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7355U - 防泄油液压缸 - Google Patents

防泄油液压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7355U
CN220227355U CN202321040106.5U CN202321040106U CN220227355U CN 220227355 U CN220227355 U CN 220227355U CN 202321040106 U CN202321040106 U CN 202321040106U CN 220227355 U CN220227355 U CN 220227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ing
hydraulic cylinder
groove
oil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01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爱军
郭俊鹏
王振川
黄宏虎
马宁
李�瑞
李美强
李振兴
张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01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7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7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7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泄油液压缸,包括液压筒、集油环、V型密封圈和压盖;液压筒内部沿长度方向滑动设有活塞杆,集油环滑动套设于活塞杆,且一端固设于液压筒的开口,所述集油环内部开设有容置环槽,所述集油环沿自身周向开设有第一导油孔;V型密封圈设于所述容置环槽内,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压盖盖设于所述集油环的另一端开口,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所述压盖朝向所述液压筒设有插接环,所述插接环沿自身周向开设有第二导油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泄油液压缸,压盖和集油环上开设第二导油孔和第一导油孔,将本来从活塞杆与V型密封圈之间缝隙溢出的油液进行引导,使油液沿第二导油孔和第一导油孔排出,避免了油液从缝隙流出。

Description

防泄油液压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油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泄油液压缸。
背景技术
液压缸是能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动作执行元件,在钢坯制造工艺中,液压缸用于带动冷床进行位置移动和动作,冷床用于将高温的钢坯进行冷却降温。
但是在钢坯冷却中,现场环境温度高,高温使得液压缸内的油液的粘稠度降低,造成油液稀释,再加上液压缸在不断伸出、缩回的过程中,活塞杆和液压缸的动密封发生缓慢磨损,渗漏油液经常沿活塞杆和液压筒的缝隙处流出,油液流到设备上会严重影响设备清洁运行,致使液压缸提前失效并频繁维修更换,溢出的油液方向不定,难以清理油液流到地上后会污染环境,油液清理难度大,而且漏出的油无法收集,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泄油液压缸,旨在避免淤泥输送时在淤泥井的进口处堵塞,同时避免淤泥井在非倾倒工况下长时间暴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泄油液压缸,包括:
液压筒,内部沿长度方向滑动设有活塞杆;
集油环,滑动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且一端密封插设于所述液压筒,所述集油环内侧开设有容置环槽,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延伸至所述液压筒的开口端面,所述集油环开设有沿自身径向延伸的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临近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端;
V型密封圈,设于所述容置环槽内,并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密封抵接;以及
压盖,套设于所述活塞杆,所述压盖设有插接环,所述插接环与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密封插接,并压紧所述V型密封圈,所述插接环沿自身径向开设有第二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和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泄油液压缸还包括集油件,所述集油件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出油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油件内设有集油杯,所述集油杯的开口通过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出油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压筒连接有供油管,所述集油件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管通过管道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油孔和所述第二导油孔内插设有导油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环的内侧面开设有第二集油环槽,所述第二集油环槽和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
所述集油环的内侧面开设有第一集油环槽,所述第一集油环槽和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接环的外侧面开设有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集油环内侧面密封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盖的内侧面设有防尘环槽,所述防尘环槽内设有防尘圈,所述防尘圈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壁紧密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油环朝向所述液压筒的端面同轴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密封插接于所述液压筒,所述密封环的外侧面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液压筒的内壁密封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油环设有所述密封环的端面同轴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环的外径,所述套环密封套设于所述液压筒;
