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9560U - 电吹风 - Google Patents

电吹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9560U
CN220229560U CN202321835075.2U CN202321835075U CN220229560U CN 220229560 U CN220229560 U CN 220229560U CN 202321835075 U CN202321835075 U CN 202321835075U CN 220229560 U CN220229560 U CN 220229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assembly
cavity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350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Leitai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Leitai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Leitai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Leitai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350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9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9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9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吹风,包括:手柄壳体,所述手柄壳体设有过风腔,所述手柄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上,所述风道壳体设有安装腔和风道腔,所述风道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上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风腔内;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上;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上。本申请公开的电吹风由于风道壳体的安装腔和风道腔分别与过风腔连通,当手柄壳体的过风腔内的风机组件进行工作时风机组件将驱动空气分别进入到安装腔和风道腔内。通过此种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电路组件的温度,保证持续使用。

Description

电吹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吹风。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吹风的电路板在使用过程中将释放热量,而电路板安装在电吹风的壳体内,电路板存在散热困难的问题。在长时间用电吹风的情况下,当电路板在壳体内无法得到散热时将因为无法散热,存在发生故障的风险,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路板容易过热发生故障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吹风。
一种电吹风,包括:手柄壳体,所述手柄壳体设有过风腔,所述手柄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过风腔连通;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上,所述风道壳体设有安装腔和风道腔,所述风道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风道腔连通,所述安装腔分别与所述过风腔和外界连通,所述风道腔与所述过风腔连通;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上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风腔内;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上且位于所述风道腔内;电路组件,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上,所述电路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本申请公开的电吹风通过在手柄壳体内设置风机组件,而将加热组件设置在风道壳体的风道腔内,电路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由于风道壳体的安装腔和风道腔分别与过风腔连通,当手柄壳体的过风腔内的风机组件进行工作时风机组件将驱动空气分别进入到安装腔和风道腔内。进入到安装腔内的空气将带走电路组件上的热量后进入外界环境内,能够保证电路组件不会发生过热的情况,避免电路组件过热影响使用。由过风腔进入导风道腔内的空气将经过加热组件后吹出,在需要时可以开启加热组件以产生热气流。通过此种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电路组件的温度,保证持续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壳体还设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导风通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风道腔后与外界连通。通过导风通道的设置可以将安装腔内的热量导向外界,通过导风通道的设置可以对气体的导向更具方向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远离所述安装腔的同一侧,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外界连通。