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2306U - 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2306U
CN220232306U CN202321597813.4U CN202321597813U CN220232306U CN 220232306 U CN220232306 U CN 220232306U CN 202321597813 U CN202321597813 U CN 202321597813U CN 220232306 U CN220232306 U CN 220232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control
storage tank
circulation loop
liqui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78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显光
陈垠仰
熊景
尹鹏
周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978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2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2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2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包括控制模组、控温部、控温系统和热量传递系统,在本方案中,当需要为第一储液箱加水时,操作者可以手动开启三通电磁阀,第一驱动源驱动外界水源传输至第一储液箱,从而可以加快补充液态水的过程,实现电动加水;在加水过程中,当加水量足够时,控制模组控制三通电磁阀断开,三通电磁阀切换通道,从而第一储液箱、热量传递模组、三通电磁阀与第一驱动源依次连通且第一储液箱与第一驱动源首尾相通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因此可以在第一储液箱水量足够时自动停止供应液体,保证第二循环回路的正常进行,操作者不需要时刻观察第一储液箱的加水情况,且本方案结构简单,实现了小型化整机设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用控温仪常常应用于患者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并维持在30-35℃内的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控温仪通常采用纯净水作为循环介质,可以防止液态水在循环回路中污染各管路,且可以在水毯破裂时,减少水体接触患者时对患者的污染程度,保证患者的安全。相关技术中的水箱式外循环水路结构的控温仪中,通常是操作者手动加纯净水以控制加水量,然后该方式会增加医护人员的操作耗时;也有控温仪采用独立的电动加水回路,然而这会增大设备的内部空间,导致控温仪的体积增大,无法小型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控温仪采用手动加水导致医护人员操作时长多,或采用独立电动加水回路导致控温仪体积增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包括控制模组、控温部、连通于所述控温部的控温系统、以及与所述控温系统接触连接的热量传递系统;所述控温系统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以使得从所述控温系统往所述控温部的水温达到目标温度;所述热量传递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箱、热量传递模组、三通电磁阀和第一驱动源;所述三通电磁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驱动源连通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储液箱,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外界水源连接,所述热量传递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三接口且连通于所述第一储液箱;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三通电磁阀电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导通或断开、以及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的导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组包括驱动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储液箱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三通电磁阀均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板。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还包括连接管路,所述控温系统包括第二储液箱,所述第二储液箱和所述第一储液箱通过所述连接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热量传递系统开设有排液口;或,所述控温系统开设有排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还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储液箱;或,所述溢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储液箱。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系统包括第二驱动源、温度调节模组和第一管路;所述控温部和所述第二驱动源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二储液箱;