所述套环的内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液压筒的外周面对应所述限位槽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朝向所述配合槽伸缩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伸缩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配合槽抵接,所述弹性件被配置有使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配合槽移动的预紧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泄油液压缸,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液压筒的端部密封设置集油环,在压盖和集油环之间设置V型密封圈,提高活塞杆和集油环的密封配合,压盖和集油环上开设第二导油孔和第一导油孔,将本来从活塞杆与V型密封圈之间缝隙溢出的油液进行引导,使油液沿第二导油孔和第一导油孔排出,避免了油液从缝隙流出,保证了环境的整洁;从第一导油孔排出的油能够统一收集,收集效率高,降低了油耗,提高了油液的回收率,节省了成本;压盖和集油环上分别开设第二导油孔和第一导油孔,无需对液压筒进行改造,提高了本结构的适用性,套在液压筒上即可使用,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泄油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采用的集油环和活塞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采用的导油管和压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采用的压盖和集油环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采用的集油件和集油环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采用的集油件和供油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采用的集油件和液压筒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集油环;11、容置环槽;12、第一导油孔;18、导油管;13、第一集油环槽;14、密封环;141、密封槽;15、套环;151、限位槽;16、弹性件;17、限位块;
2、V型密封圈;
3、压盖;31、插接环;311、第二导油孔;312、第二集油环槽;313、密封环槽;32、防尘环槽;
4、集油件;41、集油杯;42、单向阀嘴;
5、液压筒;51、活塞杆;52、配合槽;53、供油管;
6、引流管;
7、第一密封圈;
8、第二密封圈;
9、防尘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泄油液压缸进行说明。防泄油液压缸包括液压筒5、集油环1、V型密封圈2以及压盖3。液压筒5内部沿长度方向滑动设有活塞杆51;集油环1滑动套设于活塞杆51,且一端密封插于液压筒5,集油环1内侧开设有容置环槽11,容置环槽11的开口延伸至液压筒5的开口端面,集油环1开设有沿自身径向延伸的第一导油孔12,第一导油孔12临近容置环槽11的开口端;V型密封圈2设于容置环槽11内,并与活塞杆51的外周面密封抵接;压盖3套设于活塞杆51,压盖3设有插接环31,插接环31与容置环槽11的开口密封插接,并压紧V型密封圈2,插接环31沿自身径向开设有第二导油孔311,第二导油孔311和第一导油孔12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V型密封圈2是一种截面为V型的密封件,能够密封轴或者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泄油液压缸,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液压筒5的端部密封设置集油环1,在压盖3和集油环1之间设置V型密封圈2,提高活塞杆51和集油环1的密封配合,压盖3和集油环1上开设第二导油孔311和第一导油孔12,将本来从活塞杆51与V型密封圈2之间缝隙溢出的油液进行引导,使油液沿第二导油孔311和第一导油孔12排出,避免了油液从缝隙流出,保证了环境的整洁;从第一导油孔12排出的油能够统一收集,收集效率高,降低了油耗,提高了油液的回收率,节省了成本;压盖3和集油环1上分别开设第二导油孔311和第一导油孔12,无需对液压筒5进行改造,提高了本结构的适用性,套在液压筒5上即可使用,降低了加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防泄油液压缸还包括集油件4,集油件4的进油口与第一导油孔12的出油口连通。集油件4能够承接从第一导油孔12漏出的油液,方便进行收集,以便于后续对油液进行再次利用。
为了方面固定集油件4,集油件4固设于液压筒5的外周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集油件4内设有集油杯41,集油杯41的开口通过引流管6与第一导油孔12的出油口连通。引流管6使得泄出的油全部沿引流管6移到集油杯41里面,集油杯41可从集油件4内取出,实现了对收集的油液进行转运储存或者使用,当收集的油量到一定液面时,更换集油杯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6,液压筒5连接有供油管53,集油件4的出油口与供油管53通过管道连通。集油件4收集的从液压筒5泄出的油液,并全部送到供油管53内,实现了油液的0耗损,直接将油液送到供油管53内,节省了油液的添加步骤,提高了油液的回收率。
具体实施时,管道上设有单向阀嘴42,保证油液只会从集油件44移至供油管53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第一导油孔12和第二导油孔311内插设有导油管18。导油管18能够将第一导油孔12和第二导油孔311合并成一个导油通道,油液不会渗入第一导油孔12和第二导油孔311的对接缝隙,提高了油液的导油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插接环31的内侧面开设有第二集油环槽312,第二集油环槽312和第二导油孔311连通;集油环1的内侧面开设有第一集油环槽13,第一集油环槽13和第一导油孔12连通。本实施的集油环1和插接环31,第二集油环槽312可以快速收集从活塞杆51和V型密封圈2之间的缝隙流出的油液,第一集油环槽13可以快速并全方位的收集从第二导油孔311流出的油液,加快了导油进度,提高了排油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插接环31的外侧面开设有密封环槽313,密封环槽313内设有第一密封圈7,第一密封圈7和集油环1内侧面密封抵接。第一密封圈7与集油环1内侧面抵接后,能够提高插接环31和集油环1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压盖3的内侧面设有防尘环槽32,防尘环槽32内设有防尘圈9,防尘圈9与活塞杆51的外壁紧密贴合。防尘圈9能够遮挡V型密封圈2和活塞杆51之间的缝隙,避免钢坯冷却时产生的氧化铁皮粉尘进入V型密封圈2和活塞杆51,造成活塞杆51的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集油环1朝向液压筒5的端面同轴设有密封环14,密封环14密封插设于液压筒5,密封环14的外侧面设有密封槽141,密封槽141内设有第二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8和液压筒5的内壁密封抵接。密封环14增加了集油环1和液压筒5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集油环1和液压筒5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第二密封圈8提高了集油环1和液压筒5内侧面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和图8,集油环1设有密封环14的端面同轴设有套环15,套环15的内径大于密封环14的外径,套环15密封套设于液压筒5;套环15的内侧面开设有限位槽151,液压筒5的外周面对应限位槽151开设有配合槽52,限位槽151内设有朝向配合槽52伸缩的弹性件16,弹性件16的伸缩端设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与配合槽52抵接,弹性件16被配置有使限位块17朝向配合槽52移动的预紧力。弹性件16推动限位块17进入配合槽5,限位块17一端位于配合槽52,另一端位于限位槽151内,限位块17提高了套环15和液压筒5之间的结合强度,避免套环15和液压筒5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压筒,内部沿长度方向滑动设有活塞杆;