通过在风道壳体上设置第二出风口可以将安装腔的空气由第二出风口导出,而将第二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设为同一侧可以有效的利用由安装腔内导出的空气不会浪费输出的气体,增加输出气体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壳体设有缓冲腔,所述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缓冲腔连通,所述导风通道经所述缓冲腔后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通过设置缓冲腔可以使安装腔内输出的空气在风道腔的空间内进行停留,例如,当风道腔内处于加热状态时可以安装腔内输出的空气被加热后输出,空气的利用更加合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壳体上开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通过在风道壳体上设置第三出风口可以将安装腔内的热量排出,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壳体包括壳体组件和导风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上,所述壳体组件设有所述安装腔和所述风道腔,所述导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导风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风道腔内。通过在风道腔内设置导风组件可以对气流进行导向,使用更加方便可靠,通过导风组件的设置使功能更加多样,结构更加合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连接壳和分风板,所述连接壳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分风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分风板将所述风道腔分隔为多条通道。通过连接壳和分风板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由过风腔进入风道腔并由第一出风口输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通过在风道腔内分隔形成多条通道可以使气体的流动更加均匀,在导向过程中能够更加平稳的进行空气的输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连接壳和导风管,所述连接壳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导风管设置在所述连接壳上,所述导风管设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导风通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风道腔后与外界连通。通过连接壳上的导风管对空气进行导向,在经过风机组件加压后的空气进入到安装腔后,空气将带走电路组件上的热量。而通过导风管的设置可以将安装腔输出的空气进行导向并输送到外界。通过导风管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安装腔内出风时与风道腔发生干扰。降温效果好,结构简单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保护壳和出风件,所述出风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上,所述出风件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或所述出风件与所述保护壳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出风件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件与所述保护壳围合形成所述风道腔,所述保护壳设有所述安装腔,所述连接壳设置在所述出风件上,所述导风管与所述保护壳连接,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通过出风件的设置可以对空气进行导向,而且将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都设置在出风件上可以在使用时将由导风管输出的空气也能够及时输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输出的空气可以同时输出,减少因对安装腔内的电路组件进行降温而导致的损失。保证了电吹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在所述连接壳和所述出风件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壳和所述出风件围合形成缓冲腔,所述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缓冲腔连通,所述导风通道经所述缓冲腔后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通过第一密封圈的设置可以避免由安装腔内输出的空气进入风道腔内,也避免风道腔内的热空气进入安装腔内影响正常使用。通过在第一密封圈、连接壳和出风件之间形成缓冲腔可以使由安装腔输出的空气进行汇聚后由第二出风口输出,输出过程更加平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包括前壳、后盖和内壳,所述后盖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所述出风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内壳之间,所述前壳、所述后盖和所述出风件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内壳将所述安装空间分隔形成所述安装腔和所述风道腔。通过前壳、后盖和内壳的组合结构能够方便进行装配和拆卸,方便部件之间的的安装配合,而内壳的设置可以快速将安装空间分隔形成安装腔和风道腔结构更加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包括连接盖和盖板,所述连接盖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件壳体,所述加热件壳体包括支撑壳和隔热壳,所述支撑壳设置在所述出风件和所述导风组件上,所述隔热壳设置在所述保护壳上,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壳上,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支撑壳和所述隔热壳之间。通过支撑壳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加热组件进行支撑和安装,安装更加稳固,隔热壳的设置可以使加热组件的热量进行隔绝,能够避免风道壳体的外表面温度过高发生烫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导风组件连接,所述壳体组件的部分夹设在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导风组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手柄壳体和所述壳体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沿流体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步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截面呈弧形,所述连接壳的横截面积逐步减小。