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3461U - 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3461U
CN220253461U CN202321892967.6U CN202321892967U CN220253461U CN 220253461 U CN220253461 U CN 220253461U CN 202321892967 U CN202321892967 U CN 202321892967U CN 220253461 U CN220253461 U CN 220253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tag
tag antenna
base
shell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929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雨
王洛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ihai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i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ihai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ihai
Priority to CN2023218929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3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3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3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涉及RFID标签天线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设有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所述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的表面设有石墨纳米片导电层,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的下限位槽;设置在底座表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的上限位槽,所述壳体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两个贯穿的通风口,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贯穿的引线孔;设置在底座和壳体两侧的两个固定座。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人们快速对RFID标签天线进行安装拆卸,为工作人员的后期维护提供了便利,还可以提高RFID标签天线的散热效率,降低温度对RFID标签天线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RFID标签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
背景技术
RFID标签天线是RFID电子标签的应答器天线,是一种通信感应天线。一般与芯片组成完整的RFID电子标签应答器,RFID标签天线由于材质与制造工艺不同,分为金属蚀刻天线、印刷天线、镀铜天线、模切天线等几种。
市场上,传统的RFID标签天线通常固定安装在封闭的外壳内,然而在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
1、RFID标签天线的外壳通常由多个螺栓进行固定安装,安装拆卸较为花费时间,后期维护较为不便。
2、封闭式的外壳不利于RFID标签天线的散热,容易影响RFID标签天线的运行。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可以方便人们快速对RFID标签天线进行安装拆卸,为工作人员的后期维护提供了便利,还可以提高RFID标签天线的散热效率,降低温度对RFID标签天线的影响,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设有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所述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的表面设有石墨纳米片导电层,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的下限位槽;
设置在底座表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的上限位槽,所述壳体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两个贯穿的通风口,用于通风散热,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贯穿的引线孔,用于安装导线;
设置在底座和壳体两侧的两个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贯穿的通风孔;
两个限位机构,两个所述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座的内侧,用于对底座和壳体进行限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开设在固定座的表面,所述调节槽和安装槽相连通,所述调节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调节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用于推动限位块与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对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个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均设有两个装配孔,用于安装固定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个所述固定座的表面均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和通风孔相连通,多个所述凹槽内均设有过滤棉,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和壳体的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多个散热片,用于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个所述固定座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对称设置,用于连接固定座,避免结构发生偏移错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底座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和壳体相配合,用于对壳体进行定位,避免壳体发生偏移错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个所述安装槽的顶部均粘接有软性垫,避免壳体上下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限位槽、下限位槽和限位块等多个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人们快速对RFID标签天线进行拆卸,拆卸时,按压限位块脱离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然后移动底座和壳体脱离安装槽,然后将壳体和底座直接分离即可进行维护,安装操作同理,为工作人员的后期维护提供了便利。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通风口、通风孔和过滤棉等多个结构的设置,通风口配合通风孔可以方便空气流动,散热片可以提高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固定座可以将底座和壳体架起,方便空气从底座的底部通过,进一步的提高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RFID标签天线的散热效率,而过滤棉可以对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壳体内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3、壳体;4、上限位槽;5、通风口;6、固定座;7、安装槽;8、通风孔;9、引线孔;10、调节槽;11、限位块;12、弹簧;13、装配孔;14、凹槽;15、过滤棉;16、定位凸块;17、连接板;18、散热片;19、软性垫;20、下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中”、“长度”、“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包括底座1,底座1的表面设有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2,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2的表面设有石墨纳米片导电层,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的下限位槽20;设置在底座1表面的壳体3,壳体3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的上限位槽4,壳体3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两个贯穿的通风口5,壳体3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贯穿的引线孔9;设置在底座1和壳体3两侧的两个固定座6,两个固定座6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7,两个固定座6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贯穿的通风孔8;两个限位机构,两个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座6的内侧,用于对底座1和壳体3进行限位,其中,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2的构造和原理与公开号为CN112103635B的专利相同,因此对构造和原理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限位槽4和下限位槽20配合限位机构可以对底座1和壳体3进行限位,可以方便人们快速对RFID标签天线进行安装拆卸,通风口5配合通风孔8可以方便空气流动,进而提高散热效率,引线孔9用于安装导线,固定座6用于安装底座1和壳体3,在维护时只需要拆卸或更换底座1和壳体3即可,不需要拆卸固定座6。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机构包括调节槽10,调节槽10开设在固定座6的表面,调节槽10和安装槽7相连通,调节槽10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和调节槽10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2。
