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7925U - 半自动矫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半自动矫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77925U CN220277925U CN202321563864.5U CN202321563864U CN220277925U CN 220277925 U CN220277925 U CN 220277925U CN 202321563864 U CN202321563864 U CN 202321563864U CN 220277925 U CN220277925 U CN 2202779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aightening
- piece
- detection device
- straightened
- bas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自动矫直设备。半自动矫直设备包括架体、上料位、入料检测装置、矫直机构、出料检测装置以及传输机构,由传输机构将上料位的待矫直件放置在入料检测装置,再由传输机构将入料检测装置的待矫直件放置在矫直机构中进行矫直,完成矫直的矫直件由传输机构将矫直件放置在出料检测装置。该半自动矫直设备各工位之间的传输均通过传输机构完成,无需操作人员手动移动,传输机构能够在进行上料位与入料检测装置之间的产品传输时,同时进行入料检测装置与矫直机构之间的产品传输,以及传输机构与出料检测装置之间的产品传输,从而实现连续性作业,相较于人工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矫直的产能得以大幅提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矫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长条形的基材在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切割后形成若干根棒材,在切割的过程中棒材易出现形变,在一些同心度以及平面度要求较高的产品中都需要对棒材的形变进行矫直。市场上的矫直设备大多都是手动矫直的,人工利用百分表检测棒材的弯曲量,而后利用液压机等进行手工矫直,然后再对棒材进行检测,再进行矫直,直至矫直合格,人工矫直的产能较低,费时费力且人工成本高。因此,亟待设计一种新的半自动矫直设备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矫直设备,以解决人工矫直棒材的产能较低,费时费力且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半自动矫直设备,包括架体,还包括:
上料位,待矫直件搁置于所述上料位上;
入料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架体并被配置为夹持所述待矫直件并对所述待矫直件进行检测;
矫直机构,设置于所述架体并被配置为三点矫直所述待矫直件;
出料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架体并被配置为夹持完成矫直的矫直件并对其进行检测,所述上料位、所述入料检测装置、所述矫直机构以及所述出料检测装置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以及
传输机构,设置于所述架体并被配置为同步地将所述上料位的所述待矫直件转移至所述入料检测装置、将所述入料检测装置的所述待矫直件转移至所述矫直机构、将所述矫直机构的所述矫直件转移至所述出料检测装置。
作为半自动矫直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入料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基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基座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基座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豁口,所述待矫直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豁口内;
第一夹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并被配置为夹紧所述待矫直件的两端于所述第一豁口内;以及
第一位移传感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待矫直件的下方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矫直件的平面度。
作为半自动矫直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
第一旋转压紧气缸,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旋转压紧气缸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基座相背的侧面,所述第一旋转压紧气缸的端部抵压所述待矫直件的端部于所述第一豁口内。
作为半自动矫直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入料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位移传感器,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中任意一个的上方,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矫直件的同心度;以及
直线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架体且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朝向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移动。
作为半自动矫直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矫直机构包括:
第二基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基座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两个所述第二基座的上端面均开设有第二豁口,所述待矫直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豁口内;
第三位移传感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基座之间且位于所述待矫直件的下方;
支撑座,设置于两个所述基座之间且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端面齐平;以及
矫直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架体且位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方,所述矫直驱动件的输出端设置有矫直座,以驱动所述矫直座抵压所述待矫直件于所述支撑座上。
作为半自动矫直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各所述第二基座上的所述第二豁口沿第一方向等间隔开设有三个,所述第三位移传感器、支撑座以及矫直驱动件对应地设置有三个,并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对所述待矫直件的不同点位进行矫正。
作为半自动矫直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料检测装置包括:
第三基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基座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两个所述第三基座的上端面均开设有第三豁口,所述矫直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豁口内;