通过将连接壳设置为弧形结构能够更好的对风进行引导,弧形结构在引导时产生的损失更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呈竹笋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沿着所述连接壳的周向设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在所述连接壳和所述壳体组件之间,所述连接壳、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壳体组件围合形成缓冲腔,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缓冲腔和所述限位孔之间,所述限位孔用于与所述加热组件相适配。通过限位孔的设置可以对加热组件进行快速装配而且可以简化结构,在装配过程中更加简单,而通过第一密封圈的设置可以将缓冲腔与限位孔进行分隔,避免发生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壳包括导风壳本体和尾壳,所述尾壳设置在所述导风壳本体上。通过在导风壳本体上设置尾壳可以通过尾壳对风进行引导,而且方便加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壳体包括手柄外壳、手柄支架、过滤组件、第一过滤网和控制组件,所述手柄外壳套设在所述手柄支架的部分上,所述手柄支架设有所述过风腔,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上,所述第一过滤网套设在所述手柄支架上且位于所述过滤组件外侧,所述第一过滤网上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上。通过手柄外壳能够对手柄支架进行保护,而第一过滤网和过滤组件的配合能够对进入手柄壳体内的空气进行初步的过滤,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大颗粒进入到手柄壳体内影响使用。通过将控制组件设置在手柄支架上能够实现快速的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上形成凹陷槽,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凹陷槽处。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设置能够方便装配,同时凹陷槽的设置可以对控制组件进行快速定位,整体结构简单,装配之后结构较为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支架和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支架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上,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架上。通过过滤支架对第二过滤网进行定位能够使定位后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和所述第二开关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上。控制组件分为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能够方便控制,通过第一开关组件和第二开关组件能够分别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第一控制板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控制板和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上,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组件包括第二控制板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二控制板和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上,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控制板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本体和风机定位架,所述风机定位架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上,所述风机本体设置在所述风机定位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底板和导线定位件,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导线定位件夹设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吹风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电吹风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3为电吹风的实施例1的第一剖面图;
图4为电吹风的实施例1的第二剖面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手柄壳体和风道壳体组装第一剖面图;
图6为实施例1的手柄壳体和风道壳体组装第二剖面图;
图7为电吹风的实施例1的第一爆炸图;
图8为图7的部分组件;
图9为图7的部分组件;
图10为电吹风的实施例1的第二爆炸图;
图11为图10的部分组件;
图12为图10的部分组件;
图13为风道壳体的实施例1的第一立体图;
图14为风道壳体的实施例1的第二立体图;
图15为风道壳体的实施例1的第一剖面图;
图16为风道壳体的实施例1的第二剖面图;
图17为导风组件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18为电吹风的实施例2的剖面图;
图19为电吹风的实施例2的爆炸图;
图20为电吹风的实施例2的上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21为电吹风的实施例2的去除加热组件后的剖面图;
图22为实施例2的导风组件、第一密封圈和出风件装配立体图;
图23为实施例2的导风组件、第一密封圈和出风件装配剖面图;
图24为实施例2的导风组件、第一密封圈和出风件装配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手柄壳体,11手柄外壳,12手柄支架,121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23底板,124导线定位件,13过滤组件,131过滤支架,132第二过滤网,14第一过滤网,15控制组件,151第一开关组件,1511第一控制板,1512第一开关,152第二开关组件,1521第二控制板,1522第二开关,101过风腔,102进风口;