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块11配合上限位槽4可以对壳体3进行限位,限位块11配合下限位槽20可以对底座1进行限位,弹簧12用于推动限位块11,使得限位块11与上限位槽4和下限位槽20对接。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包括底座1,底座1的表面设有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2,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2的表面设有石墨纳米片导电层,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的下限位槽20;设置在底座1表面的壳体3,壳体3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的上限位槽4,壳体3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两个贯穿的通风口5,壳体3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贯穿的引线孔9;设置在底座1和壳体3两侧的两个固定座6,两个固定座6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7,两个固定座6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贯穿的通风孔8;两个限位机构,两个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座6的内侧,用于对底座1和壳体3进行限位,其中,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2的构造和原理与公开号为CN112103635B的专利相同,因此对构造和原理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限位槽4和下限位槽20配合限位机构可以对底座1和壳体3进行限位,可以方便人们快速对RFID标签天线进行安装拆卸,通风口5配合通风孔8可以方便空气流动,进而提高散热效率,引线孔9用于安装导线,固定座6用于安装底座1和壳体3,在维护时只需要拆卸或更换底座1和壳体3即可,不需要拆卸固定座6。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机构包括调节槽10,调节槽10开设在固定座6的表面,调节槽10和安装槽7相连通,调节槽10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和调节槽10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2。
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块11配合上限位槽4可以对壳体3进行限位,限位块11配合下限位槽20可以对底座1进行限位,弹簧12用于推动限位块11,使得限位块11与上限位槽4和下限位槽20对接,进一步的,弹簧12的数量可以任意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固定座6的外侧均设有两个装配孔13。
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孔13用于方便人们对固定座6进行固定安装,进一步的,装配孔13的数量可以任意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固定座6的表面均开设有两个凹槽14,凹槽14和通风孔8相连通,多个凹槽14内均设有过滤棉15。
上述技术方案中,过滤棉15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壳体3内部,进一步的,凹槽14可以开设在固定座6的底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但相对的,更换过滤棉15较为不便。
在本实施例的其它方面中,如图1和图3所示,底座1的底部和壳体3的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多个散热片18。
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片18可以提高和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RFID标签天线的散热效率,进一步的,散热片18的数量可以任意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其它方面中,如图3所示,两个固定座6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17,两个连接板17对称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板17可以对固定座6进行连接固定,避免结构发生偏移错位,进一步的,两个连接板17可以设置为交叉状,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其它方面中,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定位凸块16,定位凸块16和壳体3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定位凸块16可以对壳体3进行定位,使得底座1和壳体3不会出现错位,进而使得上限位槽4和下限位槽20对齐,进一步的,定位凸块16可以设置为多个不连续的凸块,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其它方面中,如图3所示,两个安装槽7的顶部均粘接有软性垫19。
上述技术方案中,软性垫19可以对壳体3进行限位,避免壳体3上下晃动,进一步的,可以将软性垫19设置在安装槽7的底部,也可以在安装槽7的顶部和底部都设置软性垫19,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使用流程及工作原理为:
组装时,将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2安装到底座1的表面,将导线穿过引线孔9和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2连接,然后盖上壳体3,然后按压限位块11下移,然后将底座1和壳体3放到两个安装槽7之间,然后松开限位块11,此时弹簧12推动限位块11上移复位,限位块11的一端穿过下限位槽20并进入上限位槽4内,进而完成对底座1和壳体3的限位;
维护时,按压限位块11脱离上限位槽4和下限位槽20,然后移动底座1和壳体3脱离安装槽7,然后将底座1和壳体3直接分离即可进行维护,维护完成后重新进行安装即可。

Claims (8)

1.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的表面设有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2),所述RFID标签天线电路板(2)的表面设有石墨纳米片导电层,所述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的下限位槽(20);
设置在底座(1)表面的壳体(3),所述壳体(3)的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的上限位槽(4),所述壳体(3)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两个贯穿的通风口(5),所述壳体(3)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贯穿的引线孔(9);
设置在底座(1)和壳体(3)两侧的两个固定座(6),两个所述固定座(6)的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7),两个所述固定座(6)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贯穿的通风孔(8);
两个限位机构,两个所述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固定座(6)的内侧,用于对底座(1)和壳体(3)进行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调节槽(10),所述调节槽(10)开设在固定座(6)的表面,所述调节槽(10)和安装槽(7)相连通,所述调节槽(10)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和调节槽(10)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座(6)的外侧均设有两个装配孔(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座(6)的表面均开设有两个凹槽(14),所述凹槽(14)和通风孔(8)相连通,多个所述凹槽(14)内均设有过滤棉(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和壳体(3)的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多个散热片(18)。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座(6)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17),两个所述连接板(17)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定位凸块(16),所述定位凸块(16)和壳体(3)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槽(7)的顶部均粘接有软性垫(19)。
CN202321892967.6U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 Active CN220253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92967.6U CN220253461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92967.6U CN220253461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3461U true CN220253461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33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92967.6U Active CN220253461U (zh) 2023-07-18 2023-07-18 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3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25053U (zh) 一种激光器芯片散热结构
CN220253461U (zh) 一种石墨纳米片rfid标签天线
CN110376686A (zh) 光模块插装座及通信设备
CN113727585B (zh) 换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457828U (zh) 一种相变散热控制盒
CN210925685U (zh) 一种罐体散热装置
CN210007998U (zh) 一种智能散热多层线路板
CN220068164U (zh) 一种散热器电磁屏蔽装置
CN218941590U (zh) 一种高功耗器件导热结构
CN220044073U (zh)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无屏蔽盖电磁屏蔽框
CN215897917U (zh) 一种水冷式网络视频盒
CN214592565U (zh) 具散热结构的车载芯片系统
CN21705848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翅片
CN209845447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滤波器的片式元件的散热装置
CN219305293U (zh) 提升流道换热系数的散热结构
CN214240677U (zh) 新能源车及其电控盒
CN220191106U (zh) 一种带散热槽的电路板
CN217787720U (zh) 一种显卡用的快速拆装散热片
CN218160348U (zh) 高导热表面贴装分立器件封装结构
CN219873505U (zh) 一种芯片散热结构
CN216491716U (zh) 控制器的液冷结构及控制器
CN219627985U (zh) 一种高导热pcb电路板
CN216491199U (zh) 一种精密电子工程用散热效果好的电路板
CN21953078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贴片发光二极管结构
CN212725286U (zh) 一种芯片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