第二夹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并被配置为夹紧所述矫直件的两端于所述第三豁口内;以及
第四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矫直件的下方并被配置为检测完成矫正的所述矫直件是否达标。
作为半自动矫直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
第二旋转压紧气缸,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旋转压紧气缸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基座相背的侧面,所述第二旋转压紧气缸的端部抵压所述矫直件的端部于所述第三豁口内。
作为半自动矫直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架体的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两条通槽,两条所述通槽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传输机构包括:
水平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架体的底端;
竖直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的输出端;以及
移动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架与所述竖直移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通槽内,所述移动架的上端面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四豁口。
作为半自动矫直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半自动矫直设备还包括:
分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架体并被配置为将检测合格或检测不合格的所述矫直件进行分类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半自动矫直设备,通过人工将待矫直件搁置在上料位上,由传输机构将上料位的待矫直件放置在入料检测装置,再由传输机构将入料检测装置的待矫直件放置在矫直机构中进行矫直,完成矫直的矫直件然后由传输机构将矫直件放置在出料检测装置。其中,上述各工位之间的产品传输均通过传输机构完成,无需操作人员手动移动,且传输机构能够在进行上料位与入料检测装置之间的产品传输时,可以同时进行入料检测装置与矫直机构之间的产品传输,以及传输机构与出料检测装置之间的产品传输,从而实现连续性作业,相较于人工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矫直的产能得以大幅提升。此外,入料检测装置和出料检测装置的设置能够对待矫直件的矫直状态进行检测,以便后续对矫直合格或矫直不合格的矫直件进行分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自动矫直设备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自动矫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入料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料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架体;101、通槽;
1、上料位;11、第五基座;111、第六豁口;12、感应器;
2、入料检测装置;21、第一基座;211、第一豁口;22、第一旋转压紧气缸;23、第一位移传感器;24、第二位移传感器;25、直线驱动件;
3、矫直机构;31、第二基座;311、第二豁口;32、第三位移传感器;33、支撑座;34、矫直驱动件;35、矫直座;
4、出料检测装置;41、第三基座;411、第三豁口;42、第二旋转压紧气缸;43、第四位移传感器;
5、传输机构;51、第一安装板;52、第一滑轨;53、水平移动机构;54、第二安装板;55、第二滑轨;56、滑座;57、竖直移动机构;58、移动架;581、第四豁口;
6、分料机构;61、第四基座;62、直线模组;63、拨板;64、导向板;65、推动件;66、OK品收纳盒;67、NG品收纳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现有的长条形的基材在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切割后形成若干根棒材,在切割的过程中棒材易出现形变,在一些同心度以及平面度要求较高的产品中都需要对棒材的形变进行矫直。市场上的矫直设备大多都是手动矫直的,人工利用百分表检测棒材的弯曲量,而后利用液压机等进行手工矫直,然后再对棒材进行检测,再进行矫直,直至矫直合格,人工矫直的产能较低,费时费力且人工成本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自动矫直设备,该半自动矫直设备包括架体100,参见图1,架体100的上端面沿第一方向(图中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料位1、入料检测装置2、矫直机构3、出料检测装置4以及分料机构6,待矫直件搁置于上料位1上,入料检测装置2用于夹持待矫直件并对待矫直件进行检测,矫直机构3用于三点矫直待矫直件,出料检测装置4用于夹持完成矫直的矫直件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料机构6用于将检测合格或检测不合格的矫直件进行分类收集。半自动矫直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架体100的传输机构5,传输机构5用于同步地将上料位1的待矫直件转移至入料检测装置2、将入料检测装置2的待矫直件转移至矫直机构3、将矫直机构3的矫直件转移至出料检测装置4。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人工将待矫直件搁置在上料位1上,由传输机构5将上料位1的待矫直件放置在入料检测装置2,再由传输机构5将入料检测装置2的待矫直件放置在矫直机构3中进行矫直,完成矫直的矫直件然后由传输机构5将矫直件放置在出料检测装置4。其中,本实施例的待矫直件为棒材,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轴杆类的产品。此外,还可以利用机械手将棒材放置在上料位1上,以此提高半自动矫直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因机械手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细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棒材的传输均通过传输机构5完成,无需操作人员手动移动,且传输机构5能够在进行上料位1与入料检测装置2之间的棒材传输时,可以同时进行入料检测装置2与矫直机构3之间的棒材传输,以及传输机构5与出料检测装置4之间的棒材传输,从而实现多根棒材的连续性地矫直作业,相较于人工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矫直的产能得以大幅提升。此外,入料检测装置2和出料检测装置4的设置能够对棒材的矫直状态进行检测,以便后续分料机构6对矫直合格或矫直不合格的棒材进行分类。
优选地,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上料位1包括第五基座11,第五基座1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五基座11沿第二方向(图中左右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五基座1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六豁口111,棒材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第六豁口111内。此外,第五基座11内还设置有感应器12,感应器12与传输机构5通讯连接,具体地,感应器12为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具有灵敏、精确且小巧的优点,能够及时地将人工放置棒材于第六豁口111内的放置信号传递给传输机构5,便于传输机构5协同配合其他装置进行传输作业,自动化程度更高。