所述控温部、所述第二驱动源和所述温度调节模组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温度调节模组电连接以以使从所述温度调节模组往所述控温部的水温达到目标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温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所述温度调节模组和所述控温部的第二管路,所述控制模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调节模组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驱动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调节模组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二驱动源和所述控温部的制冷水仓、以及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的制冷片,所述热量传递模组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一储液箱和所述第一驱动源的散热水仓,所述制冷片夹紧于所述制冷水仓和所述散热水仓之间以用于使所述制冷水仓和所述散热水仓之间发生热传导。
进一步地,所述热量传递模组还包括散热翅片和风机,所述散热翅片连通于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散热水仓,所述风机的风向朝向所述散热翅片的热端。
进一步地,所述热量传递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一储液箱和所述热量传递模组的第三管路,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与相关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设置有控制模组、控温部、控温系统和热量传递系统,其中控温部与患者端接触,控温系统与控温部首尾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中存在液态水,控温系统用于使控温部的水温达到目标温度,从而实现控温仪的亚低温治疗功能。而热量传递模组与控温系统接触连接,因此热量传递模组可以将控温系统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或,热量传递模组可以为控温系统提供热量。热量传递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箱、热量传递模组、三通电磁阀和第一驱动源,三通电磁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其中第一接口与第一驱动源连通,第二接口用于与外界水源连接,比如与装有纯净水的容器等连接,第三接口与热量传递模组连接。当需要为循环回路系统加水时,操作者可以手动开启三通电磁阀,此时,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导通,第三接口和第一接口断开,第一驱动源运转,第一驱动源驱动外界水源通过三通电磁阀传输至第一储液箱,利用第一驱动源作为动力源将液态水从外界输送至第一储液箱,可以加快补充液态水的过程,提高整机设备的使用率,实现电动加水;同时在加水过程中,控制模组用于监测第一储液箱的液位,并将得到的液位值与液位阈值进行比较,当控制模组检测到第一储液箱的液位值高于液位阈值时,控制模组控制三通电磁阀断开,三通电磁阀切换通道,第二接口与第一接口断开,第三接口与第一接口导通,第一储液箱、热量传递模组、三通电磁阀与第一驱动源依次连通且第一储液箱与第一驱动源首尾相通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保证第二循环回路的正常进行。在加水过程中,操作者不需要时时刻刻观察第一储液箱的加水情况,可以实现在第一储液箱水量足够时自动停止供应液体,从而可以节约操作者的时间和精力,且本方案是在第二循环回路中增设三通电磁阀,并通过控制模组配合,即可实现电动加水功能,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实现了小型化整机设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添加液态水时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0、控温部;1、控温系统;11、第二驱动源;12、温度调节模组;13、第二储液箱;2、热量传递系统;21、第一储液箱;22、热量传递模组;221、散热翅片;222、风机;23、三通电磁阀;231、第一接口;232、第二接口;233、第三接口;24、第一驱动源;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第二温度传感器;4、连接管路;5、排液口;6、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2,图中连接线为实线表示连通的管路,连接线为虚线表示断开的管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包括控制模组、控温部10、连通于控温部10的控温系统1、以及与控温系统1接触连接的热量传递系统2;控温系统1与控制模组连接以使得从控温系统1往所述控温部10的水温达到目标温度;热量传递系统2包括第一储液箱21、热量传递模组22、三通电磁阀23和第一驱动源24;三通电磁阀23包括第一接口231、第二接口232和第三接口233;第一驱动源24连通于第一接口231和第一储液箱21,第二接口232用于与外界水源连接,热量传递模组22连接于第三接口233且连通于第一储液箱21;控制模组与三通电磁阀23电连接以用于控制第一接口231和第二接口232的导通或断开、以及第一接口231和第三接口233的导通或断开。
本方案设置有控制模组、控温部10、控温系统1和热量传递系统2,其中控温部10与患者端接触,控温部10可以为降温毯、降温帽、升温毯或升温帽等等,控温系统1与控温部10首尾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中存在液态水作为冷却介质,具有成本低、安全、易得且环保的优点,控温系统1用于使控温部10的水温达到目标温度,从而实现控温仪的亚低温治疗功能。