2风道壳体,21壳体组件,211保护壳,2111前壳,2112后盖,21121连接盖,21122盖板,2113内壳,212出风件,213加热件壳体,2131支撑壳,2132隔热壳,22导风组件,221连接壳,2211导风壳本体,2212尾壳,222导风管,223分风板,23第一密封圈,24定位件,25连接件,201安装腔,202风道腔,203导风通道,204第一出风口,205第二出风口,206缓冲腔,207限位孔;
3风机组件,31风机本体,32风机定位架;
4加热组件;
5电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吹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吹风,包括:手柄壳体1,手柄壳体1设有过风腔101,手柄壳体1上开设有进风口102,进风口102与过风腔101连通;风道壳体2,风道壳体2设置在手柄壳体1上,风道壳体2设有安装腔201和风道腔202,风道壳体2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204,第一出风口204与风道腔202连通,安装腔201分别与过风腔101和外界连通,风道腔202与过风腔101连通;风机组件3,风机组件3设置在手柄壳体1上且至少部分位于过风腔101内;加热组件4,加热组件4设置在风道壳体2上且位于风道腔202内;电路组件5,电路组件5设置在风道壳体2上,电路组件5位于安装腔201内。
本申请公开的电吹风通过在手柄壳体1内设置风机组件3,而将加热组件4设置在风道壳体2的风道腔202内,电路组件5设置在安装腔201内,由于风道壳体2的安装腔201和风道腔202分别与过风腔101连通,当手柄壳体1的过风腔101内的风机组件3进行工作时风机组件3将驱动空气分别进入到安装腔201和风道腔202内。进入到安装腔201内的空气将带走电路组件5上的热量后进入外界环境内,能够保证电路组件5不会发生过热的情况,避免电路组件5过热影响使用。由过风腔101进入导风道腔202内的空气将经过加热组件4后吹出,在需要时可以开启加热组件4以产生热气流。通过此种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电路组件5的温度,保证持续使用。
如图5和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道壳体2还设有导风通道203,导风通道203的一端与安装腔201连通,导风通道203的另一端穿过风道腔202后与外界连通。通过导风通道203的设置可以将安装腔201内的热量导向外界,通过导风通道203的设置可以对气体的导向更具方向性。
如图5和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道壳体2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205,第二出风口205和第一出风口204位于远离安装腔201的同一侧,导风通道203与第二出风口205连通,第二出风口205与外界连通。通过在风道壳体2上设置第二出风口205可以将安装腔201的空气由第二出风口205导出,而将第二出风口205和第一出风口204设为同一侧可以有效的利用由安装腔201内导出的空气不会浪费输出的气体,增加输出气体流量。
如图5和图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道壳体2设有缓冲腔206,导风通道203和第二出风口205分别与缓冲腔206连通,导风通道203经缓冲腔206后与第二出风口205连通。通过设置缓冲腔206可以使安装腔201内输出的空气在风道腔202的空间内进行停留,例如,当风道腔202内处于加热状态时可以安装腔201内输出的空气被加热后输出,空气的利用更加合理。
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道壳体2上开设有第三出风口,第三出风口与安装腔201连通。通过在风道壳体2上设置第三出风口可以将安装腔201内的热量排出,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
如图7和图1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道壳体2包括壳体组件21和导风组件22,壳体组件21设置在手柄壳体1上,壳体组件21设有安装腔201和风道腔202,导风组件22设置在壳体组件21上,导风组件22的至少部分位于风道腔202内。通过在风道腔202内设置导风组件22可以对气流进行导向,使用更加方便可靠,通过导风组件22的设置使功能更加多样,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1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导风组件22包括连接壳221和分风板223,连接壳221设置在壳体组件21上,分风板223设置在壳体组件21上,分风板223将风道腔202分隔为多条通道。通过连接壳221和分风板223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由过风腔101进入风道腔202并由第一出风口204输出的气流进行导向,通过在风道腔202内分隔形成多条通道可以使气体的流动更加均匀,在导向过程中能够更加平稳的进行空气的输送。
如图1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导风组件22包括连接壳221和导风管222,连接壳221设置在壳体组件21上,导风管222设置在连接壳221上,导风管222设有导风通道203,导风通道203的一端与安装腔201连通,导风通道203的另一端穿过风道腔202后与外界连通。通过连接壳221上的导风管222对空气进行导向,在经过风机组件3加压后的空气进入到安装腔201后,空气将带走电路组件5上的热量。而通过导风管222的设置可以将安装腔201输出的空气进行导向并输送到外界。通过导风管222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安装腔201内出风时与风道腔202发生干扰。降温效果好,结构简单可靠。
如图15和图16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壳体组件21包括保护壳211和出风件212,出风件212设置在保护壳211上,出风件212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204或出风件212与保护壳211之间形成第一出风口204,出风件212上设有第二出风口205,出风件212与保护壳211围合形成风道腔202,保护壳211设有安装腔201,连接壳221设置在出风件212上,导风管222与保护壳211连接,导风通道203与第二出风口205连通。通过出风件212的设置可以对空气进行导向,而且将第一出风口204和第二出风口205都设置在出风件212上可以在使用时将由导风管222输出的空气也能够及时输出。第一出风口204和第二出风口205输出的空气可以同时输出,减少因对安装腔201内的电路组件5进行降温而导致的损失。保证了电吹风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效果。
如图11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第一密封圈23,第一密封圈23夹设在连接壳221和出风件212之间,第一密封圈23、连接壳221和出风件212围合形成缓冲腔206,导风通道203和第二出风口205分别与缓冲腔206连通,导风通道203经缓冲腔206后与第二出风口205连通。通过第一密封圈23的设置可以避免由安装腔201内输出的空气进入风道腔202内,也避免风道腔202内的热空气进入安装腔201内影响正常使用。通过在第一密封圈23、连接壳221和出风件212之间形成缓冲腔206可以使由安装腔201输出的空气进行汇聚后由第二出风口205输出,输出过程更加平稳。