优选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入料检测装置2包括第一基座21、第一夹紧件以及第一位移传感器23,第一基座2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基座21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第一基座2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豁口211,棒材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豁口211内,第一夹紧件设置于第一基座21并用于夹紧棒材的两端于第一豁口211内,第一位移传感器23设置有多个,本实施例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一位移传感器23位于两个第一基座21之间并且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第一位移传感器23位于棒材的下方并用于检测棒材的平面度。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夹紧件为第一旋转压紧气缸22,两个第一旋转压紧气缸22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基座21相背的侧面,第一旋转压紧气缸22的端部抵压棒材的端部于第一豁口211内。通过传输机构5将上料位1的棒材传输至第一基座21上,棒材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第一豁口211内,随即两个第一旋转压紧气缸22的压板旋转至棒材的上方而后下移,将棒材紧压于第一豁口211内,位于棒材下方的三个第一位移传感器23对棒材的初始平面度进行检测。其中,第一位移传感器23的数量还可以是四个、五个甚至更多个,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入料检测装置2还包括第二位移传感器24和直线驱动件25,直线驱动件25设置于架体100上且其输出端与第二位移传感器24相连,第二位移传感器24设置于三个第一位移传感器23中任意一个的上方,本实施例第二位移传感器24位于三个第一位移传感器23中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一位移传感器23的上方。通过直线驱动件25带动第二位移传感器24朝向于第一位移传感器23移动,使第二位移传感器24的端部抵压至棒材上,实现对棒材的同心度进行检测。其中,本实施例的直线驱动件25为滑台气缸,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直线模组62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矫直机构3包括第二基座31、第三位移传感器32、支撑座33以及矫直驱动件34,第二基座3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基座31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两个第二基座31的上端面均开设有第二豁口311,棒材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豁口311内,第三位移传感器32设置于两个第二基座31之间且位于棒材的下方,支撑座33设置于两个基座之间,并且支撑座33的上端面与第二基座31的上端面齐平,矫直驱动件34设置于架体100且位于第二基座31的上方,矫直驱动件34的输出端设置有矫直座35。具体地,矫直座35包括基座、矫直块和矫直气缸,矫直块与基座固定连接且基座设置在矫直驱动件34的输出端上,矫直气缸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矫直气缸位于矫直块的两侧。通过传输机构5将入料检测装置2的棒材传输至第二基座31上,棒材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第二豁口311内,矫直驱动件34带动矫直座35朝向于支撑座33移动,直至矫直块抵压棒材于支撑座33上,随即通过两个矫直气缸的伸出以对棒材进行矫直作业,结构简单且机构布局紧凑合理。
为了实现矫直机构3对棒材的三点矫直,如图5所示,各第二基座31上的第二豁口311沿第一方向等间隔开设有三个,第三位移传感器32、支撑座33以及矫直驱动件34对应地设置有三个,并用于沿第二方向对棒材的不同点位进行矫正。通过三点的矫直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棒材矫直的精确度,提高矫直成品的良品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矫直机构3的点位数量以及第三位移传感器32、支撑座33以及矫直驱动件34的数量能够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出料检测装置4包括第三基座41、第二夹紧件以及第四位移传感器43,第三基座4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三基座41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第三基座4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三豁口411,棒材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三豁口411内,第二夹紧件设置于第三基座41并用于夹紧棒材的两端于第三豁口411内,第四位移传感器43设置有一个,第四位移传感器43位于两个第三基座41之间并且位于棒材的下方用于检测完成矫正的棒材是否达标。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夹紧件为第二旋转夹紧气缸,两个第二旋转夹紧气缸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三基座41相背的侧面,第二旋转压紧气缸42的端部抵压棒材的端部于第三豁口411内。通过传输机构5将矫直机构3的棒材传输至第三基座41上,棒材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第三豁口411内,随即两个第二旋转压紧气缸42的压板旋转至棒材的上方而后下移,将棒材紧压于第三豁口411内,位于棒材下方的第四位移传感器43对完成矫直的棒材的平面度进行检测。其中,第四位移传感器43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甚至更多个,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分料机构6包括第四基座61、直线模组62、拨板63、导向板64、推动件65、OK品收纳盒66以及NG品收纳盒67,第四基座6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四基座61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直线模组6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第四基座61的上端面上,拨板6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直线模组62的输出端,导向板64设置在直线模组62的下方用于承接通过传输机构5传输至其端面的棒材,具体地,导向板64包括直板和斜板,直板水平地设置于直线模组62的下方,斜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直板远离出料检测装置4的一侧,并且斜板的另一端水平向下倾斜,OK品收纳盒66和NG品收纳盒67承接于斜板的倾斜端的下方,OK品收纳盒66位于出料检测装置4所在的第一方向上,NG品收纳盒67位于OK品收纳盒66的一侧,拨板6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拨板63位于第一位置时,直板上的棒材与OK品收纳盒66相对应,当拨板63位于第二位置时,拨板63推动直板上的棒材与NG品收纳盒67相对应,推动件65位于直板远离斜板的一侧,并且推动件65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推动件65的输出端用于将直板上的棒材推入OK品收纳盒66中,另一个推动件65的输出端用于将直板上的棒材推入NG品收纳盒67中。