而热量传递模组22与控温系统1接触连接,因此热量传递模组22可以将控温系统1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或,热量传递模组22可以为控温系统1提供热量。热量传递系统2包括第一储液箱21、热量传递模组22、三通电磁阀23和第一驱动源24,三通电磁阀23包括第一接口231、第二接口232和第三接口233,其中第一接口231与第一驱动源24连通,第二接口232用于与外界水源连接,比如与装有纯净水的容器等连接,第三接口233与热量传递模组22连接。当需要为循环回路系统加水时,操作者可以手动开启三通电磁阀23,此时,第二接口232和第一接口231导通,第三接口233和第一接口231断开,第一驱动源24运转,第一驱动源24驱动外界水源通过三通电磁阀23传输至第一储液箱21,利用第一驱动源24作为动力源将液态水从外界输送至第一储液箱21,可以加快加水过程,提高整机设备的使用率,实现电动加水;同时在加水过程中,控制模组用于监测第一储液箱21的液位,并将得到的液位值与液位阈值进行比较,当控制模组检测到第一储液箱21的液位值高于液位阈值时,控制模组控制三通电磁阀23断开,三通电磁阀23切换通道,第二接口232与第一接口231断开,第三接口233与第一接口231导通,第一储液箱21、热量传递模组22、三通电磁阀23与第一驱动源24依次连通且第一储液箱21与第一驱动源24首尾相通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保证第二循环回路的正常进行。因此,一方面,在加水过程中操作者不需要时时刻刻观察第一储液箱21的加水情况,可以实现在第一储液箱21水量足够时自动停止供应液体,从而可以节约操作者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本方案是在第二循环回路中增设三通电磁阀23,并通过控制模组配合,即可实现电动加水功能,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实现了小型化整机设备的效果。
进一步地,控制模组包括驱动板、以及安装于第一储液箱21的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三通电磁阀23均电连接于驱动板。
当需要为第一储液箱21加水时,操作者可以手动开启三通电磁阀23,三通电磁阀23切换通道,此时三通电磁阀23的第一接口231与第二接口232导通,第三接口233与第一接口231断开,第一驱动源24运转,第一驱动源24驱动外界水源通过三通电磁阀23传输至第一储液箱21,从而可以为第一储液箱21添加液态水,且利用第一驱动源24作为动力源驱动外界水源传输至第一储液箱21,可以加快加水过程,提供整机设备的效率,实现电动加水功能;加水过程中,液位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储液箱21的液体容量情况,并将加水过程中得到的液位监测结果实时反馈给驱动板,驱动板对比液位监测结果和液位阈值,当驱动板检测到第一储液箱21的液位值达到液位阈值时,驱动板控制断开三通电磁阀23,第二接口232与第一接口231断开,第三接口233与第一接口231导通,第一储液箱21、热量传递模组22、三通电磁阀23与第一驱动源24依次连通且第一储液箱21与第一驱动源24首尾相通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从而保证第二循环回路的正常进行。本方案可以在第一储液箱21液态水的容量足够时自动停止供应液体,操作者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第一储液箱21的加水情况,从而可以节约操作者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本方案是在第二循环回路中增设三通电磁阀23和液位传感器,再通过驱动板配合,即可实现电动加水功能,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实现了小型化整机设备的效果。
进一步地,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还包括连接管路4,控温系统1包括第二储液箱13,第二储液箱13和第一储液箱21通过连接管路4连通。
具体的,连接管路4为一软管,本方案将第一储液箱21和第二储液箱13通过连接管路4连通,因此可以保证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均为电动加水过程。
进一步地,热量传递系统2开设有排液口5;或,控温系统1开设有排液口5。
本方案设置有排液口5,用于排出液态水,一方面可以方便更换液态水,另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排液口5将液态水及时排出,使得整机设备在待机状态下可以长时间存放,有效防止液态水污染管路等。
进一步地,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还设置有溢流管6,溢流管6连接于第一储液箱21;或,溢流管6连接于第二储液箱13。
具体的,第一储液箱21和第二储液箱13可以为具有收容腔的箱体结构,具体形状和材料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溢流管6连接在第一储液箱21的顶部,且延伸至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整机设备底部,当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要排气时,或者第一储液箱21设置的液位阈值大于实际需求时,可以通过溢流管6将气流或者多余的水自动排出。在其他实施例中,溢流管6可以连接在第二储液箱13顶部,或,溢流管6可以连接在第一储液箱21侧壁,或溢流管6可以连接在第二储液箱13侧壁。
进一步地,控温系统1包括第二驱动源11、温度调节模组12和第一管路;控温部10和第二驱动源11通过第一管路连通,第一管路连通于第二储液箱13;控温部10、第二驱动源11和温度调节模组12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控制模组与温度调节模组12电连接以使从温度调节模组12往控温部10的水温达到目标温度。
第二储液箱13连接于第一管路,可以为第一循环回路提供液态水,液态水作为循环冷却介质,具有成本低、安全、易得且环保的优点。第一驱动源24优选水泵,第一驱动源24用于驱动液态水在第一循环回路中流动。控制模组通过监测温度调节模组12往控温部10的水温,并将得到的水温和预设的目标温度进行对比,从而控制温度调节模组12的运行动作,使得从温度调节模组12往控温部10的水温达到目标温度,进而实现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的亚低温治疗功能。
进一步地,控温系统1还包括连通于温度调节模组12和控温部10的第二管路,控制模组包括安装于第二管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1,温度调节模组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31均与驱动板电连接。
控制模组还包括上位机,控温部10电连接于驱动板,因此驱动板可以监测到患者的体温并将患者体温实时显示于上位机界面上。本方案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既可以实现降温治疗也可以实现升温治疗。在降温治疗过程中,操作者首先设置目标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31监测流经第二管路的水温并将温度监测结果实时反馈给驱动板,驱动板对比温度监测结果和预设的目标温度,并根据对比结果控制温度调节模组12进行制冷,在该过程中,上位机界面实时显示从温度调节模组12往控温部10的水温。当第二管路的水温达到预定的目标温度之后,驱动板控制制冷温度调节模组12的运行动作使得第二管路的水温维持在目标温度内,而第二管路连通于温度调节模组12和控温部11,因此,控温部11的水温可以维持在目标温度内,控温部11可以用于给患者进行降温治疗。