如图11和图1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保护壳211包括前壳2111、后盖2112和内壳2113,后盖2112设置在前壳2111上,内壳2113设置在前壳2111上,出风件212的部分位于前壳2111和内壳2113之间,前壳2111、后盖2112和出风件212围合形成安装空间,内壳2113将安装空间分隔形成安装腔201和风道腔202。通过前壳2111、后盖2112和内壳2113的组合结构能够方便进行装配和拆卸,方便部件之间的的安装配合,而内壳2113的设置可以快速将安装空间分隔形成安装腔201和风道腔202结构更加简单。
如图11和图1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后盖2112包括连接盖21121和盖板21122,连接盖21121设置在前壳2111上,盖板21122设置在连接盖21121上。
如图11和图1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加热件壳体213,加热件壳体213包括支撑壳2131和隔热壳2132,支撑壳2131设置在出风件212和导风组件22上,隔热壳2132设置在保护壳211上,加热组件4设置在支撑壳2131上,加热组件4位于支撑壳2131和隔热壳2132之间。通过支撑壳2131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加热组件4进行支撑和安装,安装更加稳固,隔热壳2132的设置可以使加热组件4的热量进行隔绝,能够避免风道壳体2的外表面温度过高发生烫伤。
如图8和图11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壳体组件21还包括定位件24,定位件24位于安装腔201内,定位件24与导风组件22连接,壳体组件21的部分夹设在定位件24与导风组件22之间。
如图7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壳体组件21还包括连接件25,连接件25分别与手柄壳体1和壳体组件21连接。
如图7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手柄壳体1包括手柄外壳11、手柄支架12、过滤组件13、第一过滤网14和控制组件15,手柄外壳11套设在手柄支架12的部分上,手柄支架12设有过风腔101,过滤组件13设置在手柄支架12上,第一过滤网14套设在手柄支架12上且位于过滤组件13外侧,第一过滤网14上形成进风口102,控制组件15设置在手柄支架12上。通过手柄外壳11能够对手柄支架12进行保护,而第一过滤网14和过滤组件13的配合能够对进入手柄壳体1内的空气进行初步的过滤,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大颗粒进入到手柄壳体1内影响使用。通过将控制组件15设置在手柄支架12上能够实现快速的装配。
如图7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手柄支架12包括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第二支架122设置在第一支架121上,第二支架122上形成凹陷槽,控制组件15位于凹陷槽处。通过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的设置能够方便装配,同时凹陷槽的设置可以对控制组件15进行快速定位,整体结构简单,装配之后结构较为稳定。
如图7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过滤组件13包括过滤支架131和第二过滤网132,过滤支架131设置在手柄支架12上,第二过滤网132设置在过滤支架131上。通过过滤支架131对第二过滤网132进行定位能够使定位后的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7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控制组件15包括第一开关组件151和第二开关组件152,第一开关组件151和第二开关组件152均设置在手柄支架12上。控制组件15分为第一开关组件151和第二开关组件152能够方便控制,通过第一开关组件151和第二开关组件152能够分别进行控制。
如图7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开关组件151包括第一控制板1511和第一开关1512,第一控制板1511和第一开关1512设置在手柄支架12上,第一开关1512与第一控制板1511相适配。
如图7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二开关组件152包括第二控制板1521和第二开关1522,第二控制板1521和第二开关1522设置在手柄支架12上,第二开关1522与第二控制板1521相适配。
如图7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风机组件3包括风机本体31和风机定位架32,风机定位架32设置在手柄支架12上,风机本体31设置在风机定位架32上。
如图7和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还包括底板123和导线定位件124,底板123设置在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上,导线定位件124夹设在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之间。
实施例2
如图18至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电吹风的第二个实施例,与实施例1具有不同的导风组件、第一密封圈和出风件装配结构。
如图22和图2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连接壳221沿流体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步增大。流体方向为进风口102、进风腔101、风道腔202和第一出风口204形成的方向。通过横截面积逐步增大使气流导向更稳定。
如图22和图2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连接壳221截面呈弧形,连接壳221的横截面积逐步减小。通过将连接壳221设置为弧形结构能够更好的对风进行引导,弧形结构在引导时产生的损失更少。
如图22和图23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连接壳221呈竹笋型。