集油环,滑动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且一端密封插设于所述液压筒,所述集油环内侧开设有容置环槽,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延伸至所述液压筒的开口端面,所述集油环开设有沿自身径向延伸的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临近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端;
V型密封圈,设于所述容置环槽内,并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密封抵接;以及
压盖,套设于所述活塞杆,所述压盖设有插接环,所述插接环与所述容置环槽的开口密封插接,并压紧所述V型密封圈,所述插接环沿自身径向开设有第二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和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泄油液压缸还包括集油件,所述集油件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出油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件内设有集油杯,所述集油杯的开口通过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出油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筒连接有供油管,所述集油件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管通过管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孔和所述第二导油孔内插设有导油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环的内侧面开设有第二集油环槽,所述第二集油环槽和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
所述集油环的内侧面开设有第一集油环槽,所述第一集油环槽和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环的外侧面开设有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集油环内侧面密封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的内侧面设有防尘环槽,所述防尘环槽内设有防尘圈,所述防尘圈与所述活塞杆的外壁紧密贴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环朝向所述液压筒的端面同轴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密封插接于所述液压筒,所述密封环的外侧面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和所述液压筒的内壁密封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泄油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环设有所述密封环的端面同轴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密封环的外径,所述套环密封套设于所述液压筒;
所述套环的内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液压筒的外周面对应所述限位槽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朝向所述配合槽伸缩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伸缩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配合槽抵接,所述弹性件被配置有使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配合槽移动的预紧力。
CN202321040106.5U 2023-05-04 2023-05-04 防泄油液压缸 Active CN220227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0106.5U CN220227355U (zh) 2023-05-04 2023-05-04 防泄油液压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0106.5U CN220227355U (zh) 2023-05-04 2023-05-04 防泄油液压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7355U true CN220227355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3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0106.5U Active CN220227355U (zh) 2023-05-04 2023-05-04 防泄油液压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7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27355U (zh) 防泄油液压缸
CN213176256U (zh) 一种液压油缸防泄漏装置
CN116892375A (zh) 一种抽油机井口盘根盒
CN208089524U (zh) 具有自清洁功能的100kw级高压柱塞泵
CN111256020A (zh) 一种废油收集器
CN108488073B (zh) 一种环保型浆液循环泵组
CN212864872U (zh) 一种用于金属热处理的高效型井式淬火炉
CN212883961U (zh) 一种便于对杂质收集的煤制甲醇尾气回收装置
CN213298386U (zh) 水平中开泵以及介质泄漏收集系统
CN210509525U (zh) 一种活塞式压缩机的传动密封结构
CN213016930U (zh) 一种立式泵的密封装置
CN218624841U (zh) 一种特殊的伺服油缸
CN208364108U (zh) 一种井下油气分离装置
CN208409156U (zh) 一种电气机械用导轨结构
CN21417158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疏水装置
CN116733706A (zh) 排料泵及用于沼渣、沼液排料的装置
CN215633929U (zh) 一种焊机漏水收集导流结构
CN211371431U (zh) 一种具有高效防漏功能的液压阀
CN216143000U (zh) 一种活塞缸密封结构
CN215333345U (zh) 一种往复式抽油泵柱塞密封装置
CN201269211Y (zh) 夹板式耐腐耐磨砂浆泵
CN217633203U (zh) 一种稳定可靠的推进液压缸
CN105221473A (zh) 一种应用于离心泵的压盖
CN219655527U (zh) 一种耐腐蚀的石油吸引胶管
CN215170697U (zh) 一种可拆装式填料箱夹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