同样地,在升温治疗过程中,操作者首先设置目标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31监测流经第二管路的水温并将温度监测结果实时反馈给驱动板,驱动板对比温度监测结果和预设的目标温度,并根据对比结果控制温度调节模组12进行制热,在该过程中,上位机界面实时显示从温度调节模组12往控温部10的水温。当第二管路的水温达到预定的目标温度之后,驱动板控制制冷温度调节模组12的运行动作使得第二管路的水温维持在预定的目标温度内,而第二管路连通于温度调节模组12和控温部11,因此,控温部11的水温可以维持在目标温度内,控温部11可以用于给患者进行升温治疗。
在本方案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即整机设备用于降温治疗时,温度调节模组12包括连通于第二驱动源11和控温部10的制冷水仓、以及与控制模组电连接的制冷片,热量传递模组22包括连通于第一储液箱21和第一驱动源24的散热水仓,制冷片夹紧于制冷水仓和散热水仓之间以用于使制冷水仓和散热水仓之间发生热传导。
具体的,制冷水仓和散热水仓均可以设置为具有收容腔的金属水仓,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控温部10、第二驱动源11和制冷水仓之间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制冷片相当于热交换器,制冷片连接于制冷水仓和散热水仓之间,用于实现制冷水仓的热量传递到散热水仓,使制冷水仓里的水温降低,从而使得从制冷水仓往控温部10的水温降低,实现给患者进行降温治疗的目的。本方案中第一循环回路设置有至少两制冷片,第一循环回路的制冷片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降温治疗过程中,制冷片的冷端接触制冷水仓而制冷片的热端接触散热水仓,从而通过制冷片可以将制冷水仓的热量传递到散热水仓中。
进一步地,在降温治疗过程中,热量传递模组22还包括散热翅片221和风机222,散热翅片221连通于第一驱动源24和散热水仓,风机222的风向朝向散热翅片221的热端。
具体的,第一储液箱21、第一驱动源24、散热翅片221和散热水仓依次连通且散热水仓和第二储液箱13首尾相连,从而形成第二循环回路。在第二循环回路中,通过流动的液体将散热水仓的热量转移到散热翅片221上,再通过风机222产生的空气对流将散热翅片221的热量转移到外界,最终实现热量传递模组22的散热。
在本方案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即整机设备用于升温治疗时,温度调节模组12包括连通于第二驱动源11和控温部10的制热水仓、以及与控制模组电连接的制冷片,热量传递模组22包括连通于第一储液箱21和第一驱动源24的传热水仓,制冷片夹紧于制热水仓和传热水仓之间以用于使制热水仓和传热水仓之间发生热传导。
具体的,制热水仓和传热水仓均可以设置为具有收容腔的金属水仓,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控温部10、第二驱动源11和制热水仓之间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制冷片相当于热交换器,制冷片连接于制热水仓和传热水仓之间,用于实现传热水仓的热量传递到制热水仓,使制热水仓里的水温升高,从而使得从制热水仓往控温部10的水温升高,实现给患者进行升温治疗的目的。本方案中第一循环回路设置有至少两制冷片,第一循环回路的制冷片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升温治疗过程中,制冷片的冷端接触传热水仓而制冷片的热端接触制热水仓,从而通过制冷片可以将传热水仓的热量传输到制热水仓中。
在升温治疗的过程中,进一步地,热量传递模组22还包括散热翅片221和风机222,散热翅片221连通于第一驱动源24和传热水仓,风机222的风向朝向散热翅片221的冷端。
具体的,第一储液箱21、第一驱动源24、散热翅片221和传热水仓依次连通且传热水仓和第二储液箱13首尾相连,从而形成第二循环回路。由于传热水仓需要有足够的热量可以通过制冷片传递给制热水仓,才能最终实现升温治疗过程,因此,在第二循环回路中,一方面通过风机222产生的空气对流将外界的热量转移给散热翅片221,另一方面通过流动的液体将散热翅片221的热量传递给传热水仓,从而可以实现传热水仓将热量传输给制热水仓。
进一步地,热量传递系统2还包括连通于第一储液箱21和热量传递模组22的第三管路,控制模组还包括安装于第三管路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2。
具体的,本方案在第一储液箱21和散热水仓/制冷水仓之间设置有第三管路,而第二温度传感器32安装于第三管路上且与驱动板电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32用于监测第二循环回路中的水温并将温度监测结果反馈给驱动板,驱动板对比温度监测结果和温度阈值,当第二循环回路中的水温高于温度阈值时,报警装置将发出警报,同时驱动板控制整个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停止工作,因此,温度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系统的设备等因为水温过高而损坏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组、控温部、连通于所述控温部的控温系统、以及与所述控温系统接触连接的热量传递系统;所述控温系统与所述控制模组连接以使得从所述控温系统往所述控温部的水温达到目标温度;所述热量传递系统包括第一储液箱、热量传递模组、三通电磁阀和第一驱动源;所述三通电磁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驱动源连通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储液箱,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外界水源连接,所述热量传递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三接口且连通于所述第一储液箱;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三通电磁阀电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导通或断开、以及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的导通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括驱动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储液箱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三通电磁阀均电连接于所述驱动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还包括连接管路,所述控温系统包括第二储液箱,所述第二储液箱和所述第一储液箱通过所述连接管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传递系统开设有排液口;或,所述控温系统开设有排液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还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储液箱;