示例性地,推动件65为气缸,气缸垂直设置于直板的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传输机构5将出料检测装置4的棒材搁置于直板上,并通过出料检测装置4传递的检测信号调节拨板63的位置,当棒材为OK品时,拨板63位于第一位置,与OK品收纳盒66相对应的推动件65推动棒材自直板沿斜板滑落收集至OK品收纳盒66内;当棒材为NG品时,拨板63推动棒材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NG品与NG品收纳盒67保持对应,随即由于NG品收纳盒67相对应的推动件65推动棒材自直板沿斜板滑落收集至NG品收纳盒67内,以此实现矫直合格品和不合格品的自动分类,结构承接紧凑且自动化程度高。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传输机构5包括水平移动机构53、竖直移动机构57以及移动架58,架体100的端面沿第一方向开设有两条通槽101,两条通槽101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移动架58设置有两个,两个移动架58分别插接于两条通槽101内,两个移动架58位于两个第一基座21的间隙之间、两个第二基座31的间隙之间以及两个第三基座41的间隙之间,移动架58的上端面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四豁口581,本实施例的各移动架58上均设置有七个第四豁口581,并且相邻的两个第四豁口581之间的间距相等,同时第六豁口111与第一豁口211、相邻第二豁口311、第二豁口311与第三豁口411、第三豁口411与第五豁口之间的间距均与相邻第四豁口581之间的间距相等,水平移动机构53和竖直移动机构57同步带动两个移动架58沿竖直方向(图中上下方向)或水平方向(图中前后方向)移动。具体地,架体100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51,水平移动机构53设置于第一安装板51上,水平移动机构5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54,竖直移动机构57设置于第二安装板54上,竖直移动机构5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滑座56,两个移动架58固定连接于滑座56。此外第一安装板51与第二安装板54之间设置有第一滑轨52,第一滑轨52沿水平方向设置,以导引第二安装板54沿水平方向平稳移动;第二安装板54与滑座56之间设置有第二滑轨55,第二滑轨55沿竖直方向设置,以引导滑座56沿竖直方向平稳移动。其中,本实施例的水平移动机构53和竖直移动机构57为气缸或模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凡是可以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均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人工将棒材的两端搁置两个第五基座11的第六豁口111内,感应器12感应到棒材后,水平移动机构53向前移动,使移动架58的第四豁口581与棒材在上下方向上保持对应,伴随竖直移动机构57向上的移动使第六豁口111中的棒材转移至第四豁口581内,而后再通过水平移动机构53向后移动,使棒材与第一豁口211在上下方向上保持对应,竖直移动机构57下降,将棒材放置于入料检测装置2的第一基座21的第一豁口211中,以实现棒材的传输,综上所述,入料检测装置2上的棒材向矫直机构3的传输、矫直机构3上的棒材向出料检测装置4的传输以及出料检测装置4上的棒材向分料机构6的传输如上述方式同步传输且方式相同,再次不做一一细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半自动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00),还包括:
上料位(1),待矫直件搁置于所述上料位(1)上;
入料检测装置(2),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并被配置为夹持所述待矫直件并对所述待矫直件进行检测;
矫直机构(3),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并被配置为三点矫直所述待矫直件;
出料检测装置(4),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并被配置为夹持完成矫直的矫直件并对其进行检测,所述上料位(1)、所述入料检测装置(2)、所述矫直机构(3)以及所述出料检测装置(4)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以及
传输机构(5),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并被配置为同步地将所述上料位(1)的所述待矫直件转移至所述入料检测装置(2)、将所述入料检测装置(2)的所述待矫直件转移至所述矫直机构(3)、将所述矫直机构(3)的所述矫直件转移至所述出料检测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检测装置(2)包括:
第一基座(2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基座(21)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基座(2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豁口(211),所述待矫直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豁口(211)内;
第一夹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21)并被配置为夹紧所述待矫直件的两端于所述第一豁口(211)内;以及
第一位移传感器(2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3)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3)位于所述待矫直件的下方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矫直件的平面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
第一旋转压紧气缸(2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旋转压紧气缸(22)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基座(21)相背的侧面,所述第一旋转压紧气缸(22)的端部抵压所述待矫直件的端部于所述第一豁口(2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检测装置(2)还包括:
第二位移传感器(24),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3)中任意一个的上方,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待矫直件的同心度;以及
直线驱动件(25),设置于所述架体(100)且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24)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24)朝向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23)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构(3)包括:
