装置的组装方便可靠。
(变形例)
在以上的叙述和附图中,示出了旋转轴200的一对前端部203的外缘在Y方向上位于轴孔301的外缘的内侧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可以将前端部203的台阶部2033的Y方向上的长度延长至位于轴孔301的外缘平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了说明,但这些说明只是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其他的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操作装置,具备:
被旋转操作的操作部;
所述操作部进行轴支承的旋转轴;以及
保持部,将所述旋转轴保持为在轴的旋转方向上旋转自如,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轴的轴两端具备一对前端部,该一对前端部被设置成与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一对轴孔卡合,
所述前端部包括球面部和圆柱部,在所述操作部被旋转操作而所述旋转轴旋转时,所述球面部与所述轴孔的上缘抵接并且所述圆柱部与所述轴孔的下内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包括主体部、弯曲部以及所述前端部,
所述主体部为板状,支承有所述操作部,
所述前端部经由所述弯曲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所述弯曲部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前端部之间呈U字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在相对于与所述主体部的板面平行的面而言为所述板面的上方的部分设置有所述球面部及台阶部,在相对于与所述主体部的板面平行的面而言为所述板面的下方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圆柱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圆柱部是同一圆柱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部未被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球面部与所述轴孔的上缘以过盈配合状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部被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所述弯曲部以U字状的开口部收缩的方式弹性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孔在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向视观察时为圆形,
所述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部的直径。
CN202321755772.7U 2023-07-05 2023-07-05 操作装置 Active CN220290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5772.7U CN220290648U (zh) 2023-07-05 2023-07-05 操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5772.7U CN220290648U (zh) 2023-07-05 2023-07-05 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0648U true CN220290648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43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5772.7U Active CN220290648U (zh) 2023-07-05 2023-07-05 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0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344609A (ja)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キーボード
CN220290648U (zh) 操作装置
JP3763711B2 (ja) 複合操作型電子部品
JP2005158328A (ja) 回転操作型電子部品
JP2000311544A (ja) 押しボタン構造
WO2002037517A1 (fr) Commutateur de dimension reduite
JPH10283885A (ja) 多方向揺動型電子部品
JP4425005B2 (ja) 基板への電子部品取付構造
US6100480A (en) Rotatively-operated electric component and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using the rotatively-operated electric component
JP4553088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6344607A (ja)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キーボード
JP2000306468A (ja) 押釦スイッチ
JP2019160812A (ja) 押圧スイッチ付き回転式電子部品
JP4425325B2 (ja) 基板への電子部品取付構造
JP4568520B2 (ja) シーソースイッチ
TWI332221B (en) Button apparatus
JP2000269662A (ja) 開閉蓋の取り付け構造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支持軸構造並びに開閉蓋構造
JP2008159443A (ja) 共用基板体を用いた回転式電子部品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4711872B2 (ja) 回転式電子部品
JP3714535B2 (ja) Pgaソケット
JPH11242921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装置
JP2007053029A (ja) 押圧式スイッチ機構付き回転式電子部品
JP2007335303A (ja)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KR20040086805A (ko) 스위치 장치
JP2008263032A (ja) ハンドル保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