或,所述溢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储液箱。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系统包括第二驱动源、温度调节模组和第一管路;所述控温部和所述第二驱动源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二储液箱;
所述控温部、所述第二驱动源和所述温度调节模组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温度调节模组电连接以使从所述温度调节模组往所述控温部的水温达到目标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所述温度调节模组和所述控温部的第二管路,所述控制模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调节模组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驱动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模组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二驱动源和所述控温部的制冷水仓、以及与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的制冷片,所述热量传递模组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一储液箱和所述第一驱动源的散热水仓,所述制冷片夹紧于所述制冷水仓和所述散热水仓之间以用于使所述制冷水仓和所述散热水仓之间发生热传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传递模组还包括散热翅片和风机,所述散热翅片连通于所述第一驱动源和所述散热水仓,所述风机的风向朝向所述散热翅片的热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传递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一储液箱和所述热量传递模组的第三管路,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CN202321597813.4U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Active CN220232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7813.4U CN220232306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7813.4U CN220232306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2306U true CN220232306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8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7813.4U Active CN220232306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2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77617U (zh) 液冷分配装置及液冷分配系统
CN107946696A (zh) 一种基于液体介质的汽车动力电池组温控装置
KR20090094267A (ko) 언인터럽터블 냉각수용 모듈형 얼음 저장소
CN115528351A (zh) 一种可利用逆变器余热的储能液冷系统
CN202534754U (zh) 蓄电池调温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动车
CN220232306U (zh) 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CN203715777U (zh) 一种电镀槽的水温调节系统
CN220064702U (zh) 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CN218887242U (zh)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CN115869123A (zh) 一种医用控温仪
CN217960840U (zh) 体外循环机用热交换器
CN220232307U (zh) 一种控温仪循环回路系统
CN216563308U (zh) 一种储能热管理系统装置
CN217589088U (zh) 一种箱式电源非接触式液冷系统
CN217721805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2213997U (zh) 一种医用降温装置
CN215676618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675537U (zh) 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05739020B (zh) 一种自控式光纤熔接机温度调节装置
CN214932583U (zh) 消防车液罐保温系统及消防车
CN212778152U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箱及焊接设备
CN112952139B (zh)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CN217057689U (zh) 供暖系统
CN113097540A (zh) 一种侧置散热器热管理系统并带有冷启动的燃料电池
CN113566263B (zh) 全自动无人值守太阳能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