第二基座(3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基座(21)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两个所述第二基座(31)的上端面均开设有第二豁口(311),所述待矫直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豁口(311)内;
第三位移传感器(32),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基座(31)之间且位于所述待矫直件的下方;
支撑座(33),设置于两个所述基座之间且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基座(31)的上端面齐平;以及
矫直驱动件(34),设置于所述架体(100)且位于所述第二基座(31)的上方,所述矫直驱动件(34)的输出端设置有矫直座(35),以驱动所述矫直座(35)抵压所述待矫直件于所述支撑座(3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自动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基座(31)上的所述第二豁口(311)沿第一方向等间隔开设有三个,所述第三位移传感器(32)、支撑座(33)以及矫直驱动件(34)对应地设置有三个,并被配置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对所述待矫直件的不同点位进行矫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检测装置(4)包括:
第三基座(4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基座(41)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两个所述第三基座(41)的上端面均开设有第三豁口(411),所述矫直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豁口(411)内;
第二夹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41)并被配置为夹紧所述矫直件的两端于所述第三豁口(411)内;以及
第四位移传感器(43),位于所述矫直件的下方并被配置为检测完成矫正的所述矫直件是否达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动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
第二旋转压紧气缸(4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旋转压紧气缸(42)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基座(41)相背的侧面,所述第二旋转压紧气缸(42)的端部抵压所述矫直件的端部于所述第三豁口(4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0)的端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两条通槽(101),两条所述通槽(101)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传输机构(5)包括:
水平移动机构(53),设置于所述架体(100)的底端;
竖直移动机构(57),设置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53)的输出端;以及
移动架(58),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架(58)与所述竖直移动机构(57)的输出端相连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通槽(101)内,所述移动架(58)的上端面沿第一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四豁口(58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半自动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自动矫直设备还包括:
分料机构(6),设置于所述架体(100)并被配置为将检测合格或检测不合格的所述矫直件进行分类收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63864.5U CN220277925U (zh) | 2023-06-19 | 2023-06-19 | 半自动矫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63864.5U CN220277925U (zh) | 2023-06-19 | 2023-06-19 | 半自动矫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77925U true CN220277925U (zh) | 2024-01-02 |
Family
ID=89330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63864.5U Active CN220277925U (zh) | 2023-06-19 | 2023-06-19 | 半自动矫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77925U (zh) |
-
2023
- 2023-06-19 CN CN202321563864.5U patent/CN2202779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76013B (zh) | 一种带管材视觉检测的新型全自动冲孔装置 | |
CN203556580U (zh) | 一种粉末冶金产品自动称重筛选装置 | |
CN108145420B (zh) | 自动化端子插卡并检测的插针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2554747U (zh) | 全自动铁片上料系统 | |
CN109904704B (zh) | 一种配电柜连接端子生产用的夹针机构及其夹针方法 | |
CN220277925U (zh) | 半自动矫直设备 | |
CN211919844U (zh) | 用于端子检测设备中的上料机构 | |
CN215625082U (zh) | 一种热压机交替式上料机构 | |
CN217664790U (zh) | 大框架产品顶断、检测及包装设备 | |
CN216348385U (zh) | 一种长宽尺寸检测装置 | |
CN209792331U (zh) | 折弯机及母排的加工中心 | |
CN109677878B (zh) | 一种配电柜连接端子用全自动插针设备 | |
CN213232184U (zh) | 一种压曲机 | |
CN210681310U (zh) | 一种覆铜板板材自动搬运称重输送机的称重校正机构 | |
CN209834788U (zh) | 一种夹持搬运机构 | |
CN109590378B (zh) | 连续模及其送料装置 | |
CN110739168A (zh) | 一种触动开关的弹片组合转移装置 | |
CN213103283U (zh) | 一种搬送装置 | |
CN221362415U (zh) | 一种显示器件引脚折弯机 | |
CN221686077U (zh) | 用于检测导线连接状态的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 |
CN212462320U (zh) | 一种电子线束连接器的组装裁切装置 | |
CN218706851U (zh) | 单工位料盘移载设备 | |
CN220863197U (zh) | 钛钉压合机 | |
CN217971189U (zh) | 一种条状物料输送机构 | |
CN221185432U (zh) | 一种散热器生产用自动插针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