如图22、图23和图2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连接壳221上开设有限位孔207,限位孔20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孔207沿着连接壳221的周向设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23,第一密封圈23夹设在连接壳221和壳体组件21之间,连接壳221、第一密封圈23和壳体组件21围合形成缓冲腔206,第一密封圈23位于缓冲腔206和限位孔207之间,限位孔207用于与加热组件4相适配。通过限位孔207的设置可以对加热组件4进行快速装配而且可以简化结构,在装配过程中更加简单,而通过第一密封圈23的设置可以将缓冲腔206与限位孔207进行分隔,避免发生干扰。
如图23和图2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连接壳221包括导风壳本体2211和尾壳2212,尾壳2212设置在导风壳本体2211上。通过在导风壳本体2211上设置尾壳2212可以通过尾壳2212对风进行引导,而且方便加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电吹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壳体(1),所述手柄壳体(1)设有过风腔(101),所述手柄壳体(1)上开设有进风口(102),所述进风口(102)与所述过风腔(101)连通;
风道壳体(2),所述风道壳体(2)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1)上,所述风道壳体(2)设有安装腔(201)和风道腔(202),所述风道壳体(2)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204),所述第一出风口(204)与所述风道腔(202)连通,所述安装腔(201)分别与所述过风腔(101)和外界连通,所述风道腔(202)与所述过风腔(101)连通;
风机组件(3),所述风机组件(3)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1)上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风腔(101)内;
加热组件(4),所述加热组件(4)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2)上且位于所述风道腔(202)内;
电路组件(5),所述电路组件(5)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2)上,所述电路组件(5)位于所述安装腔(20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2)还设有导风通道(203),所述导风通道(20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201)连通,所述导风通道(20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风道腔(202)后与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2)上开设有第二出风口(205),所述第二出风口(205)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04)位于远离所述安装腔(201)的同一侧,所述导风通道(203)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05)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205)与外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2)设有缓冲腔(206),所述导风通道(203)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05)分别与所述缓冲腔(206)连通,所述导风通道(203)经所述缓冲腔(206)后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05)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2)上开设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与所述安装腔(20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2)包括壳体组件(21)和导风组件(22),所述壳体组件(21)设置在所述手柄壳体(1)上,所述壳体组件(21)设有所述安装腔(201)和所述风道腔(202),所述导风组件(22)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21)上,所述导风组件(2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风道腔(20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22)包括连接壳(221)和分风板(223),所述连接壳(22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21)上,所述分风板(223)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21)上,所述分风板(223)将所述风道腔(202)分隔为多条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22)包括连接壳(221)和导风管(222),所述连接壳(22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21)上,所述导风管(222)设置在所述连接壳(221)上,所述导风管(222)设有导风通道(203),所述导风通道(20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201)连通,所述导风通道(20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风道腔(202)后与外界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21)包括保护壳(211)和出风件(212),所述出风件(212)设置在所述保护壳(211)上,所述出风件(212)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204)或所述出风件(212)与所述保护壳(21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204),所述出风件(212)上设有第二出风口(205),所述出风件(212)与所述保护壳(211)围合形成所述风道腔(202),所述保护壳(211)设有所述安装腔(201),所述连接壳(221)设置在所述出风件(212)上,所述导风管(222)与所述保护壳(211)连接,所述导风通道(203)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05)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23),所述第一密封圈(23)夹设在所述连接壳(221)和所述出风件(212)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23)、所述连接壳(221)和所述出风件(212)围合形成缓冲腔(206),所述导风通道(203)和所述第二出风口(205)分别与所述缓冲腔(206)连通,所述导风通道(203)经所述缓冲腔(206)后与所述第二出风口(205)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211)包括前壳(2111)、后盖(2112)和内壳(2113),所述后盖(2112)设置在所述前壳(2111)上,所述内壳(2113)设置在所述前壳(2111)上,所述出风件(212)的部分位于所述前壳(2111)和所述内壳(2113)之间,所述前壳(2111)、所述后盖(2112)和所述出风件(212)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内壳(2113)将所述安装空间分隔形成所述安装腔(201)和所述风道腔(202)。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件壳体(213),所述加热件壳体(213)包括支撑壳(2131)和隔热壳(2132),所述支撑壳(2131)设置在所述出风件(212)和所述导风组件(22)上,所述隔热壳(2132)设置在所述保护壳(211)上,所述加热组件(4)设置在所述支撑壳(2131)上,所述加热组件(4)位于所述支撑壳(2131)和所述隔热壳(213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壳(221)沿流体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步增大;
和/或所述连接壳(221)呈竹笋型;
和/或所述连接壳(221)上开设有限位孔(207),所述限位孔(20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207)沿着所述连接壳(221)的周向设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23),所述第一密封圈(23)夹设在所述连接壳(221)和所述壳体组件(21)之间,所述连接壳(221)、所述第一密封圈(23)和所述壳体组件(21)围合形成缓冲腔(206),所述第一密封圈(23)位于所述缓冲腔(206)和所述限位孔(207)之间,所述限位孔(207)用于与所述加热组件(4)相适配;
和/或所述连接壳(221)包括导风壳本体(2211)和尾壳(2212),所述尾壳(2212)设置在所述导风壳本体(2211)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壳体(1)包括手柄外壳(11)、手柄支架(12)、过滤组件(13)、第一过滤网(14)和控制组件(15),所述手柄外壳(11)套设在所述手柄支架(12)的部分上,所述手柄支架(12)设有所述过风腔(101),所述过滤组件(13)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12)上,所述第一过滤网(14)套设在所述手柄支架(12)上且位于所述过滤组件(13)外侧,所述第一过滤网(14)上形成所述进风口(102),所述控制组件(15)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12)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支架(12)包括第一支架(121)和第二支架(122),所述第二支架(12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21)上,所述第二支架(122)上形成凹陷槽,所述控制组件(15)位于所述凹陷槽处;
和/或所述过滤组件(13)包括过滤支架(131)和第二过滤网(132),所述过滤支架(131)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12)上,所述第二过滤网(132)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架(131)上;
和/或所述控制组件(15)包括第一开关组件(151)和第二开关组件(152),所述第一开关组件(151)和所述第二开关组件(152)均设置在所述手柄支架(12)上。
CN202321835075.2U 2023-07-12 2023-07-12 电吹风 Active CN220229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5075.2U CN220229560U (zh) 2023-07-12 2023-07-12 电吹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5075.2U CN220229560U (zh) 2023-07-12 2023-07-12 电吹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9560U true CN220229560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6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35075.2U Active CN220229560U (zh) 2023-07-12 2023-07-12 电吹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9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29560U (zh) 电吹风
CN209732888U (zh) 一种工作可靠的电吹风
CN117053401A (zh) 电吹风
CN113749375A (zh) 一种风道组件及电吹风
CN111802776A (zh) 一种头发成型器具
CN217390509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7065611U (zh) 毛发护理器
CN213664088U (zh) 吹风机
CN215899069U (zh) 一种吹风机
CN212650551U (zh) 一种头发成型器具
CN212649953U (zh) 一种温控管理的汽车电机控制器
CN220512377U (zh) 电吹风
CN209750150U (zh) 一种工作可靠的电吹风
CN113143163A (zh) 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CN220045836U (zh) 热风组件及洗碗机
CN214547859U (zh) 热风机
CN220088824U (zh) 电吹风
CN219762701U (zh) 电吹风
CN216822138U (zh) 一种电吹风
CN117643411A (zh) 电吹风
CN212394159U (zh) 一种新型电吹风
CN117860018A (zh) 电吹风
CN219813411U (zh) 一种具有回路散热风道的电吹风
CN217978932U (zh) 全电化集成灶
CN219656152U (zh) 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